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2篇(数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论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2篇(数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论文),供大家赏析。
你可以搜索更多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范文
信息技术整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汕头市华坞路小学 陈怀姗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主要通过课本、挂图和幻灯片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知识,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通过计算机的图、文、声、象并茂的特点,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制作电脑课件,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利用画图工具绘画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光是上好课是不够的。我还教会学生使用电脑来绘画。电脑美术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我积极投入电脑绘画辅导工作中,指导学生运用电脑画图工具和Photoshop、PowerPoint、Word进行绘画,学生在电脑的海洋中吸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自己的想象能力创作出一幅幅电脑绘画作品。2004年我校参加了金平区第三片区小学生“迎新年”电子贺卡设计制作比赛作品《猴年到》、《十二生肖齐拜年》《贺新春》、“网络学习”比赛学生获
二、三奖和金平区“网通宽带杯”现代公民教育动漫设计大赛获得优秀组织奖,作品有《爱国守法 诚实守信》、《吸烟危害身体健康》、《爱我中华》、《植树造林 人人有责》、《2008年北京奥运会》分别获得了
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为学校增添了荣誉,又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从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得到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并且扩大了教育效果。
二、利用课件课堂教学
小学美术教师每堂课前必须精心准备,预先写好详细教案,运用大量的先进手段,创作出的严谨而丰富的电脑课件,做到每一堂课的教案中由范画实例和多媒体的操作步骤,把每一个教学细节印在脑海里。像这样,上课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在教学中,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携带挂图、模型等繁琐的教具,而是借助电脑、投影仪、触摸屏、电子白板等先进的电脑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脑课件,而这令人兴奋的一切精彩内容,仅仅通过一根网线,就能够把完成的课件从教学资料中心直接读取并传输到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要求新时期教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最主要是一种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韧劲。我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学习,其中有相关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电脑软件的学习。利用工作之余我自学了课件大师、PowerPoint、Photoshop、Flash、CoreDraw等电脑软件。现在,我能运用这些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如自制课件有《游太空》、《玩具》、《有趣的吊饰》、《可爱的动物》、《海底世界》等,这些课件有利于对教材、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开拓了思路,能更好的把握每个教学环,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充分体现了探究性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4年我参加金平区第三片区小学美术教研组一年级新课程的公开课《有趣的吊饰》,我以电脑多媒体课件为中介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直观形象的民间吊饰引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点和兴趣点,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 并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饰物资料,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研究、探索,同时培养了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分析美的能力。通过欣赏动画和作品引起学生的好奇,学生相互交流、启发、讨论,激发出创作的灵感。最后,学生们设计的吊饰非常有趣。
在教学中,我还尝试播放乐曲创设情境,使学生从乐曲联想到实际生活,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同时我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启发性地提问,让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并结合表演让学生观察更多直观的东西,表演使我们师生间的距离拉近,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且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在实践中学会自主地学习。
三、利用网络上好欣赏课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内容跨越古今中外,因此需要大量的图片资料,现在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利用网络收集到所需要的欣赏资料,通过显示器传输送到银幕上,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思绪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化。假如学生能一人一机操作,那么学生的主动性就更强了。
在欣赏经典名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性及其生平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不但可以将某件作品逐个观赏,还可有选择地将一些作品观摩或打印出来。学生能力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迈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如:我在设计五年级的《邮票设计》这一课中,搜集、制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欣赏资料,每张邮票有整体和局部的欣赏,以及邮票的设计构思,每张邮票有不同的动画转换,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可以自己点击,了解邮票的历史背景。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静止状态下的形态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至于欣赏美术的其他门类,如雕塑、工艺美术等,同样是丰富而生动的。
如此欣赏过程,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在欣赏教学中,必须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以求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四、收集多媒体资料信息备课
