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3篇】

2023-07-19 14:19:04综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3篇】

  【简介】本文是热心网友“bapiaonaocheng”分享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共13篇),供大家参阅。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对于幼儿“>”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课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 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分析: 重点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掌握相等与不相等的转化;难点是掌握“>”和“<”的方向。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很不好玩,我们得找规律记住它们。”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得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找出4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找两名幼儿分别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9大于7”“7小于9。”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2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3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知识:经历从日常中抽象出的数的过程,能正确数出数量的1的物体,认识1—10各数;初步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2. 能力: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能力。

  3. 情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体会交流的乐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启迪智慧,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理解1可以表示单个的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教学难点

  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二幅情景图(教材第4页主题图),1—10的数学卡片。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一个图钉,一把扫帚,一台电视,一双筷子。)

  这些物品和数量用的是哪个数来表示的?

  1的作用事真大。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看一看图上有什么?1可以表示什么?

  生活中很多事物可以用1表示。1可以表示1个单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能表示很小的东西,也能表示很大的东西。第一名也用数字表示。“1”可以表示这么多事物,你知道生活中“1”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2、认识其它和数:

  说一说,在生活中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鼓励学

  生多说。

  3、看图:

  (1)图上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你喜欢踢足球吗?

  (2)请学生读出运动员衣服上的号码。衣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数有基数与序数之分)

  (3)与5号运动员相邻和有谁?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看懂题意,独立连线

  2、数一数,画一画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自己试做,然后集中交流。

  4、第3页3题、

  引导学生先弄清题意:数出左边要求的数量,画出相应

  的符号来,看谁画得快又准。

  四、小结: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学习了1-10各数的认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表示一个人、一座山、一个箩卜……也可以表示一群

  小鸟、一筐箩卜……还可以表示1号。

  表示数量的:1、2、3、4、5、6、7、8、9、10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小小足球场”就设计成一个游戏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实际效果很好。

  稍有不足的是活动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例如我设计一个游戏:让10个学生扮演10个运动员,按1,2,3,4,…的顺序来排队,然后问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在队伍中的第几个?学生回答后,全班同学来验证。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就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如这样设计问题:请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对了吗?你自己数数。这样,学生就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就会主动去探索,从中获取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能力目标: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闯迷宫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二、说组成,得门票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哈哈,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在这里呢。(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沓类似门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就可以得到门票。有信心吗?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三、验门票,进乐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四、排排坐,选队员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习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到底谁说得最接近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习

  自主练习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2—6

[教学过程]

  1、自主练习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习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习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4、自主练习5:估一估,说一说

  2008年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一个比赛场所,将进行帆船的比赛,现在就有许多的选手来到这里参加训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训练的情况。啊!这么多的帆船,大约有多少条呢?谁能估一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自主练习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提问:大家说说,我们常用右手做哪些事?我们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2)谈话: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评析:通过自己身体上的实例,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物体间左右位置关系奠定础。]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评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体验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1)出示挂图: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谈话:小朋友,人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来看,画面中坐在前面的小明(男)和小红(女)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有的同学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吗?同桌讨论后汇报。

[评析:紧密结合小朋友上课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联系教室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1题)

  让每个学生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B所处的位置。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一会儿说B在左边,一会儿说B在右边。

  讲述:我们在描述某一物体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说完整,它在谁的左边或它在谁的右边,而不能光说它在左边或右边。

[评析:联系实际,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某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而说的。]

  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

[评析:通过说说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所处的位置,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巩固深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摆一摆。(想想做做第2题)

(1)同桌合作操作: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摆在文具盒的右边,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把橡皮摆在学具盒的左边。

(2)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请同桌合作,自由摆放学具,再互相说给同桌听,指名几人交流。

[评析: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自由摆放学具的活动,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2.说一说。

(1)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丁丁和拉拉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了玩具柜台。呵!那么多玩具,挑选什么呢?妈妈规定每人只能买一样,并且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

  提问:小朋友,如果你是丁丁或拉拉,你会怎么说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据他的说法,猜出他想买的是什么吗?(评析:给单调的练习赋予一定的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猜测、推理、交流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想想做做第4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评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综合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人人参与,人人表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践活动,增强应用意识

  1.想一想。

  谈话:老师有一个问题问大家,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的是右手吗?(可能有的学生说是右手,有的说不是右手,说法不一)

  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断一下,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

(教师举起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让学生检验自己的看法。)说明: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起的右手就刚好相反。

[评析: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教学难点,运用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判断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引起学生注意,引发思考;让学生举起右手与老师对照,促使学生去体验感悟;最后教师转身验证让学生明白: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总之,这段教学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2.动脑筋。

(挂图显示学生上下楼梯的情况)让学生观察思考:上下楼梯时应该靠哪边走?谁走错了?为什么?

