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精品13篇】

2023-09-06 21:09:26教学
  • 相关推荐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精品13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1

  《认识负数》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从教材出发,联系生活,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熟悉而又觉得有趣味的教学过程。

  一、从游戏出发,引出课题

  课的开始从“反着说”的游戏入手,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学生玩得很开心,在玩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建立一个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意识。接下来,我又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信息记录相反意思的量,从而引出了负数的意义,并要求学生读、写负数,让学生感受到正数、负数都有无数个,就有了负数的集合,这样抓住了负数与过去所学的数之间的联系,感受了数的发展。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对负数的了解

  初步认识负数以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说说负数在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学生的交流与汇报。学生将负数置于具体的生活经验之中。这一过程分两个阶段完成:首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负数?其次结合你自己的理解,举一些可用负数表示的例子。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活动,学生对负数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理解。如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坐电梯到地下的楼层应按哪个数字键?冰箱里的鱼、水中的鱼、刚烧熟的鱼该与哪个温度相连?海平面是怎么回事?高山和地面的高度如何测量,又如何表示?东、西方向的数轴是怎么回事?这部分内容的安排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巧妙利用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也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这节课上,在对学生进行负数产生史介绍时,让学生感受到 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增加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引导反思错误原因,解决问题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一个难点应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温度计上表示—11度”,对于这一温度的表示,学生经常会错误地表示成—9。对于这一表示错误我让学生进行反思,查找错误的原因,从而让学生领会用负数表示时的思考方法。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方向,其次确定数的表示位置。通过这样的处理我想学生对于“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征会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

  教学中,有需改进的是:本自认为学生对“温度计”比较熟悉,而经过教学,发现学生不能很快地判断出气温。我想应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将其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以0℃为分界点,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负数表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在此问题基础上,提出更明确的问题:“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继而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使学生初步借助生活经验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在数轴上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我想,如果这样处理会更易于分散难点,学生也会更容易理解。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2

  认 识 负 数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两河中心校 曾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课前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上

  2、左

  3、起立

  下面要加大点难度了,仔细听,看谁反应最快。

  1、服装店今年九月份赚了2000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一、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1.同学们,不知不觉就到了金秋时节了(课件呈现美丽的秋景图片),大家觉得我们两河这两天的天气怎么样?(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两河天气预报、温度计图)这个温度计上显示的是昨天的最高气温,你能看出昨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学生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上一般有左右两行刻度以及左右两边刻度名称,左边代表摄氏度,通常用字母℃表示,一大格表示两度。)

  2.据科学研究,气温在18—24℃时,人体感觉最舒服。昨天达到28℃,我们就感觉热了。猜想:从现在往后,温度计上的红色酒精柱会怎样变化呢?

  二、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意义

(一)教学例1,初步认识负数。 1.老师这里有三个地区的图片,你能根据图片情况猜想他们的气温吗?第一个是叙永(夏季)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当天上海的最低气温吗?

  2.第二个城市是()(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南京的最低气温吗?这个温度比上海的气温怎样?

  3.第三个城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北京的气温通常要比上海和南京怎样?

  学生提出猜想后,出示温度计图,让学生说出北京气温“零下4℃”。4.刚才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中,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

  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这是一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吗?

  5.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设想,老师选择性板书:+4℃或4℃、—4℃等,并讲解负号、正号以及它们的读写。 6.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当天我还记下了几个城市和地区的最低气温,(分别出示西宁、哈尔滨、香港等城市温度计图)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分别写出它们的最低气温吗?

(2)小小气象记录员。

  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二)教学例2,深入理解负数

  1.(显示珠穆朗玛峰图)谁知道它有多高吗?(8844米)这个高度是从哪儿到山顶的距离呢? (学生回答后,在添加8844米前面添加“海拔”,并在图上添加一条海平面的水平虚线。)2.世界上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比海平面高的,比如,我国的第五大盆地——吐鲁番盆地,就低于海平面155米(接在珠穆朗玛峰图旁边出示盆地图)。

  大家能从刚才表示气温的方法受到启发,也用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呢?(板书:+8844米

—155米)3.模仿练习。

  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看到,在表示气温时,以0℃为界,高于0℃时用正数表示,低于0℃时用负数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时,以海平面为界,高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

  三、以“比较反思”提升——深化概念的内涵

  师“刚才.我们用这些数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观察这些数(课件出示),你能把它们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小结:像+4,40,+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7,-11,-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3.讨论:0属于正数或还是负数呢?