美术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这些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消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课程整合的开发,教师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
小学美术课中需要运用大量直观的形象进行辅助教学,而由于教学设施尤其是教学资料的严重缺乏,使美术课不象上语文数学那样以教师讲、学生听,也就是以语言文字为主来进行备课和教学。这种现象曾较大地阻碍了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改革,因为美术课仅仅以文字表述是大大不够的,它要求教师“写好教案”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些什么样的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能给学生提供哪些审美对象,如何更好地进行启发和引导等。多媒体备课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小学美术课由于其审美性的特点,要求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种欣赏与审美资料,教师的演示过程又要让学生看得清楚明了,有些风景与现场环境还要求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学生的作品能较全面地展示在每个学生的面前,这些要求是传统的备课方法几乎无法完成的,而多媒体备课能较好地完成这一项项特殊任务。这些量大、涉及面广的教学材料能通过计算机技术很好地集成在一起,通过多种视、听为主的设备让学生体验线条、色彩、形体、音乐等外在形式的美,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情感、体验创造,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依靠媒体,只有在适当的时候用好媒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面对创新教育,小学美术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知识、信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中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 大学城栏目:居民空间消息快播
| 摘要)2000年年底,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在21世纪初期的主要任务是:“校校通”工程、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开设以及“学科整合”。在这三个任务中,“校校通”是基础,“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开设”是手段,而“学科整合”是目的。
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之间又存在诸多联系,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是美术创作和美术学习的重要工具。 因此,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将会是美术教学的新趋势,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新形式。
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兼美术教师,我们发现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课程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
近几年来,我就“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下面谈淡我在实践中
的体会和思考。
一、美术与信息技术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整合具有必然性。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信息技术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它们在呈现信息的方式上都以形象为主。现代美术中,电脑美术作为美术领域的新成员,有着极为强劲的发展势头。 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美术创作中应用极其广泛的工具。而在省编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学习内容是相互关联的。以下表所列内容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是在美术的任务驱动下开展学习的,这正是整合学习最为常见的形式,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有些学习内容已经和美术整合了;美术课本中的许多内容也非常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来教学。而且,美术课的有些内容只有通过信息技术才能达成学习目标,如《电脑美术设计欣赏》,学生只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操作,才能体会电脑美术的设计方法,如果教师能够演示运用Phsotoshop软件设计图片,将会让学生大开眼界,深刻体会电脑美术的强大功能和神奇魅力。
所以,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必然性。它们的整合将获得一个双赢的结果,既能够达到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又提高学习效率。
二、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了教学过程,整合具有可行性。
1.欣赏 评述一一资源浩如烟海,查找可随心所欲。
“欣赏 评述”是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欣赏 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 “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欣赏教学,学生不知道怎样欣赏,更不知道怎样评述。之所以会如此,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资源,除了听教师介绍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信息来源。目前小学美术中的欣赏部分占很大的比例,绘画、雕塑、建筑、民间艺术、儿童美术、卡通形象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美术领域,教学中最让教师为难
的仍是缺乏资源。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但解决了学习资源匮乏的矛盾,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欣赏的资源极其奉富,学生只要掌握了IE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方法就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只需提出学习的任务,比如制作一张网页、写一篇配有插图的小论文、制作一张幻灯片、编一张电子小报等,帮助学生解
决技术困难,协助学生完成作业。
比如美术第十一册《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展示一些故宫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像导游一样介绍有关故宫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知识,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或者干脆组织学生观看《紫禁城》的录像资料,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接收的信息量很有限。我们开展的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提供一些有关故宫博物院的网址:WWW.ChinaVr.net/Beijing/gugong.htm,WWW.dpm.Org.Cn等,让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制作一份介绍故宫的幻灯片,并进行交流。教学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上网搜集资料,下载图片,制作幻灯片。在有意识地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的故宫艺术知识体系,而且为我国古代建筑大师的杰作惊叹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最后通过网络教室展示幻灯片,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都相当投入。
