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通用9篇】

2023-12-31 13:28:38教学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通用9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 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底面的观察,及摸一摸、画一画等体验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在现实有趣的学习情境中,经历面从体上剥离下来的过程,提高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水彩笔、纸张、橡皮泥、印泥等工具,钉子板,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作好铺垫

  1. 谈话:小朋友们,愿意到王老师家去做客吗?那今天先参观一下我的家,这是我家的儿童房。(课件演示儿童房,最后定格在第16页例题中积木搭成的物体)

  2. 提问:

  (1) 看一看,搭的是什么?

  (2) 仔细观察,用到了哪些积木,你能把这些积木按形状分一分吗?

  教师呈现用积木搭成的实物,指定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分一分。分完后,分别请学生说一说每种形状的名称。(三棱柱不要求说出名称,只要能区分开来就行)

  3. 小结:这些积木按形状可以分成四类。下面一起来重点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评析:用到老师家做客的方式导入,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将课件定格在积木搭成的物体上,不经意中呈现了学习内容。让学生寻找各种认识的物体并进行分类,有效地唤起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引出重点研究的内容,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二、 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 引导: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木。请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先看一看、摸一摸它的表面,再跟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积木,摸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主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交流:让学生拿着积木,先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说一说感受。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的面长长的、平平的;正方体的面方方的`、平平的;圆柱的底面圆圆的、平平的,侧面是弯弯的。

  2. 谈话: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平平的面画下来呢?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白纸、橡皮泥和印泥等工具。请小朋友先在小组内议一议,用什么方法画下这些面,再分工画一画。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多。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学生在画图形时,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 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或圆柱的底面放在纸上,沿着它的边画下来,得到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2) 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或圆柱的底面用力按在橡皮泥上,在橡皮泥上留下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3) 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或圆柱的底面先在印泥上沾一下,然后印在纸上,得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演示,并把得到的图形贴在黑板上。(交流时,着重让学生演示沿着边画长方形、正方形或圆的过程,并让每一个学生都照样子画一画。展示学生作品时,注意选择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张贴的位置也不要有规律)

  3. 谈话: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呀!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得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把这些图形分一分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再指名到黑板上分一分)

  4. 提问:每一类图形,分别叫什么名称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一类图形下面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并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5.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与这些图形见面。(出示试一试)看,这里有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你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吗?

  在学生回答时,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如:信封的面是长方形。

  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评析: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感受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教师设计了两个活动:先让学生触摸物体的面并交流直观感受,初步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再提供多种工具,让学生自主地把面从体上剥离下来。针对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操作工具,思考怎样操作,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不同操作方法的交流,实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共享,加深对面附着于体的感受。在揭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名称时,先让学生分一分,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有形状、大小的不同。】

  三、 操作巩固,加深认识

  1. 围图形。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学生操作。在交流时,教师出示一个围错的正方形,让学生说出错误,体会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提问:在这样的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先让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试着围一围)

  2. 画图形。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要求:你能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

  学生活动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3. 涂色。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这里有哪些图形,如果把这些图形用颜色分开来,你认为用几种颜色合适?请小朋友先用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再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多少个,填在表格里。

  【评析:由于学生还不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因此,很难回答为什么这个图形是长方形等类似的问题。在教学时,通过围图形、画图形、给图形涂色分类等有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形成表象。】

  四、 拓展练习,创新提升

  1. 用正方体画正方形。

  (1) 让学生在一个正方体上选几个面分别画正方形。

  (2) 提问:比一比画出的这些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先在小组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2. 用长方体画长方形。

  拿出一个长方体,提问:你能用这个长方体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吗?

