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12篇

2023-09-16 10:55:44教学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12篇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做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

  高山峻岭:峻,山高而且陡峭。高山峻岭指又高又陡的山岭。近义词:崇山峻岭。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用来支援。

  诡计:阴险狡猾的计策。近义词:阴谋、奸计。

  关键:指事物中起转折关联作用的部分,或者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本课指对夺取战斗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击溃:打垮,打散。课文中是把敌人打垮、打败的意思。

  索性:干脆,直截了当。

  心惊胆寒:心里非常害怕。

  震耳欲聋:声音很大,就像要把耳朵震聋似的。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为三十斤。发,指头发。千钧。(三万斤)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形势万分危急。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惜生命安全。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这里指敌人遭到惨败的样子。

  浩浩荡荡:原意是水势盛大的样子,课文中指队伍雄壮,气势浩大。

  天险:天然形成的险要地方。

  工事:作战时,军队为了发挥火力,保护自己而修建的建筑物。

  水流湍急:水流得很急。

  奔赴:紧赶急跑。

  2.再读课文,思考:

  (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3.回答自学中的两个问题。

  (l)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结合课文第l自然段的有关文字,也可结合有关的背景资料。)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抢时间、夺天险。)

  (四)质疑问题

  1.再读课文,记录下不懂的内容。

  2.整理归纳问题。

  (1)“”题目中“飞”、“夺”究竟是什么意思?

  (2)我军为什么要,他们是怎么“飞夺”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步骤 :

  (一)明确目标

  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自学课文,解决上节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出示题目)

  (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两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交流讨论结果:

  (1)交流题目中“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时间,“夺”即为“攻大险”。

  (2)交流“飞夺”泸定桥的原因。

  ①学生先结合第1自然段和预习中学到的知识来谈。

  一、泸定桥是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

  二、结合石达开的事例,理解我军如果不及时夺桥也可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②结合第2.3自然段谈抢时间的原因。

  时间紧(20多小时),路程长这两点(120公里)

  3.交流“我军究竟是怎么的”?

  (l)结合第4、5自然段,谈谈我军究竟是怎么“抢时间”的。

  不顾吃饭、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2)可追问,抢时间的结果怎么样?

  (可重点抓“抛”字体会我军行军之快,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4)结合第6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可从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入手,提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说?然后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来谈夺桥的艰难,重点抓“红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涛声震耳欲聋”、“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词。)

  (5)结合第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

  (6)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理清课文条理,进行小练笔

  1.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小结: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是记事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小事。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一课。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2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文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本课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通过不断的质疑解疑,使学生深刻领域课文的主旨。

  二、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飞夺泸定桥》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感知课文内容的方法,也初步具有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料等能力,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尤其在“读”方面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加上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德育目标的实现应该是水到渠成。

  三、教学目标

  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飞夺卢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3、体会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批注发、环境描写法

  七、教学策略:

  讲授法、多种形式朗读法、批注发

  八、教学流程

  (一)巩固复习

  (二)精读“难”

  课件出示做批注的方法。

  看修辞,看写法,懂质疑

  生交流感受,师相机板书桥高、水急

  (三)细学“夺”

  1、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红军战士的勇敢,并做上批注”

  2、生交流讨论

  (四)练笔

  师:“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红军是一群怎样的军队?”

  生:勇敢、英勇大无畏

  师相机板书:英勇大无畏

  运用金钥匙,展开联想,红军和敌人是如何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的,请你用笔写下来。

  (五)升华主题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红军叔叔这种精神,战胜学习上、生活上的种种困难,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最后,让我们以少先队员的队礼致以红军叔叔最崇高的敬意。起立,敬礼,下课。

  《飞夺泸定桥》教学反思

  《飞夺泸定桥》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团结一心、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先写和敌人抢时间,接着写巧夺泸定桥,最后写夺下泸定桥。全文紧扣“飞”、“夺”二字,重点写了夺桥的困难和怎样夺桥两部分内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飞夺泸定桥》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在北上抗日的过程中,红军为了夺取泸定桥,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终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执教了《飞夺泸定桥》一文。按照通常的教法,是先让学生把书读一遍,来个整体感知,接着是疏通词句,理清线索,弄懂大意,再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逐段学习,理解感悟,交流分享,最后总结全文,“挖”出中心,畅谈感受等。

