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春节700字作文12篇
家乡的春节开始的时间,说早吧它也不早,说晚吧它也不晚,反正就是在腊月初十左右。
刚进入腊月,小孩儿们就嚷着要买鞭炮,可大人说现在还早,还没有卖鞭炮的呢,小孩儿们都不高兴了,无奈的走开了。
终于,腊月十六这天,我们这儿有会,大人们会领着小孩去买过年时需要的物品了,而小孩儿们关心的是卖鞭炮的来了没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出来买年货、年画,把街道挤的水泄不通。
又过了几天,到了小年儿这天,小孩儿们又一窝蜂地朝商店拥去,把商店的各式各样的糖买了个精光,每个小孩儿走出商店,手里都有一大把糖,大人手里还会兜着一个袋子,袋子里装的当然是糖喽,小孩儿走出商店时脸上各个都堆着笑容,像中了彩票似的。也就是每当这个时候,商店老板的腰包会慢慢的鼓起来。
到了除夕夜的前一天,家家都赶做年菜,把家里再大刷新一遍。除夕这天到来时,大人小孩儿都穿起新衣,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晚上的时候,一家人围着餐桌吃团圆饭,餐桌上,有很多好吃的,都是平常吃不到的,这时,小孩儿们便“大开杀戒”,把餐桌上的食物吃个精光。一家人围着餐桌,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有说有笑。咦,是不是少了一种声音呢?对了,是鞭炮声!外面的鞭炮正在比赛谁的声音更响呢!
初二这天,一家人都要在午前到亲戚朋友加拜年,这时候,小孩儿会特别兴奋,因为可以收压岁钱了,哈哈。
紧接着,元宵突袭,人们都把落后的元宵灯换成烟花了,几乎每家人都在放烟花,有的人端着乘着汤圆的碗在看烟花呢。
正月十七,春节基本上就结束了,小孩儿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该去干活了。
这样,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就结束了,小孩儿们却又在盼望这下一次春节的到来……
“滴答,滴答,滴答……”时间的推进,春节徐徐来到。看!热闹的气氛;到处都是“中国红”;人山人海的大街……无不显示春节即将到来。
睁开眼睛,一副万象更新的景象。大家都在忙,没有一个闲着的。我当然也不能例外,迅速洗漱完毕,来到老爸面前“报道”。老爸照样交给了我一个任务:贴对联,这也是过年的第一件事。尽管我并不是太愿意,可看着大家都在做老爸布置的“任务”,我也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开始。
不过,我很快投入到了这个任务。现在才发现原来我的是最简单的,老爸当老大就是好!好了,就只剩下左联和右联了。额……可是哪一张才是左联?一个是:“福到财来千载盛”,另一个是:“家和业旺万事兴”,这不哪一个都可以做开头吗?哦!对了,问爸爸。可爸爸就是不告诉我,还说什么锻炼我诗词能力,哼!不要你,我也能想出来。不过,这到底是哪一副在左边呢?哦,对了!如果福没到怎么会家和业旺呢?所以,正确的就是:“福到财来千载盛”;“家和业旺万事兴”,哈哈!我果然很聪明,任务做完了。我洋洋得意地跑到了老爸面前,兴高采烈地说:“交功!”
