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思考与整合论文5篇

2024-05-31 16:54:26综合

思考与整合论文5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思考与整合论文5篇,供大家参考。

思考与整合论文5篇

思考与整合论文1

  【摘要】

  在信息技术不断取得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授课时选择使用多媒体这一教辅工具来对学生进行授课。音乐教师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提高课堂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本人从日常教学经验出发,浅谈如何对初中音乐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关键词】

  初中音乐;音乐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思考

  初中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对于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具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多媒体等教辅工具,可以对教学内容产生更为直观的感受。音乐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具有实验课的特点,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音乐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为学生创造出较为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水平得到了加大的提高,教育逐渐趋于现代化教学,以多媒体等教辅工具为主的信息技术逐渐进入了中国的音乐课堂。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其为音乐教学服务,使得教师可以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于音乐的学习,学生对于音乐的直观感受是非常重要的,而信息技术可以将音调、响度、画面、音色、歌声较为完美的组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去感受音乐,从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音乐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较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从而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对于音乐信息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层次的去了解音乐作品的感情,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析的能力。以印度歌曲《蒙格尼》为例,表达的是年轻男女订婚时的欢乐情景,整首歌较为活泼轻快。对这首歌进行简单教学并不困难。但是作为外国歌曲,学生欣赏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并没有去过印度,对其风土人情并不了解,因此学习起来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学生很难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意思。所以,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辅工具,为学生播放蒙格尼的舞蹈片段,与此同时还可以播放一些表达印度歌曲的视频,以增进学生对于印度文化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并且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学生们对于异国风情也会有一定的'了解,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二、运用动态画面帮助学生感悟音乐作品

  音乐对于听众来说是一种听觉艺术,对音乐人来说则是一种情感表达。关于音乐教学,讲究的是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对音乐作品可以提出自己较为简单的见解。但是音乐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艺术,如果没有较好的教学手段去给学生展示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那么音乐作品就会显得空洞而苍白,学生也不会拥有学习音乐的热情。动态画面给人的刺激远远大于单纯的听觉刺激,也会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学生的音乐水平的实际情况出发,播放与音乐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学生们通过对于歌曲动态画面的观看,也可以更加清楚地明白音乐人所想表达的意思,深化对于所学曲目的理解。以国外交响乐曲《彼得与狼》为例,这是一首交响童话,故事情节较为突出,但是学生在欣赏这类只有旋律的音乐作品时非常困难。因此在进行这首曲目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动画来进行讲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辅工具,在网上去寻找相关动态图画,把这首交响曲由单纯的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感受。那么,通过对于画面的观看,学生对于歌曲印象当然会更为深刻,对歌曲的了解也会上升到一定高度了。

  三、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虽然大家一直都在讲现代化教学,相关的教育部门也长期在推崇现代化教学。但是仍旧有许多教师选择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技术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音乐以逐步成为音乐世界的主流。受此影响,音乐教学也正逐步发生变化,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渠道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学生们不仅可以在教师那里,在课堂上学习音乐,在课后也可以使用智能用具去学习音乐。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们提供了众多的音乐学习资源,对于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参与逐步取代了教师的引导学习,从而使得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更加有趣生动。例如,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会有许多欣赏曲目,教师们通常不会对其进行讲解。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课后利用信息技术去收集相关的音乐资料,然后再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将其表现出来,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较为轻松地完成相关音乐板块的学习,也使得教师可以减少一些教学负担,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其实,初中生正处在学习音乐技巧、提高音乐审美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师们应该完善相关的音乐教学方法。因此,通过使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教师们完全可以拓宽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音乐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琳.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方法与模式探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易希平,陈文佩.从心理学角度谈培养音乐兴趣[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xx,(04).

  [4]冯长春.关于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调查与思考[J].音乐天地,1995,(04).

  [5]占静.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版),20xx,(09).

  [6]陈俊时.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J].音乐天地,20xx,(09).

