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的智慧读书笔记3篇(懒惰的智慧中心论点)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懒惰的智慧读书笔记3篇(懒惰的智慧中心论点),以供参考。
《懒惰的智慧》这本书它并没有采取以往长篇幅解译原典的形式,而是运用了经典名句解析的方式,从多本国学经典著作中博采众长,选择启迪人类思想的、开解人类心灵的、指导人类生活的、传承人类文明的妙言佳句,将它们简单译出,精彩解读,既让读者欣赏了原典之美,也同时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智慧。每一篇都单独成文,我们可以随时拿起阅读,也可以随时放在案头。
《左传》中有云: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通过不段的思考,觉悟,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思维前进,摆脱幼稚,不成熟等性格,更好的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即使没有能够识人的能力,也要能正确分析自我,明了于心。
从社会层面上说,身为教师的我们,只有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具备一定的道理哲学思想才可有不败之地。要有“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的远大理想,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定信念,要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脚踏实地,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不屈精神······古人教会了我们很多,可是我们选择了遗忘,当这些句子摆在我们面前,你是否还记得当初的豪言壮志和高风亮节?当你做了有违道德的事时,你是否还记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领导精神呢?让国学的精神再次沐浴我们的身心,它将会把我们现在缺少的东西找回来。
从生活方面来说,我们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在生活,抒写着一篇篇生命的乐章。我们可以懒惰,也可以勤奋;可以奢侈,也可以节约;可以逃避,也可以面对。生活给予我们机会去发现和学习成熟的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生活教会我们的第一个道理。
每一代的传承有着不同的内容,若我们选择铭记而不实践,那么生活也将索然无趣了!困难是一定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我们要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精神。
当我第一次听这句话时是在一部电视连续剧中,一时的不如意只是给我们前进道路上下一场雨,风雨过后我们乘船顺流之下更加如鱼得水般的欢畅。生活主要还在继续,我们就要在没有书写的白纸上唱响生命的乐章。
孟子曰: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意思是:
”爱护别人,别人却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治理别人,别人却不上轨道,就要反问自己明智够不够;礼貌待人,别人却没有回应,就要反问自己恭敬够不够;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的,就要反过来要求自己。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看了这些,我忽然感觉明白了很多。我们做了好事,却没有达到好的效果,可能是因为自己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也可能有很多我们没有想到的地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别人对我们的误解或偏见,一般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我们如果想让别人的看法有所改观,也不是一件两件事情所能改变的。这样想来的话,也就不觉得自己付出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了。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只要付出了,总有回报的一天,没有回报,只是积累的'不够,没有因量变而达到质变,所以,还是继续反省自己吧,毕竟,我们很难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
总之,国学的研读,是我思想的一次升华,让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其实很多道理都是很平实的,就在我们的身边,人人都可以感受的到,只是我们疏远去发现,国学真的是可以开启人生的智慧,有醍醐灌顶的作用,希望大家都不要忘记了国粹,去跟历史对话、去跟古人超越时空的对话,你会感悟到很多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朴实的真理。
我们从小就听长辈们说起过懒汉,仿佛懒惰很不体面。实际上,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比如晚饭后,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她小心翼翼地把碗碟摞得高高的。这时妈妈冷言冷语地责备说:“真是懒汉干活儿!”用不着经过几番这样的训诫,这孩子就会养成滥用力气的习惯,即:每次少拿一些碗碟,多跑几趟路,把力气花在不必要的往返上。等她长大了,就会总是忙忙碌碌,一副倦容。
大多数勤劳的人都比懒惰的人容易衰老。本只需要走一两步,他们却不在乎走上十步。他们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懒惰的饭店服务员往往是最令人满意,最优秀的。他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都送到餐桌上,他讨厌哪怕多走半步路。只有那些勤快的伙计才会端上咖啡不带方糖和勺子,他们不在乎多往返几趟,每趟只拿来一样东西,结果咖啡都已经凉了。