再看看周围,大家的任务也完成的差不多了。做完这些布置,第三件事便是吃年夜饭。看着那一碟碟菜陆续摆上来,害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可不是吗?为了完成“任务”忘了吃早饭的我,早就饿得稀里呱啦。不过这次年夜饭的主食跟往年的有所不同,这次的主食是饺子。可这并不影响我的胃口。
狼吞虎咽“大干一场”,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最后一件事——放烟花。不等指挥官老爸讲完关于“学会保护生命、爱护生命”的长篇演说,我们就抓起袋子,瞬间无影无踪。等老爸说完,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了,我们可等不及了。
一个个金光闪闪的光球直冲云霄,在空中旋转,化为一朵绚丽多彩的鲜花,显得格外耀眼,再加上蓝天的身子,小溪和风的合奏,柳树的舞蹈,大地的朗诵,真是天衣无缝啊!大家都沉浸其中。
“回来了,要睡觉了!”爸爸的催促声将我们拉了回来。今晚还要守岁呢!要睡充分才有劲在晚上12:00放那个“霸占”家中一大角的巨无霸烟花哦!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隆重的日子。
而在我们老家丽水春节的内容和活动也是非常丰富的。要到大年三十了,家家户户都提前准备起过年要吃的喝的用的玩的,还有春节最重要的对联字画,看那大街上摩肩接踵大包小包忙着购物。街道上一排排形态各异的彩灯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好不热闹。
最热闹的就是大年三十这一天,太阳刚出来耳边就响起了霹雳啪啦的鞭炮声,家家户户都忙着煮一大锅猪头、猪蹄、鸡、鸭,这是我们老家的习俗习惯,看着大人们忙前忙后都赶着做丰盛的团圆饭,大街小巷到处飘着酒肉的香味。小孩都穿着红色的衣服喜气洋洋的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今年我和爸爸贴了对联,宋代的朱熹说:“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对联这看似简单,一幢楼贴下来,也是累的够呛,我们还挂了两个大大的灯笼。
年夜饭开始了,大人小孩们围坐在一起,一边有说有笑,说些祝贺的话语,一边互相敬酒。大家都在津津乐道着,好像有聊不完的话题。餐桌上,我也收到了好多压岁钱。
春节联欢晚会就要开始了啦!这可是我们过年每个人都要看的节目,春晚舞台的灯光也是一年比一年的好看,正看着精彩的晚会,我们一家人又拿着手机开始抢红包了,大家你发我发都在抢红包。窗外,突然“砰”的一声不知是谁家放了烟花,接着一家家都放起了烟花,瞬间,满天都是五彩缤纷的烟花,美极了!这时,从电视机里传来“3……2……1”的声音,哦,原来是迎接新年的倒计时!好开心,我又长大的一岁啦!
这个春节我过的很开心,一家人其乐融融在一起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春节就是这样一个快乐幸福的日子!
我喜欢的节日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到了春节就是过年嘛。小的时候喜欢是因为过年了不要上学,还有好东西吃、好东西玩,还有零花钱比平时多,可以买好多好玩的东西而不受父母责怪。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妈妈还都要给我和弟弟添件新衣服。如今喜欢春节的原因和小时候不同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好东西想吃什么时候都可以吃,新衣服可以随时购买。现在的原因是因为春节的时候是家人团聚的时候。我在外上学一年回家不过两三次,而表哥表弟们在外地打工有时候是两三年才回家一次。去年,就是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我舅舅家的两个表哥都回来了。我大姨家的表哥也回来了,我三四年都没见他了,挺巧的是他们这一年都回家来了,还到我家玩了几天。聚在一起是快乐的,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总是要离开,离别挺伤感的。但是一味的伤感是毫无意义的,还是都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奋斗吧,只能约好明年再见。临走时我大表哥说,不管做什么都要努力做好,上学的要好好学习,打工的要好好工作。是呀,人生的道路不同,但是我们都必须坚定信念,沿着自己认定的道路走下去,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有价值、有意义。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热闹的象征,是团圆的象征。
我的家乡在徐州,这儿的春节习俗我最熟悉不过了。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套和窗帘。到处都洋溢着欢欢喜喜扫尘,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扫尘”过后,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为了让家人们吃上一顿好的年夜饭,他们也不辞辛苦。
到了除夕,大家都开始贴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除此之外,人们还要贴上倒着的“福”字。“福”字指“福运”、“福气”,把“福”字倒着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现在的“福”字贴,更是花样繁多,有的还有在“福”字的周围加上寿星、寿桃、龙凤呈祥、五谷丰登和鲤鱼跃龙门等等图案。
到了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做年菜,家乡春节的的食物,一般都有一定的喻意。例如,春节时家家常吃饺子,因为“饺子”和“交子”谐音,意即交在子时,正是一年的开端。春节时,人们还吃年糕,因为“年糕”与“年高”为谐音,所以有“年年都能步步高升”的意思。另外,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和白银,有“新年发财”意思。还有,春节人们都吃鱼,有“年年有余”的意思……
做好了年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分外的热闹。一家人难得能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大餐,因此,所有的人都是开开心心,其乐融融的。
吃过了年夜饭,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小家庭,洗澡过后,穿上新衣,迎接新年的到来。现在,大多数人家都会在这一天晚上观看中央一套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大家才会放鞭炮,放烟火。这样的鞭炮声和烟花会一直到深夜。
新年过后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晚辈都要到长辈家里去拜年,祝长辈们长寿安康。另外,长辈还要分别给晚辈们压岁钱。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有“平平安安过了一岁”的意思。这一天里,同辈人如果见了面,也要说声新年好。以示对对方的新年祝福。
家乡的春节过得多么热闹啊!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一直延续至今,可见它对人们是多么重要。我爱家乡的春节。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喜迎新年的歌声传遍城市的大街冷巷,期近将迎来新一年的快乐时刻,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可是,大家有没有想到那些还在外埠漂泊的农夫工兄弟呢,他们是不是已经和自己的亲人团圆了呢?
