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案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乘法口诀试商。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经历试商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会运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基本练习(课件出示)
1、摆41根小棒,每7根一堆。
填:( )根小棒,每( )根一堆,分成了( )堆,还剩( )根。
列式:
2、摆41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
填:( )根小棒,平均分成( )堆,每堆是( )根,还剩( )根。
列式:
汇报结果,再列竖式,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师:前面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摆小棒来确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可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太繁琐了,有更方便的计算方法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便捷的方法——列竖式计算,上节课学习了竖式的写法含义,那怎么计算呢?
课件:43÷7=……
(2)师:根据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这样写竖式,被除数写43,再写除号,然后写除数。(边解说边板书)商写几?43除以7就是把43每7个一分,求43里面最多有几个7,我们可以这么想,7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43,而且小于43呢?(六七四十二)7和6的乘积最符合这个条件,商写6。(板书)
师:那么,被除数下面写什么?(7和6的乘积42)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写出余数1,让学生明白余数1是43里面分掉6个7之后所剩余的,也就是43减去42的得数。
师强调: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时关键在于试商,灵活运用表内乘法口诀试商,可以提高试商的准确性和计算的速度,试商时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2、做一做
(1)师:我们能不能用刚学到的方法,做一做第63页的第1题,为它们找到合适的商呢?
出示:26÷4=……
引导学生试商,想4和几相乘的积接近26,而且小于26。
(四七二十八,大于26不符合,四六二十四接近26又小于26,商写6。)
学生再独立思考另外一个竖式的计算,然后指名板演。
(2)出示第2题,生读题。
这是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求可以做多少根长跳绳,就是求39里面最多有几个7,用除法计算,所得的商就是所求的结果,余数是还剩下的米数。
小组内讨论后反馈,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这其实是一道有余数除法算式计算的文字表述题,本质上就是求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
学生完成后反馈,教师做出评价。
3、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完成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完成“练习十四”第11题。
判断对错,指明回答,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对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有哪些认识?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的意义,并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小棒若干。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参加了有趣的野营活动,学到了不少的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再去参加更有趣的野营活动呢?(学生回答)好,我们一起出发吧! (课件演示)
师:同学们,从情景图中你看到哪些有趣的活动?请找出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提出数学问题 可能有:(教师适时板书)
1、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2、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3、55个蘑菇,平均分给我们小组的8人,每人分几个? 4、野营小队共17人,每顶帐篷住3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二、探索新知
师:用我们的智慧去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吧?(激发学生投入学习活动中)。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师板书:
22÷4= (人) (条)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分小组,讨论谁的方法最好吧!(对于各种合理的方法,师先予以鼓励表扬)
师:怎样列出竖式呢?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吧!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22条鱼,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人每得条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
三、课堂练习
1、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2、55个蘑菇平均分给8人,每人分几个? 自主练习第二题:摆一摆 填一填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觉得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吗?
五、教学反思
借助生活实际,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始终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的理解,注意让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义,只有结合具体情境从根本上理解了,才能真正掌握。
教学目标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自己的方法试商,知道余数应该比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得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继续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想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理解余数为何要比除数小。
教学资源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温故而知新
1.星期天,红红的妈妈买回来了6个桃子,她请红红把这些桃子放在盘子里,要求是这样的:6个桃子,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盘?有剩余吗?
请你用手中的学具代替桃子,帮助红红放一放,然后列出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下。好了的小朋友可以在小组里和小朋友交流交流。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如果红红的妈妈买回来的桃子不是6个,而是7个,按上面的要求放在盘子里,可以放几盘?有剩余吗?还剩几个呢?
也请你用学具分一分,再用除法算式把这种分法表示出来。在小组里说说、交流,随学生回答板书:7÷3=2(盘)……1(个)
1个是什么数?
师小结:7个桃子,每盘放3个,放了2盘,所以商2,剩下1个不够分了,所以余数是1。你会用竖式把分7个桃子的情况表示出来吗?
2.请你和同桌小朋友合作,试一试。(学生在尝试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3.指名板演。(选择板演的学生最好是将出现错误的各种情况都反映出来。)
4.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
5.如果不摆学具,你是怎样想到商2的?(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6.小结:试商是有余数除法中最关键的一步,小朋友要动脑筋,找到合适的商,当然特别要注意的是余下的不能再分。
三、尝试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1.刚才的学习我们班有5个小朋友表现特别棒,这里有18个气球,如果把这18个气球奖给他们,请你们算一算,平均每人可以奖几个?还剩几个?
请你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表示出来。
完成以后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找到合适的商的?
