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器》教案12篇(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计算器》教案12篇(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教案),以供参阅。
教学目标
1、掌握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的方法.
2、会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难点是准确操作计算器.
2、计算器上的标准差用 表示,和教科书中用S表示不一样,但意义是一样的.而计算器上的S和我们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意义不一样.在计算器上S和 是并排在一起的,按同一键,都是统计计算用的.因S在前, 在后,这样要想显示出标准差 ,就需要发挥该键的统计功能中第二功能,于是就得先按 键,再按 键.
教学设计示例1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会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养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了用高科技产品求方差值的简单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具有数学美的底蕴.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步骤.
2.教学难点:正确输入数据.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把计算器上的键S主认为是书上的标准差S,教科书中的符号S与CZ1206计算器上的符号S的意义不同,而与计算器上的符号 相同.
4.解决办法:首先使计算器进入统计计算状态,再将一些数据输入,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已学过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过哪些运算?(求数的方根、求角的
三角函数值等),那么用计算器和用查表进行这些运算在运算速度、准确性等方面有什么不
同,(计算器运算速度快、准确性高,查表慢,且准确性低).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它会使我们更能充分体会到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优越性.
这样开门见山的引入课题,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进行统计运算,是科学计算器的重要功能之一.一般的科学计算器,都含有统计计算功
能,教科书以用CZ1206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用CZ1206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一般分成三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输入数据,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这些统计量除了平均数 、标准差 外,还有数据个数n,各数据的和 ,各数据的平方和 .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另一个量S.计算器上的键S,并不表示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
(三)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讲清解题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方法:在打开计算器后,先按键2ndF、STAT,便使计算器进入计计算状态.第二步输入数据,其过程一定要用表格显示输入时,每次按数据后再按键DATA.表示已将这个数据输入计算器.这时显示的数,是已输入的数据的累计个数,表中所有数据输入后显示的数为8,表明所有数据的个数(样本容量)为8,如果有重复出现的数据,如有7个数据是3,那么输入时可按37(前面是输入的数据,后面是输人数据的个数).第三步按一下有关的键,即可直接得出计算结果.
在教师讲情操作要领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自己操作,用计算器求14.3节例1中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每输入一个数据,就检查一下计算器上的显示是否
与教科书的表格一致,如发现刚输入的数据有误,可按键DEL将它清除,然后继续往下输
入.
教师还要指出教科书上的符号S与CZ1206型计算器上的符号S的意义不同,而与该计
算器上的符号 相同,在CZ1206型计算器键盘上,用 表示一组数据的标准差.由于这个计算器上未单设方差计算键,我们可以选按键 ,然后将它平方,即按键 = ,就得到方差值 .
让学生把表5、表6与前面的笔算结果相比较,结论是一致的.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计算器与笔算两种算法,总结出计算器有哪些优越性;(省时,省力,计算简便.)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参与教学过程,不仅便于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
行统计运算的`步骤和要领,而且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器的优越性,更有利于科学计算器
在中学的普及使用.
课堂练习:教材P177中1、2.
(四)总结、扩展
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科学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在运算中,要注意操作方
法与步骤,由于数据输入的过程较长,操作时务必仔细,避免出错,在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前提下,可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标准差来比较它们的波动大小,而不必再转到相应方差的比较.
方法小结:用CZ1206型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一般分成三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输入数据,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
布置作业
教材P179中A组
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标准差
1.60,40,30,45,70,58
2.9,8,7,6,9,7,8
教学设计示例2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计算器上有关统计计算的符号.
2.使学生会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3.使学生体会到用计算器统计的省时、省力的优越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方差的方法.
难点:计算器上符号的准确识读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我们学过哪些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
2.我们学过哪些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的方法?
引入新课
随着科学的进步,一些先进的计算工具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我们可以用这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本课我们学习用计算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的方法.
新课
让学生阅读并在教师指导下计算教材例中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同时,通过应用计算器,了解 的作用.
接下来让学生作如下练习:
填空题:
2.计算器中,STAT是____的意思,DATA是____的意思.
3.计算器键盘上,符号与书中符号____意义相同,表示一组数据的____.
4.在CZ1206型计算器上设有标准差运算键,而未设____运算键,一般要通过将标准差____得到____.
