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2023-06-20 16:07:41综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简介】如何设计一份有趣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下面是会员“naisi”收集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共12篇),供大家品鉴。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把元看作35角

  元扩大10倍3 5角

× 3 × 3

  1 0. 5元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2

× 5

  3. 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 7 2扩大100倍7 2

× 5 × 5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回顾对于×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 2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7 ×4 ×4 25×7 ×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篇2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可能性》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五年级上册的“可能性”是一个新增的内容,它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且会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虽然在小学的教材中,内容占的不是很多,但它却是为小学生步入中学学习概率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与游戏规则公平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分数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证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本课教学重点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学习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在于:充分经历、体验“可能性相等”的过程。验证抛硬币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教学的关键是理解等可能性与游戏公平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可能性”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将它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学生仍然会感到有些陌生,需要教师用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参与课堂。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打算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现实生活问题——探究解决——得出结论——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本节课主要采用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的主轴,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设计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猜想验证,探究新知——实践深化,发展能力——联系生活,思维拓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从而向学生直接出示了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这一环节的教学,很自然的揭示了课题,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二)、猜想验证,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弄懂游戏公平性的数学含义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这节课,我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等可能性”分三步走:

  第一步,出示主题图,猜测游戏是否公平。

  在这一环节,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三年级打下的基础,通过简单的推理,可以得出:硬币只有两个面,抛一次硬币,会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正面朝上,另一种是反面朝上,用分数表示每一个面的可能性是1/2,所以都会说游戏公平。而这个结论只是停留在表层,在这里大多数学生把“公平”理解为绝对的公平。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公平”的数学含义。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篇3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可能性与公平性》

  一、说教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有所认识,本单元内容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初步的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第二学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简单的游戏方案。

  3、让学生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在观察、交流中探索新知,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基于以上基于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难点: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判断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达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与能力基础,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自学-展示-点拨指导教学法;实验法;以教法促学法,本节课学生的学法应是自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我想利用我们“康平活版三段式教学模式”结合教研室下发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复习铺垫,谈话倒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学校正在组织足球比赛,比赛开始前,体育老师要决定那个班先开球。你能想一种方法来帮助他吗?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决定谁先开球的方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指出,体育老师必须先选择一种比赛公平的方法,这样两个班的同学才能接受。

  3、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整理出几种典型的方法(抛硬币法、石头剪刀布法、转盘发)

  4、请同学们帮助体育老师找一种公平的方法。(目的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有直接的关系,从而导入课题。)

(二)自学尝试

  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预习提纲;

  1、每小组选择一种你认为公平的方法,制定游戏规则,进行试验、验证。(最好每种方法各有2个组来学习),分好组之后,每组分别领取学习提示,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抛硬币的学习提示;

  1、抛硬币20次,记录证明朝上和反面朝上割占多少次?

  2、观察试验结果,看发现什么?

  3、计算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各是几分之几?

  4、结论:是否合理?

  转转盘法学系提示:

  1、转盘上两种颜色的区域各占整个面积的.几分之几?(红色占三分之一。蓝色占三分之二)

  2、用力转动圆盘20次,记录指针落在两个区域上的次数?

  3、计算针落在两个区域上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4、结论:合理还是不合理,并提出改进意见。

  石头剪子布法:

  1、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

  2、每班获胜的结果有几种?

  3、每班开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4、公平吗?

(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对学生的学习给与方法的指导。设计这一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感受到动手实践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发现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问题,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获取新知识。)

  三、展示交流:

  每组选择代表到前面的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试验情况。其他同学可以对他们的展示进行提问,形成争问抢答的局面。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点拨指导:

  每一种情况重点指导学生怎样计算它的可能性,如:抛硬币:10朝上,10次朝下,10÷20=1/2;石头剪子布法:一共有3×3=9种可能情况,上述9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每半获胜的结果有3种,平局3种,数的结果3种,因此每班的可能性是3×=

  五、巩固拓展

  完成练习二十1、2题

  六、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指示重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交流、讨论中的表现。

  老师总结,做任何事情都要公平竞争,决不能投机取巧。

  板书抛硬币转盘石头剪子布

  公平不公平公平

  红蓝各占一半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模板 篇4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

  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了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希望对你有协助!

  第十一课时:计算工具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相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理解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实行了相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能够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很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实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个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很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实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很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能够实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能够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实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实行计算时,不但要用手指持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升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因为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实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持续更新。当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计算机发展史: ■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

■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

■ 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代表。

■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二、算盘和计算器的理解与使用 1.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很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很多地方还能见到。你理解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理解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4)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三、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四、作业: 1.继续查找相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第十二课时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实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实行口算。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实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2.计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能够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实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实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三课时:1亿有多大(活动课)

  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使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活动重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活动难点: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点。活动准备:纸张、书、大米、黄豆等。活动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2.确立研究的问题。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3.制定活动方案。(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展开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协助。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2.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实行评价。

  第十四课时:大数的理解复习课(一)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2.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3.结合练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教学关键: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位顺序表

  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2.在黑板上挂数位顺序表,问: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 生:从个位到千位为个级,万位到千万位为万级。

  3.师: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么?

  4.师:我们还知道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5.讲评练习相关这方面的练习。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

  生:第一步要分级,用逗号或虚线隔开,从高位往低位读起。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如:4005 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084 3005 2019(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师:亿级多了一个亿字,万级多了一个万字。3.复习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读法。①每一级的末尾有零。

  如:789 0000

  读作:七百八十九万

  45 0000 0000

  读作:四十五亿 师: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②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情况。

  如:4005 2136

  读作: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435 0871 0532

  一千四百三十五亿零八百七十一万零五百三十二

  师:零放在什么位置要读?

  生:每一级前面和中间的零都要读。师: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要怎样读呢? 生:都只读一个零。

  4.请同学把读法的法则在总结一遍,然后全班读一遍加深印象。三、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那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

  生:第一步要判断位是那一位,从位写到最低位。七千万零五百(7000 0500)

  2.师: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该怎么办?谁举一个例子。

  生: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应该用零占位。如:五百二十一万(521 0000)

  3.师:是不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七千万零五十。(7000 0050)生:要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六百万八千(600 8000)

  4.请同学总结写法,个别请,这里比较简单,能够请中等的学生回答。四、比较大小

  师: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门应该怎么做?第一步?有几种情况? 生:第一步分级。

  师:如果数位相同和不同怎么办? 看题目:20 8090>20 0809

  生:数位相同时,要从位比较,如果位相同,就一步一步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生肯定,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能够请同学补充。如:1900<2万

  师:如果碰到这样的数时,应该怎么办? 生:能够先把2万化成阿拉伯数字。师:然后在按照比较的方法。如:3458<

  生:数位不同,只要看数位多的数,那个数就大。五、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 1.整亿整万的数。

  如:470 0000=470万

  127 0000 0000=127亿 师:这样的数要怎样省略?

