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我要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部编版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3-03-08 08:07:24教学

我要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部编版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我要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部编版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以供借鉴。

我要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部编版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

我要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4课,这是一篇寓言,文章语言优美,富含哲理,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可在葫芦长蚜虫后不听取邻居的建议,最后葫芦都掉落的故事。

  通过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了学生事情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并做出及时的反应;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自然表达出了不同的情感。【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形式运算阶段,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简单概括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致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基于此,我会结合插图,让学生从插图中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谢”、“想”“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区分葫芦在不同量词的语境下的不同意思。

  3、了解语气词特征,并会熟练使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棵”、“谢”、“想”“盯”。了解语气词特征并熟练使用。

  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区分葫芦在不同量词的语境下的不同意思。

【教学准备】

  师:PPT、板贴

  生:预习课文、制作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猜葫芦”

  1、(多媒体出示葫芦图)猜一猜,这是什么?你是怎么认识它的?

  2、(多媒体出示葫芦藤)你认识它吗?你能把它整个的名字叫出来吗?

(板书:葫芦)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那谁来叫叫它? 注意:葫芦的“芦”是第二声,但和“葫”在一起时念轻声,齐读。

  3、量词区分:难题来了,怎么区分它们呢? (出示一个葫芦,一棵葫芦图片)一()葫芦 一()葫芦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

(1、)打牌游戏: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两人一组,一人出牌,一人回答,答错的同学要再答,直到两人都对为止。(2、)师出示生字卡片,生齐读。

  2、解决了生字难题,下面我们来读课文吧。读课文之前,请你们先看看题目《我要的是葫芦》,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一个葫芦还是一株葫芦)

  3、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所有的葫芦,并且数数有几个?思考这是指一个葫芦还是一棵葫芦?

  4、游戏“贴葫芦”

(1、)你找到几处带有葫芦的句子?是指一个葫芦或是一棵葫芦呢? (2、)请9个学生上台把带有葫芦的句子贴到一个葫芦或者一棵葫芦下面。(3、)他们贴的都对吗?火眼金睛,发现错误。(生纠错)(4、)课文中我要的葫芦究竟是哪个呢?举手表决。

  5、游戏“挂葫芦”:

  我们一起来挂葫芦吧。读的好,老师就把句子贴到葫芦藤下。

  6、想要读好故事就要读好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它吧。(1、)谁来读第一句话?(指名读)

(2、)出示第二句: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来几朵雪白的小花。 谁来读?“藤”有什么作用?谁来点一点藤在哪里?哪些植物身上有藤? 欣赏有藤的植物。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吧。(3、)谁来读第三句?(指名读)(4、)第四句: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谁来读?“啊”是什么词?还有哪些语气词?语气词有哪些特征?这里为什么要用“!”?

  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这可爱的葫芦吧。

  7、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道练习题,你能完成它吗? (1、)按课文的内容说一说。

()的小花()的小葫芦()的葫芦藤()的绿叶(2、)自由地读一读这几个词组:谁能按葫芦的生长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呢?排错了葫芦可就长不出来啦。

  8、游戏“摘葫芦”。

  刚才我们把有葫芦的句子都挂到了葫芦藤上,现在老师想请我们班的朗读家们再读读这四句话,读的好,老师就把这句话摘掉哦。指名读这四句话。

  9、这么可爱的葫芦长啊长,结果———出示结尾: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蚜虫你认识吗?你在哪里知道的?(棉花姑娘)

  蚜虫使葫芦都落了,你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心中的讨厌吗? 指名读,齐读。

  10、齐读黑板上剩下的5句话,摘掉最后的5个葫芦。

  好不容易长出来的葫芦一个一个的落了,你现在有什么疑问吗?(蚜虫吃了叶子,葫芦为什么会落?)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去解决。

  三、书写指导

  1、出示“棵、谢、想、盯”,观察这几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后生自己描一写一,师巡视,找出学生的典型错误展示评议。

  3、师示范书写,生再次练写。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思考:蚜虫吃了叶子,为什么葫芦会不都落了?

