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心灵捕手》观后感(合集9篇)

2023-10-09 16:21:45综合

《心灵捕手》观后感(合集9篇)

《心灵捕手》观后感 篇1

  参加了心理咨询培训班,看这部电影时,完全是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看赏析啦!

  心灵捕手,亦或是心灵伴侣,讲述的是一个心里不完善的孩子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从扭曲走向健康的成长故事。再说简单一点,就是一个成功的心理咨询的案例。主人公威尔、尚恩,一个是被动的求助者,一个是咨询师。在我看来故事的主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即是:用爱、用信任强大心灵,走向健康。

  欣赏《心灵捕手》我不会对电影内容的故事背景问过多的为什么,特别是关于主人公威尔为什么会有这么聪明的头脑惊人的记忆,那些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思想,只是作为一种天赋的象征出现在电影中。“心灵捕手”猎捕的对象固然是人们的心灵,但是心灵的归属究竟是自己还是他人呢?无论是己或他,对于影片的理解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欣赏电影时在我脑海里跳跃的词语都是与心理学相关的词:自我意识、潜意识、心理暗示、阻抗心理、共情、自我暴露、自我成长……

  从影片的主人公威尔是一位拥有足以令人感到羡慕嫉妒恨得普通人,他的社会地位尽管不高,仅仅只是麻省理工大学的一名不收人关注的清洁工,但是其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对数理的敏感大脑,能够在瞬间知晓答案显然与这种身份格格不入。不过与此同时则在于他的社会背景和交际圈层致使他成为了一个自我放逐、失去生活目标和方向的社会青年。无所事事的状态、浮躁、自我、虽不张扬但却让人感到他的狂妄和攻击力,类似披头士的生活,朋克的态度。这些让想拯救他的兰波教授无计可施,即便是心理医生也黔驴技穷。

  整个状况在尚恩这位心理学教师接手后发生了改变。

《心灵捕手》观后感 篇2

  网易教育的一篇文章《为啥美国学生数学很差做出的东西却很牛》里推荐了一部电影《心灵捕手》,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的故事。威尔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天赋,却是个叛逆的问题少年,在教授蓝勃、心理学家桑恩和朋友查克的帮助下,威尔最终把心灵打开,消除了人际隔阂,并找回了自我和爱情。影片于1997年12月2日首映。

  您也许不会像我一样,在影片结束的时候被泪水朦胧了双眼,看着尾声里威尔驾车远去,天空逐渐辽阔,那情景让人心慰又心酸。"去他们的,好吗?"心理学家桑恩不在乎使用这样粗鲁的语言,我也借用一下。去他们的,为什么我百度到的影片简介,硬是要把这个电影叫什么励志电影呢?威尔,一个自甘堕落的天才,蒙老天眷顾,终得圆满。如果他像偷腥一样对数学的热爱也叫励志的话,那我作为一个中学老师,岂不要每天被我的学生感动得一塌糊涂。

  我不是蓝勃、不是桑恩,我充其量是朋友查克,除了不忍心看到威尔二十年后泯然众人,对自己身边的威尔毫无助益。如果可能的话,他们会成为哲学家、社会活动家、运动健将、超级程序猿、书法家、教授等等,我很想把他们一个个描述出来,但我没有能力,他们像偷腥一样热爱的领域对我来说是如此的高深和陌生,看到他们的才华,我除了激动,更多的是不安,因为这个社会没有准备接纳他们。

  一方面,我们满怀对天才的渴望,企图把每一位普通的学生按天才的模子来打造,另一方面我们又缺乏睿智的眼光,身边真正的天才被弃如敝履。我曾经寄希望于自主招生,但是自从2003年开始推行自主招生,到现在都没有突破5%的限额,这5%绝对与中国的威尔无缘。一方面,经过十二年应试教育摧残,英才损耗过半,另一方面,每年高考之后,还要因为估分不准、志愿失误而让大部分学子学非所愿——暴殄天物啊!

  我们可曾因为天才而不是因为所谓的优生而兴奋、激动,优生可见、天才难识。因此,电影《心灵捕手》对我们的意义更在于,启发我们要建立一个让"心灵捕手"有用武之地的机制。如果要说励志,那么励的也不是个人成才之志,而是激励我们要有变革相应体制的紧迫感,让人人感觉"天生我才必有用",而不是徒生"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感慨。

《心灵捕手》观后感 篇3

  参加过心理咨询培训班,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欣赏的!

