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5篇】

2023-07-05 11:23:58综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5篇】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中,教师的指导和教诲是我们学生感激不尽的。那么,如何恰当地撰写一份充满感激之情的毕业赠言呢?以下是热心网友“zhiliangchengmu”分享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共15篇),供大家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教案 篇1

《跟祖父学诗》

  教学目标:

  1.学习课后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回答课后问题。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体会作者与祖父之间的亲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对诗歌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3.学习作者直白而富有童趣的表达,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条理,回答课后思考题,体会文中流露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激发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体会作者选取典型材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全文,读准生字。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条理,体会小作者的童真与可爱,体会作者在学诗过程中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诵文章一至十段。

  一。导入新课:不管学习什么东西,都要经历一个过程。有时这个过程是非常有趣的。我们的作家萧红把自己小时候学古诗的故事写了出来。很有趣。看看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二。指名读全文:

  1.听听生字的音发准了没有。

  2.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

  3.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三。全班交流:

  1、交流有趣的句子。读一读。

  2、提出问题。

  3.读了这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思考:我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你觉得作者经历了哪些过程?

(跟着祖父念,基本上就是乱叫。然后读的好听的诗就喜欢读,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最后学诗意也是胡猜乱想,流露出童真非常可爱)

  五。 细读文章1----10段:

  1.最初作者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谁能描绘一下作者学诗的情形呢?

  2.体会一下“房盖被你抬走了”是什么意思?

  3.请同学分角色有感情的将这部分读一读。也可以讲讲你的体会。

  六,课时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文章后半部分,体会作者在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和学习诗意时的有趣与天真,感受作者的童真与可爱。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材料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作者开始学习是出于好奇和好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学的呢?哦,原来是在祖父口口相传中学习的,她的学习方法就是乱喊乱叫,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二,那么作者学习也很挑剔,有喜欢念的也有不喜欢念的,看看她喜欢念什么诗?为什么喜欢呢?

  1.指名读11—17段。

  2.作者喜欢什么诗?我们也来念念。(指名读)你们喜欢吗?

  3.下面我们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喜欢呢?

(原来是字音好听,还有发音很好玩)你们读到这里有什么感受?

(作者通过这个事例写出了孩童的天真可爱,非常有趣)

  4.谁有感情的把这部分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诵)

  三。读到一定的时候,就有新的要求了。祖父开始讲意思。那么小作者明白了诗歌的意思吗?

  指名读最后一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小作者完全没有理解意思。只是想着吃的,和凭感觉判断)这一部分更深入的表现出作者的天真可爱。特别是与爷爷的对话显得非常真实,非常有趣。谁能读出这种感情呢?

  指名分角色朗诵。教师指导,反复朗诵。

  四。学完了作者学诗的经历,你觉得真实吗,有趣吗?谈谈你学诗的体会吧?

(全班交流)

  五。作者围绕学古诗选取哪些典型事例呢?总结一下。

  小结:文章选取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选择的材料要生动,要准确的表达中心,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集中,表达意思明确。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总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讲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答。

  1)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2)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

  3)朗读第三句话:“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

  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

(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讨论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朗读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吐馨香”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通过名茶碧螺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课文开头,仅用一句话点明了碧螺春的“久负盛名及主要产地。接下来,课文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传说、采摘、制作、品尝碧螺春以及人们对碧螺春的评价和喜爱。文章结构紧凑,前后连贯,描写细致入微,用词准确生动,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篓、煞”等11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霞、弥”等10个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4、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

  5、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并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不算太多,本课就是有关驰名中外的中国茶文化的。科普读物,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授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小黑板、碧螺春茶叶、杯子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如果让你从饮食方面选一种,你会选择什么?(饺子、茶……)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茶?(龙井、毛尖、碧螺春等)。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产茶、饮茶最早的国家,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就是出自我国唐代陆羽之手。今天,我们就透过中国名茶——碧螺春,领略我国茶文化的魅力。

  板书课题:碧螺春

  二、展示目标(出示小黑板)

  三、自学文本

  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是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多读两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想一想,文中围绕“碧螺春”讲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四、全班交流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生词自学情况

  五、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本文先讲了碧螺春的产地,然后用一个传说介绍碧螺春名字的来历,接着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茶以及人们的评价与喜爱。

  给各段起个合适的名字:清晨采茶、入夜制茶、月下品茶

  六、质疑答疑:

  七、小结:

  八、作业:熟读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摸瓜”和“送瓜”时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阅读课文,使学生懂得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做错事要勇于主动承认错误。

