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锦集11篇
夏雨初霁,于校内一棵不知名的老树上,拾得一只蝉蜕,很好的中药。
一颗露水滚落。就着千千万万露水的光芒,我看清了这只晶莹剔透的蝉蜕,这是一间寂寞的空屋,惹人怀想蝉那令人敬佩的、生命的智慧。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智慧即是一间寂寞空屋,不盘花簇锦亦不金碧辉煌,只如蝉蜕一般在灰色的雨幕中微微闪耀着一星光华,于漫漫长夜中点燃了一豆灯火。
寂寞空屋,耐得住寂寞亦拒绝悲凉。蝉之生命有限,于阴暗潮湿的地下蛰伏数载只为了一个夏天。数千个寂寞长夜它们无言熬过,待到一朝羽化,便成为盛夏最出色的歌者。这时,它们的生命已然垂垂老矣。人之老年,免不了自怜自哀,忧伤慨叹,哪里来的心情唱什么歌呢?可蝉偏不。“乌发如银”的时节偏要日日欢歌,这便是生命的大气度。
寂寞空屋,可有形可无形,是一个人此生生命存在的证据。人之智慧便在这空屋中岁岁积淀,蕴于血脉的最深处。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这是归有光的寂寞空屋。室仅方丈,容不下金银珠宝亦容不下繁华如梦,容得下的仅是那一份割舍不断的回忆。“某所,而母立于兹”归有光在这里读书成长,身后有母亲嘘寒问暖的身影。空屋虽寂寞,此心却温柔,体察父母亲情,就是我们最平实的智慧感悟。
寂寞空屋,给高蹈以平实,给浮华不定的心灵以脚踏实地的依靠。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纪上忽然残废了双腿。他的世界,从此不再有欢笑嬉闹。他走进地坛,走进百代帝王家遗落下的那一间寂寞空屋。他看见叶上阳光、花间蜂蝶,他听见这世界繁华落尽,生命一如往昔的答案。“死亡是一个必然来临的节日”,史铁生如是说。他的生命于此一间寂寞空屋中褪去了年少气盛,褪去了高蹈与不切实际的幻梦,他拥抱敞开的生命之门,成为智者。
人活于世,往往被各种各样的幻光所眩惑,心灵与智性迷失在追逐所谓天堂的路途中。其实,“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坦途。”我偏居一隅,独拥这一方智慧的寂寞空屋,我已在天堂。
叶,一片一片地飘落,带着忧伤,在风儿的驱使下,在天空中划过,留下一道道彩虹般的弧线.天依旧湛蓝,只是裹上了一件忧郁的外套……
独自一人仰望天空,便会想起你.你总是喜欢凝望苍穹,蔚蓝的天空下,空气稀薄得只剩下呼吸,为何你要沉沉地沉沦.疲惫的生活?你会不会在黑夜里数着天上的星星?亦或是望着天空独自感怀?夜阑人静,谁为谁伤?你抬头仰视,蔚蓝的天空在你的眼里蒙上了一层灰色,你的天空开始下雨了,因为你哭了……你总是说,我们是一群容易受伤的孩子,在成长中受伤,在受伤中成长.友情的背叛,亲情的脆弱,已经最好地诠释了这一句话的真谛!你在天空寻找着什么?是希望还是梦想?窒息的空空梦魇般地围绕着你,一切的忧伤似乎吞噬了你,令你无法挣扎,像是被装进了魔法师黑色的大袋子中.你的思绪在天空中飘风,然而,却在倾刻间瓦解……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我看天的时候,就不喜欢说话,每当我说话的时候,却不敢看天.”郭敬明如是说.你是不是也如此?
高考的临近,让你没有了看天的时间,你为了掩埋悲伤,将自己埋葬在题海中,却在深夜人静时,在自己的天空里暗然神伤.你说,不是我选择忧伤,而是忧伤选择了我.你总是自己一个人,匍匐地生活,仰望天空看灵魂舞蹈.是天空过于纯净,还是现实太肮脏,以至于有着那么大的反差.
