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2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2篇,供大家赏析。
【教学要求】
1、结合课文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大家想一下,我们平常在什么时候说“精彩极了”在什么时候说“糟糕透了”?课文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有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小故事?
二、精读“童年故事”(1~14自然段)部分
1、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1~14自然段,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富有感情。
2、领悟:
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他们所评价的对象一样吗?
⑵他们做出这些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⑶刚才大家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了1至14自然段,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我读懂了……”
(当“我”作了第一首诗后,父母分别做了什么评价,面对这些评价“我”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的.父母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是感情化了的。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感情,所以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而会借着诗为话题,赞赏“我”写诗的行为。“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父亲特别重视理性,所以他对“我”的评价过分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感情,没有考虑到“我”的承受力。不过,在这里,这位父亲说的“糟糕透了”是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而言的,他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洋洋得意”,此时,给孩子一些警告,可能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
4、请大家再一次朗读1~14自然段,注意:这次读要进入角色。那么,我们怎样读才能进入角色呢?
母亲的话要读得激动,富有激;父亲的话要读得严肃、冷静;“我”的话要读得天真烂漫,受到不同的评价时所表现的得意及沮丧的感觉。
(过渡: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对于“我”起到什么作用?)
四、精读后来的认识部分(15~17自然段)
1、自由读15~17自然段,划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或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⑴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⑵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2、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⑴“两种声音”指的是_____。
⑵“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的意思是__________。
⑶“精彩极了”代表_____;“糟糕透了”代表_____。正因为有_____,所以作者才会努力地向前驶去,成为_____。
五、再读课文,谈感受
1、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巴迪的心灵,再一次感受父母最深沉的爱。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17自然段。
2、在作者看来,爱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哪两种?你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六、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请把你想到的用二、三百字写下来。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得意伤心鼓励严厉
↘↙↘↙
感受爱
在爱的鼓舞下努力向前驶去
教学目标:
1、会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懂得成长的背后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关爱与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赏和批评。
教学重点:从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体会都饱含着对巴迪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逐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反馈预习
1、直接导入并解题: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
2、反馈生字词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过渡语:那么,作者是怎样逐步理解了父母不同的评价出发点都是对自己的爱?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朗读品悟体会感情
(一)、童年故事部分
默读。思考:
当听到母亲和父亲不同的评价后,“我”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要求:用“—”划出听到母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
用“﹏”划出听到父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
1、汇报交流:听了母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
出示句子: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体会:腼腆、得意洋洋
出示句子:“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道。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体会:迫不及待
出示句子: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体会:自豪感
指导感情朗读:
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小结
过渡语:终于,父亲回来了,可是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我们来看看听了父亲的评价后,我是怎么表现的?
2、汇报交流:听了父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
出示句子: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体会:伤心、痛苦、失望、受不了
换词体会“再也受不了”:我走出饭厅,来到自己的房间,扒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想象体会:巴迪当时会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用一个词来说说。
指导感情朗读:带着种对父亲的不理解,带着这种无比悲伤的复杂的心情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问题:面对同一首诗,母亲和父亲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呢?
学生:妈妈这样说是在鼓励巴迪,
爸爸这样说是为了严格要求他
教师:妈妈的鼓励也好,父亲的批评也罢,这都是出于对巴迪的(爱)!
过渡语:可是当时,对于这些,巴迪是不理解的,那么后来当他慢慢长大后,是怎样认识这两种评价的呢?
(二)、后来的认识部分
读文,思考:后来对父母不同评价,巴迪是怎样认识的?
要求:用“()”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汇报交流:长大后,不得不承认父亲的评价是对的,母亲一直在鼓励我。
现在,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的幸运。
理解这个句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总是鼓励我,给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时常提醒我: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不走入歧途。
这些年来,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他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理解这个句子: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能正确地对待赞赏和批评,对于赞赏,不会因骄傲而不求上进;对于批评,不会因泄气而停止前进的脚步。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学了这篇文章,来谈谈:在生活中你应该怎样认识父母、长辈的赞赏和批评的呢?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总结
2、再读课文,冷静的分析自己,完善自己,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一、教学内容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发现文本的特点,进而学习对语言文字进行运用。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文章内容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世界,容易激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教学中,牢牢抓住叙事性作品的特点,着眼于语言文字的品悟,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细节描写。
五、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品味人物语言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关键:对文中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借助于不同形式的读予以突破。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八、教学过程:
(一)学习文本
1、寻找课题的.特点。(意思相反、使用引号)
2、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文章中的小故事。
3、思考:课文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达父母之爱的呢?(出示课件):默读描写人物语言的段落,边读边画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用上“~~~”或“---”,想一想,你会用哪种线来画母亲说的话?又会用哪种线来画父亲说的话?
