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的读后感锦集8篇
本书介绍了黑天鹅现象,通过本书,我了解到黑天鹅事件的特征:稀有性、极大的冲击性和事后可预测性。对于黑天鹅这本书目前(2017年7月8日)理解的并不好,很多点并不清楚。
下面说明下我感觉看明白的一些点:
1、游戏谬误
现在我理解的游戏谬误是:对于世界不确定性的事件,不能只局限于已知的未知,还需要了解到,他们还有未知的未知。
目前我对于随机事件的认知是基于PMP中的风险管理对风险的定义。风险也是随机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包含:已知的未知、未知的未知。对于已知的未知设置应急储备,对于未知的未知设置管理储备。
这个定义感觉就像书中提到的游戏谬误。比如经营赌场,以玩色子为例:你可以知道每次筛子可能的结果1到6,但是这次的结果是什么,你并不清楚,这种属于已知的未知。不过,对于赌场经营来说,除了这种赌场游戏规则内的已知的未知事件外,还有像那种赌场中财务人员没有及时报税,导致赌场可能被吊销执照或天价罚款的属于未知的未知事件。这种未知的未知事件很可能对赌场经营带来很大的损失。
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不仅要通过自己的经验或组织过程资产识别已知的未知风险,同时,还要尽可能识别未知的风险。
2、无法预测
书中一个观点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就是未来无法预测。因为实际生活中总可能有超出自己目前认知范围之外的事件,导致自己基于过去已有经验和认知得出的预测不准确甚至错误。
自己能做的就是将注意力从预测未来上,转移到对事件发生的影响上。首先,需要识别出不确定事件的影响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影响确认应对策略。如果是积极影响,就采用激进的风险应对策略,积极拓展,尽量增加积极事件的影响。如果是消极影响,就采用保守的风险应对策略,尽量减小消极事件的影响。
此外,对于不确定事件实际发生的概率,就不要预测了,那个很大概率上是浪费时间。
3、专家意见未必可靠
作者在书中吐槽了很多专家,甚至会批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个对我的冲击也比较大。专家不是全部不可靠,也有作者认同的专家。他认同的专家和他不认同的专家的区别是:是否是通过简化模型论述客观事实。
如果只是通过简化模型来描述客观事实的话,那么这个模型很大程度上是不可信的,因为总可能有模型范围之外的黑天鹅因素使模型失效,使使用模型的人或组织承担模型失效带来的巨大损失。
自己能做的事,不能单纯的相信专家的结论,还需要看专家的结论是怎么来的。如果是通过简化模型来的,就要小心了。至于,能相信什么目前还是迷茫中……大概觉得,需要相信自己基于目前认知和能力,确认可以确认的。如果没有能力确认,也无需焦虑,接受就好了,承担那种焦虑没有意义。
今天,我读了一篇十分好看的动物小说《黑天鹅紫水晶》,这本书虽然是描写动物的,但动物之间也有和人一样的感情。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和感触。
本文主要讲了一个叫紫水晶的黑天鹅,在生下五个孩子后,在孩子们遇到危险的时候奋不顾身的保护它们,在生活中也照顾的无微不至,表达了伟大的母爱。
第一次它们遇到了食蚁兽的攻击,在打斗过程中紫水晶的嘴巴和身上都扎了许多刺,可她仍不退缩,直到赶走敌人为止。接着它们又遇到澳洲蜥的攻击,在搏斗中连最美丽的“婚羽”都被咬得凌乱不堪,它也丝毫不在乎。接着几次战斗中它也奋不顾身的保护自己的孩子,体现出母爱的伟大。