  提问:比一比画出的这些长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3. 说一说:在我家书房的墙上贴有一些图案,说一说,每个图案分别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每种图形分别用了多少个?(课件出示用长方形、正方形及圆拼成的图案)

  4. 拼一拼:小朋友们,你们想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一些图案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请同学们从信封里拿出来拼一拼,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拼好后,给你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展示交流: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介绍作品,并请其他学生说一说用了哪些图形,分别有几个。

  【评析:让学生用正方体和长方体画正方形和长方形,既加深了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又初步渗透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一些特征。让学生欣赏书房场景中由不同图形组成的图案,为下面拼图案的活动提供了范例。利用学到的平面图形,发挥想像,创作出一幅漂亮的图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对图形的感受。】

  总评

  整节课,创设了参观老师家儿童房和书房的情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课堂学习更有趣味。通过在纸上画、在橡皮泥上按、在印泥上印这些学生喜爱的方式,让学生经历面从体中剥离下来的过程,并通过分一分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形状、大小的图形中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主动建构;通过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图形和给图形分类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通过图案设计活动引导学生灵活拓展,从创造中提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 篇2

  教学内容:

  上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P74~75

  教学目标:

  1、经历主动探索、操作画圆等活动,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并知道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教具准备:

  圆规、课件、三角尺

  学具准备:

  圆规、直尺、A4纸、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丰富表象,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

  1、寻宝游戏:

  师:小胖得到一张纸条,宝物藏在距离小胖3米远的地方。请你在这张纸上点上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小胖,这个宝物在哪儿呢?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纸上1cm表示1m,请你表示出距离小胖3m远的宝物可能所在的位置。

  揭题: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今天的学习,齐读课题。(板书:圆的认识)

  2、对比认识:

  师:图形不同他们的特点也不一样,所以确定他们大小所需要的数据也不一样,我们今天学习什么?圆的大小究竟是谁确定的呢?

  二、尝试画圆,揭示圆的本质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

  师:请你在空白纸上,画出3个圆,可以同样大,也可以画3个大小不一,边画边体会,圆的大小有谁确定?

  师:要画出大小一样的圆,有什么窍门,怎么样保证画出的圆的大小完全相同?

  (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

  师:只要保证圆规两脚的距离不变,画出的圆大小就一样的,同意吗?

  师:要想画出大小不同的圆,有什么窍门?

  师:圆规开口的两个脚或者两个针尖的距离不一样。

  师:这样看来,圆的大小是谁确定的呢?

  师:圆规开口的大小决定圆的大小。

  师:我们就以这个圆为例,针尖在这里,圆规两脚的距离,指的是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书空)

  师:你能用一条线段把他表示出来吗?(呈现作品

  师:像这样,一端在圆的中心,一端在圆上的线段,数学中把他叫做什么?

  师:中间这个点叫圆心,用字母0表示,连接圆心0与圆上某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

  师:找到圆心O,标上半径r。

  总结:现在看来,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半径越长,圆越大,半径越短,圆越小。

  2、探究圆的有无数条,半径都相等

  师:小组讨论,看看那个小组认识最深刻,方法最多元。

  师:先解决第一问题,半径真有无数条吗?

  师:圆的半径有无数条都相等,都相等吗?拿出理由啦,没有理由的都只能成为猜想。

  师总结:得出结论了圆的半径有无数条,同一个圆里面半径都相等。

  3、深化对比

  真因为这样,200多年前,我们伟大的思想家墨子,说了“圆,一中同长也”

  ,一中指,同长呢?正因为一中同长,虽然有无数条半径,但只要几条就能知道圆的大小?

  师:难道以前的这些图形不是一中同长吗?

  4、认识直径

  师:在圆里面,除了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还有一条线段也能决定圆的大小,找一个圆画出心目中的直径。

  展示作品:直径

  师:是不是圆里面的随便画一条就是直径?怎样的线段是直径?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师:穿过圆心,两个端点在圆上。

  半径有无数条,长度相等,猜猜直径有什么特点?

  师:直径有无数条我们就不在研究了,和我们刚才的半径无数条的想法差不多,那为什么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呢?除了测量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说明?