4、交流自己选用的线,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对线的思考,使学生对人物有一定时的认识
小结:我们都能读懂父母对巴迪的爱,并且也不难看出巴迪他有个什么样的父亲啊?还有一个什么样的母亲?(引导学生用“慈祥”来形容母亲,并适时进行生字教学)
5、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再现故事情节。
(出示课件)俄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的一段话:读书的时候,你会处处感觉到他就在你的身边,但你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靠自己的想象去补足这一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读一读母亲说的这句话(出示课件),看你能不能看到母亲说话时的样子,听到她的声音?(生读,师作评价)
过渡:可就是这首让巴迪激动不已的诗,父亲看后却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吵。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6—13自然段,读后想一想,你能不能看到他们争吵时的样子,听到他们争吵时候的声音?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完后老师作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
(二)学习写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展开想象,通过朗读,再现了父母争吵时的情景,作者在给我们写这些对话的时候,也是匠心独运,你能发现其中的妙处吗?(相机点拨,归纳小结:)
A语言描写中加上了神态、动作(提示语)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B人物语言可以独立成段使文章层次分明
C提示语位置有变化使文章更灵活多变
(三)学以至用
1、刚才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的一些技巧,现在让我们来练一练。
场景A、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想一想,他们还会争吵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用一两组对话接着写父母继续争吵的故事,我们写的时候注意用上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些写法:
场景B、课间活动时,班上的调皮鬼小东把同学小西新买的文具盒摔坏了,小西生气极了,接下来,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学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写法,提示书写要有一定的速度)
2、展评“小练笔”。
(四)总结
用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是很多文学作品经常用到的方法。以后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去感受这些故事的精彩,在我们习作的时候,也要学着用人物鲜活的语言去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你读得多,用得多,会越来越发现有了人物语言描写,我们的文章就会更加精彩。
九、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以“父母之爱”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讲巴迪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可以运用已有的识字、朗读能力,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父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在教学中从重点句入手,引导学生感悟,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最终理解不同的评价都是爱,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重难点:
体会父母两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拓展阅读《爱在拐弯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词。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母亲是怎样评价小巴迪的诗的?小巴迪的反应怎样?
二、了解父亲对巴迪的评价,体会小巴迪的情感变化。
1.自由读3—14自然段,(课件出示)思考:父亲是怎样评价小巴迪的诗的?小巴迪的反应怎样?
2.学生汇报自读情况。
3.理解父亲的评价,体会巴迪情感变化。
师:在母亲的'赞扬后,巴迪最想把他写的诗给父亲看,他焦急地等待着……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了诗却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生接)为什么父亲会这么说?(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听了父亲的评价,巴迪是什么心情呢?课件出示: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引导学生通过换词,从巴迪的动作中,真切地感受巴迪伤心、难过的心情。)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小巴迪对父母不同的评价的感受。)
4。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评价的?辩一辩这两种评价好不好。
三、合作探究“后来的认识”,理解不同形式的爱,体会作者的情感。
1.默读15—17自然段,课件出示:巴迪一天天长大了,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请把他的体会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2.学生自读,找出巴迪的体会试着理解。
3.小组讨论交流,理解句意,解决疑问。
4.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体会理解不同的评价其实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体会作者对父母爱的感激。)
5。指导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两种评价的语气和对这两种评价的感恩。)
四、拓展阅读《爱在拐弯处》
(让学生明白爱的形式有很多种:慈祥的、严厉的、含蓄的等)
五、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爱,懂得回报爱。
1.师:同学们,你们理解了这些不同形式的爱了吗?在生活中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感受生活中的不同形式的爱。)
2.师:父母长辈们给我们不同形式的爱,我们该如何回报呢?(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回报爱。)
六、小练笔:将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写下来。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
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三、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四、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教学重点:
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时间:
第 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
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二、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三、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沉重)批评
(慈爱)母亲 我 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教学反思
我以这节课进行区“建构课题”的课例研究课。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这节课我力图让学生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课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义较深,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所以开课,我便在学生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引导出相通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自读、自悟。但是从整体教学分析,再沉下来看这节课感觉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推敲。
【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小语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找父母对于巴迪不同的评价,使学生明白父母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3、体会作者怎样逐渐体会到父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4、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不同的评价都饱含着爱。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喜欢的名言引入到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质疑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有可能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创新。通过创设情境,如“你就是巴迪”等,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而且还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如预习、投入课文当中、仔细揣摩等。
【教学过程】
一、说名言
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楼梯口、班级,有许多标语牌,上面有名人名言?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说一条给大家听听好吗?