2.设计 应用一一强大的软件供你用,轻轻松松搞设计。
对另一学习领域“设计 应用”, 《课程标准》建议“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书籍封面、文体活动海报的设计”。美术课程中还有许多内容,如邮票设计、贺卡设计、板报设计等,都可以采用计算机设计的手段。像用画图、Word、金山画王等软件进行较为简单的图案设计,用比较专业的Photoshop软件进行封面设计、广告设计,并利用计算机光盘中大量的图像、照片以及材质资料,利用计算机字库中丰富多彩的字型、字体等,设计出更加精彩的
作品来。
例如美术第九册《平面构成设计》的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设计,每个学生起码要准备大小一样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纸片各三张,通过排列组合将这些纸片构成几个不同的图形,然后选择其中一二个绘制出来。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由于学具的限制,只能获得一些常见的 图形;绘制艰难,许多学生因为制作过程过分繁复而失去耐心,画不出精致的作品来。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却能够克服上述缺点。
方法是:首先在Wofd中插入自选图形“圆形”、“方形”和“三角形”,并设置成“无填充颜色”,再通过“复制”、“粘贴”获得数个基本图形,然后随意移动这些基本图形,把他们组织成新的图形。学生可在计算机上反复尝试,直到满意为止。最后把构成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复制到画图软件中,并填上自己喜爱的颜色。 (由于在画图软件中不能任意移动图形,在Word中又无法完成区域填色, 因此需先在word中构图,再在画图软件中填色。) 由于手工绘制的设计方式受设计者自身技术水平的影响比较大,也比较费时间,所以学生往往难以实现预想的构思,设计会以失败告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设计显得轻松和得心应手,学生容易实现预想的效果,避免由于眼高手低带来的不快,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突破难点,CAI很管用。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CAI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教师可运用PowerPoint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多媒体课件,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用于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中CAI主要应用于
以下几种情形:
(1)分析解释。
CAI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启发他们发现美术规律。比如:《千变万化的线》一课,制作一个可供教师演示和学生学习的课件。课件首先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线,并用闪烁的效果将这些线条突出出来,然后概括出线的种类,接着通过说说、画画让学生体会线条的千变万化,最后再让他们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线条的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CAI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观地解释了线条作为重要的美术语言产生的过程,展现了线条的魅力。
(2)提供素材。
美术课程中某些内容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比如《欢乐的元宵节》,我们当地的风俗不太重视元宵节,学生对这一节日知之甚少。教学时,如果不提供足够的学习素材,学生将难以开展学习。 因此,充分发挥CAI课件的优势,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录像等直观信息,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提高学习的质量。
(3)对比实验。
美术是视觉艺术,所以通过直观的对比实验能够很好地说明道理和规律。比如认识冷色和暖色,可通过观看大量的对比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冷暖差异,这比光凭教师的讲解来得
直观、简单得多。
(4)激发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要求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于一体立体地表现信息的功能,使学习情景的创设变得得心应手。比如《茶壶造型》一课,可通过欣赏精美的宜兴紫砂壶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三、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学习方式,引起了一系列变化。
1.整合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同时引起了教学结构的改变。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个别化学习成为可能。由于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个别教育与班额偏大的矛盾,所以个别化教育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学习可以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要求,学生可按照各自的学习速度开展学习,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软件搜集、处理信息,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学会合作”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传统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经常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讲,其他同学听,或者一个同学画,他同学伺候,甚至剥夺了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绘画的权利。而且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又不容易整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能够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力量和智慧,便于整合学习成果。
比如《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教学,让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头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如故宫的历史、故宫的建筑特色、故宫的珍贵藏品……然后综合资源,讨论幻灯片的制作方案,制成幻灯片后再与其他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学生似乎更善于竞争而不善于合作,所以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对于开展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系统中由于“信息技术”要素的介入,使“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要素改变了原来的地位。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协作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教材不再是物质化的文本,而是全息性的资源总和。整合教学引起了教学结构的改变。
