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非洲歌舞音乐说课稿精华5篇

2023-12-29 08:01:03综合

非洲歌舞音乐说课稿精华5篇

非洲歌舞音乐说课稿 篇1

  大家好!能站在这个讲台上,感到非常荣幸。

  下面,就我们共同设计的小班音乐活动《小猪睡觉》作一个简单的说课。

  一、选材因素

  在选择这一教学活动时主要考虑了两个方面的因素:

  1、首先是杨老师本身的音乐素质比较较好,能用自然音演唱,嗓音甜美,且语言、动作富有表现力,选择音乐活动能发挥她的长处。且执教过多次的音乐公开,有较强的驾驭音乐教学的能力。

  2、其次,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了这首歌词简短有趣、曲调生动活泼的歌曲,预计孩子乐于学习,易于掌握。

  二、教学指导

  小杨老师对音乐活动的把握,应该是非常成熟的,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几乎没有修改,只是在教学律动的设计,建议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2-3个动作简单、重复、节奏比较欢快的,而且在教学中注意细小环节的把握,比如自然的过渡,过渡语的衔接等。

  三、目标定位

  在内容及方法大致定位后,我们把目标预设为:

  1、引导幼儿理解掌握歌词,初步学唱歌曲。(活动的重点)

  2、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3、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并愉快的参与活动。

  四、环节设置

  为达成目标,预设了四个环节: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采用歌曲的旋律作为练声的音乐,主要是为了让孩子熟悉这首歌的旋律和节奏,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表现歌曲的旋律美,为学唱歌曲奠定基础。

  2、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这个环节采用课件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的方式突破活动的重、难点。小猪的形象直观、可爱,幼儿能从课件的形象和声音的变化中得到具体、直观的感受,这种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仅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内容还让其体验到了快乐的情绪,进而将这种愉快的体验在接下来的歌词学习和演唱歌曲、表演动作时表现出来,这是传统的图片所不能替代的优势。老师将采用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的方式让孩子主动发现、愉快体验、尽情表现,从而让幼儿更好更快地理解歌词。

  3、初步学唱、表演歌曲

  主要以倾听、欣赏、感受、肢体动作的表现为主,以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快乐歌唱,让幼儿初步学唱歌曲,为第二课时的进行做好准备。

  4、结束部分

  我们这次活动的设计是为了体现老师寓教于乐、幼儿寓学于乐,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力求使活动气氛轻松、快乐、自由又具有艺术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检验。谢谢!

非洲歌舞音乐说课稿 篇2

  1、说教材:

  《红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根据诗人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换气记号,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说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4、说教学难点:

  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二、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运用创设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感受等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不断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把握歌曲内容。

  四、根据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我把此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情境创设

  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断。提问学生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由此把学生带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学生兴趣,为接下去课堂的进行做良好的铺垫。

  二、歌曲教学

  1、让学生初听《红蜻蜓》伴奏。并提问:它描写了什么?给了你怎么样的感受?

  2、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3、听范唱

  4、学唱歌曲

  三、对比体验快速演唱

  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由此让学生体会不同的速度节奏所表达的音乐情感是不同的。

  四、二声部合唱

  欣赏不同语言演唱的合唱曲《红蜻蜓》对比合唱与齐唱。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两声部歌曲的合唱学习,体验二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和声效果,学习合唱知识,练习二声部合唱技能。

  《停顿。》在整堂课中,我注重个体性与整体性相结合,这种结合体现在既有一些学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体性的合作演唱;体现在小组化的探究与整体的共鸣。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愿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对比、体验,找到解决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性、简捷性、灵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这就是我对本课的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非洲歌舞音乐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五单元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这一章节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非洲音乐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传统音乐。在非洲音乐中,节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非洲音乐的灵魂。而非洲鼓在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整个乐队的灵魂。绝大多数情况下,非洲的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结合的。

  《非洲赞歌》是一首加纳民歌,歌曲乐句短小,曲调音域窄,类似于说白,伴有喊叫声。伴奏乐器是马林巴琴

  《鼓舞》是由布隆迪圣鼓演奏,节奏鲜明而强烈,与舞蹈结合紧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鼓乐和歌舞,以积极的态度参加于音乐实践活动,开阔音乐视野。