  4、收集身边的小故事,从故事中感悟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悟道理。

  2、能结合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小事谈感受。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读说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吃西瓜吗?谈一谈吃西瓜的感受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西瓜的文章。

  2、板书课题——摸瓜。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变化

  1、读课文,体会小伙伴想出办法摸瓜时的高兴心情。

  2、默读“摸瓜”部分,画出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当时的心情。

  3、为什么送瓜?体会情感变化。

  四、扩展延伸,练习说话

  1、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如果换作你,你会怎么做?说一说。

  五、作业

  1、认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准备摸瓜

  摸瓜摸瓜经过乡情淳朴

  往回送瓜人情浓郁

  请我们吃瓜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教案 篇5

《萤火虫》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说明文的论述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2.体会说明文的写作语言。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思路。2.了解说明文的论述手法。

  教学难点: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

●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用音频伊能静的《萤火虫》导入课文。

  一、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60年间创作及译作近300万了的作品。自1934年,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起,贾祖璋与周建人、顾均正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写科学小品:同时为开时书店编写了多种动植物学课本。艰辛地做着拓荒与启蒙的工作。

  2、粗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

  3、整理文章思路。

  提示:文章的开头,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读者带人了夏夜乡间优美的环境中,极富感情地记叙了幼时的游戏:捉了萤火虫,然后用鸭蛋壳装起来做成小灯笼……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下文对萤火虫的说明。

  接下来,作者用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萤火虫的种类、它的繁衍情况、生活习性以及它能够发光的特性。

  然后,作者详细的介绍了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最后,作者把对萤火虫的探索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

  二、精读课文

  1、作者为什么要澄清萤火虫“出身”的问题?

  提示:在介绍萤火虫这种可爱的小昆虫时,作者先谈到了古书及杂志上关于腐草为萤的说法。他认为这种说法还缺乏实证,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究。而事实上,始终没有确凿的材料能够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作者由此澄清了萤火虫的“出身”问题。这一段文字,作者从萤火虫的起源说起,显然是有所考虑的,它不仅可以满足读者溯本求源的认知愿望,而且告诉读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时期,要经过去伪存真、逐步深入的过程。同时也告诉我们,了解认识事物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2、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什么?

  提示:作者从其生理机制的角度作了科学的说明,即:萤火虫发光是区为它的尾端有特殊的器官,这个器官透明的薄膜下排列着细胞,细胞里有叫做“萤火体”的黄色颗粒。这些黄色颗粒遇到氧气就发生化学反应而发光。这诠释里面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准确而全面。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萤火虫发光的原因的?

  提示:写萤火虫发光的原因,作者由自然现象人手,进而引出人们的对其探求过程的说明,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其中使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内容准确严密。

  4、作者把萤火虫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有什么好处?

  提示:此文在写法上不拘一格,其中既有对往事的记,描绘,也有对萤火虫的介绍,同时包含了对故乡的牵挂。这样不仅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富于感情,吸引读者。

  三、研讨欣赏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1、原来萤有许多种数,全世界所产能够发光的萤有二千种,形态相像而不能发光的也有二千种。

  2、幼虫和蛹大抵相似;在成虫普通位于尾端的腹面,表面是一层淡黄色透明质硬的薄膜……

  3、故乡的萤火虫更是一年,二年,几乎十年没有见过了,最近家中来信说:三月没有雨,田里的稻都已枯死,桑树也有许多枯萎了。

  提示: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简洁。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1、能够发光的,不能发光的 2.大抵 3.几乎

(课堂总结)

  这是一篇内容较为丰富的文章,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萤火虫的知识,除此之外,作者还记叙了“我”与萤火虫有关的往事,抒写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本文的特点是把记叙、描写与科学的说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同时兼有趣味性与科学性,可以使读者在饶有情趣地阅读中获得科学知识的信息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

  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理解文意。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教师给学生呈现课前准备的古语文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学生自己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师:同学们,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师: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桌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5、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四、练习背诵

  1、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不会的地方小组合作解决。

  2、之后教师通过开火车,接词等多种形式诵读课文。教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给予纠正,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3、请同学到台前来诵读,并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

  五、课后扩展

  1、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分小组、分角色,演课本剧。

  3、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民族古乐器?

  2、课件出示编钟图片,问:这是什么?

