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作文600字7篇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题记
人生路漫漫,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争取,才会活得精彩。在学习中,则需要我们付诸行动,动手动脑才会获得真知。不能光说不练,纸上谈兵。
时间是检验问题的唯一标准。在学习中,我们在听老师讲课的同时,也要思考;在思考的同时,也要做下笔记;不仅如此,学习了知识还需要我们去验证,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做题方式,去探究问题的正误。“口头说出,笔下写出,不如身上做出。”说的就是这一道理。
中国近些年来,不断研究出“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神舟七号”等航天武器,这些都可彰显出我国经济实力,看出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增强。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是经过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科学家经过不断努力,不断实践,不断研发才得以成功!这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告诉我们它的重要性:实践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改变现状的客观条件。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何不为了自己的梦想付诸一些行动,做一个勤快的人,使自己的理想得以实现!
雄鹰不会动自己的双翅,永远学不会飞翔;李时珍不云游天下,尝遍草药,是写不出《本草纲目》的;而我们,不好好学习,多看多练,也永远不会成功的。“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实践之。”足以说明这个道理。
无数事实印证:付诸实践,才能得真知。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光说不练,不能仅仅靠听,靠看,靠想就能成功。要成功,就得做个勤快的人,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最近听说一个故事:青蛙向鱼儿讲述陆地上的新鲜事儿,鱼儿将人理解为用尾巴走路的鱼,将小鸟想象成长了翅膀的鱼……
这其中,鱼儿将自己已有的经验联系到人和小鸟身上,虽十分形象,却与真正的实物相差甚远,生活中的我们有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有一次放学回家,发现家中多了一盆颜色鲜艳,外形奇特的植物。我歪着满是问号的脑袋对着这个新鲜事物,仔细研究起来。看着那一个个淡紫色中间中空外表圆滑且有盖子的葫芦状的东西挂在一株绿色植物的藤蔓上,我不禁好奇的问妈妈:“妈妈,这东西是不是植物喝水用的啊?”,妈妈被我的这一番问话逗乐了道:“这植物呀叫猪笼草,看见那一个个挂着的,像小灯笼似的杯装物了吗?它们都是用来捕捉虫子的,灯笼草爱吃小虫子哦!”什么?植物还能吃虫子?根据我的经验,能吃虫子的应该都是长有牙齿的才对呀!不然怎么咀嚼呢?
妈妈似乎看出了我心中的困惑,耐心地讲解道:“这植物很特殊,别看这一个个小灯笼,外表十分光滑,里面可大有玄机!笼子底部会自动分泌出像花蜜一样带有甜味的黏液,它会吸引小昆虫前来,当小昆虫停在杯子边缘寻找香甜味儿的发源地时,往往会一不小心失足滑下去,结果就会被黏液粘住腿脚再也爬不上来,慢慢的就会把它消化掉再转化成养料,猪笼草就是靠这个特殊的本领赖以生存,如果你想试试就去捉只昆虫来。”
我听罢迫不及待的从外面捉来只小蚂蚁,将它放在猪笼草的边缘。只见它刚接触到小笼子的边缘,以乎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它,它不停的在“笼子”的边缘转圈圈,最后脚下一滑,一头栽进笼子里。我小心翼翼地把笼子盖拨开,以便观察,只见蚂蚁周身被一层液体包裹,他拼命挣扎,却丝毫没有用,越挣扎被粘的越牢。过几天来看,只见“杯底”只剩下蚂蚁的前足了。原来猪笼草真的如此神奇。
我想感谢妈妈,是她改变了我根据微薄经验就妄下定论的坏毛病,耐心地为我讲解分析,并让我亲身做出实践,来探求其中的奥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探求新生的事物。
从此猪笼草就成了我们家一件不可或缺的装饰品,点缀着温馨的家,驱走并吞食蚁虫,给我们带来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它更是一件纪念品,我用它第一次在实践中探求真知。
科学,对于我们来说很熟悉,但又“不熟悉”。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就隐藏着许多有趣的科学,然而它就藏在我们的身边。
大家可能都知道吧,一般在冬天的时候,我们大家一般都穿深色的衣服;然而在夏天的时候一般都只穿浅色的衣服。总有人说,冬天衣服比较厚,洗起来不方便,深色衣服耐脏些;夏天换衣服比较勤,穿浅色衣服好看些而且还好洗。然而这些只是一些次要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颜色对于太阳光的吸收和反射。
在相同的条件下,相同的物质,如果颜色不相同,那么在收到热辐射的情况下,温度和放热方面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深颜色会吸收许许多多的光源,这样就会产生许多的热能;而浅颜色就不同了,它才吸收一些些光源,白色则会反射光源。所以在同一种光源下,穿浅色衣服会比较凉快,然而穿深色衣服就会比较热。
虽然我们把“为什么人们在冬天喜欢穿深色衣服,而夏天喜欢穿浅色衣服”这个问题虽然解决了,可为什么白色能反射光源呢?