思考与整合论文2

  摘 要: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医学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为此,国外多所医学院校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课程整合教学改革。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进一步转变,课程整合也已成为国内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

  关键词:文学论文发表-文史哲地理历史化学物理语言论文投稿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医学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为此,国外多所医学院校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课程整合教学改革。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进一步转变,课程整合也已成为国内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

  1.1国外医学课程整合概况。

  1952年,美国西储大学医学院就提出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Organ2systemBasedLearning,OBL)模式”,按器官系统、形态与功能重新组合课程,以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使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1]。1985年,哈佛大学医学院采用“新途径”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了基于问题的案例式教学和师生互动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更注重医患关系处理教育。这项改革让学生减少了死记硬背,增加了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还使学生在临床上处理有心理或精神问题的病人时更有信心。20xx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开始进行课程整合改革,这一改革使学生对同一医学领域的知识逐步深入学习,并且更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更早的接触临床。20xx年,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中最著名的学院之一巴兹伦敦医学与牙科学院构建了由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卫生保健职业训练和增插学位课程4部分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PBL案例式学习。该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由六个系统的疾病整合课程组成。这种整合不同于传统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Organ2systemBasedLearning,OBL)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1.2国内医学院校课程整合现状

  国内医学院校医学课程整合开展较晚,覆盖面相对较小,其中以北大医学部、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几所院校较为典型。北京大学医学部将基础医学中的形态与机能课程分别融合,临床课程自行融合,最终使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学术研究密切联系在一起。这项改革使大部分学生更早接触到科研,大约10%的学生能完成“MD+PhD”培养。此外,北大医学部还专门成立了人文研究院,以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20xx年,浙江大学医学院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治疗药物的整体改革,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让医学生按照人体系统逐步学习基础医学知识[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课程整合以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课程为重点,注重通识教育、加强科研能力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增强全程预防医学教育等,建立了与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相接轨的课程体系。

  2.进行医学类课程整合是必然趋势

  随着医学教育观念和模式的转变,各个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课程整合成为培养适应创新性、应用性、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然趋势。

  2.1医学教育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驱动了国内医学课程整合。

  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念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掌握的是没有创新的技能。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与医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的进一步细化,人类的医学教育观念不断转变,对医学目的及健康观念的认识也逐步理性化。促进和提高全民的健康,保持人体的动态平衡,提高生活质量取代单纯的追求消灭疾病和征服死亡逐步成为新的医学目的。而健康的标准则包涵了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等多方面的良好状况,不再仅仅是没有疾病,并且把减少预防疾病、治愈照料等与治疗疾病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古代的医学模式主要是神明模式和自然哲学模式。而现代医学起源于生物医学模式,从纯生物学角度研究宿主、环境和病因三大因素的动态平衡。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有医学模式的不足。1977年,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更加准确的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并且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为现代医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拓展了医学的境界。强调关心病人,关注社会,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传统医学有趋于一致之处,提示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

  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转变,医学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发展成为必然,而现代医学教育除了要增设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课程,还要让学生学会多学科、多技能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整合运用。要实现这样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课程整合。

  2.2学科的发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院校课程整合提出了要求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的更新,疾病谱的改变,学科的发展目前呈现大分化、大综合两种趋势。人类对医学目的和健康观理性认识的进化与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医学学科的发展不断向着分科化、精细化演变。学科的大分化必然导致以还原论建立的分科教学模式必须存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宏观到微观再到超微的去了解和掌握一系列相应的学科知识。但是,医学学科各个分支学科的绝对分离又不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目的的实现。因此,学科大综合的发展趋势和学科整体论、系统论的出现也使课程整合成为必然。在上述情况下,学科大分化使医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不断增加,学科的大综合又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整体观,而学生学习的时间又有限。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既能熟练运用还原论方法去认识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微观因素又能从整体出发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造福人类的高素质人才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课程整合。更重要的是,只有课程整合才能体现医学及其发展趋势的特点。至于怎样处理课程整合与分科发展的关系,怎样使整合课程和分科课程互相渗透融合则需要各个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

  由哈佛大学医学院首创的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多学科的综合课程取代单一学科的课程、采用小组讨论模式、注重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理解、运用与课程内容/专业相关的知识,它使实践和研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融为一体,并为一系列重要的学习目标提供了一种融合的机制,目前该模式被各个大学广泛推广使用。这种打破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的PBL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使课程整合成为必然。