这让我联想到现在的母亲有些很不负责任,有时吃饭都是给孩子一点钱让孩子在外面随便吃点东西,这样既不卫生也没有营养。更过分的是,有些母亲由于上班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就把孩子安顿在一个地方,很长时间不闻不问。即使一个很爱孩子的母亲,也不一定能像紫水晶那样那么好的保护孩子。可一只黑天鹅,却能那么疼爱自己的孩子。所以,不但人类有世界上的美好感情,动物也有世界上的一切美好感情。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人要比动物强,在许多方面的确是这样,可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觉得在感情这方面,有时候动物并不比人类差。
开始时舞台在梦境中,结束时舞台在现实里。
梦想变为现实的时候,仿佛一切仍是那样,还是梦里那件雪白蓬蓬裙,那双光滑绸面舞鞋,那曼妙撩人的舞步。区别在于现实中的蓬蓬裙被划裂,隐隐藏着个涔涔渗血的伤口,而那舞步的主人躺在血泊里。这或许就是梦想到现实的距离,这或许就是艺术的代价。
艺术,是一种高效的表达。但并不是努力就可以拥有这种高效表达的能力。当艺术达到一定高度时,技术的重要性开始递减,进入拼理解力和感悟力,拼个性和阅历的阶段。Nina面对的是两个同样高难度却黑白迥异的角色,这意味着她需要在内心安抚妥当两种相生相克的力量,让它们共存且达到高度和谐。镁光灯下的几分钟,被残忍放大的绝不仅是演员脸上的毛孔,更是她背后的生活和内心的世界。
于是,黑天鹅出现,Nina的一系列异常开始上演。比如一次重于一次的皮肤抓痕,比如在恐惧中不断看到另一个自己,比如同性性行为的幻象。幻觉和现实在电影中交叉重叠,却因导演并未留下判别线索而变得无从细究。虽然敏锐的人还是可以从配乐中得出一丝线索,但就整体而言,观影过后对于幻觉真相的重新判断显得意义不大。倒不如珍惜当下的体验,尾随那些大胆跟在Nina身后拍摄的镜头,感受她不安恐惧的内心。在这点上达伦展现了他制造吊诡气氛,安排紧密节奏的天分。暗示足够多,让人大呼过瘾,众多细节和意象都值得回头考究。配乐更是可圈可点无所挑剔,在看第二遍时我甚至将大部分感官倾斜于听觉。这在多大程度上是借了大师神力不好评说,由于大量使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本片冲奥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在绝妙音效的带领下,早已被训练出门道的观影者们轻车熟路地入戏,进入这类心理电影的痛苦和不安的体验。却在意外中发现此次体验未循老路,竟有几处都峰回路转地感到了庆幸,或许有时还会并不自知地长舒一口气。比如,当Nina发现了一些荒唐的`事情原来是幻觉时,当演出完美谢幕时,我内心都有声音响起,还好不算糟。还好是幻觉还不算反叛过头,还好是幻觉至少不致伤人判罪。还好这最终的谢幕不是幻觉,终于把梦里牵绕多年的动人谢幕牢牢钉在了众人的眼里心中。
甚至当听到那句血泊中的“It’s perfect”时,我开始对悲感产生质疑,忽然觉得揪心或没太多必要。因为对于一个表演者,黑暗和极端并不能和悲剧轻易划上等号。完美一瞬的背后常常是深渊,以艺术的名义,将创造和毁灭无限拉近,便成了一场最天然的华丽秀。是的,是Nina自己召唤了黑天鹅,为了舞台上的一瞬,她宁愿与魔鬼共舞。这一切都完美地如苔原和峭壁上的盛开的雪莲花般,具有灼眼的刺人的美感。
