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3篇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分析

2024-05-10 21:59:08教学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3篇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分析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3篇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分析,供大家参阅。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3篇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

  (一) 说课题目:

  高中物理必修I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5节 牛顿第三定律

  (二) 课时分配:

  “牛顿第三定律”是必修1力学模块部分二级主题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内容,属于一节规律探究课。根据学习任务及教学实际,计划用1课时来完成本节内容。

  (三)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属于“理解”知识层次。

  牛顿第三定律是在学完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学习的。而对第三定律所揭示的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它与第一、第二定律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二定律揭示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三定律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上揭示了两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在生产与生活中使物体运动获得动力的源泉。牛顿第三定律比第一、第二定律的应用更广泛,它不仅在惯性参考系中成立,非惯性系下也能够使用;在宏观领域内能够使用,在微观领域内也能够使用。只是该定律在建立的过程中,牛顿是在绝对时空观下,力的超距作用不需要任何介质传递时得出的。在十九世纪物理学建立了场的理论后,人们才发现电磁相互作用中力的推迟作用效果,至此认识到相互作用在高速下牛顿第三定律有局限性。但对学生来说,只要求知道第三定律的适应范围更广泛就可以了,至于高速运动条件下的力的推迟效应,学生知道就可以。

  2.重点与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教学设计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重点应该放在,体会力作用的相互性,从相互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同生同灭同变化,无先后主次之分)、同种作用性质、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决定作用效果来认识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如何认识牛顿第三定律中所描述的力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总是”特征,体会“运动状态”、作用物体间“物质状态”的不影响性,应是本节学习内容的难点所在。

  (四)说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

  对力的作用的是相互的,学生在初中力的概念学习中就已经形成了初步正确的认识,而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界定不很清楚,同时生活中常常出现对力的认识存在所谓的“主动力”和“被动力”。只是学生认为定义“作用力”、“反作用力”不能随意,应该将“主动力”叫作用力,“被动力”叫做反作用力。基于这种认识,教学设计中设计了“拔河比赛”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中不存在“主动力和被动力”之说。并在比赛中改变比赛条件,使学生认识相互作用力并不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对牛顿第三定律静态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学生很容易从实验中得出;但对动态条件下,特别是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条件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否仍然满足牛顿第三定律;对气态和液态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还成立吗?学生是不能确定的,设计学生实验来验证显然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过程采用数据传感器用计算机显示动态下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对液体、气体中的牛顿第三定律采用演示实验使学生体会这种作用。

  2、教法及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对比方法;观察实例分析法;

  3、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互助;

  (五)说教学过程

  包括体例设计、策略、内容及时间分配等,突出教学特色。

  1.本节教学结构:

  ①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②探寻其关系;③牛顿第三定律应用;

  2.教学策略:

  ①引入:为什么要学?(3分钟)

  ②拔河比赛实验(5分钟):认识里没有主动与被动、相互作用力不决定作用效果;

  ③规律探究(20分钟):自主探究,等大反向;引导探究总是吗?

  ④规律辨析与应用(10分钟):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请你来当法官;视频1、2动力的获得;

  (六)说教学总结

  知识:学科内容-“总是”指什么?

  情感升华:学识、做人、科学。

  (七)说板书

  一版三分,突出中心;

  (八)说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1)精巧引入;(2)拔河比赛设计,意义深刻;(3)自主探究学生主体;(4)演示实验知识拓展;(5)应用辨析:课堂延伸;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课堂教学前松后紧,个别教学设计体现不足。

  3、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共同学习者的角度,尊重学生,学习氛围民主,互动;

  4、对学生课堂反馈的反思

  (1)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规律总结需要勇气和胆量;

  (2)我们不仅学到知识,更体味到科学过程;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2

  一、说设计思想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动因是冲突,没有冲突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同时,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探究学习的地位。

  基于以上两点,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思维冲突为主线,设计多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期望;二是以探究性实验活动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利用弹簧测力计实验来探究。使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深刻直观的认识。

  二、说教材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重点)

  ②理解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难点)

  ③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难点)

  ④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实验,直观了解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等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②通过问题引发“思维冲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③让学生独立总结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让总结规律形成一种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

  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1、探究性实验:

  用两个标准弹簧秤对拉,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关系。独立或分组总结得出结论: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提出问题,引发矛盾冲突

  A、为什么“挨打了却不能还手”,打架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脸打别人的脚。

  推理:“鸡蛋碰石头”

  B、“拔河比赛”

  推理:“马拉车和车拉马”

  3、探究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关系

  4、课堂例题强化训练

  1.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关于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马拉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B.马拉车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马拉车不论动还是不动,马拉车的力的大小总等于车拉马的力的大小。

  D.马拉车不动或匀速前进时,才有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大小相等。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3

  说教材:

  《牛顿第三定律》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与运动”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内容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本节讲述 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学习研究物理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的难点是: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学生对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教师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并利用实物或作图法进行分析,进一步的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了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基础上,知道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来引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实验结论。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并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

  教师举生活中的实例(手拍桌子,手会痛;脚踢足球,脚的感觉怎样?等),学生觉得很简单,这时教师把例子转化为物理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定性的说明力是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

  2.新课教学(大约需要35分钟的时间)

  教师复习: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并举例说明(手压桌面,手是施力物体,桌面是受力物体)。那么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桌面会对手有力的作用吗?引导学生作图分析(课本图6-20),教师引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提出问题: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着怎样的关系?提供实验仪器:两个弹簧测力计(116页迷你实验)。学生进行分组设计实验,讨论、归纳总结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在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形成过程有了体验后,教师给出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用一些概念辨析的题目(如117页,作业2 .3)来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从中,学生有疑难点是: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这是教师通过举例,作图分析,详细讲解来区别,并列表对比分析。

  相同点及不同点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等大、反向、共线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同时产生、消灭 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一对平衡力 同一物体 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不一定同时产生、消灭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抵消

  教师总结本节的内容,(有时间的话)再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最后布置作业。(在板书方面:教学中将黑板一半写概念,另一半用来作图分析。)

  结束语

  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积极倡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此,还请各位老师,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