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设计合集8篇
一、活动背景
为促进教师对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结合县教研室大集体备课活动宗旨,开展语文组教师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二、活动目标
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积极探索教法改革,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
三、参赛对象
一年级语文全体老师
四、参赛要求
1、选题要求:结合县教研室大集体备课空白课时进行比赛,本次比赛课题定为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比尾巴》。
2、内容要求
一般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第一、教材分析。所选教材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选择该教材的依据和实际教学效果;教材的重点难点、结构体系;本课时所讲授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等。
第二、本课时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
第三、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确定、分析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并说明依据。
第四、教法和学法。说明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方法及依据。
第五、教学过程安排。
第六、板书设计。
3、其他要求
(1)在教学过程设计时,要说明所设计教学环节的意图及理论依据。
(2)教学设计中尽量体现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体现教师本人的教学理念和观点。
4、截止时间
20xx年11月6日。
教学目标
1.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知道洗澡的主要步骤。
2. 培养观察能力,能用语言表达出画面上的主要情节。
教学准备
课件《肥皂泡泡》 动画音乐《我爱洗澡》 泡泡液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啊。这么多的泡泡好看吗?今天啊,老师也带来了一本关于泡泡的书,名字叫《肥皂泡泡》。
二、观察画面,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1. 观察封面
问“在这幅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那你们猜猜看,小猪在干什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 观察第一页
“今天天气非常好,小猪想洗个热水澡。看看,小猪手里拿着的是什么?你们洗澡的时候都会用到什么呢?”
3.观察第二页:
问:“小猪在干什么?共有几个泡泡?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小猪邀请了他的两个好朋友一起来家里洗澡,现在老师来说一说这两个朋友的特征,我们大家一起来猜猜看他这两个好朋友是谁吧”。描述动物特征,让幼儿猜测。
4.观察第三页
“我们来看看你们猜对了吗。哦,你们都猜对了。现在,小猪,小兔,小熊开始愉快的洗澡了”
4. 播放《我爱洗澡》,和幼儿一起做运动,并询问幼儿洗澡的时候都洗到了我们身体上的哪一个部位。
5.观察第四、五页。
问:“洗完澡,小熊、小猪、小兔变得怎么样了?”
6.观察第六页。
问:“洗完澡了,小熊、小兔、小猪在干什么?”
“他们吹出的泡泡一样吗? ”(比较泡泡大小和颜色) “的泡泡在哪里,最小的泡泡在哪里?”
小结:洗完澡的小动物变得真干净,还开心地玩起了吹泡泡的游戏,洗澡真舒服。
三、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体验洗澡带来的乐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泡泡液,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呢?
回家呢,小朋友们也可以用肥皂水制作一些泡泡液,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
四、教学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帮助幼儿养成爱洗澡的好习惯,但这次活动设计的不足之处是教具准备的不充分,泡泡液的数量太少,容易打击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秋天的水果,知道水果有营养,对身体有好处。
2.通过故事,知道吃水果前要注意卫生。
【材料提供】
1、玩具小猴、神秘袋一个(里面放石榴、苹果、香蕉、桃子、橘子各一个)
2、课件、电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师:秋天到了,水果都成熟了,宝宝们爱吃水果吗?你们都吃过哪些水果啊?
宝宝:石榴、苹果、香蕉、桃子、橘子……
2、教师小结:你们吃过这么多水果,水果香香甜甜真好吃啊!
二、摸水果游戏,知道水果有营养。
1、(出示小猴和神秘袋)师:百果园里有许多果树,那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可多啦!小猴尼尼最爱吃水果了,这不,他采了些水果,都藏在袋子里了,我们来猜猜它都采了哪些好吃的水果呢?
(1)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摸一摸,并猜是什么水果.
师:请你来摸一摸,这个水果是什么形状的?摸上去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你猜猜是什么水果?(拿出来看看)这个水果你吃过吗?该怎么吃?是什么味道的?
(2)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摸,说出形状、颜色让其他人猜。
师:请你来偷偷看一看,这个是什么水果?但不能直接说出来哦。我们让其他宝猜猜,你把看到的水果的形状、颜色都告诉他们。(引导幼儿说说,让其他宝宝猜。)
猜出后的同时并说说各种水果的味道、吃法和营养价值。
(3)再请幼儿来摸摸猜猜
2、教师小结:每一种水果都有不同的吃法,有的水果是剥皮吃的,有的是连皮吃的有的子也可以吃的。吃水果对我们身体有好处,它能够帮助我们补充各种营养,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三、讲述故事,了解吃水果要讲卫生。
1、引出故事:小猴尼尼也和小朋友一样很喜欢吃水果,可是今天不知道怎么了,他去了哪里?我们一起来看看。
2、教师边放课件边讲故事《干净的水果真好吃》。
(1)老师:小猴尼尼去了哪里?怎么会去医院?
