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她的眼睛续写作文【合集6篇】
20年过去了,我有幸成为首架可以在地心航行的“落日20号”飞船的地航员,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寻找“落日6号”飞船。我们选择了吐鲁番盆地,因为它是中国的最低处,而且人烟稀少,适合执行任务。
18时47分,我们开始行动,地面上留下一个充满岩浆的坑洞,20时10分,我们的探测仪显示我们进入了地核地区。这时,我们开启了生命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可以穿透7000千米厚度的地方,轻易的检测出有没有人的心跳、脉搏……飞船上的全息屏幕显示出一个巨大的绿色光圈,上面出现了一个心脏的图案。在它的旁边显示出一行小字:
距离:800米。
方向:东偏北47°。
飞船需要调整方向:北偏东27°。
飞船信号:无。
飞船名称:落日6号。
系统自动为我们调整航线,这时,我们飞船上的一个空心长方体状的连接口伸了出去,等到飞船靠近“落日6号”,连接口就慢慢的贴在了“落日6号”的舱门上,然后使用激光切开了舱门。
执行这次任务的一共有4位地航员,除了我之外,那三位地航员都是非常有经验的老地航员了。我们四个沿着通道进入了“落日6号”飞船的里面,里面散落着许多的研究资料,我们四人看见了一个正在写资料的中年妇女,我们走过去向她打了声招呼,她这时才看见了我们,她揉了揉眼,自言自语的说:“这是……是真的吗?”她发着呆。我对她说:“走,我们带你离开这儿。”
当任务完成,飞船带着“落日6号”返航一半的时候,意外出现了,全息雷达上出现了60多个心脏的图案,我们立刻向总部汇报这个情况,基地马上给了我们回应:不明物体,80%是地心人,立刻返回地心。我们不得不返回地心一直等到心脏图案消失后才重新向上航行。
突然,在地下3200米处燃料不足的警报响起来了,由于我们没有事先准备,只能由一个人去“落日6号”上去开启脱离装置。这时“二胡”向前猛的一窜跳到了“落日六号”上,然后转身对我们说:“对我爸说,别伤心,我是为国捐躯,是光荣的!”然后去启动了脱离装置,另一个地航员想要去拉住他,可是已经晚了,通道和“落日6号”已经和“落日20号”断开了,它们正在沉入地心。“落日6号”由于没有了舱门,所以,5秒后,“落日6号”已经全面报废。虽然出航前我们已经有了这种心理准备,但我们的心头仍然蒙着一层浓浓的忧伤。
这时,我对她说:“你还会唱《月光》吗?”
“会!”
伴随着这歌声,我们慢慢地冲破了地层。那时正是月明之夜,月光正好映照在“落日20号”的舱体上。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不好好去利用,就会荒废。有的人认为自己的命不如别人好,便自暴自弃,最终落个一事无成的下场,如果是这样,就太可惜了!
科幻作品《带上她的眼睛》;讲述的是在遥远的未来,人们的科技已是十分发达。于是他们便把目标从探索遥远的星空转入无人知晓的地心世界,这次出征共有五艘飞船,“落日”一到五号,它们都顺利完成任务并返航。单单“落日”六号却没这么幸运。它在进行探测的途中不辛掉入地裂层中,随着滚烫的岩溶性岩浆流入六千八百公里深的深坑,并被五千度的固性岩浆固化,永远上不去,而且如今的科技没有这么发达,救不了“落日”六号。三名船员中,一名因太向往地球而打开隔热门被瞬间飞驰而来的高温融化,另一名则为了关上门被烧成重伤不久便离开了!只剩下一名船员生活在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空间里,她把电子眼睛交给主人翁让他带她看一看美丽的草原,最后通讯也被中断,但她依然顽强的活着,为人们作着宝贵的实验。
再来看现实世界,有些人因为得了不制之症而自暴自弃,整天无事可做直到死去的`那天才后悔莫及。比起那名地行员这又算的了什么?她整天面对着恐惧、黑暗和孤独,但她依然坚强的活着,始终不忘对人类做贡献。始终笑迎生活,尽管她的活动范围不足十平方米;始终热爱生命,尽管她的飞船只能支撑五十到八十年;始终坚信生机,尽管她知道这个世纪不会有人来救她。