  五、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一个葫芦 ? 一颗葫芦

【教学反思】

  在教授本课时,我首先抓住我要的是一个葫芦还是一棵葫芦这个问题,创设了一系列的猜葫芦、贴葫芦、挂葫芦、摘葫芦游戏,在完整的游戏环节中让学生理解本课时的重难点,自然地引出了问题:蚜虫多了,为什么葫芦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在识字环节,用打牌游戏检查反馈生字的预习情况,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啊”这个语气词,整体理解语气词的特征和使用方式,同时抓住“啊”进行了情感体验。不足之处是对于学生的读还不够多,形式也不够多样。

我要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读出要求学会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的实物、《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

  同学们,(指着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心理: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第七课《我要的是葫芦》指导读好“葫芦”一词,注意“芦”字要读轻声)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2、看图(课件显示),图上有什么?这些内容在课文的那一段?谁来读一读?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学生读的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出示本课要读好的词语:葫芦藤、挂了、一些)

  3、谁认为比他读得更好?好,我就请你当一当小老师。(让学生跟着学生读,进一步熟悉第一段。)

  4、读了第一段后,你明白了什么?(看课件,结合学生回答,指点理解:谁来说说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长满绿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板书葫芦的叶、花、果的关系。)“挂了”在这里可以换成什么词?那个词用得好?(观看课件感悟。)指导朗读,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出了高兴的心情?(分组比赛读)

  5、观看课件,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怎么样了?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芦变黄了,落下来了,心情怎么样?我们来比一比,男同学和女同学谁能读出伤心的语气。(男女同学比赛读,并相机纠正读音。板书“变黄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识字。

  6、读了第四段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要提出来?(预设学生心理: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7、请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在课文里找出为什么。哪组有发现?(让四人小组集体汇报,并出现相应的图片和动画,画出重点的词、句:“盯着”的意思。“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说什么。理解“奇怪”,为什么那个人会奇怪?邻居和那个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板书那个人错的地方:“不用治”,让叶子“生了蚜虫”,而且“虫更多了”。)

  8、认读二、三段的词语。

  四、拓展与巩固。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预设学生的回答:1、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2、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3、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指点、展示: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 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 ……(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五、作业 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附板书: 7、我要的是葫芦

  简 长满了绿叶 生了蚜虫 虫更多了

  笔

  画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葫芦 不用治 变黄都落了

我要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名读课文,评议。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那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

  五、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下节课我们要帮种葫芦的人找找原因了!

  六、巩固生字

“葫芦藤哇盯”

  1、齐读

  2、开火车读

  七、学写生字“挂哇每”注意“每”的笔顺。

“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我要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教学设计

  执教者:玉桂小学

  郭英

  指导老师:郭云琼

  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提倡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要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因为他不知道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3、会写“怪”、“慢”两个字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和体会事物之间存在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摘葫芦游戏巩固生字词。

  2、把句子补充完整。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了几个()。多么()的小葫芦哇!

(1)指名补充。

(2)齐读填完整的句子。

  二、首尾对比朗读感悟。

  1、这棵可爱的葫芦如果继续健健康康地生长,到最后,它会长成什么样呢?结果是不是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示图:你看到了什么?结合板书:变黄---落了)

  2、图文对照读第四自然段,指导书写“怪”。

  3、小朋友,学到这儿,看着这两幅图,你想说什么?

  4、对,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我们读读

  2、3段,仔细想一想。

  三、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答案。

  2、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找到答案了吗?

  3、看到叶子上的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再把这两句读一读。)

  4、(师简介蚜虫)蚜虫那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朗读指导,结合表演理解“盯着”,根据生活体验理解“自言自语”。)

  5、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吗?

  6、他的邻居看见了,怎么劝他?(指导读邻居的话)

  7、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劝告,他的反映是什么?(指导书写“怪”)他为什么觉得奇怪?

(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知道这话的意思吗?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8、分角色朗读表演。

[设计意图:本段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先引导学生带着中心问题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地求知欲,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

  四、感悟寓意。

  1、叶子上的蚜虫不治,他要得到葫芦吗?为什么要不到?

  2、那个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看着这些落了的葫芦,种葫芦的人心情会怎样?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活动

  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还是长满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样做呢?

  让我们在小组里创编新的故事,然后汇报交流。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和去年一样好。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于是,他赶紧(??)。

  3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

[设计意图:通过对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一次人文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附板书: 14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葫芦(可爱)

  长虫、变黄 落了

  叶和果有联系

我要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藤、哇、盯、邻”7个字,会写“言、每、治、棵、挂、哇、怪、慢”6个字

  2、学会感叹句的朗读语气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了解植物生长所经历的一般过程

  5、懂得做任何事情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二、学习重点:

  1、会认会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生长的一般过程

  三、学习难点:

  懂得做任何事情要注意是物件的联系

  四、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PPT、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老师在黑板山画几个可爱的小葫芦

  师: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呀?