宝宝:生病了,去看病。
老师:它肚子疼,为什么会肚子疼呢?
宝宝:感冒、吃坏了、不舒服了……
(2)师:尼尼刚才告诉我说它刚才吃了水果就肚子疼起来了。可是吃水果怎么会肚子疼呢?
(观看小猴吃桃子手脏的图片)你有没有发现哪里不对啊?看看它吃水果的手上有什么?
宝宝:手还没洗就吃了,也不卫生。
小结:手上有很多的细菌,不洗手吃东西,会把细菌吃到肚子里,引起肠胃炎。就得去医院了。
(3)(观看水果脏就吃的图片)再看看小猴尼尼吃的水果有什么问题?
老师:水果上有什么?
宝宝:水果上有脏东西。水果也没洗就吃了,不卫生。
小结:水果外面有很多农药,需要洗掉。(没有农药就会有很多的小虫把水果吃掉)特别是连皮吃的水果还可以用盐水来泡一泡,这样会更干净。
四、师生总结
1、小猴尼尼因为吃水果不讲卫生,所以就肚子疼生病了。我们一起来告诉它以后吃水果时应该注意什么吧。(师生一起总结)
2、小朋友以后也要注意,可不能像尼尼一样不讲卫生罗!马上我们就要来吃水果了,阿姨已经帮我们的水果洗干净了,宝宝记得要把小手洗得干干净净哦!
目的:
1、通过观察、实践及谈话等活动,使幼儿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各种植物在春天播种后都会发芽、生长。
2、培养幼儿对种植、照料和观察植物生长的兴趣,并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关心爱护植物。
活动安排:1、种植活动
2、种子发芽
活动一:“种植活动”
目的:1、让幼儿亲自参加种植活动(在家长的帮助下),亲手种植一些植物(小种子:蚕豆、花生、绿豆、红豆等),了解种子种在土里会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2、培养幼儿种植、照料和观察植物生长的兴趣。
准备:小种子:蚕豆、花生、绿豆、红豆等,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种子带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把小种子种起来。(自己选择器皿和种植环境),种好后带到幼儿园。
过程:一、先请幼儿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种的是什么?
二、选用的是什么材料?
三、自己和爸爸妈妈是如何把种子种好的?
四、和幼儿一起猜想(讨论)哪种生活方式的种子先发芽。(如:土里的、水里的、用纱布盖着的等)
五、和幼儿一起把小种子放到自然角,请幼儿自己照顾小种子,并观察它的变化。
活动二:“种子发芽”
目的:一、培养幼儿观察种植的兴趣。
二、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的能力。
三、引导幼儿发现种子发芽需要水、适宜的温度、空气等方面。
过程:一、先请幼儿观察小种子有什么变化?
二、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小种子发芽了,有的小朋友的小种子没有发芽?”为什么(互相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
三、请幼儿说说怎样照顾小种子才会很快的长大?引导幼儿发现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四、请幼儿细心的照顾小种子,并观察各种种子发芽生长情况。
分析:此活动幼儿兴趣很大,由于家长工作的配合效果很好。通过这个活动幼儿更加喜欢到自然角观察了,发现小秘密就高兴地告诉我,从而在生活中幼儿丰富了一些生活经验的积累。
蚂蚁蚂蚁排队走
一、活动目标:
1.练习排队齐步走。
2.经过互相配合,协作完成游戏
二、活动准备:大的报纸团或皮球作豆子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三个三个组成一组,扮成蚂蚁。(第一个幼儿站立,两手作触角;第
二、第三个幼儿分别弯腰,双手抱住前面一个孩子的腰)
2.请一组组的"蚂蚁"排好队行走,注意互相的配合,不摔跤,不踩到别人。
3.设置必须的距离,在终点放置一些物品作"豆子"。请"蚂蚁"从起点到终点,再回到,比赛搬豆,看谁搬得快。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两人结冰
一、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不怕冷地,勇敢的参加体育活动。
2.听信号进行走、跑、跳的动作练习,发展幼儿灵活的反应本事。
二、活动准备:检查幼儿的穿戴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分散在场地上,自由做走跑跳及其他练习动作,并听教师数1~10,当数到10的时候教师喊:“结冰”,全体幼儿就不动了。
2.教师说:“冰化了”幼儿散开继续自由做动作,如此重复游戏。
3.幼儿熟悉游戏后,教师可改变口令,如“两人结冰”“三人结冰”等,幼儿必须两人或三人身体的某一部分接触,表示冻结在一齐了。
规则:
教师说结冰时,幼儿必须停止各种动作,原地不动,谁动了,暂停游戏一次。
一、活动背景
为促进教师对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结合县教研室大集体备课活动宗旨,开展语文组教师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二、活动目标
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积极探索教法改革,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
三、参赛对象
一年级语文全体老师
四、参赛要求
1、选题要求:结合县教研室大集体备课空白课时进行比赛,本次比赛课题定为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比尾巴》。
2、内容要求
一般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第一、教材分析。所选教材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选择该教材的依据和实际教学效果;教材的重点难点、结构体系;本课时所讲授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等。
第二、本课时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
第三、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确定、分析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并说明依据。
第四、教法和学法。说明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方法及依据。
第五、教学过程安排。
第六、板书设计。
3、其他要求
(1)在教学过程设计时,要说明所设计教学环节的意图及理论依据。
(2)教学设计中尽量体现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体现教师本人的教学理念和观点。
4、截止时间
活动说明
