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最新14篇】

2024-01-18 08:17:41综合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最新14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1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为了让学生们分清楚小松树与大松树与大山的位置,我课前在黑板上画好大山、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简笔画,上课时让学生先“读”后“说”再“演”。“读”就是在文中找出它们的方位,“说”就是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内容,“演”就是到角色表演读。这样,这节课既调动学习兴趣,让孩子迅速掌握大小松树的位置,又为课文的理解作出了铺垫。

  总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是比较轻松的。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2

  为了迎接区的督导评估,我们每一位老师需要准备好一节课。我上的是《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第一课时,备好教案,通教案。在通教案的过程中,对字的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1、教学生字要有重点。

  每一个生字的教学都有其侧重点,有的是音,有的是形,有的是笔顺。如:“松”主要是音,要求学生读准平舌音。“多”主要是结构。“回”主要是结构及笔顺。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泛泛而谈。

  2、根据字的特点进行归类教学。

  结构:如教学:“多”,根据字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类,多是“两个夕”。所以教师可以引导问:“两个夕,就是啥?”学生回答:两个夕,就是多。老师可以继续问:“你也会说出这样的一类字吗?学生说了很多:双、羽、朋、林、吕、二……,当学生说到两个口就是“回”时,老师直接引到生字“回”的教学,教了回之后直接教“答”。

  表示称呼的词语:伯伯、爷爷都表示称呼的词语,而且是叠词,第二个读轻声。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引出“爷爷”,在教学字形时,问:爸爸的父亲是谁?“爸爸的父亲是爷爷”“所以爷的部首是父字头。”爸爸的哥哥是谁?引出“伯伯”的教学。而后进行归类教学。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学生会说到:“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哥哥……”。

  感想:学生进行了这样的生字教学,教活了学生,也会潜移默化地进行字的归类的学习,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

  这篇课文生字的教学方法是严老师想出来的,真是一位智慧型的老师。

  等词语体会风伯伯的和蔼可亲、语重心长。在学完课文后的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通过表演学生把自己感悟的展现在大家面前,有了深入学习课文为前提,学生能小松树开始的骄傲自满,后来的知错羞愧;风伯伯的宽厚慈爱演出来。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3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童话,全文只有四个自然段,语言非常简单,讲的是一棵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小松树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行为。课文还配有2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的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本堂课,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人物心理来走进文本,领会课文蕴涵的深刻的道理。

  通过对课文的把握,我抓住了课文中关键的三句话来进行教学:

(1)小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2)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3)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通过对这三句话的朗读体验,架起走进课文的桥梁,以达到理解的课文的目的。

  处理句子

(1)小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然后我问:说这话的时候,小松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同学说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还有的说觉得自己很高兴,显然,第一种答案是正确的,而第二种则有点偏离了问题本身。于是,我利用朗读这一手段,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了不起也好,骄傲也好,高兴也好)通过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配上动作进行表演朗读更好。同学们一下子就在自己的座位上练开了,此时,我观察学生的朗读表情,尤其是认为小松树高兴的学生。接下来请表演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表演,然后请认为小松树高兴的同学说一说,在他的朗读和表情中,你看出了什么?学生很清楚地分辨出,只有觉得自己了不起,才会有那种骄傲的眼神和表情。通过表演朗读的形式,体验小松树的心理想法,走进小松树的内心世界,使得教学轻松又简单。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4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从三维目标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感情诵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在教师导读中习得读书方法,学会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思维。2、在诵读中体会小松树的盲目自大,感受风伯伯的和蔼可亲,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3、在诵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为了完成这三维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搭建对话平台,使学生融入课文情境。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认识到小松树盲目自大的错误,这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教学中如何使思想教育不露痕迹、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的平台,使思想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创设了孩子表演童话故事的情景,融入课文情境,教师稍作点拨和引导,即达到了教育的效果。

  2、注重阅读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读书感悟的能力。

“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绝不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傻读、呆读。而是让孩子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任务、一遍读有一遍读的方法,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乐趣。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如果读书不能激起其内心渴求读的需要,一切外在的强加力都是徒劳的。要培养孩子“口诵心惟”的最好办法就是激发孩子主动读书、积极探究的兴趣。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孩子参与到童话中来。新课伊始,我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贴图,画片(可以用水彩笔画简笔画)。在孩子们进入情境,激起兴趣后,老师顺势提出问题,激发其听故事,学故事的兴趣。