选择题:
1.通过使用计算器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只需通过比较它们的____即可 [ ]
A.标准差 B.方差
C.平均数 D.中位数
2.如果有重复出现的数据,比如有10个数据是11,那么输入时可按 [ ]
3.用计算器计算样本91,92,90,89,88的标准差为 [ ]
A.0 B.1 C.约1.414 D.2
4.用计算器计算7,8,8,6,5,7,5,4,7,6的平均数、方差分别为 [ ]
A.6.3,1.27 B.1.61,6.3
C.6.3,1.61 D.1.27,1.61
教师可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或示意图纸)写好操作效果图和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接下来师生共同继续作课本上练习
小结
1.熟悉计算器上各键的功能.
2.学会算(用计算器)平均数、标准差、方差.
四、教学注意问题
1.本课教学内容关键是动手,要让学生动手作,为帮助学生中动手能力差者,要提倡互相帮助.
2.学生做作业时可提示他们可核对以前的题目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2感受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便捷和准确,体验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
3、经历用计算器探究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借助计算器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中央电视台节目《机智过人》的图片。
师:节目中有最强人类代表和人工智能进行精彩而有趣的“人机大战”,人们都在谈论到底是机器人厉害?还是人类厉害呢?你怎么看?
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机器人和人类各有优势,咱们要想办法用好人工智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发挥一下人脑的优势,使用好计算器以为我们服务。板将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了电视节目《机智过人》中“人机大战”的情境,引导学生辩证的对待人与机器的关系,激发学生想要操控机器为学习服务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一一正确使用计算器
一、介绍计算器的基本结构
出示计算器图片。
师:你在哪里见过人们使用过计算器?
师:请拿出计算器仔细观察,计算器上有些什么?关于计算器上的各种键,都是派什么用处的?你们知道吗?把你知道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计算器的构造:显示器、数字键、符号建、开关机键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一些常用键。
二、正确使用计算器
1、初试本领。
师:认识了计算器,问问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
请用计算器算一算:38+27= 30x 18=
师:以38+27为例,说说你是怎样按键计算的?(课件演示输人过程)
师:计算器到底算的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知道?(口算或笔算)
师: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干什么用呢?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让学生在尝试操作、互相交流中认识计算器的计算方法“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千什么用呢?”这一诱导性的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到计算器的价值是进行大教目的计算。
2、为什么要用计算器。
出示题目:13027-8934= 41600÷128=
师:这两道算式和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区别啊?如果想快速算出来,你很想借助什么工具?请计算器来帮帮忙。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小结]在输人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做到: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设计意图]在操作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大数目的快捷,同时也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3、体验计算器使用中的困惑。
(1)巧遇困惑,识别运算顺序。
出示题目:20xx-39x 21=
师:怎么会有两个答案呢?究竟哪一个对呢?计算错的又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讨论)
师:原来是手里的计算器不懂运算顺序,那怎么办?看谁能办法来指挥它?
让刚才算错的同学重新按计算器计算。
展示比较智能的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
老师介绍这两种计算器:聪明的计算器和傻瓜计算器。
重点说了,傻瓜计算器怎样来进行计算?
除了用这样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2)认识“M+”、“MR”、“MC”功能键
师:在你们的计算器上有这两个键:“M+”“MR”有的计算器上是“MRC键”,“MRC”是“MR”和“MC”的合并键,知道这两个键有什吗?它们就是计算器的纸和笔。
师:知道怎么用吗?视频播放,计算这个算式使用这些键的用法。
39X21 “M+”(记忆)
20xx- “MR”(提取)
= “MC”(删除记忆)
你对计算机还有哪些了解吗?
活动:向同学介绍计算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要用好计算器首先要了解自己手中的计算器是“科学型”还是“算术型”,如果是“算术型”计算器,在计算混合运算的时候,要注意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用“M+”、“MR”、“MC”这几个功能键。
第三环节:及时反思,合理使用计算器
一、感受计算器的优势
师:你觉得计算器怎么样?你对这个新朋友有什么评价?
[小结]计算器的确是人们的好帮手,用计算器计算又快捷又准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灵活选择,辩证对待
游戏:挑战30秒
师:下面咱们进行一个挑战赛?
出示题目:9467 x 567x0=
45 ÷5=
9328-2965=
师:做完这组题,你对计算器的使用有什么新的想法?
[小结]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才能帮助自己又快、又正确地解决问题。
师:(指着课题)我们再间间自己。我会用计算器了吗?