在这一点上我欣赏达伦阿罗诺夫斯基阔绰的自信,纯恐惧容易制造,大可循点鬼片套路。难在不断给恐惧穿插转机,不断让它回暖的同时,却仍能增进惊悚的效果。难在让观众达到恐惧观感后惊觉,如果重来一次也并不愿让它的过程发生改变,似乎命中注定就该这样。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只黑天鹅。对有的人来说,也许是只白天鹅。那只黑天鹅不只是代表释放激情,去诱惑。白天鹅和黑天鹅在一起代表着一个人矛盾的天性。很多时候,我们游走在黑白之间。但黑与白的争斗不停的折磨着我们。白天鹅,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自己,但躯体之下的黑天鹅却渴望着爆发。白天鹅是那么的脆弱,黑天鹅是那么的强势。可是走向黑天鹅张开翅膀那一刻的路却是如此的艰难。致黑致白都是极端的,走向极致的道路也是痛苦的。也许,迷失在黑白之间或许是一个安全的选择。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它是为大家介绍黑天鹅的,但是读完之后,发现对我颇有影响,它是一本能够让人沉思的一本书。《黑天鹅》讲述的是一种离群状态。比如完全出乎意料的事件就可以看做事一种离群状态。
在没有去过澳洲之前,欧洲人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知道遭遇了第一只黑天鹅,他们的观念彻底改变了,这就是所谓的“黑天鹅”效应。如果这个效应还不够形象的话,我们可以举另外一个例子,我们都是小猪,每天都有人来给我们吃的,把我们养的白白胖胖的,日复一日的坚持,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有吃的,睡的足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了,但是在第300天的时候,我们发现他拿刀来杀我们了,这一天改变了我们之前所有的印象,我们知道之前的判断是多么的愚蠢了。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想成功,所以他们去买了很多成功人士的自传回来,慢慢的,仔仔细细的研究,发现他们的.共性,然后以之为行事的准则。结果很多人都失败了,因为我们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东西,就是具有相同性格特点和处事方式的人没有成功?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比常人要好的运气,这就是练成功人自身都出乎意料的地方之一。
高斯曲线是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经常运用的钟形曲线。学数学的人都用过钟形曲线,不如统计平均升高,国民人均收入等等。
比如一个国家男子的平均升高是一米7,那么可能大多数人都是这个平均值,更高或者更矮的人数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可以用一条钟形曲线表现出来。但是这个方法是不符合客观的。因为过高或者过矮的人多了,他们的中和值就处在一个不客观的数值上。
离群状态其实也可以看成是理性的状态,因为离群,我们可以跳出这个圆圈来观察其中发生的事情,更加形象的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比如:当第一个人说执政党是好的,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人也随之发出这样的观点。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说执政党是好的。那么,大众的主流观点是,执政党是好的,我们可以放心了。突然有一天,因为腐败等原因,执政党倒台了,国家分崩离析,民不聊生。之前的好都没有了。如果有人不随大潮,仔细分析当时客观存在的问题,并倡导大家一起解决,后来的情况不就不会实现了吗?
