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三重门读后感3篇

2024-02-17 19:53:47综合

三重门读后感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三重门读后感3篇,欢迎参阅。

三重门读后感3篇

三重门读后感1

  很遗憾,在《三重门》出版了七年之后我才有幸拜读。但值得庆幸的是,若读得太早我便不会来写这样一篇文章了吧!

  这就好比,我仰慕一位姑娘的美名七年之久,只是一直未能谋面。可当我与她在某一天邂逅时,无论是在霓红灯下还是在公厕门口,我都会表示一下情绪,诉我七年之痒。

  看到书中的susan总会让我想起在高一时认识的一位叫G的姑娘。这姑娘不及susan肤白似雪也不及susan长发飘逸,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她们气质相通。我和G认识了也不过三年的时间,第一年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我们并没有过太多的言语;第二年有幸坐在一起的时候我就开始莫名的暗恋她,在她面前无论说话还是表情都极不自然,后来我在一群狐朋狗友的怂恿下开始追求她却一直未遂;再后来的一年我便稀里糊涂地和她行同陌路了。这样算下来,四年时间我们真正正而八经地谈话似乎可以忽略。但是到现在我还可以肯定自己当时有多么地喜欢她,而且她也很肯定我的才华。对于我的才华,其实我也持十分肯定态度,自诩天下才华共八斗,韩寒占七斗我占一斗。虽然我的应试作文成绩很少可以及格,但我可以保证那些作文时时拿满分的人也许也只是废柴。

  话扯远了。我记得G的理想目标是上南开大学,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只想获“新概念”一等奖的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而G拒绝我的理由其中有一条好像就是怕耽误学习。我承认我学习成绩较差,或许在G的眼里是极差。但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G在拒绝我之后却和一个长相无比抽象以至于我找不出任何合适的动物来形容他的人在一起了。那男的在我眼里除了学习回回在班里前五名之外一无是处,他即不幽默也不时尚,更不像我一样占尽天下八分之一的才华。

  而G确确实实地和他在一起了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我忘记了是怎样熬过来的。后来有人给我说了一句话让我大受启发,他说:现在的女孩子都太实在了,你现在学习不好,就代表以后没钱没地位,搞不好连个像样的住所都没有,这种社会隐患有谁愿意跟着?

  这句话一出,把我的柏拉图愿望彻底打垮。社会是现实的,考试也是一样的现实。我面对应试,就总感觉一种空若无物的感觉,真正的人才都他妈被高考糟蹋了。

  但我还是下定决心要向着南开的方向努力。于是,我自动向班主任申请要坐在第一排好好学习,而班主任也对于我这种所谓的上进精神给予,把我调到了教室最前排。我就在G的鼓舞下刻苦学习了一个学期,在每天数斤粉笔灰的熏陶下我的考试成绩一退再退。期末的物理成绩尤为惨烈,写得满满一面的卷子被分数栏里鲜红的个位数映衬得很苍白。我以2分的成绩荒谬地告别了高二上学期的物理。回想起我起早贪黑背公式的日子,不由觉得这是一种讽刺。

  而物理老师更是无耻,她竟拧着她那张不打扮比鬼难看一打扮鬼的瘫痪的嘴脸坏笑着问我:“张锦枫同学,你是不是知道正确答案而故意都写成错的啊?这卷子就是蒙最少也要对十几分吧!你呀!这么谦虚干嘛?”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想把鞋子脱下来塞进她的嘴里。

  理所当然,家长会上我被老师评为了最爱捣乱的人之一,虽然我上课很少捣乱,但老师的解释是,成绩说明一切。

  几年前,大概是我十二岁那一年。我知道了韩寒这个名字,觉得这个人叛逆的不可救药。当时的我尚未意识到中国教育的弊端,只晓得减负政策越减中国青少年的脊梁越弯。

  又过了一年,我迎来自己的青春期,渐渐地开始不服学校政策,写过几篇文章,骂过几遍教育局,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开始叛逆的不可救药,谁也不服,逮着哪个名流领导就写文章骂哪个名流领导。骂完之后心里爽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为此母亲带我看过不少人模狗样的心理医生,就如韩寒大哥所说,这些心理医生有的因输钱烧过别人的房子,有的因打老婆出名。可当他们一穿上那身白大褂就摇身变成了天使般的心理医生。所以他们对我教育的结果就是让我觉得他们和摆地摊相面骗钱的“神算子”没什么区别。

