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介绍(锦集3篇)

2023-06-23 11:18:12教学

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介绍(锦集3篇)

  【前言】以下是热心会员“qdh6244”整理的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介绍(共3篇),供大家赏析。

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介绍

教学设计分析 篇1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分析

《雷雨》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曹禺在大学时创作的一部震惊文坛的处女作。它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20世纪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学习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把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揣摩人物性格的特点。

《雷雨》写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表面看是由血缘关系交织成的网,但实质上其中的三对主要矛盾冲突却反映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和斗争。周朴园同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剥削阶级同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周朴园同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资本家同工人之间的斗争。周朴园同繁漪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封建主义的禁锢、压迫势力和资产阶级对家庭、爱情的民主自由要求之间的斗争。

  节选部分主要反映了前两种矛盾。第二幕的前半部分是周朴园和鲁侍萍的邂逅,一上场侍萍便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没有认出侍萍,于是从周朴园的发号施令、居高临下的语言及他怀念侍萍的那些表情看,似乎他是真爱侍萍的,但他的爱却是虚伪的,为了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来伪装的。他的骨子里的对下层人民的歧视在他认出侍萍以后便暴露无遗,因此这一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1 周朴园明知和鲁大海之间是父子关系,但他却不认亲生儿子,这是因为鲁大海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直接威胁到周朴园的切身利益,威胁到这个封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根本利益,于是周朴园对鲁大海不能也不可能有什么父子之情,有的只能是压迫的欲望和阶级的仇恨。通过人物短暂的对话,使我们看到了周朴园镇压工人罢工手段的毒辣,发家史的罪恶,看到了他狡诈、残忍的嘴脸;也使我们看到了鲁大海坚定的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

  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的。如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可以让我们认清周朴园冷酷、自私、虚伪的心理。从表面看,他似乎在深情地怀念“已死”的侍萍,他打听侍萍的坟墓并表示要进行修理,但当知道眼前的人就是侍萍时,他却签了一张五千块的支票递给侍萍,想以此来了结所有的事,这正是周朴园伪善丑恶心理的暴露,集中表现了他的处世哲学。

  教读这篇课文,我釆用启发引导,点拨、示范,重点突破,以点带而的方法。遵循阅读思维程序和文学鉴赏规律,以诵读、研读、鉴赏、评价、交流、总结为活动经线,以戏剧冲突、人物性格、戏剧台词为知识纬线,编织课堂环节,推进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参与认知、情感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另外,通过简单的戏剧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和剧本的矛盾冲突。

教学计划学情分析 篇2

  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技巧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备课或搞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情况应该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既反映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体现了教师是否切实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所以,学情分析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很多老师按常规备课、写教案、做教学设计,教案写得很好而教学效果不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脱离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实际)。按照认知建构的观点,学习过程是知识不断重建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许多教师(包括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教案、教学设计比赛和说课比赛中,对“学情分析”这一环节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进行分析,于是就出现“学情分析”空缺或贫乏现象,这也是教师教学教学基本功缺陷的一种体现。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学情分析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的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如对《植物的分类》一节课的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知识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基础,也有一定的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基础。初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植物学这门课也充满兴趣。但是,学生们虽有的植物学知识,并不是按照分类系统来学习的,而是以形态、结构和生理这一主线来学习的,同时对于书中涉及到的植物名称,学生可能会遗忘的较多,从而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加大。为此,上课时教师要做好适当的架桥铺路工作。

  2、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经常听到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原因是现代学生的个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有的主要来自先天、有的主要是后天,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上才能有的放矢。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如:我们学校原是厂矿企业子弟学校,学生来源较广,一部分来自城里、一部分来自农村、一部分来自周围的厂矿企业。农村学生接触的植物比较多,具有相当丰富的植物知识,但平时所叫植物的名称与书本上并不完全相同;城里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相对比较少,有关植物的知识感性认识主要来源于家里的花草及生活区周围的树木,相对比较贫乏;厂矿企业学生地处农村,企业绿化搞得好,又有公园,平时能看到植物比较多,可没有系统地去认识植物,但是他们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城里学生和企业子弟由于受家庭和学校影响,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学生学习的习惯相对稍逊。为此,好上好《植物的分类》一课,需要许多直观的植物知识材料和多种教学方法组合。

  3、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教材中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精力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课堂上有针对地加以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功效性。

  4、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更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教得最优化和学生学得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陶行知说过,好的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只有事先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才能创造出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的问题和阻力往往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困难与发展的障碍,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困难与障碍,并且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学生就能获得真实的发展。因此,在备课中要努力去关注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具体分析这些困难和障碍产生的原因,思考相应的具体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在“变态根、变态茎”等知识的学习中,由于变态根和变态茎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其缺乏感性认识,加之变态根和变态茎外形相近和相似,不但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发生误解,教师也会产生类似情况。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实物或直观教具,通过反复比较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变态根和变态茎本质区别,以达到区分变态根和变态茎的目的。

  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必须要分析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情分析既要分析学生的整体具有的特点,同时更要分析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要具体分析,切忌空泛化。不同特点的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点、关注点不同,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学生身上,我们做教师的要加以理解,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实施教学。

中学教学设计 篇3

  姓名:尹雪青

  学号: 班级:11数学2班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课程总结

  数学教学过程有4大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数学教学设计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课程培养目标,来制定具体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过程。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矛盾是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教学目标之间的矛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个矛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我就我自己的所得所想谈一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种要求提出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促进学生的“学”上。只有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带动学生学习,例如活跃开放的的课堂气氛能够使学生放开思维,培养创造力。

  二、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可以从目标分析、内容分析、学生分析、教案的编写这四方面来考虑。

  教学目标是统领整个中学数学教学设计过程的指挥棒。教学目标考验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理解程度,教学目标的好坏我认为因该从下面几方面来看:目标内涵和目标层次是否清楚?目标是否与所教内容协调?目标是否串位?目标是否与学生实际相符合?只有考虑到上面的相关问题,才能制定正确准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是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分析可以从基本分析、背景分析、结构分析、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分析、重点难点分析。

  学生分析是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桥梁。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学生实际水平与教学目标之间的矛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熟悉,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案的编写是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最终体现。教案体现了教师准备在所要上的课堂上的整体思路,教案编写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中应该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现存的知识理论及其结构,更重要的的是经历探索求知的过程。

  充分揭示思维过程,如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发现过程、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过程等,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所学知识能够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发展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教师和学生良好的交流互动才能实现良好的课堂秩序,实现共同探讨。

  教学设计除了自己思考体会外,还应该多观摩别人的设计,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改进。以上为我对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简单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