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教案范文4篇(小学美术优秀教案)
课 题: 快乐的小蜗牛
授课地点: 深圳市罗湖区罗芳小学美术室
授课时间: 20xx.12.5
学 生: 一年级(2)班同学 40人
授 课 人: 王 建
一、优秀教案思路
根据儿童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为切入点,设想将艺术领域的绘画和歌唱等自然地进行融合,探索不同于单纯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新型艺术课教学方法,获得艺术课的教学实践经验。所以,本课学习目标确定为:通过教学活动,让同学感受蜗牛的形象特点,并能发明性地描绘蜗牛;跟唱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体会欢快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艺术游戏过程中的胜利感和愉悦感。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和战略:
1、 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根据一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同学喜爱猜谜语,喜欢动物。所以我将同学较熟悉的兔子和小鸟的形象编成谜语让同学猜,再引出蜗牛的谜语,便自然过渡到课题学习了。
2、创设情境让同学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歌曲《快乐小蜗牛》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同学边欣赏片中拟人化的蜗牛形象,边引导同学进入蜗牛形象的想象之中,并随同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同学在轻松愉快的氛 3、情境对话让同学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防止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并根据出现的蜗牛范画,教师扮演蜗牛角色来配音,与同学进行情境对话。同学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示蜗牛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发明表示。
同学在歌曲旋律《快乐的小蜗牛》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蜗牛,同学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蜗牛小屋”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让同学将自身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身对自身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一起欣赏简评。
6、扮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哟、哟”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习。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习。
二、教学中典型的情境:
情境一:
当教师播放歌曲《快乐的小蜗牛》时,同学看见屏幕上一个个造型奇妙可爱的小蜗牛动画,听到欢快悦耳的歌曲,很多同学都露出了愉快的的笑脸,很快地就进入到动画和歌曲所表示的艺术情境中了。有的同学情不自禁的说:那是蜗牛小弟弟,有的说:那个背包的小蜗牛最好看?有的说:那个蜗牛的屋子还在冒烟呢?有的说……
看见同学兴奋而投入的表情,我就轻生地跟着旋律轻唱起来,同学也就很自然地跟着学唱起来。同学的声音逐渐由小到大,由不整齐到整齐,由轻声唱到边唱边摇头晃脑的投入的唱。同学情绪非常高涨,被艺术的氛围所感染,艺术活动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情境二:
当教师用投影仪放出蜗牛的范画时,我用“小蜗牛的话”和同学进行情境对话。我说:“你们好,我是蜗牛姐姐,看看我的房子是什么形状啊?”一个同学说:“是圆形的,象一朵漂亮的花。”另一个同学又说:“象个美丽的太阳。”我说:“你们说的真好!”。接着我又出示一幅范画说:“我是蜗牛小弟弟,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去,你们看!我有什么样的花纹和颜色呀?”一个同学说:“他的花纹象水波浪,颜色嘛——有红、白、黑、黄、绿”我赞扬地说:“你说的真棒!别忘了给你画的蜗牛用上更多的花纹和颜色啊!”。这一次出示的范画蜗牛是没有壳的,我刚拿出来,有很多
同学都说:“啊?怎么没有屋子呢?怎么没有壳啊?”,这是我从容不迫地说:“我是可怜的蜗牛小玲玲,粗心大意的王老师竟忘了给我画上小房子,害得我没有家了,呜!呜……”边说边做出哭的表情。有的同学着急地说:“快给她画上房子。”我又说:“你想给她画个什么样的房子呢?”
