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遥远的记忆7篇

2024-02-29 12:59:16综合

遥远的记忆7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遥远的记忆7篇,以供参考。

遥远的记忆7篇

遥远的记忆1

  八十年代,生产队刚分田到户不久。农民们热情高涨,每天喜气洋洋。淳朴的乡人点燃他们的激情岁月,酝酿他们的浪漫理想。未来的生活在他们眼中是明亮的,似锦的,因此,总会想方设法弄些娱乐节目,以渲染生活的多姿多彩。放电影便是其中之一。至今在我的记忆中,还存留着父辈们兴高采烈的笑语。

  我家离我们村部(那时叫做大队部,很有点组织的味道)二、三里路。我家屋后一条土公路径直通到村部。马路两边栽有白杨。每到夏天,郁郁葱葱苍翠的枝叶会伸到路中央,将整条马路上空严严实实遮盖,走在里面,很有点像走在幽深的丛林一样凉爽。选择这样一个绝妙的地方放上一场电影真乃大快人心。

  本家有一兄长,对放电影的技巧颇有研究。村中有好事者便请他来为我们放映。家家户户,有钱的凑钱,没钱的凑粮,都来捧个场,保证每周至少一场电影。

  夏天的傍晚,我们一群孩子们总是游离在田野或者稻场,就为了等待好消息。有时,远远地会听到喇叭里突然间响起一段音乐,以《五月的鲜花》为多。我们的神经马上兴奋起来。果然,不多一会,喇叭里传来:“呼呼,呼呼”吹气的声音,有人清了清嗓子,大声宣布:“今天晚上七点,在本村大队部放映×××电影。到时大家自带板凳。”如此通报三遍。《五月的鲜花》曲子便继续重放。孩子们便欢呼雀跃起来,奔走相告。不多时,全村老少,人人皆知。在外干活的人们便草草收工,只为享受这一天最后的悠闲。

  洗刷完毕,全家出发。父亲扛着大板凳,我手里拿着小马扎,屁颠颠,喜滋滋跟在父母后面。来到大路上隐隐约约可见那白色的银幕早已高高地挂在路中间。银幕是用绳子带住,拴在两边的树枝上的。远远望去,就像是我们动手制作的简易风筝一样。比较起来我们往往要慢半拍。因为等到跟前,就会发现电影不知什么时候已开放,要不就是黄金地段被人抢先占去,黑压压的铺满整个路面。埋怨必然少不了,父亲便呵呵笑着说:“下次一定来早点。”

  在看电影的当儿,我还经常会发现村里的某些青年很亲密地坐在一起,或“嗤嗤嗤“地偷笑,或低头窃窃私语。现在回想起来,尚觉有趣。写到这儿,倒想起沈从文《边城》里的傩送二老和翠翠。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傩送的歌声将翠翠的魂灵在梦中轻轻托着,各处飘着,带着翠翠采摘一把钟爱的虎耳草。村里的大姑娘小伙子们虽然没有沈先生笔下的翠翠和傩送的朦胧和美丽,但若干年以后回忆起来,定然也有对电影的难以磨灭的甜蜜的记忆。

  小时候的我仿佛既多才又多艺。父亲清闲的时候最喜欢教我拉二胡。我倒“咿咿呀呀“拉得挺难听,但也乐于参和在这种娱乐活动中。我家有个后院,父亲的理想是将这一大片空地开垦成花园果园。于是我们仿佛看到春色满园,秀丽可餐。嘴巴咂摸着桃李的酸甜。可是,果园花园没做成,先变成了菜园。碧绿的蔬菜,整齐的菜畦,一方清澈的池塘将我家半包半围,给人的感觉倒也神清气爽。由此吸引了一帮长辈们各自带着自己的心爱之物,坐在我家后院吹、拉、弹、唱,尽显人生之惬意。

