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心得体会
当我们需要使用知识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它的珍贵,若不经历实践,我们将无法理解其中的艰辛。如《学记》所言:“只有在经过困难之后,人们才会意识到他们的无知;只有在学习之后,人们才会体会到他们的不足。”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掌握的知识太多,而我们所掌握的则太少。有人曾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如果不不断补充水源,这桶水也会被用尽。因此,我们教师不仅需要拥有一桶水,还需拥有“自来水”以及“长流水”。正如古人所云:“了解源头何处清,活水源头可望明。”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成为无声的良师,阅读书籍也成为我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的乐趣。
然而,方法比知识更为关键,只有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走向成功之路。今天,教师需要掌握的不仅是大量的知识,更需要了解学习的方法——为何要学习?要从何处学习?如何学习?若教师未能掌握学习方法,即便教授的所有课程都非常出色,他仍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家长常常抱怨:“我们的孩子只聆听老师的教诲,老师的话甚至比皇上的诏书还有分量。但一回到家,便不管谁在说什么,都不屑一听。”基于此,我作为教师,深刻意识到学生对老师的倾慕之情,这是一种纯洁而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必须善加利用并开发。我曾经学习过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刻意模仿其行为,为班级制定了一些“规则”: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错误,师生皆需表演一首歌曲。没想到这样的举措竟被学生视为权威。在教学过程中,我时而失误,但学生总是及时指出,而我也守纪律,每次都会认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虽然玩笑之余也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但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班级气氛也更为活跃。
也许,这正是教育民主化的体现。学生觉得教师可以与他们平起平坐,心理上获得了一定的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够得到学生的尊敬。学生愿意接近我,会向我倾述烦恼和困难,每当学生用感激和敬意来表达对我的认可时,我都倍感激动。我深刻体会到,在读书过程中所学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这种崇高正是不断学习和完善的具体体现。学习就像进入自助餐厅一样,你可以自行决定想吃什么。个体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以及以何种步调进行学习。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方向比方法更为重要。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必须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明确自己的价值空间。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了“教学相长,诲人不倦”的理念,他通过这一原则将自己的“仁政”思想传承了下来;孟子则提出了“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原则,通过因材施教让学生不断成长;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理念,他强调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阐述了丰富的内容和高瞻远瞩的观点。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知名教育家。这些人通过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和经验总结,获得了最大的成功和快乐,也因此更加亲近学生。我也通过吸取这些经验,更加自信地走近学生,更加自觉地去了解他们的优点,寻找与他们交流的桥梁,从而能够开启他们纯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智慧之火。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甚至会先做出示范,做学生的榜样。通过倾情朗读、感情丰富的下水文等方式,我收获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并且也更加拉近了我们在课堂上的距离。我的最大追求就是能够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