  师:同一个圆里面,直径是半径的2倍。

  想圆猜物。

  师:那我就来点线索,当我线索出来的时候,第一独立思考,第二,同桌前后迅速碰撞,猜一猜我带的是什么?

  半径:15cm

  师:仔细观察这个钟面,你在这个钟面上,你找到圆了吗?他指完了,还有别的圆的,你可以继续补充?

  师:哪根针转出的圆大?

  说明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圆的大小和半径有关,既然圆的大小和半径有关。谁决定了圆的位置?

  师:他在没有圆的`地方,他发现了3个动态的圆,这就是数学的洞察力。

  直径:135cm

  师:数据太大了,我再给点提示。

  师:全球最大的摩天轮,知道在哪儿吗?伦敦眼,杨老师为了上好这节课,专门跑了一趟伦敦,拍了张照片我就回来了。话说那天去啊,杨老师和杨老师的朋友一起去的,他知道杨老师是数学老师,就给杨老师出了一道题,他说我们俩这次做摩天轮分开来坐,而且坐得越远越好,他蹭蹭蹭的爬上去了,你猜我在哪儿?

  师:谁能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一下,我究竟坐在那儿?

  原来我在直径的那里,他在直径的那里。

  师:当我们把这些线段连起来,圆里面发现了许多的线段,仔细发现,哪条线段最长?(直径最长:原来小小的游戏里面,蕴含着朴素的道理,直径是一个圆里面最长的线段)

  总结回顾

  师:最后,千金难买回头看,距离小胖3米的宝物为什么是圆呢?又真的是圆吗?

  师:你能说说球和圆有什么区别?

  学习到这儿,我们的数学课将要结束了,杨老师希望在座所有的同学都能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你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圆,了解更多圆的奥秘。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三角形,圆的过程;

  2、能辨认三角形、圆,并知道名称;

  3、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球、圆柱与圆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球、圆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

  美术老师做剪纸时,剩下许多好看的纸片。这纸片的形状很多不同,还能拼出许多种图案呢?下面我们把这些纸片,按你喜欢的标准分一分。 小组活动、分一分图形

  巩固已有知识,引出新内容,让学生直观感知三角形和圆辨认三角形和圆。

  二、探究、体验、感悟

  1、学生的分法

  2、展示按形状不同分出的图形。

  3、尝试说出各图形的名称。

  给长方形、正方形之外的图形也取一个名字,认识三角形和圆。

  4、体验

  你知道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圆的?

  5、研究球和圆柱

  (1)出示球,摸一摸球你有什么感觉?,

  (2)我们爱吃西瓜,猜猜西瓜切成两半它的切面是什么形状呢?(近似的形状)

  1、汇报自己分的标准

  2、讨论按形状的标准分出的图形各叫什么?

  3、学生尝试个图形字。数一数各种图形有几个?

  4、男生和女生打擂,一对一的说。可以结合教室、身边的物品,页可以结合家中或自己看见过的物品。

  学生观察,用手摸,发表自己的感受。使学生体验到球没有平平的面。

  小组讨论、交流

  在学生直观感知的.基础上与长方形和正方形形成认知冲突,引出三角形、圆的名称。

  让学生感受数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直观看,摸,让学生充分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想一想如果把球切成两半,它的切面的形状会是什么样子呢?

  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展示球切开的面的形状,验证学生的猜想。

  (4)摸一摸圆柱上面和下面什么形状?小组想办法验证上面和下面的大小关系。

  6、请你用不同的方法画圆。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尽情的发挥想象,也可简要说明自己猜想的理由。

  小组活动(可以画、可以用纸印个印儿,再比较等学生的方法可能千奇百怪,只要有道理即可。)

  通过猜想、验证使学生体会体会球与圆的关系。

  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自己去思考、解决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习惯。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增加自信心。

  三、实践与应用

  1、在方格图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3、摆一摆

  (1)用|、|、|摆一个三角形。

  (2)试一试

  试一试,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三个呢?