  3、联系生活,实现情感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孩子总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参与阅读。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对文本的解读。因此,阅读教学中,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基于基本语义层面,结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适时点拨,将文本与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链结”起来,实现更深语义层面的解读。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时是这样的“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摸着头”一词表现了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心爱护。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孩子联系孩子的生活说说风伯伯是个怎样的人,通过朗读孩子们感受到长辈对自己的关爱。然后再让学生体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爱。

  整堂课很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点拨者和引导者这一新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能以人为本,能注重情趣的激发,充分以教材为例子,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思想价值观的教育。成功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5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教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询问过渡:

  ①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

  ②在山上看到的楼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楼房有什么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2、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

  ①四人一小组讨论。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生1: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

  (请生上台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看到底谁长得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是我施教的首要重点目标。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这里我选准课文的空白点,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为读好下文打好语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出示句式)

  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评析:为了渗透阅读的方法和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此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

  (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树树说些什么?

  (生1:他想我错了。)小松树知错就改,我们向他学习。

  (生2: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

  三、以演代读,自然内化。

  小朋友说得非常好,那么,你想把课文表演出来吗?(想)请小朋友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想和谁表演就和谁组合。

  1、教师指导四人一组表演如何分配角色。

  2、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

  3、推选一组上台表演,教师现场加以指导。

  4、这一组配上音乐,再完整表演。

  为了激发学生表演积极性,师当主持人报幕:

  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我先来介绍介绍“演员”(介绍表演者),等表演结束,还要评选最佳演员,请观众朋友们认真欣赏!

  评选最佳演员,奖励合作的小红旗。

  5、配上音乐,集体表演。

  评析: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竭力运用多种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言、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诵读积累的任务。

  总评: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导读课文,到表演内化、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说、演,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促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则语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正确地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学习第一小节及本小节中“松、多、呢、回、答”五个生字。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8小松树和大松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2、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

  3、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song duo ne hui da bo hai ye tuo

  松多呢回答伯还爷托

  4、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5、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

  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

  呢:与“泥”作比较。

  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四、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寓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伯”“孩”“爷”“托”。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2、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

  3、(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4、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5、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

  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你们是怎么想的?

  三、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3、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伯: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白。

  孩:左右结构子字旁。

  托:左右结构提手旁。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爷:上下结构父字头。

  师范写,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小记:

  理解课文时,“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时,从小松树的话一个“喂”,一个“你呢”启发学生想象小松树当时骄傲的样子,并试着来表演,通过朗读和想象学生能体会到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样子。再从第三小节中的“摸、孩子、高多了、托起来”等词语体会风伯伯的和蔼可亲、语重心长。在学完课文后的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通过表演学生把自己感悟的展现在大家面前,有了深入学习课文为前提,学生能小松树开始的骄傲自满,后来的知错羞愧;风伯伯的宽厚慈爱演出来。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7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注重阅读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读书感悟的能力。

  “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不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傻读、呆读。而是让孩子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任务、一遍读有一遍读的方法,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乐趣。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如果读书不能激起其内心渴求读的需要,一切外在的强加力都是徒劳的。要培养孩子“口诵心惟”的最好办法就是激发孩子主动读书、积极探究的兴趣。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孩子参与到童话中来。新课伊始,我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贴图,画片(可以用水彩笔画简笔画)。在孩子们进入情境,激起兴趣后,老师顺势提出问题,激发其听故事,学故事的兴趣。

  2、联系生活,实现情感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孩子总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参与阅读。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对文本的解读。因此,阅读教学中,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基于基本语义层面,结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适时点拨,将文本与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链结”起来,实现更深语义层面的解读。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时是这样的“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摸着头”一词表现了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心爱护。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孩子联系孩子的生活说说风伯伯是个怎样的人,通过朗读孩子们感受到长辈对自己的关爱。然后再让学生体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爱。

  整堂课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点拨者和引导者这一新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能以人为本,能注重情趣的激发,充分以教材为例子,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成功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习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通过读来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预习要求:

  1、读课文,标然段,了解课文大意。

  2、看图,读文,同学间表演。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瞧,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新朋友,想认识吗?(相机贴出小松树、大松树图)谁来读读它们的名字?

