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篇

2024-04-30 11:11:34综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篇,欢迎参阅。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一、教学内容

  教材33,34页和35页。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了解到100以内数的顺序。

  2、能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动手操作法。

  五、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数一数这里有几只羊?(10只)那你们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出来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

  师:那这里又有多少只羊呢?(20)请同学们举手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师:在我们数学王国中,数数通常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还可以十个十个的数。

  师:现在同学们数出书本33页当中有多少只羊,并圈出来,之后呢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告诉对方自己是怎么数的。

  (二)探究新知

  1.数100以内的数(跟着教学PPT)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在茫茫的大草原上看到有100只羊,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从0开数到100。

  (师生互动:0,1,2,3......98,99,100)

  师:我们将10根小棒捆在一起就代表一个10,两捆木棒就代表20,那么三捆木棒是多少呢?(四捆,五捆,六捆......十捆呢?)

  师:所以说100里面有10个十。

  板书:10个十是100。

  师:同学都很棒,大家一起跟着老师举起大拇指对着自己说:棒棒棒,我很棒!

  2.练习巩固

  书本35页做一做1、2题。

  3.两位数的组成(教学例2)

  师:我们刚刚说过了,一捆代表1个10,那么七捆呢?(7个十,70)四捆呢?(40)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告诉老师,两幅图片分别表示的数字是多少?(70,46)

  4.练习巩固

  书本35页做一做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很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培养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有花生、幸运星、豆子、小棒、橡皮筋等)。选取这么多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近生活的,二是希望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不同的人数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学生,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三是进行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实处。尤其是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更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

  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

  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

  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

  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

  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

  6.寻求答案.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业.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预习要求:

  看一看教材第3页的“拼一拼”内容,做一做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到底是什么呢?(多媒体播放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歌,播放完时适时提问: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干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请看幻灯)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重合,即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幻灯出示)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剪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幻灯出示风车图案)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做: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幻灯片演示制作步骤)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但中心部分要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并固定,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呢?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平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幻灯出示),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

  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就请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完成后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7

  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幻灯出示用小棒拼成的平面图形)。

  ①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②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③你能用老师给的4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四、拼图大比赛

  (1)教师指导学生拿出学具袋,让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去发挥想象拼图,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好又快,且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3)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一第4题,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教师相机指导。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拼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当了一回小魔术师哦!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继续发挥你神奇的魔力,拼出更多美丽的图案来。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边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平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习: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习,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十位上的数字是4,个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数是多少?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一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

  (3)坐龙船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 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能发现:跳蹦蹦床的同学是最早开始玩的,坐飞天轮的同学结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学玩的时间最长……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放录音,听故事。)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0)

  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黑板。

  1.教师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3.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表示:一个也没有

  0刻度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x位数,100是x位数,82是x位数。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个x;2在x位上,表示x个x。

  (3)、36是由x个十和x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x;99里有x个十和x个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x、3769、70、x、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xx○9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x,的是x。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习。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2□47="">□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2、3页,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①谈话启发方法。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3)放手认识圆。

  ①引导回顾方法。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交流图形: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圆)

  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

  (1)提问: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五、总结延伸: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4、通过认识100以内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展示台、给每位学生准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理念:

  向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并运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0—20),谁能从0数到20?(一生数,其他拍手),谁能接着往下数?(2—3名接着数,到70过后师示意全班齐数并齐拍手)

  2、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用到数数,你能说一说吗?(略)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的数,了解学生已有的数数知识。〕

  3、师:我们班共有多少位同学?(65位),自己亲自数一数。(学生站起来数班级人数。)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学生汇报,肯定有不一样的)

  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其他同学跟着一齐数,结果是65位同学。)

  师:在刚才数人的时候,39的后面是多少?49的后面是多少?59的后面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师总结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数班级人数,体现数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实践操作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数什么呢?数的东西就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快拿出来看看吧。看看自己都拿到了什么物品?喜欢吗?

  2、师:现在听清要求,请很快的数出10个物品放在桌子上,放成一堆,仔细观察,10个呀,就这么多。

  师:请你再数10个出来。

  师:现在是多少了?

  师: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师:请你把袋子里的物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猜(略)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学生开始数桌上的物品,有糖、枣、沙枣、棋子、小棒、铅笔、玉米粒等。)

  3、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还有十个十个数的?)

  师:刚才谁都数的是100?请举起手。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里的物品都是100,你们数对了。(学生高兴地欢呼。)

  师:有的小朋友没有数对,我们给他找一找数错的原因好吗?

  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

  1、点的和数的不一样快

  2、数的物品太多,有时稍不专心会忘。

  3、转整十数时不知道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学会用多种方法数数,渗透估数的方法,体会准确数出物体个数的方法,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4、师出示100粒大米。谁来猜猜这些大米是多少粒?(生猜)

  师:看着这100粒大米,再看看周围同学桌上的100个物品,老师有些不明白,都是100,为什么有的堆大?有的堆小?