2.交流。
3.如果把这些气球平均奖给7个、8个小朋友,这时他们每人拿到几个气球?还剩几个气球呢?请你任意选一种在小组里说一说,并写下来。
4.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中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交流,学生自由说。
5.师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呢?
四、多层训练,巩固新知
1.分一分。
“想想做做”第1题。由每组的组长负责,先用小棒分一分,完成填空;然后进行竖式计算;最后在方框里填上商和余数。
2.比一比。
“想想做做”第2题。请小朋友选择其中的3题,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第3、4题。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2)根据图意,填上除数。
(3)列竖式算一算,填上商和余数。
(4)同组交流。
(5)全班交流。
五、全课总结,自主评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今天的知识,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
2.你对自己在这一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除法横式以及竖式
(余数要比除数小)
练习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让学生学会灵活试商的方法。
教学资源
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填一填。
(1)摆:7根小棒,每2根一堆。
填:( )根小棒,每( )根一堆,分成了( )堆,还剩( )根。
□÷□=□(堆)……□(根)
(2)摆:7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
填:( )根小棒,平均分成( )堆,每堆是( )根,还剩( )根。
□÷□=□(根)……□(根)
2.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1题。
(1)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填空。
(2)汇报交流。
先校对结果,然后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含意义。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2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4道竖式的计算,请4名学生板演。
(2)讲评。
校对结果,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到商的。
2.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判断,找出错误原因,并进行改正。
(2)同桌交流。
在交流中,帮助个别学生找出有错误的题目,并让其独立改正,再次强调余数要比除数小。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4道竖式的计算,请4名学生板演。
(2)讲评。
校对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到商的,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
4.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5题。
(1)启发学生根据题列出算式。
(2)用竖式计算出结果,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
5.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第6题画面。
(2)让学生各自算一算,并思考:每列火车上的3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
让学生体会有余数的除法与过去学过的表内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学会一些灵活试商的方法。
三、练习回顾与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板书设计
练习一
第2题与第4题的竖式计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
难点:让学生在经历“实际问题—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中,获取有关的数学知识,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第10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4÷8 40÷5 28÷7 63÷9
72÷8 36÷4 48÷6 32÷4
2.口答。
(1)29里面最多有( )个7。
(2)25里面最多有( )个4。
(3)54里面最多有( )个8。
(4)70里面最多有( )个9。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第7题。
(1)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让3名学生板演。
(2)讲评,让学生说说有余数的4道题是怎样想的。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第6页“练习一”第8题。
(1)观察画面,说说图意。
思考:有几个大蘑菇?有几只小蚂蚁?蚂蚁应到哪里去躲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先让学生计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
(3)再按蘑菇上的提示,各自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
(4)全班交流。
校对。问:余数是1的算式有哪些?余数是3的算式有哪些?没有余数的算式有哪些?
2.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9题。
(1)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启发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
(2)让学生在方框里填上最小的除数。
(3)校对,并同桌讨论:为什么余数是5时,最小的除数是6?
(4)全班交流。
3.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10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每幅图,明确图意。
(2)让学生各自根据图意,列式计算,请4名学生板演。
(3)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说每题除法算式及商、余数的意义。并思考讨论:最后一题求得商是2次,为什么却要3次才能运完?
4.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11题。
(1)出示第11题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弄清题意。
要求学生同桌间说说图意。
(2)全班交流。并且回答: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小兔想搭的正方体是由几个小方块搭成的?
(3)根据图意,列式计算,并校对。
5.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12题。
(1)让学生各自想一想,填一填。
(2)小组交流,并思考:还有哪些不同的填法?比一比,哪组同学填出的不同算式多?
(3)汇报交流,并小结。
三、练习回顾与质疑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板书设计
练习二
第7题以及第10题、第12题解答过程。
我们去植树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发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资源
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观察场景图,把握各种信息
1.出示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
二、分类、整理场景图中的各种信息
1.独立思考:根据场景图中各班的信息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或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4.各自完成第8页中的填表。即把每班植树的棵树填入表中。
5.校对,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解决场景图中提出的各种具体的实际问题
1.出示第9页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独立思考:场景中需要我们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一共有几个?怎样解决每个具体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4.全班交流。
(1)让各组汇报各自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引导其他各组学生对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
(2)追问: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知道并利用到什么条件?
四、根据场景图,进一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场景图,启发思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交流汇报。对有创意的问题,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3.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
4.校对,并说说是怎样解答出来的。
五、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启发思考: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你能列举一些吗?
2.选择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各自独立解答。
3.汇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