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7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7篇,供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整体感知)
三、练读、议读、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2、议读与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
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四、练习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教后小结: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学习本课,按照练读——选读——质疑——议读等方式,促使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例1,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运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体操比赛录像,课件,智慧树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20xx年,奥林匹克圣火就要在古老的'华夏大地燃烧,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就要在北京举办,你们高兴吗?激动吗?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东门小学的全体师生,开展了一系列迎奥运的活动。(课件)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收集信息。
我们要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学生汇报,老师课件
3.独立试做。
需要的信息找到了,现在你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好,老师相信你们能行,在草稿本上试着列式计算吧!
4.交流汇报。
①8×10×3=240(人)
②8×3×10=240(人)
③3×10×8=240(人)
5.小结
虽然同一个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但今后解决问题时学会选择最简单最好理解的方法同样非常重要哦。
三、练习
奥运会就要到了,小明为了参加奥运会,天天锻炼身体,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1、(课件)我坚持锻炼身体,每天跑两圈,跑道每圈400米,我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
自己独立做,再交流汇报
2、(课件)你真棒,可是我也不差呀!我每天游3个来回,游泳池长25米,我每天游多少米?
自己独立做,再交流汇报
贴智慧树
3、(课件)世界杯足球赛,每个组有4个队,每个队有20名运动员,8个组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自己独立做,做对的摘智慧星
4*、(机动)有36位运动员要坐车,有三种租车方案:
?? 第一种方案:只租甲种车
第二种方案:只租乙种车
?? 第三种方案:甲种车和乙种车一起租
?? 甲种:每辆汽车有7排座位,每排可坐4人,一辆车租一天需240元。
?? 乙种:每辆汽车有5排座位,每排可坐3人,一辆车租一天需200元。
? 选择哪种租车方案最合适(最便宜),需几辆?
? 小组合作完成,做对的得奖杯
四、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每个同学都能多观察、勤动脑,就能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我对同学们充满信心,你们有信心吗?最后祝每个同学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
教案《解决问题》
安阳市东门小学
陈 宏 霞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属于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3第二章第3节,本节内容不仅能起到比较、归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两种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的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它们的理解,还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理解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两个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过程,达到升华知识的目的。
1 教学难度
1、直接用教材中问题讨论“过山车”进行教学导入和情景创设,这对于一线城市的学生来说是绝佳的,但是对于二线三线城市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只是在电影电视中看过“过山车”,并没有亲身体验,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难有共鸣,有些教师索性将教参中的答案让学生记下,没有达到激疑、激趣的预期效果。
2、本节知识中介绍了体液调节概念,以及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难度较大,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学思路不清晰,课堂节奏紊乱,气氛沉闷的状况。
3、体温调节过程的插图和老版教材比较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多老师片面认为插图变简单了,没有意识到这是教材给教师留下的发挥空间。
4、可供参考的资料有限,网上和各种参考书中虽然有一些教学设计,但是教学流程都是大同小异,在实际教学中的很多教学难点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2教学改进
2.1改进教学流程
在大多数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流程通常是这样的:
这个教学流程实际使用过程中我发现不太科学,因为从事物的认知规律来看,认知的过程应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对于学生来说在实际生活中是更熟悉,更有体会的,从它们开始入手教学更容易,更自然,同时这两种调节的过程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对它们的突破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
不仅如此,这两种生命活动调节的过程中都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配合完成,这可以让学生清楚地发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是协调的、联系的 高中英语,如果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血糖平衡调节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过程,则能让学生更清晰意识到,在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同时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控制,然后进一步拓展引导学生总结这两种方式有哪些具体联系?
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可以通过提问激疑,“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有联系,但是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区别呢?”这样顺理成章的过渡到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比较来,而这一切显得水到渠成,教学思路更自然、清晰,学生更容易理解。我的教学流程可以用下面的简图来表示。
2.2灵活情景创设
绝大多数的教学设计是以教材的问题讨论“过山车”进行情境创设和课堂导入,可是我在两个班上通过实际教学实践一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为很多同学并没有亲身体验过“过山车”,所以教材问题讨论中的几个问题他们都没反应,后续的课堂教学气氛也显得十分沉闷。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觉得可以更换问题情境,针对我的教学流程是先进行两个生命活动调节的讲解,最后进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所以我直接针对水盐调节进行情景创设和课堂导入,如下:
师:最近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宫锁珠帘》(宫2)大家应该看过吧?
生:看过!(同学们都笑了)
师: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怜儿和雍正皇帝深陷险境,身受重伤的怜儿口渴想喝水,但是根本找不到水,雍正皇帝情急之下咬破指头,让怜儿喝血,竟然给怜儿解了渴,那么请问渴感是如何形成呢?喝血止渴,这科学吗?带着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今天的这节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吧!