2.整合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传统教学偏重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学生强于演绎推理,弱于概括判断。 而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学生在网上可以搜集到许多资源,要合理处理这些信息,就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综合归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我国长期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思想导致了学生对文字的敬畏和轻信,所以学生接触到网络信息时,往往也会轻信搜索到的任何信息。而学生在搜集到的信息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或者与原有的知识相冲突时,就不得不去思考判断这些信息的可靠性。比如网上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解释就众说纷纭,对《蒙娜丽莎》 中的模特是谁也有很多种说法。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会把这种思维方法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对解决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
3.整合可能会导致传统美术技法的弱化。
由于美术中的某些课程的作业可以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来完成,如“封面设计”,学生可通过Word或画图等软件制作出漂亮的作品,不需要使用传统的颜料、画笔等工具,也不需要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调色,那么他对颜料的属性可能就不太了解,对颜料调配的方法和技术可能就不熟练。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传统美术媒介的不熟悉,弱化传统美术技法,像中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有可能被年轻一代所抛弃。因此,并非所有的美术课程都可以和信息技术整合,勉强整合反而会弄巧成拙,如“中国画”的学习,应该沿用毛笔、宣纸这样的工具, 以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4.网络管理的不完善和信息的良莠不齐可能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信息来源广泛,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学习的资源,但其中也充斥着许多错误的、消极的和不健康的信息,比如在搜索有关维纳斯的图片时,可能会搜索到不健康的网页,学生出于好奇就会浏览其中的内容。这会给判断能力还不强的儿童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坚持正面教育、采取安装网络过滤软件等措施之外,还要加强管理。 二十一世纪的公民需要获得以下一些技能:①信息处理(组织、获取、操作和评价)的技能; ②问题解决能力; ③批判性思维能力; ④学习能力,⑤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这些目标将使人们对教师和学生的观点产生新的变化。随之,教育内容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要进行革新,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为当代教育理论提供的许多实现的途径。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女口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解决问题能力,还要培养品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被看作为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者要通过自己经验建构知识。这些新的应用重点强调学习过程,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强调学习的许多目标都要通过学生积极地获
取材料来实现。
教育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要强调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课程整合现在还是刚刚起步,随着信息技术和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必将产 生新型的教学模式。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一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
途径》.
[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标签: 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 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中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天心区青园小学 张卫
问题一:缺乏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对话。 解决策略:多创造人与人真实对话的机会。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减少了课堂内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对话。教师要依靠与学生对话,才知道学生的大致学习情况,才能根据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来创设教学情景,设定一个个教学目标与环节。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的真实对话是课堂教学珍贵的资源,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方式,也是锻炼学生多元智能
的一个方面,谁都知道拥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我以为以下两个方法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A.把学生上网的计算机平面式嵌在课桌上,避免机器在人之间形成交流障碍。 人与人的交流需要视线之间的联系,如果学生面前竖立的是显示屏,而看不到教师及其他的学生,那么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需求自会大打折扣。 B.在整合教学中强调提问与回答、讨论、评论等真实对话的教学形式。 问题二:亲身体验的缺失
解决策略:多创造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
很多人都说现代信息技术带给人们视觉的盛宴,很多图片,包括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都可以以临场感极强的方式出现在欣赏者的面前,在电脑前点击鼠标,就可以纵览古今中外经典美术佳作,近到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远到卢浮宫、古根海姆美术馆,只要网站上有的藏品都可以一收眼底,还可以把作品放大缩小,有的甚至还有三维演示,让观者体验真实的临场感。而且不用担心闭馆,只要高兴,随时都可以欣赏、评鉴。既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艺术信息,也可进行长时间深入细致地研究。
问题三;图片优先化的欣赏方式带来对文字信息的忽略。 解决策略:让学生重新重视文字资料。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视觉经验大大地丰富了,可以近距离地欣赏许多形式的美术作品。由于网络上的资源太丰富了,简直令人目不暇接,而学生阅读速度开始跟不上,许多学生就开始把大部分兴趣放在图片、动画上,就象我们许多不识字的祖先们一样,这种图片优先的欣赏方式,会不会对文字信息有所忽略?长此以往,会不会造成他对文字信息处理的困难呢?