  引导学生辨析: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四,综合练习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2】乒乓求比赛,小明胜4局输3局

  3、5月份,李叔叔收入2000元,支出1200元

  4、(课本125页课堂活动2题)五,完善板书、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六、了解负数的历史。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播放)

  七、总结延伸 1.学生交流收获。2.总结。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板书

  认识负数

+4或4 +4读作正四,像+

  4、19、+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读作负四。-

  4、-

  11、-

  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1、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

  2、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学情分析

  负数这部分内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对负数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联系实际的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

  2、要通过实际感知,动脑感悟,小组讨论理解,逐步培养数感,促进认识和理解。

  3、教学中应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的量。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负数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及归纳总结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的意义。突破方法:创设情景,合作探究。

  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突破方法:列举、比较、分析。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千克,小华轻了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15℃~-3℃

  北京:-5℃~5℃

  深圳:12℃~23℃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3℃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千克,小华轻了 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负数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温度计”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1~3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需要的,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数学思考:通过正负数的教学,培养数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3、问题解决: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创造,初知正负数

  1.情景引入。

  用最简捷的方式记录这些信息。(师叙述,生记录。)

①1路公共汽车在昆山宾馆站上来2位乘客,到亭林站下去2位乘客。

②本学期咱们五年级转来25名新同学,转走16名同学。

③小明妈妈投资股票,四月份赚了6000元,五月份亏了2000元

【设计意图:以现实生活素材为教学切入口,创设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展开教学,凸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理念。同时,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让学生因为需要而思考,因为思考而创造。】

  2、揭示课题

“+2、-2”前面的“+”叫做正号、“-”叫做负号,正号和负号与以前学的加减号写法相同,但表示的意义却有所区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板书课题)

  二、沟通联系,再识正负数

  1.教学例1

(1)情景呈现。

  师:五(2)班的孩子,刚在外面上完一节体育课,外面可真热呀!(课件出示32℃温度计),下课后他们喜滋滋地吃起了冷饮(出示0℃),这些冷饮是工人叔叔从冰库里搬出来的(出示温度-23℃)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改变教材中提供冬天气温的例题,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师:这三种温度各是多少?根据刚才的学习,可以怎样表示这些温度?

  板书:0℃、+32℃、-23℃

  哪种温度最高?

(3)师: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么?

  小结:要找准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读数后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归纳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师:瞧,黑板上有这么多正数、负数朋友了,谁来把他们分一分?

  归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完成板书:负数<0<正数)。

  三、读读写写,掌握正负数

  1.读两个海拔高度,请同学们互相读一读。

  2.读温度,先自己读一读,你们会把这些温度从高排到低吗?

  3.写几个正数和负数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巧妙地运用信息化环境,引出正数和负数的对应关系,体会正数和负数时无限的】

  四、链接生活,应用正负数

  1.提问: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用正负数表示的事情吗?

(1)存折(课件展示)

  师:这里的“-600”是什么意思?

(2)刘翔在美国尤金精英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米。

  讨论:风速怎么会有负的?

  如果风速是+米,你认为比赛的成绩会怎样?

  2.多媒体介绍负数的产生史。

【设计意图:把数学知识从课外移入课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片断:

(1)师出示:四个城市气温图:哈尔滨:-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

  师:有负数吗?读出来。北京-5℃和5℃一样吗?

  零上的温度用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用什么表示?0呢?

  师:0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2)温度计。(教具:表示水银的位置可挪动)

  师:每格代表1℃,请生拔出5℃。

  拔-5℃。为什么拔不出来?

  要先找到什么温度?

  生:先找到0℃,这是分界点。

  师:将温度计上的数揭开,越往上温度就越……

  生:高。

  师:再拿一个温度计请该生再拔-5℃。

  拔-15℃。

  比较两个温度(-5℃和-15℃)哪个更冷?怎么能说明-15℃比-5℃更冷了?

  生:温度计上有表示。

  生:-15℃在-5℃下面。

  师: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15℃时的感觉。

  我国新疆地区最冷时温度达到-40℃,大概在温度计的哪儿?

  生:比划。

  师:你能说几个正数和负数吗?

