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内科护理论文【精选7篇】

2023-09-28 14:40:13综合

内科护理论文【精选7篇】

内科护理论文 篇1

  1对象与方法

  选择我院2011、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4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各班年龄及专业层次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其中二班(28人)、四班(28人)作为实验组引入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尝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一班(30人)、三班(27人)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课堂教学,两组课程内容与考核方式相同。课程结束后,自制问卷对实验组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评价,并比较两组考试成绩。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为差异有显著性。

  2研究内容与步骤

  实验组教学过程

.1体现现代护理特色和理念把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护理岗位工作能力作为护理教育的指导思想。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2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以内科护理工作项目为导向,内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基础,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将内科护理学分为九大工作项目,48个学习任务。

(2)实施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教学目标。以案例教学和问题教学为主,设计典型案例与学习情境,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肌梗塞”“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等内容实施PBL教学,现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例介绍如下。①教师准备案例及问题,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准备。病例叙述了一位35岁男性病人从3年前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空腹痛到3小时前突然出现呕血再到失血性休克而急诊入院。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提出以下问题:病人所患疾病是什么?如何估计出血量?抢救治疗4h后,如何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护士应对病人进行哪些方面的病情观察?针对病人目前情况,护士如何配合医师进行抢救?止血措施有哪些?若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其止血措施有何不同?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有哪些?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有哪些?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诱因有哪些?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你建议病人如何改变生活方式?②将学生分为5组,每组5~6人。授课前一周,教师将案例及问题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将所有问题的讨论结果书写出来,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确定好各问题的发言人或课堂上就某一问题进行小讲课、情景模拟等。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其他组提出质疑及补充意见,教师做好组织管理工作,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发言,适当辅以板书,展示重点内容。最后,教师利用10min时间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知识点。

(3)尝试校企合作,强化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向社区延伸,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带领下参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及肺结核等传染病的健康教育讲座和宣教,设计制作健康教育板报,实现教、学、做有机融合,增强学生预防与控制疾病的意识,提高健康教育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阶段考核及制作健康教育板报(10%)、期中考试(20%)、案例作业(10%),占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为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考试题型以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为主,选择题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加大案例分析题比例;考试内容以临床常见病为主,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某一特定临床任务的能力。

  对照组教学过程

  进行传统课堂教学,各章节内容由教师集中讲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整体护理要求完成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与实验组相同。

  3讨论

  内科护理学作为临床护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其进行的教学研究已很深入,但仍然存在教学内容局限、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差、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学习意识差、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等问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提示PBL教学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问卷调查发现,96%以上的学生认为BPL教学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分析解决临床问题能力,而且能增强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优于传统教学。因此,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需要更新和改革,学生需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但是PBL教学并不适合所有学生,仍有学生认为PBL教学效果不是很好;%的学生对增加PBL教学时数持否定态度,说明仍有少部分学生习惯传统教学,不适应主动积极寻求知识的角色转变。从考试成绩来看,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对考试题型改革还不完全适应,平均成绩偏低。因此,教学中应针对考试题型进行相关训练,对应知应会的细节反复强化,教师按章节、题型建立试题库及案例分析集,定期在网上发布选择题及案例分析题,尝试建立网上测试系统,进行在线测试,强化学习的全程管理;加强案例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某一特定临床任务能力;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融会贯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是值得内科护理学教师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内科护理论文 篇2

  目前,肺炎属于呼吸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从肺炎致病机制上来看,主要是因外邪侵袭入肺造成的肺失宣肃以及肺气不宣。为有效改善肺炎患者的预后情况,不仅要对肺炎患者进行及时治疗,还应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对呼吸内科肺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明显。为了探讨呼吸内科肺炎患者的中医护理效果,本文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肺炎患者80例作为对象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肺炎患者80例,观察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岁;两组的基本资料没有显着差异(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经常通风、保持室内整洁以及病情观察护理等,而观察组进行中医护理,措施如下。

