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实用的大班教案6篇(幼儿园大班各种教案)

2024-04-01 09:39:15综合

实用的大班教案6篇(幼儿园大班各种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实用的大班教案6篇(幼儿园大班各种教案),以供借鉴。

实用的大班教案6篇(幼儿园大班各种教案)

实用的大班教案1

  设计思路:

  围绕“有用的植物”这一主题,我结合秋天这一季节特征,开展了“菜篮子工程”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初步了解了秋天里的一些蔬菜和植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一系列的区角活动增加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既然是“有用的植物”那么具有保健和药用的植物也是这一主题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设计了“八宝茶”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八宝茶的原料等。

  活动目标:

  1、了解八宝茶的原料;

  2、能自己动手制作八宝茶;

  3、在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关茶的'初步经验。

  2、干菊花、橘子皮、金银花、冰糖、桂圆、茶叶、红枣、胖大海等。

  3、开水。

  4、一次性杯子每位幼儿一个。

  5、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谈谈自己喝过的茶,并说出其制作方式。

  2、引导幼儿交谈八宝茶的原料。

  a、小朋友喝过那么多的茶,姜老师喝过的一种茶小朋友肯定没喝过,八宝茶;

  b、引导幼儿讨论叫“八宝茶”的原因;

  c、引导幼儿交流八宝茶的原料。

  3、师幼一起记录幼儿谈到的可以制八宝茶的原料;(注意调动幼儿的互动性,师幼共同记录)。

  4、幼儿动手制作八宝茶并品尝(放轻柔的音乐)。

  5、幼儿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制作的八宝茶的味道。

  活动延伸:

  在区角中投入各种原料,让幼儿在区角中制作八宝茶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能动静结合,把幼儿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直观的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推动了幼儿经验的发展。活动的第3环节是我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反映,调整的,幼儿对于八宝茶的经验比较丰富,并且在记录的过程中我把权利留给幼儿,幼儿通过图形、文字基本能记录下各种原料。建议以后的活动中多设计师幼互动性比较强的活动,给幼儿更多主动参与的空间。

实用的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感受乐曲的滑稽和幽默。

  2、尝试分声部演唱、轮唱的表演方式,培养合作能力。

  3、在演唱活动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完整图谱一张;节奏卡1、2(“叮铃叮铃”、 “叽嘎叽嘎”的节奏);红蓝颜色标记若干、幼儿分成红蓝两队(身上贴有颜色标记卡)

  活动过程:

  一、练声活动

  1、师生问好

  2、小动物爬楼梯

  二、学唱歌曲《三轮车》

  1、欣赏歌曲《三轮车》

  师:小动物们爬楼梯真有趣,小猫。。。。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来学一首好听又有趣的歌曲,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师:刚才小朋友听到的歌是不是又好听又有趣呢?你听到了些什么呢?

  2、再次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师:是这样吗?我们再来听听吧(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图谱)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歌的名字就叫《三轮车》。

  3、师请幼儿念歌词。(两遍)

  师:先跟着老师把歌词念一念吧!

  4、师:刚才我们念得真好!我们跟着琴声也来用好听的声音唱一唱。(第一次唱)

  5、师配动作,请幼儿再次演唱。(第二次唱)

  6、师:刚才老师是怎样骑三轮车的?我们一边骑三轮车一边来唱歌吧!(第三遍)

  7、师:我们把小椅子当成三轮车,骑上三轮车出发啦!(第四遍)

  三、轮唱歌曲《三轮车》

  1、认识颜色标记作用。

  T: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身上贴了圆片,有红色的`、蓝色的。现在老师教小朋友一种新的唱法,我将红片放在这里,就由红队的小朋友唱,接下来谁唱……咦,这里红色和蓝色一起,那由谁唱呢?

  2、按颜色标记,幼儿轮唱表演。(交换演唱)

  四、分声部演唱

  1、练习配唱《三轮车》。

  T:三轮车骑起来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谁来学一学?(引出“叮铃叮铃”)

  出示节奏卡1,请幼儿仔细观察两小铃有什么不同?(一小一大),强调节奏不同,小的铃唱得快,大的铃唱得慢。让幼儿看着节奏卡1练习“叮铃叮铃”。(配上动作)

  T:骑了很长时间的三轮车会发出什么声音?(引出“叽嘎叽嘎”)