指名学生说名言。
二、读名言、悟名言
1、读名言,质疑:
⑴同学们知道很多名言,老师这儿也有一条名言,谁来读一下。
出示:
一个作家,应该说……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名学生读,生齐读。
⑵读了这么几遍了,你能说说这条名言主要说了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
⑶师小结:
爱的力量、警告的力量平衡。
⑷那么读了这条名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①为什么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爱的力量,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
②母亲的力量指什么?警告的力量指什么?
③为什么需要有人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2、悟名言、解疑:
⑴那么你们知道这条名言我是从哪儿摘录出来的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课题,对,就是老师布置大家预习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一段。下面我们一边学习这个故事,一边解决提出的问题。
⑵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是吧?那谁能说说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了什么?
小结:
同学们,老师备课时准备的许多内容都不用讲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们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了。可见,预习是如此重要。因此,老师建议大家,无论学习什么课程,都要在课前认真预习,这样你会学得更好。
⑶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母对巴迪不同的评价,那么当巴迪听到了父母的'评价之后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拿出笔边读边画,还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学生自己读课文。交流。
反馈:
①听到“精彩极了”之后的反应:腼腆得意。
②读相关的段落,并谈出自己的看法。
③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因第一次做某件事得到爸爸或妈妈的赞扬?能不能简单地为大家讲讲,当时你的心情如何?此时的巴迪和当时的你心情是一样的呀!那谁能再来读读这句话:“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指名读。齐读:
大家集体读一遍,读出你心中的巴迪。
④如果你就是巴迪,整个下午都在家里等待着爸爸回来,等待着爸爸来看你的杰作,你这一下午的心情如何?你都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是啊,你肯定希望能够得到爸爸的赞扬,所以还把诗认真地誊写了一遍。哪个巴迪愿意起来告诉大家,你这一下午都做了什么?(指名读课文)
⑤所有的巴迪们,咱们一起来一遍。读得真好,你们肯定都希望爸爸也能说上一句“精彩极了”,对吧?可惜你一下午满怀信心、希望的等待只换来了爸爸的一句“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你能告诉大家,当你听到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那你能不能带着你的伤心、失望、委屈来读读这句话。(我再也受不了了。……)
⑥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巴迪的内心世界,随着他喜,随着他忧。阅读、朗读就要这样投入进去,与文中的人物同欢喜共悲伤,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⑷面对同一首诗,为什么父母会有不同的评价?
随机板书:
鼓励提醒
小结:
母亲的精彩极了是鼓励我,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仅仅有这个还是不够的,它可能会不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父亲的糟糕透了这种警告的力量来平衡,来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⑸可是这个时候的巴迪并不能理解父母的评价,还会因妈妈的赞扬而得意洋洋,因爸爸的批评而沮丧万分,那么长大之后的巴迪有没有理解父母的用心呢,有没有自暴自弃呢或作出什么成绩来呢?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多么幸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
是啊,等他长大后,他对父母亲的话便有了深刻的感悟,于是写下了这么一番话: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段话好吗?生齐读名言。他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⑹学到这里,我相信前面的问题同学们一定明白了。
3、联系生活: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的这种慈祥的爱或严厉的爱?
三、写名言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老师有着很深的感触,我把我的感触、体会总结成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要做清醒的舵手,不因赞扬而得意,也不因批评而失意。课后,同学们也可以象老师这样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鼓励 提醒
↘ ↙
爱
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读通课文,收集作者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同学们,在你的周围生活着许多你熟悉的人,比如同学、老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这些人中你感觉谁最爱你?为什么?
2、听的出同学们都很幸福!因为你们有妈妈的呵护,爸爸的疼爱,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谊,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在充满爱的环境里幸福地茁壮成长着。
(休息,准备上课)
一、导入新课。
1、师谈话: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本组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母爱又是那样的深沉。今天让让我们一起走入美国作家巴德 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又能够感受到怎样的爱呢?
2。齐读课题。
3。发现了吗,这个课题与以往学的课题有什么不同吗?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是引用的人物的语言,所以有引号)
4。带着我们的理解,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说说:通过预习与读书,你都知道了什么?