三重门读后感2

  初次开始阅读这本书,并非出自我本意,甚至准确点来说有点被逼迫的倾向。原因不用说,当然是来源于我们可爱的中文老师细心地想让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不忘母语。关于这一点,对于已经开始感到词穷的我来说,甚是理亏,于是只能点头哈腰的握手同意。说来也奇怪,原本只是想要大概看一下简介然后就草草了事的想法立即在看到第三章左右的地方消失的云飞雾散,一点影子都没有了。《三重门》完全不符合当今正在流行的校园青春风和古代穿越风;也跟幽默搭不上太多关系。却不知有什么魔力能让一直不愿意看批判风格的我,几乎痴迷的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直到看完。当时针缓缓的指到十二点时,我轻轻地合上了电脑,靠在椅背上努力想让自己放松放松。但不知怎么的,脑子里面乱如团麻。不得不说我对于《三重门》最后的结局感到困惑和不解。而且这个疑问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在故事中,韩寒把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很多弊端和缺点都凸显在了男主人公和他周围的朋友身上。学生们错误的把读书理解为为了以后好挣更多的钱,而并非为了充实他们的内在和培养他们所散发出的气质。可见这些孩子的家长也并非了灌输什么正确的信息以及做出良好的榜样。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就是当林雨翔其中的一个朋友自豪地对他说读书有鬼用,读书不就是为了有钱吗?都有了那还读屁书?林雨翔不语,但是我们可以大致揣摸出他当时的心情不是在心理默默地认同就是辱骂他太过骄傲,只知道仗着自己父母有钱就到处鬼混。“反正我爸有钱…”“反正我认识谁谁谁…”“我就不…你也不能拿我怎么样…有本事去找我爸妈…”自打出生到现在,我都数不清到底听过多少个人用一种傲慢,居高临下的语气对一些家庭条件比自己差的同学或是学校任课老师这样说了。但是平心而论,这些钱真的都是属于你的吗?很显然的,钱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若不是自己父母在外面劳心劳力,到处奔波,如今的孩子们怎么会这么幸福?

  不光是现在的学生对于学习开始产生抵触情绪或是受到了中考,高考制度的局限而出现偏科问题。就连老师和学校也是对于很多容易给别人带坏榜样的“差生”和“有靠山的学生”整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说对就对,就是错了也勉强算对。凭着这样的现象逐渐增多,那些天天被欺负又有苦说不出的学生只能默默忍受着一切,把痛苦扛在肩上,含在嘴里。林雨翔就很明显的成为了众多“牺牲品”中的一个代表。别人泼了水他没阻止也要被训;明明是对方先跟他过不去却反而因为一点小小的抵抗落了一个准备接受处分的下场。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三字经里面写道:子不教,父之过。正所谓孩子如果有问题,那肯定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出自于他的父母。林雨翔的父母从小对自家儿子抱有很大希望,天天逼迫他背古文,背经纶;却很少真正的给予他过专属于家人的温暖和爱。林父不懂装懂,只收藏而不看书。虽然韩寒基本没有怎么描写到林雨翔到底受了多少他父亲的影响,但是我坚信这种行为只会让孩子走进误区,甚至步入迷途。作为父母和老师,最应该做的事是让孩子在一个快乐单纯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而不是跟株歪脖树一样,都站在悬崖边上了也不知道抢救。有时候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不一定是件坏事;既能帮助他解决烦恼,又能在同时间减少代沟,增加感情。一举多得的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结局的部分,在经过多次反复地思考和仔仔细细地把整本书又嚼了一遍后,我终于发现为什么韩寒只留给人们一句“一张落寞的脸消失在夕阳里”,而不是把结局写的皆大欢喜,光明的这一边终于战胜了邪恶势力了。这本书是一本能够被称为文学现象的书;同时它也的的确确的反应了中国中学生最真实的一面。如果韩寒真的把结尾写的太过美好反而会让人觉得有些虚假,毕竟在全中国现在还依旧肯说实话,又有胆量把它写说来的人不多了。《三重门》不尊为经典之作,却也是一本少见难得的好书。希望这本书在开导了我的过程中,同样点化了下一个即将要看或是已经在看得你。