就这样学生们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因为电视剧中的'场景他们很熟悉,口渴对于他们同样是有生活体验的,而且很快在他们的头脑中就建立起来了“渴感是如何形成的?是简单的缺水吗?产生了一种科学和生活经验之间的冲突”。同样也起到了情境创设和课堂导入的作用。接下来我又提出在生活中我们通常在哪些情况下会口渴,同时结合教材中水盐调节的过程图解,把刚才提出的问题分解成两个小问题①渴感形成于哪些结构有关?②渴感中枢在哪?③层层深入又提出喝血能止渴吗?这样也同时达到让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要多思考,要学会质疑,对他们也进行了很好的情感教育。
2.3活用教材问题讨论
教材中的问题讨论“过山车”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素材,而且里面有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如肾上腺素的功能等,还能深层次让学生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经过我的一番思考之后,我觉得可以把它放在课堂教学最后,让其以一个“课后思考”形式出现,并且提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
师:电影电视中我们看到的“过山车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感受?生活中你碰到的哪些情形可能会给你相似的感受?”
生:紧张刺激,看恐怖片或者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有相似的感受。
师:你会出现哪些生理上的反应呢?
生:心跳加快,甚至出冷汗
师:这些生命活动会涉及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吗?
最后引导学生理解到“心跳加快”其实与肾上腺素有关,然后同学生一起总结肾上腺素的功能,和一些知识要点。
灵活使用教材问题讨论之后,发现效果还不错。我将它安排在课堂教学最后作为一个“课后思考”,学生在已掌握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系统知识之后,就更容易把他们迁移到只是一般了解问题情境中来。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他们都能经过思考回答出来;并且我在提问时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设问题,没有拘束在教材的问题框架里,这让我意识到“教材问题讨论”实际上是为教师提供一个情景创设的素材,所给出的一些问题只是一种参考,必要时可以增减,也可以自设。如果生搬硬套,有可能成为一种教学负担和学习负担,而没有实现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真正目的。
2.4充分利用教材体温调节插图
教材所提供的插图非常不错,但这并不意味老师可以不动脑筋,如果我们深入研究教材的插图,可以发现插图的结构进行了适当的“留白”,给教师留下了很好地发挥空间,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丰富一下教学图解和适当地补充一些知识(通过下面我改进的体温调节图解可以看出)加深学生对“体温调节”的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生物教师,应该多动脑,多反思,多“磨课”,这样我们就不仅能感受到教学的快乐,也让我们获得了在教学上的成长。
【教材分析】
《春酒》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琦君用自己的文笔为读者营构心灵的理想国。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作者通过平易、净化、蕴藉、真挚的语言,抓住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的感情。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大大增强了。同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表达的能力。为此,《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初中学生很少离开家乡,对思乡之情较难理解。为此,教师要注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创设情景,激情入境,激发学生兴趣,做好学习引导者、参与者的工作。
【教学设想】
教师一方面需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要创设较为直观的学习情景,激情入境,激发兴趣,并开展赏读、感悟、研读、拓展等环节,在引导学生理清全文脉络后,引导学生品位富有情趣的语言,及渗透在其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民俗民风。
⑵ 理解作者蕴涵在春酒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清文章脉络,研读赏析语言,品味语言的意趣,体会生活细节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⑵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思考者,探索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 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亲人善,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⑵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情朗读课文,研读赏析语言,体会蕴涵在生活细节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理解作者通过生活细节来表现思乡之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诵读法;
3、讨论交流法;
4、体验拓展法。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2、查找作者琦君相关资料。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情入境
1、课前或上课时在大屏幕出示春酒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2、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曾经读过的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名句。
(展示春酒画面,能给学生直观感受;设置背景音乐,能给学生精神上的愉悦;请学生说自己读过的古诗词名句,既能活跃气氛,又能激活思维,为文章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朗读会意,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感情,下面请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朗读课文,每人读两段,最后两段全班齐读,希望能读出感情。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及春酒画面)
3、教师鼓励性评价。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自由读和个别范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神游其中,与作者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对作品的理解之中,教师鼓励性评价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指导自学,整体感悟
投影出示问题:
1、哪句话直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2、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为什么写这几件事?
