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读者》读后感

2024-08-26 11:21:59综合

《读者》读后感

  【导语】本文是热心会员“xianxunyiou”收集的《读者》读后感,以供参考。

《读者》读后感

  汉娜的身影始终徘徊在米夏的内心,甚至渗透了她的一生。经历婚姻失败的米夏,在汉娜坐牢八年以后,开始为汉娜诵读名篇,并把录音带寄到牢房。这样的举动给予了在艰难境况中挣扎的汉娜希望。凭着这些音频,汉娜阅览了相关书籍,一字一句地对比学习。那台收录机因反复播放经历过无数次的毁坏,不时必须暂停或倒回。慢慢地,汉娜理解了读写的能力,并满怀期待地给米夏寄信。接到汉娜信件的那一刻,米夏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宽慰,然而内心的柔弱和迟疑却让她迟迟没有回复。

  汉娜终于能出狱,因没有别的家人,狱警便联系了米夏,结果他们在难堪中相逢。米夏留意到汉娜的明显衰老,心里觉得难以应对。而就在她去接汉娜出狱的那天早晨,汉娜选了自尽。

  这本小说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令人思索人性和社会,浸润灵魂。

《朗读者》的创作者施林克是柏林洪堡大学法律系的教授,担任法律学者与北威州宪法法官。作家的多重身份让他从人性与历史的视角演绎了一种“畸型感情”。剧情坎坷,语言自然,构思独特,小说讲的是历史隔开的2代人之间在诵读与聆听、诉说与沉默、罪孽与忘却、逃避与抵抗、激情与突然惊醒中的故事,呈现出一个令人难以释怀的情绪交错。对人性的探索深入深入,对人们的启发也有多个方面。

  在汉娜被判终身监禁的过程中,她始终装聋作哑,拒绝承认自己不识字却喜爱文学这一事实。为维护自尊,她宁愿选择孤独而沉默。唯一能证实她无罪的米夏,因那段难以启齿的感情而保持缄默。在米夏自私的逃避、看管的贪生怕死,及其法官的无所作为下,法律的外衣下蕴藏着残酷。汉娜能做的,只有忍受、沉默,和可怜接纳命运的安排。

  法律本是为了保护每一个人权益而存在,这篇故事却揭露了法律也会因为维护个人得失,而使其公正性面临挑战。这样的情形,无疑是一个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