.1对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中医上认为生理变化以及病理变化与患者精神活动存在密切关系,若长期精神刺激,将会引起人体气机逆乱以及阴阳失调。因此,患者应有效调整情志,以此增强正气,从而起到抵抗邪气的作用。此外,大部分肺炎患者由于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经常会出现恐慌情绪、烦躁情绪以及情绪低落等情况,进而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治疗与身体的康复。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要重视中医情志护理,多关心与尊重患者,加强交流沟通,对患者实施心理安慰与心理疏导,消除紧张心理,增强其依从性。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或者是患者家属详细讲解肺炎治疗的具体方法、注意事项等,使其对自己的病情更加了解,增强疾病治疗的信心与勇气。

.2对患者实施中医呼吸道护理:中医上肺主气,开窍于鼻,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应用鱼腥草药物吸入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针对轻咳患者,护理人员需轻拍侧背部,促排痰,避免窒息。对于无力咳嗽患者,需采用吸痰法把痰液吸出,以免邪气转移至心脏。

.3对患者实施中医出院指导护理:首先要对患者进行中医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之前需要指导其合理膳食,并多食用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最大限度减轻其消化道负担。对于生冷食物、坚硬食物、肥腻食物与辛辣刺激性食物要禁止食用。其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中医生活指导,告知患者生活需规律,尽量避免体力劳动,加强锻炼;当患者口唇出现干裂的时候可以选择石蜡油实施润滑,针对疱疹患者可以利用浓度为百分之二的龙胆紫药物进行涂抹。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引起外邪入肺,最终加重患者病情。再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运动指导,患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病情变化情况与身体情况,科学选择运动项目,把握好形神俱养以及动静结合的原则。将情志以及运动相结合,具体的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散步、慢跑以及打太极拳等。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需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及时处理。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指90分以上、基本满意指80~90分以及不满意指80分以下。

  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中,满意27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7例,护理满意度%,而观察组中满意34例,基本满意5例,不满意1例,其满意度%,观察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阶段,肺炎是临床上相对常见的疾病,肺属于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器官,且上通鼻窍以及外合皮毛,非常容易受外邪的侵袭,具有"娇脏"之称。一旦发病,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要重视肺炎的治疗,为改善预后,还需对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在中医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借助对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中医呼吸道护理干预以及中医出院指导护理等,有效改善患者情志,保持呼吸顺畅,提升满意度。

  本研究中,两组满意度有明显差异沪<),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对肺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明显。

内科护理论文 篇3

  1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20xx年2月到20xx年3月选择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诊治的住院急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入选标准:符合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年龄≥18岁;无身体严重并发疾病与精神疾病;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上。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岁;病程3天-3个月,平均±天;婚姻状况:已婚70例,未婚30例;文化程度:初中40例,高中及中专40例,大专及以上20例。根据入院顺序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干预方法:两组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的护理模式为优质服务模式,首先是是落实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职责,结合护士工龄长短、职称高低、能力水平确定护士资格,取消固定的相对高年资护士护理模式,变护理为主动参与、责任感强的过程,并促进护士自身知识的积累和成长。其次是创设温馨病房,实施人性化服务,真正使患者既感到医院体贴安全的护理,又感到如家的方便和温馨。比如每天为病人做一次健康教育,保持病房的规范化、秩序化、制度化及清洁、整齐、舒适、安全,保持病人胡须、指甲、头发3短及头发、手、足、会阴、皮肤、口腔6洁。第3是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排班模式,结合病人及呼吸内科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基础护理工作时间表,确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成组护理模式,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弹性排班,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我们也实施了“无缝隙护理服务”工作流程,使患者在门诊就诊-住院护理-出院回访-院外康复的全过程中得到连续的、系统的、满意的服务。在全科室倡导“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主动服务到感动服务”的服务理念,要求全体护理人员“仪表美一点,问候多一点,巡视勤一点,观察细一点,业务精一点”。本文所有患者的护理周期为入院时到出院时。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预后效果,主要对两组在住院期间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出院时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级别,所有患者都纳入了调查。

  统计方法:经软件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卡方分析,P<代表差异显著。

  2结果

  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所有患者干预后都痊愈出院。治疗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对照组的发生率为%,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院内感染患者对症处理后也都痊愈出院。

护理满意度对比:出院时进行调查,治疗组的满意度为%,对照组满意度为 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本文来自于《内蒙古中医药》杂志。《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简介详见.)

