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实验周记7篇(科学实验周记300字)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科学小实验周记7篇(科学实验周记300字),以供参阅。
上周星期五,王老师给了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叫“有魔力的水”。
上课铃响了,王老师走进教室。从桌子上拿出一个装了一个鸡蛋的杯子。说:“你们猜猜我灌了水之后,鸡蛋是上浮还是下沉呢?”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阵讨论声,有的说鸡蛋能浮起来,还有的说鸡蛋不能浮起来。大家的讨论声像炒豆子一样,叽叽呱呱的,炸开了锅,把锅都炒爆了。
王老师让大家安静。她说:“请大家注意了、看好了。”她把水倒进去,大家屛住呼吸,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着王老师的一举一动,生怕漏掉变魔术的每一个细节。可是,大家看见鸡蛋并没有浮起来。
王老师接着问大家:“怎么样才能使鸡蛋浮起来呢?”王老师点名叫了几位举手的同学,大家提供了许多方法,有的说放盐,有的说在水里吹泡泡。
只见王老师从桌子上拿出了一袋没有开封的盐,放了半袋盐在杯子里,请赵佳琪和李冠儒搅拌,搅着搅着,鸡蛋浮了起来。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因为清水的密度小,鸡蛋大于清水的密度,所以鸡蛋会往下沉,但是放了盐之后,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所以鸡蛋会往上浮。
今天,在我看的一本科学游戏书上,看到了一个既简单又好玩科学游戏,我马上找来爸爸当助手,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开始了一次光的试验。
我先找来一个粗的塑料瓶子,让爸爸在距离瓶底约5厘米的位置打上一个小洞,并用水堵住,再盖上瓶盖,不让水流出来。打开早已准备好的手电筒,用手遮住手电筒的部分光线,让光线变得细长。同时关掉房间的灯,由于是晚上,屋子里除了手电筒微弱的光线以外,漆黑一片。最后,我打开瓶盖,并移开捂住洞口的手,让水从洞里流出来,将手电筒放在小洞的正后方,使光线与瓶体垂直。可是,我发现光线并没有和书上说的一样随着水一起流出,而是笔直地向前射出。
这是怎么回事?我有点困惑,经过我的反复研究,我发现了这次试验的两个缺点:一是瓶上的纸挡住了光线,二是因为洞打得太小了,水流不出来。
我马上改正,拿一个没有纸的矿泉水瓶,打了一个约小拇指大小的洞,继续试验。啊!成功了!光不再是平平直直的向外射出来,而是随着水一起弯弯的向下流淌出来。水流也成了光线流,落地处也变得十分的明亮。
可是另一个问题又来了:光线原本应该是直的,为什么会随着水的流动方向而变得弯曲呢?我去查了一下资料——这是由于手电筒的光以垂直于可乐瓶壁的角度通过瓶中的水时,不能发生光的折射,而又全部被反射回水中,形成了全反射的现象。光线在水中不断进行着全反射,最后就呈现出水流状了,
自然的现象真神秘,自然的力量真伟大!
今天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十分不可思议又很有趣的实验,大家都欢呼雀跃,满怀期待!
老师事先准备了一杯满的水和一盒回形针,先叫我们猜测把回形针放入水中,水会不会溢出。我猜会溢出,有人猜不会溢出,随着大家的猜测,老师形如了实验。老师将十枚回形针轻轻地放进那杯满的水中,那水微微地颤动了一下,回形针沉入了水底,而水却没有溢出来,我很沮丧又很惊奇,想不明白是为什么?然后,老师又叫我们来放,我第一个去,我先拿起一枚回形针,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见水面没有反应,便又放了几枚进去,放到最后一枚时,水面只是颤动了一下,根本就没有要溢出的迹象。接下来是金慧琳,她把回形针放进去,那水似乎承受不了这么大得压力,一直颤动着,但就是不溢出来。有些同学喊着还可以放;有些同学的脸上露出难以相信的表情,而我则是觉得不可思议,眼睛瞪得像一颗桂圆那样大,这怎么可能呢?放了那么多了还没溢出,这水有什么魔法吗?
就这样一个人一个人的轮下去,共放了60枚左右的'回形针,水都没有溢出来,而此时水面越来越鼓了。最后在老师的讲解下,才明白其中的原因:因为水是由很多很多看不见的水分子组成的,水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力,这种力叫张力,这种张力避免了水的溢出。所以水才没有溢出来,但这时水面已经变成圆弧形了,像一张网把水笼住了一样。
今天的科学实验真是有趣,原来这些平凡的水分子也有这么多的奥秘呀!以后我也要多去探究科学!
手帕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可是在某些时候它们也能发挥些作用,甚至变得神奇无比。
今天的这个实验,让原本一点儿也不相信的我彻底信服了。
先拿出一个玻璃杯、一张手帕和一根牛皮筋。之所以要用玻璃杯,是为了看水位,而牛皮筋只是用来扎紧手帕的。准备就绪,开工!