(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表演体验。)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应该靠右边有秩序地走。

[评析:看图判断左右,学生容易以自己为标准来下结论。为此,组织有效的表演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方向的变化过程,明白方向不同左右不同的道理,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四、总结点拨、拓展应用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玩得愉快吗?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课后,到学校和家里再观察观察,找出各种物体间的左右位置关系说一说。

[评析:教师富有情趣地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知识汇报交流学习过程和掌握的学习策略,在自由的氛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本领去探索周围更广阔领域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课堂总结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图片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讨论、解决问题

  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

  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

  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

  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五、数学游戏

  1、说清游戏的玩法。

  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提高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乘船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探索添加小括号的过程,体验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2、难点

  能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小括号的作用。

  教与学的互动设计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1、看图说一说。

  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和要解答的问题。

  (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第乘7人)问题:需要几条船?

  2、尝试独立解答。学生可能列出算式:29+25=54(人),54÷9=6(条)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探究小括号的作用。

  ⑴师: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算式列成综合算式29+25÷9,行不行呢?

  ⑵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如果按照算式29+25÷9,我们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可是结合题意我们知道,先要算出总人数29+25,再算54÷9,这样就能求得需要几条船。

  ⑶有什么办法可以先算29+25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后引出加小括号。接着教师介绍小括号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最后引导学生写出问题的解答过程。

  (29+25)÷9指出:(29+25)÷9

  =54÷9读作29与25的和

  =6除以9。

  ⑷总结。在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时,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㈢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教材做一做,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独立解答。

  2、算一算,比一比。让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二第1题,做完后比较计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㈣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⒉你能举例说明带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结合“过河”这一情境,培养学生独立看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本节课教学层次清楚,给学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全班学生交流以下算式的算法:

  +25=54(人)54÷9=6(条)+25÷9

  C.(29+25)÷÷9+25÷9

  使学生探索出正确的运算顺序,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篇10

  小学数学《10的认识》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10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10的认识》的教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认识10以内的数,是小学生开始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打好基础,对以后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面: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

  面认识和掌握。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三、教材分析:

⑴内容分析:教材首先通过数主题画中的人和物抽象出数字10;然后初步认识印刷体数字10;接着通过摆红花,拨珠子等实际操作,从而理解10的基数含义,再通过认直尺、数点子等活动认识10以内的各数的大小顺序;在此基础上,要学生通过摆小捧掌握10的组成;最后才安排写数字10。这样的编排,从具体到抽象,加强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由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经验,学起来并不是很难。学生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各个数字,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书写打下良好基础,直接影响今后书面表达的质量。但入学的儿童对数学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手指也不够灵活,拐弯不够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有一定难度;而10的组成则是10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正确、熟练地掌握10的写法和10组成,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动口动手的教学活动中发现知识和获得知识。

⑵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只有6、7岁,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能够识别物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式来体验、认识、探究、学习并使用数学

〔3〕教情分析:

  本人参加工作12年,新旧教材都接触过,对教材知识点的整体把握细腻,非常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5〕教学重难点:

  10的写法和10组成。

  正确、熟练地掌握10的写法和10组成。

  教学时间:1课时

⑺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直观演示法、实际操作法、尝试教学法、讲练结合法等教法。

  2.学法:

  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遵循赞科夫“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我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借助卡片、点子图和学具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迁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联想等方法去思考,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记忆和掌握知识,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活泼。

  四、教学过程:

㈠、复习旧知,设疑导入。

  1、复习数数(从0数到9,从9数到0)。

  2、拨珠引出数字“10”

  问:老师先拨了几颗珠子?(9颗),又拨了几颗珠子?(1颗),一共拨了几颗珠子?9添上1是几?(就是10),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字10(板书课题10的认识)

㈡、探究新知,掌握新知。

  1、能数数量10。

(1)数主题图中的人和物。首先教师出示P64主题图,让学生数出图中的人和物,并结合画面对学生进行世界和平、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育。

(2)数图外的点子。

  师:10只鸽,10个人都能表示10,那么数点子能表示10吗?请大家数一数,这里也有多少个点子?