  生:整万的数要省略四个零,后面加一个万字,整亿的数要省略亿后面的八个零,加一个亿字。2.求近似数

  如:1292 4800≈1292万 2 7200 0000≈3亿

  35 0720 0000≈35亿

  师:求近似数要怎么求?

  生: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万字。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亿字。

  在这里要重点强调整数和近似数是不同的,要注意符号。六、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回去好好复习。

  第十五课时大数的理解(复习课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准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难点: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关键: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准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数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教学过程:

  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师给予点评)一、填空。

⑴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⑵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⑶是(10)位数,它的位是(十亿位)。⑷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一千万)。

⑸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76?0030)。

⑹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8005?0000)。

⑺1个百万是(10)个十万,1个千万是(10)个百万,(100)个百万是一亿。

⑻在4和6之间填上(5)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

⑼位上的3表示(3个千万),中间的3表示(3个十万),最后的3表示(3个十)。

⑽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

⑾是由(59)个(万)和(1000)个(一)组成。二、判断对错

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位读起或写起。⑵4321>4320万

⑶9□000≈9万,□里最小填0。⑷四万零五百写作: ⑸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

  三、选择准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⑴元=()。

  A、135元

  B、1350元

  C、1350万

  D、1350万元 ⑵读这个数时,要读()个零。A、1 B、2 C、3 D、4

⑶一个数位是()位,这个数是八位数。A、百万

  B、十万

  C、千万

  D、亿

⑷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A、 B、 C、0 ⑸下面各数中,最接近的数是()。A、 B、 C、

  第二关:细答基本(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一、在〇里填上“>”、“<”或“=”。〇

  〇356万 二、按要求写数。

  吨=900亿吨

  千克=81万千克 三、求近似数。

  ≈74万(四舍五入到万位)。≈13亿(四舍五入到亿位)。

  第三关:勇闯万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讲评)一、根据数的组成填写下面各题。

()+(00)+()=502()+()+(9)= 二、用2、7、0、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的数是(),最小的数是(),约等于7万的最小的数是(),约等于3万的的数是()。三、用5、4、7和2个0组成五位数,使这个数:

⑴只读一个零:,,, ⑵读两个零:,,, ⑶一个零也不读:,,, 作业:认真复习,明天检测。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5

  三维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师: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 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 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 体验1秒钟

①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

  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 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 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 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 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 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3题)

  教学后记

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模板 篇6

  Unit1 What’s your hobby?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new words & let’s talk

  二、教学目标

   knowledge语言知识:

  Vocabulary词汇:hobby, model, collect, stamp, more, than, more than, country, keep, animal, every, during Sentences 句型:What’s your hobby? My hobby is ?v.+ing? skill语言技能:

(1)能听、说、读新单词;hobby, model, collect, stamp, more, than, country, keep, animal, every, during(2)能熟读课文对话。 情感态度:

  能积极与他人开展口语交际,询问对方的爱好。 Strategies学习策略:

(1)将语言知识尽可能运用于真实自然的情景当中。(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重点:

  听、说、读新单词;理解和朗读课文对话

  四、教学难点:新单词的理解和运用

  五、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CAI、光盘

  六、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 Activity 1: Rhyme 展示课本P6的小诗,由此引出本单元相关的话题hobby。Activity 2: Look and say 观看课本P2-3的图片,老师让学生回忆图中三个人物的名字。Activity 3: 学习单词hobby 让学生注意图片中的物体,引导学生理解这三个孩子正在谈论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学习单词hobby

  二、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to the dialogue 听课文。The children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s listen and find out what they like doing.听课文找出孩子们喜欢做的事情。

  2: Watch the video 观看课文视频,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3: Follow and read 跟光盘或老师读。读完一行,停顿下来,让学生仿读,老师可适当解释意思,学生可在重点词句处做笔记,划出重点。4: Read the dialogue 分角色读课文。将全班分为三组,学生根据课文三个人物的角色朗读课文。

  5: Learn the new words 通过课本P3图片进行新词汇的学习。通过游戏等形式学习新词汇。

  三、Development 用班上同学的名字替换课文对话人物进行对话操练。

  四、Homework

  1、听光盘熟读U1课文。

  2、抄写重点词句一次。 课堂作业

  板书U1 What’s your hobby? What’s your hobby? My hobby is …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任务完成的不错,今后应当更花心思,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

  Unit1 What’s your hobby?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复习单词课文&Fun with language

  二、教学目标

  2、Language knowledge语言知识:

  Vocabulary词汇:hobby, model, collect, stamp, more, than, more than, country, keep, animal, every, during Sentences 句型:What’s your hobby? My hobby is ?v.+ing?

  2、Language skill语言技能:

  1)能听、说、读新单词;hobby, model, collect, stamp, more, than, country, keep, animal, every, during 2)能熟读课文对话。

  3、Affect 情感态度:能积极与他人开展口语交际,询问对方的爱好。

  4、Learning Strategies学习策略:

  1)将语言知识尽可能运用于真实自然的情景当中。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重点:

  重点:听、说、读新单词;理解和朗读课文对话

  四、教学难点:新单词的理解和运用

  五、课前准备:

  六、教学过程:

  二、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Activity 1: Rhyme 展示课本P6的小诗,由此引出本单元相关的话题hobby。Activity 2: Read the dialogue 熟读课文,巩固课文内容 Activity 3: Fill the blanks 抽出课文部分单词,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Activity 4: Translate the phrases 翻译。把英语动词短语翻译成中文。Activity 5: v+ing practice 动词ing形式的练习。根据例子说出动词的ing形式。(说完学生总结动词ing形式的变化规律)Activity 7: Role-play 表演课文。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

  Activity 8: Make a dialogue 学生小组或同位之间创编对话,询问、回答对方和自己的爱好。

  三、Development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四、Homework 1.熟读U1课文,并尝试背诵。2.背诵并默写U1单词。

  板书

  U1 What’s your hobby? What’s your hobby? My hobby is v.+ing …

  教学反思:本课室主要通过情景会话,讨论自己的爱好来让学生学习单词。重点让学生进行句型操练。

  Unit1 What’s your hobby?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Sound family &复习重点句型。

  二、教学目标

  1、Language knowledge语言知识:

  Vocabulary词汇:hobby, model, collect, stamp, more, than, more than, country, keep, animal, every, during Sentences 句型:What’s your hobby? My hobby is ?v.+ing?