  学生交流对编钟的了解。

  二、设置情境,确定学习目标。

  1、准备选拔最佳解说员。

  请全体解说员研究要解说的材料——课文语句。讨论解说稿的大致条理。列一个小提纲。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脉络。

  3、交流小提纲。

  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

  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包括

(1)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

(2)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造型设计精巧。二是音乐性能良好

(3)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

  4、各解说员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琢磨一下,把认为应该介绍的内容整理整理,最好能够不看书向大家解说。

  5、学生开始准备。

  6、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展示。教师随机参与,指导评价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高兴地忙碌,是主动学习的最好的诠释。而主动学习的平台需要教师去随手搭建,情境需要老师去精心营造。】

  三、交流展示

  各组选派能干的选手或有特色的选手全班展示自己的解说内容。要求大家一起注意听,可以模拟观众随时提问。

  相机指导学生

  1、理解生词。

  2、理解重点语句。

  如:“……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从四个“最”和后一句的四个“方面”体会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

  关于曾侯乙编钟的特点,课文是怎样有条理介绍的……

  通过什么方法,介绍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举了俩例子。)

  四、拓展练读。

  1、用一句话赞美曾侯乙编钟。

  2、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节目单。

  3、有感情朗读《编钟赋》

  编钟赋

  历史的浓烟淡了

  淡化为氤氲的白烟袅袅

  有雷霆从地平线滚过华夏

  一缕民族的精魂

  从土地里

  掘起永恒

  时光静默流逝

  流逝成震动着的编钟棒

……敲……

  响了龙的信念

  直了龙的脊梁

  有思绪从亘古反馈而至

  古城踏歌起舞了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8

一、学情分析

  全班有学生82人,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强,基础知识牢固,写作水平居中。但是也有差距,有一部分学生需要老师多下功夫,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争取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2篇,选读课文6篇。

  本册课文的编排,围绕训练重点设计了一个大体的顺序,注意训练的整合性,螺旋式上升,将课文分为6组,每组一般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预习,在后面编写了思考练习,在略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略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编排了“积累运用”。本册设2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是《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分别安排在二、四组中。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的注意问题。

  2、课例。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3、读写例话。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对训练重点的概括和归纳总结 。这些训练项目,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突出了在训练中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积累,同时又突出了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积累运用。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后,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四项内容: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

  3、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

  4、习作训练既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切实培养学生写文尤其是写记叙文的能力。

  5、积累语言也是一个教学重点。本学期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谚语,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做到熟读成诵。

四、教学目标:

  见附表1

五、教学措施

  保障措施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其训练的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社会实践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2、思考练习的教学

  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3、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的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4、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继续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5、继续指导学生写好学习计划和总结。

  6、继续加强对学生写字的训练,坚持每天让学生写50个钢笔字,做到正确、规范、匀称、美观。

  7、加强作文的指导和评讲,作文评改继续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论方式。

  培优转差措施

  对于优生在培养他们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和写字;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在阅读和写字方面多下工夫,重点指导朗读。对于后进生要指导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指导平时按时完成作业,调动他们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打开思路,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

六、教学进度安排

  见附表2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学期以此为教学设计的主体理念,在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学期计划。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2)班共有学生58名,其中男生41人,女生17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生多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来源于本地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素质不一,基础参差不齐。上学期语文期考平均分分,及格率%,优秀率%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优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差生基础不扎实,出现了知识断层现象。总体上分析,全班学习态度还比较端正,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个别学生失去了信心,有待加强思想教育。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会写80个字,累计会写2500个,会认3000个。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并能从中捕捉信息。

  3.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5.在阅读中,进一步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

  7.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详略得当。

  4.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6.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课内习作8次。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善恶是非。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抓住重点句段,加深理解;主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习作感情真实,详略得当。

  2.难点: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会读诗歌,初步掌握阅读方法,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通过了解自我、阅读报刊、书籍及采访等途径,小结自己的小学生活和成长足迹,能够写简单学会活动总结。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诗歌,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2、理解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节意思。

  3、引导学生模仿第二节续写诗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兴趣。

  4、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难点

  1、能读懂诗歌,理解第三小节意思。

  2、引导学生模仿写诗句。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个人的时光》配乐曲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激趣谈话:有人说,生活是一支歌,一支饱含人生酸甜苦辣的歌;也有人说,生活是一幅画,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同学们,你认为生活是什么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2、学生谈对生活的理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的画面,看看这些画反映的都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相机提问:这几幅图画的是什么?分别介绍图意。