我知道,你向往着高考的那片天空.而周围的一切,却让你躲在了阳光的阴影里,蔓延忧伤……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是雄鹰,就可以展翅飞翔!你,可以点亮自己的天空,点缀自己的高考路,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完美德的句号!天空也有它存在的意义,你也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只能:抬头,望天,默默为你祈祷……怀想天空,寻找我们的回忆,寻找人生的奋斗目标.用彩色画笔,在天空中暇想.你的高考路,可以在天空中演绎,化作缕缕清风……然后,在拉下帷幕后,目送你,消失在那片天空……
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题记
有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于是相信别人,让别人决定自己。有人说:“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于是闭目塞听,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看似是不可统一 的矛盾双方,但二者却有统一的一面,它们正如我们的左臂与右臂,缺一不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别人。
相信自己,是对自己的充分肯定,是对自己能力的赞同。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又能相信谁呢?当自己有着清醒理智的认识时,就应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在当初改组女排时压力很大,任务很重,许多人劝他以“保险”为好。然而他力排众议。相信自己,起用冯坤等新将,最终改组成功,夺回了失去17年的奖杯。假如当初他采纳别人建议,那金牌奖杯还有谁拿?正是在关键的时刻相信自己,陈忠和取得了骄人战绩。
然而,凡事都有限度,“过犹不及”。我们在相信自己时,也要相信别人。这是由事物的多变性与自我局限性决定的。很多时候,我们的目光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鼠目寸光”而又“自以为是”。这时别人多角度的观察、评价更具客观真实性,我们要相信别人。唐太宗接纳魏征等人的进谏,于是有了开明盛世;朱元璋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的建议,于是也国泰民安。相反,那顽固的马谡置王平忠言于不顾,自认为“熟读兵书”,结果痛失街亭,丢掉性命。别人的意见有时是好的,有时则不是,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明智之举。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不能夸口自己是完美的,代表亘古不变的真理;但同时,也没有人一无是处。因此我们要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在“胸有成竹”时相信自己,在“迷茫怅然”时相信别人,让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你会拥有精彩的人生。
“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题记
如果智慧是一朵莲花,那莲花正中一定擎有一支点亮的蜡。荧荧的那一剪光虽微弱暧昧,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十里平湖,智慧的闪光就仿佛是微风漾起的一道道涟漪;万紫千红,智慧的闪光就好像是那偶尔飞来嗅闻芬芳的彩蝶;晴空万里,智慧的闪光就好似那展翅翱翔啸唳长鸣的云鹤。
残酷的岁月扬起漫天黄沙,将一个个或悲壮或悠然的身影埋没于九尺黄泉,然而,这又怎能湮没在黑暗中闪动的智慧的火焰呢?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撩拨着我们的情思。情思,是灵感的触发器。灵感,是和我们捉迷藏的玩伴,稍一疏忽,它就化为一缕青烟无影无踪。凡人需要灵感,文人更需要灵感。后者比之于前者,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多半会紧紧抓住这黑暗中的那一道闪电。
南山之下,遍地金菊,不正是激发出陶潜灵感的产物吗?菊香弥漫,再酌上几杯浊酒,岂不美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景此情,夫复何求?会稽山阴兰亭,云天朗朗,惠风和畅。诸位文人墨客列坐水滨,流觞饮酌,歌咏唱答,不也是出自内心深处被激发出的那些许情感吗?一篇《兰亭集序》,唱出了“齐彭殇为妄作,一死生为虚诞”的感慨。还有赤壁古战场,不只有多少人去凭吊过。苏东坡、辛弃疾,后来者更是不计其数。赤壁在他们的头顶上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在文坛竖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生而平凡,可是我们依然对自己心灵上闪过的微光视而不见,更不用说伸出手抓住它了。一个落地的苹果成就了牛顿在科学界的丰功伟绩,一只飞翔的鸟儿为莱特兄弟展开了翱翔天穹的机翼。“灵感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车尔尼雪夫斯基如是说。我们无意中丢弃了属于自己的财富,不正是由于我们的懒惰吗?