  2、Language skill语言技能:

  1)能听、说、读新单词;hobby, model, collect, stamp, more, than, country, keep, animal, every, during 2)能熟读课文对话。

  3、Affect 情感态度:能积极与他人开展口语交际,询问对方的爱好。

  4、Learning Strategies学习策略:

  1)将语言知识尽可能运用于真实自然的情景当中。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重点:重点:听、说、读新单词;理解和朗读课文对话

  四、教学难点:新单词的理解和运用

  五、课前准备:自制课件,金太阳软件,相关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Activity 1: Read the dialogue 熟读课文。

  Activity 2: Listen and match 教师让学生观看P4第1题。

(1)让学生说出图中5个小孩的名字。(2)说出每副图相应的短语。(3)听号码说出相对应的活动。(4)解释题目意思。

(5)播放录音,必要时停顿。重复播放。(6)检查答案。可假扮图中人物,告诉班上同学(7)他/她的爱好。

  Activity 3: Act and gue 通过gueing game 操练关于爱好的问答。Activity 4: Read and answer

  设定阅读目标:Aki is talking with is giving Jane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at is Aki giving to Janet?

  三、Development 教师先给出师范,然后依照例子填入适当的动词短语。

  四、Homework 1.背诵U1课文对话。2.做活动手册P1第1题。板书

  U1 What’s your hobby? What’s your hobby? My hobby is v.+ing…

  教学反思:本课时要求学生能积极与他人开展口语交际,询问对方的爱好。学生都做得非常好。

  Unit 2 His hobby is drawing.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new words & let’s talk

  二、教学目标 new words:Coloured, sky, place, drawing Listen to English and understand and then do as the fun in learning and using over the plants, animals and the preposition of purposes: To give instruction and thus help Ps pick up chunks of imperative sentences To try to motivat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learners to be mo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visual, the audio and the kineasthetic try to be closer to the motivate the slow ones, such as Apple and us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grouping and organizing.:

  三、教学重点:The new words: Coloured, sky, place, drawing

  四、教学难点: over the stationary and the preposition of to English and understand and then do as the instruction.五、课前准备:自制课件,金太阳软件,相关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talk: what’s your hobby? Braintorm and draw the mind map, thus encourage the children to think over and sum up the the picture and teach “sky”, “drawing”.Then T says, “This drawing is drawn by coloured teach “coloured”.’s try to draw on Activity book, P 8 空白位置, and T draws on a piece of large paper.(1)Draw a big are many red apples on the tree.(2)Under the tree, there is a is sleeping.(3)Behind the tree, there is a is looking at the

  dog.(4)Far away from the tree, there are some are flying in the are white.(5)Near the tree, there are some flowers.(6)Next to the flowers, there is a pond.(7)In the pond ,there are many fish are small, and some are are swimming.(8)Well, this is our the drawing together in on the new some questions about places and encourage the slow ones to concentrate and answer.七、Homework 1,听、说、读新单词;2,理解和朗读课文对话 板书

  Unit 2 His hobby is drawing Coloured, sky, place, drawing 教学反思:在学习单词过程以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Unit 2 His hobby is drawing.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复习单词课文&Fun with language

  二、教学目标 new paage and the key /She likes …

   he/she …? Yes, he/she , he/she doesn’/when does he/she …? Be able to talk about one’s over entertainment and form of the verbs The Phrasal continuous of time: every day, after school, sometimes, on his friend’s birthday

  三、教学重点:/She likes …

  does he/she …? Yes, he/she , he/she doesn’ new paage and the key /when does he/she …?

  四、教学难点: he/she …? Yes, he/she , he/she doesn’/when does he/she …? Be able to talk about one’s hobby.五、课前准备:自制课件,金太阳软件,相关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and go over the words with the help of the picture we used last the pupils look at the pictures on P8---P9, also show it on the about the picture with pupils by ask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How many children can you see?(2)What is the boy doing?(3)Look at the pictures on the does the boy like drawing? Gue.(4)What about the girl?(5)What’s the boy’s hobby? What about the girl’s hobby?

   the boy’s and the girl’s names.(mike and Amy) question and let the pupils read the paage and find the answer by Mike and Amy like hobby is does Mike like drawing? What about Amy? What does Amy like drawing? the pupils read the paage silently all the way to the recording of the paage, pause at some places so that highlight the language items Pupils to read the paage after T/ the paage aloud for times in various learning about the sentences.四、Homework 1.熟读课文,并尝试背诵。2.背诵并默写单词。板书

  Unit 2 His hobby is drawing

  He/She likes …

  does he/she …? Yes, he/she , he/she doesn’/when does he/she …?

  教学反思:在学习单词和句型的时候设计了游戏,满足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Unit 2 His hobby is drawing.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Sound family &复习重点句型

  二、教学目标 learning of the key patterns of the present continuous about one’s hobby

  Enjoy your hobby and share it with your exercises.三、教学重点: key patterns of the present continuous about one’s hobby

  四、教学难点: 五、课前准备:自制课件,金太阳软件,相关的图片 The key patterns of the present continuous about one’s hobby

  六、教学过程:

   the expreions referring to hobbies with pupils look at Task 1 on P you use the E-resource, show the task on the Pupil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the heading in the pupils to gue the hobby aociated with each left to right:(drawing, drawing, dancing, keeping pets, playing badminton, cooking) pupils to say the names of the people in the left-hand the listening are to listen to a paage that explains the hobbies of the five the recording all the way through for pupils to tick the right the recording again, pausing the recording if neceary for pupils to change or write in their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recording.七、Homework 1.背诵课文对话。2.做活动手册。

  板书

  Unit 2 His hobby is drawing He/She likes… Does he/she …?

  Yes, he/she , he/she doesn’/When does he/she …?

  教学反思: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每个活动,让每人学生都能克服畏怯的心理,放开胆子,用所学的知识表达自己想说的,想做的,不要怕犯错误。

  Unit 2 His hobby is drawing.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笔头练习、口头训练

  二、教学目标

   learning of the key patterns of the present continuous about one’s hobby

  Enjoy your hobby and share it with your exercises.三、教学重点:New words and the new dialogue consolidation

  四、教学难点: he/she …? Yes, he/she , he/she doesn’/when does he/she … Be able to talk about one’s hobby.五、课前准备:习题

  六、教学过程: and number the the words after the model and read them of the and write T or F in the theplete the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and match the sentences.四、Homework。练习册 板书

  Unit 2 His hobby is drawing习题答案

  教学反思:通过做练习,核对练习题的答案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遇到错题及时改正学习,尽量下次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Unit 3 I can swim fast.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Teaching materials:Let’s talk I can read fast/ jump high/ jump far/ run fast /.sing well/dance well Xiaoling can swim very fast...二、教学目标

  Knowledge Objectives:

  1)Grasp the four-skill words: jump,run, read,swim,sing,dance 2)Be able to read and understand the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 “I can ….” 2.Competence Objectives: 1)Be able to talk about the things “I can...”