  出示节奏卡2,通过比较踏脚的大小,发现是一样的,因此唱的节奏也是一样的。让幼儿看着节奏卡2练习“叽嘎叽嘎”。

  (配上动作)出示配唱部分的图谱,完整练习配唱部分。

  T:看,老师也把它们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咦,这是什么呀?——引出“问号”中的秘密。)

  2、两位老师示范分声部演唱。

  T:这首歌还有另外一种有趣的唱法,它叫“分声部演唱”,先听老师来唱一遍。教师小结:有人唱歌词,有人唱三轮车发出的声音。

  T:接下来老师来唱三轮车发出的声音,小朋友唱歌词。(交换唱一遍)

  T:这次我们要加大难度,红队小朋友唱歌词,蓝队小朋友念三轮车发出的声音。(交换演唱)

实用的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体验元宵节的快乐,让幼儿了解正月十五吃元宵这一民间习俗。

  了解乐曲的性质,感受闽南歌谣的诙谐有趣,体验参与活动的愉快心情。

  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情感。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理解相关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带,卖汤圆的情景录象、图画纸、水彩笔、卖汤圆的道具、进行相应的环境布置。

  活动过程:

  1、律动《喜洋洋》:幼儿根据欢快的音乐做相应的动作。

  2、结合拍手游戏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读闽南童谣《天黑黑》,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幼儿观看录象,感受卖汤圆的活动过程,引入欣赏活动。

  提问:你在录象里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你们是怎么买汤圆的?我们闽南有一首歌是唱卖汤圆的,歌名就叫《卖汤圆》。

  4、欣赏感受音乐:

  (1)完整倾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性质。

  提问:你听了音乐有什么感觉?(好听、热闹、有趣)

  (2)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随意做表示高兴的动作。

  (3)再次完整欣赏音乐,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活泼、生动的情绪,并运用相应的线条色彩来表现。

  提问:这首歌的旋律节奏让你有什么感觉?

  (4)展示个别幼儿的线条,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感受:

  提问:你为什么用这种线条、色彩来表现?

  (5)结合卖汤圆的录象再次完整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达的内容。

  提问:卖汤圆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快乐、

  高兴)你还知道我们闽南有哪些小吃吗?(粽子、海砺煎、线面糊)

  5、播放背景音乐《卖汤圆》,幼儿借助道具自由表现,活动自然结束。

  6、活动延伸:在游戏区玩卖汤圆的游戏。

  教学反思:

  当我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我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小朋友们对于汤圆都是有所认识的,也知道汤圆是在元宵节的时候吃的,汤圆有很多味道的馅,也知道汤圆的寓意。当我在第一遍弹唱歌曲的时候,小朋友就说出了对这首歌曲的感觉,节奏欢快。整首歌曲共分三段,而且歌词比较简单易懂,重复的语句也比较多,所以,小朋友学起来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不过我发现,在这首歌曲中,一共有两个附点号,分别在一碗汤圆和三毛钱呀两处地方。我们小朋友在唱的时候,总是会把附点给漏下,我就想让小朋友来跟唱一下,但是,在跟唱的时候还是能唱出附点号的,不过在整首歌曲演唱的时候,却又把附点给漏下了。在创编的时候,也是比较单一的语句,并没有太大的创新。所以我决定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进行这样的调整,在重难点学习的时候,把重难点放在附点上面,可以进行拍手或者利用其他方法打节奏进行演唱,这样多试几遍,小朋友肯定就会唱了,也不会把附点给漏下了。而在平常,可以多多补充幼儿各方面的知识,久而久之,对于小朋友的创编能力肯定会有一定的提高的。后来,我在新的教学中尝试这样方案,结果小朋友的知识吸收率确实比原来的教学效果好了一点。

实用的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和乐曲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玩法与规则,学玩游戏。

  2。能注意倾听音乐,跟随音乐进行游戏。

  3。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简单了解采茶的过程,熟悉歌曲《采茶》。

  2。每人右手戴一个标记。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与韵律:采茶。

  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采茶。

  边做动作边唱歌。

  2。欣赏乐曲,学习扑蝶游戏。

  (1)倾听、初步欣赏扑蝶的音乐。

  (2)进一步感受乐曲,学习采茶人扑蝶的游戏方法。

  讨论:采茶人是什么时候扑蝴蝶的?扑了几次蝴蝶?

  采茶人是怎么扑蝴蝶的?(集体学习扑蝴蝶的动作:看→扑)

  尝试做采茶人,随音乐扑蝴蝶。

  (3)初步学习蝴蝶的角色动作(用双手做蝴蝶)。

  讨论:蝴蝶是怎么飞的?什么时候躲起来的?怎么躲?