  3、介绍作者

  师:是呀,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有一位诗人写了这样一首关于生活的诗《生活是多么广阔》。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何其芳)何其芳,是我国的诗人,他于1942年在延安写下了这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诗。

  (二)初读诗歌

  1、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说生活是多么广阔?)同学们,你们可能想知道生活是怎样的广阔?生活是怎样的丰富多彩?我们来仔细读读这首诗。

  2、小组内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自己不懂的词互相交流。

  3、诗人在第一小节中说:“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那么,广阔的不仅仅是海洋,还有什么呢?(天空、草原、星空----)谁能仿造课文第一小节说一说?指两名学生说。

  4、齐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人用什么词语来概括了他感受到的生活?(广阔、芬芳)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小节?你的理由是什么?生活是怎样的广阔呢?我们来学习第二小节。

  (三)再读诗歌(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阅读教学)

  1、学习第二小节

  (1)分小组自由读第二小节。

  (2)出示多媒体课件,请一小组同学有感情读第二小节。

  (3)同学们,生活还可以怎样的广阔呢?诗人生活在战争的年代,而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又应当有怎样广阔的生活呢?想想,我们在课外做些什么呢?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呢?

  我们也来学习当一当小诗人,写一写反映自己生活的诗句。

  (4)学生自己尝试写诗。

  (5)小组成员共同创作诗歌。

  (6)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引语:有一位哲人这样说过,交换一个苹果你还是得到一个苹果,可是交换一个快乐你就会得到两个快乐。你愿意做这样的人吗?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快乐的生活抒发出来,和大家分享,好吗?

  (师生评议)(设计亮点:小组成员共同创作诗歌让小组成员体会到了与人合作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然后推荐代表交流展示,又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结:你们都说得真好,看,我们的生活也是多么丰富,多么广阔。生活的广阔蕴含于什么之中呢?作者是怎样理解生活的呢?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小节。

  2、学习第三小节。

  (1)课件出示第三小节,指名有感情朗读。

  (2)小组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a、小组内交流讨论。

  b、班上汇报。

  (3)创设情境朗读第三小节:请你告诉老师说——请你对着同桌热情地说——

  请你抚着自己的胸口自言自语地说——

  最后请你大声地对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位朋友说——

  老师:孩子们,现在的你快乐吗?激动吗?所以(齐读最后小节)

  (情境朗读让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熏陶,也更好地领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补充时代背景: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何其芳先生当时在写这首诗时,中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局势下吗?本诗写于1942年,诗人身处延安,当时抗战的炮声在中国大地上轰响,由于国民党长期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政策,当时延安的各种物资严重匮乏,所有机关、学校的物质生活都相当艰难困苦。住的是窑洞,伙食标准一般是,每人每天一斤小米、一钱油、两钱盐。主食主要是小米饭,基本上没有什么副食,肉更是难得吃上一次,几乎顿顿是盐水煮土豆、白菜汤或南瓜汤。每个月有一两次馒头或肉丁烩面条,就算是改善伙食了。在这样艰苦,物质极为匮乏的情况下,而解放区的天空却一片湛蓝,一天清晨,作者坐在窑洞门口,望见山底下浮着白雾,空气中带着露水似的微冷,黎明在变成白天,就像花朵在慢慢开放,山底下工人们打石头的声音飘荡在山谷里,诗人并没有畏难情绪,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透着热情冲动,反而觉得生活是那样的美好,情不自禁地唱出“生活是多么广阔”的激昂诗句,原因是什么呢?诗人渴望自己也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旺盛的生命活力。当时诗人还有感而发,他一口气写了两首,其中一首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生活是多么广阔》,还有一首就是《我为少男少女歌唱》,所以有人说:他是新中国的百灵。有人说:他是文章能手。有人说:他是一位自觉的艺术家。这就是何其芳先生。

  (5)播放配乐曲《三个人的时光》,请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师:如果说读书是和文字对话,那么朗读就是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回到那热火朝天的1942年,回到我们的革命圣地延安,再次重温诗人那荡涤我们心灵,鼓舞我们生活力量的动人华章吧。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篇课文吧。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体验了生活的快乐,真不简单,我们用眼睛摄像,用心灵感悟,用嘴巴诉说,平凡的日子不平凡,这就是感悟生活快乐的真谛所在。同时,这节课我们也过了把当诗人的瘾。其实,写诗和作文一样,生活即作文。下面,老师根据平时的写作积累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小窍门,我把它毫无保留地送给大家。(课件出示:1、生活是习作的源泉;2、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四)课外阅读推荐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魔法灰姑娘》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设计亮点:课外拓展是语文学习的又一渠道。小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阅读量还很不够,我们教师应该在每篇课文学完后进行有意识地激励,补充课外读物,这样来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任选一篇读过的文章写读后感,根据提示选取有意义的内容进行表达。