一个女同学很认真地说:“我要给她画个象蘑菇一样的房子”。一个男同学说:“我要给她画一个象树一样的房子”……。就这样,师生不知不觉地在这种童话般的情境对话中,既欣赏了美丽的范画又展开了判断和发明想象的思维训练。使同学
对艺术学习充溢浓厚的兴趣。
情境三:
当我将纸制的三个“蜗牛小屋”挂在黑板上,请同学将自身的画放进自身认为合适的“小屋”里时。同学兴奋地看着这三个新颖漂亮的小屋,仔细看着自身的画,心里好象在想:我的画该放进“自我创新”还是“模样好看”或“颜色鲜艳”的小屋呢?有的同学兴奋地跑上前,满意地放进了“小屋”;有的同学拿着画上前去,站在“小屋”前犹豫一阵后,小心翼翼地把画放进“小屋”;有的`同学把画放进“小屋”后,犹豫片刻又拿出来放进另一个“小屋”。看着同学们仔细而天真的表示,我心里为这个特别的优秀教案而感到兴奋不已。
三、教学自我评价和反思
本课努力地探索小学低年级艺术课的教学实践,将美术中的绘画和音乐中的歌曲教学融入到美术课教学中,并通过可爱的动画、动听的歌曲,巧妙的对话来创设一个童话般的蜗牛世界情境,使同学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学习;始终围绕《快乐小蜗牛》的歌曲来进行艺术的感受、体验和发明。充沛体现了教师较灵活而精心的优秀教案和引导启发,同时又体现了同学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同学较胜利地描绘出了各自想象发明的小蜗牛形象,并能基本跟唱《快乐小蜗牛》的歌曲,同学学的主动,同学开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得到了艺术课教学的点滴经验和效果。
我们都知道:教学实践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进行反思,只有进行认真的反思才会有教学的改进。
我认为本课教学后,有几个值得反思和重视的问题:
1、本课教学虽然在优秀教案上有较大的突破,但还感觉没有解脱保守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束缚,在歌曲学习与绘画学习的融合和过渡上还显生硬、不自然。
2、教师出示的范画过多,对同学 的发明思维有一定的局限影响,没能更充沛的调动同学的想象发明力。
3、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在对歌曲的教学处置上,感到“力不从心”。感到自身缺乏较好的音乐素养和教学积累。使同学的歌曲扮演唱练习效果不太理想,远未达到预想的艺术扮演唱的效果。
活动目的:
1、了解太阳有哪些表现形式。
2、学会画太阳,并上色。
3、体会自己画美丽的太阳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
活动重难点:
画出太阳的特征——圆圆的,光。细致的上色。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来到了幼儿园,还记得有那首《上幼儿园》的`歌吗?我们拍着小手唱起来吧。
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做个好宝宝。
二,引入太阳。
那小朋友们,今天上幼儿园的路上,有发现了些什么呢?
恩,今天出太阳啦!前几天都在下雨呢。小朋友们喜欢太阳吗?
恩,那么,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画太阳吧。
三,画自己心中的太阳。
在小朋友们画太阳之前呢,老师先来画一画老师心中的太阳。
在黑板上画简单的圆形和直线光太阳,还有复杂的老爷爷太阳。
好啦,小朋友们也在你们的纸上画一个大大的太阳吧。记得,太阳是圆形的哟,还有光别忘啦。太阳画好之后,用你们的彩色笔,给太阳穿上漂亮的衣服。
四,评价总结。
恩,老师来看看小朋友们画的太阳怎么样啦?真漂亮呀,把太阳交给老师,隔几天老师选出漂亮的贴出来,让大家都看看。
教学内容与目标:
知识:通过欣赏学习,能够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并且能够设计塔的外形,进行简单的装饰。
能力:通过讨论,探究塔的结构及特征,研究表现方法。
情意:培养创造能力,了解塔的知识,培养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设计新颖,有新意。
学习材料:
各种塔的资料、图片、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调查了解:
1、塔的历史发展。
2、谈谈我们看过的塔。
3、我们周围有什么样的塔。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欣赏感受:
1、相互欣赏课前收集的各种塔的图片。
2、欣赏书中各种塔的图片:(可以用课件)
(1)、学生思考问题:
塔由几部分构成?
这几种他有什么不同之处?
你喜欢什么样的塔?为什么?
(2)、我们大家一起看世界上的`名塔。
思考: 书中展示了什么塔的图片?
三座塔分别建造在什么时间?
三座塔各有什么不同?
三座塔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你看后有什么感受?
教学意图:
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不同塔的结构和材质,各种塔的造型;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塔的不同之处。并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感。从而为下一步创作塔的造型打下一个基础。
三、探讨研究:
1、欣赏书中塔的作品:
2、研究一下塔的表现方法:
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塔?
教师提示:(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怎样让塔更美观?
(3)、可以在什么上画?用什么方法?
教学意图:
欣赏童稚的学生作品,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肯定学生的不同的绘画步骤,主要表扬表现形式丰富,思路有创作的学生。
四、实践创作:
1、作业要求: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塔,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造型新颖的塔。要求构思独特,构图饱满,形象生动,色彩艳丽。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意图:
鼓励学生大胆观察、联想、创造,让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
五、展评学生作品。
1、引导学生在构思、构图和色彩等方面进行欣赏评价。
2、谈谈创作感受。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感受创作的乐趣。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美术基础也比较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和发现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并且能够运用粗细不同的、不同颜色的线条来表达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美术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使学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体验、对比、讨论等方法知道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示动与静的感受,并能够说出自己对直线与曲线的独特理解并进行有趣的创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观察力、表现力以及创新再造能力。
2、能用曲线或直线进行主题创作。
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美术学科的线:直线与曲线、绘画中线条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道具、各种画笔、颜料、纸张。
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
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我将带着你们走入奇妙的“线”的世界。今天我还带来了几位线宝宝,现在就让它们出来跟你们打个招呼吧!
