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优选语文教案6篇 语文优选课

2024-03-26 12:44:50综合

优选语文教案6篇 语文优选课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优选语文教案6篇 语文优选课,供大家参阅。

优选语文教案6篇 语文优选课

优选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学会18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诚实和信任比金子更重要的道理。

  4、懂得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和信任”作题目,想想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打电话”这部分内容,体味其中的蕴含。

  教学难点:以读带讲,以讲促读,读中感悟文章“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写作特色。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式:

  ①会讲《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讲一讲?

  ②为什么这个孩子的下场会这样的凄惨?

  ③小结:这个牧童不诚实,就得不到大家对他的信任。只有诚实,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④板书课题。下面大家共同来学习有关诚实和信任的课文。

  2、问题式:

  ①揭示课题。

  ②齐读课题,同学们读了课题后,会想到哪些问题?

  ③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发散思维:

  课文中讲谁诚实?谁得到了别人的信任?(或:谁信任谁?)

  谁做了一件什么诚实的事?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和信任”作为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分自然段,画出生词。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读准字音:指名按顺序读,分别读出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的字。

  ②感知字形:分别读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的字。

  ③读生词。

  ④划自然段,读课文,评议,开火车。

  3、质疑

  4、解疑:学生互帮互助,联系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借且工具书。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十一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部分?

  2、同学之间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选出最佳答案并说出理由。

  一(1~3)作者驱车回家,在怎样的情况下撞碎了小红车主人的反光镜并设法与车主联系。

  二(4~10)作者与小红车主人在电话中的对话。

  三(11)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四、小结

  读准了生字、词语的读音,理解了词意,读通了课文。

  五、作业

  ①指导1~2个难写的字。

  ②描红书后生字。

  六、课后作业

  1、听录音,读课文。

  2、组词

  区()检()厘()联()

  驱()验()离()连()

  3、查字典,选出最适合带点字的解释写下来。

  ①环顾②无人知晓

  4、查地图或地球仪,弄清“布鲁塞尔”在哪一个国家。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单据陌生咔嚓驱车能见度

  歉意故障环顾搁下反光镜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按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一天深夜”到“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第二部分从“事隔三天”到课文结束。

  2、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碰碎别人车上的反光镜的?事情发生以后,他是怎么做的?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继出示句子:

  (1)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①“能见度”是什么意思?

  ②这天,为什么能见度很差?

  (深夜,天很黑,又有点雾。)

  ③请个别同学读句子,再齐读。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出了点儿差错,当属正常。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处理所发生的情况的?

  (2)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①“环顾”是什么意思?

  ②在“看不见一个人”的情况下,作者可以一走了之,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敢于承担责任,主动写下字条,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提示:

  a、诚实是做人起码的要求,作者深深地懂得这一点,即使没有人看见他把别人车上的反光镜弄碎了,他也能讲求诚实,使自己心安理得。

  b、假如作者一走了之,他也就可以不负这个责任,但是,他的心里永远都会有负担,感到不踏实。

  c、诚实的行为是人格力量的象征,这件事显示了作者的高度自尊,也一定会赢得别人的尊重。(齐读句子)

  4、请两个同学分角度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思考:从作者与车主的通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5、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应点拨。

  提示:a、我知道了作者不但是个诚实的人,而且是个很有礼貌的.人,当车主打来电话,作者首先说“对不起”,表示歉意。

  b、我还知道作者的举动,让车主深受感动。作者的诚实行为不但显示了自己的高度自尊,而且赢得了车主的尊重。

  c、我还知道在那位车主看来,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和信任。

  6、出示句子,朗读并理解。

  “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1)个别读,齐读。

  (2)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7、车主的这番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我希望这句话同样也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学生反复朗读,记住这句话。)

  三、总结课文

  1、先听录音,再朗读课文。

  2、请同学读黑板上的句子。

  3、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和信任”作题目?

  揭示:

  a、作者以自己诚实的行为得到车主的信任和尊重。

  b、车主从作者诚实行动中深受感动,并认识到: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4、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诚实比金钱更重要》、《诚实的心灵》……)

  四、作者练习

  1、造句: 能见度 歉意

  2、收集有关“诚实”的名人名言,并摘抄下来。

优选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文章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鹤群飞行于空中的优美姿态,记录了鹤鹰之战的激烈场面,赞颂鹤的群体精神。如何体会鹤的形象及把握理解鹤群精神,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对文中"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的.惊慌的理解是本文

  教学重难点:

  文章描写细致传神,语言贴切富有表现力,可以借此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以及语言领悟能力,在教学中宜注意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二、介绍学习重点,交代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方向。