  2、能结合具体事件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导回忆:同学们,你们最近看过哪些课外读物,看后有什么感受吗?(抽几名同学谈)点拨话题:刚才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一写读后感好吗?什么是读后感呢?(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一本好书,你读后一定会有很多感受,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写出来,要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自己的真实看法,也可以对其中某些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读一读例文《从〈海伦·凯勒传〉想到的》,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样写读后感的?(注意分清哪些句子是复述,哪些句子是写感想)

  3、题目可以用“《****》读后感”或“《****》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

  三、习作指导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两点上来发表议论。

  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写并结合切身体会,体会才真切,文章才具有说服力。

  3、读感结合有侧重。正确处理好“读”“感”的关系。“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因此要有读有感,读感结合,比例协调。不能只读不感,一味抄写课文,没有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当然交代所读文章的名称和主要内容是必写的。

  4、引导探究,总结写法:夹叙夹议,叙中有感,感应中有叙。

  四、学生选材,互说。

  五、打稿。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投影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12

  教材简析:

  《种瓜得豆》是一篇儿童科普读物,说明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层次地介绍了什么是基因、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是典型的说明文体裁。全文为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课文运用了浅显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如,种瓜得豆大管家发号施令搬家等,把较为深奥的、现代高科技知识,很通俗地介绍给了读者,并且使之很容易被人接受。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了解转基因技术知识。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

  收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板书课题:种瓜得豆)齐读课题。

  【由种瓜得豆引出一种现代高科技知识,这样导课,简洁、明了。学生很自然地想去读书、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高科技知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列出提纲:

  基因的作用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的技术

  现代转基因技术

  能做到种瓜得豆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学习说明文要抓住课文的要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三、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情况,解决问题,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下节课解决。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通过存疑,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发号施令、水土不服、供不应求、和平共处。

  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二、研读转基因技术,领悟表达方法

  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1)观察课本插图计算机描绘的基因结构图。教师简介: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

  (2)提问:基因有什么作用?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3)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动植物体内发号施令的大管家。

  4.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

  (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转基因技术也有因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5.领悟表达方法。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课文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介绍,比喻形象恰当,把较为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读者,容易被人接受。)

  6.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本课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转基因技术,易于被人接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画出有关词句,品读咀嚼,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感受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三、课件展示转基因图片。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设想一下,用你的笔把它描绘出来。

  2.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听。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此时,让学生拿起笔设想自己想象中的转基因产品,学生可以把在课文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小练笔之中,实现读写结合。】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阅读相关文章。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13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美学研究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宗白华所作。本文的题目就与众不同,实际文题应该是“大自然是我心中最美的诗”作者巧用逗号,取代了“是我”,题目对本文主题高度概括,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觉得大自然好像诗那样,给人以美好的享受。作者用艺术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娇丽多变的景象,按时间的顺序展开,从对自然的朦胧之爱到赋予自然诗化的情感,可以看到作者对自然的感受不断发展的心灵进程。抒发了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本文语言富有诗意,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让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思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每段的前标明时间的关键词,纵观全文,明白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不同时期,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所接触环境的逐渐扩大,加之所学知识的增多,视野不断开阔,对自然的感受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看到的自然之景到由景而生的特殊感情进行深刻的理解。本文想象丰富,调动学生的思维,动手操作,力求把作者的想象转化为图画,促进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并积累好词佳句,学习时按作者的描述拓宽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的共鸣。为写作打好基础,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在人生成长的不同时期对大自然的种.种感受,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纯真的刻骨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力以及美好情感。

  3.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感受生活与自然的方法。

  4.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读写“酷爱、幼稚、抒情、遥远、搅动、弥漫、诗情画意、凝思、遐想、脉脉相通、写照”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大自然的种.种特有的感受。

  教学准备:

  师生可以在课前收集了解有关作者的资料,包括作者的相关作品(诗歌)。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1.导言:同学们,我们在成长在进步,我们耳闻目睹接触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低头在水边玩耍,抬头望见空中的云霞,让我浮想联翩,郊游让我大开眼界,外出求学之际,我心旷神怡,大自然是我心中最美的诗。板书课题: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

  2.解题:看课题,你知道“大自然”是谁心中最美的是吗?(我)文题用逗号取代了“是我”我具体指谁?(宗白华)

  3.简介作者宗白华:(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事?

