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作业作文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回家作业作文3篇,欢迎参阅。
德育要提高实效,首先要加强针对性,即贴近学生的实际。市三女中让老师们从撰写教育叙事起步,鼓励老师研究学生、了解学生——
育人要育心。学校德育要如何才能提高实效?最近在长宁区教育局组织的德育研讨活动中,市三女中党委书记杨振国提出了他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德育可以走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但就是没能很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田。他们给这个问题找到了两个答案:一是学校没有足够重视德育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二是德育没有很好地贴近学生。
为解决这个问题,市三女中结合学校特色,积极开展校本德育研究,提高德育的穿透力。他们让每个老师从撰写教育叙事起步,每一份叙事记录一个学生的成长故事,教师在反思总结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走近学生。
在市三女中党委书记杨振国的案头堆放着厚厚一叠材料,这是该校150多位教师刚刚交来的“作业”。从来只听说学生要做作业,现在怎么老师也有作业了?原来学校为了配合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每学期都要求老师写一篇教育心得,可以是论文,可以是个案分析,也可以是教育叙事。学校对每篇文章进行评比打分,并将结果纳入教师的考核体系。
学校领导带头做“作业”
据市三女中党委书记杨振国介绍,此项活动开展已将近五年,最初的设想是为了提高学校教科研队伍的水平,推进学校的整体工作。几年下来,此项工作已经作为学校的常规活动,学校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由资深教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每学期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把优秀文章编订成册,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可以说,这已成为每个一线在岗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的“作业”。
在我们的常规意识中,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为什么还要交这样的“作业”呢?而且老师们平时的工作量原本已经很大,再要求他们在课余写这样的文章,老师们能不能完成,会不会有怨言?杨振国坦言,在工作开展初期,老师们都觉得任务重,有难度,很多人不理解。学校请来专家做讲座,让老师们认识到在“写”的过程可以对自己、对教学都有所帮助,有所提高。渐渐地,从不适应到适应,从被动到主动,老师们积极投入到此项工作中,文章的水准逐年上升。老师交“作业”,学校领导也不例外。笔者在翻看这些“作业”时就发现其中有党委书记杨振国的《访英归来看理解》和校长徐永初的《女中也要有帅才》两篇文章,都是很有质量的论文。
杨振国认为,这样做并不只是一个形式,更多的是促使教师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对自己的教学反思总结,经过整理后写下来,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一个很好的启迪。杨振国希望这样一个思考的过程能促使老师实现一个身份的转变,即从一个单纯的教书匠向一个教育家的转变。
“牢骚”成了宝贵素材
学校要求每个老师每学期交一次“作业”,听上去好像并不困难,但真做起来却也不轻松,完成这样的作业需要平时多观察、多思考,脑子里的弦要一直绷着,否则到落笔时就“难为无米之炊”了。高二语文组的方平老师坦言,刚开始写的时候也有抱怨,教学任务这么重,哪有时间和精力来想、来写。但是写着写着慢慢摆正了心态,而且感觉到确实有东西可以写,哪怕只是一个学生一个事例也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同时在此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一次语文课上有同学大胆提出自己的梦想是找一个理想的老公,对这一在女中学生中相当敏感的话题,方平顺势引导学生谈谈今天优秀女孩应该具有怎样的爱情观和婚姻观。能在课堂上公开“谈情说爱”,令学生们兴奋不已,畅所欲言。方平把这个课堂教学中的小插曲写进了这次“作业”,她写道:“十六七岁的花季女孩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作为教师,要时刻想到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尽量多一点懂得一个人应该怎样拥有美好的心灵、怎样追求美好的人生。”可见,素材是随处可见的。
另一位语文老师徐萍认为,教育叙事、教育个案相比教育论文,更切合教学实际,老师比较容易接受。几年下来,她和同事的写作意识都在提高,原来一些老师遇到烦心事喜欢在办公室里发发牢骚,而现在这些牢骚都变成了一个个案例,被老师们小心地收集起来,到真正写文章时就有备无患了。数学老师徐海生也认为平时的积累很重要。老师每天都在和学生接触,每天都会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只要注意观察积累,可以切入的`角度还是很多的。他认为空谈教育理论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像这样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事例才会有意义。
从个人经验到集体智慧