[设计意图]这是教材内容中没有的,之所以要补充这个环节,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虽然有了先进的计算工具,还要将它和口算、笔算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算法的优势。
第四环节:积极探索、善于动脑一享受借助计算器而超越计算器的快慰
出示挑战题目:
111111111×11111111=
师:遇到了什么问题?原来计算器的显示屏是有限的,计算器解决不了,怎么办?靠我们的大脑,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研究,仔细观察,探索其中的规律。
1x 1=1
11x 11=121
111x111=12321
1111x1111=1234321
11111X 11111-123454321
111111X 11111121345654321
1111111X 111111234567654321
11111111X 1111113-56787654321
111111111x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师:你们看多美呀,这就是数学之美!
[设计意图]故意设计此题,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也有计算不出来的题目。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计算出来,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器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最后。“宝塔数”的展示,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和美妙。
第五环节:追根溯源、拓展视野一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师:计算器帮我们“发现”规律,让我们领略到数学王国的奇妙!那关于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你知道吗?
学生介绍自己对计算工具发展史的了解。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的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史,形象生动,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甚至是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的探索兴趣。
第六环节: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师:学完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全课,让他们充分感悟计算器给人的生活带来的便捷,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想要发明更先进计算工具的欲望。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神奇的计算工具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6人,其中女10人,学生大多都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他们生活的景泰县草窝滩镇草窝村这里是景泰县的枸杞之乡,这样使得大多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中就接触过计算器,所以教学起来起点较高。
3.教学内容分析
介绍电子计算器,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课文第38页的内容)
4.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阈学会使用计算器。
2、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5.教学难点分析
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
关键:利用实物加强练习、应用
6.教学课时
一课时
7、教具准备:
计算器、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具准备:
电子计算器(最好每人一个)。
8.教学过程
一、 提示课题:
1、 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合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
学生:认识计算器。
板书呈现:神奇的计算器。
2、 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
二、 引导探索
1、 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这时,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速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2、 认识一些功能键。
(1) 由学生来说明。
随着计处器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懂得了一些操作计算器的方法以,所以本活动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才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2) 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 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 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
③ 数学键
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2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 等号键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 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5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器,介绍一些其他的功能键。
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 尝试练习。
(1) 计算25×4
操作过程:
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 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 实物投影呈现:
菜单
酒 14元
凉拌豆腐 3元
肉丝: 5元
清蒸鱼: 16元
三鲜汤: 12元
甜点: 8元
青菜: 3元
②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 反馈计算结果。
4、 索一些数学规律。
(1) 呈现计算题。
① 1+2+3+4……+98+99+100
② 999×9 9999×9 99999×9
(2) 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 反馈计算结果。
(4) 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
如:
① 1+2+3+1+……+98+99+100=101×50,只要用计算器计算101×50
② 999×9=8991
9999×9=89991
99999×9=899991
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9、课堂活动
课文第39页的“试一试“。
10、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认识功能键、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
① 开关及清除键。
② 运处符号键。
③ 数学键
④ 等号键
⑤ 小数点键
目标:
1、能辨认出计算器上的数字0——9,并能将数字有序的排列。
2、帮助幼儿知道计算器是一种方便的计算工具,并能了解一些其他的'计算工具,激发幼儿对计算的兴趣。
重难点:
认识计算器上的数字0-9,并按照0-9的顺序排列
准备:
计算器、0——9的数字卡片,放大的计算器样板
幼儿操作的计算器纸样、数字卡片、糨糊
过程:
一、引出计算器。
出示计算器
老师请来一位好朋友,它想为小朋友表演一下它的本领,老师演示使用计算器。
二、简单的认识计算器。
1、初步了解计算器的各个版块。(功能键 显示屏 运算符号键 数字键)
2、辨认数字键上的数字0——9,说说数字排列的规律
三、 请幼儿做做计算器
请幼儿按照计算器上0——9的顺序,摆放数字卡。