  《心灵捕手》讲述了一个内心不完美的孩子,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从扭曲成长为健康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心理咨询的成功案例。主角威尔和谢恩是被动的帮手和顾问。在我看来,故事的主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用爱和信任来强化灵魂,走向健康。

  欣赏《心灵捕手》,对于电影内容的故事背景我不会问太多原因,尤其是主人公威尔为什么会有如此聪明的头脑和惊人的记忆力。那些想法不是导演想表达的,只是作为天赋的象征出现在电影里。“善意狩猎”狩猎的目标是人心,但灵魂是属于自己还是属于他人?无论是他还是他自己,对电影的理解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这一切都是基于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看电影时脑子里蹦出来的词都是和心理学有关的词:自我意识,潜意识,心理暗示,阻抗心理,共情,自我暴露,自我成长…

  影片主人公威尔是一个有着足够羡慕和仇恨的普通人。虽然他的社会地位不高,只是一个在麻省理工学院不受人关注的清洁工,但他那难忘的记忆和对数学的敏感大脑显然与这个身份格格不入。但与此同时,他的社会背景和社交圈使他成为一个自我放逐的社会青年,失去了人生目标和方向。懒散,浮躁,自我意识,让人感受到他的傲慢和攻击力,类似于披头士的生活和朋克态度。这些都让想救他的兰博教授无计可施,连心理医生都不知所措。

  心理学老师谢恩接手后,整个情况发生了变化。

《心灵捕手》观后感 篇4

  假期看完《心灵捕手》这部影片之后,我想了很多,写下了这篇观后感。

  这部电影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剧情合理而有趣。尽管讲的是导师与天才的故事,但是强调的却是“等待天才的自我发掘与定位”。它不是简单的导师指明一条道路给天才的故事,而是导师如何触动天才学生对生活道路的自觉选择。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在他系上的公布栏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开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结果一个年轻的清洁工威尔却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的解开这个难题。

  威尔是一个真正天才,他的数学天赋足以改变世界,可惜,和很多未经雕琢的天才一样,他有着很多的问题,打架滋事,叛逆不羁,甚至为此几乎入狱,为了帮助威尔回到正途,不再浪费他那非凡的天赋,经过教授和他的心理学家朋友西恩的不懈努力,威尔终于克服了童年的阴影,突破了影响他多年的心理障碍……这种导师与天才学生相互交往的过程,对双方都同样是触动。也同样给双方下一个阶段的生活都带来了改变,这是这部电影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片中有这样一句话:“很多人都无从得知自己的天赋,因为找不到相信他们的老师,于是就认为自己很笨。”难道不是这样吗?审视我们的教育,看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风华正茂、青春飞扬的年代,很多人确实并没有能在一位良师的指引下找到自我,从而看不清前进的道路,于是前进的道路变得格外曲折。这部影片与我们所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相距甚远,它是一个有着重重心理障碍的天才少年在心理学家帮助引导下的自我救赎。它更像心理医生的必读教材。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依然能从电影中得到不少启发。因为我们都越来越深刻地发现,当今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日趋严重。因为心理因素而引发令人扼腕的种种悲剧,已是经常见诸于各种媒体。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每个老师都或多或少扮演起了心理医生的角色。特别是做班主任的,如何在平时的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已是迫在眉睫的事。虽然我是一名英语教师,但在平时的授课中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捕手是棒球中的一个位置,由英文的Catcher而来,至今有很多引申含义,大意为能抓住某种东西的人。“心灵捕手”的确是形象、生动。别人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按说我们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灵捕手”,应该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同样的也应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所教的学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自己的孩子。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多是要花费精力,找到他们的优点,不断给予肯定。正所谓“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影片中那位教师的赏识教育所得到的效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所以我赞赏“赏识教育”。赏识就是一种期待,而期待则是我们给成长中的学生最好的礼物。学生们会从这种期待中看到:自己得到了一份特别的爱和关注。这种爱和关注会使他们全身心地感到愉悦和激动,并充满了一种回报期待的欲望和勇气,而最终这种欲望和勇气又将产生怎样的奇迹,我们自己也难以预料。我的学生中有这样的一些需要关爱的有潜力的弱差生,我试着来做他们的欣赏者,关注者,友好者,给予他们力量,给予他们斗志,给予他们尊重,做他们如朋友一样的师长。一次写不对,讲给他听,报给他写。再不会,变一种形式来教他如何记忆,用谜语,用游戏,用手势……让他们能在成长中觉醒,从而有乐学的冲动,有爱学的激情,让他们幸福地学习。在经意与乐意之中,收获成功。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面对几十名孩子,面对几十双充满渴望和期待的眼睛,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情感态度,无不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或表现不佳的时候,严厉的批评,大声的斥责,换来的是孩子暂时的服从,表面的听话,但同时也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叛逆和怨恨。老师不仅没有转变孩子,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反而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伤害了师生感情,给今后的工作带来更大的麻烦。所以,全新的时代需要拥有全新观念的老师,全新的时代赋予“敬业”和“专业”全新的含义。教师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对象是虽然年幼无知,但是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独特个性的孩子。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求,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远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时时刻刻历练自己,用我们无限的爱心、耐心、细心和关心,尽可能使用鼓励或激励的的语言,为孩子也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教育境界。教育是充满着生机的鲜活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册和对话。教育是期待,教育是牵手,教育是澄明,教育是心动。教育里洋溢着微笑的面孔,教育里饱含着真情的问候。教育中涌动着生命之流,绽放着成长之花,展现着智慧之境,培植着理性之魂。