  3讨论

  急性支气管炎是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其病因较多,病情复杂,预后虽然比较好,但是处理不及时也能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护理人员若能够进行全面、及时、有效的护理,可控制急性支气管炎的进展,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我们在创建优质护理模式中,呼吸内科实行弹性排班,为患者提供全程、全方位、无缝隙护理,不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对情绪不稳的病人安慰劝说,直到病人露出满意的笑容。同时合理的制度、及时的奖励,真正地给了护士一个舞台让她施展才华,使每位护士感到工作着快乐,把她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细心、诚心撒向病房的各个角落。也对护士实行专业化管理,这样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和知识,也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成就感,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总之,优质服务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内科护理论文 篇4

  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同和互补的人组成的小圈团体,它的组成原则是人为本原则,是在大家都自愿的情况下自发组建起来的具有目的性、技术性和科学性的团体。而品圈活动则是指使用科学管理办法和工具,并通过一定程序对品圈人员进行管理,以达到激发人员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的目的,使医院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团队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医院医护人员是与患者与医院医疗的传播体,护理人员的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媒介,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因医护人员的手导致的医院感染占所有感染的32%,已经成为肿瘤内科疾病感染的主要途径。因此,该院选取20xx年10月—20xx年10月肿瘤内科护理人员18名,作为研究解决医护人员手感染问题的实验体,证实了手卫生是解决手感染问题的重要措施,做好手卫生不但有利于预防病原菌传播,还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1]。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xx年10月—20xx年10月在岗的肿瘤内科护理人员18名,年龄22~55岁,肿瘤内科护师主管4人,肿瘤内科护师6人,肿瘤内科护士8人;期学历要求本科6人,大专12人;护龄2~10年10人,11~20 年 7人,>20年1人。

方法

.1 成立品管圈 首先将自愿报名参加品管圈活动的医护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一共有14名组员,选出1名圈长、1名指导员和1名秘书,并运用头脑风暴法为拍品管圈小组命名,名字以积极乐观型为主,如微笑圈、呵护圈和护理圈等等。其次为品管圈小组提出品管圈主题,以小组人数为主收集14个主题,选出最符合该院的品管圈主题。最后,针对选出的主题制定合理的品管圈活动评价标准,其标准提出的目的是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

.2 手卫生现状调查 利用实地观察法了解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实地观察中,观察人员应采用隐藏方式观察医院现场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待观察结果出来后选取3名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连续 3 周的手卫生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到《手卫生依从性监测表》上[2]。然后对护理接触患者前、护理接触患者后、护理接触体液后、护理接触患者的手及物品进行无菌清洁操,并对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五大手卫生观察指征,计算出手卫生依从性。

.3 因素分析 要求品管圈小组成员使用头脑风暴法寻找致使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并对相关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其分析出来的原因有18个,这些原因按影响主体不可以划分为人员因素、管理因素、设施因素和环境因素。根据该院护理人员手卫生实际执行情况,可以将主要影响因素最终确定为:①用水洗手麻烦、耗时;②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③医护人员对洗手指征不清楚;④手卫生执行过程无人监管;⑤手卫生执行力度不够;⑥手卫生奖罚制度不够完善;⑦医护人员没有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4]。