我们肉眼所能见到的太阳光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而一种颜色只能反射本色,只能吸收其他颜色。而白色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呈现白色;黑色则相反,什么颜色都能吸收,所以呈现黑色。
哇!原来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这么大的一个科学秘密,可我们的生活当中还藏着更多的科学等待我们去探索,加油!“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其实世上万物都有各自的作用,也都有神奇的一面。
今天我做了一个“用纸杯烧水”的实验,实验证明:纸杯也能烧开水。这个实验让我知道了纸杯也有它的“神奇”之处。
事情是这样的,下午放学后,我渴得喉咙冒烟,就用纸杯接了一杯水喝到肚子里。忽然,我突发奇想,纸杯比较容易燃烧,可是如果在纸杯里加一杯水呢?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立刻接了少半杯水,又因为刚用这个杯子喝过水,所以在纸杯的外底也有些潮湿。然后我又找来一截蜡烛,并把蜡烛点燃,因为没有小小的铁架台,所以我就用手拿着(实验危险,儿童请勿模仿)。
我把水杯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烧,渐渐地,我端杯子的手感觉到纸杯热了,杯子里的水也开始冒烟。大概有五六分钟的时间,水已经热气腾腾了。又过了一会儿,哇!真神奇!杯子里的水居然烧开了,而纸杯却没有燃烧,只是杯底被熏得黑糊糊的。
为什么纸杯能烧开水呢?我带着疑问去问妈妈,妈妈苦笑着说:“这个我怕说不好,咱们去问你爸爸吧。”
爸爸正在书房学习,我和妈妈来到他的房间,我对爸爸说:“爸爸,您知道纸杯里装上一杯水,用蜡烛点燃它,为什么水烧开了,而纸杯却不会燃烧呢?”
爸爸赞赏地用手扶摸着我的头说:“儿子,你真用心。不过,这次你可问对人了,让我这个‘专家’来给你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吧。……”
听了爸爸的解释,我恍然大悟,原来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杯中的水吸收了纸杯上的热量,而开水的温度不会超过100摄氏度,又因为纸是混合物,燃烧点大概在180-190摄氏度左右,所以纸杯里的水使纸达不到熔点,纸杯也就烧不坏了。
“不试不知道,纸杯真奇妙”。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探索,就一定能解开其中的奥秘。
我非常喜欢科学,所以我再学校订了一种杂志《少年科学画报》。
这一天刚发了新书,我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第一页,开始看书。当我翻到第43页时,很多科学小实验就扑入我的眼帘。我的注意力就转移到右边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名字是《扎不破的水袋》。看完它,我的脑子里就立刻闪出一个念头:“我也要做这个实验!”
