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7篇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

2024-05-10 21:58:59综合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7篇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7篇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供大家参考。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7篇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

  说教材:

  《牛顿第三定律》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与运动”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内容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本节讲述 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学习研究物理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的难点是: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学生对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教师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并利用实物或作图法进行分析,进一步的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了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基础上,知道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来引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实验结论。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并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

  教师举生活中的实例(手拍桌子,手会痛;脚踢足球,脚的感觉怎样?等),学生觉得很简单,这时教师把例子转化为物理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定性的说明力是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

  2.新课教学(大约需要35分钟的时间)

  教师复习: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并举例说明(手压桌面,手是施力物体,桌面是受力物体)。那么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桌面会对手有力的作用吗?引导学生作图分析(课本图6-20),教师引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提出问题: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着怎样的关系?提供实验仪器:两个弹簧测力计(116页迷你实验)。学生进行分组设计实验,讨论、归纳总结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在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形成过程有了体验后,教师给出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用一些概念辨析的题目(如117页,作业2 .3)来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从中,学生有疑难点是: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这是教师通过举例,作图分析,详细讲解来区别,并列表对比分析。

  相同点及不同点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等大、反向、共线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同时产生、消灭 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一对平衡力 同一物体 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不一定同时产生、消灭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抵消

  教师总结本节的内容,(有时间的话)再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最后布置作业。(在板书方面:教学中将黑板一半写概念,另一半用来作图分析。)

  结束语

  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积极倡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此,还请各位老师,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建筑类)的第一章第五节的《牛顿第三定律》。从课程整体来说,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牛顿第三定律作为牛顿三大定律其中的一个独立定律,在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应用极其广泛,学习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即一对平衡力是指同一物体所受的两个力相平衡,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但是,他们的这一认识只可能是定性的了解,基本上处在记忆的层次,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要实现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入理解,还需要从力的性质、作用的'同时性等进一步认识,并进行定量探究。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高一年级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较强,学习热情高,有参与意识。这是在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前提。而且好奇心强是职校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全面提高接受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正确理解其确切含义。

  3、能够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教育

  1、经历观察、实验、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根据生活经验提出问题,类比、讨论、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与假设,得出科学结论。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程序

  探究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设计方案:创设情境——分析总结——实验证明。

  2、教材处理: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然后,通过实例和实验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体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整个自然界普遍存在的。

  3、设计目的: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探究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1、设计目的:

  本环节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经历和感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探究三:牛顿第三定律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研究性学习

  既然拔河比赛中两个拉力大小相等,那么拔河比赛时,为何还存在胜负之分?

  巩固知识点,反馈学生掌握程度,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3

  一、说设计思想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动因是冲突,没有冲突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同时,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探究学习的地位。

  基于以上两点,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思维冲突为主线,设计多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期望;二是以探究性实验活动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利用弹簧测力计实验来探究。使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深刻直观的认识。

  二、说教材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重点)

  ②理解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难点)

  ③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难点)

  ④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实验,直观了解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等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②通过问题引发“思维冲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③让学生独立总结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让总结规律形成一种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

  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1、探究性实验:

  用两个标准弹簧秤对拉,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关系。独立或分组总结得出结论: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提出问题,引发矛盾冲突

  A、为什么“挨打了却不能还手”,打架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脸打别人的脚。

  推理:“鸡蛋碰石头”

  B、“拔河比赛”

  推理:“马拉车和车拉马”

  3、探究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关系

  4、课堂例题强化训练

  1.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关于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马拉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B.马拉车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马拉车不论动还是不动,马拉车的力的大小总等于车拉马的力的大小。

  D.马拉车不动或匀速前进时,才有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大小相等。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4

  一、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

  二、教学重点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正确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