2、总结过渡:正像同学们交流的这样,同一首诗巴迪的父母作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
三、指导深入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1、师:下面请同学们小声读读课文的1——14自然段,试着把母亲和父亲对这首诗评价的具体语句找出来。
2、交流。
指学生起来读出母亲评价的句子,指导朗读。
学生读一读有关母亲评价的句子。
肯定学生的回答!你说的真棒!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样一段话,看看从中,我们都能够读懂些什么呢?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想
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动作、神态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精彩极了!”对于我写的第一首诗,母亲竟然给予了这么高的评价。谁能够模仿母亲的动作和神态再现一下当时的情境。(指名读——评议,通过读书,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想象,说话训练:听了母亲的评价,巴迪的反应如何,(板书:腼腆又得意)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都会想些什么呢?(激动、骄傲、感觉良好、迫不及待的等,等父亲的表扬、我太棒了,我要继续创作……)
母亲的鼓励给了我自信,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勇气。带着我们的体会,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学生齐读课文)
母亲还是怎么样评价这首诗的呢?还有不同的地方吗?(简单的找一找即可,不再重点指导)
总结过渡:慈爱的母亲,一遍又一遍的鼓励我,肯定了我的成绩!我得意极了!那么,父亲又是怎么样评价这首诗的呢?
指导交流有关父亲对自己评价的句子:
学生读文,找到有关的句子。
巴迪的父亲是怎样说这两句话的?(非常生气 非常严厉)你能够体会着读一读这两句话吗?
指导学生体会朗读——评议:读的怎么样?再来试一试,好吗?
听了爸爸的评价,巴迪的反应是什么?(板书:失声痛哭)
幼小的巴迪,此时还不能理解父亲的做法,更读不懂父亲的心。那么你们知道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巴迪?这样严厉的批评他吗?请同学们默读前面的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谁愿意结合自己画出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正是由于父亲严厉的警告(板书:警告),这些实事求是的评价,我才能不骄傲自满,脚踏实地的搞文学创作。能够把父亲当时的真实的想法读出来吗?谁愿意再来试一试——一起体会着来读一读。
3、引导质疑:
(1)师:(指板书)同样是一首诗,两种不同的评价,带给巴迪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强烈的反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贵有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2)引导学生自主质疑: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3)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4)指名汇报:
理解到三个不同的方面:父亲和母亲站的角度不同……父亲的.工作性质,使得父亲看到这样幼稚的诗觉得是糟糕透了……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不一样,母亲是想给我自信,父亲是想让我不再骄傲……
三、理解“成年认识部分”
过渡:伴随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评价,巴迪一天天长大了,他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1、请同学们默读16、17两个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并且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第一处: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1)、指名读,说理解
(2)、谁还有补充 —————能够结合前面的课文,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吗?母亲的评价——一如既往的进行创作;父亲的评价——不断地进行修改。
(3)总结:因为有了父母给予巴迪不同的评价,巴迪才在创作的旅程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最终才能够成为美国著名的剧作家。看投影:巴迪简介。
(4)师生合作读。让我们一块感受着幸运的巴迪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来读一读课文吧!
第二处句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那就是爱
(1)学生交流
(2)巴迪终于理解了自己的父母,也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一读句子)
(3)巴迪现在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能够成为著名的作家,离不开母亲的鼓励,更离不开父亲的警告。于是他发自内心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学生齐读课文。
(4)巴迪把这样一句话送给了自己的父母,因为他懂得爱了。联系实际说一说:你父母对你的爱是什么样的?你能够理解吗?
(5)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又何尝不是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呢?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特别是父爱、母爱这样的骨肉亲情更是伟大无私。我们是父母唯一的希望,是父母任劳任愿的原因,是父母含辛茹苦的动力。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们也一起把这句话送给我们的父母吧?
(6)学生齐读句子。
(7)师:精彩极了是爱,糟糕透了也是爱。对给过你爱的父母,除了这句话,你还想对他们说什么?(放音乐)
四、总结
1、读过这篇课文,老师有非常多的体会与感受。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同学们。放课件;……
2、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把你们的体会、感受也用格言、小诗或其他形式写下来呢?当然也可以摘录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写在书签上。(学生写书签)
3、学生朗读书签的内容。
4、下课后,我们可以把他送给朋友、父母或留给自己,做纪念,好吗?