  2、理解10的基数含义。

(1)先引导学生认识10的印刷体。

(2)动手摆出10根小棒、拨出10粒珠子。

(3)要学生用10说一句话。

(4)找出身上用10表示的东西。(10个手指头、10个脚指头)

  3、掌握10以内各数的大小顺序。

(1)认识10以内各数的顺序。

  A、观察计数器,拨珠子。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计数器,看看老师是怎样拨珠子,这里有几颗珠子(9颗),又拨上1颗,一共是几颗?9添上1是几?现在这里有10颗,去掉1颗,还剩几颗?10去掉1得几?(9颗)。10在直尺图又怎样表示呢,请看直尺图:

  B、再出示直尺图,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感性认识10的序数含义。

  C、拍手掌游戏,巩固10以内各数的顺序。

(2)掌握10以内的各数的大小。

  A、先:数点子图认识9和10比,哪个大,哪个小?再移动交换点子图的位置掌握10和9比,哪个大,哪个小?

  B、让学生尝试填写9和10、10和9的大小比较。

  C、启发学生联想还有哪些数会比10小?

[1] [2] [3] 下一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第43页,第48页练习七第2题、第3题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教学设计 复习准备

  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可用指名数、齐数、拍手数等方式进行)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3.按顺序读数:()2()4()。

[通过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A.电脑课件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b.引导观察,启发思考。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c.交流、汇报。师: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师: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师: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到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d.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B.小组合作,用小棒或学具摆出6和7,并上展示台展示,进一步加强认识。c.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6、7的基数意义)3.教学数序。

  A.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是6颗。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颗)b.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教师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提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具,从感性明确6与7的大小关系。] 4.比较大小。

  A.利用学具,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很容易发现:5个圆片比6个圆片少,6个圆片比5个圆片多。板书:5<6 6>5 b.利用学具,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不难发现:6个圆片比7个圆片少,7个圆片比6个圆片多。板书:6<7 7>6 5.明确6、7的序数意义。分组进行,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A.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B.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c.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通过这一生动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明确了6、7的序数意义。] 巩固练习

  1.做抢答练习。5后面的数是几? 6后面的数是几? 7前面的数是几?

  2.完成练习七第2、3题。

  A.完成第2题。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自行完成题目。小结。

  B.完成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适当引导学生对“6只”和“7只”作比较,加深学生对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

[这一练习紧跟课本教学内容,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巩固对6、7意义的理解。] 指导书写

  1.电脑课件展示6、7的形象,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拐杖等。)

  2.电脑课件展示6、7的书写笔顺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学生观察学习。

  3.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6、7。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6、7的笔顺,帮助学生掌握6、7的写法;启发学生想像6、7像生活中的什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执 教: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宫家岛小学 刘志娟 指导教师: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宫家岛小学 于礼华

  人民币的认识

  点击浏览该文件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对此,谈一谈我在执教《6和7的认识》一课时的几点做法。案例:《6和7的认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42-43 【片段一】在朴实的操作活动中导入新课(先让学生数数0-5,用圆片表示3、4)

  师:请你在刚才4个圆片后面添上一个表示5(学生操作)如果继续这样一个一个摆下去,会出现哪些数呢? 生1:(利用已有经验抢答)6、7、8、9 生2:10、11、12、13、14……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数字朋友——6和7。(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片段二】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建立概念(CAI创设教室里师生劳动的场面。先让学生从总体上说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进行思想教育,再让学生通过说、数、指,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师:其实在生活中6和7还可以表示很多事物,例如:老师家有6口人等。生1:(争先恐后地抢答)6盏灯、6盆花、7朵云、7只笔。生2:今天星期六。生3:今年我6岁……

  师:大家真棒!你们能用6、7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说几句话吗?(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话。)