视觉优先的欣赏方式可能将长期存在,而对文字的忽略这个问题就可能较难解决,我认为可让学生重新重视文字资料:如鼓励学生赋予文字资料以解释、介绍、分析、深入研究图片资料等功能。而且在作业中可以强调图片资料之间有较强的顺序、条理和逻辑,让学生用安排文字的方法安排图片。 问题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减弱
解决策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动手创作或制作美术作品能力的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大量的信息,还需要学生掌握较娴熟的电脑操作能力,具有这些能力是需要时间的,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也有一个过程,上网技术较熟练的可能运用的时间短些,其余一些学生可能相对用时较长,学习的内容相比课堂上教师搜集的有限资源来讲是大大扩展了,但实际学习则要花费较长时间。
此解决策略:教师做好网络资源备课工作,并重视学生的原创观点。 丰富的网络资源有时反使学生觉得无所适从。很多网络内容是相互拷贝、粘贴的,而有些内容也没有经过慎重的证实。毕竟网络是谁都可以发言的地方,而不象刊物发表要经过严谨的审定。学生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他们的观点、认识往往还很不确定,而他们好奇的心理共性又使他们喜欢猎奇、乐于接受新事物、易于接受其他人的观点与暗示。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有时可能会让学生在面临太多信息时,被动接受信息,不能确立自己的观点。
现代信息技术大大地挑战了人们对于信息的判断、选择能力,以下的方法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A.
教师在知道学生上网前要做好大量的网络资源备课工作。
网络资源量太大了,大到连教师也无法全部了解所有的资源,一些教师不知道的资源却有可能在学生的搜寻下被发现,教师最好在上课前对网络资源有一个总体了解,最好在学生上网学习前对学生做一些引导工作,才能更有效地指导教学。 B.
重视学生原创的观点。
学生们在主动参与学习之后心中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忽略他们的真实想法,这恰恰是教师最应该了解的,而且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大胆表述真实想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处理众多信息的能力,又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表述能力。观点可能与别人不符,也可能因一些信息的来源问题而产生错误的观点,更可能因学生的人生观尚未确立而对某些事情的看法违背常理。但教师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领会、感悟、归纳总结。而学生在学习中锻炼出的能力将在他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终身获益。 问题五:对学生上网的具体操作难以控制
解决策略:主观上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客观上避免学生上网学习时受不相关信息的诱惑、干扰。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兴趣浓的学生其学习积极性肯定比别人高,那么从中学习到的知识也会更多。而有些自制能力差的、偏好玩乐的学生就有可能会把精力转移到其它内容上。
由于互联网本身只是一个大资源库,无论要什么资料,它都可能提供,学生们在网上时会觉得随心所欲,无所顾忌。而老师也不可能时刻观察学生们的行动。想学的学,不想学的不学,随着整合的日渐深入,学生对美术的认知水平差距可能会日益拉大。
以下方法可能对解决此问题有一定的效果:
A上网的计算机最好能对权限有较大的限制,如:不能安装任何程序、限制浏览某些网站等。
B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与成就感。
C学生上网时教师要随时关心学生的操作。
由于网络的信息量太大,虽有种种防范措施其诱惑也防不胜防,最主要还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观上加强学生的探索科学问题的意愿,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与成功。
美术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是现代教学的趋势,而我们现在的整合实践任重而道远,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将来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将会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教师与学生们面前。以上所罗列的问题绝非泼信息整合的冷水,只是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找出应对的方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世界大学城
? ? ? 空间栏目:心得日记 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
收藏到我的课堂魔方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数学课程的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它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必须把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用到教学中去,必须注重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探索性、自主性学习,必须解决好几个主要的矛盾。
关键词:整合;信息技术素质;自主性学习;矛盾
作者简介:高玉琴,任教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中学。系“市骨干教师”、“市骨干班主任”、“区级模范教师”、“市教学能手”、“区教育教学突出奖”获得者。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建议:“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计算机以及有关软件,这种现代教育手段和技术将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益。”
一、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
1.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优越性,营造教师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并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氛围。应该看到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整个教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和潜力。同时,还应看到它相对的局限性,比如过于机械化、逻辑化,比较缺乏情感和人性化。因此,教师应把握尺度、灵活运用。
2.培养教师操作多媒体信息工具的技能。
(1)应使全体教师掌握最基本的windows2000操作系统。
(2)组织培训,重点学习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软件的基础知识以及课件制作、网页制作、博客、个人主页、电子教案等基本常识。
(3)根据教师自身信息素质的高低和年龄的差异,分别进行组合,分层施教,保证培训质量。例如:对老年教师应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少讲多练,确保培训的质量和实效。