  这次,我由课题入手,发散开来,由题入文,质疑读悟,再由文到题,归纳总结,这样文题对应,环环紧扣,逐层深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板书“泸定桥”几个字,引导学生先理解“泸定桥是什么样的?”学生自己去读第六自然段,并带领他们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先写了桥面险,再写了桥下的河水急,最后写了桥对岸的敌人狂。根据投影内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桥的险要,体会出红军夺桥的任务有多么艰难!这样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且生动,在好奇心与兴趣中,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铺垫。而直奔“天险”这一主题,则是在学生对环境有了一个直观而且深刻的感受后,再深入到人物的行为,起到了反衬作用,更突显人物,同时学生学起来更符合认知规律。学完这一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泸定桥的感受,为后面理解红军英勇夺桥的精神打下铺垫。

  其次,我再板书“夺”字,让学生谈谈这个字的意思,再把它放在课文中来理解。通过讲述石达开的事例说明红军夺取泸定桥的必要性。通过过渡语强调夺下泸定桥的关键是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接下来,我再板书“飞”字,引导学生从字面上弄懂它的意思,再想想它在课文中是指什么。让学生自渎课文以同桌互动的形式讲讲红军在一路上遇到那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并通过朗读来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上完课后,我觉得留下了一些遗憾:在遣词造句和优美句子的分析上功夫没有到位,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其次没有事先在班级试映课件,导致上课的时候才发现屏幕模糊,学生在课上无法深入情境。最后,学生对批注法的运用浮于表面,没能及时深入,加以巩固。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做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

  高山峻岭:峻,山高而且陡峭。高山峻岭指又高又陡的山岭。近义词:崇山峻岭。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用来支援。

  诡计:阴险狡猾的计策。近义词:阴谋、奸计。

  关键:指事物中起转折关联作用的部分,或者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本课指对夺取战斗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击溃:打垮,打散。课文中是把敌人打垮、打败的意思。

  索性:干脆,直截了当。

  心惊胆寒:心里非常害怕。

  震耳欲聋:声音很大,就像要把耳朵震聋似的。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为三十斤。发,指头发。千钧。(三万斤)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形势万分危急。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惜生命安全。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这里指敌人遭到惨败的`样子。

  浩浩荡荡:原意是水势盛大的样子,课文中指队伍雄壮,气势浩大。

  天险:天然形成的险要地方。

  工事:作战时,军队为了发挥火力,保护自己而修建的建筑物。

  水流湍急:水流得很急。

  奔赴:紧赶急跑。

  2.再读课文,思考:

  (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3.回答自学中的两个问题。

  (l)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结合课文第l自然段的有关文字,也可结合有关的背景资料。)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抢时间、夺天险。)

  (四)质疑问题

  1.再读课文,记录下不懂的内容。

  2.整理归纳问题。

  (1)“”题目中“飞”、“夺”究竟是什么意思?

  (2)我军为什么要,他们是怎么“飞夺”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步骤 :

  (一)明确目标

  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自学课文,解决上节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出示题目)

  (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两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交流讨论结果:

  (1)交流题目中“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时间,“夺”即为“攻大险”。

  (2)交流“飞夺”泸定桥的原因。

  ①学生先结合第1自然段和预习中学到的知识来谈。

  一、泸定桥是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

  二、结合石达开的事例,理解我军如果不及时夺桥也可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②结合第2.3自然段谈抢时间的原因。

  时间紧(20多小时),路程长这两点(120公里)

  3.交流“我军究竟是怎么的”?

  (l)结合第4、5自然段,谈谈我军究竟是怎么“抢时间”的。

  不顾吃饭、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2)可追问,抢时间的结果怎么样?