  2)Get to know the strategie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3.Emotion Objectives:

  1)Have consciousne of good cooperation and proper )Be confident of learning and doing to praise others.三、教学重点:Be able to act out the dialogue.四、教学难点:Be able to talk about the abilities of oneself and others.五、课前准备:自制课件,金太阳软件,相关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 & sing: the song I can say my ABC the aement way.二、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can” by the verbs: jump, run, sing and dance by Ss to spell and try to remember the new the new friends in DVD and teach adv.“high, fast, far,well”.5 Game: Left Team PK Right .Get Ss to read the dialogue for a first time, with the question: 1)Who can swim fast? the answer

   DVD, and get Ss to guide them to read aloud with confident or admiring the Ss to repeat the Ss to act out the dialogue.七, Homework : 1)Copy the dialogue and the )Make a survey , ask ing your parents about the 板书

  Unit 3 I can swim very fast jump,run, read,swim, sing, dance I can… 教学反思:

  几个can句型,激励学生每节课只要努力,就能从“不会”到“会”。才艺秀既内化了所学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且拓展了一些课本外的知识。

  Unit 3 I can swim fast.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复习单词课文&Fun with language

  二、教学目标

   knowledge语言知识:

  Vocabulary词汇:talk,speak,thing,count Sentences句型:Can you...? Of course I can you do? I can...Im good at... skill语言技能:

  Listen to English and understand and then do as the fun in learning and using English. 情感态度:

  To try to motivat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learners to be mo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visual, the audio and the kineasthetic try to be closer to the us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grouping and organizing. Strategies学习策略:

  将语言知识尽可能运用于真实自然的情景当中。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重点:The new words: talk,speak,thing,count

  四、教学难点:

  Go over the stationary and the preposition of to English and understand and then do as the instruction.五、课前准备:自制课件,金太阳软件,相关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talk: Can you....? can you do? Braintorm, thus encourage the children to listen and do,then sum up the the picture and teach “count”, “speak”.Then T says, “I am good at many things”.teach “thing” in groups"Im good at..." the exercises on and tick or a talking “talk” Introduce its name"Robbie" on the new the exercises on Read and choose 9.Check the answer the project Think of the things you need to do at a party and write them in a table

  七、Homework 1.背诵课文。2.做活动手册 板书

  Unit 3 I can swim very can… He can..She can..教学反思:通过猜人物的技能,分组角色对话,课文朗诵等环节很好地实现了掌握句型这一目标。

  Unit 4 Can you do my homework.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new words & let’s talk

  二、教学目标

  Language knowledge语言知识:

  Vocabulary词汇:talk,speak,thing,count Sentences句型:Can you...? Of course I can you do? I can...Im good at...Listen to English and understand and then do as the fun in learning and using try to motivat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learners to be mo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visual, the audio and the kineasthetic try to be closer to the us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grouping and organizing.将语言知识尽可能运用于真实自然的情景当中。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重点:The new words: talk,speak,thing,count

  四、教学难点:

  Go over the stationary and the preposition of to English and understand and then do as the instruction.五、课前准备:自制课件,金太阳软件,相关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 Free talk: Can you....?

  二、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can you do? Braintorm, thus encourage the children to listen and do,then sum up the the picture and teach “count”, “speak”.Then T says, “I am good at many things”.teach “thing” in groups"Im good at..." the exercises on and tick or a talking “talk” Introduce its name"Robbie" on the new words.三、Development 3.Do the exercises on Read and choose Check the answer Do the project(1)Think of the things you need to do at a party and write them in a table

  七、Homework 1.背诵课文。2.做活动手册 板书

  Unit 4 Can you do my homework talk speak thing count

  教学反思:有气势的口号振奋人心,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I can..增强自信,与本节课的句型不谋而合。

  Unit 4 Can you do my homework.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复习单词课文&Fun with language

  二、教学目标 3.4.5.6.The new paage and the key able to talk about one’s over form of the verbs The Phrasal continuous Tense.三、教学重点:

   new paage and the key able to talk about one’s over activities.四、教学难点:

  1、本课时词汇不多,内容容易理解,并且能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

  2、学生需要理解课文意思,为什么Robbie不能做Jiamin的作业

  五、课前准备:自制课件,金太阳软件,相关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and go over the words with the help of the picture we used last game呈现问句操练:What can you do? and watch the robots names.(Robbie) the pupils look at some pictures on P20---P21, also show it on the question"Can the robot do Jiamins homework?" and let the pupils read the paage and find the answer by the video with pupils by ask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day is it today? Who gives Jiamin a present? Who is Robbie? What can Robbie do? Who will do Jiamins homework? the pupils read the paage silently all the way to the recording of the paage, pause at some places so that highlight the language items Pupils to read the paage after Tape recording.1 the paage aloud for times in various learning about the sentences.七、Homework 1.背诵课文。2.做活动手册

  板书

  Unit 4 Can you do my homework Can you …? Of course I can./ Of course I can, but I won can you do? I can...Im good at...教学反思:作业及关注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Unit 4 Can you do my homework.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笔头练习、口头训练

  二、教学目标 3.The new paage and the key able to talk about one’s over activities.三、教学重点:

  New words and the new dialogue consolidation

  四、教学难点:

   you …? Of course I can./ Of course I can, but I wont. can you do? I can...m good at...五、课前准备:自制课件,金太阳软件,相关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Listen and number the the words after the model and read them and matplete the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the sentences and write T or F in the of the dialogue.七、Homework 做练习册

  板书习题答案

  教学反思:通过反复做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查缺补漏,知错能改,能更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Unit5 Where is Ben?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new words & let’s talk

  二、教学目标

   knowledge语言知识:

(1)Vocabulary词汇:maybe find look for ice cream(四会)(2)Sentences句型:

  1)谈论Ben的课后活动习惯,集中使用了频度副词和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2)

  词条的替换操练框架:

① Does Ben often...in / at...? Yes, he does./ No, he doesnt.② 动词词组、方位介词与频度副词搭配造句:如: ● Ben never plays music in the music room.● Ben often doesn’t his homework in the claroom.等

   skill语言技能:

? 能就他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问答。

? 能听懂或读懂与课文难度相当的有关能力和特长的文段。? 能口笔头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日常生活和习惯。 情感态度:

(1)通过身体语言、多媒体、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他人日常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Strategies学习策略:(1)学会用基本的语音知识学习单词。

(2)以旧引新,创设情景开展有效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愉快学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与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构成

  2、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现在时的各种句式

  3、描述日常作息的词汇。

  四、教学难点: 将所学的句子融入实际情景中。

  五、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CAI、光盘

  六、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

  1、Let’s sing a song: Always, often, sometimes and never

  2、让学生说说一些日常作息的词汇,如play music takes exercise…

  3、Free talk : ’s your hobby? do you usually do on …?