  2、今天我们要举行一个爬山比赛,《蓝猫淘气3000问》看过吗?把北边两组称为蓝猫队(贴图),南边两组称为淘气队(贴图),两个队要举行爬山——读书、写字比赛,看哪一队先爬到山上,又最先来到山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意,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请小组长们拿出词语卡片,检查你的小组成员词语读得怎么样?读得好给他打一个☆,没读好,帮帮他。待会儿蓝猫队、淘气队交换检查。

  3、如果词宝宝再回到家(课文)里还会不会读?把难读的多读几遍。

  理解“棵”——棵()、()、()

  4、这课文有4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段,把这段读给在家听,各推选两名,读后相互评论。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啊!终于来到山顶了,听听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

  (放录音)

  2、交流: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

  (1)骄傲:从哪里看出?

  小松树真的长得高吗?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长得高?

  是呀,它长在山顶上,就认为自己长得高,就骄傲起来了,能读好这句话吗?

  还从哪里看出了它为什么能看得远?谁能读出它看得远。

  (2)没有礼貌:你是怎么发现的?它应该叫大松树什么?多没礼貌,叫它“喂”(师示范)让我们一起学学它没礼貌的样子。

  (3)瞧不起:从哪个词看出?(师说小松树的话)它想对大松树说什么呀?多瞧不起大松树呀!谁来学一学?

  3、指第2段。

  多瞧不起人,没有礼貌,骄傲的小松树啊!以为自己长得高,以为自己看得远,请小朋友再练练,看谁最能读好它骄傲的样子!待会儿我们下山比赛。

  4、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怎么做的?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松树?(相机板书)

  四、指导写字“回”。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细读课文,感受风伯伯对小松树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游戏读生字(在“小松树”上写着不同的生字)

  2、到了山顶见到了小松树,小松树说了什么话?

  谁能学着小松树的样子读一读?

  3、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是怎么做的?

  假如你是大松树,当时会怎么想?

  小松树一直都是这样骄傲吗?它是怎样改变的`呢?

  二、深入理解,体悟语言。

  1、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自读课文,想一想你明白了什么?(风伯伯和蔼可亲、关心他人)

  2、以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①理解“摸着、托起来、训多了”。

  ②读中感受风伯伯宽厚待人、和蔼可亲、语重心长。

  ③抓住①的三个词,读出风伯伯的话还骄傲吗?谁能说说,洛阳宫学他现在的样子?

  这时小松树会想些什么?

  :小松树知错就改也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三、指导写字,巧于识记。

  1、识记偏旁。

  2、说说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3、引导写左右结构的字。

  4、范写。

  四、趣味作业,准确答题。

  1、生字开花。

  ()

  |

  ()—很—()

  |

  ()

  2、仿写句子。

  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9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读后教师做相应的。再齐读课题。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

  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一棵松树 回答 惭愧

  风伯伯 大山爷爷 孩子

  摸着 低下了头 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注意平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什么?(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大家看,大松树和小松树都长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松树写在上面,写小点;大松树写在下面,写大点)

  小松树

  大松树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a 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b我们大家一起学刚才小朋友的`样子来读。——齐读。

  (3)小朋友看看图上的山,你觉得这座山怎么样?

  (4)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小朋友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5)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么样?(没有回答)

  过渡:尽管大松树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1、板书课题。

  2、读准“松”的平舌音、翘舌音。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放多媒体动画,听故事。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5、正音。

  听:是后鼻音。

  呢:读轻声。

  惭:读平舌音。

  伯伯:第二个伯读轻声。

  (1)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5)以下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地方”、“孩子”、“爷爷”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三、初步理解课文

  1、再次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刚开始学课文时,你们提的问题已经弄懂了哪些?

  (2)剩余的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弄懂它们。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字音,巩固字音。

  2、教学新偏旁。

  孩:“孩子”所以就是子字旁,与“子”有什么区别?

  3、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并试着描红。

  4、反馈检查:“孩”、“比”的笔顺。

  你们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还有什么值得注意地方呢?师作重点指导:

  低;不能忘记最后一笔点。

  孩:子字旁要分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

  5、指导写字。

  6、怎样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7、师在学生说的同时,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答: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孩、低、听、伯: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多:第二个“夕”横撇要写长些。

  8、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本课的生字学生掌握的较好,“惭愧”这词学生较难认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这两棵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

  齐读第1自然段。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3)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

  (5)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6)有感情朗读小松树的话。

  (7)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3、细读第3自然段

  (1)小松树的这番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师范读第3自然段。

  (2)通过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风伯伯对小松树怎样?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4)有感情练读风伯伯的话。

  (5)齐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1)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3)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4)指名上来表演。

  (5)评选最佳演员。

  教学后记:

  1、学生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2、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教学重点:

  分角色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具准备:

  电脑、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提题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请小朋友们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课题竖向书写,“小松树”三字在上,“大松树”三字在下。“小松树”三字偏小,“大松树”三字偏大。)

  师:谁来读读课题?