  记忆尤深的一次也是在这个季节。我小学五年级还没毕业,不知何故辍学在家。某天晚上,几个长辈带着他们的行当又来到我家后院拨琴弄弦。连父亲一共五人,围坐一圈。他们那天拉的曲子是黄梅戏《女驸马》。年幼无知的我不会评价,只觉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其中一位婶婶笑呵呵走到场中,对着我们大声唱着“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好新鲜哪……”婶婶的声音很有亲和力,感染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磁性。她边唱边做手势,将驸马的那份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当时的我绝评价不好婶婶的表演,但还是呆呆听着,入了迷。母亲说婶婶原来就是生产队戏团中的一员,曾经扮演过女驸马的角色的。哦!当时的婶婶应该是找到了年轻时的感觉了。

  现在每次回家去,唱戏的婶婶见到我总会和我打招呼说:“老丫头回来了啊?”然后必然要说到我小时候怎样怎样。

  到底是怎样的呢?我极力回想着。

  我小时候应该算是一个疯丫头,喜欢和伙伴静一起去钓虾。我的卧室的后面墙上有一个小小的两扇窗,正对着床头。本来是为了夏天睡觉凉爽而设计的,但是没想到却方便了我。暑假里,母亲为了强制我午睡,总将大门紧紧插上,我够不着,也没力气。某一天对着小窗,忽然心生灵感,计上心来。我决定从小窗爬出去。小窗刚好能容纳我自由穿梭其间。于是乎,便和早已等候在外的静捂嘴偷笑,蹦蹦跳跳向水塘跑去。

  池塘里龙虾特别多。炎热的中午,它们大多就贴在青草或水中的枯树枝上静静睡觉。我们屏声静气,悄步走到跟前,拿出用麻秸做的钓竿,轻轻地送到虾的嘴边。哈!原来它们不是在真睡,而是假寐!诱饵还没伸到跟前,它们就闻到肉香,一下子用前面两只红通通的大钳子紧紧抱住,丝毫没有想到我们的诡计。就这样,它们便轻而易举地成为我的瓮中之鳖。我们不动声色,依然故伎重演。可怜的龙虾永远不知道我们所设下的“鸿门宴”,人类的智慧它们永远也破译不了。当晚霞铺满天空,当田野里响起了牧童的短笛,这才知道,时候不早了,该回家放牲口了。于是,背起装满胜利品的小背篓,凯旋而归。

  如今,那些纯朴的乡村气息已离我远去,再也凸显不出立体的美。我再不能够在广阔的田野中看电影,亦无法再次欣赏那些多才多艺的长辈们精彩的表演。带给我童年的许多欢乐的池塘和龙虾早已销声匿迹。一声长叹!我那遥远的记忆!

遥远的记忆2

  我们是七零后,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姥姥家。我们那时不像现在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生活,也不像现在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玩具。我们放学后会力所能及地帮着大人做些家务劳动,我们的玩具就是大人们闲时折的纸鹤,做工之余做的手工制作,每每此时我们都会欣喜地跳跃起来,手舞足蹈……我们没有良好的条件去旅游,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跟小朋友一起到野外(坡地里)去郊游。我们唱着跳着……凡事都是自己动手。

  最使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小学五年级的初秋。星期六早早地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跟着姥爷去地里干活了。我感到很新鲜,随便跑着跳着,姥爷喊开了:“别乱跑,别把土给踩硬了,来年就不好种庄稼了。”我眨巴眼睛等待着姥爷的解释:姥爷慢悠悠地给我背了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随后姥爷又说爱护土地就是爱护自己的家园,爱护土地就是爱护自己的国家,就是尊重农民。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一会儿我又爬到核桃树上打核桃吃,老爷又喊我了:“别把树枝折折了,它会疼的,来年它就会给你耍脾气,不好好长果实了。”我疑惑地问姥爷:“为什么?”姥爷说:“树跟人是一样的,它也有生命,你折了它的枝条,它也会流泪的,它伤心了,自然就不好好结果了呀。”长大后我才慢慢明白,土地,果树,都是我们的资源,姥爷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却像爱护自己的家庭一样爱护着他们,照料着他们。

  爱护家园,人人有责。

遥远的记忆3

  导引:我常常满情悲悯地怀念着它们,像怀念那些我已逝去的或将要逝去的亲人。它们亦像我的亲人们一样,任我怎样地留恋,它们都一刻不停留地消逝了,消逝在那了无尽头的时光河流中。

