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教科版)的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 学习力的概念和矢量性,并能够绘制力的图示。
2. 掌握重力产生的原因,能够确定重力大小和方向,并理解重心的概念。
3. 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力的概念和矢量性,以及作力的图示。
2. 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确定重力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以及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
[知识探究]
一、力和力的图示
[问题设计]
通过以下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总结不同情境下力的作用效果。
(1) 在较光滑的玻璃板上放一小钢球,然后在小钢球正前方放置一个磁铁,观察小钢球靠近磁铁时的情况。
(2) 在小钢球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观察小球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3) 拉和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变化。
答案
(1) 小钢球速度增加。
(2) 小钢球运动方向改变。
(3) 拉弹簧使其伸长,压弹簧则使其缩短。
力的作用效果为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变。
[要点提炼]
1. 力的特点
(1) 力的物质性:力是相互作用的物体间产生的,不可能独立存在。
(2) 力的相互性:力总是同时出现,作用于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3) 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
2. 力的作用效果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造成形变。
只要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其运动状态就不同。
3. 力的表示方法
(1) 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力。
① 线段的长度按照标度表示力的大小;
② 箭头指向力的方向;
③ 箭头或箭尾应标注在力的作用点上(或将物体标注为一个点)。
注意:标度应该根据力的大小选取,应该取2-5个标度长度。绘制多个力时应采用相同的标度。
(2)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二、重力
[问题设计]
秋天已到,金黄色的叶子从枝头上飘落到地面上;高山流水,水流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不管你跳多高,你最终总会掉到地面上……请解释以上现象的原因。
答案是地球对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有吸引力的作用。正是这种吸引力让物体落到地面上,让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要点提炼]
1. 重力的定义:物体所受到的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力叫做重力。
2. 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不能简单地视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 大小:重力的大小用公式 G=mg 表示,其中 g 叫做重力加速度,g= m/s2。在同一地点,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而在不同的地点,重力因 g 值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注意:物体运动状态和其是否受到其他力的影响与重力的大小无关)
4. 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是指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也不是向着地心方向)。
5. 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1) 物体重心是所受各部分重力等效作用点。
(2)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对于均匀分布质量、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未必在物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