  生:-10、-11。

  师:一对一对说。

  生1:+10、-20。

  师:说得完吗?用省略号表示。

  所有正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

  所有负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板书:负数<0<正数)

  用一个圈把所有正数圈出来,用一个圈把所有的负数圈出来。

  学生圈出了板书的正数和负数。

  生:不同意,因为还有很多正、负数。要把省略号圈进去。

  师:0,正数不要,负数不要。怎么办?

  生:0是分界点。

  六人小组讨论:0算正数吗?算负数吗?

  学生汇报

  生1:0算是自然数。

  生2:0是正负数。

  生3:它一个不是,是特殊的数。

  师: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0比0小吗?(0不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分界点。

教后反思:

  本案例教学以“学生”为本,体现数学是生活所需,实际所需,从而产生要学数学,要学有用的数学;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反映数学的价值观而设计的,我觉得数学教学要超越生活,数学知识虽然源于生活,但与现实的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毕竟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高度严密的学科。当数学教学找到了与生活的连接点,把数学现象规律用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表现时,数学知识的学习就变的“通俗易懂”了。如本案例教学中从温度计认识与动手操作展开教学,教师先出示了各地的温度情况,接着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上的0刻度,然后进行0上和0下的温度读数教学。充分体现由整体认识到局部探索的教学策略,有效的突破了学生认识与探索的难点。总之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负数,进一步体验到正数与负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例,经历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简单事物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负数,初步体会用正、负数可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并会运用。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正、负数表示事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珠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先放在心里)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负数,请看这是妈妈12月份家庭收支记录。(打开书)

  二、设计记事卡

  1、观察收支记录,了解其中的内容。

  2、讨论有没有更好的记录方法。

  3、提出“设计一张记事卡,记录家庭收支情况”小组合作完成。

  4、交流设计记事卡。

  5、评价学生设计的记事卡,说一说各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用负数表示支出钱数的记录方式较简单。

  三、典型事例

  师: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事情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1、教师介绍教材中用正、负数表示的典型问题。

  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四、练一练

  1、让学生自己填空。

  2、先了解养鸡场的记录内容,其次设计表格,最后交流设计的表格,鼓励学生算出目前有鸡蛋的千克数。

  3、鼓励学生给自己家设计一张记事卡。

  五、问题讨论

  1、先看图了解奶奶取款时发生了什么情况?

  2、讨论“结余—200元”是什么意思?

  3、推算一下奶奶卡上原来有多少钱?

教学后记:

  通过吐鲁番盆地、楼房地下层等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设计记事卡,使学生了解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收入和支出,让学生明白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进一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自主创造,引出新数。

  1、水果市场在进货和出货,你们瞧! (课件出示市场进出货的画面)

  仓库管理员小王对水果进出的情况进行登记,你们觉得他记清楚了吗?为什么?

  要区分相反意义的量,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呢?

  2、怎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呢?历史上的数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也进行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 (课件出示数学史)

  二、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1、同桌讨论举出相反意义的量,然后用加“+”或“-”的方法来表示。

  交流汇报。

  2、知识老人介绍课本第9页的《你知道吗》以及正、负数的读写法。 (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的《你知道吗》)

  3、你们还能再说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吗?还有吗?有多少个?

  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又创造了负数。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进一步认识负数。 (揭示课题:认识负数)

  三、沟通联系,丰富认识。

  1、教学例1。

  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测气温的吗? (课件出示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上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课件突出两个刻度10) 这两个10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数、负数分别表示这两个刻度所指的温度吗?

(课件出示显示上海、南京、北京气温的温度计)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负数来表示这些温度吗?

  认识零上温度、零下温度和0 ℃

  2、教学例2。

  在我国的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当中温差很大。吐鲁番这种独特的气候特点是由它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 (课件出示吐鲁番盆地) 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 (课件介绍海平面)

(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海平面以上用什么数表示的?海平面以下呢?那海平面的高度又该用哪个数表示呢?

  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它是正数和负数的什么?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四、链结生活,内化理解。

  生活中除了温度、海拔高度,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负数。

  1、羽毛球与负数。

  2、神七与负数。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同学们,生活中的负数还远远不止这些,希望同学们课后多留心观察。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借助温度计,经历认识正、负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及认识整数的过程。

  2、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知道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负数充满好奇心,感受借助直观模型理解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识负数

  玩游戏:

  师生互动: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输赢结果。

  经历符号化的过程:

  生汇报:我赢2次,输2次板书(2 2)

  师:输和赢它们的意思正好相反,老师这样记录能表示出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吗?