“翼然”一词仅着眼长亭,忽视了“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的清幽之景;“泻玉”一词仅生挪硬用,忽视了“佳木葱茏,奇花灼灼”的背景衬托;“沁芳”二字着眼全局,不事雕琢,以景入诗,方能描摹出“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的山水楼台。写诗赋词、题联造句尚且如此,为人处世、建功立业更应如是。唯有于纷繁意象中探索恰如其分,浑然天成,与景相符的诗句,方能历久弥新,万古流芳。唯有于纵横捭阖间寻求适于环境,贴于现实,忠于自身的方法,方能行稳致远,创造辉煌。
文学作品的产生,取材于旧人先贤,但仍需结合自身,回归自然。王国维于《人间词话》中多次强调诗词的创作“须伫兴而就”,直言写词是审美的直觉创造过程。故当吴文英,周密之词企图用繁杂的意象去掩盖“自然之物境”,不断堆砌词藻“创设新境”之时,就觉得乏味而丧失“诗以言志,诗以传情”的应有之义。世间绝妙之词,都是应景而至,兴尽偶得。尽管我们需要从“前人之述”中汲取灵感,但仍然是境界赋予我们的启迪和思辨。正如《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写诗并不局限于诗词创作的理论和方法,而是让其从李杜诗篇中品味诗词境界的自然与独特,方能摆脱俗气刻意,创作出富有感染力,兼具情感的好诗来。
科技的昌明与发展,站在巨人肩膀之上,仍需推陈出新,破而后立。正如屠呦呦以古籍《肘后备急方》为参考,探索出拯救苍生的青蒿素,用中医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正如中国航天事业,从“东方红一号”的微弱声响到如今“北斗”“嫦娥”系列工程的成功发射,我们向深空谱写中国人的追梦征程。他们从来不仅仅局限于“翼然之亭”,也不会直接采用“泻玉”般的拿来主义,他们深耕祖国的热土,从中萌蘖出“沁芳”般的骄傲,用中国实践丈量世界万物,让中国声音响彻大好河山。没有经验,就因地制宜创造经验;前路漫漫,他们擎举着火种毅然奔向远方。
国家的富强与腾飞,要坚定的走中国特色道路,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百年征程和千秋基业告诉我们与其照抄西方经验,不如根植中华基因,赓续传承中华文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好时代的长征路,方能立于民族之林。我们要以历史为鉴,创造属于中华人民的新篇章。
借鉴须有度,适合才是王道。作为新青年,我们理应具有大局意识,不拘泥于一角亭台“翼然”,不必生搬硬套,摆出卖弄文采的“泻玉”姿态。需谨记,“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逐桃花”。唯有静心凝神,结合自身特色,方能于纵横捭阖间看满园“沁芳”。
生活在物质最丰富而精神最贫瘠的年代,我们面对无限的选择,而唯独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不管我们身处何地,我们都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于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大地,过有意义的生活,不是吗?