  教学过程

  从力的概念我们已经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那么两物体相互作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是我们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所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演示】先使玩具汽车的后轮(驱动轮)上紧发条,使它做逆时针转动,然后抓住汽车顶部,把它按在垫着试管的薄木板上。在起点处,转动的后轮给木板向右的作用力f,于是木板向右运动,这时木板对后轮有没有作用力?再把汽车拿起,使木板制动,然后使后轮再转动,把玩具汽车放在木板上,可以看到木板向右运动的同时,玩具汽车向在运动,说明后轮对木板施加向右的作用力的`同时,木板对后轮施加向左的反作用力。这两个均为摩擦力,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

  1. 力是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把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演示】把两个相同的弹簧秤A和B连接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的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改变(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二)牛顿第三定律

  1. 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 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述:F=-F′(负号表示反作用力F′与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3.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层理解:

  ⑴ 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时间相同,力的性质相同,总是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等性质的力,不一定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还必须具有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才可肯定其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力。

  (2)定律中的"总是"这两个字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这两个相等的关系都成立即;不管物体大小形状如何,例如大物体与大物体之间,或大物体与小物体间,还是任何形状的物位之间其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例如静止的物体之间,运动的物体之间或静止物体与静止的物体之间,其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⑶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产生和消失是同时的。因为两者中若有一个产生和消失,则另一个必须同时产生或消失。否则其间的相等关系就不成立了。可见认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有先后的说法是不对的。

  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平衡力虽有相似之处(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

  ⑴ 作用物体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只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⑵ 力的性质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是同性质的力,而平衡力可以是性质不同的一对力。

  ⑶ 力的作用时间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一对平衡力中的一个消失,另一个可以存在⑷ 作用效果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两个不同物体上,效果可以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不存在平衡问题。而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效果是使外同处于平衡状态。

  可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异体(相互作用的两物体)、共线(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等值(大小相等)、反向(方向相反)、同性(性质相同)、同存(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平衡力是"同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共线、等值、反向".

  【例1】一个大人跟一个小孩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A. 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B. 大人拉小孩的力不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C. 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相同D. 地面对大人的最大摩擦力一定比地面对小孩的最大摩擦力大【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大人与小孩手拉手比力气时,无论是相持阶段还是小孩被拉过来的过程中,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总是相等的。大人为什么能把小孩拉过来呢?关键在于地面对两者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同。答案为A、B.

  【小结】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跟两力平衡有本质区别【作业】略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小车、弹簧片、细线;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玻璃棒;通草球、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磁铁、弹簧秤等

  二、说教法

  知识与技能:

  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

  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

  2、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

  3、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促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会物理定律的简捷,准确,严密

  3、渗透物理学史

  4、引申,重视人际交往

  三、教学重点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这个问题在初中已经研究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研究今天的内容.通过实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在实验中大家要注意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实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

  实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用遥控器控制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

  实验3、用细线拴两个通草球,当两个通草球带同种电荷时,相互推斥而远离;当带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而靠近.

  实验4、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实验5、把两辆能站人的小车放在地面上,小车上各站一个学生,每个学生拿着绳子的一端.当一个学生用力拉绳时,两辆小车同时向中间移动.

  实验分析:①相互性: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两个力来说是互换的,分别把这两个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②同时性: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没有作用就没有反作用.

  ③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的.这一点从几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当作用力是弹力时,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等等.

  ④方向: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在一条直线上.

  实验6.用两个弹簧秤对拉,观察两个弹簧秤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数量关系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⑤大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由此得出结论:

  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教师举几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

  提问:学生举例说明.

  3.作用力、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

  前面学习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关系时曾提到,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什么不同呢?下面通过列表的方式加以比较.

  在列表的同时用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六、课堂训练

  提问:既然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鸡蛋与石头相碰时,鸡蛋破碎而石头不破碎;马拉车时,车会向前走而马不后退呢?

  答:这个效果由物体本身的特性和物体受到其它力的情况有关.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大就不易损坏;物体是否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还要看物体受到的其它力的情况.

