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堂作文5篇 作文精品课训练营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精品课堂作文5篇 作文精品课训练营,供大家参阅。
课堂是一个赋予我们知识的地方,我们可以从课堂中吸收养分,浇灌我们的大脑。
我们的语文老师——辛老师,她的课不仅仅让我们吸收到充分的营养,还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和雨露。
在语文课上,辛老师教会我们读课文的内在意思,更教会我们如何去理解文章。有一节课,讲的是一篇古文,古文是《卖油翁》,辛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讲解加点字的意思。她的教学方式与众不同,辛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先让我们去预习,让我们自己在家里用字典逐字逐句的翻译,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辛老师讲课时还会让我们一个组一个组轮着讲,要是突然有一个人说不出来,她会十分严厉的说:“不要用沉默来回答我,快回答啊!”要是这位同学还说不上来,她也会说:“先下一个说,说不出的就先站着,一个接着一个,不要停下来。”这就是我们的辛老师。虽然辛老师会对我们很严厉,但在课上偶尔也会跟我们开玩笑,当我们翻译的不对时,她会说:“把“之”的意思解释一下。”“呃,不知道。”这位同学随后就坐下来了,可辛老师却说,“呵,不知道,那你还坐下来啊!”
翻译总算完成了,可辛老师还安排了两位男同学扮演故事里的人物来生动形象的表诉文章的内涵。两位同学,一人用杯子代替葫芦,一人假装在射箭,我们其余的同学则看他们的表演,看得我们都捧腹大笑,太形象,太精彩了。
很快一节课就要结束了,但这节课却让我记忆犹新!因为辛老师的课就是那样与众不同,那样的有趣味,更不缺乏学习中得到欢乐。这样的课怎么不让人醉呢!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这句雨果的名言在今天的作文课上我才明白它真正的含义。
刚下过一场雨,空气变得十分清新,使人心旷神怡,第二节的作文课在一阵清脆的铃声中拉开了序幕。
范老师一进教室,就在黑板上画了一颗大大的心,接着她在心内写了一个“爱”字,然后对同学们说:“同学们,黑板上的这颗心便是范老师的心,它能容纳下全体同学的心,现在请大家到黑板上来,用不同的方式来在这颗大心中画自己的心。老师话音刚落,全体同学蜂拥而上,把黑板挤了个水泻不通。眼疾手快的侯小东捷足先登,枪占了块”风水宝地“写上自己的尊姓大名后,便一溜烟地回到位子上。
黑板前,所有同学你争我枪,推推搡搡。我好不容易挤到了中间,粉笔还没触着黑板,就被几个人高马大的同学给挤到一旁,无奈,我只好袖手旁观。那几个弱小的同学和我一样,只能守着粉笔干着急。
一阵喧哗声过后,人渐渐少了,我赶紧到黑板前精雕细琢起我的”心“来。完成后,我心满意足地回到座位上,等所有同学都大功告成后,黑板上出现了50个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心,它们挤在一起,简直成了一个心的乐园。
范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画的心代表什么呢?“林浩宇说:”我的心是一颗正义之心,遇到坏人干坏事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同学们交谈得热火朝天。老师又说愉快的寒假生活一去不复返,不要再想着玩了。”
这节课既让我收获了快乐,又让我知道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范老师的良苦用心我铭记在心,我下定决心,在新的一 年里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拼搏。
虽然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可是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气温还是在零上几度徘徊。
“真是个鬼天气”。我边哈着气取暖,边抱怨着。忽然我注意到了,咦怎么我嘴里哈出雾气呢?这个已经在我身边发生了十几年的事,我怎么今天才发现。我越想越奇怪,怎么在夏天嘴里哈不出一点雾气,怎么一到气温降低时就有呢?我感到很奇怪,又哈了两口气,嘴里都出现了雾气。我又回忆了一下,对呀!每年冬天我都哈着雾气呀!这是怎么回事?