一张回家的车票,看似那么薄薄的一张纸片,却牵动着亿万农夫工的心弦。当他们兴冲冲来到火车站售票大厅时,面前是黑压压的一片,都是等着买票回家的人啊。看着一条条长龙般的买票步队,他们没有退却,等啊等,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天,两天,时间就在无尽的等待中一分一秒滴滴答答的过去了,冷了就拿出随身行李中的棉被把自己裹紧,饿了就取出口袋里的冷馒头咬两口,渴了就喝一口冰浴的水,困了只能稍稍的眯几分钟,他们在寒风中坚守着,心中只有一个锦绣的期盼——回家过年。
“票买到了,俺可以回家了”,当一分分坚守变成了一张张快乐的车票,激动与高兴已经将疲劳与辛劳一冲而尽,排了那么久的票,终于被牢牢地攥在手里。
当农夫工兄弟们背起行李,踏上飞奔的列车时,他们的心情是激动无比又感触万千。一会儿抬头看窗外,一会儿举臂看时间,看得最多的是给亲人的礼物,看得最紧是一年下来攒下的血汗钱。不管回家的路程多么漫长,回家的人已经无法安然的入睡,即使眼睛是闭着的,心里惦记的却家里的孩子该长高了吧?白叟的身体还硬朗吧?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长年在外拼搏的人们,一年到头在外埠辛辛劳苦地工作,为的就是可以赚钱让家人过上幸福的好日子,为的就是在年的时候与家人团圆,团圆的期盼在他们的心头是那么的神圣,那么的锦绣。固然,短暂的团圆后还有更长久的分离,但是,回家的脚步是永远是那么真真、那么切切!
在中国,有一个节日是大家最熟悉的,也是最重要的。没错,那就是春节。春节也被称之为“过年”。
在除夕的早上,我们很早就起床了,开始包饺子,包好后下到锅里,不一会就煮好了,热腾腾的饺子被盛到盘子里,香气扑鼻。可是这么香的饺子却不能马上吃,要先放鞭炮,之后才可以吃。吃完饭,收拾一下碗筷,就要出去拜年了。
我们去亲戚朋友家拜年,也给他们带来了好运,进门的第一句话便是“过年好”,亲戚朋友也会回一句“过年好”。亲戚朋友把我们迎进屋里,端来糖果,瓜子,花生,水果等等,孩子们一哄而上,抢糖吃。过年时,家里要迎着笑脸接待客人,这也会给家里带来好运。
过年,是孩子们最幸福的事情。既有新衣服穿,又能吃美味的饭菜,何乐而不为呢?但如此一来,父母就很辛苦了,为了准备饭菜,从早上一直忙到中午,菜的数目必须是大于或等于8的双数,很多家庭都是10个菜,象征着十全十美,而且还要说很多祝福的话语。
听说,过年与一个叫做“年”的怪兽有关系,还有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做“年”的怪兽,每天都下山来,吃农民的粮食,人们特别怕它下山,于是开始想主意。最终,在年再次下山时,他们拿着火把点燃装有火药的竹筒,“噼噼啪啪”的声音把年吓跑了,再也没回来。于是人们开始纪念这个日子,就变成了现在的春节。过年时必须要燃放烟花爆竹,成了过年的习俗。
这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
我国有许多特色的传统的节日,如元宵、端午、中秋等……但在这些节日中,我最喜欢过春节了。因为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期望的佳节,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热闹喜庆的盛大节日。中国人过年有许多风俗,很有讲究: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具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经有4千多年的历史了。