.4 对策与实施 ①建立并完善监管机制及体系: 加强监督小组的执行力,任命护士长为监督小组组长,所有圈员都担任监督员并实行轮流监督制,相关品圈活动管理者要进行不定时随机检查,查看手卫生执行情况;②规范规章制度和制定培训计划: 医院相关科室手卫生管理机制及体制都需要重新制定和完善,医院必须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与医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家对手卫生规定的相关标准,建设和完善监管机制及体系,实现对医护人员的合理监管。培训计划是指通过相关资料,如《手卫生的概念》《手卫生的重要性》和《洗手的指征》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常识,并通过相关视屏为护理人员展示七步洗手法[5];③改善手卫生设施: 手卫生设施配备原则应坚持实用、方便和有效原则。实际手卫生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对手刺激小,有护肤成分的洗手液或快速手消毒剂;④做好宣传工作: 在医院所有的宣传栏、所有的洗手池旁等能够宣传的地方,都悬挂七步洗手法、六部洗手法和五步洗手法流程图,同时加强快速手消毒剂使用方法的宣传和教授。

.5 效果评价 ①有形效果评价:有形评价是医院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力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有形效果评价是指医院根据相关手卫生指南、手卫生规范及手卫生标准等,制定符合医院护理人员实际情况的手卫生评价机制,重要是对品管圈活动前后手卫生依从性的评价;②无形效果评价:是通过圈员自填评分表,以此作为依据比较品管圈前后护理人员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变化。

统计方法

  采用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采用 t检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对18名参加品管圈活动的护理人员进行长达72 h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观察,得出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前、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后、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及护理人员无菌清洁前的各项能力变化,分析并计算出相关指标。这些指标所需要 的参数有医院实际规模、及参与活动的人数、活动前手卫生执行人数、及实际手卫生执行人数,其中活动前手卫生执行次数1682人次,实际手卫生执行次数328人次,依从性为 %,品管圈活动后,对 1366 人次进行手卫生执行情况观察,发现实际手卫生执行次数为 910人次,依从性为 %。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详见表1。

  3 讨论

品管圈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活中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度不高,不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手卫生标准,最终导致肿瘤患者被病菌感染。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减低医院感染率%。结果显示,该院肿瘤科在品管圈活动前的相关依从性分别为%、%、%、%、%,手卫生依从性合计为%。而通过品管圈活动后,圈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得到有效调动,使圈员通过多种措施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提高了五大洗手指征的手卫生依从性,其依从性分别提高到%、%、%、%、%,手卫生依从性合计为 %。

品管圈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品管圈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力和质量,通过品管圈不但找到了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通过科学管理模式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有效改进了手卫生执行方式和设施,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效率,是护理手卫生的有效管理方法。通过品管圈不但激发了科室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使护理人员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品管圈活动的不足

  品管圈活动还处于初始阶段,医护人员参与品管圈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医院医护人员缺乏品管圈活动经验,部分计划难以执行,并且已经执行的活动也不到位;手卫生依从性的检测时间及发现时间长,需要占用医护人员很多时间,并且需要观察的人才也比较多,医院无法提供大的场地共被观察的人员使用。总之,手卫生依从性的观察和分析需要消耗很多时间和空间。

[参考文献]

[1] 黄金姣,梁金清,李春莲,等.PDCA 循环管理在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xx,13(4): 267-268.[2] 张月.品管圈在提高手术室护士手卫生依从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xx,23(1): 60-61.[3] 相健美,沈静华,严吉如.品管圈对提高肿瘤内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研究[J].右江医学,20xx(5):603-606.[4] 马海霞.品管圈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xx(4):621-622.[5] 郝贵枝.品管圈在改善护理品质中的应用现状[J].大众科技,20xx(2):73-76.中国卫生产业 20xx年28期

内科护理论文 篇5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xx年2月期间收治的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服务)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及其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分>(±)分]相对更高(P<),而住院时间[(±)d<(±)d]相对更短(P<)。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贴合患者的需要,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加快其康复进程。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神经内科;护理