  (可重点抓“抛”字体会我军行军之快,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4)结合第6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可从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入手,提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说?然后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来谈夺桥的艰难,重点抓“红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涛声震耳欲聋”、“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词。)

  (5)结合第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

  (6)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理清课文条理,进行小练笔

  1.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小结: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是记事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小事。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一课。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4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文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本课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通过不断的质疑解疑,使学生深刻领域课文的主旨。

  二、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飞夺泸定桥》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感知课文内容的方法,也初步具有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料等能力,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尤其在“读”方面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加上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德育目标的实现应该是水到渠成。

  三、教学目标

  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飞夺卢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3.体会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批注发、环境描写法

  七、教学策略:讲授法、多种形式朗读法、批注发

  八、教学流程

  (一)巩固复习

  (二)精读“难”

  课件出示做批注的方法。

  看修辞,看写法,懂质疑

  生交流感受,师相机板书桥高、水急

  (三)细学“夺”

  1.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红军战士的勇敢,并做上批注”

  2.生交流讨论

  (四)练笔

  师:“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红军是一群怎样的军队?”

  生:勇敢、英勇大无畏

  师相机板书:英勇大无畏

  运用金钥匙,展开联想,红军和敌人是如何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的,请你用笔写下来,教学反思《《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升华主题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红军叔叔这种精神,战胜学习上、生活上的种种困难,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最后,让我们以少先队员的队礼致以红军叔叔最崇高的敬意。起立,敬礼,下课。

  教学反思

  《飞夺泸定桥》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团结一心、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先写和敌人抢时间,接着写巧夺泸定桥,最后写夺下泸定桥。全文紧扣“飞”、“夺”二字,重点写了夺桥的困难和怎样夺桥两部分内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飞夺泸定桥》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在北上抗日的过程中,红军为了夺取泸定桥,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终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执教了《飞夺泸定桥》一文。按照通常的教法,是先让学生把书读一遍,来个整体感知,接着是疏通词句,理清线索,弄懂大意,再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逐段学习,理解感悟,交流分享,最后总结全文,“挖”出中心,畅谈感受等。

  这次,我由课题入手,发散开来,由题入文,质疑读悟,再由文到题,归纳总结,这样文题对应,环环紧扣,逐层深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板书“泸定桥”几个字,引导学生先理解“泸定桥是什么样的?”学生自己去读第六自然段,并带领他们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先写了桥面险,再写了桥下的河水急,最后写了桥对岸的敌人狂。根据投影内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桥的险要,体会出红军夺桥的任务有多么艰难!这样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且生动,在好奇心与兴趣中,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铺垫。而直奔“天险”这一主题,则是在学生对环境有了一个直观而且深刻的感受后,再深入到人物的行为,起到了反衬作用,更突显人物,同时学生学起来更符合认知规律。学完这一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泸定桥的感受,为后面理解红军英勇夺桥的精神打下铺垫。

  其次,我再板书“夺”字,让学生谈谈这个字的意思,再把它放在课文中来理解。通过讲述石达开的事例说明红军夺取泸定桥的必要性。通过过渡语强调夺下泸定桥的关键是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接下来,我再板书“飞”字,引导学生从字面上弄懂它的意思,再想想它在课文中是指什么。让学生自渎课文以同桌互动的形式讲讲红军在一路上遇到那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并通过朗读来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上完课后,我觉得留下了一些遗憾:在遣词造句和优美句子的分析上功夫没有到位,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其次没有事先在班级试映课件,导致上课的时候才发现屏幕模糊,学生在课上无法深入情境。最后,学生对批注法的运用浮于表面,没能及时深入,加以巩固。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会认、会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

  学习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具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一、激趣导入:

  (一)介绍资料,了解背景。

  1、指名学生将搜集到的泸定桥的资料进行介绍。

  2、师生交流有关红军长征信息。

  (二)解题质疑,引入内容。

  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请谈一谈。生生交流。

  2、学生答,教师随机梳理问题并板书: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结果如何?

  二、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集体认读。

  (2)理解天险、心惊胆寒、千钧一发登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内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师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奔赴前线

  四、展示提升

  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

  五、当堂检测

  形近字组词:健击但革

  键出胆草

  六、课后提升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飞夺泸定桥

  抢时间攻天险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6

  历史背景,教师板书泸定桥

  二、讲授新课

  (一)通读全文弄清泸定桥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1、出示思考题。

  A泸定桥架在什么地方?这是座什么样的桥?

  B红军为什么要夺泸定桥?