  2.3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转变使医学课程整合成为必然

  现代医学人才需要多学科知识和群体健康的思维方式与能力,除了医学科学知识、医学技能的培养外更应加强人文素养、社会医学、医疗保障、卫生法学、卫生政策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医学模式和医学目的所赋予的新时期医生的社会使命,与医学科学的发展相适应。因此,课程整合成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的首要途径。

  医学教育联合会提出的“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内容包括: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群体保健、信息管理、批评性思维等7个领域、60个具体标准。明确的表明了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标准。要着重强调医生的职业价值、群体保健和预防观念、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统一、以及预防与治疗的统一。这也充分印证了从医学人才培养的角度医学整合的必要性与意义。

  3.国内普通本科医学院校课程整合的主要困难及解决途径

  医学课程整合在我国综合性重点大学已开展多年,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培养出了一批知识丰富、技术过硬并且综合素质高的医学生。但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也暴露出课程整合在地方性普通本科医学院校难以实施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医学教育得到整体性、实质性的提高,也才能使广大民众更多的受益。

  3.1深入学习、转变观念,解决课程整合的认识问题。

  作为服务于大众的医学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而医学教育则应当着力于为医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和学习层次,关注个体多样性,为医学生创造自由宽松,有利于个性化发展的学习、研究环境[1]。因此,纵观我国医学院校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进行的课程整合改革,不管是按照人体系统逐一学习基础医学知识,或者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来规划和实施整合课程,强调教学始终要紧扣毕业生应达到的培养目标来进行的以“结果为导向”的课程整合设计理念,还是按系统整合课程内容,强调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服务环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来进行的。而作为地方性普通本科医学院校,受由来已久的传统分科教学模式影响,大多对课程整合的认识不到位,更缺乏对这方面的深入研究,也正因为如此提高对课程整合的认识,转变观念成为普通本科医学院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大众化教育

  3.2结合实际,聘请专家,解决整合方案的设计问题

  国内综合性医学院校大多已经进行了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虽说各自整合的理念不同,或者即便有相同的理念在具体实践中的方案也有所不同,但大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资源有限的地方普通本科医学院校,由于长期的受传统观念影响和客观条件限制,没有对医学课程整合进行深入的研究,大多数此类院校都缺乏课程整合的教育专家,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聘请这方面的资深教育专家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做好顶层设计,再挑选骨干深入调研、充分论证为完善具体的实施方案打好基础。所谓做好顶层设计就是要做到理念一致,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等从全局视觉出发,对课程整合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

  3.3大胆尝试、打破传统,解决教学组织形式问题

  国内医学院校普遍采用的是院系、教研室的'设置,没有跨学科设置的结构。一旦开始进行课程整合,就必须从教学组织的设置上进行大胆的尝试,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与课程整合相适应的教学组织为组织功能服务。例如:日本筑波大学和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它们在进行课程整合的同时,对教学组织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两校都不设院系、教研室,而是设置跨学科的学群。就筑波大学而言,学群下设学类,学类下才设专业。每个学群必须包括人文、社会、自然等多个领域。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共设有两个一级学群:理工科学群、人文和社会学学群。理工科学群下设:生物科学学群、化学和分子科学学群、工程学和应用科学学群、数学和物理科学学群等等多个二级学群;人文和社会学学群下设亚非研究学群、文化与社区研究学群、英美研究学群、欧洲研究学群、社会学学群等多个二级学群。二级学群下设学科及整合课程。我国一些医药院校也进行着一些尝试。一些学校尝试在科研工作中推行学术带头人制或课题组长制,在教学工作中试行课程组负责人制而且把许多实验室合并为“机能实验室”和“结构实验室”,甚至干脆合并成一个实验中心。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不妨一试。既然课程整合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那么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为组织功能服务。