  作者用艺术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绮丽多变的景象,以及被这些景象引发的美妙的感受和神游万仞般的想象,抒发了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请同学们用笔标出自然段,并找出自然段开头一句表示时间的词语,把它圈起来。观察这几个词,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3.按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3段)并概括段意。

  第1段:(自然段)写孩童时大自然引起的幼稚的幻想。

  第2段:(3自然段)写少年时大自然引起的奇异的情感。

  第3段:(4~7自然段)写青年时与大自然结成微妙的音符。

  三、仔细品读,理解感受

  1、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思考,找出作者在每一段时间内,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所产生的特殊感受(想象),说说你对这种感受的理解,并读一读。

  2、交流感受,朗读体验

  学习第一段,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小时候,天空的白云和石桥畔的垂柳,云谱。)

  小时候,我们可以说是孩童时候。板书:孩童

  作者见到云联想到什么?找一找写云的句子读一读,读的时候语调要错落有致,表达出作者的兴奋点在大自然的山水之间。边读边想象汉代的云、唐代的云、抒情的云、戏剧的云都是什么样子,并在书下边的彩图上有简笔画出各种云的示意图。练习读。指名读。(略)

  刚才我们画了一些云的示意图,说说你对作者这种幼稚的幻想的理解。板书:幼稚

(目的:唤起自己孩童时对所钟爱的事物的体验。)

  文中的我热爱大自然是他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迷恋大自然的脚步越走越快,作者郊游去的地方,景色宜人,我们也一同去看一看吧!用“——”画出所去的景点及见到的景物,用“~~~~”画出作者的感受,体会凄凉的感觉与幸福之感结合的奇妙之情,练习朗读。

  教师小结:小时候,作者无论是一人观赏,还是与小伙伴郊游时,他都被大自然的秀美与深邃所陶醉,痴迷于自然之中,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并觉得自己与自然合二而一,飞升远去,显然,他不只是看、玩,而是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消化,把握了大自然的神韵,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此时作者的想象叫幻想。

  板书:幻想

  你也有过如此入情入境的时刻吗?说一说。

(目的:启发学生想象)

  这一段的板书我们也学习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老师教学生连词成句,使板书成为:孩童幻想幼稚起

  接下来我们学习学习第二段:

  十三四岁我们叫做少年,板书: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已经成为一名少年,大自然又引起他哪些奇异的情感呢?板书:情感第3自然段内,有时间,也有作者的感受,但没有具体写出所见到的大自然的美景,结合你现在的年龄,替作者添补上他所见到的景物。说说你的奇异的幻想。

(目的:联系实际联系进行说话训练)。

  作者长大了,有自己的观点,自信,突出坚定并活泼好奇之意。板书:奇异体现我对自然的爱越来越真切。

  这一段的板书,谁愿意概括?尽量让学生完成。

.板书:少年情感更奇异

  下面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第三段:

  学生汇报

  板书:好音符

  师小结:作者17岁时到青岛德国高等学校中学部修读。此时他已经是一个青年了。板书:青年感性的浪漫中已融入了理性。青岛是海滨城市,他可以经常去看海,大海浩瀚无垠、气势不凡,是生命的发源地,面对有这样特征与内涵的事物,他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与情感得到陶冶,升华出一种理性认识:世界是美丽的,生命是壮阔的。作者把这一过程称之为“海风吹醒了我的心灵”“象征”用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凡作象征的事物其特征必与特殊意义有相似处或必然的关联。大海气势壮阔,又是生命的发源地,与世界和生命之间关联紧密,作者抓住了关联产生“海是世界和生命的象征”的联想。这种联想是微妙的。板书:微妙

  这一段的板书:青年微妙好音符

  作者引用朋友的诗句,体现出他爱诗,写诗,读诗,因此作者“心中涌起美诗意”

  板书心中涌起美诗意

  3、通读全文,体会情感

  师:思考作者喜欢写诗,与大自然有什么关系?

