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的语文教案
【导语】本文是网友“yicitouguyong”收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的语文教案,以供参考。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识读本课所涉及的生字和生词,如“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
2. 学生能够在有情感的朗读中背诵本课的文本,特别是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的部分。
3. 学生能初步了解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献身国家建设的崇高理想,并通过理解本课中的重难句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探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涉及的生字和生词,如“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
2. 学生能够通过初读了解本课的文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探究白杨树的特点。
2. 揭示课题:本节课我们要一起体验在荒漠中赏白杨树的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并读准所涉及的生字和生词,通过上下文联系理解不懂的生词。
2.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如何描绘沙漠和生长在那里的白杨。鼓励学生画出父亲谈论白杨时的话语,自己理解其中的含义。
三、交流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 尝试读出生字组词,并说说书写这些生字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2. 组织词语练习,让学生在填写中巩固所学的生字和生词。
3. 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纠正读音错误。
四、再读课文
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记录下有价值的答案,以备全班讨论时使用。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生词。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献身国家建设的崇高理想,并探究本课中的重难句。
2. 在有情感的朗读中背诵课文。
3. 能够理解并表达自己对课文中深刻句子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感知白杨树的形象美
1. 观看相关录像,帮助学生感知茫茫戈壁与高大挺秀的白杨树的形象。
2.让学生阐述一下大戈壁上白杨树的形象,特别要理解“高大挺拔”的含义。
3.探讨大戈壁的特点,注意理解“浑黄一体”、“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等词语的意思。
4.讨论为什么在荒凉的大戈壁沿线会有这么多白杨树?白杨树在这样荒凉的环境中为什么还能生长得那么高大挺拔?说明了什么?重点强调白杨树的遮挡风沙和保护铁路的作用,它们在这里扎根并生长,因为这里需要它们。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前三段文章,体会大戈壁的苍茫荒凉和白杨树的高大挺拔,读出对白杨树的喜爱和崇敬的感情。
二、深入品读和领悟白杨树的品格之美
1.呈现给学生三句关于白杨树的介绍。
(1)白杨树向来就是这么直。
(2)它会在需要它的地方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3)不管遇到风沙、雨雪、干旱、洪水,它总是这么直、这么强壮,不屈不挠。
2.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这三句话,逐句交流,先读出来,再说说为什么这样读,通过读读议议来感悟白杨树的品格之美:高大挺拔、适应性强、坚强不屈。
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句话,将白杨树的品格之美和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三、再次阅读课文,领悟建设者的人格之美
1.过渡:父亲介绍白杨树的目的不只是介绍白杨树本身,还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期望。
2.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已经知道的内容,并推测自己不知道的内容。
孩子们不知道为什么父母要到新疆去工作,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接他们去那里上学,也不知道新疆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3.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知道父母是到新疆去建设它的,父亲接孩子去新疆读书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而且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就为新疆的建设做贡献。
4.回到前面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让学生找出话语中的另一层意思。让学生重点阐述其中一句话所包含的含义。
5.学生独自阅读,再全班讨论。其中一句话的含义是:父亲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一样,做一个正直、崇高的人。
另一句话的含义是:父亲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一样,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去发挥作用,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探究“咏白杨”中的父爱
1.重读“爸爸希望孩子们到新疆后能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感受父亲对子女的期望和爱护。
2.全文中,白杨树是怎样的存在?
提示:白杨树作为生命的象征,承载着建设、成长、希望的寄托。
3.最终,父亲的思绪能否得到了解决?阅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读到“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可以想象父亲从忧虑中走出来,对孩子们的未来充满信心。
总结全文:
1.通过“借物喻人”的方法,文章实际上写了什么?
提示:白杨树既具有建设新疆的象征意义,又代表了父亲对孩子们的期望。
2.你在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3.最后,朗读全文,带着自己的感情感受父亲对孩子的爱和新疆的希望。
作业:
背诵从“爸爸希望孩子们到新疆后能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到课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