一时间,我便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我决心打破砂锅问到底。于是我便去问妈妈,妈妈犹豫地说:“这个吗,我……也没注意,你去……查资料吧!”对,查资料。一定能知道的,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呢!于是,我兴冲冲地找起书来,可是茫茫书海中,哪本书会记载这个呢?我便想上网查找。可是我家又没电脑,怎么找呀?我便又找了起来。突然一本书闪过我眼前,《神秘自然解读》这里可能会有吧,我翻了起来,哪,这里有个专门讲《为什么冬天能哈出雾气》的,我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其中,上面这样写:这是因为在我们的身体里会有大量的水份,我们往外呼气的时候也会带出水份。平时气温高,与我们体温差不多,我们才看不见……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茅塞顿开,想不到平常的生活中,有不平常的知识。探索这些未知的知识,是我们课堂上探索不到的。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呀!”生活真的处处是课堂。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关于生活中处处是课堂的作文,作者通过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哈出雾气的现象展开行文思路,带着好奇心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的得出了结论,文章寓意深刻而有内涵。
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把一只刚出生几天的小狗带进教室,放在抽屉里,小狗汪汪的叫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老师并没有批评李刚,而是继续上课。她在课堂上留下了十多分钟的时间,让李刚讲述了为什么会带一只小狗进教室。李刚说,他今天早上在上学的路上,忽然听到垃圾桶边隐约传来“呜呜”的声音。李刚觉得很奇怪,就小心翼翼地走到垃圾筒旁,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小狗!李刚很同情这一只小狗,便用自己的零花钱为小狗在小卖部买了一根火腿肠,看着小狗狼吞虎咽的样子,李刚由衷地笑了。看见小狗吃得正香了,李刚就放心地往学校走,然而小狗却毫不犹豫地丢下正啃了一半的火腿肠,拔腿就追。李刚走几步,小狗追一程,终于追上了李刚,李刚怎么甩也甩不掉它。就这样,小狗跟着李刚一前一后地走到了学校,李刚也不知道如何安顿这个小精灵,只好把小狗装进书包里,带进了教室。
早上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课,于是发生了在课堂上的那一幕。
老师与同学们听完李刚的讲述,觉得小狗既可怜又可爱,于是召开了一个班队会。会上,同学们决定为小狗起一个名字。看着在讲桌上爬来爬去的小狗:全身黑黝黝的皮毛,两只圆溜溜的眼睛仔细上下打量着每一个同学,鼻子黑得能照出人影来。“就叫他黑黑吧!”“叫大黑”“还能叫小黑呢!”??通过同学们的举手表决,大家决定叫它“小黑”。他们还决定为这一只可怜的流浪狗找一个温馨舒适的新家。
经过努力,同学们打听到附近的警察局正在招收警犬。大家把小黑带到了警察局,由于小黑各方面素质都非常好,所以警察们很欢迎小黑来当警犬。就这样,小黑如愿以偿地找到了“新家”。大家都有些依依不舍,还特意为小黑举行了一次送别会。
小黑是不幸的,它失去了天然的家园;可是小黑却是幸运的,因为它有拥有了一个更加温馨的家园。在那里,它能获得更多的关心与呵护;在那里,它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相信不久的将来,小黑一定会凭借它那出色的工作业绩成为蓉城人民心中的“明星警犬”。
师:清晨,我被屋外呼呼的风声惊醒,想起我们上次的一篇作文《你听,多美》还没讲评。当然,这风声肯定是不美了,搅扰了我的清梦不说,在快要春暖花开的时节还听到这样的风声实在让人觉得恐怖。其实我也不是很胆小的人,只是这个听起来真的丝毫没有美感,是吧?(生笑)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了世界的美,相信各位都应该有发现美的眼睛,也有能聆听美的耳朵。不好意思,不经意之间就发展了罗丹的观点。(生笑)其实,我们只要对自然与社会有足够的敏感,就能感觉到美。想当年,孔子也曾经曰:“你听,多美!”(生笑)他在听了“韶音”后,闭着眼睛,晃着脑袋,还打着节拍,说:“这是我听到的最美的音乐了,就是让我三个月不吃肉也心甘情愿啊!”(生笑)白乐天在浔阳江畔听到琵琶声,也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你听,多美啊!”甚至在一千多年后还让我们也去回味,当然我们只有凭着想象才行。如果说这两位听的是音乐,还确实有美的享受,那么东坡先生就更加厉害了,他竟然在石钟山听到风生水起,然后在水石相搏之后也欣欣然地说:“你听,多美!”虽然被后世学者指为听错了,可毕竟是大家,品位不俗啊。(生笑)那么,我想问问各位,你们又听到什么声音是美的?在作文中是怎样表达的呢?
生:我感受到江南的雨声是美的。
师:很不错,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想必各位还有印象,虽有点寒意,却真的很美。
生:我觉得长江、黄河的奔腾咆哮之声也很美。
师:嗯,壮阔。只要不泛滥就好。(生笑)
生:我听那些古曲《春江花月夜》《梁祝》就感到很优美。
师:高雅!