一年一次的洗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新春的喜悦,人人披上红处处流露欢喜,伴随着鞭炮鸣响,春节锣鼓张罗地拉开序幕。夜色降临,除夕的夜格外热闹,人人喜笑颜开,见面了便恭喜恭喜,递交红包,孩子们收到了便笑滋滋地快速收进钱包里,一家人团聚在饭桌前开开心心地有说有笑,大人们互相劝酒,小孩们追逐打闹,见到人人的脸上都挂着甜美的幸福,此时的感觉格外温暖,外面的风是冷的,但我们的心里却是是热的。
这时圆桌上己经摆满了色香味全的菜,年夜饭正式开始了。一边吃,姥姥一边告诉我每道菜的寓意。饺子,像元宝一样,兜财的,象征有财运;汤圆,表示团团圆圆;红烧大鲤鱼,这道菜不能全吃完的,剩下的鱼代表“年年有余”;八宝饭,表示生活甜甜蜜蜜……我才明白年夜饭有这么多学问。
正在说着,外面“噼噼啪啪”地在放炮仗了,原先晚上12点钟到了,瞧,外面成了烟花的世界。窗外火树银花,格外绚丽。看那千姿百态的烟花多美呀!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大红花”,有的像“满天繁星”,有的像“龙飞凤舞”……多么像“空中花园”!这些烟花使人看得目不暇接,把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
一个节日,就像一个故事,情节美妙动人;一个节日,就是一种文化,资料绚丽多姿。在当今很多洋化了的节日文化的冲击中,愿我们更多地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欢度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节日。每一个节日都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我爱我们的节日—春节!
说到春节,大家都知道,但每个地方不同,过得春节也不同,我的老家位于泉州,每到春节,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那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的除夕之夜。
每到除夕,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一天,远方的亲人都要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吃上一桌年夜饭,表示一家人永远团团圆圆,相亲相爱,幸福美满。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跟家人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旧时,人们把这叫做除夕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直到要吃到深夜。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听着窗外阵阵的爆竹声,老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晚上,当12点的钟声敲响了,“噼里啪啦”的一阵鞭炮声就会映入耳帘,跑到了窗前一看,哇!鞭炮、烟花的声音此起彼伏着,在与过去的一年告别。
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总是要吃“长寿面”,这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习惯。只要吃了这一碗面,我们就等于长了一岁。
这过年,最开心的当然是数我们这些小朋友了,因为可以拿到压岁钱,不仅这样,我们还可以尽情的玩耍!
这就是我们春节的风俗民情,每家每户都是红红火火地过年;都是开开心心地迎接新年黎明的到来!