(作者是我国的美学家,还是诗人,是大自然给了他诗的灵感,大自然是他心中最美的诗)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作者的诗《我生命的流》。

  四、阅读鉴赏,突出特点

  1.写景,并直接抒发感情。找到有关的句段。

  2.全文运用想象手法,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指出具体的句子。

  板书

  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

  1.按时间顺序(小时候)孩童幻想幼稚起

  2.写景,产生联想(十三四)少年情感更奇异诗情画意

  3.语言优美(十七岁)青年微妙好音符想象丰富

  4.层层深入结尾扣题(上中学)心中涌起美诗意

  第2课时

  一、回顾全文,概括内容

  课文讲了什么事?(作者描绘了大自然绮丽多变的景象,以及被这些景物引发的感受和神游万仞般的想象,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课文,背诵佳句

  1.指名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比赛背诵。

  三、迁移练习,巩固生字

  1.识字写字同时组词。教师有针对性的范写。

  2.理解词语:酷爱、幼稚、抒情、遥远、搅动、弥漫、诗情画意、凝思、遐想、脉脉相通、写照。

  3.照样子,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

(晓雾弥漫)的海()的海()的海()的海

  4.添音节

  脉脉()含情的春水,滋润着正当勃勃生机的山脉()。

  5.摘抄自己喜欢的妙词、佳句。

  四、实践拓展,读写结合

  回忆你所见到的自然景观,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对它很有感情,写写自己的感受。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篇14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导读:本文是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xx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喜欢阅读.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较扎实.而阅读和习作则要稍微逊色一点.1、识字写字.作为高段学生.他们的独立识字能力较好.所欠缺的是不喜欢主动利用字典来帮助识字、阅读(所以上课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利用字典.)、据词定义能力、书写习惯、错别字多.2、阅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有感情地朗读仍需努力;学生学会了默读、浏览等方法.但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一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方面则要加强指导.尤其是中下学生;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了解文章的一些显著的表达方法.课外阅读:阅读量大部分能达到.喜欢阅读童话、故事类、文学类、漫画类书籍.对古今中外的名著则涉猎不多.且能主动积累的学生大约只占半数.3、写作.在写作方面.尤为突出的尖子生寥寥无几.最为欠缺的是写作素材单一.不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写法单一.4、口语交际.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不高.倾听和评价的能力较之以前.有所提高.5、综合性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综合性学习较感兴趣.且有几个学生脱颖而出.综合能力强.欠缺的倒是自己对过程的指导.二、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

  1 / 11

  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提供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每组教材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课文.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阅读链接”五次.“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教材后附生字表.还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第六组“综合性学习”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三、教学目标(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会写80个字.累计会写2500个.会认3000个.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并能从中捕捉信息.3、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2 / 11

  5、在阅读中.进一步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10篇.7、扩展自己的阅读面.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9、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详略得当.4、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6、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五)综合性学习

  3 / 11

  1、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2、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抓住重点句段.加深理解;主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习作感情真实.详略得当.2、难点: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学习详写和略写.五、改进教学的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其次.要明确每一专题的学习目标;再次.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2、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见解.并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将之运用到现在的学习中去.4、引导利用图书柜里的书籍、学生自己的藏书、与同学交换阅读等方法.增强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5、这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了.要引导学生及时查漏补缺.使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6、抓好培优补差工作.使优秀生能脱颖而出.后进生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xx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0名.其中男生27人.女生33人.学生来源广.素质不一.基础参差不齐.总体上分析.全班学习态度还比较端正.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的失去了信心.需要好好加强教育.二、教材编排

  4 / 11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三、教学要求

  1、在语言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1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碴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地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7、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5 / 11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在全面完成各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更有真情实感.五、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才.2、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电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5、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6、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 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六、营建毕业考试氛围.让学生尽早进入状态

  1、通过主题班会、讲座.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毕业考试形势和动态.强化毕业考试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2、树立榜样和典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3、通过有效形式加强对落后学生的思想、情感交流.学习方法的引导、行为习惯的纠正与监督.大力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自尊心.4、在学生中开展“一帮一”形式多样互帮互助的活动.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互推动.共同进步.

  6 / 11

  5、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动态.倾情协助跨过每一道难关.克服任何困难.6、在毕业考试的全过程中贯穿信心教育.7、xx管理.七、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作为老师要想转化后进生.首先要让学生找回自信.鼓励是后进生找回自信的最好良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专门捡后进生会的东西提问.不要在课堂上随便批评他.要经常在课上课下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哪怕是点点进步.只要后进生找回了自信.他对学习就产生了兴趣.然后再慢慢给后进生加餐.我认为这是转化后进生的良药.如果认为后进生可以轻而易举实现转化.不用做艰苦的工作.那倒是有点不正常.所以转化差生需有耐心.耐心

