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锦集11篇)

2023-10-29 12:08:14综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锦集11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 篇1

  A、 学生情况及教材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班有学生45人。从学生口算来看,学生差异较大,有些孩子口算很好,有些孩子口算很差,虽然我平时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智力问题,孩子还是跟不上。 笔算,孩子都已经掌握了笔算方法,但没有养成笔算习惯,在遇到数很大计算是老爱口算,容易出错。 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并能正确解答,而有些孩子读题能力较差 不理解题意而乱写。孩子们综合能力较差,小括号应用不熟练。 学生对平移距离不太理解,画图能力较差。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有漏洞。

  教材编写特点:

(一) 关于除法和混合运算

  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有余数除法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体会混合运算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关于生活中的大数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3.通过“拨一拨”活动,把数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

  4.安排一定数量的估一估活动。

(三)关于万以内加减法

  1.分为两个单元

“加与减(一)”是基本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与减(二)”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分散安排的目的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习内容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基本计算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分散安排,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有利于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计算的基本要求。

  2.删繁就简,突出基本算理

  3.创设问题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1.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3.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5.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6.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采取的主要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

  培优计划: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不断提高做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辅导对象:赵蕾、刘皓轩、陈哲、赵真

  辅导措施:1.每周有选择性地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3、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4、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

  期望效果:

  辅困计划: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可先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题目。

  辅导对象:郭昊辰、王一初、江奕妙、来馨彤

  辅导措施:1、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学困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学困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学困生。

  5、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

  6、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

  7、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学困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期望效果: B、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时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C、学科工作行事历

  周 次 日 期 负责人 内 容 备注

  预备周 各组长 制定各项计划,备课两周

  迎接区教体局开学检查

  第1周 李丽、武晴晴 检查计划制定及备课情况。

  第2周 戈亚萍 解读学科学期工作计划,布置学期学科相关工作。

  第3周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4周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5周 李丽 各教研组定老师定教材准备参加集团校内优质课评比。

  第6周 武晴晴 教学常规月查,反馈。

  第7周 李丽 听评组内推荐的优质课。

  第8周 武晴晴 听评组内推荐的优质课。 4月4日放假

  第9周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0周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1周 李丽 教学常规月查。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2周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5月1日放假

  第13周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4周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5周 李丽 教学常规月查。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6周 武晴晴 总结梳理课堂教学模式。 5月30日放假

  第17周 戈亚萍 学期教学活动总结,各项业务展评活动。

  第18周 戈亚萍 教师粉笔字、钢笔字展评。

  第19周 戈亚萍 学期教学活动总结,备课作业展评。

  D:教导处审查:

  计划制定情况:

  教研组长或学科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共67人,其中甲班34人,乙班33人,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有的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因此,本期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1、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用数学解决问题。

  2、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六: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七:教学进度安排:

  内容 课时

  解决问题 6

  表内除法(一) 13

  图形与变换 5

  表内除法(二) 9

  万以内数的认识 8

  克和千克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8

  统计 3

  找规律 3

  复习 7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 篇3

  一、全册教学内容

  1、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包括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有余数的除法;乘除两步计算式题。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3、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4、直线和线段。

  5、万以内的加法。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万以内数的笔算。

  二、教材分析

  1、表内乘法和除法(二)。主要学习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有余数的除法,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表内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是一切整数、小数、分数乘除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之一。学会解答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有助于理解分数、百分数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同时可为寻求解答有关倍数关系的复合应用题的捷经创造条件。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主要学习计数单位百、千、万数位顺序表,万以内数的组成及读法和写法。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四则运算就有了基础。学习多位数的读写也就不会有困难。算盘的认识,主要使学生了解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从而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3、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主要教学这些单位的具体大小,单位间的进率和化聚。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运用数和量的工具,去进一步认识周围事物,解决实际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4、直线和线段。主要教学直线和线段的直观认识。介绍直线和线段的特征。指导学生量线段的长度和按指定的长度画线段。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

  5、万以内的加法。主要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万以内的笔算加法及连加的计算。用调换加数位置的方法验算加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口算和笔算打下基础。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位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5、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

  6、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7、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化聚。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三、教学准备:

  幻灯片,作业卡、各种图案的贴纸、正方形纸。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一年有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好,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四季的美景。

  2、播放(四季美景)

  3、游戏(发放牌子)

  师:你最喜欢什么季节?(请你来代表。。。。还有谁喜欢不同的季节。谁想代表。。。。)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举牌的同学上前来以最快的速度依次排出四季的顺序。(问:他们排对了吗?)