生:我写的是我看的两个电视节目:一个是春节晚会上的《千手观音》,一个是《加油,好男儿》中聋哑人宋晓波的表演,我觉得很震撼,他们虽然耳朵听不到,却能用心感受到音乐的美,并把它传递给我们。
师:非常好。也向你表达敬意!
生:我觉得周杰伦的歌也很不错,像《东风破》《菊花台》《青花瓷》都很美。
师:像《双截棍》《龙拳》之类的呢?
生:也好听,只是有点吵。
师:啊呀,知音啊,幸会幸会!(生笑)
师:刚才我们几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如果我们的思维再开阔一点还可以想到更多美妙的声音。我们先来分分类,听的可以包括声音、音乐和其他。当然音乐也是声音的一种,因为刚才有几位同学提到音乐,我们把它单独列为一种特殊的声音。如果还要再细分的话,声音又有自然万物的和谐之声,如鸟语花香;有祖国前进的文明之声,如北京奥运;有驰骋疆场的雄壮之声,如刘项之争;也有振聋发聩的呐喊之声,如鲁迅的《呐喊》、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至于音乐,那更是数不胜数了,不知各位听音乐时看重哪些方面?
生:我觉得音乐首先曲子要优美,然后歌词再诗意点。像方文山给周杰伦作的那些就很好。
师:还是离不开周杰伦哪?(生笑)不过,这位同学的观点我还是比较赞同的。既然大家对周杰伦如此感兴趣,我们就来研究研究为什么他的歌广受欢迎。
生:他的歌很适合我们,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生:他的气质个性很独特,在歌曲中有时体现一种大气,如《霍元甲》;有时又有古典韵味,如《菊花台》。
生:他的歌包含了很多元素,有现代的,也有传统的东西,但能够很巧妙地融合,简直天衣无缝。
师:看来我们的同学还真的很在行。其他的我们不去细究了,单说他的古典味道,如果细心研究过,方文山绝对功不可没,相思情爱是古人今人共同的情感,在现代歌词当中融入古色古香的故事、古典诗词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你可以从《菊花台》中体会到征夫和思妇的相思,可以从《发如雪》中领略到青春和爱情的感伤,可以从《青花瓷》中感受到文化和艺术的神奇。既然这些都是美的,为什么不把它们写到作文中去让我们也来分享你的美感呢?
师:除了这些,其实还有不少——你还可以写听到《听妈妈的话》时对儿女理解父母的感同身受,听到《中国话》时对世界认可中国的骄傲自豪,听到阿炳拉《二泉映月》时的凄惨悲戚,听到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时的顽强不屈,听到天才郎朗演奏时的精彩绝伦,听到弱智舟舟指挥时的自信潇洒……当然,除了这些音乐,你还可以写其他的方面,比如希望小学里响起的清脆的读书声,某位人生导师留在你心中的谆谆教诲声,或者在一个特殊的场合听到雄壮的国歌声让你激动不已,甚至你还可以从文学作品艺术创作中获得灵感,比如前一段时间放映的电影《集结号》,整个连的人不就是为了听那一声期待的“集结号”吗?以上我所说的这些你任意选择一个作为切入点都可以,这时你还觉得作文没东西可写吗?有句古话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但我要告诉各位的是:“若取一瓢饮,须有水三千。”(板书)你在作文之前不要急着下笔,先将自己的思维横向纵向拉伸拉伸,尽量让自己想的多一点,然后选择最优最佳的一个。不怕货比货,就怕你肚子里没货。(生笑)我还告诉你们一个我的发现,古人说的“胸有成竹”,这个“成”字不仅解释为完整、成形,还应解释为成批、成量。只有见过成批成量的竹子,熟知它们的各种类型,在胸中才能有完整成形的竹子。而要“有水三千”,必须多喝水,当然白开水不行,矿泉水也不行,(生笑)得是墨水。
师:刚才我们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说了作文选材的问题,现在我们说说你确定了材料后怎样才能写得好的问题。
生:我觉得“你听,多美”这个题目本身就很美,确定材料之后应该还要在形式上构思,是写成故事的形式还是抒情散文的形式。
师:很好的见解。
生:我想在语言上还要进行加工,因为你听到的这么美的东西如果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也是糟蹋掉了。