  生:不能

  师:怎样记录才能让人一眼就分清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下面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3、展示学生记录材料

  生1:笑脸2哭脸2

  生2:箭头向上2箭头向下2

  生3:赢2输2

  生4:+2 —2

  4、师生共同交流比较,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人们为了记录方便,在数学中就规定了这种符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板书:十、一)

  5、认识正、负数。

  师:你知道像上面的数叫什么?(正数)+2怎么读?

  师:像下面的数呢?(负数)板书—2怎么读?

  师板书:负数正数

—2 +2

  6、快速抢答,说说下面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100、+15、—15、36、0

  讨论:(1)36是正数还是负数?(认识正数为了简便+可以省略不写)正数去掉+,我们熟悉吗?负数去掉—行不行?

(2)0呢设置悬念

  7、揭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

  1、出示某日气象预报数据:哈尔滨—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

  这几个温度哪些是负数温度?谁能用负数的读法读一读?

  2、生活中用什么测量温度?(出示温度计模型)

  你了解温度计的什么知识?

  生1:每格代表1℃

  生2: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生3: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呢?(0℃)

  科学家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的温度定为0℃。

  4、小组讨论:

  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讲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巧用温度计,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1)-5℃在哪儿?怎样才能准确找到-5℃在温度计上的位置?是从哪儿开始数,往哪个方向数?

(2)出示5℃图,这是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

(3)-5℃和5℃有什么不同?

(4)-5℃和—15℃哪个温度更冷?

三、生活中的应用。

  1、写数:王叔叔从5楼乘电梯,电梯显示()层;到地下1层去取车,电梯显示()层。

  2、(黄山、吐鲁番海拔与海平面对比示意图)

  3、解释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含义。

  出示存折

  4、下面每格表示1米,小华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

(数轴)

(1)小华从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米,那么向西行3米,表示为

(2)如果小华的位置到了+7米,说明他向()行()米

(3)如果小华的位置到了—8米,说明他向()行()米

四、总结

  教学后记:

  教学中,借助温度计这个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对气温数据的理解,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学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11

ˎ̥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数学p1-3例1、2,练习一1-6。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联系,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情景导入例1:播放天气预报节目片头。

  师生谈话,伴随着学生熟悉的音乐,教师出示收集的用温度计表示的四个城市某天的最低气温。

  香港:20℃;上海:4℃,南京:0℃;北京:零下4℃。

  2、教学例1:

(1)根据学情,教师以香港温度来介绍看温度计的方法。教师介绍“℃”(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含义,指出我国采用的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2)让学生说说从其他几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图中分别知道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各城市温度。

  通过学生交流明确各城市的温度并比较各地温度的高低。

(3)质疑:北京和上海的气温一样吗?

  通过师生谈话使学生明确两地气温以0℃为界限,一上一下,正好相反,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4)启发:你知道在数学上怎样区分这两个温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教学读写方法:

  学生尝试书写,估计有些学生会表示,如果学生不知道就由教师进行介绍。

  并指导学生认识负号“—”、指导读法。

  小结:零上4℃用+4℃或4℃表示,读作正4℃或4℃。

  北京:零下4℃;用-4℃表示,读作负4℃

  4、完成试一试。

  学生根据图片中温度计表示出各地气温,针对学生中的不同情况(零上温度加“+”或不加“+”)引导学生讨论,明确两种表示方法都正确。

  二、教学例2:

  1、介绍海拔高度

  小资料: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存在着温度差;同一地区的同一天里也会存在着明显的温度差,例如平时所知道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介绍温差非常大的吐鲁番地区,有“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是什么原因造成吐鲁番地区在同一天里有着如此大的温差呢?和它的地形特点(盆地)和海拔高度有关。

  出示书本海拔图:

  教师介绍海拔高度的含义:以海平面为标准,某地与海平面相比较得到的相对高度。

  2、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1)珠峰比海平面高8848米,海拔高度可以记作+8848米或8848米;

(2)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海拔高度可以记作-155米。

  三、认识正负数:

  1、分组讨论:

  利用黑板上的数据,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类并交流。

  2、小结:

  像+4、20、+8848等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155等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板书正数、负数及分类)

  3、探究:那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温度、海拔等都以0作为分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4、体会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

  5、阅读书本。

  四、生活中的正负数:

  1、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负数,并说明这些负数的意义。(电梯升降、存折)

  2、完成练一练1、2,指名学生交流后讲评。

  3、练习一第2、5,阅读理解数据。

  五、总结与收获: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通过学生交流,完成课题板书“认识负数”。

  教师指出:在生活中,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下楼层和地面以上楼层、收入与支出、得分与失分、股价上涨与下跌等都是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以便下节课进一步研究。

  六、作业:

  练习一第1、3、4、6。

  第6题适当指导,刻度要注意平均分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12

  ˎ̥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数学p1-3例1、2,练习一1-6。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联系,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情景导入例1:播放天气预报节目片头。

  师生谈话,伴随着学生熟悉的音乐,教师出示收集的用温度计表示的四个城市某天的最低气温。

  香港:20℃;上海:4℃,南京:0℃;北京:零下4℃。

  2、教学例1:

  (1)根据学情,教师以香港温度来介绍看温度计的方法。教师介绍“℃”(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含义,指出我国采用的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2)让学生说说从其他几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图中分别知道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各城市温度。

  通过学生交流明确各城市的温度并比较各地温度的高低。

  (3)质疑:北京和上海的气温一样吗?

  通过师生谈话使学生明确两地气温以0℃为界限,一上一下,正好相反,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4)启发:你知道在数学上怎样区分这两个温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教学读写方法:

  学生尝试书写,估计有些学生会表示,如果学生不知道就由教师进行介绍。

  并指导学生认识负号“—”、指导读法。

  小结:零上4℃用+4℃或4℃表示,读作正4℃或4℃。

  北京:零下4℃;用-4℃表示,读作负4℃

  4、完成试一试。

  学生根据图片中温度计表示出各地气温,针对学生中的不同情况(零上温度加“+”或不加“+”)引导学生讨论,明确两种表示方法都正确。

  二、教学例2:

  1、介绍海拔高度

  小资料: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存在着温度差;同一地区的同一天里也会存在着明显的温度差,例如平时所知道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介绍温差非常大的吐鲁番地区,有“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是什么原因造成吐鲁番地区在同一天里有着如此大的温差呢?和它的地形特点(盆地)和海拔高度有关。

  出示书本海拔图:

  教师介绍海拔高度的含义:以海平面为标准,某地与海平面相比较得到的相对高度。

  2、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1)珠峰比海平面高8848米,海拔高度可以记作+8848米或8848米;

  (2)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海拔高度可以记作-155米。

  三、认识正负数:

  1、分组讨论:

  利用黑板上的数据,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类并交流。

  2、小结:

  像+4、20、+8848等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155等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板书正数、负数及分类)

  3、探究:那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温度、海拔等都以0作为分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4、体会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

  5、阅读书本。

  四、生活中的正负数:

  1、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负数,并说明这些负数的意义。(电梯升降、存折)

  2、完成练一练1、2,指名学生交流后讲评。

  3、练习一第2、5,阅读理解数据。

  五、总结与收获: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通过学生交流,完成课题板书“认识负数”。

  教师指出:在生活中,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下楼层和地面以上楼层、收入与支出、得分与失分、股价上涨与下跌等都是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以便下节课进一步研究。

  六、作业:

  练习一第1、3、4、6。

  第6题适当指导,刻度要注意平均分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13

  在一至四年级的数学教材里,“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这些整数都是自然数(0和正整数)。本单元教学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在小学数学里教学负数的知识(只涉及负整数的初步认识)出于两点考虑:第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负数。让他们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的具体含义,从而拓宽数学视野。第二,适量知道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对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第二部分是负数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练习一的第1~6题配合第一部分的教学,第7~10题配合第二部分的教学。“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本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回忆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培养转化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三个图形的面积打下扎实的基础。

  1.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初步教学负数的意义。

  本单元教学负数的重点是理解它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生活中有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如上升与下降的距离、收入与支出的金额、盈余与亏损的数量……怎样用数学的方法清楚、简便地表示并区分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于是人类发明了负数。这些既是负数产生的历史过程,也是教学负数时可采用的素材。本单元教学的第一部分,选择学生经常接触到的气温和具有形象特征的海拔高度为素材,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1)用负数表示低于零度的温度,学生首次感知负数。