首先,我把手帕蒙在杯口并握紧,然后,把牛皮筋一圈一圈往杯口上绕。扎紧以后,就可以开始装水啦!看到水通过手帕一滴滴滑落入杯中,我的心也紧张了许多。既然水能从杯口的手帕中透入,那么,在被子倒过来时,又怎么可能不“哗哗”地流出来呢?
“注意了!看好了!”老爸手拿杯子,好像一位魔法师。只见他把手向下一翻,一股水便顿时流了下来。完了,老爸露馅了!我不禁失望起来。什么嘛!等了一会儿,这水竟然止住了!我不禁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由于我认为老爸放了什么看不见的东西,想蒙混我,自己又重新做了一遍,没想到结果还是一样。这时,老爸慢悠悠地解密着:“这是大气压的威力,是它把水顶了回去。。。。。。”
这下我明白了,空间中的压力无处不在。本以为不可能的事,通过实验加以验证了它了可能性,科学实验真有趣!
今天,我和妈妈来到图书馆还书,可是没有开门,我和妈妈就来到了科学小实验公开课。
老师先是给我们表演了一个魔术,然后就开始做科学小实验了。老师端来一盆水,把白芝麻洒在水上面,白芝麻没有沉下去,老师又拿了几粒墨芝麻,这几料黑芝麻一放下去,白芝麻全部让道。老师又发给我们每人几粒黑芝麻,我们挨个放入水中,可是我们的黑芝麻为什么就不起作用呢?你可不要以为这是水波变大的原因,事后我才知道原来老是放黑芝麻的时侯,往手上放了点洗衣粉,因为洗衣粉有张力,所以白芝麻才会为黑芝麻让道。接着我们又做了下个更加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就是“吹”气球。用白醋和苏打来“吹”气球,这个实验可有意思了,老师先带我们认识了苏打和白醋,然后就开始做实验了,老师先选了一个汽球,用一个小勺子挖了两平勺小苏打,然后老师把气球放到桌子上,又量杯量了40亳升的白醋,再用漏斗把白醋漏到一个小瓶子里,接下来这一步可难了,它需要把这个气球套到这个瓶口上,接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从瓶子里冒出一大股白色的泡沬,气球鼓起来了。我以前知道两种不用嘴吹汽球的方法。现在又多了一种。
这个课堂真好玩,有机会我还要来。
上周五下午的科学课上,朱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好玩而又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朱老师先拿两个气球在一位同学的头上依次摩擦,当他把两个气球放在桌上松手时,两个气球竟然吸在了一起,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更是百思不得其解,这两个好好的气球为什么可以吸在一起呢?教室里一片寂静。
朱老师告诉我们,在任何一种物体上都有着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据科学研究,在物体上正电荷和负电荷这两种电荷的数量是相等的。当物体上两种电荷数量不相等的时候就会产生静电,而气球互相吸引的这个现象就是摩擦后静电所产生的。
为了让我们更加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让我们自己实验。我照朱老师的样子拿气球在头上摩擦,果然不出所料,气球果然吸在了一起。
生活中,静电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说:在穿衣服时、用手开门时……做科学小实验时,大家一定要小心一些,如果是做危险实验时,一个失误可能就会出大事,正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呀!
这节科学课上得很成功,同学们都非常专心,科学课上大家又明白了许多道理。同学们,让我们探索科学、发现科学吧!
最近,我又开始玩气球了,虽然很幼稚,不过很有趣。
就在今天,在辅导班的课间,我和同学们一起玩气球。我的同学一不小心把气球打到了吊扇上,突然“啪”的一声,气球破了,这是很正常的。我经常拿着吹好的气球用针扎,这样也会发出很大的声响,会吓人一跳,有趣极了。
但是,身为小小科学家的我,总是有着不同一般的想法,这次,还是要用针扎气球,但我不会使它爆炸。
实验步骤:
先给气球吹足气,系紧口子,再把一块透明胶布贴在气球上,最后用一根针从贴着透明胶布的地方把气球扎破一次。
请你猜一猜,气球会不会“啪”的一声爆炸?你也许认为气球会爆炸吧!其实,气球是不会爆炸掉,为什么呢?
在一般情况下,用针扎破气球,气球肯定会爆炸;现在的情况不同,会看到气从针孔处徐徐冒出来,气球就像消了气的车胎一样慢慢地瘪下去。是什么道理呢?原来气球扎破时,溢出的空气造成一股压力,橡皮和胶布对这种压力的反应各不相同。当压缩空气从气球扎破的地方冲出时,橡胶脆而薄,气球皮一下就被撑破了,同时发出很大的破裂声。透明胶带比较坚固,它可以抵住压缩空气冲出造成的压力,所以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爆炸。
在这次实验中,我把气球吹成了直径大约有13厘米的圆形。当我在透明胶纸上,用针扎一次后,竟然用了8分19秒47才瘪下去。太神奇了!这样的试验,已经被人们运用到生活中去,防爆车胎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小小的针眼可以使气球爆炸,但并不是绝对的,它也可以使气球慢慢地漏气。哇哈哈哈,是不是很有趣呢?赶快拿起气球和针,去吓一吓自己的父母和同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