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精华13篇)

2023-07-17 10:17:06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精华13篇)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记录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分享了我对于数学教育的思考和心得体会。以下是热心网友“syjb9”收集的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共13篇),以供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20短 篇1

  本学期的教学真是问题不断,前一阵子是简便计算,好不容易将这一内容处理完,还没有过几天清闲日子,问题又出现,弄得我真有点招架不住。

  这次的问题是名数的互化,这节内容,原义教版教材安排在五年级上册,而现在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将这一内容下放到四年级下册,以《生活中的小数》引出名数的改写,其实质内容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教学中,我通过实例“比高矮”,引出统一单位进行比较的必要,接着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名数改写的方法,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可一到练习环节问题还是接踵而至:第一次练习,17道题,全对的只有5人,占全班人数的1/12,只做对3题以下的有近10人,占全班人数的1/6;考虑到练习的效果差,第二节课又进行了对比练习,再次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高级单位的名数与低级单位的名数互相转化的特点,随后又进行了第二次练习,共练习了24道题,全对的8人,约占全班人数的1/7,只做对3题以下的有7人,约占全班人数的1/8;针对这7人的特殊情况,我利用了近两节课的时间进行了一对一的专项辅导:了解他们的错因,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过这时的辅导是传授式的辅导。经过辅导发现他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单位间的进率模糊不清;二、分不清到底属于哪种转化:是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三、不能正确的移动小数点。其中第一类错误居多,后两类错误经过单独辅导大部分学生已经没有困难。上周末,又进行了第三次练习,相比较前两次单独的名数转化,这次的练习难度更大,有这样一些内容:(按从小到大排列)904千克、9吨4千克、9400千克、;分米、7米2分米、分米、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505平方厘米。可这次课堂练习的效果还是不容乐观,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出现了错误,由于错误面比较大,今天我又用了近20分钟的时间和学生共同分析这三道题,学生的课堂表现总体来说还不错,可随后的订正还是让我哭笑不得,出现同样问题的学生有近15人,主要分不清9吨4千克、吨;分米、米;平方分米、505平方厘米这几个数的大小,最后实在没有办法解决,我只好圈出容易错的地方,要求他们先转化单位再比较,一直到放学,还有5个学生没有过关。

  经过三次练习与不断的辅导发现,与以往的错误相比,这次的错因并不是学生没有掌握方法,而是他们不会用方法,比如:分不清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针对这一情况,每出现一次错误我都要反复地问着同样的问题:哪个是高级单位的名数,哪个是低级单位的名数?大部分学生经过不断的提醒,都能顺利的找到方法,可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单位间的进率又会出错,致使错误不断。

  可既然本册安排了这一教学内容,就有必要让每个学生掌握它,如何解决,怎么解决,我心里乱成一团麻,就在准备回家的路上,我想到了能不能将学过的单位进行整理,让学生背一背,情况是不是会有好转,可这一想法很快又被自己否定了,是因为我不愿意自己的学生成为死记硬背的机械。如果明天错误依旧,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是继续还是放弃?

小学数学老师个人教学随笔 篇2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此时,掌握新知便成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启”而能“发”,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篇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数学教学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里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让生活与数学“亲密接触”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起始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数学教师,要自觉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密切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比如,在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都会哪些数学知识?”学生们有的说:“我会从1数到100。”有的说:“我会做一些加减法2+5=7 30+10=40 9—3=6 15—5=10等。”“我还知道3—4=—1 4—7=—3。”……接着我又提出:“你一天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数学?”老师的发问引起学生们的争议。有的学生提出:“你做电梯不按数字能上、下楼吗?”“买东西花钱时,不用数学能行吗?”“你上学不看表能知道几点吗?”“妈妈给你买了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几个,你不用数学知识去算一算,怎能知道还剩几个?”……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议论了起来。通过议论,从中发现到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真切的感受到了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中间,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而且使低年级的孩子们养成了自觉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来学习数学

  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可以拉进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作为教师要设计更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来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根据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方法。

  比如,在讲“前后”这一新课时,教师提问:“你们大家还记得前几天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吗?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低年级组的跑步比赛,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当时紧张又激烈的场面。”这时教师出示本班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的一段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然后教师把画面定格在比赛开始不久,接着向学生提出问:“你通过观看,知道当时谁跑在最前面吗?谁跑在最后面吗?”从而引出今天这节课所要研究的有关问题“前后”。这样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比如“认识物体”,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家里的各种家具、摆设),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几何物体的样子,然后再观察、触摸自己桌子上摆放的各种形体的学具,这样从视觉到触觉,从大物到小物,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在学生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表象的基础上,再引入新课。这些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从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些情境。