  (3)扩展:摆四个、五个……

  最少用几根小棒?其中有什么规律?(可放在课下去探索)

  4、游戏:

  七巧板拼图游戏

  在准备好的方格纸上描画,同桌比较一下大小。

  学生涂色

  交流

  先用3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讨论:最少的含义。

  学生试着探索、同桌、小组比较、交流,看谁达到要求并且小棒用得最少。

  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探索意识,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四、交流、体验成功。

  和同桌、小组说一下,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收获 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 篇4

  学习内容:

  《圆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第57、58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圆规画圆。

  学习重点:学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

  学习难点:能熟练地画出规定大小的圆。

  学习准备:圆形纸片、圆规、米尺、铅笔、彩笔。

  课前

  搜集信息:生活中哪里见到圆?

  动手操作:剪好一个圆片。

  课中

  自主学习:

  1、填空: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 )表示。

  连接( )和( )任意一点的()叫做半径。

  通过( )并且( )的`( )叫做直径。

  2、用红彩笔描出圆中的半径,用蓝彩笔描出圆中的直径。

  合作探究:

  探究一:完成学习卡

  探究二:

  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等于( )的长度。

  ( )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达标训练:

  (一)基础题(必做)

  1、判断。

  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半径。 () 直径是半径的2倍。()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任意两条半径都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

  2、填表。

  (二)拓展题(选做)

  用圆规和尺子画一自己喜欢的组合图形。

  综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课后

  课外作业:课本练习十三

  知识延伸:用圆规和尺子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 篇5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重点

  圆的特征的进一步体会

  难点

  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研究各图形中心点的运动轨迹)

  教具

  纸片(圆形,方形,椭圆形)

  电化教具

  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回顾

  1、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圆?

  2、按下列要求画圆:(在平面上固定一个点A)

  (1)以点A为圆心画一个圆;

  (2)画一个圆,使所画的圆经过这个点A;

  (3)画一个圆,使A点为圆心,半径为2厘米。

  3、举出生活中看到圆的例子。(从车轮是圆形的引入新课)

  二、新课探究

  1、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2、小组讨论探究策略(引导学生想做成圆形有什么好处,如果做成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又会是什么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研究几种图形中心点的运动轨迹的不同)

  3、学生动手探究(用准备好的纸片试一试),把各种图形的中心点的运动轨迹想办法描出来。

  4、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好发言,在全班交流

  由于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圆心)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这样坐在车上的人或放在车内的物就很平稳;而正方形、椭圆形等由于上面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不一样,这样在运动中,中心点运动的线路就不是一条直线,如果人坐在这样的车上会感觉到颠簸。

  三、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本质: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都相等,而其它图形不具有这个特点。

  四、拓展应用

  要重视让学生动手写的练习。可先让一些学生说,其他人补充。

  五、课后延伸

  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圆,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

  进一步体会圆的特征

  要使学生明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应从哪方面入手,最基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探究车轮做成圆会是什么情况,做成其它形状又是什么情况,这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了。

  观看动画,进一步加深印象。

  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一)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圆 形:各点到中心点距离相等-------中心点运动成一条直线---------平稳

  正方形:各点到中心点距离不相等-------中心点运动不是一条直线---------不平稳

  椭圆形:各点到中心点距离不相等-------中心点运动不是一条直线---------不平稳

  教学后记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

  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学生掌握得较好,能体会和解释这些与圆有关的现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 篇6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研究的“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这些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之后,新接触的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及在圆的初步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是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的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的能力能力培养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圆的各部分名称学生容易明白,可是圆的特征比较抽象,需要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最后通过引导、归纳、概括而出,此外画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所以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把圆内和圆的“上方”当作“圆上”,所以我把理解“圆上”的概念作为重点之一,归纳圆的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56———5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体会圆的各点均匀性: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及各点均匀性。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一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开展小组合作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来完成所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圆的特征和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以突出重点;以小组合作讨论、并辅以游戏引趣、教师适时点拨等为手段来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检查家庭作业。

  提问:把你昨天剪好的圆举起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手中圆的?