单元分析
教学使用计算器的主要目的,一是进行较大数的计算,二是用于探索一些和计算有关的规律。苏教版教材在整数四则计算(口算、笔算、估算)和混合运算的教学结束后,适时安排使用计算器的教学,能较好地实现这两个目的。
本单元的计算内容分三段安排,依次是初步了解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探索规律的内容结合使用计算器进行一步计算和两步混合运算分散安排。在单元结束时,有一次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
1? 让学生在玩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功能键。
计算器在生活中已经比较普及,很多学生都见过计算器。教材结合两张购物的照片,让学生知道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激发学生学习使用计算器的兴趣。
学生拿到计算器都急于玩一玩,也急于告诉同伴自己对计算器的一些了解。教材在简单介绍计算器上的显示器和键盘之后,满足学生的需求,让他们通过玩,初步认识计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键。首先是找到开机和关机的键,试一试怎样开机、怎样关机。再摸摸、按按其他的键,并相互交流各人初步知道了哪些键,有什么作用。在这个教学环节里,着重认识0~9共十个数字键,+、-、、四个运算键以及让计算器显示得数的等号键。学生了解这些键的功能后,就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
2? 由易到难,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00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计算。例题中的38+27和3018都是较小数的计算,这里选择较小的数有三个原因,一是较小的数能很快输入计算器,不容易输错数字;二是这些题都能口算,可以验证计算器计算的得数是正确的,从而对计算器产生信任;三是能体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省力。想想做做里有较大数的四则计算,包括学生以前没有进行的四位数加、减计算,三位数乘两、三位数,多位数除以三位数等。通过这些计算练习,能够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的。
第102页例题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计算器功能不完全相同,有些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有些计算器不能识别。例题立足于使用没有识别运算顺序功能的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指导学生按运算顺序在计算器上分步计算。第一步先算式题中的乘法,并把积记录下来;第二步再按清除键消去计算器上前面的积后,计算式题里的减法,得到最后的结果。至于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安排在试一试里让学生独立操作计算器计算。对于能识别运算顺序的计算器,教材通过第102页的底注告诉学生,可以根据算式的书写顺序直接按键,不必按运算顺序按键。
3? 通过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归纳推理、类比推理都是合情推理。教材结合使用计算器的教学,在想想做做里设计了许多成组的算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并表达同组算式中的规律。如第101页第4题: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 11111=
= 发现规律的过程是开展合情推理的过程。发现规律首先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寻找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趋势。归纳是提炼、总结规律的思维活动,要经历由表及里地抽取规律性数学内容的思维过程。
发现的规律可以在交流中讲出来,也可以通过接着再写几个符合这样规律的算式表现出来。如果让学生讲述发现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大致说对了就可以,并且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在上面的一组算式里,要引导学生发现这样一些规律: (1) 各道题的乘数分别是1(一个1)、11(两个1)、111(三个一)、1111(四个一)、11111(五个1),依次增加一个1,所以下一道算式应该是111111(六个一)相乘。(2)各道题的积依次是一位数、三位数、五位数、七位数,接下去的算式的积应该是九位数和十一位数。(3) 各个积的最中间的一个数字依次是1、2、3、4,接下去的算式的积的最中间一个数字肯定是5、6。(4)从第二个算式起,积的最中间数字的左右两边分别是1和1、12和21、123和321,左右两边的数字是对称的,接下去的算式的积的最中间数字左右两边肯定是1234和4321、12345和54321。同一种规律也可以不同的表达,如1234321的前半部分各位上分别是1、2、3、4,逐位多1,后半部分各位上分别是3、2、1,逐位少1。
4? 通过推算,体会一亿有多大。
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里的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三个栏目有相同的学习方法,都是从较小的、能操作的、易理解的数量开始,通过一步一步推算,得出数1亿本练习簿用的时间、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的长度、1亿粒大米的重量。在具体情境和推算活动中体会1亿有多大,能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算是在表格里进行的,练习簿的本数、小朋友的人数、大米的粒数的末尾每次添上一个0,相应的时间秒数、长度米数、重量克数也同时在末尾添上一个0。学生进行这样的推算并不困难,只要细心些,不漏写或多写0就可以了。如果把写数和读数结合起来,一边推算,同时读一读写出来的数,能减少错误。
完成推算以后,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把数1亿本练习簿用的秒数换算成大约是3年时间,把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的长度换算成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把13亿粒大米的克数换算成可供一个人吃大约223年。通过这些换算,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体会就丰富了、具体了。如果有学生在进行14000000040000000的计算时,想到把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去掉相同个数的0也是可以的。这个知识本册教材的前面已有安排,如42和4020的商相同,408和40080都商
总之,使用计算器的教学不单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还是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教学。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材分析:
例题中只呈现加减法计算的例子,按键数字和屏幕显示的结果对应出现;乘除法式题要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的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1、师:谁会使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0 输入题目,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
2、出示:386+179=,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3、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屏。
5、计算。
765+469= 589×76= 3208-2965= 625÷25= 6848-579+386=
再计算。
946×57×0= 100÷5= 3028-2965=
估算:99+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6、看谁算的快,练一练。
7、做第26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3、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
三、练习
(一)基础练习
1、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111111×1111111=?