  跟随音乐尝试用双手做蝴蝶随乐游戏。

  两两合作,分别做采茶人和蝴蝶(手部动作),随乐游戏。

  (4)进一步学习蝴蝶的`角色动作(扮演蝴蝶四散游戏)。

  讨论:自己扮演蝴蝶可以怎么飞?怎么躲?

  教师做采茶人,幼儿做蝴蝶,四散随乐游戏。

  幼儿两两合作,分别做采茶人和蝴蝶,四散随乐游戏。

  3。完整随乐游戏:采茶扑蝶。

  (1)完整倾听、欣赏音乐:采茶扑蝶。

  (2)两两合作,尝试跟着音乐完整地游戏。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体会:

  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实用的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纸巾的不足,探索手帕的好处。

  2、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学习儿歌:叠手绢

  活动准备:

  物质:每人一块小手帕,教师准备纸巾

  知识:认识纸巾、手帕

  活动过程:

  1、讨论纸巾的危害。

  小结:纸巾用途广泛,柔软舒适,使用方便,有的还带有一股香味,因此,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

  用手帕代替纸巾,全国13亿人每年可减少使用440万吨生活纸制品,也就等于少砍伐7400多万棵树……”不可重复使用,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损耗;生产纸巾排除的废水严重影响我们的水资源;许多纸巾卫生不合格,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2、探索手绢的用处

  (1)讨论手绢的`用处

  (2)用手绢叠好玩的东西

  引导:手绢可以叠出许多好玩的东西,请小朋友们试一试,把你的新发现和你旁边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3、用大家折叠的作品布置“手绢工艺品展览”,大家互相欣赏。

实用的大班教案6

  一、主题的来源: 提起夏天,我们常常想到的是炙热的阳光和流不完的汗水,但是孩子们可有着不同的感受。对小朋友来说,夏天,是可以尽情享受冰激凌的时候,是可以泡在游泳池里玩水消暑的时候,还有那么多知了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因此,我们设计了《我爱夏天》这一主题,和幼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夏天的天籁之音,了解夏天并激发爱夏天的情感,充分享受夏天的特别时光。

  二、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1、情感目标:通过亲身感受,了解夏天并激发爱夏天的.情感。

  2、态度目标:通过游戏、手工操作,使幼儿在快活中获得知识。

  3、能力目标:学会怎样避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知识目标:了解夏天到来时生活中的变化。

  5、技能目标:懂得夏季外出及高温时的自我保护技能。

  活动一:夏令营 教学目标:

  1、了解夏天的季节特征。

  2、掌握夏天防暑的小常识。

  3、感受夏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做好夏令营准备,如带好水壶、太阳帽等。

  教学过程:

  1、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明确外出的活动内容和要求。

  2、引导幼儿观察夏天的各种事物,并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夏令营过程中掌握并运用防暑防晒常识。

  4、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夏天的天籁之音,感受夏天的美好。

  5、活动结束,举行“我眼中的夏天”座谈会。

  活动二:故事《快乐的夏天》 教学目标:

  1、掌握故事内容。

  2、了解夏天常见的动植物

  3、体验故事所表现的夏天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故事图片。

  教学过程:

  1、倾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说说故事中的角色及主要内容

  3、知道夏天常见的动植物。

  4、幼儿拿纸偶讲述故事。

  5、讨论:蟋蟀在夏天感受到的快乐合资既有什么不一样。

  6、说说自己的快乐夏天,并画下来。

  活动三:手工:荷花 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

  2、能利用彩泥进行制作。

  3、萌发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观赏荷花;彩纸、剪刀、胶棒等。

  教学过程:

  1、回忆观察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

  2、观看荷花图,介绍荷花生长过程。

  3、谈话:荷叶是什么样的及荷花的颜色和花瓣形状。

  4、讨论:如何制作荷花。

  5、开始制作,引导幼儿将花瓣呈现立体感。

  6、作品展示,大家互评。

  活动四:常识:昆虫乐园 教学目标:

  1、了解夏季不同昆虫的特点。

  2、能说出夏季昆虫的名称及生活习性。

  3、萌发对夏日的喜爱。活动准备:各种昆虫及标本、挂图。

  教学过程:

  1、讨论:夏天都有哪些昆虫?

  2、观看电脑资料,了解夏季昆虫的种类及特点。

  3、总结昆虫的特点,并能进行区别。

  4、绘画:《夏天的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