  【油纸伞】

  油纸伞总如一朵巨大的金黄色花朵,开放在我记忆的深处。

  那时的乡村,谁没见过油纸伞呢?它笨重、厚实地立在墙角,仿佛被农人们遗忘掉一样,落满了灰尘。当天下雨了,淅淅沥沥地打在树叶上,打在青油油的庄稼上,打在灰蓝色的瓦屋上,人们便想起亲爱的油纸伞,于是一朵朵巨大的黄色或褐色伞花,开放在绿意盎然而寂寞的乡村。竹制的伞架、伞骨握在手里光滑、锃亮。“老伙计,已用了十多年了呢。”农人惬意略带怜惜地抚摸着伞。

  下雨了,我这小小的孩童,总爱撑一把巨大的油纸伞,穿上高高的木履,在雨中闲逛,巨大的伞花,几乎遮盖了我小小的身躯。我走在满是泥泞的的村道上,骄傲地看着木履下的泥水不能沾到我的身上,耳畔响的是落在伞面上“噼啪”的雨滴声响,或急或缓,像唱歌一样好听。

  那时的乡村亦是多么宁静,在迷茫的雨烟里,满眼是一片雨后的青绿。泡桐巨大的叶片在雨中沉陡下来,纤细修长的杨叶却愈发动人,在风声里,发出一阵阵欢乐的声响,同时飘来的还有楝花的清香,我甚至听得见鹧鸪的啼鸣,一声声,在那翠绿的林中。

  仿佛是一段残存的梦痕,油纸伞不知什么时候已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我们撑着美丽的、轻巧的、国产的,进口的洋玩意,我们还有谁还会想起那笨重的油纸伞呢?想起那雨滴打在伞面上的“噼啪”声响呢?想起那年乡村雨后满眼的青绿呢?还有鹧鸪的一声声啼鸣?

  【石磨】

  石磨无语地立在屋后的角落,寂寞而哀伤,任凭岁月的风雨把它一点点地侵蚀,任凭凋零的秋叶把它一层层地覆盖。石磨不会言语,它不能像人一样张口倾诉,我想如果它能诉说,它一定是无比忧伤,向我诉说着它的光荣往事。

  过往的乡村,谁家不需要石磨呢?石磨是一个殷实人家的标志,石磨是出嫁女儿必备的嫁妆。它记得,它也会像新娘一样披上红红的绸布,在众人羡慕的目光里,风光地来到新娘的婆家。

  往昔的乡村,石磨总会唱着“吱吱呀呀”的歌声,古老而朴素。农人们虔诚地把它放在堂屋的中央,把它擦拭得干干净净,将他们收获的谷粮,投入石磨的口中。孩子们则带着喜悦与企盼凝看着石磨优雅地转动着身姿,聆听着它唱着远古的歌谣,眼前浮现出他们渴盼已久的美味食粮。当年关近了,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个农人、每一个孩子的脸上,石磨更是彻日彻夜地不停辛劳,它却感到满足,“吱吱呀呀”的歌声响彻在村落的每一个角落。

  不知从哪一天,高高的楼房一栋栋地竖起来,机器的轰鸣一声声地响起来,穿得喜气洋洋的人们数着花花绿绿的钞票,人们却一日日忽略了石磨,又竟将久置不用的它放置在无人的角落,任风吹日晒,任荒草摇曳在它的身畔,也总有一天会忘记,忘记这个唱着“吱吱呀呀”古老歌谣的石磨。

  【灯盏】

  灯盏是遥远乡村黑夜里盛放的花朵。

  在那过往乡村漆黑无边的黑夜里,灯盏总适时而安静地一盏盏亮起来,明亮温暖着无边冰冷的长夜。

  农人们总在这无边的夜里,走东家、串西家。那些朴实的乡邻们,会在灯盏闪烁的时候,来我家小坐,与父亲谈论着今年的收成,以农人们眼光,想像着国家的时事。我那当时还在世的小叔,总叹息今年的收成又不好,该怎样给孩子们攒下一年的学费,跳动的灯光,映照着步叔古铜色的脸庞。那黑脸的刘叔总是憧憬着他家何时能盖上全是砖砌的瓦房。

