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溺爱作文800字(合集5篇)
“等你上了初中,你一定会遇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什么人啊?”“等你上了初中就知道了,那里,有他的故事,那里,还有他的传说。”神棍般的学长在我小升初毕业考试后的那个暑假,就跑来卖弄起了他的玄虚,吊足了我的胃口,于是,我开始万分期待遇到那个传说中的人。
暑假两个月,几乎玩疯了的我,在开学的第一天,早早地装备好了行囊,伴着新出的太阳,兴奋地奔向新生活。我期待遇到那个传说中的人,因为这个“神秘”足足吊起了我的胃口。我很期待,想看看那初中部人人皆知的传说究竟是怎样的,但我未料到,这个传说竟如此劲爆,如此令人无语,并且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就如他伴着一届届学长走过这段时光一般,也伴着我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我以这种方式遇见他……
九月的阳光依然毒辣,第一天上中学的我新奇的趴在阳台上,看着楼下人来人往。“哪个不要脸的哦……”一声尖锐的喝骂声,从学校后门外传来,突如其来的声音倒把我吓到了。我好奇地循声而去,只见一位身着红色长袖T裇,袖口高卷,下身穿着黑裤,脚上套着球鞋,看不清面目的人站在那里,他左手拿把菜刀,右手拿个竹板,一边跺脚,一边气急败坏地怒骂着。
“他就是初中的传说。”学长神出鬼没,突然在我耳边出声,吓了我一跳。
“他在骂谁呢?”
“不知道,听说他原来是这里的老师,后来被人举报了,说他不是公办教师,是另一个公办教师不干了,让他冒名顶替的。被举报后,他便没了工作,再后来,他就这样了,经常来这里骂街,已经好几年了。”
我没有说话,就听见学长在那里呱唧着:“他在我们初中,可是个传说哦。听人说,他家务什么的都会,居家好男人啊。他甚至会织毛衣、裁布缝衣什么的,比女人还强呢!他还喜欢翘兰花指,说话声音也有点细。听说有一次,他上课上到一半,竟拿出带来的毛线就坐在教室门口织了起来。他的传说,也就是从那时候传开的……”
由于是开学第一天,人来人往的,走过的,路过的,作壁上观的,可皆是看客。他们无不好奇加好笑地看着他骂街,却无人上前劝阻。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果然隔几天就来一次,时间倒不定,依旧是那副不太man的形象。逢年过节的,校门口还会有几叠纸钱,用石头压着,细看还会发现,首张上写着“给--X全家用”之类的字样。这样日久,也就习惯了,看到的人们依旧是走过的,路过的,作壁上观的看客。直到很久后,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有看到他来。同学们都有点不习惯了。我也很好奇,他已经坚持几年了,从来没有间隔过这么长时间。他烦了?腻了?还是……
后来才听说,是一个新搬来的邻居看到他骂街之后,上前劝了几句,他说“我以后不来了”,之后就真没来过了。其实,如果早有人劝,说不定几年前,他就不来了。他过不去的,只是心中的那道坎儿。这些年,他早累了,腻了。可惜,走过的,路过的,作壁上观的看客们,实在太多了!
后来,他再没有来骂过,我也再没有见过他。有人说,他是骂人骂多了,得罪了上天,所以死了。
迷信之说不可取,因为在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早晨,他出现在学校的门口,他说他来搬走留在宿舍里的东西,当初为了赌气,一直赖着,不肯搬走呢。现在气消了,也该是搬走的时候了。他还说,自己年纪也不大,家里还有个上学的孩子,该离开这里,去过新的生活了。
他走了,离开这个他曾经爱过,也伤过的地方,估计再也不会回来了。因为他说要过新的生活。
后来,我在想:如果,早几年就有人站出来劝他几句,而并非仅仅充当走过的,路过的,作壁上观的看客,他可能早就过上了新的生活!