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三起二落;写的诗正是他多舛命运中美好人性的流露。苏东坡20岁中进士,此后或在地方,或在朝廷为官。风平浪静时,他载歌载舞唱逍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风雨来袭时,他穷且益坚唱豁达:“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西。”苏东坡被贬后来到黄州。黄州本是一个不值得夸耀的小镇,但在诗人的眼里,简直就是天堂。他在耕耘之暇,望江上风帆上下,水天相连,一片苍茫。在生活拮据的时候,他用独特的烹调方法烧出“东坡肉”“东坡汤”;在海南饥饿的日子,他甚至发明“吞食日光止饿法。”他自己造酒、制墨、盖房子,还自己编歌,教村民们演唱。
苏东坡一生虽是悲剧的一生,但也是充满诗意的一生。他的耀眼光芒刺痛了一双双惯于献媚的眼睛。他总是那样旷达洒脱,从容淡定,眼里只有秋风幅面般的洛水清波,只把青春的竹杖、学生的芒鞋和那被雨淋湿的脊背留给世人。他以自己的坚守,给后世树起了难以企及的高标。
延绵几千年的文化长河,无处不透的诗意!那个机智巧妙地讽谏齐王的忌讳,是诗意的;那个如话家常般用于娓娓的话语打动了赵太后的触龙,是诗意的;自投汨罗为爱国的屈原,是诗意的;忍辱含垢著史书的司马迁,是诗意的……
有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关键时刻别人的一句提点顶得上自己十年的苦苦钻研。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事事听别人的呢,我觉得不是。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最重要的事情都要听自己的,别人的意见再重要,那也只是个参考。所以面对相信自己还是听取别人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应以自己的意见为主,将他人的意见作为参考,所谓坚持自我,不弃忠言。
坚持自我不一定对,但它最重要的是不后悔。十六岁的时候文理分科,你想选文科,父母让你选了理科。你学不会理科,成绩迟迟不见长进,这个时候你的心里慢慢滋生出抱怨,“都怪你们……”;十八岁的时候选专业,你想学文学,父母让你选医学,说好安排工作。你学了医发现自己不喜欢,还是喜欢文学,你会怪父母掐灭了你的文学梦。所以,我们人生做选择,走自己的路,不是为了走正确的路,而是走一条自己不后悔的路。哪怕是走进了死胡同,是自己选的,有什么好抱怨的。更何况,今天不存在“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样的情况,入错了行可以改行,嫁错了郎可以离婚。所以人生关键时刻的选择一定要相信自己。
但我们仍然不能轻视别人的意见。我们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别人“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还多,听取别人的意见,等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听别人的意见可以帮我们避开路上的障碍。我们听父母的,听老师的,听医生的,听专家的,就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别人的意见除了帮我们规避风险,弥补不足,还可以帮我们带来成功。古代的政治家们为什么需要名臣辅佐,就因为人力有时而穷,不能尽善尽美,而兼听则明。
但,我们不能总是听别人的。人归根结底是自由人,是独立人,所以每个人都需要独立自由的思想。我们事事都听别人的意见,总是听别人的意见,就会丧失自己的主见,别人就有机会控制我们的人生。中国的很多家庭悲剧就产生于做子女的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事事听父母的,到最后孩子成为巨婴,丧失独立思想。子女一朝觉醒,就会怨父母事事安排。悲剧就产生了。
因而,身而为人,来到世间,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听取意见后要能识别其中正确的,有利的意见。但我们不能过于依靠别人的意见,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在人生的关键处一定要听自己的。整个一生中都要以自己的意见为主,把他人的意见当作参考。坚持自我,但不弃忠言。不为别的,就为不后悔。
晨,多么美妙的一个字眼!
先是那晨曦。微微泛出鱼肚白的空中,渐渐透出些红火,淡淡的鹅黄之后,接着便有了点粉红色的光泽,有浓有淡,随着那云层的厚薄变化,反射着不同的光线。不一会儿,或粉、或桔、或黄或白,间隙中也有些淡蓝,如此绚烂,如此多彩,如此迷人。
再等一会儿,那朝阳终于苏醒了,伸个懒腰,从被子里透出一撮发丝,便给远山镶上一道金边。接着,朝阳一点一点挪了出来,透出火红的额头与两只眼,凝视着整个大地。金光照亮了半边天,那草叶,那花瓣,总有几个光点,似是天使撒下的一粒粒明珠,在空中缓缓飘浮着,播撒着希望。这便是晨的另一大主角,甘露。这是观音大士净瓶中的神露吧!