“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块大年糕。”唱着怒气洋洋的歌谣,有一个新年向我们走来。家乡的春节虽不如老舍笔下北京春节那样的盛大,但从腊月初八直到 正月初五,关于人们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他不但是人们休息一年后欢欣心境的流露,更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妙祝福。
按着我们过的习俗,腊八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咸米饭,即用小米、绿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等八种原料煮成,粥稠味香,寓意来年五谷丰收。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春联、年画、饮料、糖果、鞭炮等,都要在这几天内置办完全。
到了二十三,过大年,它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又称“祭灶节”。以为在二十三,人们都要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世是非。除此之外,人们还要放鞭炮,吃汤圆 。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了。必需要把家里大扫除一遍,还要出油锅,蒸枣花儿馍,理发等。
大年三十又叫元旦。那一天,要把灶君请回来,还要贴春联,年画,门前。到了早晨,一家子聚在一同,一边吃汤圆一边说话。寓意为一家人团团聚圆,和不和睦。还要守岁,就是指一夜不能睡觉 ,由于神仙姐姐在十二点要赐“福”,早睡就没有福了。等候新年的钟声敲响,人们都拿去鞭炮往外赶,鞭炮声一个接一个。
正月初一,家家都要换新衣。洗刷终了后,首先要放开门炮;其次晚辈向晚辈磕头拜年,则晚辈也要给晚辈压岁钱;最好,人人都要吃饺子,只要一个饺子里有钱,谁吃到谁就是有福的让。当前这 几天还有走亲戚,串门,正月初一也不例外,由于要走干亲……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纷繁回娘家。女儿回家通常是大包小包一提,什么牛奶,鸡蛋,苹果……虽然礼拜多,但礼轻义重。
初五早晨也要放炮,由于初五俗称“破五”,谐音——破无。要放炮吧穷赶走,把富迎来。
怒气洋洋的春节,虽然隔得的习俗不同,但中华民族的五十六朵花,心连心,渡过一个又一个春节。
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过春节的习俗,那就让我来介绍介绍我家是怎样过春节的吧。
在腊月初旬的时候,爸妈便带着我们两姐弟去买新衣,因为新年的一切都是新的,新衣的挑选也是有讲究的,尽量挑选颜色鲜艳的衣服,意味着来年红红火火,吉祥平安。选衣服的时候最避忌的颜色是白色,哪怕衣服再好看,新年都不可以穿。总而言之挑选红色(红火)、黄色(吉祥)、绿色(开枝散叶,多子多孙)等有好意头的颜色。
年三十当晚,一家人聚集在餐桌边,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还一边敬酒,说着新年的祝福语,餐桌上话语不断,夜不见大家有多少吃菜的动作,只是一直喜气洋洋。吃完饭,大家还聚着不散,一起坐在小茶几边一边品茶,一边品茶,一边谈论着什么事情。每年大家都会聚到深夜才散,大概这就是我们家守岁的方式吧。除了守岁外,很小的孩子都会跟爸爸妈妈睡。
他们大人说得那么开心,我们小孩子也不能落后。往年我们都是在小卖部买一些烟花来燃放,但是后来考虑到安全问题,与我弟弟的年龄问题,所以这个项目就取消了。我们不论大小统统聚集在电脑前,大家轮流玩,还一边说说明天大家去哪儿玩的问题。我们渐渐困了,明年即将来临。
“嗒、嗒、嗒、嗒、嗒”看着电子时钟从11:59变成0:00意味着一年又过去了,新的一年又来了,大家匆匆的跑回家睡觉,明天还要早起去喝茶。
一大早就醒了,赶紧穿上新衣、新鞋,背上挎包,准备去收红包,先溜进老爸老妈的卧室,去收红包,果然又似风大大的红包,当然我只有两封。来到酒店,家人们在已在此等候,大家先把红包发完,我一下子就收了实寄封。哇。
元宵上市,大家纷纷冲到商场把那各味的汤圆带回家,汤圆、汤圆、圆、圆、圆,吃了汤圆就意味着来年圆圆满满。
我家就是这样过年的,你呢?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今年的春节,天气格外的好,每天都是艳阳高照,照得人身上暖洋洋的,就象我的心情一样。
快过年了,我和妈妈一起上街去办年货。哇!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两边的路灯上挂满了一串串红通通的灯笼,来来往往的人脸上都露出笑容,到处洋溢过年的气氛。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我的眼球,让我目不暇接,头上挂满了五彩缤纷的彩灯、红红的灯笼,贺年歌曲钻进我的耳朵。我们买了糖果、朱古力、瓜子、花生……还有各种饼干等好多好多的年货,提都提不动。
除夕的夜晚,我们的小区非常热闹。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贴上了春联,小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小区里尽情的嬉闹着。
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年夜饭,我帮爸爸贴春联。我们家的门上,贴上了和妈妈一起买回来的的春联:“出入平安事事顺,求财顺景方方利”,横批是:“五福临门”。我和爸爸把灯笼、中国结都挂上,家里到处红通通的,马上有了浓浓的过节气氛。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十二点,我家放了一个大鞭炮,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年初二的晚上,小区里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炮声,我们全家都跑到阳台看热闹。原来有人在放礼花,那灿烂的礼花在天上炸开,点缀在夜空中,好看极了。
这个春节真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