  神经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复杂,且多为危急、重症,不仅会损害患者的躯体健康,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患者在接受有效的治疗后,还需要经历较长一段时间的恢复,期间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1]。神经内科护理对于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要求很高,需要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每一个步骤、环节,并能够充分尊重患者的需求,给予其全面、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恢复,使其获得满意的医疗体验。本研究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患者治疗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20xx年2月期间收治的134例患者,分别接受优质护理服务(67例)和常规护理服务(67例),并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38/29,最高龄79岁,最低龄34岁,平均年龄(±)岁。脑血管疾病29例,周围神经系统疾病18例,脊髓疾病12例以及其他类型神经内科疾病8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36/31,最高龄76岁,最低龄35岁,平均年龄(±)岁。脑血管疾病27例,周围神经系统疾病21例,脊髓疾病14例以及其他类型神经内科疾病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对照相仿(P>),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的护理,持续进行病情和体征监测,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症处理。观察组则是在此基础上予以改进和补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①护理培训:为了进一步提高神经内科护理服务水平,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培训课程和讲座,护理人员能够从中了解先进的护理服务理念,并学习到科学、先进的专业技术。护理培训为护理人员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其能够不断巩固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与此同时,护理培训还包括工作责任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具有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能够妥善处理神经内科护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而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精细化护理:结合既往的神经内科护理的经验,合理利用和配置医护资源,实施弹性坐班,既要保障神经内科护理的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护理工作当中,在护理工作中更加精细。深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步骤、环节当中,任何细节都不容忽视,从中找寻问题所在,并快速反应,及时予以处理和解决。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应该更贴合患者的需要,尊重患者意见,护理人员应主动了解其想法和态度,并将其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参考。

  ③心理护理与沟通:在神经内科护理期间,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动态。增进护患沟通,便于随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当患者出现消极、负面的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进行开导,尽可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和不安感。治疗前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知识,讲解其治疗方法,强调治疗方法的优势作用,可以选择治疗成功的患者作为范例,以此来激励和鼓舞患者,增加其对于治疗的信心。

  ④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及相关治疗方法的认知,了解治疗恢复期间的注意事项,并能够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在饮食方面,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坚持低盐、低脂的原则,保证营养均衡。合理安排其日常作息,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其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保持愉悦的心情,能够按照健康教育的要求去做

  ⑤功能恢复训练:对于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功能恢复训练。开始需要护理人员及其家属的帮助,然后逐渐恢复自主运动,正常进行站立、行走以及上下楼梯,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X2检验,P<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在67例观察组患者当中,%(35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十分满意,%(29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满意,另外有%(3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不满,护理满意率为%。在67例对照组患者当中,%(26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十分满意,%(28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满意,另外有%(13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不满,护理满意率为%。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其自我管理能力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分,经过(±)d后出院。而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分,经过(±)d后出院。

  3讨论

  发病猝然、病情进展和变化迅速是神经内科疾病的主要特点,危险程度较高,治疗难度较大,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影响因素较多,这就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每一个步骤、环节都应做到规范、严谨,避免出现疏漏和差错。与此同时,还要从人性化的层面出发,紧密贴合患者的实际需要,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强调患者至上,跟踪问题,寻找解决办法。首先,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转变其传统的护理观念,认真、负责的对待工作,能够妥善处理任何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排除风险因素,充分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然后实施精细化护理,考虑到一切可能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2]。深入到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中,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来接受治疗和护理。在得到护理人员及其家属的鼓励和支持下,患者对于康复更有信心。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在饮食、日常作息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要求患者认真遵循医嘱,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做到合理膳食、规律作息,减少延缓患者治疗恢复的相关因素,避免受到其干扰和影响[3]。另外,對于危重症患者、疑难杂症患者以及未知并发症需要重点进行护理,警惕异常征象,对于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进行预防[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分,住院时间为(±)d。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分,住院时间为(±)d。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自我管理能力更强,住院时间更短,充分说明了优质护理服务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治疗恢复的积极影响。

  在王燕等人的临床研究当中[5],64例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分别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实验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30/32),最长住院时间为25d,而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25/32)最长住院时间为33d,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更高,住院时间更短,充分验证本组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使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得以显著提升,让患者满意、放心,帮助其尽快摆脱疾病的困扰。

  参考文献

  [1]侯西婵.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xx,2(13):157-158.