  3.4优化绩效评估机制,解决师资问题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分科传授教学模式下,只需要教师掌握本门学科的系统知识就可以承担教学任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不用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多的设计,凭着教学课件甚至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死板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今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需求。整合课程对师资素质的要求相对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还要有整体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搞好整合课程的教学就必须培养博学的教师,并且要实现教师从当前对某学科的精专,向系统(疾病系统或者器官系统)的精专转变。改进原有的重精专、轻博学、重科研、轻教学的绩效评估机制,否则,教师对拓宽知识面的学习将失去动力。因此,高校教师的评价内容应尽量涵盖影响教师工作绩效的多种因素,例如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团队精神这些不易量化又对学生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以及课程本身的特性、学科特点、学生规模、教学条件等背景因素都应纳入评价的视野,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在共性指标的基础上选取若干有价值的教师个性化要求,以使评价更驱科学化,达到有效发挥教师主动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的目的。这样即提高了教师的自身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全面素质。此外,我们在对高校教师进行评价时要兼顾定性和定量评价,缺一不可。研究显示,评价结果的反馈可以对教师的心理状况进行调节,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和改进。同时也要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性循环的评价平台以促进教师对评价的理解和激发教师积极参与评价的主动性。整合课程不仅需要每一位教师拓宽知识面,而且需要教学组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因此,增加对教学组成员之间合作效果的评价也应作为绩效评估体系中的重要项目,否则教学中的合作很难进行,课程整合也只能停留于表面。

  3.5完善成绩评定制度,解决质量保证问题。

  为了保证课程整合后的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和检查,必须引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机制,进一步完善成绩评定制度。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评价活动本身的效果,调节活动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评价。它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指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它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的。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双向活动,一方面可为学生个人提供有益的反馈,另一方面可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用的资料,有利于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帮助学生进步。形成性评价重视从学生的日常表现中提取信息,通过收集学生日常学习的情况,包括学生课堂参与活动的情况、合作精神、课后运用等,以及课堂教学的信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以便教师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素质教育,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和方法的重要措施;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切实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监管,深化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提高教学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作伯.我国现行考试制度公平性的缺失与完善.西北人口.J.20xx.(1):121-124.

  [2]陈作伯.考试公平性调查分析.甘肃高师学报.J.20xx.(1):54-57。

  [3]黄光扬.关于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

  [4]冯泽永.医学院校的课程整.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2)。

  [5]黄睿彦等.优化高等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思考.医学教育探索20xx(11)。

  [6]程现昆等.以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医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6)。

思考与整合论文3

  摘 要:

  本文首先说明了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目标,同时论述了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是可行的。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着重研究了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通过对照教学实验来检测和验证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是否达到了整合的目的。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电子技术课程 整合 教学设计

  在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对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从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子企业对电子专业人才的要求等方面来看,研究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整合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本研究试图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目标是建设数字化的教育环境,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具体来说:

  (1)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2)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养;

  (3)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在虚拟逼真的实验环境中,电子技术课程以问题——探究型教学模式为核心,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课件等方法手段把实验内容或实验现象以一个个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历史知识经验和个人情感等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问题出发,有目的、有选择地对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搜集、分析、整理、组合,从而建立自己的学习资源库;然后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案,并在实验室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获得相关的数据或答案,以验证自己的方法或方案是否正确,直到解决问题为止。

  2、教学环境的创设

  当前随着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的应用,为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硬件环境。数字化硬件环境建设主要是建设能支持信息技术应用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硬件设施,包括各种教学媒体,校园服务设施,各种配套的教学、管理、实验实施等。首先,在电子技术室的每个实验工作台配上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并把每台计算机用网线连接起来,形成实验室LAN,然后与校园网相连,实验室LAN通过校园网与网络连接起来。在网络的环境下,处于网络上的每台计算机之间是连通的,可以相互间进行通信与访问。

  (2)软件环境。在硬件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在校园网上建立具有开放性的虚拟电子技术平台。此虚拟电子技术平台不但能实现教学管理和电子实验,而且能够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和探索的工具、交流渠道、信息资源等。

  3、教学内容的重构

  针对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教学特点,在认知学习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对实验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呈现方式进行重构,以利于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点,提高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4、实验内容