  生:因为有的物品大,有的物品小。

  师:刚才的100颗糖,100枝铅笔,100粒大米……我们都可以用数100来表示。(板书:100)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提高估数的能力。〕

  三、探索活动

  1、接数,数的组成

  师:请你数出35个物品,怎样摆放让人一眼看出来。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你的小袋和皮筋。(师事先在物品袋里装了小袋和皮筋)

  生数并摆出35个物品来。(老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再请一名装小袋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同桌相互检查,改正摆放错误。

  师:看着你们的35个物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师: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物品,一直数到42个。

  师请一名数小棒的学生展示42根小棒的摆放方法。说一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的组成〕

  师:从45数到63,6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请一学生说一个数,大家接着数。同桌再互相考一考。

  师:从88数到100,能行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并会从任意一个数接着往下数〕

  师:同学们数数越来越好了,老师这儿有几幅图,一起来看看。课件分别出示汤圆图和钢笔图。

  ⑴说出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共有多少个汤圆?(课件出示答案)

  ⑵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说说想法,一共有多少枝钢笔?(课件出示答案)

  2、估数、数数、100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动态的百羊图

  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羊?(生猜)

  师:到底有多少只呢?你来数数吧!(动态的羊不好数,羊多不好数)

  师: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生想办法)

  师:出示把动态的羊10个10个圈起来,用栅栏围住,现在我们再来数一数。(生很快数出是100个)

  师:怎么这么快数出来了,生说出数的方法:10个10个数,数了10个十

  师:10个10是多少?板书:10个10是100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渗透估数的意识,体会10个10个数的优越性,并认识10个10是100,理数100的意义,突破知识的难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材内容:

  本节课教学教科书第19的内容和20页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园的情景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最后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目的:

  1、知识与能力:初步会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能自己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观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联想等学习方式,经历游戏过程,并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同伴的争议和评论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亲近数学,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9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捉迷藏游戏。通过观看情境图,倾听发布的信息,产生联想,并由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板书课题(用数学)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用数学?

  (2)为什么要学习用数学?

  (3)学习用数学这节课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学习这节课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1)你能说一说图上都说了些什么?

  (2)怎样用数学语言来说呢?

  (3)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怎样来提问呢?

  (4)用加法计算怎样问呢?

  (5)用减法计算又该怎样提问呢?

  学生独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

  二、 解疑合探(19分钟)

  1、再次看图并回答。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学生自愿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13-6=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藏起来的人数的方法用总人数减捉住的人数。

  3、出示丢手拍游戏。通过观察、倾听,思考信息组合与问题的.提出。组内交流各自的信息组合角度和提出的问题,评论各种组合的正确性,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一是求总数;二、三是求部分。

  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动。通过观察和倾听,初步学习收集背景资料中的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独立地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还差几人没有到?并完整地解决问题。

  5、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

  学生口头解答所提问题。

  6、反馈练习

  观察课本p20的热闹的小河边。根据提出的3个问题,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然后组内交流、评议,也可自主选择交流伙伴。重点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开展先知帮后知活动,既可让先学会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也可以使弱一点的学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还剩几只?列式:15-9=6(只)

  老师请个别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巡视中注意进行个别辅导。

  如河里有13条小鱼,游走了7条,还剩几条鱼?

  13-7=6(条)

  三、质疑再探(3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怎样能正确解答用数学的题目?

  2、我们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才能提出数学问题?

  3、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问呢?

  4、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该怎样提问呢?

  5、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提出多种问题?

  四、运用拓展(9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猜一猜,算一算。(练习四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说一说单位名称是什么?

  每人写15个大字,乐乐还要写6个字,猜猜她写了几个?

  每人写15个大字,明明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字?

  3、想一想,算一算。(练习四的第1题)

  老师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左边有7只兔,右边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导学生选择两个相关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后汇报、交流。

  4、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人)

  答: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

  2、13个同学玩捉米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

  13-6=7(人)

  答:藏起来7人。

  3、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答:还有7人没来。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课程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数学好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程内容

  本册教材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活动”三大内容,力求加强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突出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领略数学的全貌。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9课时

  2、第二单元观察物体3课时

  3、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8课时

  4、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5课时

  5、整理与复习3课时

  6、第五单元加与减(二)10课时

  7、数学好玩3课时

  8、第六单元加与减(三)10课时

  9、总复习4课时

  课程实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数学好玩”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课程评价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听讲、完成作业。教师还应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水平,注重考察学生是否愿意独立思考,思考过程是否有条理,是否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采用建立成长记录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喜爱的小制作、印象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整理与复习的体会,等等。

  二、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低年级学生往往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或实物模型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要重视结合具体材料和实际操作的过程评价他们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评价学生是否会数百以内的数时,可以让学生实际去数一堆物体。在数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数数的方法,观察他们是否能熟练地数数。

  对于“生活中的数”的评价,可以结合具体问题和活动进行,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数、读、写、认百以内的数,能够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对于加减法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能正确计算百以内加减运算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对“观察物体”的评价,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考查他们是否能辨认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对“有趣的图形”的评价,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物体和操作活动,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否在钉子板上围出相应的图形,能否将图形进行分割和组合,能否利用七巧板拼图并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可以考查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尝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