  [2]陈妹,黄胯胯,林秀孟.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xx,1(11):158+164.

  [3]贺爱霞.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尤其是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xx,14(23):239-240.

  [4]李育珍,陈圆圆,黄哲和,戈玉媚.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实施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xx,24(19):92-94.

  [5]王燕,宋召召.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实施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xx,5(23):26-27.

内科护理论文 篇6

  1.课前准备阶段:为教学找到适当定位

  (1)课程分析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开设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是以前期学习过的生理、病理、解剖、药理、免疫等为基础的一门综合学科,并且和平行学习的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外科护理等学科有所交集。由于它内容多、涉及范围广的特点,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根“难啃的骨头”。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动手操作的技能较少,侧重于培养侦探一样思维能力,能跟随病人千变万化的症状和体征,抽丝剥茧地发现问题的实质,并解决问题。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用填鸭式的方式告诉学生各种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学生学会了。但是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不会解决。因为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没有人会告诉她们现在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她们自己发现问题,而这些能力是她们欠缺的。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改革中就应该更多注重这些方面。

  (2)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既有护校毕业的中专学生,又有高中毕业的学生。前者仅接受过中专教育,人文知识基础较差,但是她们在中专阶段曾系统地学习过《内科护理学》,又有临床实习经历,进入高职教育阶段后对该课程的要求有所不同,大学生希望《内科护理学》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在结合临床教学的同时还要有助于提高应试能力及运用理论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她们容易将现任授课教师与曾任授课教师进行比较,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后者接受过高中教育但没有接触过临床专业课程,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如前者,所以要求教学循序渐进。两者知识结构的不同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课程教授阶段:在整体护理理念下以素质教

  育为核心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内科护理教学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法”,主要按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要点、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的顺序来讲解。这样既枯燥、呆板又抽象,学生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学形式单一,而且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同时也无形中为学生今后适应竞争激烈的职业生涯带来障碍。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内科护理学教学的需要。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下尝试:

  (1)案例分析法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病例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的护理分析能力、形成护理诊断及解决相关护理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基础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护理工作的目的。这种方法很好地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宗旨,让学生参与到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来,缩短了教学和临床的距离。在案例分析法中,我常用到的方法有两种:

  1)典型案例导入新课,通过分析教材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章节中,利用3-5分钟时间描述1-3位患者在接触不同致敏原后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继而导入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相关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等内容。通过讲解不同临床表现让学生更立体地了解常见致敏原、哮喘临床表现的几种形式,这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真实、具体。学生怀着探究的目的去听教师的讲解,听课更认真。通过课后提问表明,学生对该章节的掌握比以往更好。

  2)在每结束一个系统的疾病护理的讲授后,都给出3到5个典型教学案例,然后组织学生分组(8-10人/组)讨论,针对该护理案例请学生进行健康评估、提出护理诊断、描述治疗方法和实施护理措施,在课程结束前每组指定一名学生代表发言,组内其他学生可以补充修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通过反复的病例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职业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例如在消化系统章节结束时,给予案例:病人有肝硬化病史多年,近一个月来尿量逐渐减少,食欲不佳,腹部鼓胀不适日渐加重,与2周前开始出现下肢水肿,因水肿加重入院。查体:脉搏98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28/82Hg;慢性病容,神志清醒;半卧位;腹部膨隆呈蛙腹、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腹壁紧张、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膝以下凹陷性水肿,依据以上资料,提出护理诊断并列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要求学生把分散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有机地联系起来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训练的学生在理论知识及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开展讨论时,发现大多数学生能热情、主动地投入讨论中去,多数能得出满意结果。