  (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感染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内涵及其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是:了解、掌握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具: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选用的教具是鼓、多媒体播放器、教学光盘、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我认为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感知、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法:

  1、情境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音画情境,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受下,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情绪,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加有助于学生了解非洲歌舞音乐。

  2、采用感知、体验、实践、探究的欣赏教学法,并结合“情境法”,使学生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说学法

  欣赏音乐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为此我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1、自主欣赏。通过自主聆听,感受音乐,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情感体验。学生通过丰富的音响资料,充分感受音乐形象,能用正确的审美观、科学的方法进行适当的审美评价。

  3、探索表现。鼓励学生参与创造表现,锻炼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及音乐想像力。

  四、说教学程序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层层深入,欣赏感受;探索表现,积极创新;拓展延伸,审美升华;完美结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教师播放课件:电影片断《我是谁》。通过欣赏电影《我是谁》,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顺势引入新课,为新课学习做下良好的铺垫。

  2、层层深入,欣赏感受。

  首先,欣赏《非洲赞歌》

  (1)、自主聆听,直观感受:

  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非洲歌唱家卡拉巴罗比演唱的加纳民歌《非洲赞歌》,让同学们在欣赏中感受非洲音乐的特点(课件播放《非洲赞歌》音乐的音频视频)

  欣赏完后,请同学们谈谈感受。

  2、理性展开、情感体验:

  欣赏完后出示课件的乐谱讲解音乐特点。

  教师示范演唱简谱,师生总结音乐特点:

  特点:乐句短小,反复演唱,曲调音域窄,类似于说白,伴有喊叫声

  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的主奏乐器(讲解马林巴琴,并播放马林巴琴的简介图片音频)

  (点击课件让学生们欣赏马林巴琴的音色)

  第二,欣赏《鼓舞》

  (1)、欣赏感受

  我们来一起感受布隆迪圣鼓,看看这段音乐能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受。(播放《鼓舞》音像。)

  (2)、简介非洲鼓

  非洲人偏爱打击乐器,尤其是鼓。

  鼓在非洲用途非常广泛,除了用于音乐、娱乐,还是部落民族的象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乐器也无法代替的。

  通过欣赏,问同学们鼓舞有什么样的音乐特点,节奏鲜明强烈。在非洲音乐中,节奏占有重要地位,是非洲音乐的灵魂,他所独有的活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能深切的感受到他的震撼力。

  在这首《鼓舞》里面除了有鼓的表演还有什么表演形式?歌唱、舞蹈。舞蹈也是非洲黑人最古老最普遍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他的舞蹈动作简单,突出了头得甩动和胯部的旋转摆动。从这可以看出在非洲音乐里歌、鼓、舞是一个结合紧密的统一体。从而我们又总结出两个特点。

  特点:节奏鲜明而强烈与舞蹈结合紧密。

  通过让学生自主聆听乐曲,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每位学生找到自己的感受点,积极的参与欣赏活动中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旋律、情绪、表现手段,总结非洲音乐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的体验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审美体验。

  3、探索表现、积极创新。

  出示非洲音乐的节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模仿,如:军鼓或用手敲击桌面、铅笔盒或拍手等方式进行模仿练习。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音乐,使学生处于一个载歌载舞非洲音乐的氛围中感受非洲鼓,使学生在探索表现中,亲身体验、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并达到创造美。

  4、拓展延伸、审美升华。

  联想非洲音乐对现实中的那些音乐有影响?

  (1)爵士乐

  教师讲解为什么会对这些音乐影响?

  (2)还有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的音乐也都从非洲音乐中获得了丰富营养和启示。

  踢踏舞和中国现代鼓,并欣赏片断。(点击课件)

  通过师生共同探讨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并让学生欣赏踢踏舞和中国现代鼓舞,拓展、升华了本课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5、完美结课

  (1)、师生共同总结非洲音乐的特点:

  节奏鲜明而强烈,是非洲音乐的灵魂。音乐与舞蹈结合紧密。歌舞中伴有叫喊叫,以抒发感情,增加音乐气氛。

  打击乐器--鼓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2)、最后把黑人歌星---郝歌演唱的送给大家。

  (教师根据时间以及歌曲的情绪,适时示意学生伴随着音乐走出教室,结束本课。)