  比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二)”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我是一名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将口算卡片制成信件,请“邮递员”将信件投到与口算卡片得数相同的信箱里,再集体检验“小小邮递员”送信的结果是否正确。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一副邮递员的姿态,把自己做的口算卡片愉快的投到自己认为该投的“信箱”里。教师根据孩子们好动、好说、争强好胜的特点,将枯燥的计算寓于教学游戏中,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出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又比如,在教学“分类”这一课时,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休息日里,你们喜不喜欢跟爸爸妈妈一起逛商场选东西呢?”“下面老师请同学门看一组照片,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照片上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呢?”教师出示照片(大商场各种物品摆放的几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一说观察的结果。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商店里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分类整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商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购物环境,通过多媒体再现了商场物品分类摆放的优越性,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要从小做起。 如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位置”一课,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还可以想到什么地方有“位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联想到影院、列车、书架等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题。这些看来不算难的内容,如果不多加那么一两句话,学生就可能不会联想到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数学内容,也可能当拿到一张火车票时,不会有数学应用的意识,当然就不知道利用火车票去寻找自己的“位置”。相反,如果一个小学生(七岁左右)有了这种意识,当和爸爸妈妈一起乘车时,就会高高兴兴地手拿车票帮助爸爸妈妈找“位置”。可以看出,使学生从小就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是多么的必要。

小学数学教师随笔我的教育小故事 篇4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牢骚、叹息、愤慨,而是应该在这个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可见,培养自强自立的进取精神和经受成功与失败考验的健康心理素质是何等重要,作为英语尤其需要用爱心激励学生在英语文化世界中扬起自信的风帆,做自己生命航船的主人。

  恰如其分的表扬、满怀希望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空间,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从而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创造出一方充满和谐、感情融洽的空间。“发学豆与抽奖”是我这一学期教学过程中最快乐,最甜蜜的时刻。学豆是一起作业上通过努力得来的奖励,孩子可以用积攒的学豆进行礼品兑换。有一次,班级里的一些同学换来了一些定制的书签、足球、鼠标垫,其他同学特别羡慕。后来连续两个月很多同学兑换了礼品,大家对于兑换的热情逐渐高涨。有一天,有孩子发现学豆奖励没有以前的多了,而且礼品需要的学豆也越来越多,很多孩子对于网络作业的兴趣也逐渐减淡。但,网络作业是预习功课的好帮手,可以减轻教师很多课堂教学压力。于是,我决定把老师的金币兑换成学豆奖励给各位同学,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孩子对礼品兑换的需求,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刚开始只要是完成网络作业就奖励。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是否把学豆奖励与课堂教学管理联系起来呢?”于是,我开始了尝试,为了让我班上的每一个孩子能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在小组活动体验集体荣誉感;在课堂纪律上能够自我克制积极表现;在作业上实现自我约束,独立、主动、工整地完成;在知识过关上能够积极主动完成。我把我的教学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每一类进行分值量化体现,通过表现每周一评比,作业每月一积分的方式进行整体评价。每周评出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第一名奖励学豆,最后一名多一项基础作业。作业一月一总结,根据星级数量进行学豆兑换。制度实施的第一个星期,孩子们热情高涨,每天追在老师后面问如何能得到更多的学豆。上课纪律、课堂表现、课后过关、作业质量完全变了一个样子。就这样,慢慢地实施了下去,后来很多老师进班听课后说“你上课全班同学都听得很认真,都积极主动表现”,我笑着说“这里面有小秘密”。一个学期后这个班的英语成绩从原来第三名上升到了第一名。后来,我又把它与英语上的各项活动、比赛、名次进行组合,孩子们在努力争取中得到了进步,在玩耍中形成了习惯和约束能力。