《心灵捕手》观后感 篇5

  人生无常,宇宙之辽阔,世间之无奇不有,人的内心更是奥妙无穷。在现今的社会中,强大的压力,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总会让我们心中郁郁而疾。

  这部影片《心灵捕手》深入探索当代人心里困惑及救赎突围之路。在MIT工作的清洁工的男主角是哥之上超人的数学天才,他能够很成功地运用自我的天赋完美的解出那些数学题。却是一个麻省理工的教室外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他轻而易举地解出了教授研究了2年的数学难题,贫寒的出生以及幼年遭遇构成他自我有着自我封闭的性情,可对于自我的生活确实一团糟。教授发现了这个天才,欣喜万分,期望把他培养成自我心目中的天才。虽然,威尔聪明绝顶,却叛逆不羁,甚至到处打架滋事。因为他明白,教授对他的关心,只是期望自我在数学上功成名就,殊不知,这样的生活不是威尔想要的,心灵的创伤似乎不是那么简单能够笑笑而过。

  有一段话,他的最好的朋友查克,那个看似对生活不抱任何期望的`人,在工地用尽可能不在乎的语气说:“你是我的挚友,别误会我的话。如果20年后你依然住在那里,还来我家看电视,还陪我做工地工作,我就会宰了你!我并非出言吓你,而是言出必行!你有才华,我们谁都没有,你不是欠了你自我,你是欠了我!明天醒来我即使50岁了,但我依然要做这个工作,那倒无所谓;你去儿有个黄金机会展所长,你没胆量做去,简直一派胡言,我若有你的才华,我什么也肯做,那群狐朋狗友也一样,你再留在此地20年就是侮辱我们!然后每一天我开着车到你家门姐你,我们出去喝酒谈心,的却很开心,可知我每一天最渴望哪段时刻吗?就是我下车走向你家那十秒,因为渴望着我敲门时你已经离家远去,连一声道别也没有就离开,我所知不多单我明白我有过这种想法。”细节的流露,朋友期望自我过得比自我好。也许有一就是那么伟大,没有私欲,没有嫉妒,有的只是那颗上刀山,下火海的赤诚之心。朋友也是心灵的伴侣!剧情的推动,解救威尔的关键人物付出画面——西恩。

  他是教授的大学好友,开始为威尔治疗,帮忙他正面应对自我的千疮百孔的人生。因为威尔内心弱小无助与外表的桀骜不驯恃才傲物,对亲密关系的恐惧VS提前拒绝所有的帮忙和亲密,不敢应对女友的感情……在西恩的敏锐的洞察,真诚的关心下,开始慢慢的解冻,似乎西恩是他的春天,给他的生命带来了生机。在最终一次的辅导中,用同一句话“这不是你的错”,反复追问威尔,威尔在西恩的逼问下,由无所谓到认真对待,到恼怒,到痛哭流涕,到与西恩紧紧拥抱。威尔在经历一系列的心理感受后,最终充分理解到自我的过去经历不是自我的错,没有必要一向背负着这个包袱而不肯真实应对生活,一向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我,一向用糟蹋自我的才华与别人的真挚感情来逃避人生,他认清楚了自我,找到了追求的目标。我们都是有缺陷的人,但我们能够足够欢乐的自由选择自我的生活。让自我的生活得有滋有味,而不是被阴影控制着来进行自我那种需要完善而不承认自我任何缺陷的生活。