  2、交流画圆的方法。

  用实物画、用圆规画、用半圆仪画。

  3、说一说身边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

  4、欣赏圆的图片,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生活中圆无处不在,圆很美,用途很多??

  5、小结导课。

  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圆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能使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呢?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圆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圆的初步认识

  1、把手中的圆摸一摸,看一看,说说你的发现。

  面:平平的,边:光滑、弯曲

  2、出示立体图。

  圆能和它们放一组吗?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不能,它们是立体图形,圆不是。)

  3、出示平面图形。

  圆能和它们放一组吗?为什么?圆和它们有什么不同?

  4、小结、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板书:平面、曲线)

  (二)认识圆心

  1、通过操作找圆心

  (1)学生跟老师一起操作: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几次。

  (2)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2、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中心一点)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板书:圆心o)

  3、学生在自己的圆里标出圆心并用字母o来表示。

  (三)认识半径、直径及二者的关系

  1、教师从上衣兜里神秘的掏出一个系着一段细绳的小球,用手拽着绳子的一段,将小球甩起来(教师演示),你们看小球画出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很容易说出:小球画出了一个圆。)

  2、在黑板上展示小球成圆过程。

  讲解小球转动轨迹上有无数个点,这些点都在圆上。明确圆外、圆内、圆上的范围。尤其强调“圆上”的概念,指圆的边缘上。

  3、说一说圆上有多少个点?(无数个)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通过测量引导学生发现: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4、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板书:半径)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半径?

  教师说明: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板书:r)教师领学生读“r”,强调“r”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圆里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r来表示。

  5、刚才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直径?

  启发学生说出:通过圆心并且两段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教师说明: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板书:d)教师领学生读“d”,强调"d"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d”来表示。

  7、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8、小结与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师: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d=2rr=d/2。

  师:这就是说,在同一个圆里,知道了半径的长度,乘以2就可以求出直径的长度;知道了直径的长度,乘以1/2就可以求出半径的长度。(组织学生说半径或直径的长度,让其他学生说直径或半径的长度,然后组内互说互评。)

  (四)圆的画法

  1、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画圆。那么,如何才能很好的画一个圆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工具画圆的方法。

  2、介绍圆规,让学生看课本第87页有关画圆的知识,并尝试画一个圆。

  学生看书后指名回答画圆的方法。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3、为什么全班同学画的圆大小不一?怎样才能是全班同学画的圆一样大?你有什么发现?如果想把圆画在本子的右下角,你会怎么做?你有什么发现?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三、巩固发展

  (一)做“做一做”第1—4题

  1、第1—3题

  学生独立做,并集体订正。

  2、第4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指名汇报。

  (二)、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2、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3、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三)解决问题。

  1、一些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呈“一”字型排开,这样的队形对每个人公平吗?你认为他们应当排成什么样的队形?

  2、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可是,没有一个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用绳子画圆)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1、2题。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直观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

  教学理念:

  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即学会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虽然也认识了圆,但只是直观的,对于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有难度的。由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是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总结出多种画圆的方法,能用圆规画出指定的圆。

  2、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圆的特征,能指出圆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操作和交流,能说出半径和直径的含义。

  4、通过动手操作能阐明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自主学习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来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

  1、圆规、直尺、三角板、剪刀。

  2、实物若干。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想想,在哪里见到过圆?

  2、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圆的影子吧。(播放自然界中图的美景)

  3、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板书课题: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身边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课题,探究圆的认识。]

  二、探究感悟,理解概念。

  1、师:每个小组的信封里都有许多学过的平面图形,闭上眼睛,你能从中很快挑出圆吗?把你的想法和组员交流。

  2、活动后汇报:(出示如下图)圆和我们学过的图形有何区别?