  但,一个好的方法得并不能永久有效。一起作业只适合预习,新课结束后就无法继续通过一起作业来进行奖励。复习阶段刚开始,我发现很多孩子已经不再关注学豆和礼品兑换。于是,有大胆宣布,奖励学豆变成积分抽奖,每周五上课前抽奖。孩子们一听抽奖特别高兴,好一阵子欢呼。我们决定,每组第一名抽,组长、班长、服务班级干部每周都可以抽,周五当节课积分最高的也可以抽。大家都很期待第一次,为了后面能够有持续激发力。我决定第一周奖品一定要有诱惑力。第一次抽奖的周四下午,我自掏腰包准备了很多礼品,吃的、喝的、玩的、学习用具等。当周五第一个孩子抽出一大包锅巴时,全班都“哇”的一声。因为,学校不允许带零食,这是老师奖励的,可以大胆的。吃。后面每当一个孩子抽出奖品时,大家都会很惊讶很羡慕。课后,孩子们都不敢相信老师会这么大方,都积极追着问下周是否抽奖。从那一刻,周五成了我们班的“幸福日”。第二次抽奖时,一个孩子抽到了一块一毛钱的橡皮,全班都笑他手气臭。这时,李文朝举起手里的橡皮说“只要是老师掏腰包,一毛钱的东西都是宝贝”,然后一脸骄傲的跑下了讲堂。

  的确,积极的评价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肯定学生为学习成绩所付出的努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进心和自尊心,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非常有效。看到获奖时他们洋溢在脸上的笑容,看到他们一天天的进步,我更高兴!

  这些物质是对学生过去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学习的激励和鞭策!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篇5

  前几天我校进行了评教评学活动,听了三四年级几位教师的课感想颇多,但从整体看这几节课主要的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参与面较广。教学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内容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新知。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了算式后,他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汇报。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 篇6

  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东伟你的潜能就充斥于广厦呀。我们认识快一年了吧。还记得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吗?二年级到三年本身就是一个跨度,前一天你姐姐领你来报名,因彼此都太匆忙,我和你只有几分钟的见面。第二天开学了,我在前一天就嘱咐大家拿抹布,大家都拿了,你也拿了,可我惊讶的是,你带了一块崭新的毛巾,正因为这个,我第一个就记住了你的名字——杨东伟。后来从二年级的老师那里了解到你是个很特别的孩子,非常喜欢数学,但对语文没感觉,每次语文考试最多能考七八十分,二年级考这个分数不是很好吧。后来在我们的相处中我发觉你正如前一任班主任徐老师所说的确是个偏科严重的学生。对有关语文的东西你根本不喜欢,连最基本的抄词语你都要抄错一半以上。可能不喜欢,就懒得去看仔细,随便写写当任务交上来了吧。但对数学你就不一样了,你喜爱数学,每一题你都会投入思考,认真做题,每次都能得优。()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你,我不知用了多少方法,就是提不起你对语文的兴趣。就这样,上学期结束了,短暂而愉快的寒假过后又是一学期了。这学期初你还是这样,但我对你的方式就略有不同了,或许有些孩子天生只对一些事感兴趣吧,我只要你能掌握基础知识,尽你的全部学语文就行了,特地给你换了个座位和班长坐一起,希望她这个小老师在课余帮你辅导。渐渐的我发觉,你似乎不再讨厌语文了,或许我感动了你,或许你突然对语文开窍了,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一个好的开始。同学们都说你变了,作业全对的次数多了;有不懂的地方愿向他人请教了;老师也觉得你不一样了,课堂上能看到你高举的小手了,上课认真听讲了,作业及时做好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你每天一点一滴的进步让老师感动。

  你能有这样的变化,老师岂能不骄傲。加油!

小学科学老师教学随笔 篇7

  科学课下,听到俞老师说:“你们班的学生真乖,上节课我一进教室,他们就主动要求让布置教室呢!”听了俞老师的话,倍感欣慰,兴冲冲走到教室一看,晕!只见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千纸鹤,一边写意派,一边抽象派,看得我眼花缭乱。再看看底下的孩子们,眨巴眨巴着眼睛望着我,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丝兴奋、一丝丝得意,又夹杂着一丝丝渴望,我知道,他们在等着我的表扬呢!看到这些,我不禁想起了几天前,这群小家伙忙忙碌碌的样子,又是买彩纸,又是折千纸鹤的,当时还纳闷他们有何企图呢,没想到……

  “朱老师,教室漂亮吗?”班中最调皮的林一帆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

  “是我们自己装扮的,我觉得还可以用千纸鹤拼出‘六一快乐’这些字,来庆祝大家的节日。”

  “我觉得小星星和千纸鹤可以穿插着粘,这样不会太单调了。”

  “对对对,还有,我发现用双面胶的话,以后会撕不掉的,用胶水粘的话比较容易撕下来,我建议用胶水粘。”

  “朱老师,其实我们都能行的,呵呵。”