5、好书推荐: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教学内容及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流利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理解词语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课文,理解句子意思,体会文章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于子女的爱,联系自身实际,深切感受自己的父母给予自己的爱,用一颗感恩的心,爱自己的父母,孝敬长辈,努力学习,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父亲和母亲对于爱的理解,以及他们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的理解。
教学设计:
导入:
出示白板,白板上有一道填空题,要求孩子们填一填可能的动词。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 )出饭厅,( )进自己的房间,( )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 注:孩子们给出动词后给予表扬:回答得真好!简直“精彩极了”
孩子们可能给出的答案:走、跑、冲;走、跑、冲;睡、扑、趴、躺。)
孩子们填入自己认为可能的答案,老师认为“精彩极了”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写了一首诗,却得到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9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去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板书课题,故意不写引号)
师:请孩子们观察,老师写的标题和课文中的标题有什么不一样?“糟糕透了”还可以怎么说?
生:“糟糕极了”。
师: 那就是说......
生:“极”和“透”是近义词。
师:孩子们,请你们关注“精彩”和“糟糕”这两个词。看看他们有什么联系?
生:“他们是一对反义词。
师:孩子们真棒!一眼就发现他们的联系了!那接下来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标题。
生:......
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怎么就没听出那味儿?请再读,揣摩一下“精彩极了”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糟糕透了”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
生:......
师:好,读的真好!现在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的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得到两种评价?
生:.......
师:故事中的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是谁?
生:3个。巴迪和他的爸爸妈妈。
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生:巴迪写了一首诗,妈妈说:“精彩极了”爸爸说:“糟糕透了”。
师:巴迪写诗的时候他多大?
生:七八岁。
师:七八岁是多大?你们多大了?
生:10、11、12岁
师:那巴迪比你们......
生:小。
师:哦,巴迪比你们小,七八岁,应该上3年纪或者四年级。七八岁的小巴迪写了一首诗,这是他第几次写诗?
生:第一次。
师:巴迪在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写诗,给妈妈看。妈妈看后觉得巴迪的`诗写得怎么样?
生:“精彩极了”。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有,第一自然就有。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巴迪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赞扬声雨点般的落在他的身上。假如你就是小巴迪,这时候的你心情怎么样?
生:......"
师:请同学来说说。
生:......
师:好,真棒,小巴迪也一样,他不仅高兴,不仅兴奋,他还有些腼腆,“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这个时候的小巴迪也想把诗拿给......
生:父亲看。
师:父亲在家吗?
生:没有。
师:于是,巴迪开始等待父亲,在等父亲的过程中他做了些什么?
生:......
师:做完这些,就只剩下等待了,巴迪一次又一次地看钟,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终于回家了。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从“父亲推门而入的这一自然开始,一直读到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结束。
......
师:父亲也认为巴迪的诗“精彩极了”吗?
生:不是,父亲认为巴迪的诗“糟糕透了”!
假如,你就是小巴迪在得到母亲的表扬后,在等待了一下午,并且还把诗誊抄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圈点了之后得到父亲的评价,此时的你心情如何?小组讨论一下。
......
师:好。请同学来说说。
生:......
师:巴迪很难过,他觉得父亲读他的诗就像读了好几个小时,那母亲赞同父亲的观点吗?
生:不赞同。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母亲不赞同?
生:......
师:父母争吵的时候,巴迪在场吗?
生:......
师:巴迪听到母亲说“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应该鼓励”。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
师:请再读这一句。揣摩一下巴迪的心理,他会怎样想,假如你就是巴迪,你会怎么想?
生:从这句话中我知道母亲本来就知道巴迪的诗不怎么样,她是为了鼓励巴迪才说巴迪的诗“精彩极了”的。
师:回答的真好!母亲之前的赞扬声对这时候母亲道出她的用意的时候,巴迪在场,虽然她是在和父亲争吵。面对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巴迪,你会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生:......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
生:......
师:真好,都有自己的体会,自己感受,巴迪也一样,他再也受不了了......请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
师:请划出句中动词,刚才,你们也填了动词在里面,我们也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是课文中的这几个词好呢?还是咱自己填的词好!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 走/跑 )出饭厅,( 跑 /走 )进自己的房间,( 躺 )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 冲 )出饭厅,( 跑 )进自己的房间,( 扑 )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师:对比一下,哪个好?好在哪儿?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
生:课文中的这几个词好,因为冲、跑、扑这几个词速度都挺快的,他可以反映巴迪那时候是极度伤心,难过!
师:真好,孩子们,你们真棒!对于这一切,七八岁的巴迪无法理解,他伤心难过,又过了好几年,巴迪又写了诗,父亲还是给出了不好的评价,这个时候的巴迪师怎么看待的?