三重门读后感3

  花了好一段时间,终于读完了《三重门》,却没有一种释怀的感觉,因为里面有太多东西值得让我思考……

  很多人讽刺着说韩寒是个愤青,就算是这样,又有何不可?至少别人敢爱敢恨,敢想敢说,总比那些虚伪来得实际。当我们穿梭在城市街头时,总覆盖一层华丽的外壳,这外壳既是人心所造,更是社会所造,它使人们在抉择的一瞬不加思索地选择了虚伪,却又开始为自己的角色感到迷离……人活着,或多或少为的就是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而快乐,为亲人、为朋友、为他人的快乐而快乐,而对于韩寒,他所希望得到的快乐是更多人的理解,这里是更多人而不是所有人,因为他更需要在他身旁的人的离解,至于那些高踞在高等教育上人云亦云的人,也就渐渐地无关紧要了,毕尽他一个人的力量终究难以改变几个时代的力量。在回到愤青的话题,我同样也有当愤青的欲望,但我没有那个资本,我难以将自己所有的敢爱敢恨毫无顾忌的诠释出来。站在自己的天空望着韩寒,发现自己这儿比他的世界小了好多,他那里的暴风烈日使他拥有了更多绚丽的彩虹,我默默退后了脚步。

  记得我最初看到韩寒的文字,是从《像少年啦,飞驰》中的序开始的,(我更喜欢看序或者后记,因为那里会有一个相比而言更真实的雕塑出现在眼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从雕塑已固定的神情中感受它的心声)接着便是《三重门》,以及他的博客,其实他的东西我所看的并不算多,说起来难免会有些主观。在《三重门》里,我能感受到韩寒在描写青少年单纯、幼稚却又自认为成熟的爱情背后,更多展示的是当今素质教育成果,一个个老师敷衍、清高、片面,而学生也是高傲、虚伪、所写的文章矫揉造作、盲目追求方框中的个性,学校里的领导做足了表面文章,把素质教育当成了玩RPG游戏,平时随便搞点这样那样的小活动,站在高处看似乎每个学生都忙得不亦乐乎,心想所有人的素质的数值一等都有不小的上升了,然而学生们的确在这些活动中收获了不少――是经验(在老师、校领导面前受点罪、演点戏,回过头来三五成群拼命地骂)……不明白为何很多人总是在大力宣扬我国的素质教育多么多么的成功,取得了多大多大的进步,我想也只能敷衍地用每个人心中的比例尺各有长短不同来解释罢。

  我正跻身于当今素质教育的长龙之中,是社会、是家庭堵拦得让人只有这一条出路,又或许我又更多的出路,只是我不敢于承认罢了。就好像我正站在素质教育高塔上,看到窗外或喜或悲的他,只能油然而生一种同情、一种敬佩,却不敢从高塔上向下跳,走进他的那般世界,只能继续迈向一切未知的塔顶。这或许就是我最痛恨的地方,窗外的光景和塔顶的神秘都让我留恋,以至于难以完全投身于任何一个选择之中,我还在徘徊,由于我的不敢于爱,不敢于恨,不敢于想,不敢于说,简单的归结便是虚伪,我不想归罪于谁,因为选择比埋头努力更能让人在成长中成熟。我不想现在就做出我的选择,因为随着对自己的不断认识,我会更加理性地面对未来。

  我不想用点评的语气去谈韩寒,因为谁都没有资格去评价他人的人生,我也不想在文章中出现中国这样的词,因为我知道,我很渺小,和所有人一样那么平凡,一辈子也望不尽它。

  轻舒口气,终于,外面天亮了,又要开始踏上走往校园的征程,之前的话仿佛是在睡梦中写下的。好了,我现在能做的只有上学了……我确确实实没有勇气去当一名反对现行教育制度的小混混,只能在梦中默默地祝福韩寒,真的,快乐就好。与其不断地为未来的选择而烦恼,不如踏踏实实的过好每一天,未来的让未来去选择吧……这才是真正的我,反正我是金子,总要闪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