  听到这些,一种异样的情绪油然而生,这是平常总是念在嘴里的那群不懂事的小家伙吗?一年前的他们,同样激动地盼望着“六一节”的到来,看着我忙忙碌碌地布置教室,他们顶多也就打打杂什么的,因此,直到这次“六一”前夕,我还是打算自己挥手大干一场,让学生帮个小忙,可事实上……他们的能力确实不容忽视。

  仔细回想一下,曾经不也犯过同样的“错误”吗?!记得以前班中的黑板报多数是由我来画框架,然后让学生抄抄文章、涂涂颜色什么的,顶多让几个孩子留在旁边看看出板报的流程,有一次,突发奇想把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们,看着他们写了擦,擦了写,心里又着急又烦躁,恨不得把活都揽过来。可最后还是忍住了,干脆来了个眼不见为净,嘿,等下午走进教室,那板报还真出得有模有样的呢!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创造能力,不要抹煞了孩子的这种能力,放手让孩子们去做,他们能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不要压抑了孩子,又苦了自己!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 篇8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能够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资料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期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忙,《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所以,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我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闲暇时翻看一下里面的资料,总是对自我的一次充电。

  《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明白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当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在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认为,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并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所以,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教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日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很多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明白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缺陷。所以,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仅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目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创造性的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当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一样。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我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我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我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我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篇9

  现代教学论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在儿童的心灵深处有一种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要满足这种需要,那就要求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探索出一套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优化自主学习效果,并逐步使自主成为学生的一种品质,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以下几点策略:

1、营造自由与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乐学。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否提出较好质量的问题是反映学生参与程度的重要方面。但大多数学生往往不敢、不会、不善和不愿发问,此时老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鼓励和师生之间的亲密情感在发动学生积极参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会用心灵感觉到教师的情绪,和谐的气愤会让学生无顾虑、无压力,态度表现得积极了,教师的信任与鼓励更使学生的 思维活跃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四不”也慢慢向好的方面转化了,学生有收获,充满希望,乐于学习。

2、诱思导学,使学生会学。

  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无从下手,教师也是不愿意留太多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索,担心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或出现学生解题策略多样化时,把握不甚精到的情况。起初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铺垫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解决某个问题不要立足于表面,注意培养学生深化问题的能力,懂得解完某个问题并不是目的,揭示问题的实质或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获得更有益的启迪。还可以让学生借助集体的智慧,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努力使“教学”变成“助学或帮学”, 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3、评价分析,使学生要学。

  课堂教学,也是一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大舞台。因此要注意加强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把思维的过程用简练的语言有层次地加以表述,教师也要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赞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学生就会多花一些时间去思考,去尝试,抓住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各方 面的能力和技能都得到发展,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总之,培养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让学生自主地学会体验,学会感受,学会发现,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让每个学生都真正的学有所获。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 篇10

  方向的认识,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经验和常识,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位置的重要知识,这一节的目标是经历在室外和室内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能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方向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判断、交流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方向的认识水平。

一、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

  本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先把学生带到室外,在操场上辨认方向,提出问题:谁能说说我们怎样辨认东、南、西、北?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太阳在南边;太阳从西边落下等。使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有关方向的表象,同时,通过学生的口述活动,把少数人的知识转化为全班同学的共同知识。接下来让学生找方向和判断方向,以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在这里,老师充当的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方向的认识不能完全靠学生死记硬背,在充分借助现实情境让学生辨认方向后,我加入了一个小游戏抢椅子,让没有抢到椅子的同学说出他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是谁,这样不仅激发了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方向的认识,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前与后、左与右的对立性和前、后、左、右的相联性,丰富了教学内容。

三、存在不足与改进措施

  尽管本课大部分同学都能充分的领会并运用,但仍有极少数同学方向感差,对他们来说辨认方向仍是一个难点,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通过个别指导来帮助他们。第二个问题就是结束太过匆忙,在一本杂志上我看到这样一道题可以补充在后面做练习:

  1、下午放学,小青出校门,太阳在前面,学校大门对着什么方向?

  2、坐公交车,小青坐在车里,她看到太阳在她的右边,公共汽车开向什么方向?

  3、到了十字路口,公共汽车右转弯,公共汽车开向什么方向?