  (1)组织形式: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遵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进行,教学内容以知识点的形式进行组织,每个知识点以问题或任务的形式呈现,将知识点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及建议性的学习方法等信息附加在其后。这些内容的有机组合能促使学生将原有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内容建立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2)实验类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把电子技术分为两种类型:基础实验和设计实验。基础实验的目的是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基础,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专业素质,为综合实验打好基础。设计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主动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应用等信息素养。

  5、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分为真实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真实实验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电子技术平台的电子技术中,以学生为实验教学主体,从解决“问题”出发,学生按照自己为解决问题设计的方案、设想或猜测等设计出的实验方案,在真实的实验环境中,使用真实的实验仪器设备和电子原器件等建立实验电路进行实验,以验证方案的设计、设想或猜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虚拟仿真实验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电子技术平台的电子技术中,以学生为实验教学主体,从解决“问题”出发,学生按照自己为解决问题设计的方案、设想或猜测等设计出的实验方案,在网络环境下,由虚拟仿真技术生成的一类适于进行虚拟实验的实验系统中,包括相应的实验环境、有关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对象和实验信息资源,学生利用相应的虚拟实验资源建立实验电路进行实验,以验证方案的设计、设想或猜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由于虚拟仿真实验学生只要在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中利用系统提供的实验资源建立实验电路即可进行实验,不受现实器件和仪器设备的约束,省去了器件的购买、电路的制作与调试等时间,不必担心器件与仪器设备的损坏,缩短了实验周期,降低了实验费用和损耗,大大提高了电子技术的效率。而且仿真技术允许实验者按照要求设计自己的元器件,使仿真实验能实现与最新技术、器件同步,是现代电子技术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方式,是各种电子设计方案、电路可行性、电路合理性等分析验证的主要方式。

  6、教学的调查与反馈

  教师要定期对学生就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相关内容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过程,了解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为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和有效的数据。教师也可以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就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或电子产品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以确认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以便进一步改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桑新民建构主义的历史、哲学、文化与教育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xx,(4)。

  [3]罗大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xx,(8)。

  [4]史立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2)。

思考与整合论文4

  [摘 要] 20xx年中国电影国内年终总票房历史性地突破100亿元人民币大关,而贺岁档国产影片《让子弹飞》最终更是以7.3亿元人民币国内票房完美收官,成为国产商业大片票房新标杆,这其中电影所运用的整合营销手段成为制胜的关键。本文首先解析了电影营销、整合营销的概念及电影整合营销理论,然后提出并分析了目前国产影片票房之王《让子弹飞》整合营销体系中三种主要营销模式的具体构建,最后解析了《让子弹飞》所运用的整合营销模式带给当下中国电影整合营销的思考。

  [关键词] 《让子弹飞》;电影营销;整合营销;电影整合营销;思考

  一、电影整合营销的理论解析

  在解析电影整合营销前,我们先来理解电影营销和整合营销的概念。

  电影营销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广义上指所有和电影营利有关的电影销售行为,包括植入广告、赞助和影院经营及电影衍生品的经营。狭义上是指电影自身的营销,包括在拍摄、制作和放映期间进行正确定位,利用营销的思维来展开运作,激起观众到影院观看。

  整合营销是美国著名学者舒尔茨提出的一种现代营销方法和理论。整合营销又称“整合营销传播”,是指公司把传播目标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从而能够加速回报的过程。[1]这种理论的发源地——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组将之定义成:“把品牌等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渠道,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是从消费者出发,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力的传播的过程。”这种营销模式,倡导真正的“以消费者为中心”。

  整合营销模式是在信息搜集、论证、实施、反馈的循环网络的支配下把各个相关产业环节链接起来,形成一个密集高效的产业链运作模式。“整合”的前提是电影企业利用固有的资源,借力有效、经济的资源,从而达到超越企业现状,实现传播、营销、利润最大化。具体地说,就是要把制、发、放及相关产业领域整合起来,以电影作品为中心,建立起多支点的盈利模式和资本回收渠道。