  七、课堂小结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叫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同值,同性,同变化;异物,反向,又共线。

  4、平衡力性质不一定相同,作用于同一个物体。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6

  (一) 说课题目:

  高中物理必修I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5节 牛顿第三定律

  (二) 课时分配:

  “牛顿第三定律”是必修1力学模块部分二级主题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内容,属于一节规律探究课。根据学习任务及教学实际,计划用1课时来完成本节内容。

  (三)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属于“理解”知识层次。

  牛顿第三定律是在学完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学习的。而对第三定律所揭示的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它与第一、第二定律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二定律揭示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三定律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上揭示了两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在生产与生活中使物体运动获得动力的源泉。牛顿第三定律比第一、第二定律的应用更广泛,它不仅在惯性参考系中成立,非惯性系下也能够使用;在宏观领域内能够使用,在微观领域内也能够使用。只是该定律在建立的过程中,牛顿是在绝对时空观下,力的超距作用不需要任何介质传递时得出的。在十九世纪物理学建立了场的理论后,人们才发现电磁相互作用中力的推迟作用效果,至此认识到相互作用在高速下牛顿第三定律有局限性。但对学生来说,只要求知道第三定律的适应范围更广泛就可以了,至于高速运动条件下的力的推迟效应,学生知道就可以。

  2.重点与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教学设计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重点应该放在,体会力作用的相互性,从相互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同生同灭同变化,无先后主次之分)、同种作用性质、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决定作用效果来认识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如何认识牛顿第三定律中所描述的力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总是”特征,体会“运动状态”、作用物体间“物质状态”的不影响性,应是本节学习内容的难点所在。

  (四)说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

  对力的作用的`是相互的,学生在初中力的概念学习中就已经形成了初步正确的认识,而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界定不很清楚,同时生活中常常出现对力的认识存在所谓的“主动力”和“被动力”。只是学生认为定义“作用力”、“反作用力”不能随意,应该将“主动力”叫作用力,“被动力”叫做反作用力。基于这种认识,教学设计中设计了“拔河比赛”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中不存在“主动力和被动力”之说。并在比赛中改变比赛条件,使学生认识相互作用力并不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对牛顿第三定律静态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学生很容易从实验中得出;但对动态条件下,特别是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条件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否仍然满足牛顿第三定律;对气态和液态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还成立吗?学生是不能确定的,设计学生实验来验证显然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过程采用数据传感器用计算机显示动态下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对液体、气体中的牛顿第三定律采用演示实验使学生体会这种作用。

  2、教法及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对比方法;观察实例分析法;

  3、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互助;

  (五)说教学过程

  包括体例设计、策略、内容及时间分配等,突出教学特色。

  1.本节教学结构:

  ①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②探寻其关系;③牛顿第三定律应用;

  2.教学策略:

  ①引入:为什么要学?(3分钟)

  ②拔河比赛实验(5分钟):认识里没有主动与被动、相互作用力不决定作用效果;

  ③规律探究(20分钟):自主探究,等大反向;引导探究总是吗?

  ④规律辨析与应用(10分钟):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请你来当法官;视频1、2动力的获得;

  (六)说教学总结

  知识:学科内容-“总是”指什么?

  情感升华:学识、做人、科学。

  (七)说板书

  一版三分,突出中心;

  (八)说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1)精巧引入;(2)拔河比赛设计,意义深刻;(3)自主探究学生主体;(4)演示实验知识拓展;(5)应用辨析:课堂延伸;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课堂教学前松后紧,个别教学设计体现不足。

  3、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共同学习者的角度,尊重学生,学习氛围民主,互动;

  4、对学生课堂反馈的反思

  (1)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规律总结需要勇气和胆量;

  (2)我们不仅学到知识,更体味到科学过程;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7

  本课程选用的是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物理课程教学要求编写的规划教材,该教材兼顾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实验技能内容,真正达到了"必须为、够用为度";内容科学性、系统性较强,有循序渐进浅显易懂的特点,是学生和教师可用之书。