2、神奇的198。
321-123= 654-456= 987-789= 951-753= 357-159= 9856-9658= 8745-8547= 5412-5214=
(二)巩固练习
1、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2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这样计算,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______千克。
◆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计算),这些水大约能装______桶。
◆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这些水够用______个月,约合______年。
(1)学生用计算器输入数据,计算得数,再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提醒学生要做到:看清数据、正确输入。
(2)看完这些数据,你想说点什么?
(3)小结:节约用水要从点点滴滴开始,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争当一个节约的好孩子,为创建和谐节约型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2、练习三第12题。
要求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注意学生计算后填表时相应数据填写得是否合适、是否正确。
3、练习三第14题。
这是有规律的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计算器还要快,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三)拓展练习。
8765-32×21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操作的?
1、学生独立操作,指名汇报。
2、教师介绍“M+”、“MR”的使用方法
先按32×21,得数是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三第11、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1、学具: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
2、教具:多媒体课件、计算器、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引出新知识
1.师:我们已经学过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想不想来做几题。试试看!
依次出示:10×5=3×8=12×3=
43×57=(师:怎么不说了?怎么办呢?)
2.揭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板书)。
师:那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过计算器呢?
学生自由回答,列举计算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师:的确,在我们的身边计算器是无处不在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帮助。那么你们会使用计算器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新知识。
二、分组活动,操作计算器
1、计算器的主要特征
师:课前你们都准备了一个计算器,是吗?在大屏幕上也有一个,仔细观察,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课件出示:计算器图片。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呢?)
生1:我们会介绍计算器的面板、显示器;
生2:我觉得应该介绍键盘和功能;
……
师:那就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说说,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重点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计算器的简单计算
(1)尝试练习
师: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计算器,那么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
生:会。
师:那开始试试吧!准备好了吗?
出示:43×57=386+179=
请大家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
指名汇报答案,集体订正。可以让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重点说说是怎样使用各个按键的。
师示范计算第二小题:
①怎么进入下一题?
②故意把179输成176,怎么办?
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尝试进行操作,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一说操作的过程。
(2)巩固练习
出示:873+365-279=40000-165×182=
意图:注意运算顺序,有的计算器不能识别顺序。
师:同学们,做了这么多练习,你对于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对于计算器的使用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1:我觉得我们计算的时候要看清楚和符号,操作要细心。
……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及时教育学生:要看清数据,仔细操作,遇到不清楚的还可以向说明书求助,从而了解其他按键的使用方法。
三、擂主赛:
10×10=
25+60=3000-2900=125+4=
783+429=45000÷125=6×9×12345679=
师:采访做的最快的同学,有什么诀窍?(简单的不用计算器算)
探索()×9×12345679结果的根源是什么?
四、计算工具的认识
课件出示:算筹、算盘的认识。
五: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就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小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活动目标
1、了解电子计算器的基本部件(显示屏及按键),并初步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2、知道电子计算器的基本功用及优越性。
3、扩大幼儿眼界,增加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室,幼儿自带电子计算器。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电子计算器,说出名称,讨论功用。
1、思考:你们带来的这样东西叫什么名字?
电子计算器是做什么用的?
2、小结:电子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人们用它算账,用它计算数的多少。
二、幼儿分小组讨论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1、思考:电子计算器是什么形状?上面有什么?下面又有什么?
鼓励幼儿在小组内相互看一看、比一比,熟悉电子计算器的外形基本构造。
2、在实物展示仪上组织幼儿进一步观察外形。
小结: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三、幼儿分小组活动,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1、小朋友相互学习,找出自己计算器上的开关,学着用计算器做加减运算题。
2、请两位小朋友在计算器上用电子计算器做加减数学题。
小结:操作计算器运算加减的方法。
3、幼儿出题,大家一起操作计算器。
4、计算机出加减题,大家用计算器进行演算比赛。
四、引导幼儿说出电子计算器的优越性。
1、思考:电子计算器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它?