  2、学生自读全文,找出有关语句作上记号并读一读。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略)

  4、教师小结。

  为了取得长征的胜利,为了北上抗日,红军必须用“飞”一样的速度跟敌人抢时间,同时必须把泸定桥从敌人手中夺过来。

  板书 “飞夺”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学生齐读全文,了解“夺桥”战斗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

  1、教师出示思考题(思考题略)

  2、学生按照上述提示学习课文,教师讲述“飞”“夺”及夺取泸定桥的关键。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有关句子。

  4、引导学生想象,体会红军勇敢、机智、顽强。

  5、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看图,体会红军夺桥的艰难,找出课文有关语句读一读。

  6、理解课文逼真、形象描述突击队员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句子。

  7、指名按照提纲复述

  (三)教师小结全文

  [反思]

  一、审读题目促思维

  在学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读分析,先板书“泸定桥”三字,设问:

  泸定桥架在什么地方?它是座什么样的桥?红军为什么要夺泸定桥?

  利用上述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并小结:为了取得长征的胜利,红军必须用“飞”一样的速度跟敌人抢时间,同时必须从敌人手把泸定桥“夺”过来。

  二、板书要点助理解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7

  重点语段:

  “沪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飞夺泸定桥》第六节)

  教学

  1.请默读这一段,说说泸定桥给你的感觉。

  2.你觉得泸定桥是“天险”吗,作者从哪两方面来渲染“险境”的?

  3.写自然环境的“险”具体写什么?按什么观察顺序?

  4.写敌人重兵把守、气焰嚣张,为什么也可以说“险”呢?作者抓住敌人的什么来写?

  5.辨析“看你们飞过来吧”的“飞”与课题中的“飞”。

  6.这一段不写通不通?好不好?为什么?

  7.简介插叙的概念及在本文中的作用。

  训练目的:

  1.自由发表见解,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教师都要表扬鼓励,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自己读书本领。

  2.懂得这段环境描写是采用了插叙方法,对下文夺桥战斗作了铺垫,反衬红军战士的英勇形象。

  3.学习用数量、颜色、形状、声音揉合在一起的描写方法。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8

  《飞夺泸定桥》记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抢占泸定桥的战斗经过,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品词析句能力,能逐层深入,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品质,并进一步明确作者用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从课题"飞"入手,根据学生学习母语的规律,让学生感知形象,品味语言,在学习语言中培养语感,在学习语言中使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映成趣,和谐共振.

  教学过程

  紧扣"飞",初读感知整体

  读题知"飞":

  从课题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题中的"飞"告诉了我们什么

  读文理"飞":

  认真仔细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从课文找出"飞"的原因,经过,结果.

  学生说"飞":

  学生用个性规范,简洁的言语说"飞夺泸定桥"这件事.

  品味"飞",精读感悟形象

  临危受命,感悟形象

  红军为什么要"飞"呢 为什么说"飞"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让学生通过读,画,议,从"天险,只有,必须,诡计"等词语的品味中知道:大渡河地形险要,泸定桥是红军北上必经之路,敌人早已重点防守,后又调兵增援;而红军兵力少,离桥远,只有在敌人援兵到来之前赶到泸定桥,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因此,红军一定要"飞".

  克服困难,感悟形象

  在"飞"的过程红军遇到哪些困难 又是怎样克服的呢 自然环境方面:山高路险,天黑雨大;敌人方面:沿途阻击;自我方面:饥饿和疲劳.

  克服困难:重点词语品味"翻山越岭,击溃,赛跑,瓢泼,克服,漆黑,抛",让学生换词,品味,美读等明白红军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重点句子品味:①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②雨越下越猛……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③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泸定桥, 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了后面.三个"前进",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让学生品味,美读.联系上文,说一说红四团的行军为什么是"飞".

  3.飞夺天险,感悟形象

  红军飞夺的泸定桥怎样 "飞"的结果又如何呢 (险:从"桥险水险位置险敌险"四方面让学生抓重点词语品读,揣摩,美读,突出"险",并进一步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这么详细地描写"险". 夺:从"飞勇"两方面让学生抓重点词品读."激战两小时"就"飞"过了泸定桥,"奋不顾身"及"拿,背,带攀"等词语品读,揣摩,比较,美读,从中让学生明白红军作战之勇,夺桥之快.)