一、创设情境:
1、师:现在先让我们看看这些线都分别叫什么名字吧!
设计意图:复习以前学过的线,直线、弧线、波浪线、折线
2、游戏:(下面让我们先来做个冰与水的游戏)
a、游戏说明:假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一潭清澈的湖水,老师的音乐响起你们的身体如湖水般随风荡漾,老师的琴声嘎然而止,湖面结冰了,身体要随着冻结,然后音乐响起,冰裂开了,春天来了,冰又融化成水。(学生游戏)现听音乐,在大脑里用线条记录你身体的动作,琴声停止后请同学说一说
小结:人运动时会产生不同的线条。如:老师的琴声响起你们的身体如湖水般随风荡漾产生的波浪线、老师的琴声嘎然而止,湖面结冰产生的直线和冰裂开产生的折线
b、问,这三种线当中,哪种是表示静止的,哪种是表示运动的?
3、全班交流教师归纳:
平直的线如:冻结的冰面、门框、墙角线还有马路等会给人以静止、稳定的感觉。如果我们表现静止的感觉就可以多用这样的线条。而各种曲线或让人感觉流畅或让人感觉激烈,适合用来表现各种动的感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线条的动与静。(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二、积累资料,感受新知:(先让我们欣赏几组图片:)
1、欣赏中国古代及中外现代建筑,让学生了解建筑中直线条的运用:(分别播放古代建筑课件和播放现代建筑课件)说说这些建筑都运用了什么线?(指名说)师总结: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建筑中直线条的运用
板书:平直的线条——静止
2、问:生活中还有那些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直线还能表现那些物体?怎样表现?(指名说,并用简单的线条画一画)
师总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可以做相应的提示,如:公路、高压线铁塔、路灯、长江大桥等)并指导学生用直线表现简单的物体。(根据学生作品简单评价)
3、老师今天还给同学们带了很多漂亮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播放课件:烟花、海浪)如果让同学们用线条来表现这些画面,你将如何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活动,体会生活中的线条运用广泛且丰富多彩,艺术大师们也恰恰利
用了它的丰富多彩创作了不朽之作
4、欣赏大师作品:(播放课件并逐一作简单的介绍)
师:荷兰画家蒙得里安《红黄蓝格子》造型简洁,用平面、直线、矩形表现出规矩与自由之间的平衡;吴冠中《山水人家》用曲、直不同的线表现出村落静谧且充满生机;国家游泳馆――水立方,以不失中国传统的方形壁与梦幻般的水泡形成了鲜明的静、动对比;法国著名的埃菲尔铁塔也用曲、直不同的线表现了塔身的稳定与高度;敦煌的飞天壁画、城市中标志性的雕塑作品、民间剪纸作品及节日里舞龙的欢腾又给了我们极强的动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艺术家们用多样变化的动感线条和富有节奏、充满强烈的韵律感的艺术手法表现画家们丰富的思想内涵。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了解到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
板书:弯曲的线条——流动
5、师:线有曲、直之分,其实音乐也有舒缓和欢快的区别,让我们听听下面的音乐,你能用你刚才认识的线把音乐的`节奏表现出来吗?歌曲《小桥流水》,《小竹桥》学生用线表现)
三、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A、请同学们选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现静止或流动的感觉的作品。
可用绘画(多样的绘画工具)、剪贴、剪贴添画等作业形式进行表现。
B、教师做简要示范。
学生绘画,课件循环播放图片。同时启发有困难的同学,展示、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开拓学生思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并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四、作品展示: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目的是学生在评价后有所收获,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我采用互评的评价方式来肯定学生。并再次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思维拓展:生活中有很多以线造型表现的事物,比如现代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曲线设计,给人以流动、延伸的感觉,例如:鸟巢、悉尼歌剧院、流线型跑车、甚至我们家里用的窗帘、床单和衣服上的图案也都用到了奇妙的“线宝宝”,只要我们善于用眼睛发现美,艺术尽在我们身边!
六、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板书设计:
2。线条的动与静
平直的线条——静止
弯曲的线条——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