  二、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创设情境,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作息的图片P27页,学习短语及单词。

  2)利用图片,师生进行对话:1)A:What does … usually do …? He / She usually play )Where is he/ she? He/ she is in the….3)Does he/ she often…? Yes, he / , he/ she doesn’t.根据师生的对话,掌握动词词组、方位介词与频度副词搭配造句。

  3)Work in groups.小组之间操练句型。4)Play a miing )引导学生利用频度副度或日常作息词组造句。6)Let’s talk。师生对话,生生对话。7)Learn the dialogue 1)读一读,学生跟读课文。2)说一说,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练一练,根据重点句型,回答问题。

  三、Development 引导学生利用频度副词及日常作息的词组来描述他人日常生活。

  四、Homework

  1、抄写新单词,并记熟。

  2、听读课文对话,注意模仿语言语调。

  3、(选做)写话:写一写你爸爸或妈妈一天的作息生活。 课堂作业

  板书Unit 5 Where is Ben? maybe find A: What does… usually do…?

  Look for B: She/ He usually … in / on….ice cream C: Does he/ she often…?

  d:Yes, he/ she , he/ she doesn’t.教学反思:通过身体语言、多媒体、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旧引新,创设情景开展有效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愉快学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与能力。

  Unit 5 Where is Ben?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复习单词课文&Fun with language

  二、教学目标

  1.能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理解和运用本课的单词和词组; 2.能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理解和运用下列用语: ① Does Ben often...in / at...? Yes, he does./ No, he doesnt.② What does… usually do…?

  She/ He usually … in / on….三、教学重点

  1、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构成

  2、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现在时的各种句式

  四、教学难点

  将所学的单词句型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五、课前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Review

  1、看图片,利用动词词组、方位介词与频度副词搭配造句。

  2、全班同学提问,抽同学回答:Does Ben often...in / at...? Yes, he does./ No, he doesnt.复习课文内容。(二).Presentation Fun whit language

  1、Listen and number,完成书本P28页练习。

  1)、全班同学听录音。2)、投影对答案。

  2、Look and write,完成书本P28-29页练习。

  1)、四人小组共同完成6小题的写话练习。2)、教师辅导3)、投影对答案。

  3、Play a game.结合课本P29页。

  4、Ask and write 1)、Work in groups,调查组员的爸爸或妈妈的日常作息。2)、教师示范对话,填写表格。3)、同桌练习对话并填写表格。(三).Summing-up 归纳本课的语言知识.(四).Development

  1、读U5的课文。

  2、检查上节课完成的作业:请学生汇报爸爸或妈妈一天的作息

  生活。(五)Homework

  1、家听本课单词。

  2、背诵单词和课文。

  3、完成活动手册

  19、20页第3、5题。

  板书

  Unit 5 Where is Ben? Does Ben often...in / at...? Yes, he does./ No, he doesnt.教学反思:语音语调的模仿很有必要,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Unit 5 Where is Ben?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Sound family &复习U5的重点句型。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进行分析,详细情况如下: 1. 知识目标:

①能听、说、读、写本课的单词:

②能口笔头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日常生活和习惯。③知道字母组合sp st sk str,两个清辅音组合的发音。2. 能力目标:

① 能就他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问答。② 能口笔头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日常生活和习惯。情感目标:

① 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了解他人的日常生活和习惯。②能从小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能口笔头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日常生活和习惯。2.难点:知道字母组合sp st sk str,两个清辅音组合的发音。

  四、课前准备:

①相关活动的图片 ②相关的录相带 ③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sing song: 2)朗读U5课文。

  3)游戏的形式,利用图片来复习本课的重点句型。二.归纳巩固:

  1)老师讲解字母组合sp st sk str,两个清辅音组合的发音;引导学生朗读Read aloud中的句子。2)复习(Review)①听音写词。

  1. ace 2. y 3. ate 4. ong 5. udy 3)听力练习。

  3.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三.巩固拓展:

  1.让学生来说说他身边的人的日常作息。2.根据提示词介绍他人

…name is… in on usually often

  四.评价反馈:

  1.评比出今天表现优秀的小组。2.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五.作业布置:

  1.读背U5单词,抄写重点句子。2.继续完成写话练习。3.预习U6单词与课文。

  4.完成《活动手册》P21-21页第6、7题。 六.板书 sp st sk str

  教学反思: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Unit6 At the weekend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New words & let’s talk

  二、教学目标

(一)语言知识目标

  1.学生能“四会”掌握以下词汇:weekend,busy,wake up,early,Mrs,market,son,palace,out,have fun,cinema,seldom,stay。

  2.学生能理解、并口头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日常生活习惯。

(二)语言技能目标

  1.能听懂或读懂与课文难度相当的文段。 2.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短文。

(三)学习策略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学生在情境中熟悉课文内容,提高说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描述他人的日常生活习惯。

  四、教学难点: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形式的正确运用

  五、课前准备:自制课件,金太阳软件,相关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 : A 头脑风暴:T: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二、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通过图片介绍Mr Chen一家的活动。观察图片,说出看到的信息,并学习新单词。

  1.导入课文,让学生听听力排序。 听课文,排列对话。

  2.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学生读课文,回答P33 问题。

  3.听课文录音,划分停顿、意群。

  学生听课文录音,然后进行小组读、齐读等。

  4.学生进行抽空练习,并根据图片和关键词复述短文。

  六、Development 课文重点短语和句型的运用练习。

  学生选词填空,补全句子。

  七、Homework

  1.抄写新单词,并记熟。 2.听读课文,注意模仿语言语调。

  教学反思:激活旧知,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降低课文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Unit 7 Do you want coffee or tea?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New words & let’s talk

  二、教学目标

  1、Language knowledge语言知识: Vocabulary词汇:coffee, tea, drink, uh, cup, milk ,something , cold , hot , coke ,sure , bottle , a bottle of , juice , gla , can Sentences 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drink for lunch? I will have…/ I want...Can I have…….?