  而更多的是我们在微弱的灯光下学习着书本,那小小立在堂屋的四房桌子上,灯盏就这样安静地立在中央,向四周放射着温暖柔和的灯光。我们姐弟各占着桌子的一角温习着功课,我常常奇怪地看着小姐姐乌黑油亮的头发,在灯光下闪着晶莹的光泽。而母亲总在这时候,陪着我们度过那漫漫的长夜,做着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在微弱的灯光中,母亲常会停下手中的针线,且慈爱的目光凝望着我们,我分明感受到她劳累过度而瘦削的脸上,显现着无比的欣慰。

  灯盏,你总是这样照亮着乡村漆黑的夜晚,没有人会知晓你有一天会从我身边悄悄消逝,让时光的流水把你无声地带走。

  我的乡村早已是灯火通明,一盏又盏照亮了黑的夜空。乡邻们早已不再走东家、串西家了,那一场又一场的电视正在把他们吸引,我小叔的儿女早过上幸福的生活,可他早已乘鹤西去了,刘叔呢,他两幢洋楼已经盖起。

  我家的堂屋里,已不再有灯盏闪烁,代之以的是明亮的白炽灯,当年围在桌旁的我们早已天各一方,为自己的生活而不停奔波着。可我总想有一天又会这样坐在桌旁,在灯盏的飘摇中,听听乡邻们拉的家常,还看一看母亲欣慰的脸庞。

  【老屋】

  老屋是大地上一处永恒的风景,不论我漂泊至多么遥远的地方,总会在冥冥中指引着我归家的方向。

  当多年后,我又踏上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这个我称之为故乡的地方,就像那些逝去的老人们一样,老屋也悄无声息地消逝在这日新月异的村庄上,心里只是无尽的怅然。面对着满眼陌生而喧闹的风景,我亦清晰地感受到我的故乡也已经远去了,同那些过往的人和事,一起湮没在时光的风烟里。

  我知道,老屋只属于月光的。在这楼房林立、灯火辉煌的乡村,谁还需要一缕月光呢?只有那遥远乡村的夜晚,在无边黑暗夜色里,人们是多么需要一缕月光啊,那时的月光也是多么慷慨,她从不吝惜地把她缕缕月光投向寂寞无边的乡村,它甚至透过老屋木格子的窗栏、透过瓦缝、透过天井,缕缕投射在温暖的老屋中,老屋安然入睡,月色如水,只有夜风一阵阵地悄悄走过。

  我知道,老屋只属于雨声的。童年,睡在老屋的木床上,有谁没听过老屋瓦檐下的雨声呢?在沉沉的春夜,亦或炎热已逝的夏日午后,那悠长或急促的雨声,总是那么一声声地滴落在我童年的梦里,那么动听,那么让人徒生莫名的惆怅。

  我知道,老屋只属于炊烟的,只属于那些思乡者的魂魄的。粉墙黛瓦间、残阳日暮里,常常有缕缕炊烟升起、升起在老屋的上头,她如一只温暖绵长的手臂,仿佛在把远方的人召唤,“回来吧,回到你这千万里之外的故乡。”可我如今的故乡又在哪里呢?

遥远的记忆4

  遥远的记忆,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

  过去的记忆,许多已经跟着过往的时光消逝得无影无踪。将来的记忆,在将来的时光隧道里与梦相伴。

  能够成为经久不衰记忆的事情与人物,一定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

  翻看我的记忆薄,童年的许多时光,还没有被时光磨去。许多印记还非常清晰。住过的茅草屋;屋前的老槐树;房东头皂荚树上的喜鹊窝;菜地围栏上的牵牛花;田埂小草上的露珠;山岗上啃草的水牛......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是儿时的印记越是清晰。

  岁月在在人生的磨砺中慢慢变老。

  儿时的记忆在时光变老的过程中日渐清新。

  多情应是我的同时,记忆怎么会被抹去呢?