  例1精心选择三个城市同一天的最低气温,设计了“创设问题情境----讲解负数知识”的教学线索,让学生有意义地接受负数。教材分三个环节编写:第一是营造需要----用不同的数分别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第二是讲解负数的知识,包括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和读、写;第三是通过“试一试”巩固例题教学的知识。

  教材通过精心选择的三个最低气温,营造教学负数的氛围。南京的最低气温刚好是0摄氏度,上海的最低气温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的最低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是两个不同概念的4摄氏度,怎样用数学的方法分别表示这两个温度,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不会发生混淆?这就是教学负数的氛围。为了营造这样的氛围,例题让学生联系各个城市图片右边的温度计说说“能知道些什么”,鼓励他们广泛地交流,包括看到的各个城市的具体气温以及由此想到的上海气温比0摄氏度高,北京气温比0摄氏度低等内容。由此在学生内心产生一种需要:寻找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表示并区分上海与北京的不同气温。

  教材把正数与负数结合在一起讲解,有利于突出负数的意义与表示方法,体会正数与负数分别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先讲零上4摄氏度与零下4摄氏度分别记作+4℃和-4℃,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它们使用了不同的表示方法。再讲“+4”与“-4”的读法,并通过“+4也可以写成4”初步把以前学过的那些大于0的自然数与正数联系起来。

  “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写出香港、哈尔滨、西宁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气温,其中两个城市的气温用负数表示,一个城市的气温用正数表示。通过写出这些正数和负数,再次体会负数的意义,巩固在例题中教学的知识。

  在教学用正数或负数表示温度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看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如温度计上同时表示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是摄氏温度,它的标记是“℃”。又如温度计上的零上温度要从零度刻度线往上看,每小格表示1度,每大格表示10度;温度计上的零下温度要从零度刻度线往下看,也是每小格表示1度,每大格表示10度。第7页第6题在温度计上表示某市2004年四个季度的平均气温,也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看温度计而设计的。

  (2)用正数或负数表示海拔高度,丰富对负数的感性认识。

  例2用正数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用负数表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虽然学生缺乏海拔高度的知识,但“高于海平面”“低于海平面”等概念形象具体,有利于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例题采用“比海平面高”“比海平面低”这样的描述表达了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相对高度,用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图中把海平面用一条红色虚线凸现,这样,什么是比海平面高、什么是比海平面低,以及需要不同的数来表示和区分这两种数量就显而易见了。通过用+8844米表示海拔8844米,用-155米表示海拔负155米,学生又一次联系实际体会到正数与负数的意义,他们对负数的感性认识就更丰富了。

  这道例题里没有讲+8844、-155的读法,这是考虑到学生在前一道例题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正数与负数的读法,这里把读数的机会留给了学生。

  (3)初步揭示正数与负数的概念。

  通过两道例题以及“试一试”的教学,已经认识了+4、-4、19、-11、-7、+8844、-155等数。如果把这些数分成两类,那么可以把+4、19、+8844分在同一类,把-4、-11、-7、-155分在另一类。教材告诉学生像前一类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后一类这样的数都是负数,初步揭示了正数与负数的概念。要注意的是,教材没有给正数、负数下定义,只是通过列举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怎样的数是正数,怎样的数是负数。并联系零上温度、比海平面高的高度都可以写成正数,零下温度、比海平面低的高度都可以写成负数,支持正数与负数概念的形成。

  第3页“练一练”第1题,先读一读题中的6个数,再把这些数分别填入正数或负数的集合圈里。可以在填写后让学生说一说,在两道例题里正数分别表示了什么样的数量,负数分别表示了什么样的数量,以加强对正数与负数的理解。第6页第3题在写出5个正数与5个负数之后,也可以对学生提出类似的要求。