  深悟"飞",美读积累拓展

  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的优美语言,进行美读积累.

  明白写法:美读全文,思考"飞"在全文中的作用 (让学生在美读中,进一步深悟"飞"的作用:突出重点,突出形象,突出品质.)

  课外拓展:学习同类有关红军长征文章,进一步加深理解.

  效果测评

  运用课文语言,进行填空:

  红四团——————这正是飞夺泸定桥啊!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范字的书写要领。

  2、了解本课范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派、援、泼、攻、雄、弹、杀、召、宿、党、营、淋”等字,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与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本课范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中国书法人物解小青:

  1、解小青:女,1971年出生于山西太原,中国第一位书法女博士,首都师范大学书法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出版专著五本,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她的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等收藏。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到书法艺术的殿堂,这里有淡淡的墨香,有悠扬的音乐,有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让我们一起感受汉字的方正之美。

  2、展示解小青的书法作品展示:

  3、师:欣赏之后,有何感受:生:美。

  4、师:美的事物人人喜欢,在这里老师衷心地希望同学们向美的方向发展,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是你们的奋斗目标,这节课,看你们的表现。

  二、新课展示:

大屏出示:

  1、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字中撇的`变化,要写准确。

  派援泼派援泼派援泼

  2、左右结构,左小右大,上下不平齐。

  攻雄弹攻雄弹攻雄弹

  师讲解后,指导学生书写,正确区分左窄右宽,左小右大的字。

  评议优生作业。

  3、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杀

  4、上下结构,上高下矮。

  召

  师点拨,生自学自悟,独立完成。

  评议优生作业。

  5、上下结构,上扁宽,下部左窄右宽,两部分写紧凑。

  宿宿宿宿

  6、上中下结构,上扁宽中小下舒展。

  党

  7、上中下结构,上扁中宽盖下,两个“口”上小下大,均写扁些。

  营

  上中下结构的字,强调各部分的形体结构。

  8、左中右结构,左中窄右旁稍大,写舒展些。展示优生作业,指出不足,加以改正。

  三、抄写,把字写在格中间,上下左右不贴格线。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有了学习范字的基础,才能更好的完成段落书写,段落书写一定要按照要求抄写,做到认真细致。)

  四、故事激励

  五、总结激励:

  同学们书写都十分认真,看到同学们如此用心,老师特别欣慰,希望看到同学们更多、更大的进步。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讲读小学语文第十册《飞夺泸定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目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2、 能力目标: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3、 情感目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① 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②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说它是重点是因为红军夺下泸定桥的关键是要抢在敌人前头,攻天险又最表现红军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本组训练重点是“按一定顺序写”,故在教学中应重点突出这个训练内容。教材的前后联系: 本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按一定的顺序写”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的第一篇课文,是紧接前面“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注意事物的联系”而编排的,所以教学本篇课文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弄清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说写。另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已初读课文,扫清了字词障碍,对课文的脉落已经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将着力分析红军是怎样抢时间及攻天险的,同时也将着重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叙事有顺序的写法。教学准备: 录放机、电视机、录相带、投影仪、投影片①②、自制投影片⑴⑵⑶。教学方法:① 从中心思想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②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录相,使学生进入情景,体会夺桥的“难”,红军的“勇”;③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生,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④训练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精心选择运用与读书相关的演示,讲解、提问、议论等方法,使学生以读促写,以读学写。学习方法:① 充分运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学习课文,做到以读的为本,注重读的效果;②通过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领会桥的“险”,红军的“勇”;③注重课堂交流,做到师生间交流,学生间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同学投入到交流中,共同体验成功的欢乐。教学设想: 本节课在上述切实可行的教法及灵活多变的学法下,将精心设计出课堂教学的环节、程序、步聚,摒弃串讲串问,让教学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取“以读为本,以学为主”,同时做到教学目标以语言训练为主,教学过程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学方法以指导读书为主。使学生通过本课入情入景的学习,能有顺序地讲述课文的内容及领会红军的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教学过程: 首先是新课导入,大约需2分钟,出示投影片①,教师唱《长征》歌,激qing创景导入课题及文章中心,(板书:飞夺泸定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然后设置悬念: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一中心的?接着是讲读课文:第一步:放录相,让学生入情入影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中心的,重点记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约6分钟)(板书:抢时间、攻天险)。第二步:讲读第一段,学生默读,画出文中说明“天险”的词语,并请学生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约2分钟)。第三步:重点讲读第二段,先抽学生朗读第2、3小节,让学生思考讨论①“诡计”的意思,敌人的诡计是什么。②我军决定怎样娄碎敌人的阴谋。③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板书:时间紧)然后让学生齐读第4、5小节,读后思考讨论:①红军怎样同敌人的援年代抢时间?找出书中说明红军速度快如飞的词句作上记号。②在短时间内赶到泸定桥,红四团遇到哪些困难,课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的,也在书画出并请同学起来读一读,红军是怎样克服的,说明了什么?③当对岸敌人出现援年代时红四团用什么办法对待敌人?这说明什么?④敌人为什么不疑心?⑤我军与敌人赛跑把敌人抛在后面!体会“抛”字的用词准确?一个一个问题解决后,教师小结:红军以勇往直前的精神,用飞一般的速度把敌人援兵远远抛在后面,终于预定时间赶到泸定桥(板书:路程远、速度快)(该环节大约10分钟)第四步:重点讲读第三段,首先引读第6小节,读后提问,本自然段分几层意思讲述泸定桥?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敌人“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句话的含义(板书:敌守天险)接着抽学生朗读第7、8小节,让学生弄清红军是怎样飞过去的?在这节教学中,要主学生注意体会作者对动词的准确运用及作者叙述的顺序(发起总攻、突击连冲、三连铺桥、桥头激战,(随即板书,发起总攻:桥头激战。)随即让学生思考:①在夺桥战斗中哪个词最能说明红军英勇顽强,在课文中,画出表现红军“奋不顾身”的语句?②党的号召是什么?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这说明了什么?随后打出投影片(①②)让学生看着灯片结合课文内容讲红军夺桥经过。最后,让学生明确夺桥过程,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红军的英雄气概?(该环节大约13分钟)。第五步:讲读第四段,齐读后,师生小结,与第一段前后呼应,既是对“飞夺泸定桥”的伟大意义的揭示,又是对红军战士飞夺泸桥的原因的补充交代(该环节大约1分钟)。然后是总结阶段:该环节大约用3分钟问:①这篇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同时出示投影片(1));②学习了这课后,你学到了什么?一是从写文章要有次序引导,二是从红军的精神方面引导。最后检查学习效果,大约用3分钟,出示投影片(3)(4),再次让学生体会红军战斗任务的艰巨性,时间紧迫性及泸定桥的“险”和红军的“勇”。另外,再谈板书这则板书设计寓形象美与图示美、文字美为一体,重点突出,脉落清晰,既展示了教师的教路,又体现了学生的学路,对文章的内容和中心都有所提示,使学生对文章理解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11

  学习目标

  1、会认、会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

  学习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具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一、激趣导入:

(一)介绍资料,了解背景。

  1、指名学生将搜集到的泸定桥的资料进行介绍。

  2、师生交流有关红军长征信息。

(二)解题质疑,引入内容。

  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请谈一谈。生生交流。

  2、学生答,教师随机梳理问题并板书: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结果如何?

  二、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集体认读。

(2)理解天险、心惊胆寒、千钧一发登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内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师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奔赴前线