太阳仍在继续上升。此时已几乎不见红光,只有耀眼的金黄映亮天空,以及远处未尽的一丝黑夜之气,一点点残余的湖蓝,在太阳的千万支金箭中渐渐隐去了,等待着下一个黑夜,回来俯瞰寂静的大地。
朝阳已从远山头上透出了大半个脸,仍照耀着露水。嫩绿色的树叶、草尖也被蒙上了一层亮色,仿佛镀了金一般,美丽动人。朝阳终于又伸了个懒腰,从地平线上跳了出来。
晨风,带着一点点凉爽,迎面扑来。我被这风一吹,便猛地醒了过来,活力充沛。倘若天朗气清,举目四望,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便有一种全身心投入,再创造的美好冲动;倘若有一点晨露,另有一番风味——就像仙境中腾云驾雾一般,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幽静与神秘。
露渐渐地升腾了,它们飞向了太阳的国度,又回到了天使的怀抱之中,鼓励着我们:快啊,赶紧从现在开始努力,像我们一样奔向自己的天堂吧!
太阳也脱离了山的怀抱,抖擞精神,把自己的热献给我们,驱散黑暗,让每个人看清眼前的路。
晨,多么美妙的字眼啊!
它代表着青春与活力,它高唱着赞歌迎接每一个日子。晨,开启了日;日,累起了年。年复一年,人类充满生气的不息劳动,不就是晨之精神的体现嘛!
一说到阅读,我就心花怒放,觉得自己好幸福!
读幼儿园时,老师总要我们念书朗诵,像是“水果的话”——“莲雾、莲雾,春天的小铃铛,挂在树上,摇也摇不响。”“香蕉弯弯,满满一园,黄皮白肉,营养香甜”……这些童言童语,我至今还能琅琅上口,回味无穷呢!现在每当下课时,我都会去图书馆找书聊天。我孤单时,都会和我的知心朋友——书,一起聊心事。当我跳进书海里,我遇到纯真美丽的白雪公主,彷彿我是七个小矮人之一,围绕在公主身旁;我快速驾着南瓜马车,急急忙忙送灰姑娘去参加舞会……书中的一切人物,都令我感到无比的有趣和神奇。
每逢假日,我都会和家人一起阅读家中的藏书,我总是看得津津有味、目瞪口呆,有时候还会看到废寝忘食呢!如果我喜欢某一本书,妈妈总会二话不说,毫不吝啬的买给我,我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像一只吱吱喳喳的小鸟,快乐得不得了!“科学实验王”系列的漫画,从第一集“酸碱中和”、第二集“牛顿运动定律”、……到最新出版的第十二集“空气的压力与体积”,我一本看过一本,还没出版下一集,我心里已在热切的等待了!
我曾经看过一本绘本“星月”,里面描述星月是一只还不会飞的小蝙蝠,我想像自己就是那只羽翼未丰的小蝙蝠。有一天遭到猫头鹰攻击而与妈妈分离,摔落到一个鸟巢里,后来受不了肚子饿,只好跟着雏鸟吃恶心的虫子……我读着读着,似乎也能感受到那些恶心的食物。星月就这样开始学当一只鸟,展开了它的新生活。学习鸟的规矩:学小鸟吃虫子、学小鸟睡在鸟巢里、学小鸟整天飞翔……为了继续生存下去,星月愈来愈不像是一只蝙蝠了。星月在困境中能够改变自己,学习新的事物,最后才能与妈妈重逢,重回蝙蝠的生活。这本书告诉了我,凡事都得要有尝试的勇气,才能有所成长。
阅读能丰富生命,给了我很多想像的空间。“阅读起步走,幸福跟着走!”妈妈告诉我,书本是作者智慧的累积,人类知识传承的重要工具。所以,有了阅读,我的生活更加有趣;有了阅读,我再也不孤单。阅读是一把打开智慧的锁匙,是一张探索浩瀚知识的门票,它真是我的好朋友,我要永远拥有它,让我的生命永远开着灿烂夺目、缤纷耀眼的花朵!
成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状态”。而在哲学家尼采眼中“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正自我的实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前者泛指一种生理状态,后者特指人心智上的成熟,和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
七堇年曾经说过:“生活以刻薄和荒芜相欺”。生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充斥着泥淖与罹难。而我们则像被诸神惩罚的西西弗斯。终日重复着单调枯燥的劳作以至于在生活的泥淖中迷失了自己,终究也完不成成熟的蜕变了。
而对于“鸟儿在枪声中折羽,花儿在清晨就香消玉殒”的生活,我们真的要放弃成长,永远幼稚下去吗?
