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礼仪杂文随笔【精华4篇】
在被窝里躺了近一天,此刻,起床。
简单的黑色运动装,带上耳机,熟悉的旋律响起,出门,下楼。
太阳依然还在,比早晨的天气似乎暖了一些,还会不时有凉风袭到脸颊。慢走,无目的。
调皮的小猫从矮小的植物中窜出来了,刚想蹲下靠近它,它又跑回去了。大概它们一直都不认识我吧。
以前是怕小动物的,因为他喜欢的缘故便试着接触了,便爱上了温顺安静的猫咪,其实只认真抱过一次,但那种温柔的感觉让人很有安全感,从此对猫有了莫名的好感。每次看到楼下的流浪猫都忍不住想去看看它们,摸摸它们,或许我只是个伪爱猫咪者,在寒冷的冬季,我并没有带它们回家,我知道自己养不好它们。好在有善良的阿姨总给它们食物和温暖,让它们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季。如今看到它们依然还在,只想感概一句:真好。
天空渐渐暗了下来,每个人都在赶往自己的目的地,而我没有目标,也似乎没有梦想,是不是如同咸鱼一样?是不是很可悲?
活着,或许就是坚持和选择,坚持选择的,选择坚持着,没有对错可言吧,我时常会问:我们到底该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
投出的简历如石沉大海一般,没有任何回应,甚至连被查看都没有……
今晚,谁会在约会?谁会在买醉?谁会在happy?谁又会在哭泣?我,依然是我,待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肯出来。
你听,春天都来了了啊。
说起餐桌礼仪,不少人已经遗忘了,但是餐桌礼仪是我们的精神文明,我们不能遗忘。
餐桌礼仪是一种尊重。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不单让座,饭桌上也是。做饭给大家吃的人在买厨房忙碌了很久,我们应该要坐等所有菜上完,人到齐再吃,这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吃相不要狼吞虎咽,大家都是围在一起吃饭,一抬头就能看到对方的吃相,要是吃相难看,坐在对面的人会难以下咽。吃相端正,对方吃得也开心,餐桌礼仪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作风和态度,只有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那些在呼斥“他都没有尊重我,我凭什么要尊重他啊。”可站在别人角度想想,要别人尊重你的前提,你尊重别人了吗?
餐桌礼仪,能看出人的家教、素养。吃饭时不能叉腿待着,不能咋咋呼呼,不能抖腿等,这些餐桌礼仪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规矩体现出家庭的教育,规范自己的行为。从餐桌上的规矩再到社会、职场上的规矩,将日常的规矩做好,再到大规矩时就能体现出平时的修养。在与人的交往中,人们往往喜欢有规矩的人做朋友,素质良好,家教严格的人会受到大家的喜爱。
餐桌礼仪体现我国的.精神文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实行,越来越多的人移民,世界日益变得融洽起来,不管是国人移民,还是外国人移民到中国,餐桌礼仪最能体现出国家的文明。就像法国人吃西餐一样,一定要吃完头盘才能吃下一道菜,餐具也一定要从最外围用到最里面,一道菜一种餐具,如此复杂的使用到现在还在坚持。到日本吃拉面要吸溜,吸溜的越大声,就证明吃的越香,这是对厨师的一种肯定。别国有别国的礼仪,同样我们也有自己的礼仪,这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是祖先们的精神遗产,我们不能遗忘。