  四、展示提升

  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

  五、当堂检测

  形近字组词:健击但革

  键出胆草

  六、课后提升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飞夺泸定桥

  抢时间攻天险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12

  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作为一种极为复杂而又要求高度精确的工具的语文,要掌握它,就更须反复多次的实践。正如吕叔湘先生讲过,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复杂罢了。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下面就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十册第24课(浙教版第十一册第2课、语文a版第十册第13课、北师大版第七册第5组、沪教版第九册第12课、教科版第七册第9课)《飞夺泸定桥》为例,谈谈如何进行语言训练。训练一⒈第1 自然段,作者向我们交代了飞夺泸定桥的时间──(“1935年5 月”), 在“1935年5 月”下面划一横线,注上“时间”;地点是──(“天险大渡河”),在下面划注“地点”;人物是──(“北上抗日的红军”),划注“人物”;事情是──(“飞夺泸定桥”),在课题下划注“事情”。⒉谁能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顺序把课文主要内容说一说?再按“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顺序说一说?还可以按什么顺序说?(“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地点──事情──人物──时间”等)。这一训练是以发展思维为核心,推动学习语言,进而认识语言文字与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概括课文中心内容基础上,既对学生进行了多变性的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思维灵活性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熟练地使用语言;既可以扩展学生的思路,熟悉句子的组合和变换,又有助于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同时边读边圈注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二⒈“关键”谁查了字典,字典上怎么解释?(比喻事物的紧要部分)⒉本课指对什么事的紧要部分?(指对于红军北上抗日,向大渡河挺进,能不能夺下泸定桥这事的紧要部分。)⒊这个紧要部分,也就是关键又是什么呢?(抢在敌人援兵前面赶到并夺下泸定桥)⒋为什么说它是关键呢?引说引读:从时间上看──(十分紧迫);时间只剩下──(二十多小时),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120公里);从兵力上看──(悬殊很大):红四团只有──(一个团),而敌人已有──(两个团),并且武器比红军──(好),又有──(天险阻挡,易守难攻),如果再增加──(两个旅援兵),那夺桥就──(更难了),整个红军就有可能被困在桥头,所以说──(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⒌出示:想想、填填、读读。 是保证产品畅销的关键。 是学好本领的关键。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是 。步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是 。 的关键是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 ,考虑好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这项训练,首先有助于学生理解“关键”在课文中的意思,又从课文中发展到其他事情,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其次扩大到一切事情中都应抓关键,从而大大丰富了课文的思想内涵;第三发展了学生的联想,有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作用,在训练中又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训练三⒈默读课文4 、5 自然段,看看红四团在抢时间急行军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道路崎岖、敌人的阻击、暴雨、天黑、饥饿、疲劳、敌人援兵点火把赶路) ⒉这些困难归纳起来可分为哪几个方面?(自然方面、自身方面、敌人方面) ⒊红军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读读课文,想一想,填一填。困难如何克服表现出的精神自然自身敌人这个训练先把书读薄,即进行提炼概括;然后进行逻辑分类;再把书读厚,即对语言文字进行品评,从“翻山越岭”、“冒雨摸黑” 克服来自自然方面的困难,看出红军不怕一切艰难险阻;“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疲劳,表现出顽强战斗的精神;“击溃”几股敌人的阻击,“索性点起火把” 同敌人赛跑,表现出大智大勇。学生在朗读、思考中激起对红军战士无比崇敬之情,领会文章中心思想。训练四⒈默读第6 自然段,分层、列小标题。(桥上难、桥下险、桥头恶)⒉看插图,想象桥上摇晃情形。①“荡秋千”是什么情景?②引读: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③这说明桥上──(十分难攀爬)。⒊ 看看桥下。①“心惊胆寒”怎么理解?这是从什么角度写河水的?(从人的感觉方面)②“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是从哪个方面来写河水的?(样子,也就是视觉方面)。③“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河水的?(声响,也就是听觉方面来写)④这句话从人的感觉、视觉、听觉三方面写出大渡河水的又急又猛,说明桥下──(十分险恶)。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①“凭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他们没有红军勇往直前的气概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仅仅靠这天险)②“飞过来吧”含有什么意思?(a 、在敌人眼内,这没有木板的铁索是无法过的,除非长翅膀“飞”;b 、在敌人看来,红军就是能攀索过来,在他们强大的火力封锁下,也无法到达桥头,除非能从空中突然“飞”降下来;c 、敌人十分狂妄,瞧不起红军;d 、敌人太狂傲,自以为万无一失。⒌作者为什么要从桥上难、桥下险、桥头恶三层来写泸定桥?(写形势的险恶,夺桥的艰巨,就更能衬托红军战士勇往直前,不怕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个训练中小标题概括层意,剖析桥下三个方面,敌人喊叫的意思等都是由具体理解到抽象概括,而抽象思维是较高的思维能力,它要有具体的理解为基础,又要有提炼概括的能力,强调抽象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升华学生的理解,推进思维向更高层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