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习俗作文9篇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要在这一天抱粽子,挂艾叶,在南方还有塞龙船,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端午节这天,爸爸妈妈带我到山上拔艾叶,给我额雄黄,并给我讲了关于楚国爱国诗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未能实现,后遭革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远处,即沅、湘流域。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这天,人们怕河里鱼虾吃到他的尸体,就抱粽子投在江里让鱼虾吃,后来人们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包粽子。
端午节这一天,我看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上了艾叶,有些人还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较多。香囊的样子各式各样,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颜色有红的、黄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楼道里,楼道里飘香着粽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里,告诉妈妈我也想吃粽子,妈妈不紧不慢的说:“别急,别急,大家等会儿到奶奶家还要包粽子呢!”
到了奶奶家,只见奶奶已经把材料准备好了:江米、红枣、花生、箬叶。不等奶奶开口,我就抢着说:“做粽子可简单了!大家把材料准备好,用箬叶一裹再一煮就可以了!”我有点儿得意,心想:奶奶一定无话可说了,我已经把做粽子的全部过程都说了下来,奶奶一定觉得我太聪明了。可奶奶说:“你说得简单,包粽子可有许多讲究呢!”我不相信,包一个小小的粽子能有什么讲究?
开始包粽子了。我自告奋勇,决定第一个试试。我拿起箬叶,包住江米随便缠了几圈。缠出了个圆不圆、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东西。我拿出红丝线,心想:奶奶平时给粽子“五花大绑”,真难看,我可以缠一个漂亮一点的嘛!我用线围着粽子绕了两圈,然后系了一个好看的蝴蝶结,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可我刚一松手,粽子就“散架”了。箬叶一松,江米从里面掉了出来,让我白高兴一场。
奶奶见了,来给大家做示范。箬叶经奶奶三折两卷就包成了一个粽子。奶奶还教大家包粽子的窍门,大家试了好几次,终于学会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收获可真不小呀!
每到端午当日,家家户户的主妇将买回的箬叶(菰叶或芦叶)、糯米等物,浸泡水盆中。苏州人端午节非但要自己吃粽子,还要用它来祭祀祖先。端午粽品种繁多,按它的形状来分,像秤锤的叫秤锤粽,像枕头的叫枕头粽,三角形的叫三角粽,老苏州则把它叫“小脚粽”。箬叶里除糯米以外,人们还常在里面加入其他物品,如肉、豆等等。于是就有了鲜肉粽、火腿粽,赤豆粽、绿豆粽、豆瓣粽、枣子粽、豆沙粽等等。只用粽米包裹而不放馅心的`粽子,叫做“白水粽”。过去多用艾草灰汁来煮粽子,称作“灰汤粽”。
端午节苏州一家子人的习俗。一大清早,苏州人将艾草束成人形悬挂在大门边框上或厅堂门前,主妇用菖蒲浸水洗脸洗头发,并给起床的孩子头上戴上虎头帽,贴身穿虎头肚兜,外穿五毒衣,脚上穿虎头鞋。主妇除了包粽子,还要上街买回鱼、鲜肉、茭白等时令蔬菜,中午要烧一桌端午饭菜。
老苏州端午节第一件事是在厅堂中挂一幅钟馗像,并到药店买回雄黄和在黄酒中,配制成雄黄酒。中午开饭前,老苏州将小孩叫来,先用手醮着雄黄酒在小孩额头上写一“王”字,再将部分雄黄酒洒在庭院四周。还有的人家煮燃苍术、白芷等中草药,烟熏室内,并用艾草、菖蒲烧汤沐浴。还有的人家以“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最后,一家人围坐一起,共享清凉解毒的端午饭菜,共饮雄黄酒,共祝端午节健康快乐。午饭后,主妇将香包给孩子带在身上,有的在自己手臂上缠上五色丝线,叫做“长寿线”或“长命缕”。全家人一起到书场听上一回书,说的是《白娘子》一折,讲的是白素贞端午节误食雄黄酒惊现蛇形的故事,听说书先生将苏州端午节的风俗娓娓道。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风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消息之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风俗绵延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将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许多风俗。每到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风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与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之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喜欢上了过端午节,因为在这个节日里,可以吃到丰盛的食物,比如说粽子、咸蛋、绿豆糕,还能喝上雄黄酒呢!那时候,我只顾着吃啊喝啊,根本没在意这个节日的来历。
直到今年端午节来临之前,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我才特地查阅了有关的资料,这才知道这个节日都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大臣——屈原。他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爱国大臣。主张消灭侵略者,结果遭到小人的谗言,楚怀王也不调查清楚,就把他免职了,还把他流放到了很远的地方。屈原满腔的爱国之情得不到赏识,悲愤至极,写下了《离骚》、《天问》、《九章》等诗,在农历的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石投汩罗江自尽。当时的百姓都非常震惊,纷纷划船打捞,结果一直都没捞到。人们为了避免水中的“蛟龙”吃屈原的遗体,便纷纷往水里扔饭团,而我们现在端午节里吃的粽子,正是由饭团演变而来的。
不仅如此,当时还有人往水里倒雄黄酒,就是要把“蛟龙”给迷晕不让它侵害屈原。两千多年过去了,人们并没有忘掉他,他的爱国举动,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后来在每年的这一天,还在江面上敲锣打鼓划龙船为了驱赶妖魔鬼怪,让屈原安息,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屈原的敬意;而且都在为自己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着。当今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不仅会吃着美味的粽子,更会怀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以此来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学习,长大以后好报效祖国。
端午节的早上,妈妈拿出一个三角形的绿绿的东西。我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回答说:“这是粽子。今天是端午节,我们要吃粽子。”然后妈妈还给我介绍了粽子的结构。她说:“粽子的馅是用糯米和一些配料比如红枣之类的混在一起,再用箬竹叶包成三角形。除了红枣馅,还有咸蛋黄、红豆、鸡肉、猪肉之类的,馅料多种多样。”妈妈还说:“在端午节当天,人们除了吃粽子,还有赛龙舟、挂艾草与菖蒲等习俗。”
中午,我们正吃着饭,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咚咚”声,还有鞭炮的细碎声,妈妈说:“这是赛龙舟活动,古代人们一开始是为了寻找屈原的尸体才划龙舟的,现代慢慢演变为祭祀、纪念屈原的一个仪式。”我赶紧跑去阳台一看:果然是有好几条龙舟在江面上。队员们各自穿着自己的队服,正努力地划着龙舟,场面好激烈呀!