  (2)PBL教学法的应用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疾病问题为基础,密切结合临床实践,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该章节的学习任务,学生围绕问题查阅相关资料,独立地进行思考、分析和归纳,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反复进行查找资料-交流-讨论的方法,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对于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适当给予启发指导,帮助解决。学习过程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如在讲授“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一节,课前留下案例作业,请同学们通过自学在课本中找到答案,不能完成的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小组内部讨论,在课上请各组回答案例中的问题。经过学生的课前准备和讨论,学生能回答大多数的问题,少量问题不能全面回答的由老师补充。通过教学发现,学生通过自己寻找的方式得到的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在期末考试中,该章节的考题正确率明显提高。但也发现学生在PBL教学中,对知识的整体脉络把握不到位,重难点不明确。因此在该课程最后要对疾病进行总结归纳及重难点的强调。

  (3)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创造一些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探求解决问题途径与方法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授“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章节中,我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健康教育。学生犹如身临其境,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糖尿病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本文来自于《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3.讨论

  通过以上方法在教学中的试用,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变强。但也发现一些问题。第一,这些教学模式不能适用于所有的章节的教学,只能有选择性地挑选几个相对简单的章节开展,复杂的疾病学生很难把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开发更多的教学模式,将更多的疾病护理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起来。第二,这几种教学模式花费课时较多,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必须适当挤压其他章节的教学或者额外补课才能完成。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要寻找一些占时较少的教学方法。第三,以上教学模式不能覆盖到全部学生,对于部分学习主动性不高,不愿意参加的学生很难起到作用。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行了“整体护理”理念,促进护理工作迅速走上整体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轨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单一的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护理教育的需要,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如何使《内科护理学》教学更贴近临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我们只有不停地进行教改,找出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

内科护理论文 篇7

  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同和互补的人组成的小圈团体,它的组成原则是人为本原则,是在大家都自愿的情况下自发组建起来的具有目的性、技术性和科学性的团体。而品圈活动则是指使用科学管理办法和工具,并通过一定程序对品圈人员进行管理,以达到激发人员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的目的,使医院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团队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医院医护人员是与患者与医院医疗的传播体,护理人员的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媒介,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因医护人员的手导致的医院感染占所有感染的32%,已经成为肿瘤内科疾病感染的主要途径。因此,该院选取20xx年10月—20xx年10月肿瘤内科护理人员18名,作为研究解决医护人员手感染问题的实验体,证实了手卫生是解决手感染问题的重要措施,做好手卫生不但有利于预防病原菌传播,还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1]。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xx年10月—20xx年10月在岗的肿瘤内科护理人员18名,年龄22~55岁,肿瘤内科护师主管4人,肿瘤内科护师6人,肿瘤内科护士8人;期学历要求本科6人,大专12人;护龄2~10年10人,11~20 年 7人,>20年1人。

   方法

  .1 成立品管圈 首先将自愿报名参加品管圈活动的医护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一共有14名组员,选出1名圈长、1名指导员和1名秘书,并运用头脑风暴法为拍品管圈小组命名,名字以积极乐观型为主,如微笑圈、呵护圈和护理圈等等。其次为品管圈小组提出品管圈主题,以小组人数为主收集14个主题,选出最符合该院的品管圈主题。最后,针对选出的主题制定合理的品管圈活动评价标准,其标准提出的目的是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

  .2 手卫生现状调查 利用实地观察法了解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实地观察中,观察人员应采用隐藏方式观察医院现场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待观察结果出来后选取3名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连续 3 周的手卫生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到《手卫生依从性监测表》上[2]。然后对护理接触患者前、护理接触患者后、护理接触体液后、护理接触患者的手及物品进行无菌清洁操,并对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五大手卫生观察指征,计算出手卫生依从性。

  .3 因素分析 要求品管圈小组成员使用头脑风暴法寻找致使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并对相关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其分析出来的原因有18个,这些原因按影响主体不可以划分为人员因素、管理因素、设施因素和环境因素。根据该院护理人员手卫生实际执行情况,可以将主要影响因素最终确定为:①用水洗手麻烦、耗时;②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③医护人员对洗手指征不清楚;④手卫生执行过程无人监管;⑤手卫生执行力度不够;⑥手卫生奖罚制度不够完善;⑦医护人员没有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4]。