  3、师:(结合学生回答)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4、师:请学生闭上眼摸着圆的边想象圆的形状。

  [设计意图:摸圆活动认识圆,通过学生的想象与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三、交流反馈,形成概念。

  1、自学画圆

  我们先研究圆的画法:

  1)老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

  2)学生分四人小组尝试画圆,看谁的方法多。(用手画、沿圆形物体画一圈、用圆规画。分别展示自己画的圆)

  3)用哪一种方法画圆既正确又方便呢?说说怎样用圆规画圆(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师生共同板演。提问:用圆规画圆应注意哪些问题?

  4)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习用圆规画圆:以30秒比赛的形式进行。

  (至此,实现了学习目标1)

  2、探讨圆心。(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一)圆有哪些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具圆,上下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左右对折,打开;又出现一条折痕,换个方向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发现这几条折痕怎么样?

  师指出:这一点是圆的中心,给它起名字叫圆心。

  什么叫圆心?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

  圆心是个什么?(点)圆心一般用字母0表示。

  3、探讨半径(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二)在你的圆上任意找一点,连接圆心和这一点得到一条线段,你还能画出这样的线段吗?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长度都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

  什么叫半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关键词。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4、探讨直径(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三)拿出你的学具圆,用尺子沿着一条折痕画出一条线段,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长度都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直径。

  什么叫做直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关键词。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至此,实现了学习目标2、3)

  5、小组合作交流:我们知道了圆的半径和直径,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然后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板书:d=2r,r= 1/2 d (在同圆或等圆)

  (至此,实现了学习目标4)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和观察,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贵有疑”,因此在设计时,以一个个问题为导火线,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圆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便是水到渠成了。]

  6、(小组合作)讨论:圆的半径和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四、应用概念,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1)我能找:课本57页第1题。(检测学习目标2)

  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圆的半径和直径。(图略)

  (2)我能画:课本57页第2题。(检测学习目标1)

  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3)我能填:(在同一个圆内)(检测学习目标4)

  半径 3厘米 1.5分米 a米

  直径 10分米 b米

  (4)我能说:对的打“√”,错的打“×”。(检测学习目标2、3)

  ①连接圆心和圆上的直线叫半径。()

  ②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③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④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2、拓展练习:

  用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难易适中、有梯度,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启发性和生活性。一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思。]

  五、反思过程,总结提高。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有遗撼的地方吗?

  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在演绎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让我们再次走进生活中圆的世界,感受圆的魅力所在吧。(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总结既可以达到对新知识的回顾,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进行一次反思、评价,并通过老师的总结,升华对知识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悟。]

  板书圆的认识

  圆心(o)——定位置

  半径(r)——定大小——无数条——相等

  直径(d)——无数条——相等

  d=2rr=d÷2 (同圆或等圆中)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学六年级的一节概念新授课,是在学生学过了线段图形的认识后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曲线围成的平面几何图形,它既是一节起始课,同时也是后继学习内容——圆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让学生在感受身边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课题,探究圆的认识。接着通过摸圆游戏活动认识圆,通过学生的想象与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二、恰当地处理教材,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探讨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循序渐进:

  1、学生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后,紧接着让学生结合我出示的自学提纲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有哪些?然后通过在圆中找圆心,半板和直径让他们准确理解数学概念,

  2、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让学生猜想圆的特征,然后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半径的特征: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这一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3、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直径的特征,有了探讨半径特征的经验,直径的特征便“水到渠成”了。

  4、最后,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其他特征,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操作和观察,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贵有疑”,因此在设计时,以一个个问题为导火线,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做为主线,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意义的基础上,将课本中圆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上都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最后作业的分层布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共性和差异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关于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两者间关系的教学。这应是本课的重点,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帮助其提升思维水平。如: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学生在圆形纸片上通过画、量、折、比等操作活动中;怎样证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的讨论过程中。这里的教学还不够细致,有待改进。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体验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2、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3、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线、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朗诵的传统文化的片断,非常精彩,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呢?(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它们都有圆。

  生:它们都和圆有关。

  板书:圆

  [设计意图:提供有关圆的传统图文资源,使学生置身于鲜活的文化背景之上,浸润在数学知识的发展演变过程之中,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画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你不想把这美丽的圆画下来吗?

