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汇编4篇

2023-08-30 08:38:05教学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汇编4篇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1

【教学设想】

  设计时,着重通过朗读,再现蒲公英的美景,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蒲公英一天里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观察的重要性。最后的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蒲公英)

  2.介绍蒲公英。

(1)课件出示蒲公英图片。

(2)师生交流:这是什么啊?大家一起说。(蒲公英)是的,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蒲公英吗?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介绍蒲公英。

  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蒲公英的花中午开,早晨和傍晚不开放。在乡间,它也叫布谷英。

  蒲公英开出了一朵朵金黄色的花,其实不是一朵而是很多朵组成一朵,很多花形成一个花絮,每一朵花下面隐藏着一个很小的果,蒲公英的每一个果上,长着很密很长的冠毛,这些带冠毛的小果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毛茸茸的圆球。每当风吹来,蒲公英的种子就被风吹起,落在地上等到第二年春天它又会发芽长大。

  3.质疑解疑。

(1)今天,我们要去看一片有趣的蒲公英,走进那金色的草地。(板书:金色的草地),一起读课题。

(2)这金色的草地可美了,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题。读到这里,爱思考的小朋友脑海里会有什么问题呢?

①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呢?为什么这草地是金色的?

②请你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吧,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一本正经、引人注目、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熟读课文,厘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们住在乡下,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第二段(第3~4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四、自由朗读。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把它美美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它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生字词,还记得它们吗?(出示生词,学生开火车轮读)

  3.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一个小男孩发现了一片金色的草地,你对草地印象如何呢(学生答),谁想赞美这美丽的草地。

  4.设疑激趣:我们随着小男孩一起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那就读读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 指名读,评读。

(3) 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 “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5)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6)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一、二自然段。

(7)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谈话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3)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4)这一部分当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5)拓展交流: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蒲公英的开放是和温度的变化有关的。他通常是上午8点左右逐渐展开花瓣,到了中午温度最高时花瓣完全张开,下午4点左右,温度下降,花瓣就慢慢合拢,深夜温度更低了,花瓣就越包越紧,所以我在很早的时候看到草地是绿色的。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2)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3)指名读、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看板书,全班交流。

  2.拓展:

(1)其实自然界还有许多花草也有这个特点,有没有发现的,谁来说说你知道的?

(2)总结:同学们,大自然就是那么神奇美妙,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处处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课下请观察你喜欢的花草,下节课说说你的新发现,好吗?

板书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  金色的草地   绿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2

教学要求: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草地是金色跟什么有密切关系?

  2、讨论交流:“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总结全文

  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植物,课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为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花朵与草地颜色的秘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透过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板书

  发现

  早晨中午傍晚

  绿金绿

  合张合

  喜爱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德育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

  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

  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 字形:“绒”“耍”

  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4、抽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

  归纳总结:

  1、哥俩在草地上玩耍。

  2、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四、理解课文

  1、齐读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

  2、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

  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

  2、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3、汇报表演。

  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怎么样?

  5、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

  早上:绿色 白天:金色 晚上:绿色

  2、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汇报: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

  5、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

  6、齐读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五、完成课后练习二:回顾全文: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爱。

  六、有感情地朗读。

  作业

  优等生:

  1、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2、交流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谈谈自己曾经历过的有趣事情;或者从对大自然的观察中自己受到的启示。

  3、抄写句子。

  中等生:

  1、读熟课文;

  2、读课文,把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3、抄写句子。

  学困生:

  1、读课文;

  2、抄写句子。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弓队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包括资料查询,课件准备等)

  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教学过程:(包括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检查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检查生字:

  ⑴ 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开火车读,领读

  2、带着问题自由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跟着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看看这片金色的草地。(出示课件)

  2、指名读。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文中的小朋友有什么感受?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吗?

  3、大家是怎么赞美这片草地的,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标点符号是(叹号)

  4、看来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片草地,请大家齐读。

  5,“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 说说此时兄弟俩的心情怎样?用这样的心情读一读。理解词语“一本正经、假装”,然后加上动作让学生读一读。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

  6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用“有点像……有点像……还有的像……”联系说话。

  兄弟俩还会玩什么游戏?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用你的声音来表示吧!有感情地读一、二自然段

  7、小结

  四、书写指导

  钓    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