【xx五: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将迎来小学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学期.对学生、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大的挑战.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 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六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十一、第十二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二、班级情况分析

  7 / 11

  本班共有27人.经过一年来的接触.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学习兴趣较浓.思想上要求上进.作业认真、一丝不苟.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听讲认真.但是也许受年龄影响.肯积极发言的学生微乎其微.大部分甘愿当听众.全班的知识水平不够平衡.差距较大.作文方面.能做到文从句顺、文章优秀的学生仅占30%左右.对于一些较差的学生.今后在教学中要加强辅导.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三、教学目标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2、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1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读写.3、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会毛笔字临帖.坐的姿势、握笔姿势都要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物与联想;能提高默读的速度;能选择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读科普文章.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6、加强阅读教学.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篇章训练为重点.培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加强练习.同时.努力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上.把每篇教材当成“例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注意强化学法.并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识字、词句的训练.进行阅读题目的练习与讲评.特别注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8 / 11

  7、重视口语交际训练.正确把说话课的任务: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学习普通话.重视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唤起学生听、说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说多想.注意表扬.保护说的积极性.同时做到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8、开展小型多样的语文学科竞赛.本学期的一月一竞赛的内容分别为:语文课外知识、古诗、书法、朗读、阅读、作文.9、一丝不苟地抓好作文训练.认真备好每节作文课(指导的、讲评的).加强作文的面批.鼓励怎么想就怎么说就怎么写.注意拓开学生作文的思路.培养学生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语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在完成教材作文训练的同时.加强片断训练.做到读写结合.抓实习作写通顺、真实的基本功.每周完成一篇周记.注意表扬并帮助进行投稿发表.力争有2——3篇文章发表.10、重视指导好课外阅读.坚持以一带三的阅读训练思路.坚持每一天一诗、每天一个好句的背诵积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外拓展阅读》及《未来作家报》《小学生时代》等报刊杂志.阅读体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和质量.帮助解决阅读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班级书库.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做好课外阅读摘记和每日一段好词佳句背诵比赛.11、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领会文章中心思想;围绕中心具体地叙一件事.对每篇课文的教学不平均使用

  力量.12、了解革命战士为了人同的革命事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感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感受关心他人、自觉经受锻炼的良好品质;初步培养爱科学的志趣;初步了解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行.憎恨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13、整合教材.做好初小衔接工作.改革语文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9 / 11

  14、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重视学生质疑、想象、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15、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作业布置上.还给学生作业的选择权.在作业检查上.为每个学生设立过关卡.按要求进行听写、朗读、背诵、说话等过关.把每次成绩记录在过关卡上.期末由学生自己算出平时成绩.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2、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持之以恒.不断地加强积累.4、注重实践.培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5、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

  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6、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7、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及时积累经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10 / 11

  五、自身业务学习方面:

  1、坚持学习教育理论.不断吸纳先进的语文教学理论和方法.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充实自己.指导教学.2、积极、认真地参与各项语文活动.提高业务水平.3、上网看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4、若听取教研部门.得认真写好教学反思.5、加强自身进修.勤做教学摘记.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积累3个好的教例.写两篇教学论文.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六、教学进度安排 (略)

  11 / 11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模板 篇15

  一、教学目标:

  1、掌握14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理解“时令、屋檐”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3、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描绘引入

  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揭题)

  二、初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号,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句。

  3、全班交流。

  4、指7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1—6自然段,想想描写了哪几处乡村的风景。

  第一自然段:屋前的瓜棚;

  第二自然段:门前的花、屋后的竹;

  第三自然段:房前屋后的鸡群;

  第四自然段:屋后的小河;

  第五自然段:傍晚吃饭的情景;

  第六自然段:瓜架上的纺织娘。

  二、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生字的情况。

  音:指名读、齐读。(重点正音:棚“péng”不读“póng”;率“shuài”翘舌;眠“mián”不读“mín”)

  形:采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重点指导“谐”的右下部分是“白”不是“日”;“冠”是上下结构,“寸”应写在“冖”里面;

  意:组词。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默读全文,读完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2、想想文中描写了哪几处乡村风景?

  3、你对哪一处风景最感兴趣,找出来并读读。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4、喜欢同一处风景的同学在一起品读,交换自己的看法。

  5、有感情齐读全文,并想像画面。

  6、你觉得这篇乡村课文写得怎么样?(形象、生动)

  二、积累好词、佳句。

  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并读一读。

  三、画。

  把你喜欢的一处风景的段落多读读,并展开想象把它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