  生:想

  请同学们拿出画圆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圆。

  师:很多同学都画出了自己漂亮的圆,但少数同学画得不够理想,你们猜猜他是什么原因没能成功的画出圆来?

  生:他拿圆规的方法不对。(圆规应该拿在手柄处)

  生:他画圆时可能针尖移动了位置。(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一定要固定)

  生:他圆规两脚一下近一下远。(对,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

  (学生边汇报,师边示范用圆规画圆)

  其实,同学们刚才说的就是画圆时应注意的地方。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看似简单的画圆问题,实则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表述、概括等步骤,循序渐进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体验出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奠定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二)、初步感知圆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努力画出了这么美丽的圆,那在这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

  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边都是直直的。

  对,它们都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拿出课桌里的圆片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弯弯的。

  这样弯弯的线我们称它为曲线。(课件出示曲线)圆就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课件演示圆)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与已学平面图形的比较,从而揭示圆的概念,这样设计不但能够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确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而且将要学的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上,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需要,使学生顺利成章的获取知识。]

  (三)、自学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俗话说圆是最美丽的几何图形,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怎样求圆的周长。

  生:我想知道怎么求圆的面积。

  无论是求圆的面积还是求圆的周长,我们都必须先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1)引导学习圆心

  请学生拿出刚才的圆片来,然后象老师一样对折,使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反复从不同方位对折几次,这些折痕用铅笔画下来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折痕相交与一点。

  对,这一点呀我们称它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边总结边在黑板上标出圆心)

  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圆心。

  (2)自学半径

  其实,在圆里还有半径和直径两个重要的概念,科学家是如何定义它们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数学书56页的例2中,请同学们自学相关的内容并用笔画出相关的概念和重要的词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吗?

  生:从圆心出发至圆边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师:圆边上任意一点我们叫它圆上任意一点。

  请你帮老师找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半径,其他同学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半径。

  (3)自学直径

  通过自学你们认识了半径,那你能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径来吗?(出示课件)

  AB为什么不是直径,它是什么?

  生:它虽然通过了圆心,但它只有一端在圆上,所以它不是直径,它是圆的半径。

  EF为什么不是直径?

  生:它没有通过圆心。

  GH为什么不是直径?

  简单的说,圆的直径必须满足哪几点要求?

  生:一要通过圆心,二要两端都在圆上,三要是线段。

  [设计意图:运用课本并不是死读课本,而是要把教材内容吃透、用活。学生经过上面的学习,对圆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完整的概念。]

  (四)、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1)探究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我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 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直观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

  教学理念:

  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即学会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虽然也认识了圆,但只是直观的,对于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有难度的。由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是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总结出多种画圆的方法,能用圆规画出指定的圆。

  2、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圆的特征,能指出圆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操作和交流,能说出半径和直径的含义。

  4、通过动手操作能阐明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自主学习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来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

  1、圆规、直尺、三角板、剪刀。

  2、实物若干。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想想,在哪里见到过圆?

  2、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圆的影子吧。(播放自然界中图的美景)

  3、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身边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课题,探究圆的认识。]

  二、探究感悟,理解概念。

  1、师:每个小组的信封里都有许多学过的平面图形,闭上眼睛,你能从中很快挑出圆吗?把你的想法和组员交流。

  2、活动后汇报:(出示如下图)圆和我们学过的图形有何区别?