  4、转弯后,小青看到路的左边是医院的大门,医院大门对着什么方向?医院的大门对着公园大门,公园的大门对着什么方向?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篇11

  今天上的是《圆柱的认识》,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自我感觉不错。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就想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行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上课之前,又一直忐忑不安,教学任务能完成吗?带着这种不安开始上课,随着教学内容的进行,我这种不安也随之消失,学生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

  在本节课中,我从问题入手,组织学生围绕观察感知圆柱的有关特征后,展开验证性的操作活动(主要验证两个关键问题:“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和“侧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方法由学生自定,完成后全班交流。从活动后的反馈来看,活动效果较好。如在验证“两个底面是面积相等的圆”这一知识点时,学生不但验证成功,而且方法也较多。一种是说量一下底面圆的直径,直径相等,他们的周长、面积相等。第二种用线围,量圆柱的底,量出底的周长,再用此线量一量另一底面周长,用的线长度相同,说明两底面相等。还有学生想出了个相当简单的方法:把圆柱的底面画下来,然后把圆柱的另一底面直接与画在纸上的圆进行比较。体现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对“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这一特征进行验证中,效果也相当不错,有的小组沿高剪,得到长方形;有的小组斜着剪,得到平行四边形。由于我准备的疏忽,剪开的图形没有出现正方形的情况,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了沿高来剪,还有可能出现正方形的情况。并说明如是正方形应具备的条件。学生的验证,使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领会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圆柱的底面周长、高之间关系的教学变得顺其自然了。

小学数学教师随笔 篇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数学教学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里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让生活与数学“亲密接触”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起始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数学教师,要自觉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密切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二、创设生活情境来学习数学

  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进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作为教师要设计更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来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根据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方法。

  例如,在讲“前后”这一新课时,教师提问:“你们大家还记得前几天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吗?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低年级组的跑步比赛,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当时紧张又激烈的场面。”这时教师出示本班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的一段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然后教师把画面定格在比赛开始不久,接着向学生提出问:“你通过观看,知道当时谁跑在最前面吗?谁跑在最后面吗?”从而引出今天这节课所要研究的有关问题“前后”。这样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比如“认识物体”,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家里的各种家具、摆设),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几何物体的样子,然后再观察、触摸自己桌子上摆放的各种形体的学具,这样从视觉到触觉,从大物到小物,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在学生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表象的基础上,再引入新课。这些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从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些情境。

  3、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要从小做起。 如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位置”一课,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还可以想到什么地方有“位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联想到影院、列车、书架等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题。这些看来不算难的内容,如果不多加那么一两句话,学生就可能不会联想到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数学内容,也可能当拿到一张火车票时,不会有数学应用的意识,当然就不知道利用火车票去寻找自己的“位置”。相反,如果一个小学生(7岁左右)有了这种意识,当和父母一起乘车时,就会高高兴兴地手拿车票帮助父母找“位置”。可以看出,使学生从小就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是多么的必要。

三、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理解生活世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我曾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你能说出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的盖子美观。我适时引导他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呢?”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掉下去这一结论。经常这样指导,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不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源于现实并用于现实,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归宿。人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重视挖掘教材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因素。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去,从而体验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如学习了“分类”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整理自己的书包和书桌,让整理好的学生来说一说他是按什么进行分类整理的;学习了“生活空间”的前、后、左、右后,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学校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地方;学习了“统计”,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洁用具的数量、统计一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统计班里学生是在那个季节出生的;在学完“20以内的加减法”后,有意识的带领学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个孩子拿20角钱去菜市场买菜。在这次活动中,就有许多学生出现了不会算账的想象,有的是口算不过关,有的是弄不清元、角的关系……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么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

  学生从活动中不仅理解、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在解决中又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再开动脑筋加以完善解决,从而获得应用的技能。

  总之,要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起来,只有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促使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使运用数学知识成为每个学生的本领。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 篇13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能够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资料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我结识了《小学数学教师》,当我看到她时,如同看到了一本武林秘籍,在经过认真研读之后,对于数学教学,我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一节校级教研课,我从《小学数学教师》“植树问题”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启发,上出了我从教以来最成功的一堂课。虽然不算优秀,可是对我来说提高十分大,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学进度掌控合理,学生比较投入,这都是我以前的课堂中没有做到过的,那一次,我很满足,是《小学数学教师》给了我这种满足感。

  如今,我更加期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忙,《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做为教师我一向在努力,经过对名师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何为孩子营造简便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于是在读书中,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领悟了教育的真谛,一天天感受着教育的神圣。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明白的东西又太少了。读了《小学数学教师》,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当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一样。我们要做创新型教师,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并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虽教师生活清贫,但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我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