学校规定每个教师每学期要完成一篇“作业”,从各科的教学研究到德育个案,从班主任随笔到心理指导笔记,内容无所不包,只要是教学中的点滴感想都可以写下来。这些作业并不是一交了之,每次都由专门成立的学术委员会进行认真评审。评审结果将作为对教师的考核依据之一。获奖的文章则被汇编成册,便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校也会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让教师们分享各自的思考,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在去年暑假的班主任培训班上,李瑛老师一篇题为《从“座位风波”谈起》的文章在同事中引起了共鸣。作为班主任,她本想改变一下班级学生小圈子化的倾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换座位。在此之前她与学生谈心、座谈、家访,自以为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是当她最后宣布换座位的决定时,学生完全不买她的账,哭闹的有之,冷眼瞪视的有之,哀怨无助的有之,情况完全出乎她的预想。李老师对此进行反思:为什么正常的座位调动会引起轩然大波?她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进行分析:纯女中的特殊环境让女生的个性充分张扬,而青春期女生的情绪易波动,渴望与同伴交流。小小的座位换动使她们失去了倾诉的对象,这当然会引起她们的强烈反对,做出以上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认真总结之后,这位老师充分注意了女生的特殊性,采取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的方式,如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分类加以指导、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学生的交际面,原先各自独立的小群体渐渐消融,因座位风波而降至冰点的师生关系也有了转机。
学生座位的调整,每个班主任都会遇到,因此李瑛老师的经历和思考对全校老师有着普遍的教育意义,它让老师们充分认识到女中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在具体事件的处理上应采取相应的举措,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方平老师最看重的也是文章写成之后与其他老师的交流,而不是写过就算了,“由个人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智慧,这样才真正地发挥了写作的作用。”
研究学生、走近学生,是教育的第一步。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回家作业——对妈妈说:“我爱你!”听到这个作业,我的心里不禁微微抖了抖。是啊,妈妈为了我,原本漂亮的容颜已刻上了道道皱纹,原本一头乌黑的秀发竟不知不觉爬上了白霜,但她从不要我回报,我真应该对妈妈说“我爱你”啊!
一回到家,我顾不得放下书包,就直奔厨房,来到正在张罗晚饭的妈妈身边,一把抱住妈妈,想对她说“我爱你”,可话到嘴边,刚说出:“妈妈,我……”就卡在那儿说不下去了。顿时,我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根,不好意思地看着妈妈。妈妈忙问我怎么了,我只好搪塞说:“妈妈,我想问你今天晚上吃什么?”妈妈点了一下我的脑门对我说:“你这个小鬼头,包你喜欢,快去写作业。吧!”我只好灰溜溜地走开了。
走进书房,我无心做作业,一心想着这句“妈妈,我爱你”怎么说出来。正在盘算之时,突然想起“默词语”这一回家作业,心里顿时有了主意。可我突然觉得心跳得很快,我对自己说:“彭菲,有什么好怕的,不就对妈妈袒露自己的心声,说句‘我爱你’嘛,平时跟妈妈可是最亲的呀!”于是,我鼓起勇气请妈妈进来帮我默词语。默写进行得非常顺利,当最后一个词默完的时候,妈妈起身要走却被我叫住了。她问我:“还有什么事?”我把她按到椅子上,叫她坐下就想跟她说“妈妈,我爱你”,可是我就是说不出口,无奈之中只能叫妈妈在作业本上签字。我一边看着妈妈签字,一边想:彭菲啊,你这个大笨蛋、胆小鬼,还是班长呢!连区区三个字也说不出,不行,一定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妈妈签完字,没等她站起来,我就一把搂住妈妈,贴在她耳边用微微颤抖的声音说:“妈妈,我,我爱你!”一瞬间,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的东西好像都静止了。我回过头去看妈妈的表情,看到的是一双热泪盈眶的眼睛,我的眼睛也湿润了。只见妈妈欣慰地笑了,她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对我说:“我们的女儿长大了,真的长大了!”
我仔细地看着妈妈,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这么亲切地端详妈妈的脸。我发现她的眼角有了鱼尾纹,妈妈老了,妈妈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今天我仅仅说出了压抑已久的肺腑之言,妈妈就如此激动,把爱说出来的感觉真好!
今天是星期五,我回到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回家作业,一边做作业一边想着今晚少儿节目里的动画片。等到爸爸回到家后,再一检查我的功课发现我除了写话没写之外,还做错了很多道题目。
于是,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结果动画片还是没看成。
最后,爸爸教了我一个成语“玩物丧志”,虽然我还没有达到玩物丧志的程度,但是我会记住今天的教训,今后认认真做好每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