《心灵捕手》观后感 篇6

  《心灵捕手》是一部美轮美奂的美国心理片。影片中,威特对朋友的不信任,对亲密人际关系的抗拒,对所爱的女孩过度的心理防御,都反映出负面情绪。

  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共情、自我暴露、尊重、接纳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分析疗法”,找到了造成威特某种心理的最终原因。——威特童年时经常被继父打骂,使幼小的心灵备受煎熬。此刻,他觉得自己无法保护自己喜欢的亲人免受痛苦,也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他很难过很痛苦,也自责。无法保护母亲和弟弟,他满腹苦水,却因为没有朋友的支持而无法及时发泄,这让他的心情处于一种非常压抑的状态。这一刻,自证其罪的心理已经深深的刻在他的脑海和心里。“恨,自罪,不公,这些负面情节”就像一团火在他心里燃烧,一直陪伴着他走向青春。其实,在他心里,他太渴望得到朋友的关心,但内心的阴霾让他打消了关心和信任朋友的念头。的确,他确实太需要朋友的关心了,但是因为不信任的负面心理,他无法和朋友很好的沟通。辅导员终于为他解开了这个心结。从此,他真正解放了。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不再为怀疑、失落、自怜买单了。他终于像笼子一样冲出了他的脑海。此时他终于同意了自己的需求。是的,他需要爱,需要真诚,需要他在关注和关爱朋友之后,内心的满足和成功。他终于抓住了自己心爱的女孩,和她有了真爱。他实现了自我成长,不再担心心爱的女孩可能离开他而变得焦虑忧郁,在激烈的心理冲突面前也不再显得那么软弱。自卑让你穿上厚厚的防弹背心保护自己的小自尊,推开自己喜欢的。而咨询老师在帮他的时候也得到了自救。

  心理咨询确实是一项助人自助的工作。它需要先了解自己,分析自己,才能净化自己的灵魂。首先,你需要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虽然是一种感觉,但需要大量的生活经验和对世界的理性认知。最重要的是“心中有数”。

《心灵捕手》观后感 篇7

  看了这部片子过后,有非常深的感触。这种感触伴随情节的进步而有所加大、有所加深。

  第一,感触于威尔惊人的天才能力。他能解出哈佛高材生们解不出的数学题,他能做出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会的难点,他甚至能仅需三分钟就解出教授数年来攻克不下的疑难。他熟知各类书本,让哈佛的聪明小子自愧不如,让心理大夫愤然离开。他烧掉自己随便解出来的教授却解不出来的答案,打击教授的自信是他一个人树立自信的一种方法。他对于自己为何不参加国家情报局的情报工作的讲解独到而又有见地。那些所谓的正儿八经在天才眼里,只不过荒唐。

  然后,感触于天才的孤独,天才都是孤独的,威尔也是。表面上一大堆朋友围在身边,热热闹闹;具备超人的能力又使他魔力四射,然而影片在这部分东西后面呈现出来的是威尔紧闭的心。世界惊呼于他的天才,大家却丝毫没看到他的内心。直到心理教授西恩用他优于威尔对真实生活经历的感受而开始捕获他的心灵时,威尔的心才开始慢慢打开。这个时候,我看到的是他的寂寞,无人可以真的知道真实的他,由于他逃避着自己。他孤独,对现实有我们的怎么看但期望安于现世,与朋友们喝酒、干活、说脏话。他觉得劳动是光荣的,尤其是体力劳动。威尔的所谓的自尊让他拒绝了爱情,天才居然没爱的勇气,他该是多么的孤僻,二十年来压抑着自己、隐藏着自己。他可以从书本、从哲人那里获得思想上的碰撞,但心灵却没对话。他一直孤独着。直至西恩引导他:“除非你一个人想说……”。在一次又一次的沉默过后威尔终于开口了,心灵之门开始慢慢启封。

  另外,还感触于这个心灵捕获的过程。没理论、没实验,只不过西恩与威尔真诚的谈话,谈话的时间过得愈加快。这一幕是这样感人,平常“冷血”的我深受感动,不觉间已流了泪。在我心里,那些煽情、做作、花大力气的剧情比不上这容易而深刻的一幕。

  当威尔驾着朋友送的又丑又破的汽车朝女朋友所在的加州驶去,西恩接到威尔给他的信,他要去找一个女生!西恩笑了,大家也笑了,一个孤僻了二十年的心灵康复了,找到了自我。这样完美!