  生1: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把“小”字突出出来)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生2: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

  师: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二者大小有别。你读得真好!

  师:这节课,小松树也来到了我们班。(师边说边出示小松树彩图,模仿小松树口气)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若有发现)小松树好!

  师:我是小松树,今年七岁了。(生笑)今天来到一(1)班,想和小朋友们交个朋友,小朋友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生跃跃欲试,大声说:愿意!)

  师:你对小松树有哪些了解?咱们不能盲目交朋友。这节课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后,对小松树有了深刻了解后,再下定注意。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品味,指导朗读。

  (师在生自由读课文期间,在黑板上画简笔画:高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我们先来读读课文一节,看看对小松树会有哪些了解?

  (师小黑板出示1节,生自由读后。)

  生1: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生2:我知道小松树住在什么地方。

  师:能通过读,把你知道的告诉老师吗?

  生1: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师:哪儿有一棵小松树,老师听得不太清楚。

  (生1将“山上”加重语气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如果能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一边读一边做上动作,老师会知道得更明白。

  生1:边读边加上动作。

  师:大家能向他一样边读边做上动作告诉老师吗?

  生自由练读一节。

  师:小松树在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真是太美丽了!

  生2:很高兴!

  师: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转脸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师出示第2节)请小朋友们接着读读2节,看看能读懂什么?(生自由读第2节。)

  师:能读懂什么吗?

  生1:读不懂。(其他孩子也纷纷表示读不懂)

  师:读不懂我们不怕,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来读懂它。谁先来把这段话读给老师听听?

  生1: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师: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读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看看“喂”应该怎样读?

  师(对着一个孩子):喂,把你的`橡皮借给我用用!听了老师这样的口气你心里愿意借橡皮给老师用吗?

  生(对着的孩子):不愿意。

  师:为什么?

  生:没有礼貌。

  师:那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

  生:没有礼貌。

  师:再读一下这句话。(生读上句)

  生1再读上句。

  师:小松树长在大山上,能把小松树读得再高一点吗?(边说边画一个长一些的感叹号。)(生1再读上句后读完全节。)

  师:小松树说这段话时,会是怎样的表情?(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了三种不同表情的简笔画:得意、后悔、高兴)

  生:第一种(得意)。

  师:为什么?

  生1:小松树觉得自己很高,看不起大松树。

  生2:小松树骄傲了。

  师:此时,大松树会怎样想?

  生1:生小松树的气,不理睬小松树。

  生2:他觉得小松树还小,不和他计较。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2:我看彩图中的大松树还笑嘻嘻的。

  师:你真善于观察。

  师:读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说的话,你还愿意不愿意和小松树交朋友?

  生:不愿意。

  师: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是怎样和小松树说的呢?

  (出示第3节,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3节。

  生1: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

  师:谁摸过你的头?

  生1:妈妈。

  师:当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舒服。

  师:能在舒舒服服的读读这句话吗?(生1再读。)

  生1: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评:又一次联系生活的解读,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诲。)

  师:究竟高多少呢?看着图想一想。

  生(指着简笔画):大松树有他五个那么高!

  师: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吗?

  (生1再读)

  师:老师这次听出来了,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生继续读完第3节后,师给予具体评价。)

  师: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会怎样呢?

  (小黑板出示4节,生自由读体会。)

  师:“惭愧”是什么意思?

  生1:不好意思。

  生2:很难过。

  师:这时候小松树心里会怎样想呢?

  生1:觉得对不起大松树。

  师:现在老师就是大松树,你是小松树,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

  生1:对不起大松树,我刚才不应该引你生气。

  师:“引”能换个词吗?

  生(摸着头想一阵):对不起大松树,我刚才不该惹你生气!

  师:没关系,你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希望你快快长得高大起来。

  生2:小松树会想:我应该谢谢大山爷爷。

  师:现在我就是大山爷爷,你是小松树,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

  生2:谢谢你大山爷爷,是你把我托的这么高。

  师:孩子,记住长得再高也不要骄傲。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他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同学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同学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方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同学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羞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身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羞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小朋友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羞愧)指名拼读后,问:“羞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羞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同学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身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假如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身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同学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羞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13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读后教师做相应的。再齐读课题。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

  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一棵松树 回答 惭愧

  风伯伯 大山爷爷 孩子

  摸着 低下了头 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注意平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什么?(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大家看,大松树和小松树都长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松树写在上面,写小点;大松树写在下面,写大点)

  小松树

  大松树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a 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b我们大家一起学刚才小朋友的样子来读。——齐读。

  (3)小朋友看看图上的山,你觉得这座山怎么样?

