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放风筝小班教案必备10篇

2023-09-28 08:27:42综合

放风筝小班教案必备10篇

放风筝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

  2.学习排除干扰根据颜色寻找一定的路径,发展观察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和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数字四的字卡一张。

  2.一张挂图:广场背景、四朵小花、四个小朋友、四个风筝(可以和幼儿用书一致)。

  3.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18。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学习收口一致的点数数量为4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教师:春天来了,广场上种的漂亮的花朵都开放了(出示挂图)。我们来数一数有几朵花呢? (老师点,引导幼儿一起导幼儿一起来数。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我们数到几了? (4)

  对,数到4了,广场上有4朵花。我们再来数一遍。 (引导幼儿再次集体点数并说出总数)哪个小朋友也来数一数呢? (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点数,注意要手口一致。)

  2. 引导幼儿认识数字4,初步感知数字4的实际意义

  1) 认识数字4,感知4的外形特征。

  2)进一步感知数字4的含义,进行手口一致的点数练习。

  3.引导幼儿排除干扰,根据颜色寻找拟定的路径

  1) 引导幼儿学习排除干扰,根据颜色寻找一定的路径。

  2 ) 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放风筝小班教案 篇2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以下是“小小班语言教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小动物并且能说出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2、能与小伙伴体验放风筝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图片:小黄狗、(肉骨头)、小猫、(小鱼)、小猴(桃子)、小蜜蜂、小黄狗放肉骨头风筝、小猫放小鱼风筝、小猴放桃子风筝

  2、塑料袋、毛线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物图片,引题

  1、提问:

  ①宝宝们看,(出示图片)谁来了?(小猫)

  ②小猫怎么叫的?(喵~喵~喵~)

  ③小猫最爱吃什么?(出示小鱼图片)

  ④学说:小猫最爱吃小鱼

  2、听,(教师模仿小狗叫)汪汪汪

  提问:

  ①谁在叫?(小狗)

  ②小狗最爱吃什么?(出示肉骨头图片)

  ③学说:小狗最爱吃肉骨头

  3、出示(小猴图片)

  提问:

  ①看,这是谁?(小猴子)

  ②小猴最爱吃什么?(出示挑子图片)

  ③学说:小猴最爱吃挑子

  (二)根据教师的讲述引导幼儿的想象

  1、今天呀,小猫、小狗、小猴一起来到我们幼儿园玩,它们还带上了自己喜欢的风筝,你们猜:

  2、提问①小猫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

  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猫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小鱼风筝呀。”

  ②学说:小猫放的是小鱼风筝

  3、提问①小狗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

  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狗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肉骨头风筝呀。”

  ②学说:小狗放的是肉骨头风筝

  4、提问①小猴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

  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猴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桃子风筝呀。”

  ②学说:小猴放的是桃子风筝

  5、小蜜蜂看到小动物们玩得那么开心,它也来了。

  6、提问①小蜜蜂怎么来的?(飞来的)

  那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它的本领吧(师幼一起模仿)

  (三)讨论

  1、小动物们都放着自己喜欢的风筝,那你们想不想去放风筝呢?

  2、你们想放什么风筝?

  那好吧!今天老师也给小宝宝们准备了风筝,那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出发喽!

  (四)放风筝

  幼儿每人手中各一份教师制作的塑料袋风筝,让他们体验放风筝的快乐。

放风筝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画面情景。

  2、通过观察画面以及想象创编活动,理解童话的内涵,并创编故事中的部分情节。

  3、积极参加创编活动,学会大胆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放风筝》。

  2、课件。

  3、跟故事相匹配的图谱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春天来了,你们在春天里会玩哪些游戏?

  2、教师:想知道小动物是怎样放风筝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逐句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内容。

  2、讲到"小白云一会儿变成小绵羊……"时幼儿边学做小绵羊的动作边学绵羊的叫声(教师依此类推,教师小朋友一起边学边做动作)

  (三)教师边演示边带领幼儿讲故事。

  1、教师以提问以及留空填充的方式,指导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

  2、借助图谱分析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童话的内涵。

  师:小兔放的什么风筝?小猫放的.什么风筝。

  师:小兔、小猫都有风筝,小猪没有风筝是谁帮助了他?

  师:小白云一会变成了什么?一会变成了什么?一会又变成了什么?