  三、指导学生学习全文。

  (一)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感受文章要点。

  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志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2、排除阅读障碍,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句标出来,必要时查查工具书

优选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3、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范读课文

  四、讨论课文1一4段内容

  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

  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对这些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傲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

  3、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鹅老爷”)

  “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

  4、“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鹅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4段。要求绘声绘色,通过朗读来领略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第二课时

  一、研究课文1~4段的写法

  1、学生自由朗读1~4段。

  2、为突出鹅的特点,作者将鹅和其他动物比较着写,结合文中内容作具体分析。

  3、作者之所以能对白鹅作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因为他对白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鹅吃饭的第4段文字,最具代表性,试作分析。

  4、第4段中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

  二、讨论课文第5段的内容

  1、作者用浅显质朴的文字,轻松幽默的笔调,勾勒了白鹅既可笑更可爱的形象,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自由朗读第5节,然后说说作者及其家人喜爱白鹅还有什么原因。

  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

  3、这节文字主要写白鹅的贡献,但其间仍不乏表现白鹅傲慢性格的文字,找出来欣赏一下。

  三、按照“思考与练习四”的要求进行口头作文

优选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2个一类生字,认识14个二类生字。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本课所运用的比喻和联想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3.通过学习本课,了解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有关语句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

  教学准备:

  有关长城悠久历史的文章,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有关长城的图片、音像资料等。

  教学时数:三课时

  基础知识:

  1.生字:

  (1)茫:mng

  辽阔,久远,模糊不清。

  (茫茫苍茫迷茫茫无头绪)

  (2)砖:zhuān

  用土坯烧制而成的长方形或方形建筑材料。(砖头金砖瓷砖冰砖)

  (3)戍:sh

  “戈”部军队防守(某一地方)。(戍边戍守卫戍)

  (4)邦:bāng

  国。(故国安邦邻邦邦交)

  (5)凭:png

  (身体)靠着。(凭栏凭借文凭任凭空口无凭凭空捏造)

  (6)膀:bǎng

  胳膊上部靠肩的部分。(肩膀臂膀翅膀)

  (7)陡:dǒu

  坡度很大接近于垂直。(陡峭陡坡陡然陡直)

  (8)峭:qio

  山势高而陡。(陡峭料峭峭拔峭立峻峭)

  (9)智:zh

  见识;才识。(智慧智能智商智育智谋智勇双全)

  (10)慧:hu

  聪明。(智慧聪慧慧眼)

  (11)焕:hun

  光明;光亮。(容颜焕发青春焕发焕然一新)

  (12)敞:chǎng

  张开,打开。(敞开敞亮宽敞)

  2.正音字:

  嘉峪(y)关崇(chng)山峻岭蜿(wān)蜒(yn)瞭(lio)望屯(tn)兵金戈(gē)铁马五六匹(pǐ)马

  3.多音字:

  旋xun(盘旋)

  xun(旋风)

  供gōng(供求)

  gng(供品)

  单dān(孤单)

  shn(姓单)

  chn(单于)

  膀bǎng(肩膀)bng(吊膀子)pāng(膀肿)png(膀胱)

  4.区别字:

  茫()砖()邦()膀()陡()

  芒()转()帮()傍()徒()

  峭()捎()戊()智()焕()

  消()梢()戍()知()换()

  5.解词:

  蜿蜒盘旋——像蛇爬行时弯曲的样子。

  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

  屯兵——驻扎军队。

  堡垒——在冲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遥相呼应——远远地互相配合。

  金戈铁马——金戈:金属制作的戈。铁马:披在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战马。意指战争。也形容战士们的威武雄姿。

  浴血拼杀——浴:洗。这里指浑身浸满。全身是血,还依然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故国安邦——使国家安定巩固。

  容颜焕发——容貌、脸色光彩四射。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交流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谁去过长城?讲讲你见到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二、看图,初读课文。

  1.看到长城图,你想说什么?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三、交流预习,学习生字。

  四、读文,理清思路。

  1.写了长城不但长而又壮观。

  2.写了长城高大坚固的建筑结构。

  3.写了作者对古代人民的赞叹。

  4.写了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描写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二、小组内分段学习。

  第一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请抓住有关词语来讲一讲。

  “像一条长龙”“飞过---”“穿过---”“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屹立在---”“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板书:雄伟壮观

  第二段:让我们一起走近看长城来看一看。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这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长城?