  师:(老师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节奏很慢)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夏天过去。。。。。。冬天过去了,春天又来了,对,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4、提示课题:

  师:像这样依次循环出现的现象,叫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去 寻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

  1、出示第一幅图(墙面装饰图),让学生观察。

  师问:老师带来了朋友家的墙面装饰图,上面都有些什么图形?

  生:圆形、 正方形 、三角形、五角星 。

  师:是的,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图形。这些图形是怎么排列的,有什么规律?你们有信心去找吗?(有)请听要求:(1)请大家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2)说的时候,用自己的话把发现的规律说清楚;(3)比一比,看哪一组能找出不同的规律。开始!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

  (1):斜排 (师:是的,当我们斜着看时,每一排的图形都是相同的,下面哪些同学也找出了这个规律,请用手示意。) (播放斜排演示)

  (2)横排:(师播放,老师重点讲解、规范说法:我们先看第一行,以第一行为基础,圆片移到这一行的最后,其它三个图形都依次向前移动一个位置,就变成了第二行。按照这样的规律,第三行、第四行的规律也让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演示。第五行的排列让学生猜一猜。)

  (3) 竖排:(师播放,让学生欣赏)

  (4)以最后一个图形向前移动的规律。(播放、大家欣赏)

  4、总结规律:

  孩子们,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规律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排列规我们就叫它循环排列规律。(板书:循环排列规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过渡:现在就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进行智力大闯关吧!你们敢挑战吗?(敢)好,进入第一关。

  1、第一关:考考你(规律训练)

  过渡:动物园来了一队动物朋友,他们正在进行队形训练呢,同学们请仔细看,(1)师问:第二队是怎么变化出来的?(学生回答)师规范语言),按照这样的规律,你能排出第三队的队形吗?(第一个动物向队列的最后移动规律)

  (2)还是这一队动物,(请仔细看)又是怎样变化成第二队的呢。(最后一个动物向队列的最前面移动规律)你们的观察能力真强。好,顺利进入第二关。

  2、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展示作业。

  师:请拿出答题卡,开始解答。

  4、猜规律:

  过渡:向下一关进军吧!你想猜几号旗?好,进入我们的终极关——第四关。

  4、设计手帕

  过渡:现在就用我们灵巧的双手来创造规律!在这块手帕上,设计出漂亮的花边或图案!请仔细看要求:1、小组先商量怎样设计才有规律;2、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漂亮。听明白了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请组长打开学具袋,和小组的成员一起完成。开始!

  5、作品展示

  四、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过渡: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规律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1、欣赏规律美(播放)

  2、总结

  孩子们,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在装饰着我们的生活,希望你们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它,运用它,把我们的环境打扮的更美丽吧!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

  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学生交流想法。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小结。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完成第“做一做”。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检测】

  必做

  1填一填

  (1)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2)12根小棒,每3根围一个三角形,能围几个三角形?

  选做

  2想一想,写2个除法算式

  (1)三五十五

  【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各数。

  2、通过探索、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测意识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数数和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1000根左右的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用一休的故事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小客人,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播放一休的录像片)你心目中的一休是个什么样子的?

  生1:聪明的。

  生2:爱动脑筋的。

  生3:是个小和尚。

  师:今天,一休想出个数数的题来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做出一休的题目吗?

  生:有。

  师:请同学们把一休带给大家的小棒倒出来,猜一猜大约有多少根?

  生1:300多根。

  生2:800多根。

  生3:1000根。

  生4:20xx根。

  师:现在我们就动手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在数以前,组长要合理分工,想一想,怎么数才能做到以下几个要求:1、数的速度要快;2、数的数量要准确;3、数的结果能让别人很快就看出来,而不用再去数。小组商量好了,就动手数一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数小棒,组长合理分工,记录数的方法和数的最后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数的方法。

  组1:我们小组是这样数的,我们先把20根捆成1小捆,然后数出5小捆捆成1大捆,正好是100根,就这样一捆一捆地摆好,最后数了数,一共有10大捆,正好是1000根。

  组2:我们小组是50根50根地数的,50根1捆,然后把2小捆捆到一起,正好是100根,我们数了数一共是10捆,所以就是1000根。

  组3:我们组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以前学过10根捆成一捆,所以我们是10根10根地分。然后把10小捆捆成1大捆,一共捆了10大捆,就是1000根。

  3、找出典型。

  师:10小捆捆成1大捆,从这组小棒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小组先商量,然后汇报。

  组1:我发现1大捆是由10小捆组成的。

  组2:我发现1大捆比1小捆多得多。

  组3:我发现10个十是100。

  师:这l大捆和这10大捆你又能发现什么问题?

