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边城》书评(最新3篇)

2023-10-19 11:51:31综合

《边城》书评(最新3篇)

《边城》书评 篇1

  不能不佩服沈先生的文笔,薄薄的一本小书,那样云淡风轻的描写,就生动地重现了茶峒别具特色的人情风味、乡土世故。还有翠翠,这个山泉一样清澈的女孩,她的爱情亦在字里行间不动声色地铺展开来了。遍览全书,可曾有一处明明白白地写出“爱情”两字呢?但凡是用心读过的人就一定能体会出一个情笃初开的女孩对爱情的向往与执着。

  要怎样的一份情感,才值得用一生去等待呢?看书的人也许不明白,但写书的人一定明白,书中的人物一定明白。

  翠翠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年纪吧,刚刚开始憧憬“爱情”这种神秘的情感。她所想要的,不是富贵的家业,不是显赫的地位,她所期盼的,不过是自己喜欢的人能为自己唱三年零六个月的情歌,而自己就能在歌声的伴随下,在美丽的梦境里遨游。

  这本书把一个沉浸在对爱情的美好幻想中的女孩的形象勾勒出来了。我们的眼前也许没有这个女孩的相貌特征,但有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她一定有一双清澈透明的眸子,一定有一颗晶莹剔透的心。都市里有太多纷扰复杂的情感了,就像河水,再好的水质也免不了搀杂泥沙和石块。而在《边城》里,一切都是简简单单的。爱,或者不爱,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

  《边城》像清风一般吹拂着都市人那颗不安分的心。简单决不意味平淡,相反,简单的文字、简单的情节,蕴藏的正是强烈的情感。

  《边城》里的文字正如茶峒小镇的民风,淳朴、单纯、明了。在平凡中看出伟大,在琐碎中透露深刻。这就是《边城》。

《边城》书评 篇2

  当记忆中的湿润又一次沾染了溪畔的离歌,当朦胧的月色又一次浮动于频频过客疏离的神色,当纷杂褪去,是否会有人想起那夜,那歌,那浅笑,那落寞.

  她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她与自然万化冥合,浑然天成.她始终带着纯真、无邪的笑,静静地守在溪边,守在那座白色小塔下,有一个老人,一只黄狗和她做伴。

  然而她不曾想过,恬淡平静的生活,在一次邂逅中悄然改变。她不曾回眸,他不曾停驻。但从这时起,她的心中便有了一件事,属于自己的不关祖父的,可以让她忧愁,让她快乐。少女驿动动的情愫被点染。

  那一夜歌声,悠扬缠绵的从山崖中传出,轻轻地撩拨着她的心弦。她只是在梦中浅浅地笑,在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轻轻的各处飘着。在她的懵懂和爷爷的迟疑中,一切尚未发生,就已悄悄结束。当平静的期待与命运勃然相遇,我们才知晓,那美妙的歌声是从白水河畔泅水时唱起,而在徒劳的等待中结束。

  当我们游离于角色的转换时,发现如果一切都早一点发生,或许这将不是一幕悲剧。如果祖父直白,他就不用和大老说“山路水路”,迷惑他,以至唱歌的二老当作大老。如果二老直白,可以直接说明自己的心意。其实没有这么多如果,这就是茶峒孕育的人的含蓄和素养。祖父不直白,是因为没有碾坊的自卑和善良人的自尊,二老不直白,是因为兄弟情深。

  其实,这本身就是在世外桃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处上演的人间苍凉,因为原始的、本质的爱才使它愈发真实,正因为这“爱”才使得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的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在感慨湘西自然风貌和人民行为高尚灵魂淳朴之时,也能感到“美丽总是令人忧愁”的真实所在。

《边城》书评 篇3

  如果说《边城》是一首充满人性的诗,那么翠翠就是这首诗的灵魂。她虽然从小失去了父母的关爱,但那些与自然为伍的船夫和淳朴的父老乡亲给予了她无限的关怀,青山秀水滋养了她纯洁的心灵。让她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出落成温柔娴静的少女。翠翠的形象倾注了作者的理想和诗情,蕴含了湘西女子诗意的美。她的音容笑貌,她的言行举止,她的欢喜忧愁,都掺杂着作者的审美观点和湘西人特有的情调,折射出了人性的光辉,表达了作者诗性的梦。翠翠的爱情几起几落,似乎在那若有若无的歌声中,在那喜忧焦急的等待中,在那亦真亦幻的氛围中,理想和现实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而作品中饱含着的人性气息则又体现出了一种诗意的美,那种美清新自然,让人心旷神怡!

  小说的诗意美还体现在对湘西旖旎风光的临摹中,小说的开头便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桃花源”般的美好意境,几支木桩支起的楼阁,深褐色的雕花窗户边爬满了油油的青苔,在波光的倒影中见证着岁月的痕迹。静静的河水,日复一日地流淌着,幽幽的远山,渺渺的暮霭,青青的石板路,伴随着苗家女孩甜美的歌声在古镇中渐渐荡漾开来!正是因为这样恬静秀美的环境才养育出了湘西茶峒那些纯洁善良,质朴厚道的人,也正是因为这群闪烁着人性光芒的人物才赋予了湘西更深刻、更厚重的文化内涵!

  作者用水一般温柔的语言,用平静的语调,勾勒出了一幅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凡的景象,文中并没有过于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矫揉造作的情感,有的只是一种平和与淡然。作者带给我们一座他自己心中的边城,一座沉默的边城。也许,茶峒的纯净与自然是先生心中所追寻的“桃花源”,也许,翠翠的等待也是先生梦想的寄托。

  “到了冬天,那个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仿佛一切都还停留在昨天,依旧是那只古老的渡船却不见了老船夫的身影,只留下孤独的翠翠继续地等待着,守望着她的梦!

  翠绿的山,清澈的溪水。孕育着茶峒小镇一班厚实而又朴素的人。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他们惺惺相惜,过着平淡而又闲适的生活。

  生活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摆渡的依然来回于河岸之间,打牌的依然喧闹着……然而这一切正常的好像令人发慌。也许这真的应验了那一句话:暴风雨来临之前总是平静的。翠翠跟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依然如故,然而在哪一天,有个男孩的身影闯进了她的心里,于是她就有了秘密,那跟虎耳草与山歌有关系的秘密。这个属于她的秘密在她看来是甜蜜的,因为在她睡觉的时候也咧着嘴笑,一副甜蜜快乐的样子就可以知道。

  然而在未知的生命里,每个转变都充满着变数,你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就好似那属于翠翠的爱情,最后还是在襁褓中夭折了,不知道这是上天对纯真的她开的一玩笑,还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在平静的后面,暴风雨来的是如此的猛烈,全不顾一个柔弱的女孩子是否能承受——爷爷在一次暴风雨后死去,剩下她伶仃一人,每天只能形影相伴;跟着是伴侣的出走,只留给翠翠漫长而又无期的等待,思念。翠翠只有苦苦的思念,苦苦的幻想:在晨曦暖和的渡头,一切弥漫的雾气皆以散去,远去的某只船只,是他归来的标志,蹦跳,挥手,落泪,知道紧紧相拥……然而她每次等到的都是过客,不是归人,还有的就是黯然的落泪,伤感地低泣……

  但生活并不会因为我们而停止不前,在经历过青春这个“美丽的忧伤”后,生活还要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