  曾经的情爱与爱恋,是那样的无所畏惧是那样的酸甜苦辣是那样的撕心裂肺。那里的人是模糊的;那里的事是模糊的;那里的情却是一清二楚的。

  新近的事情,总是不在意。等时过境迁,许多曾经的东西,又被大脑的某个角落记起;再记起。这是大脑某种特意功能在起着作用。大脑的确是个神奇的器官。大脑的许多作用,我不清楚;因为许多科学家都没有搞清楚。

  我站在每一个今天的平台上,新奇,期望,郁闷,甚至烦躁。但在更多的时候,我平静,我思考,我飞翔。在利欲熏心的名利场,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是许多人都能做到的。我思考,思考身外的点点滴滴,而更多的是思考自我。我飞翔,乘着理想的翅膀,飞翔在梦一样的海阔天空。

  有的时候,在某个地方,我突然有似曾相识的意识在流动。但这个地方,我敢以我的名义担保,以前从来没有来过。可为什么有这样似曾相识的感觉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遥远的将来的记忆使然。

  梦,许多时候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许多时候,却到了一个自己说不清别人更道不明的地方。这个地方,在自己今后的人生阅历中,可能会到达。如果真的到达了,就是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的源头。

  在时光的某个点上,我正好在某个地方。在这个地方,我多想。多想做我曾经做过或者没有做过的许多事情。这些事情,对过去的我来说,是将来的记忆,如梦如幻。对将来的我来讲,是过往的回忆,如老朋旧知。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是不是就在这样的记忆中度过的呢?

遥远的记忆5

  清明节就要到了,清明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其前后有扫墓的习俗,在农村就是上坟地焚香烧纸,祭奠一下已故的亲人和祖上。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外国的节日泊来很多,像圣诞节、愚人节等,近几年来在中国很盛行,许多人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开始淡化。可能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的原因吧!从去年开始国家把清明节和中秋节确定为法定节假日。以前我是极少在清明时节上坟扫墓的,今年我决定在清明前回老家去上坟扫墓,祭奠一下已故的父亲。早晨七点多钟我已坐上客车行驶在公路上,道路两旁的白杨树似乎有了淡淡的青晕,大地的雪开始螎化了。黑色的地皮开始一块一块的显现出来,但是放眼望去,大地似乎还是白亮的一片,由于是阴天的缘故吧,田野中远处的树似乎蒙着一层极薄的纱,看上去很是朦胧的感觉,越往远处看越是朦胧不清,村庄的房屋使你能遥远的感觉到而看不清楚,那种朦胧模糊说不清楚的感觉,很微妙,就象我此时对父亲的记忆一样,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似乎是一种淡淡的思念,又好似一种淡淡的忧伤掺杂着惋惜,还似乎有许多说不清的感觉,真的微妙而复杂。

  我把目光从车外收回来,闭上眼睛,在自己的脑海中去搜索有关父亲的记忆,在我七八岁时父亲就已经去世,三十多年了真的很遥远,记得去世时是春天的一个晚上,几点钟记不清了,父亲倚着墙,围着被,后背垫着枕头,半卧半坐,母亲在他身旁,似乎是半跪半坐,昏暗的煤油灯忽明忽暗,感觉就象父亲的呼吸,我躺在炕上看着他们,他们的脸及表情朦胧模糊不清,听着父亲断断续续的说着什么,似乎是在说前园和后园都种什么,又说了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如何,后来我就睡着了,也不知道什么时间母亲喊哥哥和姐姐快去找大伯,三伯和姑父去,记得他们都来了,以后的事情我就不记得了。早上从三伯家回来,一张黄纸把父亲的头蒙上,他躺在厨房的一块板子上。那天早晨也是阴天,哥哥和姐姐在黄泥抹的烟筒根下哭着,前院邻家有几个人在用草苫着房顶,边干着边向我们这边望着,似乎在叹息着说着什么,那时姐姐最大才十六七岁,妹妹最小大约是四五岁。

  父亲出殡母亲大病了一场,从此身体就不是太好,姐姐成了家中的顶梁柱,我对姐姐是一直深怀敬意和感恩之心。

  以上是我对父亲的直接记忆,剩下的记忆就是在母亲和亲属那听来的间接的记忆了。父亲是一个高高瘦瘦的人,无论别人怎样描述父亲的面貌,在我的脑海中始终勾勒不出父亲的面庞是什么模样,脑海中总是那么一张撕不下去的黄纸。