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我们的远祖住在条件恶劣的山洞里,每次喝水,都要走到溪水旁边才行。于是他们发明了最初的水桶,这样他们一次就可以把足够喝一天的水提回家去。不过,倘若他们懒得连水桶也不愿意提,不用说,他们下一步就会铺设管道,这样水便可以顺着管道,从溪边一直流进他们的屋子里。为了避免挑着水翻山越岭,水泵和水车就被发明出来了,这些都是懒汉们后来的成就。同样,我们的某个祖先想到湖对岸去,可他又不愿沿着湖边绕过去。这时第一条船就诞生了,它就是把一段树干掏空以后做成的。
据说,一百多年前,有个叫汉弗莱?波特的少年,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让他每当操纵杆敲下来时,就把废蒸汽放出来。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儿太累人,就在机器上装了几根铁丝和几个螺栓。这样,阀门就可以靠着它们自动开关了。这么一来,不但他可以脱身走人,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也提高了一倍。他就这样懒洋洋地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现代农业机械都带有座位。起初想到安座位的绝不会是什么勤快的农夫,他们才不在乎整天在地里走路呢。这个主意最先肯定是由想坐着干活的人想出来的。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最杰出的工程师——人类动机的研究者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常常把各行各业优秀工人的劳动动作拍成影片,由此观察某一工序最少可以用几个动作完成。他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不肯做。勤快一些的工人的效率要低得多,因为他们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一个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凡是能吩咐别人为他干的事,他绝不亲躬。
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许多重要的规则和定理都是懒汉想出来的。这些人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人准是懒汉。他们探究各种互不相关的现象的根源,他们讨厌需要吃苦受累的事情。想想看,如果没有发现自由落体定律,那么,要确定苹果从枝头落到地上的时间,要确定猫从离地一英里的气球上掉到地上的时间,该会多么麻烦!想想看,如果某些懒汉不曾建立“2+2=4”的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会遇到多复杂的局面,将会碰到多少令人筋疲力尽的麻烦!
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现在是认真看待我们的这些懒汉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这些懒汉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希望。
读过《懒惰的智慧》,文章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懒惰与智慧间微妙和谐的关系,这又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家长老师们的口头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么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有着什么关系呢?
文章作者利用了多个论据向我们证明他的主观思想,这些事实一次又一次证明了“懒汉”往往拥有比其他人结构更加严谨敏捷的逻辑性思维,因此能够极快地适应并处理各种事务,在各种“偷懒”中不断地增长着思想与智慧。但是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角度来议论这个观点,就显得促襟见肘了。试问,一个人只知道空想,但是没有任何实践,能办成什么事呢?答案是一事无成。就像孔子在学习方面的学思观点上认为的“思而不学则殆”。因此,“懒汉”们往往被认定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可见想要办成办好事,“勤奋”必然也是“懒惰”不可或缺的其中之一。
再拿几个小故事讲讲吧。哈佛大学是众所周知全世界最著名的学院之一,能够去那里深造一番的无不为出类拔萃的天骄之子。在哈佛有个有趣的现象,书籍在学院里几乎是随处可见,每天凌晨四点半,学生们就已经早早聚在一起旁若无人地专心攻读,后来也有了《哈佛凌晨四点半》的这么一个节目。里边提起过一个哈佛新生开学时在功课上偷了些小懒,结果后来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被迫退学的事例。因此在校的学生们也多出了一则潜意识,如果没有付出百分之百的勤奋,那么你便无缘哈佛。
儒家创始人孔子晚年酷爱《易经》。虽然《易经》生涩难懂,学起来很吃力,但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由于他刻苦学习,勤展竹简,次数多了,竟连皮筋断了三次。这便是成语“韦编三绝”的由来。勤奋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品质,纵古观今,不论是知识上还是思想上,勤奋极大程度上弥补了人们的各种不足,且能够持久有效地巩固下来,化为己用。
“懒惰”与勤奋两者相比较,客观看来,前者更优于思想,后者更优于行动,相对而言却又是缺一不可。那我们个人又该怎样在两者之间取舍呢?最好的方法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留下“懒汉”的迅速完美的思维,从小事中培养勤奋的好习惯,相互结合,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