  .4 对策与实施 ①建立并完善监管机制及体系: 加强监督小组的执行力,任命护士长为监督小组组长,所有圈员都担任监督员并实行轮流监督制,相关品圈活动管理者要进行不定时随机检查,查看手卫生执行情况;②规范规章制度和制定培训计划: 医院相关科室手卫生管理机制及体制都需要重新制定和完善,医院必须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与医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家对手卫生规定的相关标准,建设和完善监管机制及体系,实现对医护人员的合理监管。培训计划是指通过相关资料,如《手卫生的概念》《手卫生的重要性》和《洗手的指征》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常识,并通过相关视屏为护理人员展示七步洗手法[5];③改善手卫生设施: 手卫生设施配备原则应坚持实用、方便和有效原则。实际手卫生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对手刺激小,有护肤成分的洗手液或快速手消毒剂;④做好宣传工作: 在医院所有的宣传栏、所有的洗手池旁等能够宣传的地方,都悬挂七步洗手法、六部洗手法和五步洗手法流程图,同时加强快速手消毒剂使用方法的宣传和教授。

  .5 效果评价 ①有形效果评价:有形评价是医院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力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有形效果评价是指医院根据相关手卫生指南、手卫生规范及手卫生标准等,制定符合医院护理人员实际情况的手卫生评价机制,重要是对品管圈活动前后手卫生依从性的评价;②无形效果评价:是通过圈员自填评分表,以此作为依据比较品管圈前后护理人员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变化。

   统计方法

  采用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采用 t检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对18名参加品管圈活动的护理人员进行长达72 h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观察,得出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前、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后、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及护理人员无菌清洁前的各项能力变化,分析并计算出相关指标。这些指标所需要 的参数有医院实际规模、及参与活动的人数、活动前手卫生执行人数、及实际手卫生执行人数,其中活动前手卫生执行次数1682人次,实际手卫生执行次数328人次,依从性为 %,品管圈活动后,对 1366 人次进行手卫生执行情况观察,发现实际手卫生执行次数为 910人次,依从性为 %。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详见表1。

  3 讨论

   品管圈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活中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度不高,不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手卫生标准,最终导致肿瘤患者被病菌感染。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减低医院感染率%。结果显示,该院肿瘤科在品管圈活动前的相关依从性分别为%、%、%、%、%,手卫生依从性合计为%。而通过品管圈活动后,圈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得到有效调动,使圈员通过多种措施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提高了五大洗手指征的手卫生依从性,其依从性分别提高到%、%、%、%、%,手卫生依从性合计为 %。

   品管圈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品管圈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力和质量,通过品管圈不但找到了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通过科学管理模式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有效改进了手卫生执行方式和设施,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效率,是护理手卫生的有效管理方法。通过品管圈不但激发了科室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使护理人员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品管圈活动的不足

  品管圈活动还处于初始阶段,医护人员参与品管圈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医院医护人员缺乏品管圈活动经验,部分计划难以执行,并且已经执行的活动也不到位;手卫生依从性的检测时间及发现时间长,需要占用医护人员很多时间,并且需要观察的人才也比较多,医院无法提供大的场地共被观察的人员使用。总之,手卫生依从性的观察和分析需要消耗很多时间和空间。

  [参考文献]

  [1] 黄金姣,梁金清,李春莲,等.PDCA 循环管理在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xx,13(4): 267-268.

  [2] 张月.品管圈在提高手术室护士手卫生依从中的应用[J]. 天津护理,20xx,23(1): 60-61.

  [3] 相健美,沈静华,严吉如.品管圈对提高肿瘤内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研究[J]. 右江医学,20xx(5):603-606.

  [4] 马海霞.品管圈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xx(4):621-622.

  [5] 郝贵枝.品管圈在改善护理品质中的应用现状[J].大众科技,20xx(2):73-76.

  中国卫生产业 20xx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