  师:会变的小白云真有趣。小朋友们想一想小白云除了会变成小绵羊、大白鹅、小白马,还会变成什么呢?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四)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想象创编故事中的部分情节。

  1、教师帮助幼儿将创编的故事情节整理成规范的语言故事。例如:小白云一会儿变成小鸭子,嘎嘎嘎叫着……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讲述新编的故事。

放风筝小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基本过程。

  2、学习量词:个、根、颗、块、片;学习说短句:我找到了x个x色的xx。(例:我找到了1个红苹果)

  3、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活动的兴趣,乐于参加文学活动,并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准备课件《毛毛虫》、食物图片若干。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量词和短句,了解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敢于在大家面前表述、表演。

  教学方法与手段情景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手段。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幼儿

  活动设计意图

  一、通过课件引出故事,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播放课件,出示毛毛虫的图片。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毛毛虫吗?你喜欢毛毛虫吗?为什么?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故事(最前面的引子部分),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毛毛虫的故事,让人又爱又怕的毛毛虫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提问:毛毛虫它怎么了?你觉得它会找到哪些东西吃?

  根据自己以前见过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一起听故事之后,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问题。通过毛毛虫图片以及听故事的引子部分,让幼儿来猜猜故事的内容,使幼儿知道故事主要讲述的事情。

  二、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播放第一天(故事)。

  提问:毛毛虫看见了什么?什么颜色的苹果?

  2、按画面方式学讲第二天内容。

  3、播放第三、四、五天(故事)。

  提出要求:接下来的几天它都找到了东西,请你用小耳朵仔细听,毛毛虫又找到了什么?有多少?

  4、理解毛毛虫与蝴蝶之间的关系。

(1)让幼儿猜一猜毛毛虫会变成什么。

(2)播放课件,幼儿了解。

  5、欣赏完整故事,一起学说部分句子。

  学说:第一天,他看见一个红苹果。

  学说:第二天,他发现两根黄香蕉。

  学说:第三天,他找到三颗紫葡萄。

  学说:第四天,他又发现了四块黑巧克力。

  学说:第五天,他找到五片绿树叶。用分段欣赏及问答的形式,使幼儿知道故事的内容,并能学说短句,掌握其中的量词。

  三、引导幼儿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1、找食物。

  出示食物图片,让幼儿找一找、说一说。

  2、毛毛虫睡觉。

  3、蝴蝶一起跟随音乐跳舞。

  看图片找食物,并学说:我找到了x个x色的xx。

  跟随老师游戏。在游戏中,能让幼儿学习的短句、词语得到巩固,并能愉快地结束活动。

放风筝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宝宝们知道我们也是幸福的。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幸福的小狐狸》

  2、小狐狸布偶

  活动过程

  1、小狐狸布偶

——我是一只幸福的小狐狸,宝宝们和我一起去感受幸福吧!

  2、听《幸福的小狐狸》

——我每天生活的很高兴,可幸福了,有吃好吃的,有好朋友一起玩……

  3、提问

——小狐狸春天有什么幸福啊?(有好吃的饭,听风铃声音。)

——夏天的幸福那?(能采果子,当零食吃。)

——秋天的幸福是什么?(储存青菜,晴好朋友吃。)

——冬天的幸福又是什么那?(能和好朋友一起玩堆雪人,可以烤食物和睡觉。)

  4、说说自己的幸福

——小狐狸有这么多幸福,那宝宝们幸福不啊?(教师要引导宝宝回答问题)

——宝宝每天在家有全家人来爱你们,还可以上学,在幼儿园里有好多的小朋友玩,家人也会给我们买好吃的,是不是我们也是幸福的。

  活动反思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园语言教材十分具有灵活性,要求教师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素质,既紧跟时代的步伐,又要适应幼儿的特点,根据幼儿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式。

放风筝小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细致地观察画面,较清楚地描述出松利和小动物之间的游戏情景,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

  2、能正确运用“咯咯”、“哞哞”等象声词,学习小动物的“**,我要和你一起玩”句型。

  3、乐意自主阅读,并大胆分享阅读成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师做嘘状,请幼儿模仿:并探讨“嘘”的意思吗(静下来,不要有声音)

  2、师: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本好看的书,书名就叫“嘘”。

  二、通过观看PPT,进行重要页面的导读,了解事件的起因。

  1、师出示PPT扉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有谁?她在干吗?

  2、师小结

  3、师PPT第3页:松利这是在哪里?有人和她一起玩吗?

  4、师小结:今天,松利的妈妈生病了,躺在房间里休息,爸爸很忙,所以松利只能一个人在房间玩。

  三、引导幼儿自由阅读,发现房间里发生的有趣的事。

  1、师:可是今天,松利一个人在房间玩的时候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答案就在这本好看的书里,请你从第3页一直看到有回形针别住的地方,等下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

  2、幼儿自由阅读图书,师作巡回观察、指导。

  3、阅读后交流,重点引导幼儿学习角色的语言与动作,理解内容。

——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师随幼儿的发现用PPT展示相应页面引导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谁来了,猜猜它会说什么

  4、师:那到底松利有没有和它们一起玩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四、集体阅读P、师PPT17:你看到了什么?再看看这张(师放PPT19)它们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师小结

  五、结束延伸部分

  师:可是,听,什么声音(放录音:金松利!)这声音听上去什么感觉?(很恐怖,很生气)这是谁的声音啊?(是爸爸)爸爸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声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讲

放风筝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喜欢小猫,乐意学习小猫好的习惯。

  2、了解小猫的生活习性。

  3、初步养成走路轻、爱干净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学小猫走路安静地走进活动室。

——请幼儿猜猜,大家刚刚学的是什么动物?