2、小结:电子计算器算得快,算得准,携带方便。
五、回顾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进化,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活动延伸
1、人类祖先类人猿用石头计数;
2、人类进化了,人们用绳子打结计数;
3、后来人们发明了算盘;
4、现在有了电子计算器;
5、还有更先进的计算工具“计算机”,能在几秒钟内计算出几亿个数。
设计意图:
一天,班上小朋友带来一块手表,上面有计算器,引得好多孩子都围上去议论,都想要玩玩。看到孩子们有那么大的兴趣,我决定设计这个活动,让孩子了解计算器的功用及操作方法。我利用孩子们对计算器有强烈探索意识的现象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电子计算器"。
在设计这个活动中,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有的知识经验,将操作、游戏、讲述溶为一体,并扩充了人类计算的发展历程,给幼儿一个有关计算的完整印象。
首先,了解计算器的外形特征,然后孩子们与同伴一起发现操作计算器的方法,在操作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优越性,最后回顾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进化过程。
整个活动,我始终将幼儿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将活动时间给予孩子,让他们互相学习。让孩子去发现、去操作、去归纳。教师以与孩子同乐的朋友身份给予隐性的指导,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达到自己对计算器知识渴望的了解。
活动目标:
1、了解电子计算器的基本部件(显示屏及按键),并初步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2、知道电子计算器的基本功用及优越性。
3、扩大幼儿眼界,增加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室,幼儿自带电子计算器。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电子计算器,说出名称,讨论功用。
1、思考:"你们带来的这样东西叫什么名字?""电子计算器是做什么用的?"
2、小结:电子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人们用它算账,用它计算数的多少。
二、幼儿分小组讨论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1、思考:"电子计算器是什么形状?上面有什么?出处下面又有什么?"鼓励幼儿在小组内相互看一看、比一比,熟悉电子计算器的外形基本构造。
2、在实物展示仪上组织幼儿进一步观察外形。
小结: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三、幼儿分小组活动,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1、小朋友相互学习,找出自己计算器上的开关,学着用计算器做加减运算题。
2、请两位小朋友在计算器上用电子计算器做加减数学题。
小结:操作计算器运算加减的方法。
3、幼儿出题,大家一起操作计算器。
4、 计算机出加减题,大家用计算器进行演算比赛。
四、引导幼儿说出电子计算器的优越性。
思考:电子计算器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它?
小结:电子计算器算得快,算得准,携带方便。
五、回顾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进化,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请幼儿看大屏幕:
1、人类祖先类人猿用石头计数;
2、人类进化了,人们用绳子打结计数;
3、后来人们发明了算盘;
4、现在有了电子计算器;
5、还有更先进的计算工具"计算机",能在几秒钟内计算出几亿个数。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会用邻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进行估算,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利用计算器探究计算规律。过程与方法:
在利用计算器探究的过程中,敢于提出疑问,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利用临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运用加减、乘除关系,用计算器验算392-279=123364×72=4568
2689÷45=34837+2689=3416
独立操作
交流方法答案
既复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又对加减乘除关系进行运用。
一、开放引入
(一)监控选择题1.理解题意
2.计算器的演示过程展示
补充图示的算图,让学生学会看图
示。
小结:灵活使用计算器
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针对学生上学期使用计算器遇到的问题进行回顾、反思,进一步明确算图的意义和计算器的灵活运
用。
二、核心推进
(一)用计算器计算4386+5237+2705
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先估再算
(二)乘除法计算尝试用计算器计算小结:先估后算
独立操作
过程中发现
方法
尝试练习交流反馈
在经历学生的自主学习后,由学生的资源,发现总结方法。
尝试用刚才的`方法自主学习乘除法混合运算。
三、灵活运用
(一)使用计算器计算找规律书p7T2
小结规律
(二)找规律
(1)5×7=55×7=
555×7=5555×7=
(2)9876543×9+1987654×9+2
98765×9+3
9876×9+4
根据上面的发现,直接写答案。55555×7=
555555×7=
5555555×7=
987×9+5
98×9+6
9×9+7
小结:观察发现规律
独立记录本
记录
思考发现交流反馈
独立练习
同桌讨论、交流
生独立练习
让学生通过已有计算器操作经验,操作中掌握方法,并不断观察,从操作到自主写出答案,发现规律。
掌握方法巩固练习。
四、拓展延伸
计算器的灵活使用与生活运用(网上资料)
观看
多层面了解计算器的使用。
反思
板书:
用计算器计算
利用关系灵活使用先估后算经过观察
验证结果估整十、百、千发现规律接近
练习:
一、运用加减、乘除关系,用计算器验算,并写出正确结果。
392-279=123364×72=45682689÷45=34837+2689=3416
二、找规律
(1)5×7=55×7=555×7=5555×7=
(2)9876543×9+1987654×9+298765×9+39876×9+4
根据上面的发现,直接写答案。
55555×7=555555×7=5555555×7=
987×9+598×9+69×9+7
三、用计算器探究为什么会还原?探究p44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难点是用交换键输入数字.关键是掌握计算器功能键的用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这一小节的教学需要注意:
1.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能见到的科学计算器的型号很多,这些计算器的功能基本相同,在面板的设计与使用方法上大同小异,因此如学生已有了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不宜要求学生再买学校决定集体选用的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例如教科书上介绍的CZ1206型科学计算器).教学时宜突出这类计算器的共性,并注意对拥有不同型号计算器的学生的个别教学.