请大家珍视生命,不仅仅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多年后的一天,主任将我带到原来存放眼睛的那个小房间,对我说:“……经过我们许多年的潜心研究,‘落日二十号’已问世,诚恳地邀请你去做‘落日二十号’的领航员……”我欣喜若狂,整日魂牵梦绕的事情终于要实现了。
我们一行几人换上太空服,我执意还带了一支铅笔,主任再次让我带了一双眼睛。
深夜,我们终于要出发了。发射地的中央首先出现一个炽红的点,慢慢变大,再后竟出现了一个如小太阳般的火球,“当”再一下剧烈的晃动下,我知道,我们进入地幔了。没过一会儿,我们感受到她说的热得像地狱,看到滚烫的岩浆。炽热的岩浆刺目地闪亮着,翻滚着,十分压抑……突然地层雷达发出提示。
航行区的物质密度急剧增高,物质成分由硅酸盐类突然变为以铁镍为主的金属,物质状态也由固体变为液态,飞船已进入地核,我感到更加压抑了。
铅笔在不知觉时便已飘上空中,旋转着,仿佛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终于在探测仪的帮助下找到“落日六号”,我迫不及待地想进到里面去。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对接成功,我兴奋地想跑进去,厚重的太空服却束缚了我。终于见到地球了,她忧郁地坐在那里,望着窗外,容颜比她实际年龄显得老得多。走近她,已无呼吸,嘴上却还带着微笑,估计还在回忆那次草原之行吧!几位地航员早已低头默哀,我将手放在胸前,轻而平静的说:“我将永远与你同在……”。
当我穿上那厚厚的太空服,脑海中又把应完成的任务回想了一遍,唯一担心害怕的就是那位小女孩是否还活着?我带着这样的沉重思考,操纵着机器潜入地心。
寻找了九天九夜信号导航地位终于左下方出现了一些微弱的信号,时有时无,绿色的信号灯在蓝色网络布图上像一只渴望救助的手紧紧纠着我的心。使我不由得坚定信念一定要寻找到她。我熟练地操纵着复杂交错的机器,心中那颗存着希望的心从未熄灭。信号一点一点地加深,我恍然发现直到船舱外的玻璃不只剩下红色的焰火时,隐约看到了一位虚弱的女子正在纸上写着什么,那支失重的笔始终还在打转。
突然,她看到了我的出现,脸上写满着惊讶,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我熟练地操作利用粗壮的机器抓手对接着“落日六号”的残缺部位,让她进入我们专门为她设计营救空间舱。当我们看到她走出时手中抱着一大叠文件,她用沙哑的声音向我们说着里面还有一大叠。她瘦弱的身体抱着二十年宝贵文献资料,显得弱小而强大,在这庞大的资料面前我们惊呆了,不得不对她的惊人的毅力甘败下风。虽然有些资料早在十年前已被发现,可被她完整诠释出了不一样的结果,她稍显扭屈的字体中透露着一种坚韧的决心……
正当我们想得入神的时候,她却红着瘦削的脸向我说道:“有…有吃的吗?”她弱弱地问了一句。“有…!有!”船员们顿时忙活起来,端茶送水。这个女子并没狼吞虎咽,而只是草草吃了几口便观察起操作仪来了,她正欣赏着复杂交错的操作界面,我们望了一眼不足10平方米空间中的仪器,比起如今20xx年来的科技发展,确实寒酸极了。不过那蕴藏海量信息的资料与那些仪器对比起来太LOW了。
接下来几天的地心生活中,她的眼睛时不时散发出惊讶和自豪。睡袋、食物、笔记本、地球内部分层图、还有船员们身上的配件,她都看得不意乐乎。她关注最多的便是那如蜘蛛网般的控制页面,飞船的主控制舱分成了四个大模板,方向控制器、微子通信界面、主控制界面、漏洞医药箱补救系统。她没日没夜的记录着飞船活动轨迹,也无时无刻地向我们请教的机器操纵,为我们十天紧张的地心生活带来了轻松。
飞船上复杂的设计构造,像迷宫一样的主操作界面,她看着我们熟练地操作着控制界面,使这些复杂多变的机器设备像一只隐形的双手紧抓着她那颗迫切追求新知识的心。使她更孜孜不倦的学习。
十天的地心生活像溪水一样流向大海,一去不返,她与我们一起研究,一起探索,发现了许多新的奥秘。我们在一起,一起紧张,一起生活,在返程中,她大声同我们说:“真为祖国科技迅速发展而骄傲!”