当下社会需要这种能够离群的人,人云亦云绝不是社会发展的正途。
这个暑假很忙,但这都阻挡不了我看书的脚步。最近我在看一本书,名叫《黑天鹅紫水晶》,里面讲了紫水晶丈夫死了,紫水晶在产卵。如果是其他黑天鹅,会弃巢而去可黑天鹅却没有,它几次与凶猛的动物决战,即使遍体鳞伤,也要保护儿女。我家如意,虽然没有和凶猛的动物决战,但是它也是极力会保护儿女的典范。
生育之护
先来介绍如意。如意启示就是我家的一只母猫。它能活下来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它的丈夫——吉祥早已在它生小猫时死了,那一晚上,如意爬上屋顶的篮子,在篮子里生下了五只小猫。我想去看看如意。便也爬上屋顶,我看见毛没长全,眼睛还没张开的小猫,他们带来是嗅到了我身上的味道,“喵喵”叫着十分可爱,我刚要要上去摸摸,待在一旁的如意冲了上去,伸手就是一把抓。别看如意长得不胖,力气可大得很。它把我手上的皮抓破了流出了鲜红的血,并对我做出攻击的姿势,好像在警告我别靠近它的孩子,吓得我连连后退。奶奶告诉我,动物做了母亲,凡有生人靠近,母亲就会这样做。
玩耍之护
等小猫们能走路,眼睛张开了,毛也长全了,如意才让它们出去玩,我显然看见如意为了照顾孩子已经消瘦了,体重只有以前一半了。这不,这天正好出去玩会,找点东西补补身,不过在此之前,它必须让它的孩子熟悉环境,以防敌人来袭,它像一个导游,跟着大部队前进,当走到一条路时,如意停了下来,做出攻击姿势。原来前面有一只狗,是邻居家的雌狗——花花,如意的孩子们并不知道危险已来临,只是向前走,似乎还想和花花交朋友呢。花花却用眼睛瞪着它们。如意一把护住孩子们,不让它们向前走,不让它们靠近花花。它自己张开前爪做出了攻击的姿势。她知道花花要攻击自己的孩子,便先下手为强,扑了上去。谁知花花一口咬住如意的耳朵,把它叼了起来。如意奋力挣扎着。都是动物界的一员,何必自相残杀呢?我立刻上前阻止,才平息了这一场战争。花花吓得逃回它的家,如意也继续带着孩子们向前走。虽然已经负了伤,但看到它的孩子安然无恙,它松了一口气。母亲是伟大的,为保护儿女不惜任何代价。
母爱是一束光,照亮了孩子前进的脚步。如意和黑天鹅紫水晶用它们的行为告诉我:母爱如山,母亲生儿育女,我们应当感谢她一辈子。
我特别爱看沈石溪爷爷写的动物小说,前几天妈妈刚给我买了一本叫《黑天鹅紫水晶》的书,我十分喜欢,现在就介绍给大家。
这本书说的是一个名叫约翰。威廉斯的动物学家来到了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无意中在一个披萨饼状土丘发现已经绝迹的袋狼正在与一只雄的黑天鹅在打斗,后面的雌天鹅正在孵蛋,在袋狼吃倒雄天鹅时,约翰。威廉斯一不小心把袋狼给吓跑,接着又莫名其妙的当了雌黑天鹅的丈夫。
约翰。威廉斯给这只雌天鹅起名叫紫水晶,之后,那五只幼饿出壳了,约翰。威廉斯把嘴巴特别宽的叫宽嘴雄,身上绒毛像丝一样滑的叫他黑丝带;虹膜呈粉红色,叫宝石红;噗掌如梅花的那只叫梅花雄;最后一只头顶的`羽毛缺了一块,就像老头谢顶一样,叫它秃头雄,再一次扑食中,紫水晶为了就自己的孩子,死去了。
另外,这本书还介绍了三百二十年前写在羊皮上尘封已久的日记,我个人觉得不错,大家也可以看看,沈石溪爷爷的书都不错,建议大家看一看。
《黑天鹅》这本书读完已经一周时间了,但是我一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本书。不是说书不好,而是感觉没怎么读懂,有些内容读了已经忘了差不多了。唯一记得的基本上就只有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无论一件事情的概率是多少,它一定会发生。剩下的就是一些自己的想法了,所以有时候也觉得自己真的是读书太少,想得太多,既然这样,是不是应该再重读一遍呢?