  电影整合营销,就是通过电影出品人和观众之间的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沟通,最大化地发挥整合营销服务于市场营销的功能效应。电影整合营销模式的理论建构和市场检验需要在模仿和借鉴中逐渐展开。我国电影整合营销可以在借鉴好莱坞电影整合营销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加快发展。

  二、《让子弹飞》中整合营销体系的构建

  (一)超强规模基础上的立体营销

  电影整合营销的提出到市场化的运作仅仅经历了几年的时间,还没有从根本上革除传统观念的禁锢,在国营制片厂,一部投资上百万甚至千万的影片的宣传费用不多。这种国有体制的惰性致使一些优秀的国产电影“锁在深闺人未知”,而即使高投资的电影也不一定就能交换成高回报,更多的是资金化作了一盘盘的胶片拷贝在库房里静静地蒙尘。数字时代各种媒介互为补充,跨媒介立体式营销给观众创造了一种整体体验,达到水银泻地无所不在的宣传效果。它的“主要手段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体,通过新闻发布会、制作专题等方式进行多侧面、全方位的立体传播”[2]。贺岁档电影由于生命周期短,是一个超级快速消费品,因此需要采取大规模、大覆盖、高密度的传播与营销,迅速获得最大利润。《让子弹飞》5 000万的“硬广”(红牛、佳能赞助)传播 ,采用当前中国电影从未有过的好莱坞式的宣传标准,影片宣传费用占到了整个投资费用的三分之一。在影片上映的前两个月,片方就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公交广告牌、地铁广告牌、LED广告牌进行地面推广活动,还在央视、省级卫视和地方有线频道进行狂轰滥炸。这种超强规模基础的立体营销,也给当前和以后中国电影整合营销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二)广泛互动基础上的网络营销

  不管是大众站、电影网站、视频网站,还是博客、微博、贴吧、论坛,抑或QQ、MSN等互动性强的网络方式进行营销。 《让子弹飞》刚一上映,其在豆瓣网的评价就接近十万条,评分高达9.2,直追《盗梦空间》,再一看评论,几十位知名影评人第一时间给出闪亮的五星,并将被压抑多年的兴奋和恨不得五体投地的赞美统统挥洒了出来。而搜狐、新浪、网易、时光各大网站,关于《让子弹飞》的新闻天天占据娱乐版头条,对这部电影的种种讨论热火朝天,赞美之词漫天飞舞,交口称赞道难以置信的地步。央视《新闻联播》主播郭志坚,曾在其博客上痛批《让子弹飞》脏话连篇,“血腥场面和性暗示”把他折磨得只能提前离席;而普通老百姓、网民认为很给力、很欢乐、很幽默、很“解压”——雅俗共赏,观众买账。针对《让子弹飞》这样一部电影,观众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大片的营销只能带来知名度,美誉度还得靠观众的口口相传。相对狂轰滥炸的广告攻势,实实在在的口碑效应就是最聪明的营销手段。就这样,《让子弹飞》在利用网民之间的主动传播“口口相传”,让信息像病毒那样在互联网上迅速扩散,从而达到推广的目的,而且由于这种传播是用户之间自发进行的,几乎不需要什么费用。最终成就《让子弹飞》辉煌的7.3亿票房,书写出“口水效益”的传奇。微博更成为《让子弹飞》片方进行公关宣传的即时平台。《让子弹飞》的微博营销简直就是经典案例。不但演员刘嘉玲、廖凡、陈坤、苗圃、邵兵都在织“围脖儿”,而且片方还在新浪开创了官方微博以及“麻匪帮”的官方微博,与影迷进行互动。很多博友密切联系现实,旁征博引,对《让子弹飞》进行麻辣点评,结果引发网络“飞语体”营销效应。在网络上,“麻匪帮”开始横行,拍摄了一系列视频,引发网友在视频网站疯狂下载和转载。他们还与影迷在线上、线下互动,赠送礼物,引发影迷无限观影热潮。同时《让子弹飞》还联合各大视频网站进行网络点播第三方付费营销,开创了中国电影网络付费点播的先河。