  1.建筑材料。

  2.城墙顶上的样子。

  3.垛子、射口的构造和作用。

  4.城台的样子和作用。

  第三段:1.默读,体会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创举?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3.怎么读,更能表现我们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

  (1)个人读、小组读、齐读。

  (2)评一评他人的朗读。

  第四段:齐读。这段是怎么赞美长城的。

  1.“一个伟大奇迹”

  2.“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遗产”

  3.“成了------迎接---”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描写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书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听写所学生字。

  二、读一读,积累词语。

  嘉峪关

  浩瀚

  屹立

  苍翠

  陡峭

  创举

  智慧

  瞭望

  山海关

  修筑

  堡垒

  戍边

  豪情

  遗产

  城砖

  凝结

  三、填一填。

  五洲四海、容颜焕发、油然而生、故国安邦、

  遥相呼应、高大坚固、波涛滚滚、崇山峻岭

  四、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通过两个句子之间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第二个句子在表达上更为具体,生动,突出了长城“长”的特点,给人以广阔的遐想空间。

  五、句子的研究。

  这三句话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长城的概括。在语意上来说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

优选语文教案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诗中词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能默写一、三首古诗。

  3、培养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和观察、大胆想象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懂每个词的含义,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启发想象,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喜欢哪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学三首古诗。这三首想象独特,你们一定会喜欢。(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独坐敬山亭》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解题。敬山亭,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呢?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

  (1)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3)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1) 齐读全诗。

  (2) 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尽:没有了。完了。孤云:孤单的云。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的意思:后两句意思怎么说才通顺呢?

  一群群的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山亭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写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情感,自己练读这首诗。

  2、齐读全诗。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摘抄在摘抄本上。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要求我们和学上一首诗一样,借助注释,利用字典,自己理解古诗内容,并在议论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

  2、指名读全诗。

  3、指导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1) 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 诗句没有注释的还可以理解。

  (3) 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4) 提出疑难。

  三、整理汇报自学情况。

  1、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移舟:划船靠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因为作者此时身在异乡,不免会引起一种思乡之愁。

  野旷: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图片。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想之情油然而生。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丝慰籍。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些什么呢。

  四、指导朗读。

  1、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要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2、指导停顿,表达情感。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了两首古诗。哪位同学会背了?今天我们学习第三首古诗。(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

  二、解题,简介作者。

  1、解释提问。

  舟:船。舟夜:夜间在船上。书:写,记。所见:见到的东西。

  诗题的意思: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从题目你能想到诗句的内容吗?

  2、作者简介:清代诗人慎行。浙江海宁人。

  三、布置自学任务。

  1、朗读两遍,读准字音。

  2、逐句读。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结合看图想象诗句意思。

  3、同桌相互讲讲对诗句的理解。

  四、指名朗读,教师颠簸,掌握全诗内容。

  1、指名朗读。

  2、出示诗句,引导学生试着讲解字词句的意思。

  五、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1、教师朗读诗句,出示图片。

  2、这首诗的前两行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后两行写了什么景色?(前两行写了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一盏渔灯闪烁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后两行写了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出“散作满天星”的情景。)

  3、启发想象。

  (1) 闭上眼睛想一想,在这没有月亮的晚上,诗人做在船上看到一只小渔船,那盏渔灯闪烁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多么美妙啊!这时,一阵微风吹来,风儿簇拥着波浪,灯火在浪中聚集、荡漾、散开,一点光亮变成许多光亮,就像许多闪烁的星星,多么神奇啊!

  (2) 朗读全诗。

  4、教师小结。

  诗人观察仔细,运用了“一点萤”、“满河星”这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把他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了出来,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也要象诗人那样,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六、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17 古诗三首

  独坐敬山亭

  鸟飞尽

  云独闲 孤独寂寞

  山相对

  宿建德江

  日暮 愁

  野旷 天低 孤独寂寞、思念家乡

  月近人

  舟夜书所见

  渔灯——一点萤 美妙

  风簇浪——满和星 神奇

优选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在写法上的几个特点如:生动、细腻的描写;真挚、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离开家的经历,都有过想家的时候,想家乡的亲人,想家乡的一草一木。

  请将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经历讲述给同学们听听。

  2、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具体情景。

  3、出示在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4、带领学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二、品味内容,体会感情

  1、带领学生找出描写家乡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细品味。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春景图”和“海天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写。

  3、带领学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之间的不同之处。

  三、本课小结

  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重温课文。理清情感线索

  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线索,弄清海上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与“乡愁”之间的联系。

  二、辐射阅读,探究主题

  1、引导学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为什么作者会认为是同一只燕子?

  2、老师发放课外补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写法上“咏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点。

  三、短文.写作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

  你是否也有过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触发了某种情感的经历?试写一篇短文,记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四、本课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海燕》一课全文以“乡愁”为线索,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运用倒叙的手法对故乡小燕子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一个温暖、舒适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故乡的春天再现了出来。后部分作者从遐想回到现实,并带着对故乡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对海上的小燕子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而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