  (4)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小朋友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5)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么样?(没有回答)

  过渡:尽管大松树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难点:理解小松树说的话,风伯伯说的话。

  教学突破: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敢说。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看图,朗读课文

  教师准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及帖图,课件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㈠复习导入,揭示目标(约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出示图片:

  提问:它们是谁?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⒉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山上

  山下有

  ⒊揭示本课目标。 ⒈学生纷纷举手。师指名一学生到讲台上。该生把小松树图片贴在山顶上,把大松树图片贴在山脚下。

  ⒉填填说说。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⒊明确要求。利用贴图片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直观形象,容易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通过填填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㈡精读第二自然段(约10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师: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⒉课件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提问: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⒊自由读,体会一下小松树说话时是什么样的态度?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⒋课件出示,让学生说词造句:很很,“很远很远”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⒌“你呢?”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把小松树心中想说的话补充完整。

  ⒍课件演示小松树从山上下来,问:大松树真的长得比小松树矮吗?听了它的话,大松树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⒎指导感情朗读,表演。

  ⒈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⒉自由朗读。例如:太骄傲了!它觉得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太霸气了!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

  ⒊“喂,朋友”,从这儿可以看出小松树骄傲,看不起大松树。

  ⒋例如:很高很高,很大很大句子:这座山很高很高。“很远很远”进一步说明了远。

  ⒌学生想象,例如:你有我长得高,有我看得远吗?

  ⒍大松树长得不矮,他想:小松树是小孩子不跟他说。我不跟他一般见识。所以大松树没有吭声。

  ⒎练习朗读,同桌互演。让学生先自学后教,以学定教。

  这是文中的重点句,出示句子后,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人物。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反复读,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鼓励学生把想到的说出来。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敢想敢说。

  ㈢精读第三自然段(约8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又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⒉课件出示句子:“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联系上下文读,训练学生用“比”、“托”说话,体会“托”的意思

  ⒊指导朗读。

  ⑴体会风伯伯说话时会有什么的动作、表情,加进动作、表情练读。出示图片,指名说。

  ⑵指名读。

  ⑶同桌互演(要求不看书) ⒈课件出示风伯伯的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自由练读。

  ⒉朗读句子,练习说话,体会到小松树比大松树矮得多,他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的功劳。

  ⒊自由练读。

  ⑴体会风伯伯说话时的态度:

  ①摸着――-动作

  ②风伯伯称呼小松树孩子。

  ③风伯伯笑眯眯的,和蔼可亲。

  ⑵学生点评。

  ⑶互相练习。多媒体演示,想象人物的心理。创设语言环境,训练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朗读时加进动作,表情,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

  ㈣讲读第四自然段(约8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提问: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怎样呢?

  ⒉想象说话: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

  ⒊课件出示图片,理解“惭愧”: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

  ⒋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

  ⒈回答:小松树低下头。

  ⒉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

  ⒊看课件,练习说话,逐步理解“惭愧”。

  ⒋做低头动作,体验小松树“惭愧”的心情。

  通过课件演示,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再让学生联系语言环境想象小松树当时的心情,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㈤拓展延伸,进行表演(约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提问:这时小松树会对风伯伯说些什么?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⒉提问:风伯伯和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

  ⒊指导角色表演。要求展开想象,加进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说的话和风伯伯、大松树对小松树说的话。

  ⒋提问:你最喜欢故事中谁?为什么?

  ⒈回答:大松树哥哥,我错了,你长得比我高,看得比我远。大山爷爷,我错了,我不应该瞧不起大松树。

  ⒉回答:风伯伯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大松树说:“以后我们俩还是好朋友。”

  ⒊组内演练,再选表现好的几组上台表演。

  ⒋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

  让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

  ㈥本课总结(约1分钟):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㈦随堂练习设计(约3分钟):

  1、根据课文填空:

  ⑴喂,朋友,你看我哇!我能看到的地方?

  ⑵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而是。大松树看不远,不是,而是。

  2、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㈧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站得高

  看得远

  没有回答↑托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