  教材中的“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些知识不需要我们告诉学生,他们只要联系例题学习的体会完全能够自己得出,教学只要引一引就可以了。这些知识也不需要机械记忆,学生自己得出的知识能够记住,并通过这些知识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本单元的第二部分以生活中常见的负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并尝试在生活中应用负数,从而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1)两道例题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3呈现了一张反映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盈亏情况的统计表,在“盈亏金额”栏里有正数,也有负数。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在这道例题中分别表示的具体意义,看着统计表里的数据逐一分析各个月是盈利还是亏损,具体的钱数各是多少。还可以分析这半年盈亏的整体状况,包括有几个月是盈余的,有几个月是亏损的……这道例题的教学方法是,先由教材告诉学生“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这个规则,再由学生依据规则对统计表里的每个数据作出具体的解释。从而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分别表示盈与亏这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例4呈现的是一幅平面图,学校在平面图的中心,它的东、西两个方向2100米处分别是邮局和公园,南、北两个方向1240米处分别是少年宫和超市。这道例题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知道在相背运动时,如果一个方向行走的路程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个方向行走的路程可以用负数表示。“开放”是这道例题的特点,表现在两点上。一是情境与问题有开放性。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即小华如果向东走,则到达邮局;如果向西走,则到达公园。同样,小华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到达的地点也有超市或少年宫两种可能。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开放性。在前面的几道例题中,用正数表示零上温度、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盈余金额,用负数表示零下温度、低于海平面的高度、亏损金额,这些几乎都是人们已经约定了的,在通常情况下大家都遵循这些表示的规则。在本例中,朝哪个方向行走的路程记作正数,朝哪个方向行走的路程记作负数,一般没有约定,而是在解决问题时临时规定的。如果把向东行走的米数记作正数,那么向西行走的米数就记作负数;也可以把向西行走的米数记作正数,那么向东行走的米数就记作负数。教材充分体现开放性的特点,首先是通过开放的问题情境:小华沿东西方向大街走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沿南北方向大街走1240“可以到哪里”,在学生中引发争议,使他们感受到可以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其次是允许并鼓励学生应用不同的表示规则。在小华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行走时,“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为学生“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留出了空间。在小华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行走的问题中,要求学生“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赋予他们按自己的意愿确定表示规则的机会与条件。这样,学生对正数与负数能分别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会有更深切的体验。

  (2)两次“试一试”提出了不同的认知要求。

  第4页的“试一试”里,告诉学生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每个月的盈利或亏损的金额,让他们在盈亏的情境中应用负数知识,加强“盈利通常用正数表示,亏损通常记作负数”的印象。与例题相比,这次“试一试”在认知水平上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仅是变换了思维的方向。例题是根据“表示规则”体会统计表里各个正数与负数的具体含义,“试一试”是应用规则把具体现象用正数或负数表示在统计表里。预计学生完成这次“试一试”一般不会有困难。

  第5页的“试一试”对学生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写出数轴上的点所对应的数,其中有正数,也有负数。通过写数与读数,尤其是数轴上正数与负数的位置,进一步体会正数与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从而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意义,巩固负数的知识。二是看一看并想一想,-2接近0还是接近2,在数轴上初步感受数序。和例题相比,在认知水平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各道例题教学的知识与思想方法适度地概括与提升。教学这次“试一试”,要对这两个问题作细致的思考:(1)怎样呈现数轴,使学生理解数轴上已有的0、1、2、4,以及-1、-2、-5等数的意义,有利于继续在方框里填出其他各数。(2)怎样帮助学生初步体会数的排列顺序。下面提供对这两个问题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的教学可以分三步进行。首先出现数轴,在它的上面有许多间距都相等的点,其中一个点的下面写出数“0”。接着联系在例4中学到的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的经验(也可以联系其他例题中应用正、负数的经验),出现数轴上的其他已知数。如果从“0”点出发,向东走1步、2步、4步,到达的位置用数轴上“0”右边的点及相应的数1、2、4表示,那么向西走1步、2步、5步,到达的位置应该用“0”左边的点及相应的-1、-2、-5表示。给抽象的数以具体的含义,能帮助学生体会数轴上的点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让学生写出四个框里的数,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这样,学生不仅写出了这些数,还联系实际体会了这些数的意义。

  联系数轴上的数初步体会数序也可以分三步进行。首先仔细观察数轴上“0”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是什么样的数,联系“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体会这样分布的合理性。然后仔细研究正数1、2、3……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从左往右,-1、-2、-3……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从右往左,也要联系实际体会这样排列的合理性。最后是观察数轴上的数,回答“-2接近0还是接近2”这个问题,并简单解释其理由。