  一、学生方面

  教学对象是初中毕业的中差生,学习基础、课堂纪律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差。针对这帮学生教师必须有和蔼耐心的教学态度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三、教学难点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应用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二平衡力的区别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边教边实验、引导、讨论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提高学习兴趣。每两个学生发两个相同的弹簧秤,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做实验,一起分析实验结果,推理总结实验结论。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牛顿第一和第二运动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研究物体惯性问题,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研究物体加速度问题);2、 引入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物体间相互作用问题用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来研究);3、 以实例引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人提水桶时,人对水桶有作用力,使水桶提起来了;同时水桶也对人有反作用力,使人感觉累);4、 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实验,把两个弹簧挂起来对拉,观察读数、讨论分析结果,推理总结结论——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5、为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必须讲清和强调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实验验证和理论论证,它们的关系是: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产生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成对出现,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5)、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而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

  (6)、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例如:用板擦擦黑板时,板擦给黑板一个作用力,黑板给板擦一个反作用力(可任意命名)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板擦给黑板的作用力产生于板擦,作用于黑板,而黑板给板擦的反作用产生于黑板,作用于板擦;板擦给黑板的作用力把黑板上的字迹擦掉了,而黑板对板擦的反作用力使板擦磨损而变形,它们各有各的作用效果是无法抵消的;它们性质相同都是摩擦力。

  (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二平衡力的区别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二平衡力从现象上看,它们似乎相同,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理论和实验均以证明它们的区别是: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而二平衡力则是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产生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而二力平衡则产生于,与其相互作用的另外两个物体。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效果不能相互抵消,也不能彼此平衡;而二力平衡的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彼此平衡。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是相同性质的力,而二平衡力则不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

  (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一个力消失或变化,另一个力也就同时消失或变化,而二平衡力则其中一个力消失或变化,并不影响其另一个力的存在。只是物体的平衡被破坏了。

  例如,悬挂在天花板上电灯,受到电线对它的拉力T,同时它对电线有反作用力 T′,它们分别作用在电灯和电线上;它们分别产生与于电线和电灯;它们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电线对电灯作用力T,使电灯被吊起来,而电灯对电线的反作用力T′,使电线形变(拉长);它们的作用力T和反作用力T′都是弹性力;电线吊起电灯,这两个力同时出现,一旦电线断了,这两个力就同时消失。那么电灯受到电线对它拉力T和地球给它的重力G这对平衡力,都同时作用在灯上;拉力T产生于电线,重力生于地球;它们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电灯保持静止状态;它们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力,拉力T是弹力,重力G是引力;它们是成对出现,拉力T大小变化,重力G不变,当电线断了拉力T为零(即消失),而重力仍不变,但电灯不能保持静止状态,而是向地面落去。

  (三)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牛顿第三定律反映了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规律,在实际和理论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中也常常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正确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必须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把一个力的平衡力误认为是该力的"反作用力".例如,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桌面给它的支持力是物体重力的平衡力而不是重力的反作用力。重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吸引地球的力,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桌面的压力。

  (2)压力不是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压力是垂直作用在支持物表面上的作用力。有时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或重力的一部分。有时压力的大小与重量毫无关系。例如:放在水平地面的木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刚好等于木箱的重力。()停放在斜坡上的汽车对斜坡的压力只是汽车重力在垂直于斜坡方向上的一部分。手向墙上按图钉时,手对图钉的压力,图钉对墙的压力都等于手对图钉的作用力,跟重力毫无关系。故压力不是重力。

  (3)当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虽然只有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但也不能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产生怀疑。相互作用力即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是不容质疑的。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有时只有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可以从两方面分析说明:一是,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较大,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所以它就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而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它在力的作用下,就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例如,熟透了的果子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向下落入地球。而地球由于质量很大,虽在果子引力作用下但运动状态仍保持不变,所以地球岿然不动。二是,由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所受到外力的合力所决定。当其中一个物体所受的动力和阻力的合力为零时,它就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而另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力大于零(∑F>0)时,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六、课堂小结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二平衡力的比较——相同点和不相同点七、作业

  1、思考拔河时决定胜负的因素是他们拉力的大小吗?

  2、P42 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