  2、Language skill语言技能:

  1)能听、说、读新单词;coffee, tea, drink, uh, cup, milk ,something , cold , hot , coke ,sure , bottle , a bottle of , juice , gla , can 2)能熟读课文对话。

  3、Affect 情感态度:询问别人或表达自己想要的饮食

  4、Learning Strategies学习策略:

  1)将语言知识尽可能运用于真实自然的情景当中。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重点:听、说、读新单词;理解和朗读课文对话

  四、教学难点:新单词的理解和运用

  五、课前准备:自制课件,金太阳软件,相关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 Activity 1: Rhyme 展示课本P6的小诗,由此引出本单元相关的话题hobby。Activity 2: Look and say 观看课本P38--39的图片,老师让学生回忆图中5个人物的名字。

  二、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Activity 3: 学习单词foods and drink 让学生注意图片中的物体,引导学生理解这三个孩子正在询问别人或表达自己想要的饮食 Activity 4: Listen to the dialogue 学生在询问别人或表达自己想要的饮食。Activity 5: Watch the video 观看课文视频,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Activity 6: Follow and read 跟光盘或老师读。读完一行,停顿下来,让学生仿读,老师可适当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理解“繁衍、相安无事”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3、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德育目标

  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2、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给喜欢钻研的同学一个空间,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筛选重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科学性。

  2、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囊胚胎蟾蜍脊椎两栖

  2。解释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繁衍

  相安无事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这当然是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克隆何以能如此神通广大?还是听听遗传学家的解释吧。

  2、古希腊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话在过去是一句至理名言。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他每次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这在过去也只是一个神话。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新兴的生物技术“克隆”,它能推翻名言或使神话变成现实,那么什么是“克隆”?它到底奇妙在哪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

  二、初读课文,感知教材

  1、克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勾勒了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为我们介绍了中外科学家所进行的克隆实验及实验进展情况,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克隆绵羊‘多利’”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多利”的诞生过程,并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义和巨大反响。

  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引起了轰动,主要原因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这一突破意味着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危害于人类。)

  3、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课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再读课文,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和科学性

  1、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

  2、第一部分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学生思考,自主作答,如有不妥之处,另选几位同学作补充或纠正。)

(明确:1。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逐层深入,步步推进。

  2、作者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解释和引用。举例子:列举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作解释: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3、第二部分采用了时间顺序。小标题“克隆鲫鱼出世前后”显示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样便于勾勒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4、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教师对学生交流的情况作评价,对不当之处应予以纠正。

  教师提示:关于第二部分的说明顺序,应考虑如下一些内容:第一节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从中国的“克隆试验”写到外国的“克隆试验”,一条是写“克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以此来看,关于“时间顺序”的判断是不准确的。

  那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条线索突出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第二条线索体现了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体现了科学家们的追求精神,同时也为下文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的铺垫。)

  四、研读课文、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同学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科海泛游靠的是渊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科学精神。请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仔细体会。)

(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3:“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4:“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每课一得

(学生自由问答、质疑、释疑、总结)

  学生争论的焦点在于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这段话该如何理解呢?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

  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技的进步,理性而德性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

●挑战自我

  1、练笔:“假如我被克隆”

  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请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的感受。

  2、请以“我想克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500字左右。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九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有: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这些内容的编排既保持了原教科书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同时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和调查研究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整。

1、计算内容的调整。

2、应用题内容的调整。

《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因此,本册教科书把原来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中的归一、归总加条件的应用题和选学内容“四步计算的应用题”删去。

3、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方面,本册同前几册一样,一方面在教学新知识时,安排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数学概念。另一方面,在部分单元的最后,专门安排了实践活动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背景,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又蕴含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1) 节约能源。

“节约能源”是在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等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这个实践活动包括三部分:

① 课前由家长协助学生填写上个月家庭用水、用电调查表。

② 小组交流、比较所收集的数据。

③全班同学交流节约用水、用电的经验。让学生用所学的量与计量、小数等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渗透了统计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 绿化校园。

“绿化校园”是在前面所学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这个实践活动是让学生测量校园中花坛、草地、树阴等的面积,再把所测数据填入表中,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校园绿化情况。学生所学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般都是比较规则的多边形,而在生活中需要计算的有些是不规则的多边形,一般要把这些不规则的多边形近似看成学过的多边形或者分割成学过的多边形,这样便可以完成面积的计算。学生在测量时首先要判断所测图形要归为什么图形合适,再进行测量和计算。实际测量时往往有误差,一般要多测量几次取其平均值为好。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的形式,体验团结协作、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初步形成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的意识。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9

《数的世界》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即教学因数和倍数。在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用乘法算式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而这部分内容学生是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努力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空间。

  由于这是节概念课,因此有不少东西是由老师告知的,比如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在认识了各类数之后,我创设有效了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直接告知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我通过变式拓展,实践应用,促进了学生的智能内化。在理解因数和倍数中,我认为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第一就是因数和倍数的范围(非零自然数),我是这样处理的:通过一组算式让学生说谁的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如3×5=15 6×8=48 9×4=36 12×5=60等,学生越说越顺口,越说越有劲,我突然抛出了×6=9这个算式,结果有同学陷入了沉思(我认为这些同学感觉到了与刚刚的哪些算式有点不一样),但也有同学还是举手这样答道:和6是9的因数,9是和6的倍数,话一说完,就见那些沉思的同学有几个高高举起了手,迫不及待的说:我们说研究因数和倍数是在非零的自然数范围里,可这里的不是自然数,所以不可以说和6是9的因数,9是和6的倍数。我就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统一了认识,真正认识到了因数和倍数的范围,从而为理解概念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而第二个关键性的问题我认为就是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我采取了几个递进的环节进行处理:一开始我就直接告知,让学生鹦鹉学舌。如通过学生写的3×4=12 这个算式,我就说,这时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通过一些类似的乘法算式让学生试着说,很快学生就有了第一感性认识;接着我用一个游戏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我举了三个数字卡片,分别是3、6和12,让学生很快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为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3是6和 12 的因数,6也是12 的因数;6和12都是3的倍数。我追问:那我说,6是因数,12是倍数可以吗?通过这个例子,学生认识到6相对于12是因数,而相对于3却是倍数;而12 相对于6才是倍数,它相对于其他的数就说不定了,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相互依存的含义,更好的理解了概念的内涵;最后我让同坐两人一组,一人说任意一个自然数,另一个同学则找出它是谁的因数,谁的倍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由于答案不,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很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本节课,学生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体验中,享受到了数学思维的快乐,我想这才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91页《三角形的面积》,92页例2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体会转化的思想。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红领巾、实验记录单。

  学生准备:各种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复习铺垫是小学数学重要的环节,对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猜谜语:一块布料三角样,颜色鲜红真漂亮。少先队员才能有,每天佩戴不要忘。学生猜谜。

  3、创设情境:要想做这样的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呢?也就是计算什么?