(学生默读后,小组讨论)
讨论明确:
⑴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句话表明作者的思乡之情。
⑵ 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作者写了过新年、吃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紧扣春酒,说明作者思念家乡的原因──民风淳、亲人善、人情美。
(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自渎和自学的能力)
四、合作交流,研读赏析
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1、找出本课中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可以是:
最能抒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最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最细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是你似曾相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只要说出你喜欢的理由,读出你真挚的感情,你就是最棒的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全班交流,理解体会这些语言的特点及蕴涵在其中的情趣,领悟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着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主动研读赏析语言,体会并理解作者通过生活细节所表现的思乡之情。教师只起到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体验拓展,深化主旨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对家乡的思念总是人们难以挥去的情愫。请你把对家乡的思念以下列的形式表达出来。
(教师先请同学讨论或写一下,然后抽查几位同学说一下。)
家乡是一坛陈年的春酒,在遥远的异地也会闻到它的香气。
家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投影片出示余光中的《乡愁》,并配上音乐,学生朗读体会思乡之情及借物抒情的写法。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思乡之情,既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又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阅读《乡愁》,既扩大学生知识面,又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意境,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迁移训练,布置作业
投影出示(选做一题):
1、阅读其他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写一篇阅读心得。
2、如果你长大后离开家乡,你会以怎样的语言文字表达你的乡愁?
(阅读文学作品,既扩大知识面,又加深学生对海外游子思乡之情的理解;写读后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读写结合,活学活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七、播放《思乡酒》结束学习
【板书设计】
春 酒
家 过新年→民风淳 思
乡 喝春酒→亲人善 乡
味 吃会酒→人情美 情
八、课后感悟
本堂课整体效果不错,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举一反三,注重语言品味,让学生学会理解、领悟字里行间的淡淡真情,学生学习气氛浓烈,学后反响强烈。
一.教学要点
1.掌握以下词语:
行旅 桐庐 悠然 领略 鸢飞戾天 经纶 亟思 遁世 缥碧 轩邈 泠泠 窥谷忘反 见日
2.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
3.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等特点;
4.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二.教学设想
1.本文为课外自读课,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词较多,故安排一课时课内自读;
2.重点放在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
三.教学步骤 及具体教学内容
1.请生读课文,正音正字;
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掌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
3.学习第一段.这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⑴ 读课文及注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
⑵ 分析各句:
第一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
第二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
第三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3.学习第二段
⑴ 翻译本段.
⑵ 本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
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
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 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
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4.学习第三段
⑴ 朗读本段,概括段意:
本段写奇山以及浏览感受.
⑵ 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A.从山自身写: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B.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4.通读全文,体会本文意境,概括写作特色.
⑴ 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⑵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⑶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5.作业
⑴ 完成练习一,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
⑵ 完成练习二,区别许、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义.
⑶ 完成同步练习各题.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本课2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多音字“转、漂、好”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悟其中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情境图)一个小男孩望天
说一说:小男孩在干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你们的想法太好了,那么小男孩到底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使学生怀着期待的心情打开课本。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2、认读词语卡片。
3、小组合作认字,并奖励小星。
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可开火车读)
认识三个多音字。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读课文(可分段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后给予评价。
2、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瓜儿帮老师想一想好吗?
(1)小查理仰着头,是怎样站着的?
一动不动(板书)
(2)看到小查理一动不动的仰着头,别人是怎样做的?(在文中找一找,把找到的句子读给组内的同学听,看看你们找的准不准)
班内交流:胖太太……(带着自己的情感态度读)
街上的人……
(3)那么小查理到底在干什么呢?(读读最后一段,要读出你自己的感情来呀)
谁能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给大家读一读这篇课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在充分的个性朗读中,体验文中的感情,领悟其中的道理,感受出文中人们的可笑与无知。
四、拓展延伸、回读课文。
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读完这篇课文都笑了?你为什么会笑呀?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你的同学听吧。
(课下记在你的小本本上,这是你的收获呀!)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了解生字的.字型、字音、字意。
2、注意字的结构,重点区分“买——卖”,强调“止”的笔顺。
独立描红写字。
在同学的配合和老师的帮助下学会生字,注意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六、课外积累。
学生回家搜集有哲理的幽默故事。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学习目标:
1、感受书籍在我们生活、学习中起到的作用巨大。
2、学习作者用对比的方式展示书的神奇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这首诗。
学习要求:
1、在对诗歌的诵读中感受到书的神奇。
2、学习作者的写法,试仿写一节。
3、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感受到书对人类的神奇作用。仿写诗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1、说说和书有关的名言名句。
2、从这些话语中,你能够认识到什么?
3、小结,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知,把握内容
1、师范读诗歌。
2、生试读通课文。
3、交流评议朗读情况。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朗读这首诗歌?
三、读中明理,掌握写法
1、点生通读全诗。
2、为什么作者为用“神奇”二字来形容“书”?
3、课文中用了哪些事物和书作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仿照前两段的写法再写一节,抒发你对书的感情。
5、交流,评议。
四、全文总结。
五、课堂作业
1、练习生字。
2、背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