  生1:今天星期六,我们一家3口乘42路公共汽车去武汉动物园玩。生2:(一本正经地说)昨天,妈妈去武汉广场花362元钱买了一件衣服,妈妈说还是打7折呢,我觉得太贵了。……

  师:其实生活中还藏着许多数,只要你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它。(CAI播放录像:生活中的数)【片段三】在愉快的游戏中巩固概念

  小结后设计学生最喜欢的游戏:“老鹰捉小鸡”,游戏结束后提问: 师:1、“参加游戏的共有几名小朋友? 2、“谁是最后一只小鸡?” 3、(指任意一只小鸡)“他排第几?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是从鸡妈妈开始数的。生2:我是从老鹰开始数的。生3:我是倒着数的。反思:

  一、生活需要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数学因素的内容。如果我们教学时让数学走进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应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接受认识。周玉仁教授曾经说过:”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因此,要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片段二),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2、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其实,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设计。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片段二)。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这样设计远比开门见山直接数数、认数效果要好的多。3、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在学生对6和7的序数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设计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片段三),这个环节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这个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数、序数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在第3个问题抛出时,学生的发散思维令人吃惊,有的学生从老鹰开始数,有的学生从鸡妈妈开始数,还有的学生是倒着数的,出现了多种数数方法,而这些灵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并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把整节课推向高潮。总之,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承。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创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生活经验(解决)→ 数学问题(获得)→ 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数学活动进入课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在《6和7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片段一)、还有培养观察的能力、协作精神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但是,活动的频繁安排有时也会使课堂显得杂乱。试讲时,我安排了摆小棒、数算珠、涂点子图、填尺卡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使学生眼花缭乱,减弱了活动的热情。因此,我舍弃了数算珠的活动,将涂点子图、填尺卡设计成小组合作学习,既节约了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并将小组合作学习紧接在“摆小棒”的环节之后,使操作活动相对集中,避免杂乱,零散。另外,数学活动具有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果失去了数学思考,活动则毫无意义。我设计的这两个活动主要想让学生通过涂、填等活动感受6、7的大小关系,渗透知识点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象一股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钻研,努力探索,为新的课程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1

  师:在动物园的另一角,有一只小蚂蚁饿急了,正在找东西吃呢。忽然它看见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很想吃,可在它周围有许多方格,怎样才能吃到苹果呢?请看图,这儿有提示:蚂蚁往右走几格,再往上走几格到苹果处。我们一起来帮帮小蚂蚁好吗?(老师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

  师:这只小蚂蚁又发现不远处还有一个香甜的香蕉呢,请小朋友自己去帮助小蚂蚁,好吗?你可以看提示(2)

  师:这只小蚂蚁的胃口可大了,它还想吃到可口的小青虫和脆甜的鸭梨呢!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人可以商量商量蚂蚁该怎么走,然后再画出来。(展示不同的方法)

  4、说一说,他们各住在哪里?

  5、综合练习(上、下、左、右、前、后、位置)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内容及练习一的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为今后建立较好的空间观念打基础。

  3.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师:教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上课前也来做个“点指”的游戏。老师说哪,同学们就用手指哪? 生随老师做游戏

  师:从这个“点指”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它们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位置

  师: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的假期作业终于评出了两名优秀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这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是第五组的,一个同学是第四个。根据老师的描述请同学们快找一找他们是谁?

(生四下寻找发现无法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学?

  生:因为第五组有4个同学,而且每一组都有第4个同学,所以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同学

  师:是啊!第五组有四名同学,只说第五组很难一下子知道他是谁,而坐在第4个的每一组都有1个,所以也无法知道他是谁,那么怎样能让同学们一下子把位置确定下来?

(生自由回答)

  师:既要说出在第几组,又要说出是第几个。(板书)

  师:他们分别是第五组的第3个(冯铭思)第2组的第4个(韩嘉悦)

  生汇报后发给学生奖品,并及时鼓励。

  师:按我们现在的座位,同学们看一看,班级一共有几组?