  4、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实物猜谜,以及做一条红领巾要用多少布这样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想知道怎样去求三角形面积的欲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奋点,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活动一:小组合作拼一拼、摆一摆。要求:请你用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图形,快来试一试吧!小组动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活动二:观察讨论,完成下面的实验记录。实验记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1、三角形的底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 ),三角形的高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 )。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 ),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3、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X( ),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小组活动,然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推理、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把自主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顺利实现原有数学知识结构的扩充和新知结构的建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出示例2:学校计划做的红领巾的底是100㎝,高是33㎝,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做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既解决了课前的问题,还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学习能够方便生活,有效的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巩固应用,举一反三。

  第一关:辨一辨。

  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第二关: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说出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单位:厘米)

  第三关:制作两个这样的交通警示标志,需要多少铁皮?第四关:求出下图中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智慧闯关的形式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五)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课件出示: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

(4)我还想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我评价,接着让学生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同时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83-84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看图找关系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事件或行为从图表中选取相关的信息,进行有根有据地思考与分析;能根据图表中呈现的信息进行合理想像,想到图背后的事件或行为。

  2、感受图表简洁、直观的特点,感受数学课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1、掌握看图找关系的方法。

  2、能够根据需要选取相关信息,进行有根有据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看图

  师:同学们,找相同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

  师:如果给你四幅图,让你找相同,还会吗?

  生:会

  师:那就开始吧。

  生1:它们都是折线统计图。

  师:没错,我们就用折线统计图的眼光来看看它们。还有什么相同?

  生2:我看到都有横轴和纵轴

  师:眼力不错,看出都有两条轴。(画出两条轴)还有吗?

  生3:我看到都有时间和速度。

  师:的确,它们都有两个量。(贴出卡片:速度、时间。呈现如下板书:)还有吗?

  生4:它们都有向上的或向下的线。

  师:你真会观察。这样吧,先给你所说的这些线起个名字——折线。四幅图都有折线。(板书:折线)还有别的相同吗?

  生:没有了。

  师(指着图问):看看这两个量,应该摆在什么位置上?(指名操作,学生将板书修正如下:)

  师:瞧,他这么一摆,又摆出了一处相同,横轴都表示什么?(生齐:时间。)纵轴呢?(生齐:速度。)

  师:看来,找相同难不倒大家,我们换个游戏——找不同。

  生1:它们的折线都不相同。

  师:真厉害!一眼就看出折线不同。大家想一想,在这些图中,折线都表示出了谁和谁的关系?

  生齐: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意图】将本课的生长点立于折线统计图,并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游戏拉开本课的序幕,让学生一下子以饱满的情绪投入了看图方法的探索中,既复习了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经历“看什么——怎么看——看到了什么”的过程,从而形成技能。

  二、找关系

  一创设情境

  师:讲到速度与时间,我想起了一件事情,昨天,我乘车从“久久厝边超市”来到我们晋江三实小。这段时间,汽车的速度是怎么变化的呢,想知道吗?

  生:想。

  师:不告诉你们。给段声音,看谁能听出来。(播放汽车行驶的声音)

  师:听出来了?

  生1:我听到汽车一开始是越来越快。然后就越来越慢。

  师:听力不错。你说的越来越快,我们如果称它为速度增加,那么越来越慢就称为——

  生1:速度减小。

  师:聪明。只是,速度增加后马上就减小吗?

  生2:不是,中间的一段速度是保持不变的。

  师:很好,就用你的这个词——保持不变。

  师:原来,汽车的速度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先是——(生:速度增加),接着——(生:保持不变),然后——(生:速度减小)。

  师:想一想,刚才的。四幅图,哪一幅能表示出汽车的速度变化情况?

  生1:图三。

  师:都选图三吗?

  生2:图四。

  师:瞧,

  师:商量商量,是让我把答案告诉你们,还是自己研究?

  生:自己研究。

  师:有志气,我就喜欢这样的孩子!现在请大家拿出抽屉里的探究单,选一幅自图进行研究,你可以选图三,也可以选四图四。开始吧。

  二自主探究

  三反馈交流图三

  1、交流第一题

(1)体会函数一一对应的思想,渗透动态过程

(指名汇报第一题表中的数据)

  师:有谁和他填的不一样的吗?

  生:没有。

  师:看来,每个时间点只有一个速度和它相对应。

【教学意图】本节课上,学生答案都一致。其实,我更希望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如果不同的答案,则可根据生成引导学生比较,谁对谁错?怎么看出来?这样既复习了用数对知识看点的方法,还可使函数一一对应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得更深刻。正因为每个时间点都对应着的速度,因此可将这无数个点汇集成折线,才表示出了汽车的行驶速度变化情况。

(2)完善图中的信息。

  师:看着你们填的数据,我注意到第一个空格是的速度是0,最后一个空格的速度也是0。那么这两个0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1:第一个0是第0分的速度,最后一个0是第四分的速度。

  师:时间不同。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从表上看出来的。

  师:图上看得出来吗?

  生1:图上也看得出来。

  师:还有不同吗?

  生2:第一个0是汽车起动时速度为0,第二个0是汽车停止时的速度为0。

  师:真了不起,他联系了生活实际,想到汽车的运动状态。还有不同吗?

  生3:第一个0,汽车在“久久厝边超市”,第二个0,汽车在三实小。

  师: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那我把这两条信息填到图中。(在探究单上补上两个地点的词语)

  这么一交流,我们发现,原来表格中藏着这么多知识!同学们,交流快乐吗?(生:快乐)。让我们继续交流第二题。

  2、交流第二题

(指名学生交流)

(1)师生互动

  师:我们来看看他填写的第一句话。“从第0分到第1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从横轴看出来的。

  师:哦,横看看,看出了时间的变化。(板书:横看)那么速度从0增加到400米/分又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生2:从纵轴上看出来的。

  师:竖看看,看出了速度的变化。(板书:竖看)

  师:结合横看、竖看得到的信息想一想(板书:想一想):时间在变,速度在(生:增加),所以这段折线表示速度增加。

  师:我们这么一交流,不仅知道了这一段为什么表示出速度增加,还知道了看图的方法。

(2)生生互动

  师:我们就像这样继续交流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好吗?

