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全家福》教案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幼儿园大班《全家福》教案3篇,供大家参阅。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中人物的外表特征,分辨出每个人在家庭中的称呼。
2、让幼儿感受家庭中的亲情,初步培养幼儿爱家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全家福
2、幼儿的全家福、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全家福照,引起幼儿兴趣
二、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全家福”的含义。
1、谁的年纪最大?他们在哪?爷爷、奶奶长的怎么样?
小结:爷爷、奶奶的年纪最大,头发都变白了,脸上都有皱纹了,
爷爷胡子白了,奶奶的牙齿都掉了,硬的东西都咬不动了。
2、爸爸、妈妈在哪里?
3、为什么爷爷、奶奶坐在椅子上,爸爸妈妈站着?
4、还有一个人是谁,他在哪儿?
小结:你们看,他们一家人都笑眯眯的,真好看,我们也来学学吧!
教师:一家人在一起拍的照片叫做“全家福”(幼儿学说)
三、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全家福。
1、请个别幼儿在集体前介绍。
2、请全体幼儿向好朋友、老师介绍自己的全家福。
四、布置“全家福”专栏
五、师生一起合拍“全家福”
小结:我们班,老师就像你的爸爸、妈妈,你们就像老师的宝宝。
我们在一起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来拍一张“全家福”吧!
目标:
1、能抓住家庭成员的主要特征,学习画出人物正面的形象。
2、热爱自己的父母与家人。
准备:
1、请幼儿在家中观察家庭成员的长相,发型,服装等主要的外形特征。
2、已玩过角色游戏:“照相馆”。
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家里人的样子,讲讲他们相貌的特点,常有的表情和动作以及喜欢穿什么衣服,从事什么工作。
2、帮助幼儿掌握家庭成员(包括自己)最主要的外形特征。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画出家庭成员的主要特征,可以是半身,也可以是全身的人物形象。
(2)给个别能力弱的孩子提供父母的照片,帮助他看着照片画父母的头部特征。
4、展示幼儿的作品,并予以简单、正确的评价。
延伸:
动作快的幼儿可设计作品外框,做成照片形式并张贴于室内,让幼儿互相欣赏,学习。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并感知故事的特殊幽默感。
2、感受人物性格与动物形象之间的象征关系。
3、尝试想象并画出自己家庭成员的脸部特征。
活动准备:
故事:《我家是个动物园》。
故事中人物各种图及添画用的画纸,画纸上有动物头像的轮廓线。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出示故事中“祥太”的头像图片。
2、t:今天我们中一班来了一个小客人,瞧!就是他,他叫祥太,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他的很奇怪的一家人,我们来一起听一听他所介绍的这么奇怪的一家人吧!
二、教师边讲故事边添画,与幼儿讨论故事中人物的特点,重点寻找一个人物和一个动物之间的相像之处。
1、教师出示祥太的图片开始讲故事。
(1)、t:“我叫祥太,是个小男孩,其实呢……我是一只小猴子,……”教师出示猴脸的轮廓,在猴脸的轮廓中画出祥太的特征:短发,戴帽子等。
(2)、出示爸爸的图片。t:这是我的爸爸,其实呢……他是只大狮子。……”教师出示狮子的轮廓,在狮子的轮廓中画出爸爸的特征:头发乱蓬蓬等。
(3)、出示妈妈的图片。t:这是我的妈妈,其实呢……她是一只大浣熊。……“教师出示浣熊的轮廓,在浣熊的轮廓中画出妈妈的特征:长发,戴首饰等。
(4)、接着按照故事的内容,分别出示爷爷奶奶妹妹金鱼和曾祖母的图片,边讲故事边在准备好的动物的轮廓中添画出人物的特征。
2、感受人物与动物形象之间的象征关系。
(1)、t:为什么祥太说自己是猴子呢?为什么爸爸是狮子?
(2)、t:为什么妈妈的浣熊?为什么爷爷是长颈鹿?
(3)、t:为什么奶奶是狐狸?为什么妹妹是兔子?为什么曾祖母是猫头鹰?
(4)、幼儿集体讨论。
(5)、教师总结:“因为猴子喜欢吃香蕉喜欢爬树,祥太也喜欢吃香蕉喜欢爬树,所以祥太说自己是猴子,爸爸喜欢吃肉,早上脾气不好头发总是乱蓬蓬的,狮子也喜欢吃肉,头发也总是乱蓬蓬的,所以爸爸是狮子,妈妈……。”
3、请幼儿来说一说自己及自己的家人像什么。
(1)、t:我们小朋友也有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么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像什么呢?为什么?
(2)、幼儿集体回答。
三、画一画,说一说。
(1)、t:有的小朋友说自己像大公鸡,有的小朋友说自己像小猴子,还有的说爸爸妈妈像猪,那我们按照这些特征来画一画,可以画自己也可以画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画的时候可以先画出这个动物的外形,然后再画上自己或者爸爸妈妈的特征,画好之后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来说一说我画的是谁?为什么是这个动物?
(2)、幼儿画一画然后和其他幼儿说一说。
四、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