2.对计算器的介绍应随着知识的学习逐步进行.
在本章里,只要求学生会用它进行五种代数计算,而其他计算可暂不涉及.关于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由于涉及的'知识过多,编排上与教材上的知识学习顺序不同,不易读懂,可让学生暂时不读.
3.教科书上的前5个例题,主要涉及数的四则运算,在安排上由简到繁.例1是两位数的加法,说明如何输入一个数据:例2是三位数的减法,出现了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例3是带有小数的乘法运算,说明如何输入一个小数;例4是小数除法运算,涉及负数参与运算的情况;例5是加乘混合运算,说明计算错也能先乘除后加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
2.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
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的计算;
难点:乘方和开方运算;
教学过程:
1.计算器的使用介绍(科学计算器)
2.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
例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3.75)+(-22.5)(2)51.7×(-7.2)
解(1)
∴(-3.75)+(-22.5)=-26.25
(2)
∴51.7×(-7.2)=-372.24
说明输入数据时,按键顺序与写这个数据的顺序完全相同,但输入负数时,符号转换键要放在数据之后键入.
例2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解(1)
∴(-0.45)5≈-0.018
(2)按键/显示
说明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器所能显示的数的数位不尽相同,一般地最多能显示10个位数,如果题目没有给出特别要求,计算结果就保留4个有效数字.
例3用计算器求值
(1)(-6)2 (2)-62
解
随堂练习
用计算器求值
1.9.2×3+10.2 2.(-2.35)×(-0.46)
答案1.37.82.1.0813.141.670;4.-8.0095.7.6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能发现规律吗?
2.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快。
32.47÷15=63.79÷5.2=
学生自主计算并订正结果。
3.教师引入: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很麻烦?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规律呢!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新课学习
1.出示教材例9例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订正答案: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
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
6÷11=7÷11=8÷11= 9÷1l=
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
(根据1÷11,2÷11,……,5÷11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
3.检验:同学们写出的规律对不对?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
学生自主验证计算结果,与自己得出的结果作比较。
三、结论总结
师: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
1.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精确。
2.观察得到规律,不用计算器也能很快得出结果。
四、课堂练习
1.算一算,找规律:
46×96= 69×64=
14×82= 28×41=
26×93= 39×62=
①等式左边的因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就是等式右边的因数。
②两个因数十位上数字的乘积等
于个位上数字的乘积。
2.明辨是非:
(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3)因为75÷4=18 3,所以750÷40=18 3。()
(4)两个数相除,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缩小3倍,商扩大9倍。()
(5)因为360÷15=24,所以3600÷15=240,360÷5=8。()
3.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再用计算器验算。
6×0.7=
6.6×6.7=
6.66×66.7=
6.666×666.7=
想一想6.666×666.7整数部分有几个4,小数部分又是多少?
4.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3×7=
3.3×6.7=
3.33×66.7=
3.333×666.7=
3.3333×6666.7=
3.33333×66666.7=
3.333333×666666.7=
你能用发现的规律接着写出下面一个算式吗?
5.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7=2÷7=
3÷7=4÷7=
5÷7=6÷7=
(1)你能用发现的规律把后面两道算式的商写出来吗?
(2)你发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1.先用计算器计算前面3题,仔细观察,再试着写出后面的得数。(保留6位小数)
1÷7=2÷7=
3÷7=4÷7=
5÷7=6÷7=
2.根据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得数。
5×5=25
15×15=225
25×25=625
35×35=
45×45=
55×55=
六、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计算器:省时、省力、精确
1122÷34=33
111222÷334=333
11112222÷3334=3333
1111122222÷33334=33333
┆
11111112222222÷33333334=3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