  生齐:好。

  师:那么下面的交流活动就交给同桌进行了,开始交流吧。

  3、描述汽车的行驶情况。

  师:汽车的行驶情况现在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谁能完整地描述一下汽车这段时间的速度变化情况?

  生:(略)

  师:说得怎样?

  生(齐):很好!

  师:那就把掌声送给他。现在,你们对汽车的行驶情况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了。

  4、数想

  师:我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回答:从第一分到第三分,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米?

  生1:1200米。

  生2:800米。

  师:你怎么知道是800的?

  生2,从第一分到第三分,时间是两分钟,每分钟速度是400米,所以路程是800米。

  师:你怎么却说是1200米呢?

  生1:我把时间看成了三分钟。

  师:你也是横看,看出时间,竖看,看出速度后算出来的吧?

  生2点点头。

  师:原来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得用到看图找关系的方法。现在,你们会看图找关系了吗?

  四反馈交流图四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图四(在黑板上用小棒摆出图四的图),刚才谁是研究图四的?现在你还认为它能表示出速度的变化情况吗?

  生:不能。因为汽车不可能一下子把速度从0增加到400米/分。

  师:你说的一下子是指它的时间——(生:很短),从图上来看,边很短的时间都没变,都在0分这一时刻。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什么问题?

  生:没有时间,速度是不可能变化的。

  师:说得多好啊,那么你认为第一段的折线要怎么摆放才合适?(指名上台调整第一段折线)

  师:这样可以了吗?

  生1:不行,第三段不对,要这样摆。(学生上台操作)

  师:这么一摆,不就是图三了吗?

  三、拓展延伸

  一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

  师:同学们,我们用看图找关系的方法排除了错误的图,留下了正确的图。你们觉得这样的学习好玩吗?

  生(齐)好玩

  师:还想不想看看别的图?

  生(齐):想

  师:瞧,图来了。

  师:这两幅图中有一幅表示的是林老师出门散步,走到读报栏,在那儿看了一会儿报纸后回家。请问:是哪幅?说说你的理由。

  生答略

  师:如果是图A,林老师的散步情况又是怎样的?

  生答略。

  师:看来,简单的看图找关系已经难不倒大家了。我想请来一幅难度很大的图,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生(齐):有。

  师:好的,一起来看看。

  师:这幅图描述的是谁和谁的关系?

  生1:是足球场的音量和时间的关系。

  师:是的,这是我看过的一场足球比赛,从音量和时间的关系来看,你觉得精彩吗?

  生:精彩。

  师:精彩的球赛还需要有精彩的解说员。现在我们就开展优秀解说员评比活动。谁能解说得精彩就评他为“优秀解说员”。

  师:同学们,要当好优秀解说员,解说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1:要说清楚时间的变化和音量的变化。

  师:也就是说要用上这节课学到的本领——看图找关系。这个要求很重要。还有补充吗?

  生2:要关注场上的变化,说清楚比赛的情况。

  师:也就是要根据图想像赛场的情况。这个建议不错。还有吗?

  生3:要说的大声些,要有感染力,能带动观众。

  师:这是个高标准,我觉得能做到这两点就已经很不错了。

  师:解说标准制定好了,我们就开始PK吧,

(指名同学解说,其余学生点评,教师给学生颁发“优秀解说员”证。过程略)

【设计意图】出示足球场的音量变化图时,课已进入尾声。这幅图如果只让学生看图说出时间与音量的关系,显然肤浅了;如果只让学生进行数学计算,说出上下半场各用时多少,中场休息用时多少,显然片面了;如果要完成以上所有任务,时间不允许,且有重复教学的嫌疑。此时,应如何延续本节课的坡度与梯度?如何将学生的思维标杆立于点?我想到了评选优秀解说员的数学活动,因为PK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PK前约定评比标准,使学生明确看图的要求:既要看出音量与时间的关系,还要合理地想像图背后隐藏的故事。PK过程与学生的评价,使学生提升看图找关系的能力,也感受到本课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课的乐趣。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2

学习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结合现实情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重点、难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易混点、易错点:感受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认知基础:生活中见到过负数。

  时间分配学20讲10练10

教法学法

  自主探索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一、自学例1

  1、通过查资料了解“℃”和“℉”的含义,并学会看温度计的方法。

  2、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北京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

  3、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

  4、那你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的呢?

  二、自学例2

  1、了解海拔的意义。

  2、思考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3、试着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

  学生活动教师助学课后改进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学生汇报预习情况。第二板块:根据预习情况,学习例1

(1)交流“℃”和“℉”的含义,说明我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并指导看温度计的方法。

(2)交流: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北京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

(3)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

(5)那你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的呢?(零上4摄氏度记作+4℃或4℃,零下4摄氏度﹣4℃)

  第三板块: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根据课本要求,记住读写方法。

  学生看温度计,选择合适的卡片表示各地气温。

  第三板块:交流学习例2

  交流: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共同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米,可以计作+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可以计作﹣155米。

  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知识把这些数分类。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先指名读一读,再用正数或负数表示图中数据。

  先读一读,再说说这些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三幅分别显示三个城市某一天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图。

  根据学生的预习,共同学习交流认识新知。

(4)上海的气温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以0摄氏度分界,一个在0摄氏度以上,一个在0摄氏度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

  2.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4”读作正四,“+4”的正号也可以省略不写,直接把“+4”写成“4”。“﹣4”读作负四。

  3.指导完成“试一试”。

(卡片上分别写有+11℃、﹣11℃、19℃、+19℃、﹣7℃、+7℃)

  二:教学例2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2.出示例2中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图。

  三: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

⑴出示+4、﹣4、﹣7、﹣11 、19、+、﹣155这些数,提出要求:前面,我们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以下的高度。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数,你能将它们分分类吗?

⑵小结:像+4、19、+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7、﹣11 、-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⑶提问: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

  四:练习

  做“练一练”1,2题

  2.做练习一第1题。

  3.做练习一第2题。

  4、练习一4、5、6题。

  五:作业

  练习一第3题。

  交流认识新知。

  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根据课本要求,记住读写方法。

  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课后反思

  得:

  首先,对教材的编排作了重新的审视。在教材编排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学习负数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经历“具体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盈亏、收支、增减及朝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白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让学生体验负数产生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

  失:

《认识负数》单元的教学看似简单,教起来似乎觉得轻松,学生学习起来也看似轻松,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由于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解决实际生活情境下的正负数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思考的问题。由于问题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办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