师:嗯,这个难度蛮高的,估计只有少数人能做到。
生:我想如果能说出自己的话,真心话,应该也可以。
师:这话我很赞同,我就多说几句。作文本来就应该写自己的话,有时“自己的”甚至要比“正确的”更重要。如果你明明没有听出美感来,却非要在那里绞尽脑汁地编你听了有多美多美,明眼人是能看出你的虚假的,这样的作文要么空洞乏味,要么矫揉造作。比如你根本没听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降临带给大地万物的喜悦,你没听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空谷传音更衬托宁静清幽的美妙,或者你根本也没觉得我上面所说的那些声音是美的,那就不要选择它们,你应该写的是你确实听到某个打动或者震撼了你的声音。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若言为心声,则情真意切。”(板书)你先感动了自己,然后才有可能感动读者。我也来说一个我听音乐的一次亲身体验。我们知道曲子是一首歌的灵魂,有时甚至没有歌词我们也能感受到那种强大的力量,好多年前香港版的《笑傲江湖》琴箫合奏曲,我第一次听那个曲子的时候就被深深地震撼了,后来我又听了很多次,一直到现在还对这首曲子情有独钟。我不敢说我听出了作曲人的全部心声,但感觉应该听出了些意味:你争我夺的惨烈,爱恨情仇的激越,行侠仗义的豪放以及退隐江湖的闲适,有清高,有孤傲,有寂寞,有潇洒。所以这样的曲子不但旋律好听,还有江湖故事、侠义精神,甚至还有其他我没听出来的东西,这是我自己的真切感受,如果我来写这篇作文的话说不定就写这个了。周杰伦说要听妈妈的话,那是应该的,我还想说的是也可以听听我的话。(生笑)当然,更要听听那些圣贤的话,但是更重要的是别忘了要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话。不是有这样的说法嘛:“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说自己的话,让别人无话可说。”(生笑)
师:当然,如果是高手,你来个虚构的真实能够让人信服那也很不错。像小说戏剧,那就是艺术的真实。再比如司马迁的《史记》中描写垓下之围时那段“霸王别姬”写得多么深情,惹得多少儿女泪,你说真正有这事吗?不一定吧,但它就是让人感动。我们这次作文中有位高手写的是荆轲听高渐离的击筑后引为知己,后来荆轲刺秦失败后高渐离也投筑刺秦。写了高渐离的三次击筑:琴酬知音——易水壮别——投筑刺秦,非常生动精彩,特别是第一个环节,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但她设计了两人见面听到筑的美妙声音,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认为这就是很成功的虚构真实,同样达到情真意切的效果。这也是说自己的话,不过忽悠水平比较高,你甚至要举起大拇指表示佩服。(生笑)
师:在有了好的材料,有了真情实感之后,还要在哪些方面考虑做得更好些呢?
生:结构上应该注意层次,比如来几个小标题或者在段中反复出现“你听,多美”的句子。
师:这样阅卷老师看的非常清楚,也能体现你的功底,蛮好。
生:我觉得在谋篇布局上还可以再弄些花样,比如来点悬念,像欧·亨利的小说结尾常常出人意外。
师:嗯,不错,很能借鉴。
生:都被他们说掉了,我同意他们的观点。(生笑)
师:其实刚才几位说的都有点创新,是吧?好,我这里有一篇文章,大家看看写得怎样?(朗诵作文)
6∶10,闹钟响。想再赖一会儿,妻踢了我一下。嗯,好吧,起床、刷牙、洗脸,穿上结婚时的衬衫(穿西服太热了),套上新鞋。摸摸脸,又折回来,拿出剃须刀。前一天刚刮过,可现在又有些小胡茬,粗粗的,得清理清理,要不然怎对得起这身行头。
9∶20,手机铃声响。还有五分钟就下课了。清脆的铃声即使已经是最低音了、即使隔着裤子口袋依然十分清晰,学生们都知道这声音来自我身上的手机,我当然也知道这短消息来自于妻。极为尴尬的五分钟终于让下课铃声解放了,还没走出教室,就掏出来看了:“医生说十点钟做手术,快点来。”