  师生共同总结非洲音乐的特点,并欣赏与本课相关的课外音乐。这样的结课,学生久久沉浸在音乐美的享受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后记:本节课是一节音乐欣赏课,以音乐为本体、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本课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方法灵活多样,做到有模式但不拘泥于模式。重、难点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当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做到了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非洲歌舞音乐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非洲最具代表性的歌舞音乐《非洲赞歌》和《鼓舞》。《非洲赞歌》是一首加纳民歌,歌曲乐句短小,曲调音域窄,伴有喊叫声,伴奏乐器是马林巴琴。《鼓舞》是由布隆迪圣鼓演奏,节奏鲜明而强烈,与舞蹈结合紧密。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鼓乐和歌舞,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开阔音乐视野。

②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以及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①让学生感受、体验和模仿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电影片断《我是谁》。通过欣赏电影《我是谁》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接下来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非洲歌唱家卡拉巴罗比演唱的加纳民歌《非洲赞歌》,欣赏完后,我将请同学们谈谈感受。下面我来总结:①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高度发展的节奏是非洲音乐的最主要的特点。歌唱最常见的形式是呼应歌,乐句短小,且多重复。绝大多数情况下音乐都与舞蹈紧密结合。

③接下来有请课代表为大家介绍乐曲的主奏乐器马林巴琴,并同时播放马林巴琴图片:(②马林巴琴是流行于非洲的木琴的总称,非洲最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马林巴琴种类繁多,音乐清脆而流畅)

④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感受布隆迪圣鼓,看看这段民间舞曲能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受。播放《鼓舞》音像,通过欣赏,问同学们鼓舞有什么样的音乐特点?(节奏鲜明强烈。具有活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接下来我将介绍非洲鼓:③非洲人偏爱打击乐器,尤其是鼓。鼓,不仅是乐器,还能模仿语言、传达信息等。

⑤接下来将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总结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④非洲的民间音乐有很强的功能性,音乐活动大都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进行。此外,非洲音乐,尤其是歌舞活动,有着强烈的自娱性质。

⑥接下来出示非洲音乐的节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模仿,如:用手敲击桌面、铅笔盒或拍手等方式进行模仿练习。从而创造氛围,体验非洲歌舞乐。

  四、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⑤在现实音乐生活中有哪些非洲音乐因素的影响。

  五、总结

  通过欣赏《非洲赞歌》和《鼓舞》,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非洲歌舞音乐说课稿 篇5

  导读: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设计意图

  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以下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并初步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的内容。

  2、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

  3、教唱歌曲《颠倒歌》,并能跟唱整首歌曲。

  三、说教材

  《颠倒歌》这首歌曲旋律有个性,歌曲形象、生动,歌词幽默、风趣,词曲结合得比较好,唱起来上口,它十分真实地描述诙谐逗乐的动物场面。幼儿对这些描述既新奇又熟悉,所以很容易理解、掌握,使幼儿在唱歌时感到十分愉快,有利于形成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

  《颠倒歌》音域为6度(1=d)最高音b,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儿童最感舒适的音域内进行,比较合适幼儿唱,速度为中速,节拍为2/4拍,节奏平稳,幼儿易于掌握。

  《颠倒歌》的重点在于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因为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难点在于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要求唱歌时有表情,这种情意的产生应出自幼儿的内心,表现在幼儿的歌声中。这就要求幼儿不仅要理解歌词,掌握歌曲,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自内心的表现出来。这对幼儿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教法、学法

  教歌曲的方法不能公式化,方法要为目标服务,因此根据歌曲的特点及幼儿的具体情况,运用了游戏法和直观法,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培养了幼儿音乐感受力,音乐想象力,音乐记忆力。

  游戏法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则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老师通过设置疑问,配以色彩鲜艳的图片,把幼儿带入一个诙谐有趣的场景中;视听的结合,有助于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老师的整体教学法及分段教学法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进一步学唱整首歌曲,而在表演歌曲中,老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及感受力,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歌曲的风趣,同时也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

  五、说学具准备

  贴绒教具:狮子、老鼠、大象、蚂蚁、小鸟、小鱼、公鸡、母鸡。老师出示了颠倒的图片,使幼儿马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图片直观形象,提高了幼儿的兴趣。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音乐活动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