生:......
师:十二岁左右的巴迪已经开始理解父亲的严厉,时间一点点过去,巴迪长大了,这个时候他对父母的做法认同吗?
生:认同。
师: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最后一自然段。
师:那好,请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
......
师:巴迪说她需要母亲的鼓励,也需要父亲的警醒。他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他吹来。“两股风”指的是什么?
生:......
师:这时候的巴迪能理解父母的做法吗?
生:能。
师:他知道爸爸妈妈当初为什么要那样评价吗?
生:知道
师:为什么?
生:因为“爱”。
师,对,师因为爱,母亲希望巴迪树立起写作的信心,鼓励巴迪,父亲希望巴迪严谨,不以一点点的成就沾沾自喜,所以对他很严厉,那么孩子们,能说说你们的爸爸妈妈对你们的爱吗?请同学来说一说你们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生:......
师:父爱如山。教你们沉稳,母爱如水,细腻温暖,孩子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
师:仅仅是爱父母。回报父母吗?
生:......
师:<结语>所以,我们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个关心我们,爱我们的人。在家尊敬长辈,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反思: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忽略了关注孩子已有经验这一点,关注巴迪的年龄,比他们还小。虽然当初设计了,可是上课的时候,不知怎么竟给忽略掉了,我认为,这是一个败笔,因为孩子不能更好的理解巴迪,不能更好的揣摩体会他的想法和心情。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关于阅读教学,标准中进一步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情感目标: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媒体
生字生词卡片,小黑板(或课件),投影机,放映机等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1)给本课的七个生字组词。(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或查字典)
(2)课件出示"读读写写".
老师建议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再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在后边的横线上试着添上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学生也可以动手抄个别字词一两遍。(课堂上学生"动口不动手"不好。)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角色转换,生讲师听
组织学生就初步阅读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进行交流。此时,教师则扮演类似"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或和晶)的角色,尽可能地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现。教师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插话,随机指导,并把来自学生的各种学习方法,学习所得及尚存问题以简要的表述方式写在黑板上。
五,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困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1)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2)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七,课外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短语,并画记起来。
2.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句子并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句,升华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生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生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生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生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小结: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五,作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有兴趣的,可完成课后选做题。
教学目标:
1、能认读誊、励等七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通过细节描写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
3、联系生活经历,说出对巴迪父母表达方式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验巴迪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0课,一起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发现?对这是用人物的语言作为题目((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作为题目的),你很善于观察。
3、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自由放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完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开始你的朗读。
2、检查词语:
出示第一组词:诗篇出版谨慎慈祥
A这四个词语请谁先来读。这组词平翘舌音你都读对了,真厉害!慎既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特别难读,一起再读一遍。再读—再读。
B出示第二词:鼓励誊写歧途
这组词特别容易读错,谁来挑战一下?
A誊写其实就是抄写,这俩字很想,怎么用巧妙的方法记住它?原来誊写如同做考卷一样写很多语言,上面一个卷字头,下面一个言。荣誉就是别人说你很厉害心里很高兴,所以上面兴字头。
B歧途正音三遍,歧途的歧就是错误,途就是道路。歧途就是——错误的道路。连字成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好,为同学们出色的表现点赞,接下来请完成语文作业本第一题。
C完成后请举手。请你分享一下两道题的答案。(有错的话,点出慈祥的目光表达了母亲的爱,不是用语言就可以表达的。)跟他一样的请举手,真不愧是x老师的学生,一举通过。
3、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到课题,课文中父母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句话分别出现在巴迪的什么时候?
交流反馈:
第一次:七八岁的时候,巴迪写了一首诗后父母亲的不同评价。
第二次:成年以后,巴迪出版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是呀,刚才我们找到的这两处分别是童年的故事和长大后的认识)
4、现在,你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谁来试试?
(说,不评价。如果不说,不着急,老师这有一个提示,看看谁来挑战一下?)八九岁的巴迪写了一首诗,得到母亲的(赞扬),受到了父亲的(批评)。几年以后,他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得到父亲有限的(肯定)。成年以后,我体会到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研读课文
1、来,让我们回看巴迪的童年时期,为何同一首诗,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呢。让我们先把目光移到父母的第一次评价的那些段落,哪里?(1—14)。
2、A不着急,同学们,我们这本书的结构啊,每个单元前都有一个单元导读,他就想一扇门,为我们学习这个单元指引方向。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单元的篇章页。
出示: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B同学们,本单元要求我们:(指名读)
请你浏览课文1—14自然段,巴迪童年的.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场景呢?