不!当然不!正如罗素所说“参差多姿乃幸福本源”或许生活的泥淖黑暗且未知,但依然充满着希望,执着的探寻一定能找到希望。
普雅花,静候九十年,只为一朝绽放。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对于普雅花成熟是一种对于美丽的漫长等待。而对于朝菌、蟪蛄,成熟不过是一种介于生与死之间的一种生理状态。我们没法判断哪一个的生命更有意义,而可以肯定的是前者的生命更加痛苦但也更有希望。
海明威说过:“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最后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生活到处充满着痛苦的泥淖,这就需要我们以一种成熟的姿态来跨越。而这种成熟便是尼采眼中的“真正的成熟”,也是一种像马丁路德金说的“无论做什么,都要保持前进的方向”的永远向前的态度。
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颠簸,苦难的渡口总会有帮你度过苦难的渡船,而这渡船便是以坚持为桨,以信念为舵,以成熟之姿飞跃苦难的海洋。
成熟之姿,便是前往,无论前路天寒地冻,路遥马亡。成熟之姿,便是阳光,穿越苦难温暖的照在人的心上。就如黑塞所言“人一生唯一的使命就是找到自己,然后在心底坚守其一生。”而坚守的信念,便是以成熟之姿。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不如以成熟之姿,努力飞翔。
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而在它所爱的地方。——题记
世界上最灿烂的花朵是你绯红的脸颊;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是你清脆的笑声;世界上最澄澈的清潭是你明净的眼神。孩子,你是上帝送给人世的礼物,是世间最美丽的天使。
丰子恺曾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不会转弯。”的确,毕加索在参观了一个儿童画展后感叹和他们一样大时画得和拉斐尔一样,但学会像他们一样画要花一生的时间。
童眼之所以澄澈,是因为童心纯粹而不掺杂任何杂质。用童眼打量世界,用童心追求美好,让纯真悄悄开花。
懂得用童眼打量世界的人播下纯真的种子,不会错过你毕生追求的最美的花期。
画家鲁斯本倾尽一生研习画作。他画中人物骨骼健朗,刚劲如松;皮肤如脂,吹弹可破,画中执扇的东方女子宛转的秋波惹人怜爱,顾盼生姿。当被问及如何达到如此高的艺术境界时,鲁斯本淡然一笑:“我只不过是用出生婴儿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何尝不是这样呢?孩童的双眼里没有名利的追逐引起的争抢厮杀,没有汲汲与功利事物谄言媚笑,更没有被利欲熏心的狰狞面目和丑恶的嘴脸。他们有的只是徜徉在一个纯真美好的世界里开出一朵淡雅的花来。
月如指尖的细沙转瞬即逝,我们跟着匆匆的.岁月身后成为岁月的奴隶。浸泡在红尘的染缸里,慢慢地发酸发臭。又有多少人还能保持曾经的纯粹如一,保持那份安静泰然的优雅和一份让人不敢轻触的美好?
张爱玲曾说:“生活是一件华丽的旗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但只要卸下多余的包袱,日子一样可以行云流水。又有谁说人生只有百味皆尝才不负仅有一次的人生?卡尔·维诺在《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中曾说:“生命是一条有开始却没有结束的路。”何不做一个雅士林逋般悠然简单之人,掬一首流觞月,揽一笔兰亭墨,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用童眼打量世界,隔着一条世俗的溪,便可以看清隔岸的是是非非。让一位杰出考古学家耗尽一生的几行字却被孙子用镜子背面照镜子简单了。何尝不是向我们昭示,把一切繁杂都化为简单归真,把一切繁尘都看作过眼云烟。童眼看世界,你会拥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的坚定;感受“雨醉云醒,柳暗花明”的清新;感悟“水可陶情,花可融愁”的幸福与香甜……
请用童眼打量世界,用童心追求美好吧!你的心灵将在所爱的地方。海子在呢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愿有朝一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