“落日六号”与地面的联系中断后,人们曾多次试图与它获得联系,但均未得到回应。人们开始认为这样的尝试已经毫无意义,而是应该尽快造出能够抵抗地心强大压力,并且能够前进得更深、更远的“落日七号”。
技术的突破不是纸上谈兵,我怀着焦虑活过每一天,总渴望能得到她的消息。在她离开后,我精神最后的绿芽也随之枯萎。与之前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不同,我总感到心里空落落的。
一日,我正在家中浇水,那每一片花瓣、绿叶儿都那么惹人喜爱。“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打开了门,是主任!他气喘吁吁,显得十分急促。
“出……出现了!”主任着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但是难掩语气中的激动与兴奋。
“出现了?”我惊呆了,不自觉重复了一遍主任的话。
“到了再说。”主任一把拉住我,随即像离弦的箭一样带着我飞奔下楼。
主任把我带到“落日”研发基地,我第一次进入到他们最机密的研发会议室,一群人正襟危坐,神情严肃地看着5D投影屏。隔很远我只能看见屏幕中滚烫的岩浆,那岩浆不停翻涌,仿佛一头被囚禁多年,正蠢蠢欲动冲破牢笼的野兽。我猜测,那应该是地球的最深处---地心。
“‘落日六号’给我们发来了信息。”坐在会议室最中间的人对我说道。
“难道她已经与我们恢复了联系?”我喜出望外。
“我很抱歉否定你的猜测。这次发来的不是地心的资料,而是一段……恩,令人匪夷所思的录音。”说完,他的脸上露出了欲言又止的表情,看了我大约30秒后,他似乎平静下来,对我说道:“或许你应该听听这段录音。”
“不要再下来!不要再下来!我发现一个惊天秘密,这儿有……”录音截然而止,这是小女孩的声音!
他期待地问我:“怎么样?有没有听出什么?”
我被这段短短几秒的录音震撼在原地,录音中她那急迫的心情和嘶吼般的劝告在我的脑海中回响,久久不能散去。
“我们此次叫你来还有一件事:我们希望你能担任‘落日七号’的领航员,去拯救六号领航员,同时,我们也期待你能带回更多宝贵的资料。”他庄重的说。
“我?怎么会是我?你们搞错了吧!”我惊讶万分。
“没错,就是你,你是现目前对落日六号这个营救项目最熟悉的年轻领航员。”他平静地对我说,“你难道不想去救她?”
我楞在了原地,突如其来的任务让我不知所措,小女孩那对自由的渴望的表情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地心深处神秘的录音也在我耳边环绕。所有的谜团都在吸引着我,我迫不及待想要解开。
“好,我愿意接受这次任务。”我决定了。
我想,这次我离她真的不会远了。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她,想念她看到花的欣喜,想念她面对风的兴奋,想念她看向月的向往。尽管,我们只相距短短的6000多公里。
我一个人去看了我们“一起”去过的地方,一切都看起来那么的相似,又是那么的不一样。我独自闻着鲜花,浸在风里,望着月光,坐在与她相距6000多千米的地方,心中问她是否能感觉到。
五年后。
“五、四、三、二、一,发射!”在吐鲁番盆地中央,“落日七号”如太阳般沉了下去,我坐在电视机前,望着那个火球落了下去,心中却想到了她。听着控制处的欢呼声,心想也许她可以被“落日七号”的成员们救上来。
一天后,正当我沉浸在自己的胡思乱想中,意外发生了,“落日七号”人员竟到达地心,真的找到了她!她一定会上来的,我肯定的这么想。只是没有想到,“落日七号”的领航员,一位中年的女性本想劝她回去,却被她义正严辞、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所折服,决定跟她一起待在这里。另外两名队员,拦也拦不住,劝也劝不了,只得将她留在那里,希望有朝一日,她可以在“落日八号”来临时回心转意。临走时,“落日7号”领航员带走一个可以用几十年的传感眼镜,笑着说:“没关系,我还会与你们联系的。”但是上一秒还安慰自己队员的她,下一秒却红了眼圈。
几天后,大屏幕上,两个女人,相互拉着手笑着对我们说:“我们好着呢,我们还会想象地面上的风景,会相互聊天,还会一起唱德彪西的《月光》呢!我们会一直向你们传递有用的资料。”看着屏幕上两人有说有笑的画面,我知道,她已经不再孤单。
40年后。中微子传感眼镜已不再有用,再也没有人愿意去陪她们。因为,“落日”已不再是焦点,现在又发明了“探外一号”,就是向距地球几十亿光年的外太空发起探索的号令。而“落日六号”已被人遗忘,“落日七号”的领航员因病去世,她又是一个人了。尽管,她已经61岁了。
我呢?正坐在飞船上,要去陪她一起哩!
她不再孤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