本书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并理解感叹号、省略号的意义,知晓其在本书中的作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画,培养幼儿根据图画线索读图、理解并分析故事的能力,特别是对书中脚印的观察及其分析,因为“到底是谁的`脚印“是贯穿全书的线索和纽带;引导幼儿通过有关脚印的游戏、活动认识常见动物及其形体特征,发展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增加在户外活动的安全意识。
活动一:大书阅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感叹号、省略号;
2、引导幼儿熟悉文字内容。
活动准备:大书
活动过程:
一、组织谈话
1、出示各种脚印,让幼儿猜猜到底是谁的脚印。
二、阅读封面
1、向幼儿展示大书,请幼儿讲一讲书本封面的基本信息。
2、教师总结孩子们的答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图画上的细节。
三、看图猜测 DD教师逐页展示遮住文字的画面,和孩子一起观察和讨论,猜猜这些到底是谁的脚印。
四、大书指读
1、讲完故事后,将故事文字展示出来,教师为幼儿进行朗诵;
2、读的时候突出感叹号和省略号的地方。
3、教师带领孩子们重复阅读几次,帮助孩子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活动二:小书阅读
活动目标:通过重复阅读巩固读本中的内容。
活动准备:大书、小书
活动过程:
一、文字阅读
教师拿出大书,帮助小朋友进行复习阅读,巩固认识感叹号和省略号。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幼儿的指读过程。集体阅读之后,教师将小书发给每个幼儿,请幼儿自己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二、游戏活动
教师可带幼儿玩游戏,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规则意识。
活动三:拓展活动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腿部肌肉和身体的灵活性;
2、增加幼儿在户外活动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安全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锻炼身体 DD做活动前的准备运动,讲明游戏规则。
二、游戏活动 DD将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教学内容是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纸张材料,进行有创意的拼贴与添画。在这节课中引导学生采用旧画报、旧报纸、广告纸等作为材料,巧妙利用纸的肌理或花纹图案,以小组合作形式创设一幅拼贴画。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想象与讨论,学生能够感知绘画与拼贴画的不同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画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2.学会拼贴添画的基本方法,尝试剪纸、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添画创作。
教学难点:
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
教具准备:
范画、教学课件、广告图片、剪刀、胶水、彩笔、双面胶、各种辅助材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大师艺术作品。
欣赏毕加索的拼贴画《吉他》,分析这幅拼贴画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设计意图:欣赏《吉他》,初步了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初步感受拼贴画的艺术魅力。)
艺术家们用许多人眼中不值一文的旧印刷品及废弃物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拼贴画。
2.出示课题:拼贴添画
二、观察探究
1.欣赏拼贴画作品图片。思考问题:这些拼贴画分别表现了什么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优秀作品,初步学习拼贴画的制作方法。
2.小组活动。
(1)将组员们收集来的旧报纸、广告图片放在一起,进行交流与筛选。
(2)集体讨论,根据筛选的图片给画面选定一个主题或者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对资料的筛选能力。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思路,使思路更开阔、画面构思更精巧。
3.播放课件,启发学生如何搭配画面。
(1)课件演示:首先选择尺寸较大、印刷清晰、色彩鲜明的图片,摆放在画面显眼的位置;其次搭配其他图片,完善画面。
(2)小游戏:课件中提供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请学生动手操作,怎样摆放才能使画面更美观、更协调。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进一步学习如何筛选图片。通过实践与比较,复习构图知识,开阔设计思路,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4.教师演示。
拼贴部分做好之后,还要根据画面需求,用画笔添画,美化画面。
(1)可添加具体的景物,完成画面。
(2)也可只添加背景颜色,起到拼贴画之间的过渡和装饰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更加直观了解各种添画的方法。
三、学生创作
提出作业要求:
(1)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一张拼贴添画作品。
欣赏书中学生作品,概括每幅画的主题。
辅导要点:拼贴图片选择恰当,画面和谐、有表现力。
(2)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辅导和肯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课堂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
2.学生互评。
(1)画面和谐,具有表现力。
(2)有适当的添画内容。
3.按教师提出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检测新知识的掌握情况,锻炼学生评价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五、课后延伸
欣赏用废旧印刷品制成的艺术作品。鼓励学生多收集生活中的废旧印刷品,用巧手变废为宝,让它们成为美化环境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