  4、小结。

  跟同学们说的那样,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巩固新知

  今天一休还请来了他的三位好朋友,大师兄、二师兄和他的朋友小叶子,他们听说大家今天学会了数一千以内的数,都想出个题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你想先接受谁的挑战?(学生自由选择题目)

  一休:你能估计出这些画面上有多少个(本)吗?

  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小叶子:小叶子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猫闯关的游戏,小猫每闯过一关得100分,(演示小猫闯关的游戏)看完了小猫闯关的游戏,你知道小猫一共闯了几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共闯了10关;因为小猫每闯1关得100分,它得了1000分,就是10个一百,所以就是闯了10关。

  大师兄:大师兄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猫收苹果的游戏,(出示课件)现在小猫已经得了986分,小猫每收一个苹果加1分,请你仔细数一数,看小猫最后一共得了多少分?

  游戏:以小组为单位,从(1)(2)题中任选一个题目。

  (1)从592数到613;

  (2)数出897后面的。8个数;

  二师兄:、、800、

  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填?你们是怎么数的?

  组1:600、700、800、900,我们是一百一百地数的。

  组2:798、799、800、801、802,我们1是一个一个地数的。

  组3:802、801、800、799、798,我们1也是一个一个地数的,但我们是倒着数的。

  师:通过这个题我们看出,数数的顺序不同、数数的规律不同,那么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收获。

  四、全课小结

  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学会验算是学习的重点。培养学生建立验算的意识,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验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验算是学习的重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挂图

  学生学习过程:

  一、进行导课。

  同学们,今天蜜蜂王国的国王要进行查账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样进行查账的,好吗?

  二、新授

  1、出示图片,看图,谁能来说说这幅图?(引导学生把图说完整注意图中的数学信息)

  (蜜蜂王国里蜂王派他的属下小蜜蜂,去检查蜂蜜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的情境。)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随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我们一起来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吧。

  1)蜜蜂生产记录对吗?怎样检查?

  小组讨论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2)算算试试。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交流算法:

  a 把573和318交换位置

  b 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等于另外一个加数

  你认为那种算法更方便呢?

  三、游戏巩固

  1、大树生病了,哪位啄木鸟医生可以为大树治病呀?用你喜欢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解决,教师巡视。

  四、练习巩固

  1、“我来逛商店”

  快看,有这么多的商品,你想买什么呀?(限两件)

  生提问题,全班解决

  同位间提问题,互相合作解决

  2、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验算的。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

  指生介绍:

  3、“火车提速”

  出示课件:可按谁在相同时间内,计算的算式最多,最准

  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解决你想解决的其他问题。

  验算练习:

  209+198 298+403 354+214

  4、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可以用验算的方法来检验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那些知识?能和你的同位说一说吗?

  作业

  完成自主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把今天所学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信息窗4——国王查帐

  573 318 891

  + 318 验算: + 573 - 318

  891 891 573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 篇8

  设计说明

  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离不开直观的模型。“形”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能将抽象的数形象化,可以较好地理解数的意义和读写数的方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图、直观模型,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掌握较抽象的内容,深化对大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大数的意义,通过估算,深化对大数的认识。

  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为学习万以内的数做好准备。同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估计结果,在讨论中找到合理的方法和结论,从而积累对大数的感性经验。

  2.数形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大正方体建立“千”的直观模型,直观认识计算单位“千”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掌握数数的方法和规律,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结合计数器的有效利用,将点子图和小棒引进课堂,使学生从数的概念等各个方面认识数,体会表示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计数器 小棒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理解“大数”。

  (1)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一说,都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估计:这个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3)学生讨论后汇报估计的结果。

  (4)引导学生进行思考:1000和我们以前认识的100相比有什么不同?

  2.揭示课题。

  大家估计的数都是比我们学过的100多得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0多得多的数——1000以内数的认识及读写。(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及读写)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使学生理解大数的意义,从而引出课题,并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1.教学教材75页例1。

  (1)复习旧知。

  ①说一说一(个)、十、百之间的进率。

  ②说一说自己数数的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完成课堂活动卡。

  (3)全班交流汇报。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4)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你们有什么发现?(这个大正方体是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发现: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5)介绍“千”这个新的计数单位。

  (6)教师质疑: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面对不同的数量,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数方法。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关系)

  (7)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数一数小棒,依次数出十根、一百根和一千根小棒,进一步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8)体验一千。

  引导学生摸一摸,感觉一张纸的厚度。再出示一百张纸,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感觉一百张纸的厚度。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一千张纸的厚度,出示一千张纸,让学生实际感受一下一千张纸的厚度。