9∶38,我在完成了请假、飞车、健步等一系列的动作后直奔医院三楼的妇产科。“签字吧。”医生递过来手术同意书。我看看上面密密麻麻的“手术可能发生如下医疗风险……”有些迟疑,妻也在催促:“签吧,我已经签了。”我很想说出“不”。之前的九个月本来都商定好要自然分娩的,可这个小家伙到了预产期一点动静也没有,现在已经过了一个星期了还不想出来,妻似乎有些急了,而且前几天查了羊水有点偏少,于是决定要在自己原先光洁无比的腹上划上一刀。我曾说:“这个疤将永远留着,你不怕吗?”“有什么怕的,又没人看到。为了能早点见到小宝宝,挨一刀也值。”她似乎说得很轻松。我知道有的女人为了爱,是什么都可以舍弃的,妻更是。她一直都是这样,决定了的事绝不后悔。一刀,一把锋利的刀带给女人一生的疤痕,却依然要一脸幸福地去领受这一刀,即使担着这样多的风险也毫不退缩。女人有时真的可以比男人强大,我迟疑地落下名字……
10∶03,妻躺在担架上被推向手术室,一脸宁静。我轻轻捏捏她的手:“怕不怕?”她笑着摇摇头。
10∶09,门被关上。我被挡在外面。妻努力还想再看我一眼,头稍稍仰起,想要说些什么又终于什么也没说。我知道这目光包含了太多的含义,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妻的这深情一瞥。虽然我知道这种手术成功率是很高的,但要说完全不紧张那是在欺骗。我掏出手机,10:09,真是巧,今天又是10月9号,这一天,这一刻注定是属于一个非同寻常的人。
10∶17,我和两个妈妈坐在门外的椅子上,一会儿又站起,走走,手指也不知交*过多少次了。掏出手机,才过了8分钟。
10∶34,楼下有个学校的同事上来,他的妻子三天前刚刚生了一个胖小子,向我来传授经验分享甘苦了。呵呵,我也将为人父,真快啊,想起这个小家伙还真是让我们有些担惊受怕,半个月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让他妈妈还出了血,不过其实那时我们还不知道他已经来了。四个多月的时候,又是莫名其妙地让妈妈出血,吓得我们住院保胎。可他没事人一样,照样在肚中踢得欢快,现在终于要出来了,但愿他是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
10∶38,一声啼哭。丈母娘第一个反应过来,是我们的宝宝。我虽然也听到了,但不太确定,好像是楼下传来的吧。几十秒后,门被打开,我连忙冲过去,从护士手中小心地接过。“是个儿子。”听到护士这样说,其实这句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出生了,他健健康康地来到这个世上了。我甚至都忘了说声“谢谢”,就忙着逗他了,直到听到“快抱到下面去称一称,然后打针。”这才醒悟过来。
10∶56,门再次被打开,妻也被推了出来。“怎么样?”“还好。”她看不出有任何的疼痛,也许是麻药没过吧。“你在里面有没有听到小孩的哭声?”“当然,他哭的那一刻,我也哭了。”这就是母亲吧。
师:有点长,是吧?如果你们给这篇文章打分,准备打多少?
生:好像没有提到“你听,多美”啊,我觉得偏题了。
师:好,我给这篇文章加一句“你听,多美。”就在文章最后:“妻又微笑着说:‘你听小孩子这清脆的哭声,多美。’”这样行了吧?
生:嗯,好像切题了。
师:如果没有这一句这篇文章就跟题目没有任何关系,可加上去之后就觉得不但切题,甚至可以说就是“点睛之笔”。用明确的时间记录等待小孩子出生的整个过程,不但有别于一般的散文,而且把人物焦虑、期待的情绪很好地展现出来,并且前面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描述这个过程,不就是为了听最后的那一声美妙的啼哭吗?现在你们打多少分?
生:65分。(满分70分)
生:我给满分。构思很巧妙,形式很新颖,而且虚构得很真实。
师:看来各位的评价很高啊。确实,如果在考场上看到这样一篇作文,相信阅卷老师会眼前一亮。不过这篇作文要写出来得有相关的经历才行,凭空虚构似乎难度比较大,是吗?(生点头)
师:(停顿片刻)再透露一个消息,其实,这篇文章出自鄙人之手,为了纪念小儿出生而作。(生哗然,作晕倒状)
生:我要求重新打分,不及格。(生笑)
师:哎呀,从天堂掉进地狱了。(生笑)其实这篇文章倒真的跟我们的作文题丝毫也搭不上边。但是前两天我在想这个作文如果让我来写我会用什么材料的时候,突然想到了这篇文章,就把它拿过来跟大家开了个玩笑。我刚才说要写这样的文章得有相关的经历才行,但如果我们当中确实有人虚构出类似于这篇的作文来,那也是有相当震撼力的,不是吗?所以,我还有一句话要送给各位:“若创新求变,可更胜一筹。”(板书)好,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