黑暗,光明,不停地转,转,总有一些人,要孤独走过,也许茫然,也会回首,把喧闹和红灯绿酒抛在身后,一个人的潇洒同样精彩……
他一直很安静,安静地做着自己所要做的事,看他唱歌的样子,心里会忽然腾起一股感动,总是有那么一点点愁绪飘来飘去,感动无言,透过他的眼神,那丝一般缭绕的眼神,会明白他一直在努力唱歌,一直都为事业而努力,于是我会感动,不得不感动。了解他的人明白,他的内心深出有着那么一道伤痕,抑郁症,曾经与他相伴,不知道那个黑洞,那个陷阱有多深,多深,或许无底,也不知道他到底斗争多久,挣扎得多辛苦才重见光明,但他到底还是回来了,在黑夜中沉睡后,在黑夜中重生后,他带着一脸阳光回来了。《生如夏花》,其实他就是那朵夏花,好歌,好花,好人……他还是孤独向前,虽然有那么多歌迷,有《ColourfulDays》,有鲜花,有掌声……一个独行者,他或许并不需要这些,曾经的坎坷让他内心深处自有一方净土,那里,才有他那绚丽灿烂的笑容,坚定安详的眼神,才有他的那一份精彩,一份孤独的精彩……
对月饮酒,梧桐锁着一院深秋,醉了,念起了故国,念起了故人,却殊不知自己身处何时,何地……曾经的朋友,如今却成了仇敌,友情是永远抵不过那片江山的,在这一刻,或许后唐主才明白。最真最纯的人,要么是最幸福的,要么就是最孤独的,后唐主无疑就是后者。他那么真诚地将眼前人当作了朋友,吟诗,饮酒,莺歌燕舞,以为这一切是友情,是不可代替的情感……情感,友情……而如今,月如钩,一个身影悲坐,飘飞的发丝,浑浊的杯酒,诉说着一代悲情人物。于是,我们就读到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就读到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在心头。”读着,愁绪满怀,只是,这始终是一份财富,尽管它那么枯涩。于是,对于他,对于我们,这成了一种悲情铸成的精彩,一份孤独铸成的精彩……
黑夜与光明不停地转,转,但对于他们,那群独行者,似乎并不会有什么区别……他们给世人留下了一个个精彩的背影。
一个孩子,不忍看到蝴蝶在蛹中痛苦挣扎,便剪开蛹壳。不想,这只蝴蝶身躯臃肿,双翅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
蝴蝶务必在痛苦中挣扎,直至双翅强壮,方可破蛹高飞。人类不适当的爱,反成埋葬它的坟墓。蝴蝶如此,青少年又何尝不是这样?家长的溺爱,也恰似一把残酷的剪刀,只扼杀孩子,使她们永远无法腾飞。正如著名的诗人汪国真所言:“怕只怕,爱也是一种伤害。”溺爱成伤,历史上不乏先例。仲永5岁能诗,聪颖超群,却在父母及众人的赞扬和宠爱之下,最终“泯然众人矣”;赵武灵王对儿子放纵娇惯,最终被不孝之子活活饿死;晋武帝纵宠儿子奢侈享受,其子继位后治国无方,西晋王朝走向亡。无论是仲永之“伤”,还是赵武灵王的“悲”或西晋王朝的“衰”,都是宠爱的恶果。“宠”,是宝盖下方的一条龙,这龙是无法腾飞的龙啊!
相反,对孩子严格要求,不但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还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王羲之年幼时,她的父亲便教她习字,要求甚严,结果王羲之终成百代书驿;曾国藩严整家规,教子有方,曾氏家族赫赫名扬;巴顿的父亲要求她每早苦读,造就了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须知这些家长并非不爱孩子,只因她们清楚,宠溺不是正确的爱,纵宠只会带来伤害。
可悲的是,当今的某些父母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孩子矫揉造作,说这是天真可爱;孩子挥霍浪费,说她将来准挣大钱;孩子口出狂言,说胸有大志;孩子要摘月亮,这些父母就能够去找梯子。殊不知,这样做只会使孩子独毒骄娇,自由放任,不懂长幼尊卑,缺乏群众观念。如此爱出来的“小皇帝”,将来只怕是误已、误家、误国的“昏君”!