——请幼儿说一说,小猫走路时的特征。

  二、看图学习。

  1、教师出示电子大书,和幼儿一起了解小猫的生活习性。

——小猫对自己的好朋友表现得十分地友好,见到好朋友的时候会相互摩擦脸颊,撒撒娇。

——小猫吃东西特别利索,抓住猎物后,张大嘴巴“啊呜”一口就把猎物吃掉了。

——小猫也是很爱干净的,每次吃完东西,它都会舔舔嘴巴,抓抓毛。

——小猫拉完臭臭之后,会用泥土把臭臭盖起来,它可是很爱护环境的。

——小猫的脚底有肉垫,走路的时候没有声音,所以每次抓老鼠的时候,老鼠都跑不了。

  2、讨论小猫的习性值得学习的方面。

——小朋友们对待自己的同学朋友要友好,我们可以相互拥抱。

——小朋友也学习小猫,吃饭的时候大口吃,不要别人喂。

——小朋友吃完饭后也要学习小猫爱干净的好习惯。饭后一定要刷牙,洗手,擦嘴巴。

——小朋友们上完厕所要记得冲水,学习小猫保持厕所干净卫生。

——走路要向小猫学习,轻轻走,不打扰他人。

  三、抢答游戏。

——小猫走路为什么没有声音呢?小猫吃完饭之后会干什么?小猫拉完臭臭会干什么?

  小结:小猫有好多好的生活习惯,请小朋友说说都有哪些?哪些方面可以学习?

  活动应变

  家里有养小猫的.幼儿可以说说小猫的习性。

  活动延伸

  进行“卫生小达人”评比活动,每周评比一次,对每个讲卫生爱干净的幼儿给予表扬,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干净的好习惯。

  区角活动

  语言区:投放幼儿用书,说说小猫的习性。

  环境创设

  张贴小猫习性图片以及幼儿学习小猫的好行为图片,如自己吃饭、轻轻走路等,鼓励幼儿养成好习惯。

  家园同步

  可以用“星星表”鼓励幼儿日常生活中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随机教育

  日常生活中,提醒小朋友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轻轻走路等。

放风筝小班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微风吹拂,大地回春,小区的草坪,郊外的绿地上,都会有家长带着孩子放风筝,风筝以它优美的造型,鲜艳的色泽,在空中盘旋的舞姿,深深吸引孩子们的心。《放风筝》描绘的是幼儿熟悉和喜欢日常生活中放风筝的游戏,故事中非常巧妙的`将白云想象成风筝,有着无穷无尽变化的风筝,既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富有童趣,又使故事内容具有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画面情景。

  2.能通过观察画面以及想象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理解童话的内涵。

  3.体验大胆表达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丰富幼儿对云彩的想象(如:大白鹅、小白马等)

  2.教学课件、跟故事相匹配的图谱一套。

  【活动建议】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春天来了,你们在春天里会玩哪些游戏?想知道小动物是怎样放风筝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

  提问:小朋友们看!他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呢? 2.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匹配与小动物相应的风筝。

  提问:胡萝卜风筝是谁的?为什么?小金鱼风筝是谁的?为什么呢?

  小结:是呀,孩子们,你们说的很对!胡萝卜是小兔的最爱;小猫咪呀,他最喜欢吃小鱼了。

  3.教师提问,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提问:剩下一个小白云的风筝是谁的呀?小白云怎么变成小猪的风筝了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想象故事内容

  1.教师以提问以及留空填充的方式,引导幼儿匹配故事图谱。

  呼啦,呼啦,小兔握着一个 X X 风筝,小猫握着一个 X X 风筝。

  2.借助课件分析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童话的内涵。

  提问:小兔放的什么风筝?小猫放的什么风筝?小兔、小猫都有风筝,小猪没有风筝是谁帮助了他?

  3.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想象白云的形态

  提问:小白云一会变成了什么?一会变成了什么?一会又变成了什么?

  小结:会变的小白云真有趣。小朋友们想一想小白云除了会变成

  小绵羊、大白鹅、小白马,还会变成什么呢?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四、玩游戏“白云变变变”,引导幼儿想象创编故事内容

  1.提问:故事中哪个小动物的风筝很有趣?为什么呢?小猪的风筝还会变成什么呢?