板书:母亲评价等待父亲父母争吵
3、同学们,本单元要求我们阅读时,要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我们走进巴迪少年时光,从这三个场景里寻找感动人心的细节。默读课文1—14自然段,父母的哪些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圈一圈关键词。
A学生交流:还有吗?请你说。(没错)
出示描写母亲和父亲的两段话。
(一)母亲评价
1、这些细节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你们的分享,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两段话,你能把这些句子读好吗?
2、指名读——听了你雨点般的赞扬声,巴迪一定会备受鼓舞的。这样的赞扬让你感受到什么?(这样的赞扬声我感受不到是雨点般落在我身上啊!)
3、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母亲的兴奋和激动?把动作词、神态、语言分三种颜色标注。
4、如果老师把这些标注过的地方这样改,你比较下这两句话,你喜欢吗?作者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生动表现了母亲对巴迪的鼓励。
把母亲的鼓励写清楚,你们关注到的动作、语言、神态就是我们刚才单元导读里所说的细节描写。
(二)父母争吵
1、母亲是这样评价的,而父亲的评价却是——引读第10自然段(你来读一读,不!你并没有扔。谁再来?)
2、此时的巴迪,你是什么感觉?学生读的很好,这一扔,让巴迪伤心透了——来齐读句子。
3、父亲的评价导致母亲和父亲发生了争吵,巴迪再也受不了了——引读第14自然段。他在家苦苦等待父亲的赞扬,可等到的却是父亲如此的———批评、冷淡、冷漠、无情、苛刻。巴迪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呢?如果你是巴迪,你是怎么想的?
4、让我们把镜头切换到母亲表扬后,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巴迪很是得意,他在家等待着父亲的归来。他是这样热切地期待着,引读第三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5、从哪些地方最能感受到他的期待?你说到巴迪的心里去了。这就是巴迪内心声音。
6、孩子们,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他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结果迎来的是——齐读地10自然段。这样的评价真是让巴迪异常沮丧。父亲,你到底怎么想的?父亲啊父亲,难道这首诗真的有这么糟糕吗?
7、父亲和母亲的评价截然不同,出示两句语言对比读。而我又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诗呢?
A出示:几年后……
B此刻,母亲包容巴迪,是因为(他仅仅是个孩子)。父亲批评巴迪,是因为他关注到诗的内容。
四、拓展延伸
1、母亲和父亲对巴迪的诗评价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这种评价一直在巴迪的成长过程中延续。生活当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难怪作者会这样说,引读:“我有个慈祥的母亲,他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
但是仅有这样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原来还有父亲引读:
“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2、让我们再看看文章的题目,精彩极了就是指一种“鼓励的爱”,糟糕透了就是一种“严厉的爱”。在你的生活中,鼓励的爱会有很多,像父亲这样严厉的爱,你有体验过吗?
A这种严厉的爱你们能理解吗?(你们真是善解人意的孩子)
B是呀,这有点难,长大后的巴迪才认识到这一点。引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板画一个心。
3、完成语文作业本的第二题。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2、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3、能以精当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辩成果,培养围绕问题情境深入阅读,开展思辩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过程预设】
一、借助课题,复习回顾
师:(课前板书:“精彩极了”和“糟透极了”)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生读课题),能不能用上课题说说话?
二、创设情境,引起思辩
1、师:大家知道本文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这是巴德的有关资料:(课件:介绍作者的主要文学创作成就。)
你能根据这些材料概括地说说巴德是一个怎样的作家?文中也有一句话讲到他的创作成就,你能找出来读读吗?
2、创设问题情境,引起思考:
有一次,巴德的作品荣获了一项国际大奖。站在领奖台上,他感慨万千。按照惯例,他将发表一段获奖感言。获奖感言一般是用来表达谢意的,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认为,他在获奖感言中应当感谢谁?
3、探究课文,展开思辩,感受父母的“爱”:
⑴学习1~14自然段,找出母亲赞扬我的句子,研读。
⑵再学1~14自然段,找到父亲批评我的句子,研读。
⑶师:这样严厉的父亲,这样严厉的批评,以至于让我受不了,让我失声痛哭。那为什么你们认为也要感谢他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理由。
⑷师:听了你们的话,老师认为,父亲的实事求是的批评也是很重要,他时刻让我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修改提高。真应该感谢父亲。
⑸师:对于我的不成熟的作品,母亲用“精彩极了”给我鼓励,父亲用“糟糕透了”给我批评。那么,在这次颁奖大会之后,我拿到刚刚荣获大奖的作品给父母过目,母亲和父亲分别会怎么说呢?