  父亲似乎是下象棋的高手,这是我在姑父那感觉到的,因为姑父在和别人下象棋的时候总是说:“没有对手了,你们的水平照老先生差老了(老先生是指父亲),下的真没劲。”姑父当时就是村里的象棋高手,似乎是没人能下过他。

  父亲好象是很喜欢,这是从母亲的口中得知的。哥哥和弟弟打牌的时候母亲总是说:“随根,真像你那死爹,但是你们没有你爹那两下子。”关于父亲这方面我也听其他人说过,父亲是推牌九、看牌的高手,似乎会偷老千,因为父亲总是赢,但谁都没有抓到过,父亲不贪心,赢点就行,时常用赢的小钱给我们买点糖果吃,吃父亲的糖果,姐姐和哥哥还有这方面的记忆,我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父亲是一个慈父,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母亲说过我矫情,在我六岁时,看到我的一个伙伴穿一件新衣服,我来家就要,不给买就不吃饭不说话,后来父亲用十八尺布票给我换来一件黄格子新上衣。父亲总是亲手给孩子们理发,母亲说给我剪头的时候,我好动,父亲一不小心剪子把我的耳朵碰出血了,父亲天天要看我的耳朵好没好,埋怨自己没有用。

  现在每当吃鱼的时候,母亲总要说现在的鱼一点不香,哪敢以前的鱼好吃啊,我知道母亲指的是什么,父亲的身体不好,干不了体力活,生产队为了照顾父亲,就让父亲放几匹马,夏天父亲把马放到河套的草甸子上,父亲就用自己编的鱼篓淌鱼,那个时候环境好,没有被破坏,都保持原生态,甸子的花各式各样,柳条通子中野鸡野鸭时常出没,有水的地方很多,因为那是低洼地,有水就有鱼,放暑假的时候,因为姐姐和哥哥大一些,父亲就会带上他们上甸子放马,姐姐和哥哥时常会带回野鸭蛋和毛绒绒的小野鸭,这些都是母亲和哥姐们闲话时说出来的,父亲一天会淌到很多鱼,拿到家吃不了会送给亲戚邻居等,现在想一想可能也不少送给队长吧!从对父亲的照顾这个角度想,也是应该的,或许生产队看青的也会给的吧?因为青玉米能烀吃的时候父亲就往家里弄,一直到收完秋为止。因为家里七口人,只有父亲在生产队里劳动,挣一个整劳力的三分之二的工分,全家人的口粮是领不回来的,但是我家从来没有断过粮,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许多人家没粮食吃,烀土豆吃的直吐,在我的记忆中和母亲的话中从没有听说过我家有这样的事情,父亲在那个年代凭借他的聪明和智慧呵护着他的子女,妻子,但是最终没有抗争过命运,抛下年幼的子女,还有妻子而去。我想黄纸下父亲的那双眼睛一定是睁着的没有闭上。

  父亲究竟是什么病而死的呢?母亲说父亲原本是健康的,在丹东的一个什么矿上干了几年活,就得了肺病,总也医治不好,开始时咳嗽,后来喘,再后来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直至失去生命,那时父亲还不到四十岁。现在时常看到报纸上有关农民工在矿上劳动吸入粉尘过多得了矽肺,父亲一定就是这种病了。我查过有关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九五几年时国家发展重工业和矿业,在农村招了一批工人,从事重体力劳动,父亲是其中的一个,当时国家困难落后,没有对工人采取更好的保护措施,而使不少人染病丧生。那个年代发生这样的事尚情有可原,而今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又重演了父亲这样的悲剧,生命的尊严在哪?

  在以后的岁月里,姐姐是家中的老大吃了很多苦,也多亏亲属及好心人的帮助,我的外婆,姨妈们,伯伯,伯娘,姑父,还有生产队保管员大叔,我对他们永远怀着感恩的心。

  车已经到站,我下了车给弟弟打电话,和弟弟直接去了父亲的坟地,这么多年了,对父亲怀念的情感已经淡化,没有泪水,焚香烧纸完毕,磕了头,在心里默默地说:“你的儿女各自成了家,我决不让母亲带半点委屈去见您。”

  黄纸下的那双眼睛,我一定会让它闭上的。

遥远的记忆6

  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中最遥远的记忆,你最遥远的记忆是什么?我最遥远的记忆是我的妈妈亲手给我缝制的两件漂亮的连衣裙。

  那两件美丽的裙子总是在某一瞬间在我记忆里闪现,由于时间太遥远了,让我恍惚觉得这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渐渐地,那反复出现的记忆越来越清晰,终于明确,其实那不是梦,而是真真实实的,在我的幼儿期,我真的是曾经拥有过两件非常精美的裙子啊!