  2、播放幻灯片——课本上的第一幅图

  让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画中的内容

(二)、板书课题,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给课文注音,标自然段序号,把不认识的生字划出来

  2、借助拼音,让同学自己朗读课文

(三)、识字、写字教学

  1、拿出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朗读生字,纠正读音

  2、让学生用生字卡片上的生字组词

  3、让学生分组交流识字认字的诀窍

  4、重点教学生“言、每”的写字顺序

  5、告诉学生“治、棵、挂、哇、怪、慢”这些字是左右结构,“盯”这个字形声字,让学生经常积累一些形声字

  6、教授学生写字的过程,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学生在底下写,注意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姿势

(四)、细读课文,理清思路

  1、让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再看看幻灯片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话描述图画中的内容 (1)、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呢?要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用板书或幻灯片呈现)(2)、注意第一自然段中的“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感叹句的语气。

  由老师朗读师范,学生跟着朗读,指名学生朗读,问问谁能读的更好呢?

  2、问问小学生想不想知道种葫芦的人在种葫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 (1)、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 (2)、学做小老师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这两段,让你和你的同桌分别做一做小老师 老师提问:叶子有什么变化?(向小学生介绍蚜虫的相关知识)。看到蚜虫,种葫芦的人说了什么呢?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吧 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你会怎么想?会不会和他想得一样呢? 那么邻居是怎么说的呢?邻居是怎样的心情呢?(3)、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他们是同意邻居的还是种葫芦的人的想法呢?(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邻居和种葫芦人说的话

  3、出示第二张幻灯片,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1)、把第一张图和第二张图作比较,让同学看图说说两张图画的不一样

(2)、怎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在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3)、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段(找到了吗?老师指名学生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谁能说得更好呢?)

(4)、小组讨论:为什么原本那么可爱的小葫芦都掉光了呢?

(5)、课件演示:种葫芦的人听到了小葫芦和叶子之间的对话

  叶子:你知道为什么么你以前会结出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吗? 小葫芦:我不知道。

  叶子:那是因为葫芦藤每天都向我输送养料,我再将养料输送给你。小葫芦:哦,是这样啊!那为什么我现在却掉在地上了呢?

  叶子:那是因为我的身上长满了蚜虫,但种葫芦的人却而不帮我治。蚜虫吃了我,使我再也无法输送养料。你没有养料供给,就会变黄落下。

  小葫芦:唉!(叹了口气,再也不说不出话了)

(6)、听了小葫芦和叶子间的对话,你们为小葫芦觉得伤心吗?你们知道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了吗?请小朋友讨论讨论,一起说说!

(五)、齐读课文,读出语音语调

(六)、总结全文

  1、巩固生字词

  2、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把这篇课文讲一讲

  3、我们能不能向种葫芦的人一样呢?应该向课文中的谁学习啊?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每个抄写2遍

  2、朗读课文5遍

  3、回家以后把学到的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4、动动眼睛,观察一下植物生长的过程

  小组成员:

  小教(2)班 沈莉娜 季怡慧 周苏林 李玉洁 徐晓玲 朱益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认真书写信、抬、蛙、答、沿、际、错]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二、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个葫芦、相关挂图、生字卡片。布置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五、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芦 盯 挂 怪 些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长虫───────→落了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u,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了?

  2、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出示幻灯片),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3、说话:

  A、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是怎样的?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有什么不同?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B、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4、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5、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记住生字的,然后老师总结。)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 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 本课是结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4、指导学生进行书写。(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书演示,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5、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示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

  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老师总结:叶子可以帮植物输送养料,植物才长的好,叶子掉了,植物没法生长,也就不能长葫芦了。)(10)、指名分角色表演课文所讲述的故事。

  七、课堂总结:

(1)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每一段中的小葫芦是怎样的,它们有什么变化: 可爱、健康——叶上有虫——仍然有虫——蚜虫更多,小葫芦都落了

(2)随着小葫芦的变化,请大家用恰当的语气读出对应段落(老师适时指导)。如:第一段要读出喜悦之情;第二段读出急切盼望小葫芦快长大的心情;第三段邻居的话要读的诚恳,种葫芦的人的话要读的不解、满不在乎;第四段读出失望、后悔的语气。)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①植物叶子直接影响果实的生长,叶子掉了,就不能结葫芦了。②要听别人劝告。这个人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早点治蚜虫,葫芦就可以保住。由于他不听别人的劝告,所以才使自己的想法落空。

  八、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九、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组员:陈晓诚、郑婧华、张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