  生:一共有6组

  师:谁来数一数 生数一数

  师:习惯上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

  请各组同学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听老师的口令

  请第一组的同学挥挥手 请第二组的同学跺跺脚

  请第三组的同学拍拍肩,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转一圈

  请第五组的同学笑一笑,请六组同学拍拍手

  师:最近咱班的王爽学习上很有进步,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

  生:王爽在第6组第2个

  师:第四组第一个同学请起立(张墨焜)

  师:谁是老师的好朋友,请你告诉我你的位置。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请小组的同学猜一猜

(生小组合作)

  师: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把第5页的内容填上。

(生自由活动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齐读板书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你们看,他们来了。从这幅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出示做一做)

  根据第一行第2个是猴子这个条件,谁知道狗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你还能提出 什么问题?

  生自由提问

  2、星期天小明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8排1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4题)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师:(学生汇报后,小结)我们的电影院都是这样的,如果拿的是单号票,就从单号门进,双号票就从双号门进,那么小明拿的是8排13号,这是一张单号票还是双号票呢?

(我们看单号或双号,只看票上是几号,不用看是几排)

  小明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里座位很多,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在哪?如何帮助他找到座位?

  生:先找8排再找13号

  师:小明和小丽是好朋友,一个是8排13号、一个是8排12号,他们会坐在一起吗?

  生:不会(因为电影院的座位比较特殊,把的在的单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8……中间号,向两边逐渐扩大,所以他们不会挨在一起。

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篇12

·一年级数学活动课《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82、83页。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幻灯片以及喜羊羊的歌曲。)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今天都有谁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

  生: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村长。

  师:那我们就跟上他们的脚步,一起去数学乐园闯关吧!(喊口号:数学乐园大闯关,冲呀!)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对口令

  师:沸羊羊是羊村的大力士,他要带小朋友们过第一关——对口令。(播放PPT)

  游戏规则:屏幕上出现一个固定数字,沸羊羊说一个数,同学说另外一个和它组成的数。说对了就算过关。师:固定数字是几? 生:5 师:沸羊羊他报了一个数字3,开动你聪明的小脑袋想一想,你要报几才能和沸羊羊的3一起组成5呢? 生:我要报2,因为3和2组成5.(多组练习)

  师:小朋友们厉害!有没有信心闯下一关呀?

  生:有!

(喊口号:数学乐园大闯关,冲呀!)第二关:走迷宫

  贪吃的懒洋洋带着大家走进了迷宫,可是怎么也没能找到出口。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吗?(播放PPT)

  游戏规则:按照1、2、3……9的顺序走出迷宫。师:就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自己走出迷宫的方法吧!(展示学生的不同路线,说明方法多样)师:终于走出迷宫了你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那我们看看接着又玩什么游戏吧!第三关:投球大比拼

(播放PPT)

  喜羊羊队VS一年级同学

  师:我们将和喜羊羊他们比赛投球,赢了就可以得到老师准备的奖品。你们想获得奖品吗?

  生:想!

  师:那我们选出我们班的投球能手吧!(随机按序数选取学生和记录员)

  1.两队开始比赛,其余同学拉拉队,记录员在黑板上作好记录。2.比赛结束,观察黑板上的记录情况,用一句话说说比赛结果。3.颁奖 第四关:送车票

  师:数学乐园有趣吗?既有游戏玩,还有奖品。相信同学们也累了,我们休息10秒钟吧。轻轻闭上眼睛,倒数10秒钟。

  生:10、9、8、7、6、5、4、3、2、1、0.学生倒计时,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车票随机放在同学的桌上。

(播放录音:怎么办怎么办?糊涂的老村长把喜羊羊们回去的车票弄丢了。他们还在数学乐园回不去了。)

  师:村长可真不小心!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快在自己的桌子上找一找,车票是落在我们班了?

  学生在动手找寻车票。

  生1:老师在我这。

  生2:我这也有。

  师:好,那你说说车票上写什么了?你能告诉老师是谁的车票吗?

  生:8-5

  师:那你来亲手把车票送到喜羊羊那吧。

……

  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喜羊羊们终于坐上了火车。让我们一起和他们道别吧,希望他们下次还来我们班。

  师生:再见!三、活动总结

  同学们今天不仅参加了有趣的数学游戏,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不少数学问题;你们不仅自己会独立思考,还知道了怎样与同学合作;大家都是聪明勇敢的孩子,所以我要送一份礼物给大家——智慧种子,希望你们将它种在你们的心里,等到它结出智慧的果实。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习二的第1、2、3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