至于想法,其实大多数都是关于一些跟之前认知完全不一样的事情,这也就正好符合了塔勒布对于黑天鹅的描述,也就是不可预知。又或者,本来是想要得到好处,或者获得某些方便,但是最终却掉入了一个坑里。
这样的事情其实是很多很多的,比如我听说过一件事情,就是每次发生大的飞机事故之后,人们大多会选择不坐飞机,而是乘坐汽车的方式出门。比如有一次,飞机事故造成了两百多人死亡,接下来的.一年,车祸丧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千人。也就是说,人们以为汽车比飞机更安全,但是事实恰好相反,车祸的概率比飞机失事的概率要大得多。那么这算不算一个黑天鹅事件呢?我想,对于那些正常情况下,需要乘坐飞机,但是却选择了汽车出行的人们来说,这就是黑天鹅事件。
又比如我们中国的高速公路,正常情况下是收费的,但是节假日是免费的。所以,一到节假日,高速公路就会堵得严重,一些拥堵的路段甚至要堵上十几个小时。为什么会这么堵?因为车祸。
正常情况下,高速公路上的车祸概率其实并不高,至少比城市车祸的概率要小很多。因为车少,因为大家都按照同样的节奏行驶,因为大家都不敢时间。而节假日,因为免费,所以大家都上了高速公路;因为车太多,很难按照同样的节奏行驶,因为只要有一辆车跟别的车稍微有一些不一致,结果就是悲剧;而且节假日大家都很急,急着回家团聚或者去旅游景点。这样的情况,车祸的概率自然就大大的增加了,而一旦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车祸,必然造成告诉公路的拥堵,结果也就导致了告诉的体验极差。自然也就造成了一种高速“不够用”的假象。
如果要将这种事情归结为“黑天鹅”事件,似乎有些牵强。只是我按照不可预期性、概率小、后果严重的标准来判断,这应该属于黑天鹅事件。首先不可预期,我跟一些国庆期间出门旅行的朋友聊过,按照他们的说法是,认为提前一天走,肯定不会堵车。注意,他们是很笃定的说,这也就是说,他们自没有预料到会堵车堵得这样厉害,认为概率可以忽略不计。然后是后果严重,对于没有经历车祸的人来说,他们承受的损失是在高速上度过了十几个小时。而对于经历了车祸的人来说,这个代价就太大了,大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这也就是我最后想说的,通过读这本书,我虽然只获得了一句话,但是这句话其实非常重要。那就是无论一件事情的概率是多小,它最终都会发生。如果时间本身就我们的影响很大,那么我们一定要积极的准备。比如我们应该为自己和家人买一份保险,保障在极端情况下的财务安全;比如我们应该考虑失业的问题,哪怕现在看起来,我们是多么的安全;比如我们应该在投资上报以谨慎的态度,哪怕我们的投资看起来是多么的“靠谱”。
因为这些事情一旦发生,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它是为大家介绍黑天鹅的,但是读完之后,发现对我颇有影响,它是一本能够让人沉思的一本书。《黑天鹅》讲述的是一种离群状态。比如完全出乎意料的事件就可以看做事一种离群状态。
在没有去过澳洲之前,欧洲人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知道遭遇了第一只黑天鹅,他们的观念彻底改变了,这就是所谓的“黑天鹅”效应。如果这个效应还不够形象的话,我们可以举另外一个例子,我们都是小猪,每天都有人来给我们吃的,把我们养的白白胖胖的,日复一日的坚持,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有吃的,睡的足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了,但是在第300天的时候,我们发现他拿刀来杀我们了,这一天改变了我们之前所有的印象,我们知道之前的判断是多么的愚蠢了。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想成功,所以他们去买了很多成功人士的自传回来,慢慢的,仔仔细细的研究,发现他们的共性,然后以之为行事的准则。结果很多人都失败了,因为我们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东西,就是具有相同性格特点和处事方式的.人没有成功?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比常人要好的运气,这就是练成功人自身都出乎意料的地方之一。
高斯曲线是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经常运用的钟形曲线。学数学的人都用过钟形曲线,不如统计平均升高,国民人均收入等等。
比如一个国家男子的平均升高是一米7,那么可能大多数人都是这个平均值,更高或者更矮的人数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可以用一条钟形曲线表现出来。但是这个方法是不符合客观的。因为过高或者过矮的人多了,他们的中和值就处在一个不客观的数值上。
离群状态其实也可以看成是理性的状态,因为离群,我们可以跳出这个圆圈来观察其中发生的事情,更加形象的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比如:当第一个人说执政党是好的,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人也随之发出这样的观点。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说执政党是好的。那么,大众的主流观点是,执政党是好的,我们可以放心了。突然有一天,因为腐败等原因,执政党倒台了,国家分崩离析,民不聊生。之前的好都没有了。如果有人不随大潮,仔细分析当时客观存在的问题,并倡导大家一起解决,后来的情况不就不会实现了吗?
当下社会需要这种能够离群的人,人云亦云绝不是社会发展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