  (三)迎合观众需求的亲情营销

  20世纪的市场营销观念强调的核心是顾客至高无上,把顾客当“上帝”。亲情营销观念强调把顾客当“朋友”或“亲人”而不是“上帝”,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亲情(鱼水)关系,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短。通过与顾客做“朋友”而使顾客成为企业的永远 “朋友”。试想,当顾客成为企业的`“朋友”时,还不会向企业的产品“投资”吗?这就叫以企业的“感情投资”换取顾客的“货币投资”。而电影之所以存在或存在得好不好的支点,完全视它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否顺畅良好,所以连一向被观众视为高傲的姜文也降低身姿带领主创、演员一起上电视节目,一起与观众频繁见面,进行更多交流和互动,不但大赞观众“表达多么顺畅,性格表达的多么充分,电影界的很多人没有他们的水平”[3],而且还跟观众开展密切互动送手机、送电脑。观众方言本身充满了亲和力,为了迎合观众需要,赢下贺岁大战,《让子弹飞》的制片人还做了川话版,双管齐下,巧妙突围贺岁档,在全国卖另一种口味的“子弹”。《让子弹飞》作为“贺岁片”产品,其影片定位在:西部、传奇、暴力、幽默,完全符合“贺岁片”市场观众消费需求,所以挖到了贺岁档这个金矿,赚得盆满钵满。 影片符合社会需求,满足消费群需要。《让子弹飞》“笑点”分布非常密集,能够“解压”。那时候,中国食品价格、房价、油价等“涨声一片”,各种危机与自然灾害不断,社会问题增多,许多人有各种各样的“鸭梨”。所有的一切,神马都是浮云!网友说《让子弹飞》很给力,很欢乐、幽默,很“解压”,很符合“口红经济”。几千万观众(目标消费群),自然能够实现其“规模经济”效益。

  三、《让子弹飞》带给中国电影整合营销的两点思考

  (一)中国电影衍生产品亟待开发营销

  在以每天四块银幕拉起来的速度下,中国电影行业的未来难道只有电影院线这么一个出路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电影营销现在仍处于一种以银幕营销为目的,以公关传播为主要手段的营销状态,非票房营销需要给力。中国电影产业日益规模化、集约化和精细化,要求充分挖掘影片的“整体概念”,特别是要加强对后电影产品开发。一般来说,美国电影产业的总收益,20%来自于银幕营销(票房收入),80%来自于非银幕营销(影片衍生品的营销);好莱坞的电影营销是银幕营销和非银幕营销齐头并进、互为支持的连锁式营销方法,具体表现为银幕营销、电视营销、家庭影院、网络营销和相关商品开发这“五位一体”的营销构架。电影营销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影片本身,不能只把影院作为收益的惟一来源。一部电影的商业运作是可以通过一个产业链来营销的。电影产品如果是强势品牌,很容易拉动商家趋之若鹜。同时,在电影品牌之下,植入性广告、特许经营、联合促销等,都将是很有赢利潜力和空间的营销。从这个角度上讲,一方面《让子弹飞》将同名游戏作为研发增值点,将影视与游戏两种娱乐形式强势合体,将优质的内容资源以更多元化的模式给用户更新更好的娱乐体验。另一方面,《让子弹飞》所谓谢绝植入广告的方式,只能是另类和个案,并不是商业电影的主流。而其作为衍生品的麻匪面具因为没有与电影同步上市,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二)中国电影整合营销市场存在不稳定性

  对于中国电影民营企业功不可没,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从而激发了民营的投资热情。华谊兄弟、新画面、北大华亿、保利博纳、不亦乐乎等民营企业出品的影片成为票房保证,占据着全国各地影院的主要票房。毫无疑问,中国电影产业已成为民营电影公司逐鹿天下的战场。然而,由于现在电影行业的投资风险——资本风险和政策风险依然很大(据凤凰网报道,20xx年生产的近500部国产电影中有6成影片赔钱,营利的不超过两成。少量大片主宰观众和市场的注意力,也显得热钱对影片制作的投资格外不理性),大量的社会流动资金望而却步,另外许多已经进入电影业的民营资本抱着短期的投机心态而非长期的经营心态,各种煤老板、温州商的一窝蜂地涌入,迅速炒起中国电影市场的热度,这使得电影营销市场陷入欠稳定的运营状态。这些现象表明电影营销所依托的成熟的电影市场还没有形成,在没有开放、公平、公正、稳健的电影市场的情况下,电影营销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要“实现对中国电影产业机制和营销机制规范电影市场”[4]。另外与好莱坞电影的营销相比,好莱坞的营销策划是建立在科学运作的基础上,他们不是凭感觉和经验进行咨询,而是通过严密的市场调查和信息分析,设计出一个完备的营销方案。而我国很多电影企业的营销行为的随意性强而科学性弱,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电影整合营销策划,所以建立经营结构超稳定并与现代国际水平接轨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式,是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四、结 语