(师当作者,生当父亲或母亲,即兴对话。)
⑹师小结。
板书:
“爱”
⑺师:同学们,课文16自然段有几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父爱和母爱的理解,你找到了吗?
课件出示:
一个作家,应该说“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自由读──质疑──讨论:“歧途”是什么意思?文中的“引入歧途”指什么?──齐读)
4、书面练习,概括提升:
⑴师:这是文中的我对父母之爱的感悟,学到这儿,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择一题写一写呢?
课件出示填空: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孩子的_,母爱像_,它_。
“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孩子的_,父爱像_,它_。
⑵再读作者的感悟。
三、回应开头,问题解决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课文中我的成功应该感谢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批评。老师觉得,“我”的成功,还应感谢一个人,你们知道是谁吗?(自己)归功于自己的什么?(谨慎)
(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再次朗读这段话,将它铭记于心。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
赞扬
父亲
批评
爱
谨慎
成功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良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题目怎么样?读了课文,你们的疑问都可以得到解答。实话实说,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评价?相信同学们读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这篇文章后,对这两种评价会有新的认识。
二、学生汇报自渎收获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翻开书再看看,想想,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2、我们布置了一个预习任务,勾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加上批注。再看看自己勾画的语句和批注,再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等会儿向大家汇报。
3、愿意讲讲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吗?可以是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如果你的看法和谁的不一致,还可以站起来争论。
4、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不过有的同学的理解还不够准确,相信通过进一步阅读同学们会弄明白的。
三、发现问题,小组探究
1、读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2、发现问题了吗?请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讨论。还没发现问题的同学可以根据课后问题和预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四、鼓励质疑,全班交流
1、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一定解决了不少问题吧!有没有通过小组讨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好吗?
2、学生提问:
学生可能会问以下问题:
⑴ 同一首诗,为什么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⑵ 父母的这两种评价对孩子起到了什么作用?
⑶ 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他很幸运?
⑷ 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⑸ 什么是“两股风”?
3、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要理解问题首先需要分析问题。同学们的问题都是针对两种评价提出来的。只要弄清了两种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对孩子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下面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来理解这些问题。
4、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理解:
⑴ 妈妈“精彩极了”的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从书上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
让学生领会妈妈是在巴迪只有七八岁的时候,就写了第一首诗的情况下说出“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她为了鼓励巴迪才这样说。
⑵ 妈妈这句评价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请找出课文写巴迪既充满信心又得意洋洋的语句,读一读。
让学生读出巴迪既得意又充满信心的语气。想象巴迪认为爸爸会怎样评价他。体会妈妈的评价对巴迪产生的作用。
⑶ 爸爸的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从课文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五、你们愿意怎样读这些语段
1、出示第5~14自然段:
⑴ 分角色朗读:
体会爸爸是在认真阅读了那首诗后,并听了妻子对儿子的`极度夸奖后,说出“糟糕透了”的评价的。
巴迪听了爸爸的评价后受不了了,痛哭起来。看出爸爸的评价给了巴迪很大的打击,使他不再得意也没有了信心。
⑵ 请再往后读,想想爸爸的评价还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默看课文后明白爸爸的评价还使巴迪认识到自己的诗的确很糟糕还需要修改和提高,于是他主动去请教父亲,学着按父亲的评价进行修改,这样他的写作水平在父亲的提醒下得到了提高。
⑶ 小结父母各自不同的评价对巴迪产生的作用。
板书:
鼓励 提醒
⑷ 你们有这方面的体会吗?请举例说说。
⑸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对他说“精彩极了”的母亲,还有一个对他说“糟糕透了”的父亲,所以巴迪怎样?书上怎么说?
⑹ 出示课文第16、17自然段,学生朗读。
⑺ 学生谈谈对提出的其他问题的理解。
六、总结延伸
1、孩子们,此时你们一定有很多感受想告诉大家吧!请结合你经历过的事,说几句你此时最想说的心里话,好吗?
2、老师也想说几句心里话,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应该如何对待表扬与批评,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我们时常都会得到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的各种评价。即使别人说我们“精彩极了”,也不能骄傲,即使别人说我们“糟糕透了”,也不要气馁。让我们和作者一样,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努力地向前驶去!
3、最后,让我们在一次朗读饱含作者****的这些话语吧。
4、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配乐朗读。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