  所谓生活,是由于心灵经历了生命过程。人之所以人,由于人有心灵。

《心灵捕手》观后感 篇8

  在这个世界上奔跑的每一个人都像一棵树一样孤独地站立着,与许多树相连,形成一片森林。再强大、再乐观的人,在面对吃喝耶戈、爱与信任、理想与现实、坚持与放弃等问题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困惑,灵魂之城漂浮着阴影。有人走过这一段路程,微风轻月轻,一步一步,有人过不了这条河,滞留在青春的中间。

  这是一部心理救赎的电影。威尔亨特在波士顿南区的贫民窟长大,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他和他的朋友整天泡在酒吧里打架,但他有超人的智慧,是个数学天才。他的数学天赋是偶然发现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在讲座中给学生布置了一道难题。能解决这个问题的都是当今顶尖人物。没有骄傲的学生能解决问题,英雄却在短时间内把答案写在了教室外的黑板上。但是,他不想让别人知道是他干的。教授发现了这个天才,非常高兴,希望把他培养成自己的天才。但是,他的心似乎被锁住了,教授无法进入他的`世界。

  主人公走在自信和自卑的边缘。天赋让他自信,但心理创伤让他极其自卑。他总是怀着巨大的恐惧去想象未来,心里只有消极的东西。他宁愿和女朋友分手,因为害怕被女朋友抛弃;他宁愿放弃一个好职位,因为他害怕在工作中犯错,对未来的恐惧让他无法改变现在的生活。他不能相信别人,因为他已经被别人抛弃了,所以他总是在别人离开之前抛弃别人。他在心理保护下孤独了20年,没有人能理解他。

  当英雄关闭他的世界时,他不能进入或持有任何东西。在心理学家肖恩的帮助下,他敞开心扉正视自己的过去,然后阳光就进来了。

《心灵捕手》观后感 篇9

  这是一部让我感动至深的电影。关于天才,关于人生。影片开头对于主人公天赋的发现及家庭背景并未做惊奇地描写,而仿佛是自然发生的事。在麻省理工做清洁工,实则对高等数学的狂热。有一帮社会最底层的难兄难弟,冲动,斗殴,实则是表达对社会的不满。

  兰博教授与主人公戴尔

  影片的起伏点在于兰博教授为因斗殴面临坐牢的戴尔保释,并为其提供学习高等数学的机会和心理辅导,并最终碰上作为心理学教授的西恩。此时戴尔的天赋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从前几任心理医生的著作中即可研究出对方的弱点,对其攻击。唯有西恩教授在遭受同样的侮辱及愚弄后,依然放下身段与其交流,用自己的人生及经历来感化戴尔,并最终得到亦师亦友的关系,自己的情操得到升华,心结也得以解开。

  我从影片的后半部分即开始流泪。是因为我钟情于思想性的影片,久违了这样的片子;是因为被主人公的经历触及,回想起自己的人生低潮期;是因为被西恩教授用人生的感悟去感化戴尔时流露的真情感动,追忆起自己是如何走出那段低潮期的。

  西恩教授采用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戴尔,刺激戴尔

  关于人生,关于真诚。年轻气盛的戴尔,凭着自己的天赋把教授们耍得团团转。从表面上看是这样,其实反映出戴尔因家庭暴力引起对别人的不信任。而当西恩教授用亲身经历来与戴尔分享时,表现出极其真诚的态度,从而教育戴尔与人相处最基本的要素是真诚。爱情亦如是。

  2位教授在为天才的前途争论

  关于天才,关于成长。影片还有一个焦点--天才的成长。天才是该自我成长,还是给其规划道路。这个课题其实会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不管你是父母,还是子女。本片给出了答案:自我成长,并加以一些辅导。庆幸的是,我也在以这样的轨迹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