(4)还应抓好常规电教设备的使用。如组织教师学习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实物展示仪等常规电教设备使用及其简单维护,进而提高常规电教设备的有效使用率。
(5)定期观摩学习,开展优秀作品评比活动,资源共享,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二、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必须把信息技术恰到好处的用到教学中去
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要能从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适合使用计算机教学来增强教学效果,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教学潜力。
在这一阶段,必须让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有正确的认识。整合不是简单的拼凑,也不是把板书简单的搬迁到屏幕上,更不是为了搞花样,应该充分挖掘各种软件的应用潜能,把各种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运用这一技术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动感性强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具有的优点。它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已往,教师再三强调,学生在应用时仍常出现丢2ab项的问题。如果我们用课件制作一个动画,用图形面积去解释完全平方公式,在形象直观的图形演示及色彩的刺激下,学生会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学生在初学平面几何时,受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限制,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利用网络引入丰富多彩的图片,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体现内容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比如:七年级《截一个几何体》这节的教学就比较抽象。利用课件,通过直观的图形运动,把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的过程演示的淋漓尽致,既加深了理解,又初步培养了学生用运动的观点来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目前,教师对教学软件的'应用还是初级水平,不能做到“想做什么效果就做什么效果”,在课堂教学实际操作中也还不能运用自如。可以说,对于一些软件的开发还需要进一步去琢磨、去研究、去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我们的教学,才能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必须注重利用计算机进行探索性、自主性学习
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数学教学。多种软件被应用于公开课、研究课,甚至于家常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可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尽管这些现代化技术的作用很大,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但它们还仍然只是教师手中的工具,而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武器。如何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手中的利器,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解决问题时的工具,这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
用几何画板介入数学常规教学,特别是几何的常规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几何画板和计算机网络来开展探索性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对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尝试。
在多媒体介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学习,那么这一介入将毫无意义。很多教师走入一个误区,单纯的把信息技术作为“教”的手段,在备课方式上仍然是固定的模式,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只是辅助甚至于是走过场。这就扭曲了整合课的意义,束缚了整合课的优越性。因此,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是整合课迫在眉睫的一大课题。
给学生创造机会,大胆地给学生参与的时间,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他们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能了解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提升思维活动的层次,培养数学学习的基本素质。触类旁通,学习方法的迁移也将有助于其它内容的学习,从而整体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必须解决好几个主要矛盾
1.如何在繁忙的教学之余进行课件制作?
可以尝试的方法其实很多,比如:教研组分工合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资源共享。如果亲自制作,不妨首先收集有关素材,以简单易于掌握的PowerPoint为载体,充分利用其控件功能,把收集到的素材衔接起来。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学课件不同于参评课件,只要在关键的环节恰到好处地使用就可以了。也许一个课件就只有一个动画或一组典型试题或一个清晰明了的表格……这样就可以解决教师用于制作课件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的问题。
2.解决好课件、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
不能有了课件就完全依赖课件,教师也被课件束缚,成了点击鼠标的操作者。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多媒体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时必须给予学生自由、独立思考的时间。
另外,也不能因为有了课件,课堂过于开放,学生的注意力放在了新鲜好玩上,使用多媒体反倒不如不使用效果好。学生的活动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证明。对教师而言,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多媒体。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应采取积极和谨慎的科学态度。
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媒体工具(网络、电脑)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完成与教学的整合,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爱文.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