  (9)师生共同总结: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千”是我们今天新认识的一个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关系。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剪出正方形的展开图,通过剪的过程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2. 尝试将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折成正方体并逐步认识到: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都能折成正方体。

  3. 发展对正方体展开图的识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2.认识到: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都能折成正方体。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纸正方形、剪刀、正方体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上个学期,我们一起学习了正方体,谁能说一说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揭示课题:正方体 师:今天继续学习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

  (一)题1(每个学生准备好一个纸正方体。)

  1. 师:多媒体演示,将一个正方形剪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板书:正方形的展示图 从展示图中你能发现什么?(由6个正方形组成的)

  2. 学生操作:请小朋友们用剪刀沿着手中的纸正方体的棱剪开,然后把它摊平。(提示:可以从不同的路线沿着棱剪开。)

  (1)师:小朋友们都剪得很好,请每一个小朋友把你手中剪完的图形举起来,跟其他的小朋友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展示交流。

  (都由6个正方形组成;发现剪法不同剪出来的图形也不同,有很多种等等。)

  (2)画出草图并交流。

  (3)全班交流展示正方体的展示图。

  (二)题2

  1. 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手中的4个正方体展开图拿出来,先看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由6个正方形组合成的。)

  师:请你们把这4个图形折一下,看一看能折出正方体吗?(学生操作)

  (学生得出结论:不是所有的6个正方形组合成的图形都能折出正方体。)

  2. 补充练习:能将下面的图折成正方体吗?

  (1)先判断一下能否折成正方体?

  (2)操作验证。

  三、练习

  师:(补充说明)像这样由6个正方形组合成的图形一共有35种,但是其中只有11种组合图形可以折成正方体。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自己尝试一下,把这11种组合图形画出来。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 篇10

  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同学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让同学依照自身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别,采取不同的估算战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战略,并能运用自身的估算战略解决实际问题。

  一、猜一猜

  师:(电脑出示学校图)“同学们,谁了解我们学校多少啊!”

  师:我们学校同学的人数有多少?(提供信息:大约是1700人,比1700人少)板书:1700

  生1:1680师:少了生2:1695师:少了

  生3:1699师:对并板书:

  师:我们学校的老师人数是多少?(提供信息:大约是70人,比70人多)

  板书:70

  生1:71师:少了生2:78师:多了

  生3:75师;还是多了生4:73师:对

  并板书:7370

  师:我们的多功能教室的座位有多少个?(提供信息:大约是180个,比180个少)板书:180

  生1:178师:多了生2:177师:真聪明

  并板书:

  师:我们学校的电脑有多少台?(提供信息:大约110台,比110台少)

  板书:110

  生1:109师:多了生2:105师:少了

  生3:106师:你真棒!并板书:

  师:这些数中1699、73、177、106是什么数?1700、70、180、110是什么数?那么它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生:准确数,近似数。约等号。分别写出约等号。

  板书:1699≈≈≈≈110

  师:约等号象什么啊?

  生1:“约等号象波浪一样,等号是直直的两个短横。”

  生2:“我觉得约等号象飘扬的国旗。”

  生3:“我觉得约等号象是等号喝醉了酒一样,歪歪扭扭的。”

  师:揭示课题,板书:乘法的估算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创设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绿色环保生活情境,提出了需要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经验,尝试着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交流口算本上的得数。

  问:这些口算题有什么特点?(都是末尾有0的乘法)

  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口算?(先不看0,乘完后再数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

  板书其中一题:200×43

  这题的得数是多少?怎么算的?

  现在请你用竖式来计算,行么?

(板书竖式,强调0先不要对齐)

  看板书:200×43=8600,问:谁能根据这个算式很快地编得数也是8600的乘法题?

(2×4300,20×430)

  为什么这三个算式的得数都一样呢?(先不看0,都是2×43;再添上0,两个乘数末尾合起来都是有2个0,所以都要添上2个0)

  2、哪些同学昨天已经预习了数学课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

(要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例题

  1、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哪几个信息?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哪个条件是多余的?算式怎么列式?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

  2、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指名板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1)按照原来的方法笔算

(2)0先不对齐,但在前面乘的时候,0也参与了

(3)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

(4)在第2步乘的时候,没有把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

  讲评这几种做法

  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

(重点讲)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开始列竖式的时候0没有对齐某个数位?(先不考虑,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既然是先不考虑,所以在这两次乘的时候,0也不要考虑。(擦去多余的0)

  指出:最后加完之后,这个0要补上。 ……

  比较第一、二种竖式,指出: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我们可以像这样写,比较简便。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讲评。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得数。

  2、第3题。

  学生独立分组口算。算完后指名交流每组算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四、布置作业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