  3、师:(结合学生回答)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4、师:请学生闭上眼摸着圆的边想象圆的形状。

  [设计意图:摸圆活动认识圆,通过学生的想象与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三、交流反馈,形成概念。

  1、自学画圆

  我们先研究圆的画法:

  1)老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

  2)学生分四人小组尝试画圆,看谁的方法多。(用手画、沿圆形物体画一圈、用圆规画。分别展示自己画的圆)

  3)用哪一种方法画圆既正确又方便呢?说说怎样用圆规画圆(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师生共同板演。提问:用圆规画圆应注意哪些问题?

  4)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习用圆规画圆:以30秒比赛的形式进行。

  (至此,实现了学习目标1)

  2、探讨圆心。(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一)圆有哪些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具圆,上下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左右对折,打开;又出现一条折痕,换个方向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发现这几条折痕怎么样?

  师指出:这一点是圆的中心,给它起名字叫圆心。

  什么叫圆心?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

  圆心是个什么?(点)圆心一般用字母0表示。

  3、探讨半径(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二)在你的圆上任意找一点,连接圆心和这一点得到一条线段,你还能画出这样的线段吗?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长度都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

  什么叫半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关键词。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4、探讨直径(小组合作)

  (出示自学提示三)拿出你的学具圆,用尺子沿着一条折痕画出一条线段,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长度都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直径。

  什么叫做直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关键词。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至此,实现了学习目标2、3)

  5、小组合作交流:我们知道了圆的半径和直径,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然后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板书:d=2r,r=1/2d(在同圆或等圆)

  (至此,实现了学习目标4)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和观察,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学贵有疑”,因此在设计时,以一个个问题为导火线,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圆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便是水到渠成了。]

  6、(小组合作)讨论:圆的半径和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四、应用概念,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1)我能找:课本57页第1题。(检测学习目标2)

  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圆的半径和直径。(图略)

  (2)我能画:课本57页第2题。(检测学习目标1)

  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3)我能填:(在同一个圆内)(检测学习目标4)

  半径3厘米1.5分米a米

  直径10分米b米

  (4)我能说:对的打“√”,错的打“×”。(检测学习目标2、3)

  ①连接圆心和圆上的直线叫半径。()

  ②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③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④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2、拓展练习:

  用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难易适中、有梯度,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启发性和生活性。一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思。]

  五、反思过程,总结提高。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有遗撼的地方吗?

  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在演绎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让我们再次走进生活中圆的世界,感受圆的魅力所在吧。(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总结既可以达到对新知识的回顾,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进行一次反思、评价,并通过老师的总结,升华对知识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悟。]

  板书圆的认识

  圆心(o)——定位置

  半径(r)——定大小——无数条——相等

  直径(d)——无数条——相等

  d=2rr=d÷2(同圆或等圆中)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学六年级的一节概念新授课,是在学生学过了线段图形的认识后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曲线围成的平面几何图形,它既是一节起始课,同时也是后继学习内容——圆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让学生在感受身边各种圆形组合起来的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顺利揭示课题,探究圆的认识。接着通过摸圆游戏活动认识圆,通过学生的想象与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二、恰当地处理教材,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探讨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循序渐进:

  1、学生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后,紧接着让学生结合我出示的自学提纲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有哪些?然后通过在圆中找圆心,半板和直径让他们准确理解数学概念,

  2、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让学生猜想圆的特征,然后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半径的特征: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这一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3、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直径的特征,有了探讨半径特征的经验,直径的特征便“水到渠成”了。

  4、最后,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其他特征,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操作和观察,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学贵有疑”,因此在设计时,以一个个问题为导火线,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做为主线,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意义的基础上,将课本中圆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上都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最后作业的分层布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共性和差异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关于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两者间关系的教学。这应是本课的重点,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帮助其提升思维水平。如: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学生在圆形纸片上通过画、量、折、比等操作活动中;怎样证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的讨论过程中。这里的教学还不够细致,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