  那时候的我还在上幼儿园,大概三岁左右吧,妈妈用红和绿两块绸缎给我缝制两件裙子,我记得,绸缎的色彩非常鲜艳,缎面发出一层柔和的光亮,应该是质量很好的绸缎,灵巧而富有情趣的妈妈在裙子的领子、袖子、裙边都亲手绣上了精美的花朵,那两件裙子在当时看来真的是独一无二,吸引了无数的眼球,就算在今天,也买不到如此独特而精致的裙子,因为完全是手工做的、融入了妈妈的无限爱心与才情!在六十年代,别说穿裙子,就是衣服也很少有不穿补丁的,而我的妈妈,却用她的双手,为我打造出如此精美绝伦的绣花裙,这在当时,简直就是视觉震憾!

  我穿着这样的裙子,走在街上,或上台表演,就象个小公主,小小的心灵得大了极大的满足,回头率绝对是百分之百, 印象最深的是,只要我穿上这两件美丽的裙子,幼儿园的老师们都喜欢拉着我的手,行走在校园里。现在回想这样的情景:一个白白胖胖、剪着可爱的“BB"头(妈妈喜欢帮我剪这样的`发形,就是前面刘海齐眉,两边头发平耳,遮住耳朵的发形,她称这种发形叫“BB"头)、穿着精美绣花裙、乖乖巧巧、象公主般的小女孩,谁不喜欢啊,所以,无论去哪,老师总是喜欢带着我去,并都是牵着我的手。

  妈妈不会想到,一件小小的绣花裙,就这么根植在一个小女孩的心里,并在她的心里开着纯美的花 ,成为终身最美的记忆,让她永远心怀感恩。我常常在思考:为什么儿时的记忆里总是梦幻般的美丽?也许这是天性使然吧,潜意识里:留下美好,去除糟粕,因此,才感觉生活是如此美好,珍惜拥有的一切,所有远去的时光,都值得去怀念。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谨以此文 ,献给我最亲爱的妈妈!

遥远的记忆7

  翻开已微微泛黄的书页,一张已残缺不全的照片悄然飘落,俯身拾起,看到那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不禁哑然失声,记忆,久久不散。还记得我们伸出小小的手发出海枯石烂友谊不变的誓言。虽然是稚嫩的,但却充满了我们对彼此的希望与关怀。也许大人们不相信天长地久,而我们则坚信真挚最终能换来永恒。当我们真心用美好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时,世界也会向我们投来幸福的一瞥。我们携手努力,虽然生命的路上荆棘密布,但我们却相互搀扶,相互支撑。

  记忆中你喜欢普通而美丽的山菊花。你说她很坚强。尽管土地那样贫瘠,尽管也许连阳光也不愿照耀,尽管蜜蜂也不肯光顾,只有清风为友,冷月为伴。然而她却静静的生长着,对生活憧憬着,因为她深知,与命运抗争,她早已是赢家。你说你是一朵平凡而又美丽的山菊花。

  曾以为勾勾手,便是永远。直到你离开的那一天,我才深知这句话的苍白与无力。那么,便走吧。总以为还有机会再见,结果却是如此无奈,甚至连一句“再见”都不曾留下。但我们是朋友,就足够了。

  笔中油墨快耗尽时,纸上出现了你天真可爱的笑脸,那抹笑开启了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召唤出记忆中那遥远的,只属于彼此的快乐。刹那间,抚去友谊上堆积的灰尘,散发出的光芒耀眼,美丽,似乎经过岁月的积淀变的更加悠远绵长,非但没有遗忘,反而更加深刻。

  抚摸照片上你我稚嫩的脸,仿佛依稀觉得你还在。照片背后有你亲手写下的一句话:别忘了,我们是朋友。

  记忆中那遥远的快乐又重新在我脑海中回旋,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