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很快,不少便捷的洋快餐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也少了很多与家人一起吃饭的时间,餐桌规矩也就被渐渐淡忘了。我们应该重拾餐桌规矩,把传统的生活礼仪传承下去,不能让精神文明在快节奏的时代埋没。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教导孩子做起,把餐桌被拒记牢,世代传承下去,不能让餐食礼仪在我们这一代消失,不能让餐桌礼仪成为历史。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礼仪之邦。说到中国的礼仪文化,餐桌礼仪更是每个人从小学习的常识。
在一次家庭聚餐中,我看中了一盘菜觉得特别好吃,于是自作主张将菜端到自己的面前。爸爸看见后便呵斥我说:“在外面吃饭也这样的话,太没礼貌,太没教养了。”我便反驳他说:“又不是在外面,注重那么多干嘛。何况在家里我最小,你们应该把好吃的给我。”
过了一会,大家都冷静下来。爸爸和蔼的告诉我:“在饭桌上,最基本的就是不吃独食,如果菜真的好吃,也不能多吃甚至将其占为独有,要一起分享。还要注意,吃饭时不要发出声音,不要当客人的`面用牙签挑自己的牙缝……”听了这些后让我受益匪浅,原来光是在吃饭上就有如此高深的学问。
初二:褚睿枝
记得小时候,长辈们常说:“饭桌上有三条规矩。一、只能在自己一放夹菜。二、不能挑来拣去,看中那块夹那块,不能翻上翻下。三、吃菜时要互相关照,给同桌的人留有一份。同时不提倡给长辈夹送饭菜,要注意筷子的卫生。”
此刻,爸爸的神情严肃得吓人,他说道:“在外在家一个样,你在家里这样,在外也好不到哪里去。”听后我既委屈又难过,眼泪已湿润了眼眶,但又被我逼回去了。应为不敢哭,对于爸爸来说,我没理由哭,于是我便强忍着眼泪。
餐桌礼仪固然重要,但是在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礼仪需要我们学习和遵从。
初二那年回外婆家给外公烧新年纸,这种日子,农村必不可少的就是摆酒席。作为一个小孩子,自然是分到了“老弱妇孺”那一桌。饭桌上的“盛况”让我不禁愕然:
每上一道菜,无论小孩子,还是老妇人,手与筷子同时发力,不多时一盘菜被一扫而光,只有掉落在桌上的这里一堆,那里一坨。有些卤料,干菜,则是被吃了吃了,带走的带走了。想规规矩矩吃饭的我一时傻了眼,还带这种操作?
小时候,我也是跟着在农村的外公外婆长大的,七岁时才去往外省。从小因为吃饭,外公外婆给我立的规矩不可谓不多。筷子要怎么拿,小孩子不能坐上席,等长辈上桌了才能动筷子,夹菜时筷子上不能有饭粒,筷子不能一直在一道菜里“翻来覆去”……从小我就按着这些规矩来,将外公外婆教给我的餐桌礼仪牢牢记着,不敢忘记,不敢不遵守。
长大了点,能自己独立思考后,格外感谢外公外婆的教导。在我看来,这些看似繁琐,古板的礼仪,无一不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的最佳提现。知礼,懂礼,守礼,从餐桌上的细节都能提现得出来。
孩提时候去吃酒席,哪次不是外婆在旁边唠叨着这个那个。一旁的奶奶,婆婆也在附和。只是现在,餐桌上的礼仪似乎已经不被重视,连曾经批评过我的奶奶辈的老人也将这些都忘记。以至于小孩子对于这些礼仪都保持着都无所谓,甚至不知道不明白的态度。吃好了,吃得开心了就好了,管你什么餐桌礼仪,何必又做给别人看?
只记得那天的酒席,我是吃不太下的。看着一桌子烂七八糟的剩下的菜,我没有胃口,也没有心情。只觉得变了,一切的规矩似乎都不存在了,于是,我甚至于怀疑自己的想法与态度究竟可不可取。老一辈人传下来的东西,竟是这般随意可丢弃的吗?我开始怀疑,一顿酒席,不就是为了要宾客尽欢嘛,何必计较得太多。我尝试着去说服自己,去理解其他人,但是我发现,无论多么尽力,我还是没办法说服。在别人眼里,无论是否餐桌上的礼仪是否可取,是否必要,在我看来,我都没办法丢弃。这对于我来说,是传承,也是馈赠。愿这文化,能受到更多的重视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