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学生作文3篇(做文明中学生征文600字)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文明中学生作文3篇(做文明中学生征文600字),以供参阅。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它们节目的意义。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要用各种色彩,点燃出它们趣味的动作。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传达出我对这次班会的感叹。作文
然而我却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绘着精妙的班会。
班会一开始,“文明礼仪,伴我成长”就出现在了荧屏上,这张幻灯片以绿色为背景,点缀了“文明礼仪,伴我成长”这个题目,还有一丝轻快地音乐响起,给人一种无法形容的感觉,十分美妙。作文
第一个节目是“文明之礼,礼仪之道”,节目的背景是一株五叶草,伴随着美妙的音乐,看着精彩的节目,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文明”、“礼仪”这几个字的含义。
但这些并非是最精彩的,我认为最精彩的就是宣传片和宣誓,瞬间教室内灯光关闭,开始播放了宣传片,宣传片里有同学们在生活中文明与不文明的照片,每张照片上都写着,文明是一种……,宣传片给我了一种震撼,让我感受到文明的真谛。
宣传片结束了,主持人让我们宣誓,刹那间当场所有来宾们都站了起来,和我们一起宣誓,这次宣誓是成功的,前面的节目为后面的宣誓作好了充分的铺垫,先让我们感受到文明的真谛,然后在带动我们一起来“文明”到底。
最终,40分钟的主题班会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多媒体教室,回到自己的班级,在上楼梯的时候,我一直想着那精彩无比的主题班会,差点滚了个大跟斗,可想而知这次主题班会的“魅力”、“影响力”有多么厉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争做文明中学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是子子孙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林则徐“荀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避避趋之”战国时的屈原、汉代的苏武、宋朝的文天祥等,生活富裕时不骄奢淫逸,生活贫寒时不动摇志向,面前不屈膝变节,留下了“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民族风骨。 张衡艰辛创制地动仪,祖冲之倾注毕生心血计算圆周率,司马迁发愤60年著《史记》,则无不体现了我国人民勤奋学习,刻苦攻关,坚忍不拔精神 。孔融让梨,缇萦救父,项橐为师,子路借米等故事,历久弥新、世代相传 早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的根脉。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为植根于这片道德沃土之上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积小善,成大德",传统美德大都体现在良好的习惯和点滴小事之内。
然而,由于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与中华传统美德不和谐的一面,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学生公共意识欠缺,社会责任感不强,不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起哄;践踏草坪,攀摘花木; 污损墙壁; 有些 学生缺乏起码的卫生习惯,随地吐痰,随手乱丢果皮杂物, 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同学之间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更有甚者,以羞辱别人为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有些学生自制力不强,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浏览不健康的低级庸俗网页,这无疑 把自己置身于万丈悬崖之上。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一些人于文明 还是有一定距离。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已经展开。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因此我们不仅要强壮体魄
,丰富学识,更要传承文明,继往开来。只要我们秉承“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古训,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非文明不言,非文明不做,非文明不想,懂礼貌,明事理,从善如流,积小成大。这样就会使我们拥有美好的精神家园。同学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让我们共同努力,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告别不良思想行为,争做“文明中学生”。
我是一个河南人,看你们这样偏激的看待河南人的问题,心中会有一种莫名的伤感。我不想为河南人辩护,也没有勇气去跟你们这些“正义”的人对骂,感觉这样做只是一种悲哀,即便是骂的酣畅淋漓也无济于事。不过看问题应该客观一点,什么事情看的开了,就没有什么了。
我从小在河南农村长大,知道20xx年来到东北念书。从小到大并没有感觉河南人有什么不好,出来后发现地域差距,人文差异,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接触过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不管是语言,生活习惯,人生观,价值观都是由很大的不同,但是大家来到一起,就是缘分,可能会有一些不愉快,但是求同存异,将心比心,不是一样可以和睦相处吗?这只是一个小家,退而广之,我们不管是河南人,山东人,还是东北人,四川人,我们都是中国人,一个家的兄弟姐妹,可能会有哪个兄弟会有点恶习,会发生不愉快,但是我们能把这些作为衡量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人格取向的标准吗?不能。河南人也不是自古就是河南人,外省人也非自古就是外省人,我并没有地方保护的思想,也确实为很多河南人的那些习惯感到羞涩。可是敢问在座各位,又有谁能说咱们身边没有一些人有坏习惯,有陋习吗?这些人都是出生在华夏文化的摇篮吗?都是河南人吗?答案我就不想说了。咱们自己都清楚。
每每听说外国人处处抵触中国人,瞧不起咱们华夏民族,遏制压抑咱们龙的传人,心里面的痛苦和愤恨就会翻腾,我想但凡每个中国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真的会有些许的国人在给咱们丢脸,但是当别人说中国人的不是,中国人的劣根,大家会怎样,有没有一点委屈,一丝愤懑。不瞒各位,我听见大家这样骂河南人的时候,同样的心痛,同样的悲哀。
实不相瞒,有很多河南人会让大家反感,确实有其根源的,河南地处黄河中游,华夏之中,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河南人,也是中国人。河南为何会遭遇今天的尴尬处境,苍老但伟大的母亲为何会流泪,只因两个字——落后。
河南落伍的时候也许不超过几百年,中国落伍世界也就是区区几百年,这两件事并非没有联系,从哲学上讲,实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不同方面罢了。河南对于华夏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河南之于中国,只是心脏之于身体而已,只是现在中国的心脏换位罢了,衰老的器官也就不显的那么重要了,但却要不停的跳动,一下,一下,……试问各位,有谁有资格如此粗暴的辱骂这位老人,每每静下心来想想,莫名的悲哀油然而生。
读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真的很为那些古老文明伤感,很为中华文明一枝独秀感到庆幸,也为河南的落寞感到淡淡的忧伤。
河南没有错,河南人也没有错,骂人的没错,被骂的也没有错,错就错在河南的落后,错就错在些许河南人的恶行,错就错在这些开骂的人没有静下心来,平平静静的看待这个问题,没有用文明来对待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