家长爱孩子本无可非议。但这爱,不应是牢笼,不应是蜜罐,不应是保险箱,只应是孩子放纵时家长严厉的目光,孩子懒惰时家长频频的叮嘱,孩子犯错时家长谆谆的教诲。……因为只有这样,蛹中的蝴蝶才能飞起,稚气的少年才能成长;只这样,爱才不是一种伤害。
曾看过一则新闻,一个中学生竟然因鸡蛋无缝而无法剥开吃掉。捧腹之余,不由的深思。
爱是伟大的,但是在这天,有些爱却变味了。因为大多数家长都经历了一个灰色的童年,吃尽了苦头。所以自我有孩子时,便大把大把地给孩子钱花,不让他吃一点苦,什么都不让孩子做。这种爱的方式致使孩子养成依靠的习惯,什么事也不会做。在很多事情面前往往束手无策,无可奈何。
“妈,妈,水开了!”晶晶站在沸腾的水壶前不知所措。
此时,水确实开了。水蒸气顶得壶盖“咕嘟,咕嘟”地跳,作为中学生的晶晶却急得团团转,大喊妈妈。如果她的妈妈此刻来的`话,她准会高兴的亲她一口,但是无济于事,她的妈妈上班还没回来。晶晶的头上已满是汗珠,那可恶的水蒸气不仅仅在顶着壶盖,同时也在顶着她的心。去找妈妈,不明白她的工作单位叫什么名字,怎样走,迷路了咋办?再说,从小到大她从来没单独出过门,就是上初一了,每一天还要妈妈接送,虽然家离学校只是十几分钟的路。给妈妈拨电话,她忘记了手机最后一位数字,拨了几次都没通。找爸爸,更不行,爸爸出差在外。
这时,屋子里已被水蒸气笼罩住了,她刚要下狠心自我拿下来,可看到那沸腾的水花和飞溅出来的水珠,她又确实不敢,这嫩嫩的小手连衣服都没有洗过,怎样能拿烫的东西呢?她急得哭了起来。哭着哭着,她想到了办法,去找邻居的老奶奶来吧,于是,她苦着脸,擦擦满脸汗水和泪水走了出去……
只是一壶沸腾的开水,便把晶晶弄得无计可施,让人们哭笑不得。这不是溺爱惹的祸吗?看来溺爱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就应好好反思一下了,给予孩子的父爱和母爱千万要有度,切莫让爱的潮水泛滥,否则孩子在溺爱的洪流中将痛不欲生,苦不堪言。
身处“屏时代”的我们,无时无刻不接受着外来文化,使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文化习惯。但吾辈少年也不能一味地接受那些好或不好的文化,让我国文化在屏幕中沉没,所以我想说,“吾辈少年不能因为屏幕断续中华文化,而是要让中华文化在屏幕中展现别样的风采。”
我痛心,我为那些因屏幕空了振我中华文化的志的青少年痛心。诚然,“屏时代”造就了我们,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消息,了解国内外文化的我们可以更好地为祖国服务。但是,当“复联文化”、“英雄文化”等一系列外国文化侵入我们的屏幕时,我国许多传统文化,如那些“面塑”文化等优秀文化,却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局面。泱決大国,竟难以找到传承中华文化的青少年,让人痛心。手持屏幕的青少年何不把屏幕化为振我中华文化的动力轮,立我中华文化的志向呢?我骄傲,我为用屏幕续中华文化光明的青少年骄傲,
“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这句话出自《围炉夜话》,恰好赞扬那群不因屏幕断续中华文化的青少年。表面上,沉迷于屏幕的低头族并不会影响什么,反而在人们眼中,层出不穷的文艺新玩法让任何青少年都能接受文化。实质上,屏幕中的繁华何只在文艺新玩法上,还有更加“吸引人眼球”的游戏、视频、小说,让无法抵抗诱感的青少年沉沦。可也有“纷华不染”的青年人凭自己手中的屏幕,点开了有道课堂、网易云直播课学习,投身于续中华文化光明的道路,勇立屏时代潮头,勇做屏时代先锋,让人好不骄傲喜悦。
吾辈青少年不能因屏幕断续中华文化,要勇把红旗旗不倒。君不见李子柒着古装、担铁锹,用一个个诗情画意的视频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君不见阿木爷爷通过屏幕向世人展现朴实无华却精巧的中华传统的榫卯技艺;君不见华为任正非着眼于中国屏幕,让世人看到中国文化。吾犁青少年郝知道,李子染也才二十多岁,阿木爷爷和任正非也是从青少年开始立下传扬中华文化的志向,吾辈青少年也应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勇于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精神,在屏幕中续中华文化。吾辈少年当自强,不因屏幕断续中华文化。我相信手持屏幕的青少年能不因屏幕阻其志,断其行,隐其意,能共振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