  2.幼儿自由创编,鼓励幼儿用一会变成…怎么叫?这样的句式进行创编。

  

  故事放风筝

  “呼啦,呼啦!”小兔在放一只胡萝卜风筝。

  “呼啦,呼啦!”小猫在放一只金鱼风筝。“吧嗒,吧嗒!”小猪空着手跑来了。

  小白云说:“我来当你的风筝吧”

  小白云一会儿变成小绵羊,“咩咩咩”叫着;一会儿变成大白鹅,

  “昂昂昂”叫着;一会儿变成小白马,“哒哒哒”跑个不停。“呼啦啦,小猪再见!”

放风筝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小动物并且能说出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2、能与小伙伴体验放风筝的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图片:小黄狗、(肉骨头)、小猫、(小鱼)、小猴(桃子)、小蜜蜂、小黄狗放肉骨头风筝、小猫放小鱼风筝、小猴放桃子风筝

  2、塑料袋、毛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物图片,引题

  1、提问:

  ①宝宝们看,(出示图片)谁来了?(小猫)

  ②小猫怎么叫的?(喵~喵~喵~)

  ③小猫最爱吃什么?(出示小鱼图片)

  ④学说:小猫最爱吃小鱼

  2、听,(教师模仿小狗叫)汪汪汪

  提问:

  ①谁在叫?(小狗)

  ②小狗最爱吃什么?(出示肉骨头图片)

  ③学说:小狗最爱吃肉骨头

  3、出示(小猴图片)

  提问:

  ①看,这是谁?(小猴子)

  ②小猴最爱吃什么?(出示挑子图片)

  ③学说:小猴最爱吃挑子

  (二)根据教师的讲述引导幼儿的想象

  1、今天呀,小猫、小狗、小猴一起来到我们幼儿园玩,它们还带上了自己喜欢的风筝,你们猜:

  2、提问①小猫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

  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猫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小鱼风筝呀。”

  ②学说:小猫放的是小鱼风筝

  3、提问①小狗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

  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狗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肉骨头风筝呀。”

  ②学说:小狗放的是肉骨头风筝

  4、提问①小猴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

  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猴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桃子风筝呀。”

  ②学说:小猴放的是桃子风筝

  5、小蜜蜂看到小动物们玩得那么开心,它也来了。

  6、提问①小蜜蜂怎么来的?(飞来的)

  那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它的本领吧(师幼一起模仿)

  (三)讨论

  1、小动物们都放着自己喜欢的风筝,那你们想不想去放风筝呢?

  2、你们想放什么风筝?

  那好吧!今天老师也给小宝宝们准备了风筝,那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出发喽!

  (四)放风筝

  幼儿每人手中各一份教师制作的塑料袋风筝,让他们体验放风筝的快乐。

放风筝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朋友是快乐的。

  2、学会使用待客语言:XX好、请进、请坐、再见。

  活动准备

  1、门铃一只;请一位外班教师配合教学。

  2、事先与家长交谈过,了解幼儿家里有哪些朋友。

  3、角色游戏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外班教师按门铃引发幼儿兴趣。

  ――门铃响了,我们应该怎么做?(问“你是谁?”)

  2、外班教师回答:“我是X老师,我是X老师的朋友,X老师在吗?”

  3、现在应该怎么做?(请进,X老师好)

  4、外班教师进来后向老师问好,客人进来了我们又应该怎么做?(请客人老师坐,在家应请客人喝水,将好东西拿给客人吃)

  5、启发幼儿说说自己家里的朋友。你们是怎么招待的?

  6、请几位幼儿分别扮演客人,其他幼儿做主人。

  7、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游戏。

  建议

  活动后可利用画面练习礼貌用语。

  托班语言教案:小手小脚

  活动目标:

  1、在听儿歌及跟做动作的过程中,理解“搓、捏、挠、敲”的意思。

  2、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进行大胆地表述。

  3、对小手游戏感兴趣。

  活动准备:

  小手能干的照片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

  2、小手的.本领

  刚才我们用什么做游戏了? 你觉得小手能干吗? 你的小手有什么本领?(吃饭、玩游戏、穿衣服、穿鞋子、用剪刀)

  总结: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会用勺子,会穿裤子,会穿衣服,会穿鞋子,会画画,会用剪刀,还会做游戏。等我们小朋友再长大一些,小手会做更多的事情的。

  3、小手游戏

  下面,我们再用小手玩个游戏。请你按我的要求去做,如果我说“小手小手拍拍”,小朋友们就要拍拍手,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敲一敲。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搓一搓。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捏一捏。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挠一挠。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藏一藏。

  3. 引出游戏“找小手”:可爱的小手全都不见了!现在我的大手要来找你们的小手,大手一摸到小手,小手就赶快放到腿上,好吗?

  4. 教师悄悄地走到幼儿的身后,用手摸或握每一个幼儿的手,提醒他们尽快把手放在腿上,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小手藏在哪里了。

  5. 游戏反复进行。