  整合营销是当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点。我国电影整合营销的“现代化”已拉开大幕,增强整合营销观念,加快培养更多电影整合营销人才,建立立体交叉盈利模式和超稳定经营结构的中国电影整合营销,才能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化更好发展,实现中国电影更大繁荣。

  [参考文献]

  [1] [美]唐舒尔茨(Don Schultz),[美]海蒂舒尔茨(HEidi Schultz).整合营销传播——传播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M].何西军,黄鹂,朱彩虹,王龙,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2] 毛明敏.中国大片制作的整合营销初探[J].现代商业,20xx(16).

  [3] 肖去端,彭怡茂.整合营销:中国电影产业的出路[J].经济师,20xx(09).

思考与整合论文5

  摘 要:

  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而是要主动作为,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到课程改革中。笔者试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信息化教育的不断推进,在中学新课标指导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于促进学科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意义重大。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践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中学教学中仍然处于尝试探索的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

  1.1 过度重视课件,忽略教学过程

  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必须要有较好的课件。因此这些教师在制作课件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将教学的内容及过程通过课件的方式固定起来,将全部学习内容融入到了电子教案中。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只能局限于课件中,教师单调的讲解课件中的内容,学生必须一直盯着变化着的屏幕。教师过度重视课件,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深层次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模式化

  以学生为课程中心,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问题,必须引起对教与学方式改革的关注。从现阶段发展来看,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大部分整合课程运用的学习策略,教师将一定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实际课程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多,很多时候依旧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的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并完成任务,其实并不是探究学习,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也不是合作学习。学生能否真正的在这些活动中有所收获,是需要教师深思的问题。

  1.3 偏离教学内容、主体和目标

  一方面教师固守课堂,将课件作为中心,并且课件上的内容也基本照搬教材,这种形式十分封闭。另一方面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主旨不明。很多时候教师在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时,即使学生花费了很多时间,也只是在做无用功,搜索了大量的无效信息,能够用于学习的资料相对较少。面对网络上大量的信息资源,学生一般会产生迷茫之感。因此,为防止这种情况,教师要认识到课堂核心是教学的主体和内容,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资料,确保在课堂上学生知识面能够得到拓展。

  2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2.1 改善教师的教育观念

  在教育领域和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势必会对传统教育观念带来冲击。因此,教师要重新对自身定位加以思考,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育思想,更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先进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加强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特点和学习愿望,努力让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并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实行素质教育,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

  2.2 加强对课程的研究

  随着在中学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师生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从课程文化角度入手,主动研究改变课程结构的方法,比如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等。只有对这些进行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整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必须服务于课程,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要重视其效果与目的,并非所有信息都能够在网上获得,很多传统技术同样也可获得相关信息,比如多媒体教学、录音带及录像带等,这些传统技术能够提升教学效益,让教学中的难点得到有效解决。

  2.3 重视教师的培训

  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态度和认识有着重要作用。在现实情况中,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缺乏正确认识,不能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因此,学校要重视培养教师的整合能力,不仅要让教师提高认识,同时还要有效的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一般来说,教师的整合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及理论基础知识。只有教师真正在思想上引起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视,并将其正确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3 结 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课程是其核心,信息技术仅仅起着辅助作用。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是整合的关键所在。因此,中学教师要加强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并加以创新,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景川.浅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方向[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19):247-248.

  [2]王文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J].学周刊,20xx(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