下午,妈妈去市场买回来一些绿色的叶子。我问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说:“这是艾草和菖蒲叶,今天我们要把它们挂在门前,预示着驱蛇辟邪。”
端午节的习俗可真有趣呀!
记得小的时候,因为只有端午节才能吃到粽子,每逢将近节日的时候,恨不得一天吃几顿都是粽子,这也是我爱上糯米的原因。现在,粽子成了一种美食,可以随时买到好吃的粽子,只是始终吃不出记忆中的味道。 原本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老先生的节日,然而现在,身在他乡,端午节成为了我思念家乡粽子的节日,即使吃不到,也要想想。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一大节目,说实话,我只见过一次,每次看赛龙舟的人特别多,家里人担心我们小孩不够壮,被人挤到河里去,所以极力反对我们参加这种热闹活动。 家乡的端午节虽然比较简单,没有元宵、中秋那么重要。但是所谓的传统习俗也还是有三个的,不知道我有没有记错或是遗漏。一是要煮咸鸭蛋来吃,当然也可以有鸡蛋、鹅蛋等等。二是门上插艾草。艾草,据说能够辟邪,艾草的另外一个用处就是晒干以后,拧成绳子状,用火点住一头,慢慢燃烧,由于是绳子状,燃烧不是很充分,会有很多烟,而这些烟就可以用来驱蚊。所以端午节后,等艾草晒干,我们就经常这样在院子里点上艾草绳,用来驱蚊。三是吃桃子,我喜欢吃那种硬硬的青桃子,不是很甜,但有点甜;软的桃子太甜,而且桃汁会淋的到处都是。 其实,家乡的端午节的习俗就是这样,在简单中就能带出家乡的纯朴,和端午节节日的欢乐以及邻里间的一种互动。 唉,好想家,好想家里的亲人,在端午节到来之际诚祝家里一切都平安!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记得买粽子吃哦!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传说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楚国的忠臣屈原,当时秦国攻打楚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传说屈原死后,楚国人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人拿出准备的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叶子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奶奶。每年端午节前奶奶就开始忙活开了,早早地着手准备好了粽叶。奶奶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再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硕大的菱角。包好以后,再放在锅里煮上一会儿,满屋子都弥漫着粽叶的清香。轻轻剥开粽叶,咬上一口,粘粘的,整个人浑身都沉浸在香味中。我多么盼望着端午节快快到来呀!
“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不一样的地方游不一样的习俗。听——“正月要把龙灯耍,二月要把风筝扎……”琅琅上口的童谣时候让你穿行在每月的习俗中去呢?此刻就跟我穿行到端午节的习俗中去吧!
端午节到了,黄教师真可谓是”异想天开”,竟然把学校门口包粽子的马婆婆请到教室里来教我们包粽子!马婆婆先把中叶折成一个漏斗形,俗话说得好”看着容易做起来难”,看马婆婆宝中之的速度那么快,他可是在江湖上”混”过十多年来的,那手艺叫做熟能生巧,而我们呢,就像是一只只无头苍蝇,抓住这边的角又漏掉那边的角!,没办法只好让马婆婆亲自出马,一眨眼我们的中叶就被马婆婆那一双令人敬佩的首要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漏斗,我们不甘示弱,开始了漏斗大战。结果杨洋的漏斗被红了个底朝天,做完这步后,马婆有让我们把江米倒进漏斗里,没想到我的粽子真的成了漏斗,里面包住的江米就像没有下巴的嘴巴一样”巴扎巴扎”地漏个不停,我连忙拉起了线,把粽子的上口给缝了起来,可江米还是想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不停地揉!我没办法,只好让这个粽子光荣牺牲了。
粽子包好以后,我们就开始煮,煮好以后,就开始吃了,瞧,小云阳那个馋猫,粽子还没有看看我们的教室,就顿时灰飞烟灭了,黎宣诚呢?细心翼翼在粽子上舔舔这儿,舔舔哪儿,害得粽子上满是口水味,最搞怪的非张力夫莫属,看!他吃得满嘴是油,手呢?也是油,就算米掉到地上,他也把自我的嘴巴当成吸尘器使……
行走在节日的习俗中,听者琅琅上口的诗,我们真是悠哉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