  (3)联系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练习中继续体会正数与负数表示的具体对象。

  练习一里继续扩展教学素材,让学生通过水位、升降机的上升与下降,在银行取款与存钱,公共汽车停靠时乘客的上车与下车等感兴趣、能接受的题材,丰富对负数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意义。这些练习在编写上的共同点是,通过一个已知的数据显示用正数、负数表示的规则,让学生按这样的规则,把同一情境中其他的数分别记作正数或负数。要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是通过自己读题,独立理解问题情境;二是仔细寻找,独立发现记作正数(或负数)的规则;三是独立完成练习后,交流写出的数以及写数时的思考。对少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体会“表示的规则”上给予适当的帮助。如第10题表格里“起点站”下面的“+21”表示上车的人数记作正数,起点站上车21人。

  在每一道题完成以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说说,这道题里什么样的数量记作正数,什么样的数量记作负数,正数与负数在现实情境里表示的数量有什么不同,引导他们主动地体会负数的意义。

  3.《面积是多少》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教学的前面,其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复习并激活已经教学的面积知识,包括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等。二是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动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打基础。

  (1)已有的知识对教学新知识的重要作用大家都很清楚,教材复习旧知不是让学生被动回忆,而是在一个个现实的情境中,主动从记忆中提取,通过解决问题使这些知识处于激活的状态。如,所有的问题都是求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势必会引起对面积概念的回忆;各个求面积的问题使用了不同的面积单位,这就复习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些问题的解决归结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上,这些面积公式在应用中被激活了。

  (2)转化作为一种策略包括两层内容:转化的方法和转化的意识。前者是操作层面上的技术,后者是思想层面上的体验。

  第10页教学的转化方法是,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一个大图形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小图形,这些小图形共同组合成大图形)、分割与移拼(先把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进行分解,再移动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位置,拼成一个比较规则的图形),在保持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形状的变化。教学的转化意识是,稍复杂的图形可以等积变形成较简单的图形,求积方法未知的图形可以变成求积方法已知的图形,转化是实现新旧知识相联系的手段,是探索新知识的途径。教材让学生通过解决新颖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习转化方法,体验转化思想,形成自己的策略。

  在“分一分、数一数”里教学分解与组合进行图形转化的策略。教材通过问题“你能先把每个图形分成几块,再数一数吗”引导学生把较复杂的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的总和。在“移一移、数一数”栏目里教学分割与移拼进行图形转化的策略,通过问题“怎样移动图形中的一部分,很快数出它的面积”既激活学生在前一个活动里初步获得的体验----把复杂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又明确指出这里的转化方法----移动图形中的一部分。

  这两个活动的教学一般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在教材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开展转化图形的活动,并数出(算出)图形的面积。第二步是组织学生交流,首先要交流各人的转化方法,让学生一方面体会转化的方法是多样的;另一方面体会各种转化方法有共同点,就是把复杂的图形变成长方形和正方形;还要交流把图形“分一分”“移一移”对计算它的面积起了什么作用。这样,学生得到的就不单是转化的方法,而且体验了转化对解决问题和数学学习的意义。

  (3)通过数方格进行估计,也是一种计算图形面积的策略,特别对复杂的、不规则的曲线图形更显得有价值。第11页教材里有三点要引起教学的注意:第一,注意方法的指导。“数一数、算一算”的活动是求池塘的面积,教材先指导学生“把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又指导学生“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前者能使数方格时避免遗漏和重复,从而减少错误,后者能使计算简便,很快得出结果。第二,注意对方法的反思和评价。在算出池塘的面积后,教材让学生反思“这样的算法合理吗”,并通过讨论评价这种方法。教学时可以把教材中的问题拆成两组问题进行反思和评价,先讨论“把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这样做的好处,从而变成自我需要、自觉行动。再讨论“为什么把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让学生体会不满整格的有小于半格和大于半格两种情况,把它们都按半格计算是比较合理的。第三,注意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数一数、算一算”的活动还要数方格估计对称的树叶的面积,学生可以创造性地应用估计池塘面积的方法,先得出半片树叶的面积,再乘2得到整片树叶的面积。在“估一估、算一算”的活动里,继续估计其他树叶的面积和手掌的面积。为了便于学生估计,教材在最后的附页里提供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方格纸,学生不仅能用来完成教材中的练习,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更多的估计面积的活动。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