我首先准备好了透明塑料袋,削尖的铅笔,以及彩色颜料。然后,我再装满水的塑料袋里滴入几滴颜料,这样就可以让实验效果更清晰可见。刚要用笔扎袋子的时候,我迟迟不敢动手,生怕水喷溅出来,把自己弄成“落汤鸡”,可我不扎的话,就不知道接下来的实验结果。于是我一咬牙,举起铅笔,深吸一口气,快速地将铅笔扎了进去。嘿!竟然没漏水,好神奇!我立马有了信心,又将其它几支铅笔一一地扎了进去,结果,塑料袋里的水丝毫没有漏出!呀!实验成功了!我高兴地蹦了起来。妈妈看见了,走过来对我说:“这真是奇怪了,水怎么没流出来呢?”我照着书上的说明给妈妈解释道:“这是因为塑料袋是人工高分子化合物,有遇热收缩的特性。当铅笔被快速地扎进塑料袋时,摩擦产生的热量会让分子彼此牵引而紧缩,塑料袋便会紧紧贴在铅笔杆上,所以水才不会漏出来。”妈妈感叹到:”啊,真是大开眼界,又增长了一个科学知识。”并且夸奖我:”你真是一个爱动手动脑的小科学家啊!“
但我知道,要想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就应该多看书,多学习,多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科学知识,明白科学道理,并且运用到生活中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寒假的一天,我正在玩百度,看到一个小实验叫“吹球实验”。一听名字就觉得很好玩儿,就动手做了起来。
准备三根木棍、两个兵乓球、两根长短一样的绳子、胶带,按照上面说的,把三根木棍粘在一起,做成一个简单的木架,再把绳子的一头粘在一个兵乓球上,另一头拴在木架上,另一个乒乓球也拴了上去,两球之间相距大约二三厘米的距离。依我看,这就是一个小型的逗猫神器,百度上说,往球的中间吹气会怎么样呢?我想:肯定两球分开了。坐在我旁边的爸爸说:“那可不一定,等实验完了你自己看看吧!”
我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往球的中间吹了一口气,只听“砰”的一声,两球碰到了一起,爸爸在一旁偷笑。我不服气,说:“哼!有什么好得意的?肯定是我刚才使的劲太小了,所以这两个球才会趁我‘不注意’碰到一起的!”我又试了一次,这回我鼓起腮帮子鼓到了最大,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把所有的空气吸走一样,猛地吹了一口气,可是两个球还是“调皮”地碰到了一起。我不甘心,一次次的向球中间吹气。爸爸在一旁叫到:“别吹啦!再吹就要起台风啦!”“那你告诉我为啥这球老是会碰到一起呢?”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爸爸笑着说:“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流动的空气压力小,四周的空气压力大,这样吹进中间的气,流动之后,空气压力就减小了,两边空气压力就大,所以就把吹进去的空气给挤出来了。”“原来是这样啊!”我说,“那空气真是压力山大呀!”
啊!原来科学这么有趣啊!
在我们的一生中,一定会做很多的实验。从小学到初中所做的实验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进入中学第一次做的实验。
那一次我们的杨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加走近科学、了解科学,就给我们班的同学布置了一项科学实践作业,接下来就让我来给大家说说吧!
我们要做的这个小实验是关于淡水与盐水的。老师说,等我们完成实验后,再自己从网上查找其中的奥妙。
开始做实验了,我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一个玻璃杯、一个鸡蛋、一袋盐、一些水和一根筷子放在桌子上。首先,我将适量的水倒入玻璃杯里,然后将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入水中,鸡蛋一下子就死死地沉睡在了杯底。当然了,现在我的实验还没有完成。我从水里将鸡蛋取出,放在水杯旁边,又拿出准备好的那一袋盐,撕开个口,将洁白如雪的盐倒入水中。然后拿起筷子,将盐和水搅拌均匀,最后又将鸡蛋放入盐水中。没想到,这次这个鸡蛋竟没有死死地沉睡在杯底,而是慢慢地游出了水面。啊,真是太神奇了!我开心地去问爸爸,为什么鸡蛋在淡水中浮不起来,而在盐水中能浮起来。爸爸说得也不是很清楚,于是爸爸他就带着我一起来到电脑前,查询起来……
在网上,我们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因为盐的密度比水的大,盐溶解在淡水中后,盐水的密度就比淡水的密度大,而浮力的大小又与液体的密度成比例,所以盐水的浮力就大了,因而让鸡蛋浮出了水面。
通过这次的实践,我明白了盐水和淡水中所蕴藏的科学知识,也更让我明白了我们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科学道理。只要我们大家用心观察,善于研究,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这可真是让我难忘的一次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